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要十五則
學者每苦于無門徑。四庫之書,浩如煙海,從何處讀起耶?古人經(jīng)學,必首《詩》、《書》,證之《論語》、《禮《荀子》皆然。然自偽古文既行,今文傳注,率經(jīng)闕失。魯齊韓,書之歐陽二夏侯,蕩劫尤甚,微言散墜,索解甚難。惟《春秋公羊》、《榖梁》二傳,巋然獨存,圣人經(jīng)世之大法后王之制度,具在于是。其禮制無一不與群經(jīng)相通,故言經(jīng)學,必以《春秋》為本。 《春秋》之義,《公》、《榖》并傳。然《榖梁》注劣,故甚暗曶;《公羊》注善,故義益光大。又加以董子《繁露》明更多,故言《春秋》,尤以《公羊》為。 讀《公羊》可分義禮例三者求之:如元年春王正月條下王者孰謂,謂文王也,曷為先言工而后言正月,天正月也類,所謂義也。立適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子以貴,母以子貴之類,所謂禮也。公何以不言即位之類,據(jù)常例書,即位為問,所謂例也。余可類推。然凡一禮一制,必有大義存焉,例者亦反復以明其義而已。然則義并可該禮與例也,故孔子曰:“其義則丘竊取之矣。” 何邵公《解詁》,本胡毋生條例,皆公羊先師口說也細讀?!洞呵锓甭丁贩磸鸵辏悦鳌豆颉分x,皆春秋家最善之書。學者初讀《公羊》,不知其中蹊徑,可先讀劉禮部《公羊釋例》,卒業(yè)后,深究何注《繁露》兩書,日讀十葉,月而《春秋》畢通矣。 經(jīng)學繁重,莫甚于禮制。禮制之轇轕,由于之紛爭。偽古文有意誣經(jīng),顛倒禮說,務與今文相反。如今文言祭天在郊,祭地在社,而古文謂祭天南郊,祭地北郊。今文言天子娶十二女,而古文謂天子一后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之類。兩說聚訟,何以能通?既辨今古分真?zhèn)?,則了如列眉矣。如是則通禮學甚易,既通禮學,于治經(jīng)斯過半矣 欲分真?zhèn)伪娼窆牛瑒t莫如讀《新學偽經(jīng)考》,其近儒攻偽經(jīng)之書可并讀。 既讀辨?zhèn)沃T書,能分今古,則可以從事禮學,《王制》《春秋》,條條相通,為今文《禮》一大宗?!段褰?jīng)異義》述古文《禮》之異說,劃若鴻溝,最易暢曉。惟許鄭皆古文家不能擇善而從,學者胸有成竹,不必徇其說也。《白虎通書皆今文,禮極可信據(jù)。既讀此二書,復細玩二《戴記》,以求制禮之本,以合之于《春秋》之義,則禮學成矣。 古人通經(jīng),皆以致用,故曰不為章句舉大義而已、又曰其大體玩經(jīng)文。然則經(jīng)學之以明義為重明矣。國朝自顧亭林、閻百詩以后,學者多務碎義,戴東原、阮云臺承流,益暢斯風,斤斤辨潔,愈出愈歧,置經(jīng)義于不問,而務求之于字句之間。于是《皇清經(jīng)解》之書汗牛充棟,學者盡數(shù)十寒暑,疲力于此,尚無一心得,所謂博而寡要勞而少功也??迪壬P除無用之學,獨標大義,故用日少而蓄德多,循其次第之序以治經(jīng),一月可通《春秋》,半載可通禮學,度天下便易之事,無有過此者矣。學者亦何借此一月半載之力而不從事乎!即以應試獲科而論,一月半載之功,已可以《春秋》、三禮專門之學試有司,亦是大快事也。治經(jīng)之外,厥惟讀史??迪壬倘俗x史,仿蘇文忠公八面受敵之法,分為六事:一曰政,典章制度之文是也。二曰事,治亂興亡之跡是也。三曰人,為賢為惡可法戒者是也。四曰文,或駢或散可誦習者是也。五曰經(jīng)義《史記》、《漢書》最多,而他史亦有。六曰史裁,《史記五代史》最詳,而他史略及。學者可分此六事求之。上四門是陸桴亭語,下兩門乃康先生所定。 大史公最通經(jīng)學,最尊孔子,其所編世家、列傳,悉有深意。是編不徒作史讀,并可作周秦學案讀。《漢書》全本于歆之續(xù)《史記》;其中多偽古文家言,宜分別觀之。《后漢》節(jié)最盛,風俗最美,讀之令人有向上之志。其文字無《史》《漢》之樸拙,亦無《齊》、《梁》之藻縟,莊雅明麗,亦最易學,故讀史當先《后漢書》 孔子之后,諸子并起,欲悉其源流,知其家數(shù),宜讀《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論六家要指一段,《漢書·藝文志》中九流一門,《莊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篇》,然后以次讀諸子。 學問之道,未知門徑者以為甚難,其實則易易耳,所難者莫如立身。學者不求義理之學以植其根抵,雖讀盡古今書,只益其為小人之具而已,所謂藉寇兵而賚盜糧不可不警懼也。入學之始,必惟義理是務,讀象山、上蔡學案以揚其志氣,讀《后漢·儒林黨錮傳》、東林學案以厲其名節(jié),熟讀《孟子驚動其神明。大本既立,然后讀語類及群學案以養(yǎng)之。凡讀義理之書,總以自己心得能切實受用為主。既有受用之處,則拳拳服膺,勿使偶失,已足自治其身,不必以貪多為貴也。 子羽能知四國之為,孔子稱之?!洞呵铩分鳎惹蟀俣鴮殨?,以今方古,何獨不然?方今海禁大開,地球萬國,猶比鄰也。家居而不知比鄰之事,則人笑之,學者而不知外國之事,何以異是。王仲任曰:“知今而不知古,謂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謂之陸沉?!苯袢罩袊e弱,見侮小夷,皆由風氣不開,學人故見自封,是以及此。然則言經(jīng)世有用者,不可不知所務也。 讀西書,先讀《萬國史記》以知其沿革,次讀《瀛略》以審其形勢,讀《列國歲計政要》以知其富強之原,讀《西國近事匯編》以知其近日之局。至于格致各藝,自有專門,此為初學說法,不瑣及矣。 讀書莫要于筆記,朱子謂當如老吏斷獄,一字不放過。學者幾讀書,必每句深求其故,以自出議論為主。久之觸發(fā)自多,見地自進,始能貫串群書,自成條理。經(jīng)學、子學尤要。無筆記則必不經(jīng)心,不經(jīng)心則雖讀猶不讀而已。黃勉齋云“真實心地,刻苦功夫”,學者而不能刻苦者,必其未嘗真實者也。 以上諸學,皆缺一不可,驟視似甚繁難,然理學專求切己受用,無事貪多,則未嘗繁也。經(jīng)學專求大義,刪除瑣碎,一月半載已通,何繁之有?史學大半在證經(jīng),亦經(jīng)學也。其余者則緩求之耳。子學通其流派,知其宗旨,專讀先秦諸家,亦不過數(shù)書耳。西學所舉數(shù)種,為書不過二十本,亦未為多也。遵此行之,不出三年,即當卒業(yè),已可卓然成為通儒學者。稍一優(yōu)游,則此三年已成白駒過隙,亦何苦而不激其志氣以務求成就乎?朱子曰:“惟志不立,天下無可為之事?!笔窃趯W者。 二、最初應讀之書 既于群學言其簡要易入之道,但所讀之書篇第先后,尚慮學者未知所擇,故更綜而錄之如下。其所論列,專以便適新學為主,間有抽繹全文,倒亂原次,割裂谫陋,可笑已甚。通察其用意,諒不見曬也。 1、經(jīng)學書 先讀劉申受《公羊釋例》《皇清經(jīng)解》中有此書?!吨邢茸x三魯例、次通三統(tǒng)例、張三世例、闕疑例、名例、建始例、諱例。 次讀《公羊傳》及何君注 康先生有批本,何君最要徐疏可略。 次讀《春秋繁露》先讀俞序篇,次正貫篇,十指篇,次楚莊王篇,玉杯、竹林、玉英精華篇,次三代改制質(zhì)文篇,王道篇。 次讀《禮記·王制篇》因其制度與《公羊》相通,讀秋》時即當讀之,余篇俟從事禮學時再讀。 次讀《榖梁傳》范注、楊疏皆不必讀。 以上《春秋》學 次讀《新學偽經(jīng)考》先秦焚六經(jīng)未嘗亡缺考,次《漢書》河間獻王魯恭王傳辨?zhèn)?,次漢儒憤攻偽經(jīng)考,次《漢書·藝文志》辨?zhèn)?,次《史記》?jīng)說足證歆偽考,次《漢書·儒林傳》辨?zhèn)?br>次劉申受《左氏春秋考證》《皇清經(jīng)解》 次讀邵位西《禮經(jīng)通論》《經(jīng)解續(xù)篇》 次讀魏默深《詩古徽》《經(jīng)解續(xù)篇》,先讀開卷數(shù)篇 以上辨?zhèn)谓?jīng) 次讀《禮記》先《王制》,次《禮器》、《郊特牲》,次《儒行》,次《檀弓》,次《禮運》、《中庸》,次以原序讀諸篇。 次讀《大戴禮記》 次讀《五經(jīng)異義》《皇清經(jīng)解》陳氏輯本,此書言今古文禮制之異。學者但從其異處觀之,許、鄭之多從古文;陳氏之和合今古皆謬說,不必為所惑。 次讀《白虎通》專言今文禮制,其中亦間有古文數(shù)條;則賈逵、班固所為也,然究為今文禮之宗。 以上禮學 次群經(jīng) 2、史學書 先讀《史記·儒林傳次《漢書·儒林傳》 次《漢書·藝文志》 次《史記·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傳》、《孟子荀卿此為孔子學案。 次《后漢書·儒林傳次《后漢書·黨錮傳》 次《史記·老于韓非列傳》、《游俠列傳》、《刺客列《日者列傳》、《龜筴列傳》此為周秦諸子學案。老子、韓非氏之學,游俠、刺客為墨氏之學,日者、龜筴為陰陽家之學,其余尚有十三家,見于《孟子荀卿列傳》 次《史記·太史公自序》其中言《春秋》最精。論六旨,亦為諸子學案。 以上皆言學派(《黨錮傳》激揚名節(jié),不在此數(shù)) 次《后漢書》《后漢書》擇其列傳先讀之,余可緩讀。中武臣之傳,亦可緩讀。史以讀志為最要,然當俟專求掌故時始讀,故亦從緩。 次群史 3、子學書 先讀《莊子·天下篇》 次《荀子·非十二子篇》 次《韓非于·顯學篇》 次《墨子·非儒篇》、《公孟篇》周末墨學最盛,專與為難,必觀其相攻之言,然后知孔學之顛撲不破。 以上皆論家法 次《孟子》讀《孟子》可分養(yǎng)心、厲節(jié)、經(jīng)世、尊孔、論五門求之。 次《荀子》讀《荀子》可分辨性勸學(荀言性本惡,故貴學以變化之)、崇禮、經(jīng)國、尊師法、辟異學數(shù)門求之。 次《管子》《管子》多存舊制,偽周禮所本。 次《墨子》墨氏一家之學。 次《老子》老氏一家之學 次《莊子》《莊子》本孔學,但往而不返,間道于老耳。 次《列子》《列子》本后人摭拾老莊為之,然精論甚多。 次《呂氏春秋》、《淮南子》二書皆雜家,《淮南》則多近于道家。然二書言諸子學術行事甚多,亦極要,宜于老墨二書卒業(yè)后,即讀之。 次群子 4、理學書 先讀《象山學案》(宋元) 次《上蔡學案》(宋元) 次《東林學案》(明儒) 次《姚江學案》(明儒) 次《泰州學案》(明儒) 次《江右三門學案》(明儒) 次《浙中王門學案》(明儒) 次《白沙學案》(明儒) 次《伊川學案》(宋元) 次《橫渠學案》(宋元) 次《濂溪學案》(宋元) 次《明道學案》(宋元) 次《百源學案》(宋元) 次《東萊學案》(宋元) 次《南軒學案》(宋元) 次《艮齋》、《止齋》、《龍川》、《水心學案》(宋元)朱子之學,《宋元學案》所編甚陋,宜讀《語類》。 《朱子語類》,先讀《總論·為學之方卷》 次《論力行卷》 次《論讀書卷》 次《論知卷》 次《訓門人卷》 次《自述卷》 次《論治道卷》 次《論本朝卷》 5、西學書 《萬國史記》 《瀛環(huán)志略》 《列國歲計政要》 《格致須知》 《西國近事匯編》 《談天》 《地學淺識》 三、讀書次第表 學者每日不必專讀一書,康先生之教,特標專精、涉獵二條,無專精則不能成,無涉獵則不能通也。今將各門之書,臚列其次第,略仿朝經(jīng)暮史,晝子夜集之法,按月而為之表,有志者可依此從事焉。(表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