【第二編】【唱和】
【步韻】明代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言:“次韻,謂和其原韻而先后次序皆因之也”。宋代蘇軾與唱和之作多次韻,宋代葉適《習學記言序目》云:“蘇氏豐字韻詩酬和最多,為一時所慕,次韻自此盛于天下,失文本竟最多?!彼坪豕湃硕嗾J為次韻有礙于唱和本意。
【用韻】《文體明辨序說》言:“用韻,謂用其韻而先后不必次也”。
【依韻】《文體明辨序說》言:“依韻,謂同在一韻中而不必用其字也”。
【拾其余韻】《文體明辨序說》言:“凡所用才置不取,如《河東集》載《酬韶州裴曹長使君(名未詳)寄道州呂八大使(溫)因以見示二十韻》自序云:‘韻州幸以詩見及,往復奇麗,邈不可慕,用韻尤為高絕,余因拾其余韻酬焉。凡為韶州所用者置不取,其聲律言數(shù)如之’是也”。
【增韻、減韻】《文體明辨序說》言:“此外又有因韻而增為之者。如唐柳宗元《河東集》有《同劉二十八院長(禹錫)述書言懷感時書事奉寄灃州張員外使君(署)》五十二韻之作,因其韻增至八十是也”。
近人李淼、王淑娟《歷代諧趣怪異詩三百首》與近人譚汝為《古典詩歌的修辭和語言問題》中收錄有一首傳為相司相如、卓文君相互唱和的《兩地書》,相如在長安為官五年給卓文君寫了一封書信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獨無億(與憶諧音),言情已盡意;卓文君則和了一首嵌數(shù)詩曰:“一別之后,兩地相思,只說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處傳,九連環(huán)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番想,千遍念,萬般無奈把郎怨。萬語千言訴不盡,百無聊賴十倚欄,九重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已亂,三月桃花似流水,二月風箏線兒斷,下一世郎呀郎,巴不得你為女來我為男?!贝颂帉⒊团c謎語詩、嵌數(shù)詩相結(jié)合,也算機巧之極。
〖天犼按〗故唱和有用韻、不用韻之分。用韻者又分五種:一為步韻,亦稱次韻;二為用韻;三為依韻;四為拾其余韻;五為增韻。余嘗思,既有增韻,自當有減韻。(摘自張兵《雜體詩綱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