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 喻 聯(lián) 明代翰林學士解縉自幼聰明好學,六七歲就能吟詩作對,有神童之稱。曹尚書半信半疑,想考考他,命家人把解縉叫到府上相見。當解縉來到時,曹府卻緊閉中門,只開邊門接客。解縉當即提出抗議:“正門未開,非迎客之禮。” 曹尚書說:“我出幾聯(lián),你對得上便開中門迎接?!毖粤T,念出上聯(lián): 小犬無知嫌路窄; 解縉對道: 大鵬展翅恨天低。 曹尚書又出一聯(lián): 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 解縉對道: 地當琵琶路當弦,哪個能彈? 曹尚書見解縉對答如流,很是驚奇,即開中門迎接。解縉身穿綠衣,連蹦帶跳進入中門。曹尚書見狀,便挖苦他: 出水蛤蟆穿綠襖; 解縉抬頭一看,見尚書身著紅袍,老態(tài)龍鐘,便應道: 落湯螃蟹著紅袍。 曹尚書滿臉尷尬,知道解縉不可小視,便請他入座。問道:“解學生,你父母以何營生?” 解縉答道: 嚴父肩挑日月; 慈母手轉乾坤。 原來,解縉家貧,父親沿街賣水,早出晚歸,日月映在水桶中,所以說“肩挑日月”;母親在家推磨做豆腐為生,所以說是“手轉乾坤。” 曹尚書聽罷,嘆服解縉真是神童。 從修辭的角度看,曹尚書和解縉的問答用的都是比喻。第一聯(lián),曹尚書把解縉比作“小犬”,而解縉的回答則自比“大鵬”。第二聯(lián),曹尚書把天比作“棋盤”,星比作“棋子”;解縉的對句則把地比作“琵琶”,路比作“弦”。第三聯(lián),曹尚書把解縉比作“比水蛤蟆”,解縉則把曹尚書比作“落湯螃蟹”。第四聯(lián),解縉把父親挑水比作“肩挑日月”,把母親磨豆腐比作“手轉乾坤”。從以上例子可看出,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甲乙兩類不同事物具有相似之處,用乙事物比甲事物。比喻聯(lián)中,被比的事物稱主體,作比的事物稱喻體,聯(lián)系主體與喻體的詞稱為比喻詞,并由此構成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 明喻以“乙像甲”這種形式出現(xiàn),對聯(lián)中常用的比喻詞有“如”、“似”、“若”、“猶同”、“宛如”等。比如寫景聯(lián): 鶯入梅花,似火煉黃金數(shù)點; 鷺棲荷葉,如盤堆白玉一團。 又如清代大學士紀曉嵐自題聯(lián): 浮沉宦海如鷗鳥; 生死書叢似蠹魚。 上聯(lián)以“鷗鳥”比自己的從政經(jīng)歷,下聯(lián)以“蠹魚”比自己的治學生涯,雖帶幾分自嘲,卻十分生動。 暗喻則是以“甲是乙”的形式出現(xiàn)。其關聯(lián)詞有“是”、“為”、“作”、“乃”、“即”等。如桂林山水聯(lián): 水作青羅帶; 山為碧玉簪。 又如明大臣劉伯溫應明太祖朱元璋對: 天作棋盤星作子,日月爭光; 雷為戰(zhàn)鼓電為旗,風云際會。 暗喻也可以省去“是、作”等關鍵詞。比如清代學者錢大昕自勉聯(lián): 讀書心細絲抽繭; 煉句功深石補天。 又如民間巧聯(lián): 菱角雙尖,鐵裹一團白玉; 石榴獨蒂,錦包萬粒明珠。 借喻則是以乙代甲。在聯(lián)中,被比喻的事物不出現(xiàn),而是把比喻事物借來,當作被比喻事物來說,如小鳳仙挽蔡鍔聯(lián):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上聯(lián)把蔡鍔比作周瑜。蔡鍔是護國軍統(tǒng)帥,為推翻袁世凱稱帝復辟,高舉義旗,死時僅35歲。周瑜是吳國力拒曹操的主戰(zhàn)派,與孔明聯(lián)手取得赤壁之戰(zhàn)大捷,享年只有36歲。以周瑜喻蔡鍔,十分得體。且周郎有“曲有誤,周郎顧”之美談,也暗喻蔡鍔為小鳳仙的知音。下聯(lián)再將蔡鍔比作初唐軍事家李靖,自比慧眼識英雄、棄隋朝宰相楊素而私奔李靖的紅拂女,亦很貼切。 河北趙縣趙州橋有一副題聯(lián): 水從碧玉環(huán)中去; 人在蒼龍背上行。 上聯(lián)以“碧玉環(huán)”喻橋洞,下聯(lián)以“蒼龍背”喻橋面。如果把它改成明喻,應當是“水從碧玉環(huán)似的橋洞中流去,人在蒼龍背般的橋面上行走”,雖比喻依然,但顯然太啰嗦了,失去了作品精煉的藝術美。 有時聯(lián)中為了強調某個事物,用幾個喻體從不同角度反復設喻去說明本體,叫博喻,又稱連比。博喻能加強語氣,增添氣勢。如清.王叔蘭賀文學家、楹聯(lián)家梁章鉅七十壽聯(lián): 二十舉鄉(xiāng),三十登第,四十還朝,五十出守,六十開府,七十歸田,須知此后逍遙,一代福人多暇日; 簡如格言,詳如隨筆,博如旁證,精如選學,巧如聯(lián)語,富如詩集,略數(shù)平生著述,千秋大業(yè)擅名山。 下聯(lián)連用六個比喻,高度評價了梁章鉅著述的特色。 撰聯(lián)和寫詩一樣,需要形象思維。比喻是最富形象思維的文學語言,為語出驚人,性僻耽佳句大有人在。相傳對聯(lián)圣手方爾謙臨終時,有幾個作聯(lián)成癖的子弟守護在旁,居然還在爭論比喻句“水如碧玉山如黛”如何屬對。方爾謙于彌留之際聽到了,吃力地說:“對‘云想衣裳花想容’?!毖援?,闔然而逝。 比喻在對聯(lián)中是用得十分廣泛的一種修辭格。它在述事說理、寫景狀物方面都能發(fā)揮獨特的作用。 對聯(lián)運用比喻,可以使單調的事物形象化。明代顧鼎臣有副狀景聯(lián): 柳線鶯梭,織就江南三月景; 云箋雁字,傳來塞北九秋書。 上聯(lián)中以“線”喻“柳”,以“梭”喻“鶯”,柳條如萬千條垂線,鶯如飛梭在其中穿行,描繪出一幅江南春色圖;下聯(lián)以“箋”喻“云彩”,以“字”喻“雁陣”,描繪出深秋的物候景象。幾個精巧的比喻,便把春秋景物寫活了。 貴州黃果樹瀑布觀瀑亭有一聯(lián): 白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 紅霞似錦,何須梭織天生成。 黃果樹瀑布是聞名世間的景觀。瀑布寬約30米,從高高的山崖跌落,水花飛濺,極其壯觀。上聯(lián)把瀑布比作不用弓彈花自散的棉絮,非常形象;下聯(lián)把紅霞比作無須梭織天生成的錦繡,也很生動。 對聯(lián)運用比喻,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如格言聯(lián):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心似平原走馬,易放難收。 該聯(lián)以“逆水行舟”喻“學”,以“平原走馬”喻“心”,化抽象為具體警策之言,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 老舍先生曾有聯(lián)贈崔嵬: 貞如翠竹明如雪; 靜似蒼松矯似龍。 本來,“貞”、“明”、“靜”、“矯”是抽象的品格性情,聯(lián)中把它們分別比作“翠竹”、“雪”、“蒼松”、“龍”,這樣,抽象的品格性情就具體化了;對聯(lián)受贈者的個性便以鮮明的事物形象展現(xiàn)在了人們面前。 對聯(lián)運用比喻,還可以使枯燥的說理生動化,如俗語聯(lián): 人心不足蛇吞象; 世事到頭螳捕蟬。 該聯(lián)摘自羅洪先詩?!吧咄滔蟆钡涑觥渡胶=?jīng)》“巴蛇吞象,三歲而出其骨”,比喻貪得無厭。“螳捕蟬”,典出《吳越春秋》:“太子友曰:蟬登高樹,自以為安,不知螳螂超枝緣條而稷其形;螳螂翕心而進,志在有利,不知黃雀徘徊枝陰欲啄之?!北扔髫澙活櫤蠡?。這副對聯(lián)用兩個典故作比,說明了貪得無厭必生禍害的道理,可謂深入淺出,令人警醒。 又如格言聯(lián): 浪費猶如水推沙,蕩金如土; 節(jié)約好比燕銜泥,積寶成山。 該聯(lián)以“水推沙”比喻“浪費”,以“燕銜泥”比喻“節(jié)約”,十分生動形象。那么,浪費的結果是“蕩金如土”,節(jié)約的成效是“積寶成山”,也就很有說服力了。 對聯(lián)運用比喻,宜注意三點: 一是比喻須貼切。喻體和本體是兩個不同但又有某些相似的事物,無共同點的兩件事物間不能相互比喻。 二是比喻力求新穎,避免陳詞濫調。有句老話說得好:第一個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庸才,第三個把女人比作花的是蠢才。在對聯(lián)創(chuàng)作中應引以為鑒。 三是比喻要講究意境美。明代,蘇州有個商人請?zhí)撇樗牡赇亴懜贝郝?lián)。唐伯虎寫道: 生意如春意; 財源似水流。 此聯(lián)以“春意”喻“生意”,以“水源”喻“財源”,本來既生動又雅氣,但商人并不滿足,要求重寫。唐伯虎眉頭一皺,重寫一聯(lián): 門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蟲,隊進隊出; 柜里銅錢,猶如冬日虱子,越捉越多。 商人見了,這才滿意而去。但“夏夜蚊蟲”和“冬日虱子”本是令人生厭之物,毫無意境美可言。商人銅臭熏心,可謂物以類聚。 |
|
來自: 仰天俯地 > 《對聯(lián)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