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群書治要360》(八)

 清凈如水 2013-01-16

六、禮樂

1.    ( )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卷三十三 晏子)

【白話】人之所以比禽獸尊貴,是因為人奉行禮

2.    故禮之教化也微,其正邪于未形,使人日徙善遠(yuǎn)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兑住吩唬骸熬由魇?。差若毫厘,(miù)以千里?!贝酥^也。隆,謂尊盛之也。始,謂其微時也。(卷七 禮記)

【注釋】?。撼缟?;尊崇?!?/SPAN>謬:錯誤;差錯。

【白話】禮的教化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它防范邪惡于未形成前,能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天天向善德靠近而遠(yuǎn)離惡行,因此,先王都尊崇禮的教化作用?!吨芤住氛f:“君子重視事物的開頭。開頭若有一絲一毫的偏差,結(jié)果會造成千里之遠(yuǎn)的錯誤?!闭f的就是這個意思。

3.    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xùn)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xué)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行法,非禮威嚴(yán)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班,次也。蒞,臨也。莊,敬也。(卷七 禮記)

【注釋】宦學(xué):宦,學(xué)習(xí)仕宦之學(xué),提高行政能力。學(xué),學(xué)習(xí)詩、書、射等六藝?!?/SPAN>班朝:在朝廷中按照職位品級以定位次儀式。 蒞官:到職;居官?!?/SPAN>禱祠祭祀:禱,有所祈求的祭祀。祠,酬謝神恩的祭祀。祭祀,祭祀神明、祖先的泛稱。

【白話】仁義道德,不借助禮在細(xì)微曲折之間,體現(xiàn)出的等級秩序及具體的行為規(guī)范,就不能實現(xiàn);欲通過身教和言教來移風(fēng)易俗,扶正去邪,若不以禮作根本標(biāo)準(zhǔn),就不免要顧此失彼而無法周到完備;分爭曲直,辨訟是非,若不以禮作準(zhǔn)繩就無法做出正確判斷;君臣、上下、父子、兄弟之間,沒有禮就無法定名位、盡本分;無論是學(xué)習(xí)從政,還是學(xué)習(xí)其他東西,不根據(jù)禮,師生之間就不可能使教者認(rèn)真、學(xué)者專心而產(chǎn)生親近之情;朝班的整肅、軍隊的治理、官員的就職、法令的頒行,沒有禮就不能彰顯威嚴(yán)祈禱酬謝神靈,祭祀供養(yǎng)祖先,沒有禮就不能體現(xiàn)誠敬莊嚴(yán)。

4.    ( )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卷七 禮記)

【注釋】嫌疑:易于混淆及是非難辨的事理。

【白話】禮的作用,就是用來確定人與人的親疏關(guān)系,斷定疑難事情的恰當(dāng)做法,分別尊卑地位的同異,明辨是非對錯。如此一來,社會才有秩序、人人才有規(guī)矩。

5.    君子有禮,則外諧而內(nèi)無怨。(卷七 禮記)

【白話】君子做到以禮治身,便能與一切人事物和諧共處,而內(nèi)心平和毫無怨恨。

6.    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shè)。懾,猶怯惑。(卷七 禮記)

【白話】富貴的人若樂于學(xué)禮守禮,就能做到不傲慢、不放縱;貧賤的人如樂于學(xué)禮守禮,就能在任何場合都心志不惑、不怯懦畏懼。

7.    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后世也。故君子重之。男女有別,而后夫婦有義;夫婦有義,而后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后君臣有正。故曰,婚禮者,禮之本也。(卷七 禮記)

【注釋】昏:通“婚”?;橐觥?/SPAN>

【白話】婚禮,是締結(jié)兩個不同姓氏的家族交好。對上來說,可以奉事宗廟祭祀祖先;對下來說,可以傳宗接代、承繼香火。所以君子十分重視婚禮。男女各有分工且各盡其責(zé),則夫婦之間才有道義;夫婦間的道義建立起來了,給后代做了榜樣,然后父子才能親愛和睦;父子之間有了親愛,然后君臣才能各正本位。因此說,婚禮是禮的根本。

8.    故朝覲之禮,所以明君臣之義也;聘問之禮,所以使諸侯相尊敬也;喪祭之禮,所以明臣子之恩也;鄉(xiāng)飲酒之禮,所以明長幼之序也;婚姻之禮,所以明男女之別也。( )禮禁亂之所由生,猶防止水之所自來也。故以舊防為無所用而壞之者,必有水?dāng)。灰耘f禮為無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亂患。故婚姻之禮廢,則夫婦之道苦,而淫僻之罪多矣;鄉(xiāng)飲酒之禮廢,則長幼之序失,而斗爭之獄繁矣;喪祭之禮廢,則臣子之恩薄,而背死忘生者眾矣;聘覲之禮廢,則君臣之位失,而背叛侵陵之?dāng)∑鹨印?/SPAN>苦,謂不至不答之屬。(卷七 禮記)

【注釋】朝覲之禮:諸侯謁見天子之禮?!?/SPAN>聘問之禮:古代諸侯之間,互派使者做友好訪問的禮節(jié)。 鄉(xiāng)飲酒之禮:指鄉(xiāng)州鄰里之間定期的聚會宴飲。此禮以敬老尊賢為主,由最高層的鄉(xiāng)大夫(主持鄉(xiāng)政者)宴請貢于朝廷的賢良之士;較低層的是鄉(xiāng)人鄰里之間的歡聚。聚會前先祭祀鬼神,然后按照儀式飲宴,透過行“鄉(xiāng)飲酒禮”養(yǎng)成謙讓和莊敬的人生態(tài)度。

【白話】所以設(shè)朝覲之禮,是用來表明君臣大義;設(shè)聘問之禮,是為了使諸侯互相尊敬;設(shè)喪祭之禮,是用以表達(dá)為臣、為子的感恩之情;鄉(xiāng)飲酒之禮,是用以明確長輩和晚輩間的秩序;婚姻之禮,是用以辨明男子和女子在家中職責(zé)分工的。禮節(jié),能禁止混亂發(fā)生的根源,就像堤防能阻止洪水泛濫一樣。所以,認(rèn)為古老的堤防沒有用處而毀壞它,一定會遭遇水災(zāi);認(rèn)為古老的禮儀沒有用處而廢棄它,一定會有禍亂發(fā)生。因此,婚姻禮被廢除,夫婦應(yīng)盡的道義衰微,相處就會痛苦,而淫亂的罪行便會增多;鄉(xiāng)飲酒禮被廢止,長幼的順序喪失,爭斗的刑事案件就會頻繁發(fā)生;喪祭禮被廢棄,為人臣、為人子者的恩義淡薄,而背逆祖先、不忠不孝的人就會變多;聘問之禮和朝覲之禮被廢棄,則將失去君臣各自應(yīng)有身份和地位,而反叛君主、侵凌鄰國的禍亂就會隨之產(chǎn)生。

9.    祭不欲數(shù)(shuò),數(shù)則煩,煩則不敬。祭不欲疏,疏則怠,怠則忘。(卷七 禮記)

【注釋】數(shù):屢次。

【白話】祭祀不可太頻繁,太頻繁就會產(chǎn)生厭煩情緒,一旦有了厭煩情緒就會不恭敬。祭祀也不可太稀疏,太稀疏就會使人怠慢,怠慢了就會漸漸忘卻祖先。

10.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于中,故形于聲。聲成文,謂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卷七 禮記)

【注釋】乖:反常;謬誤。

【白話】凡音樂的緣起,皆出于人心。感情在內(nèi)心深處萌動之后,表現(xiàn)于外的就是發(fā)聲。聲成曲調(diào),便成為音樂。因此太平盛世的音樂,安詳而愉快,因為政治寬厚和諧;亂世的音樂,怨嘆且忿怒,因為政令違背天理民心;亡國的音樂,悲哀而愁思,因為百姓處境困苦。

11.  音聲之道,與政通矣。言八音和否隨政。宮為君,商為臣,(jué)為民,徵為事,羽為物。五者不亂,則無?。?/SPAN>本書怠作怗(chì)之音矣。五者,君、臣、民、事、物也。凡聲濁者尊,清者卑。怠懘,弊敗不和之貌也。宮亂則荒,其君驕。商亂則(),其臣壞。角亂則憂,其民怨。徵亂則哀,其事勤。羽亂則危,其財匱。五者皆亂,迭相陵,謂之慢。如此則國之滅亡無日矣。君、臣、民、事、物,其道亂,則其音應(yīng)而亂也。(卷七 禮記)

【注釋】怠懘:當(dāng)作“怗懘”,指音調(diào)不和諧。懘,不流暢、不和諧?!?/SPAN>陂:偏頗,邪僻不正。 相陵:亦作“相凌”,相互侵?jǐn)_。

【白話】音樂的內(nèi)在精神,是與政治相通的。五音中的“宮”代表君主,“商”代表臣子,“角”代表人民,“徵”代表各種事情,“羽”代表器物。君、臣、民、事、物五者能諧和不亂,就不會有敗壞不和的聲音出現(xiàn)。假如宮音一亂音樂就放散而無中心,反映君主驕傲、剛愎自用而賢人遠(yuǎn)離。商音一亂音樂就會傾斜不正,反映臣子官品敗壞而利用國家制度謀利。角音一亂音樂就會充滿憂愁,反映政令苛刻而百姓哀怨。徵音一亂音樂就會哀苦,反映徭役不休而百姓痛苦。羽音一亂音樂就會危急不安,反映賦稅沉重而百姓財用匱乏。如果五音全亂,則上下沖突、互相侵犯,稱為“慢音”,表示國政傲慢又怠惰。如此一來,國家滅亡的時間就不遠(yuǎn)了。因此,真正的明君,為了替百姓謀福,一定會從音樂中體會民情,虛心調(diào)整政事。

12.  亂世之樂,為木革之聲,則若雷,為金石之聲,則若霆,為絲竹歌舞之聲,則若(zào)。噪,叫。以此(hài)心氣動耳目搖蕩生,則可矣;生,性。以此為(yuè),則不()。不樂,不和。(yuè)(chǐ),而民愈(),侈,淫也。郁,怨也。國愈亂,主愈卑,則亦失(yuè)之情矣。(卷三十九 呂氏春秋)

【白話】亂世的音樂,演奏木制、革制樂器的聲音就像打雷,演奏銅制、石制樂器的聲音就像霹靂,演奏絲竹樂器的歌舞就像大嚷大叫。用這樣的聲音來擾人精神,震動耳目,放蕩性情,倒是可以辦得到;但用來作為音樂演奏,那就不能給人帶來和樂。所以音樂愈是奢華放縱,人民愈是抑郁,國家就愈混亂,君主的地位就愈卑下,這樣也就失去音樂的本來意義了。

13.  樂由中出,和在心也。禮自外作。敬在貌也。大樂必易,大禮必簡。易、簡,若于清廟大饗然也。(卷七 禮記)

【白話】樂由內(nèi)心深處發(fā)出,禮則體現(xiàn)于外在行為。偉大的音樂必定是平易近人的,莊嚴(yán)的禮儀必定是簡樸實在的。

 

七、愛民

14.  利天下者,天下亦利;害天下者,天下亦害之?!嗜嗽谖?,常為天下所歸者,無他也,善為天下興利而已矣。(卷四十九 傅子)

【白話】能利益天下的人,天下人也會利益他;危害天下的人,天下人也會危害他……有仁德的人在位時,天下人都依附他,沒有別的原因,只因為他善于為天下人謀求福利罷了。

15.  所謂天子者,天下相愛如父子,此之謂天子。(卷三十一 六韜)

【白話】所謂天子,是對天下人如子女一樣愛護(hù),而天下人對他像父親一樣敬愛,這才稱得上是天子。

16.  天地養(yǎng)萬物,圣人養(yǎng)賢,以及萬民。(卷一 周易)

【白話】天地養(yǎng)育萬物,使萬物各得茂盛生長,而圣人頤養(yǎng)賢能之士,使他們?yōu)槿嗣裰\福利,將福澤推及萬民的身上。

17.  故善為國者,御民如父母之愛子,如兄之慈弟也。見之饑寒,則為之哀;見之勞苦,則為之悲。(卷三十一 六韜)

【注釋】御:治理;統(tǒng)治。

【白話】善于治理國家的君主,管理老百姓就如同父母愛護(hù)自己的孩子,如同兄長愛護(hù)弟弟。見到百姓饑寒,就為之哀痛;見到百姓勞苦,就為之悲傷。

18.  臣聞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如傷,恐驚動。其亡也,以民為土芥,是其禍也。芥,草也。(卷六 春秋左氏傳下)

【注釋】土芥:泥土草芥。比喻微賤的東西,無足輕重。

【白話】臣聽說國家的興盛,是因為看待人民如受傷的人一樣倍加體恤,這就是它的福祉;國家的衰亡,是因為看待人民如泥土小草一樣輕賤糟蹋,這就是它的禍患。

19.  堯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窮民,痛萬姓之罹罪,憂眾生之不遂也。有一民饑,則曰此我饑之也;有一民寒,則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則曰此我陷之也。仁昭而義立,德博而化廣。故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治。先恕而后教,是堯道也。(卷四十三 說苑)

【注釋】罹:遭遇;遭受。 遂:不能順利達(dá)成,不能如愿。

【白話】堯帝對天下人都心存關(guān)懷,尤其對窮苦人民更加關(guān)愛,心痛百姓遭受罪罰,擔(dān)憂眾人不能順心如意。只要有一人挨餓,就說,“這是我讓他饑餓的”;有一人受凍,就說,“是我讓他受寒的”;有一人犯罪,就說,“是我造成他犯罪的”。堯帝的仁慈彰顯而百姓就講道義;恩德廣博而百姓就全被感化。所以不用獎賞,而人民就能互相規(guī)勸;不用刑罰,而人民就能安分守己。先寬恕體諒,然后再教育他們,這就是堯帝治理天下的方法。

20.  子張問仁于孔子??鬃釉唬骸澳苄形逭哂谔煜?,為仁矣?!闭垎栔?。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不見侮也。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應(yīng)事疾,則多成功。惠則足以使人?!保ň砭拧≌撜Z)

【白話】子張向孔子問為仁之道??鬃诱f:“能實行五種品德于天下,便算是仁了。”子張請問是哪五種?孔子說:“恭、寬、信、敏、惠。對人恭敬就不會遭受侮辱;待人寬厚就可以得到大眾擁護(hù);做人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做事勤奮敏捷就能獲得成功;能廣施恩惠于人,那么人必愿意效力盡忠?!?/SPAN>

21.  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土地人民之寡少,患政治之不均平。不患貧,而患不安。憂不能安民耳,民安國富。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政教均平,則不患貧矣;上下和同,則不患寡矣;大小安寧,不傾危矣。( )如是,故遠(yuǎn)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卷九 論語)

【注釋】丘:孔子自稱。孔子名丘,字仲尼?!?/SPAN>蓋: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或理由。 來:招致。 既:已經(jīng)。

【白話】我曾經(jīng)聽說有國的諸侯、有家的卿大夫,不擔(dān)心土地人民寡少,而擔(dān)心財富不平均;不擔(dān)心貧窮,而擔(dān)心上下不能安定。因為均平就能致富而沒有貧窮;和諧就能感召遠(yuǎn)方人來歸附而不會寡少;百姓安定就不會招致外患而有傾覆的危險。誠能如此,遠(yuǎn)方的人如果不歸附,我就修養(yǎng)文化道德來感召他們;等到他們來歸附以后,就讓他們生活能安定下來。

22.  今之所謂良吏者,文察則以禍其民,強(qiáng)力則以厲其下,不本法之所由生,而專己之殘心。(卷四十二 鹽鐵論)

【注釋】文察:深文苛察。

【白話】現(xiàn)在所謂好的官吏,動用嚴(yán)苛的刑法來禍害百姓,使用暴力強(qiáng)權(quán)來殘害下級,不根據(jù)法律的本意,而是專憑自己殘酷的心意行事。

23.  凡民有七亡:陰陽不和,水旱為災(zāi),一亡也;縣官重責(zé),更賦租稅,二亡也;貪吏并公,受取不已,三亡也;豪強(qiáng)大姓(姓下舊有家字,刪之)蠶食無厭,四亡也;苛吏(yáo),失農(nóng)桑時,五亡也;部落鼓鳴,男女遮列,六亡也;盜賊劫略,取民財物,七亡也。七亡尚可,又有七死:酷吏(ōu)殺,一死也;治獄深刻,二死也;冤陷無辜,三死也;盜賊橫發(fā),四死也;怨仇相殘,五死也;歲惡饑餓,六死也;時氣疾疫,七死也。民有七亡,而無一得,欲望國安誠難。民有七死,而無一生,欲望刑措誠難。(卷十九 漢書七)

【注釋】繇役:古代官府指派成年男子義務(wù)性的勞役,包括修城、鋪路、防衛(wèi)鄉(xiāng)里等工作?!?/SPAN>遮列:亦作遮迾、遮迣、遮厲。列隊遮攔。

【白話】造成百姓流亡的原因有七種:陰陽失調(diào),干旱和水災(zāi)侵害百姓,此其一;官府加重索取,增加賦稅,此其二;貪官污吏假公濟(jì)私,收受賄賂不斷,此其三;有權(quán)勢的富家侵占百姓財物,貪婪無厭,此其四;殘酷苛刻的官吏征招勞役,貽誤農(nóng)時,此其五;鄉(xiāng)間村落常常響起警報聲,全村男女都得出動防衛(wèi),此其六;盜賊肆虐,搶奪百姓的財物,此其七。這七種流亡的情況還不算厲害,又有七種逼死百姓的情況:殘酷的官吏毆打、殺害百姓,此其一;審理案件太苛刻,此其二;冤枉陷害無辜的百姓,此其三;盜賊遍地,這是其中之四;冤家仇人相互殘殺,此其五;年景不好收成極壞,百姓忍饑挨餓,此其六;一時傳染病流行,百姓感染發(fā)病,此其七。百姓有七種流亡的原因,卻沒有得到一絲毫的利益,想要使國家安定實在是太難了。百姓有七種喪命的情況,卻沒有一絲毫生存的機(jī)會,想要廢棄刑法而讓百姓安穩(wěn)過活,實在是太難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