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養(yǎng)生
一德
明代養(yǎng)生家呂坤說:“仁可長壽,德可延年,養(yǎng)德尤養(yǎng)生之第一要也?!?/FONT>
二字
宋代文學家蘇東坡認為,生在于“安”、“和”二字?!鞍病奔挫o心,“和”即順心,“安則物之感我者輕,和則我之應物者順。”
三戒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四法
明代醫(yī)學家萬密齋指出:“養(yǎng)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動,三曰法時,四曰卻疾?!?/FONT>
五知
宋代周守忠說:“知喜怒之損性,故豁情以寬心;知思慮之銷神,故損情而內(nèi)守;知語煩之侵氣,故閉口而忘言;知哀樂之損壽,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竊命,故忍之而不為。
六節(jié)
明代醫(yī)學家江綺石說:“節(jié)嗜欲以養(yǎng)精,節(jié)煩惱以養(yǎng)神,節(jié)憤怒以養(yǎng)肝,節(jié)辛勤以養(yǎng)力,節(jié)思慮以養(yǎng)心,節(jié)悲哀以養(yǎng)肺?!?/FONT>
七食
清代養(yǎng)生家石成金指出:“食宜早些,不可遲晚;食宜緩些,不可粗速;食宜八九分,不可過飽;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溫暖,不可寒涼;食宜軟爛,不可堅硬;食畢再飲茶兩三口,漱口齒,令極凈。”
八樂
石成金的“八樂”是:靜坐之樂,讀書之樂,賞花之樂,玩月之樂,觀畫之樂,聽寫之樂,狂歌之樂,高臥之樂。
九思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維,見德思義?!?/FONT>
孔子提出“仁者壽”“大德必得其壽”的觀點倡導只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得長壽。《老子》說“恬淡為上,勝而不美”后人一直贊賞這種“心神恬適”的意境。
淡泊名利,超脫世俗的誘惑與困擾,豁達客觀地看待世間的一切榮辱。無求而自得,是對生命的安頓,也對自己靈魂的升華,使其自由而坦然。
心境的修養(yǎng)
古人要求品行端正,心平氣和,把自己的心全然安定下來,不疾不徐,泰然自若,最佳地契合人體的陰陽五行之運轉(zhuǎn),全身的精氣神是調(diào)和的,和宇宙中的太和之氣是相通的。
慈 ——“不踐踏蟲蟻折花枝”,從小培養(yǎng)對萬物慈愛之心,胸中長存一段吉祥愷悌之氣,叫做“天和”,不殺生、不損物、不害人,古人看作是“冥報”,其實是一種高度的和諧,慈善最樂,最合乎健康的法則。 儉 ——凡事懂得儉的人,精神容易節(jié)省凝聚。儉則不被“物累”所困,不需求人,也最安逸。所謂“不取于人謂之富,不辱于人謂之貴”,從這個角度看,儉的人可說最“富貴”了。儉于飲食,可以不傷脾胃;儉于交游,可以寡過息勞;儉于嗜欲,可以優(yōu)游自得,長壽的機會多。 和 ——大抵百歲的人瑞,都是一生只知歡喜而不知憂惱的人物,心常歡喜,喜氣洋洋,五臟六腑的每個細胞都安泰自得,長瘤結(jié)石的機會也少。心地和悅,沒有劇烈刺激的競爭,情緒上不會大起大落,吃東西樣樣香甜,睡覺時魂清夢安,哪能不長壽? 靜 ——氣躁輕佻的人,很少有長壽的。急迫喧嚷的人,己見太重,最容易沖突。加以多言多悔,心意隨之顛倒不寧,雖沒有立即的兇咎,已夠傷神了。仁者往往安靜,安靜的人安于義理而厚重像山,所以說,仁者壽。
人與自然融合相親,調(diào)陰陽、順四時、序五行,重德行善,方能平安吉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修煉養(yǎng)生文化的主要特征。
道 生于平和安靜; 德 生于謙和大度; 慈 生于博愛真誠; 善 生于感恩包容; 福 生于快樂滿足; 喜 生于健康霍達。
一個人能夠把道德慈善福喜貫穿一生,那就是充實的人生、美麗的人生和高貴的人生
蘇東坡人生賞心十六件樂事
清溪淺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話;暑至臨溪濯足;雨后登樓看山;柳蔭堤畔閑行;花塢樽前微笑;隔江山寺聞鐘;月下東鄰吹簫;晨興半柱茗香;午倦一方藤枕;開甕勿逢陶謝;接客不著衣冠;乞得名花盛開;飛來家禽自語;客至汲泉烹茶;撫琴聽者知音。
|
|
來自: 昵稱10835554 > 《紅塵一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