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樂安孫氏郡望介紹

 xxcd 2012-11-15
樂安孫氏郡望介紹

信息來源:http://sun.  2009-09-29 08:56:09


姓氏郡望,起源于東漢之末,盛行于魏晉時期,迄于隋唐逐漸消隱。唐以前形成并著稱的孫氏郡望主要有:山東樂安與東莞,浙江富春,山西太原中都與河東,河北清河,陜西華原,河南洛陽、汲郡與陳留等。唐宋以后,隨著北方部分孫氏族人的南移和浙江富春孫氏的繁衍擴展,江南孫氏的大族增多,以江、皖、浙一帶為最,其地望也略有傳聞,名人更是輩出不窮。   
兩漢時期山東地區(qū)的孫氏族人已相當繁盛,隨著時間的流逝進一步繁衍擴展,在古代山東半島這塊土地上,幾乎到處可覓孫氏的蹤影,其郡望自然也不止一處。其中以“樂安”與“東莞”最為著稱,尤其是前者,其“樂安堂”之郡望堂號被孫氏族人所廣泛使用,幾乎成了大多數(shù)孫氏族人家譜所認可的“根”。
    一、樂安郡望的出現(xiàn)與位置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說春秋時期孫武的祖父孫書“伐莒有功”,“食采于安樂”,開始了樂安孫氏的創(chuàng)業(yè)史,并記有此后一直到唐代樂安完整世系?!皹钒病弊鳛閷O氏郡望的零星記載約從魏晉時期就已開始了,如《三國志-魏書》中有《樂安孫叔然》,《晉書》及南北朝諸史中已有“樂安”孫氏的出現(xiàn)。北魏《孫遼浮圖銘記》記載:“君姓孫名遼,定州人也,綿緒太原分口,樂安爵士,有因遂居鉅鹿?!碧啤对托沾邸肪?也記載“樂安,孫武之后”,并記有自漢至唐代的一些樂安孫氏家族名人?!杜f唐書孫伏伽傳》記載,唐太宗即位,賜大理少卿、河北清河孫伏伽“樂安縣男”的爵位。自此,孫氏得封“樂安子”、“樂安孝男”“樂安郡侯”“樂安縣公”者屢見不鮮,到五代、宋時,孫氏還有人得“樂安郡望”、“樂安郡公”諸封號??梢哉f,樂安作為孫氏最重要的郡望,尤其悠久而深遠的歷史淵源,從唐代開始常賜以相關封號。   
“樂安”作為古地名,位于今山東古代齊國地區(qū)的北部,經(jīng)歷地名的紛繁沿革,伴隨著孫氏族人的繁衍擴散,到隋唐時,實際上可能是包括今山東北部的一片較大的地區(qū)。今山東的惠民縣、廣饒縣都在這一片地區(qū)之內(nèi)。   
《通典州郡史》“樂安郡棣州”條下記:“棣州,春秋戰(zhàn)國屬齊。秦為齊郡之地。漢屬平原,渤海、千乘三郡地。后漢為平原郡樂安國地。晉為樂安、樂陵二國地?!碧拼谔鞂氃辏ü?42年),又將棣州(今山東北部惠民縣為中心的方圓百里之地)改名為樂安郡,雖然在16年之后的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郡還州,但樂安郡的名稱還是被長期沿用下來,一直到北宋后期,仍有人將棣州俗稱“樂安”。   
然而,“樂安”在唐代以前的具體地理位置方位還是有差異,古籍記載也頗為紛繁。如西漢至三國時設置的樂安縣在今山東博興縣北;新莽時期曾改濟南郡(治所在今章丘縣西北)為樂安郡,還改厭次縣(今惠民縣東)為樂安亭;東漢后期也設置過樂安郡,治所一度徙于厭次縣,后移到今鄒平縣東北;東漢魏晉時期,今山東的高青、博興、廣饒、壽光等縣一帶曾長期是樂安國或樂安郡的所轄之地;南北朝時期,劉宋也在今廣饒縣設置過樂安郡等等。   
唐代人并非都以棣州為“樂安”。唐玄宗時官居中書舍人的孫逖撰寫的《宋州司馬先府君墓志銘》中談到其父孫嘉之,“魏郡武水人也,故屬樂安。”《元和姓篡》亦謂,“晉有孫顗避地于魏,故屬樂安,因家焉?!薄短拼怪緟R編》中,孫逖之子孫成的墓志寫得更清楚,僅孫顗“避地于魏之武水,武水故屬樂安?!蔽渌h乃隋代所置,位于今山東聊城以南,在棣州(今惠民縣)西南有200公里之遙。應是為避晉永嘉之亂,有一支樂安孫氏遷居于聊城西南的武水,由是武水也成為樂安孫氏的重要郡望。   
唐宋時,一般還常常將青州與樂安并提,如《唐代墓志匯編》中“大唐故隋朝散大夫君墓志”稱:墓主孫達“青州樂安人也”。再如許多安徽、江蘇一帶的孫氏家譜,都稱其始祖孫萬登為“青州樂安人”;且認為東漢時天水太守孫夐徙居青州,而使原外徙的樂安孫氏又回到山東故地。青州位于棣州東南今山東廣饒、益都、壽光、濰坊、臨朐一帶,乃棣州東南百余公里的方圓土地。可以認為,隨著樂安孫氏向東南方向的擴散徙居,青州的許多地方也漸成為樂安孫氏的家園。   
而從今天的實際情況分析,惠民、廣饒縣一帶民間保留古代孫氏郡望“樂安”的有關傳說與遺跡都不少。先看惠民縣:縣城南的袁侯村西頭原來建有孫武的廟宇,相傳縣城南門街的孫玉鳳一家是孫武的后代;城南還有不少村莊姓孫,如孫家集、孫家溝等,居民都認孫武為先祖。縣城北有個村莊,原名叫“孫武家”。縣城西有個村莊,名字叫“石頭孫”,因傳說孫武有個乳名叫“石頭”而得名;城西石廟鎮(zhèn)還有個“孫田吳”村??h城東的桑落墅鎮(zhèn)北三里許有“孫田陳”村。今天,政府還在惠民縣城內(nèi)修建了“孫子故園”,園中樹起孫武的塑像,陳列其有關事跡,園內(nèi)建筑典雅,風景優(yōu)美,成為當?shù)氐囊粋€旅游勝地。   
而廣饒縣離齊國都城臨淄較近,春秋時期這里的經(jīng)濟文化發(fā)達,許多貴族聚居于此;最重要的是縣城北30里之草橋有一座古城遺址,考古學家初步認定為“樂安”古城遺址,就是說齊國大夫?qū)O叔食采于此地的可能性很大;且如今這一帶孫姓人戶更多,有30余個孫氏聚族而居的鄉(xiāng)村,其戶數(shù)要占所轄總戶數(shù)的6%左右,而據(jù)當?shù)氐囊恍O氏族譜記載,其他地區(qū)的一些孫姓都是從這里遷去的。
    二、樂安孫氏家族世系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樂安孫氏家族的完整世系不太可靠,尤其是漢代之前的世系。唐《元和姓纂》卷4記載:“樂安,孫武之后,漢有賓、碩,魏有清河太守孫煥,晉有孫顗,避地于魏,故屬樂安,因家焉?!彪m有相當?shù)牡目尚哦?,可惜過于疏簡,其中漢代的孫賓、孫碩和曹魏的孫煥,都不見其它史載。二十四史諸古籍中首次提到郡望“樂安”的孫氏名人,應是《三國志-魏書-王郎傳》,其載:“時樂安孫叔然受學鄭玄之門,人稱東周大儒。徴為秘書監(jiān),不就。”孫叔然就是孫炎,因避晉武帝誨而稱其字。此時“樂安”孫氏族人中出了如此一個“東周大儒”,而引起世人的關注。《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也有此位經(jīng)學家“孫炎”。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孫)旃字之子,太原太守。二子:炎、歷。炎字叔然,魏秘書監(jiān)。生倰,字仲觚,太官令。生道恭,字雅遜,晉長秋卿。二子:顗、芳。顗字士若。芳,中書令。子烈,避趙王倫之難,徙居昌黎。生岳,前燕侍中,子孫稱昌黎孫氏,歷幽州刺史、右將軍。生旂,字伯旗,平南將軍,坐于孫秀合謀,夷三族。避地河朔,居武邑武遂。生琿,字光休,后趙射聲校尉。生緯,字元文,幽州都督。生周,字季洽,后燕高陽王文學。生敬仁,字士和,北燕嗣隸功曹。二子,苑、蔚。蔚字伯華,一字叔炳,后魏秘書監(jiān)、棗強戴男。二子,伯禮、方嗣?!?o:p>
《魏書-孫惠蔚傳》記載:“孫惠蔚,字叔炳,武邑武遂人也,小字陀羅。自言六世祖道恭為晉長秋卿,自道恭至惠蔚世以儒學相傳?!贝伺c《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記載的相吻合,孫道恭為孫蔚的六世祖,孫惠蔚原名蔚,后宣武帝加賜“惠”字。只是《魏書-孫惠蔚傳》記載,其子伯禮襲封,而伯禮“子產(chǎn)同,襲。少有才學,早亡,時人惜之?!倍缎绿茣?宰相世系表》記載,伯禮有三子:元琥、孝敏、廣烈,沒有記錄“產(chǎn)同”。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的孫氏樂安世系在伯禮、方嗣之后為詳盡圖表,大半為北朝后期和隋唐時家族。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與《唐代墓志匯編》記載的有關樂安世系對照來看,還是有一些誤差。如《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孫審象有六子,而孫審象墓志記載“有四子:長曰尚復,次曰勝,次曰璩,幼曰黑兒?!睂O紹方墓志記載,方紹乃審象之兄微仲之次子,而非審象之次子。同樣孫侀墓志記載,孫侀并非審象之子,而實為景商弟弟孫向之子。還有些墓志的墓主,應屬上述樂安世系中之人,如孫莒墓志稱,墓主為公器第七子。   
《元和姓纂》卷四記載:“五代孫惠蔚,魏光祿大夫。五代孫希莊,唐漢王典簽,始居上黨涉縣,生嘉之,襄邑令,宋州司馬致仕;生逖、遹、遘、造。逖,中書舍人、刑部侍郎,生宿、絳、成、視。宿,中書舍人、華州刺史,生公器,邕州經(jīng)略使;絳,檢校郎中;成,桂府觀察兼中丞;視生替否。遹生會,常州刺史;遘,右補闕河內(nèi)司馬,生公輔,城大理評事?!薄杜f唐書-孫逖傳》記載,孫逖為孫希莊之孫,其籍貫已變?yōu)椤奥褐萆婵h人”。   
從《唐代墓志匯編》中看,樂安孫氏族人的其他支脈還有不少。如《大唐故隋朝散大夫君墓志》記載,墓主孫達為“青州樂安人”?!短乒手髯?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郎孫">郎孫君墓志銘》記載,墓主孫德亦“樂安人”,其祖父孫舉在北齊任太原郡守,父親孫章為隋州某縣令,有子孫處沖?!短乒饰褐莶龢房h令君墓志銘》記載,墓主孫義晉也為“樂安人”,其曾祖孫信在北魏拜露門博士,祖父孫進在北周任晉州長史、魏州刺史,父親孫乾在隋朝為郾城、陳倉二縣令,兒子孫承景也“從宦河東”,儼然一大家族。《大周宣州涇縣尉杜府君故夫人孫氏墓志銘》記載,“夫人樂安人也”,其祖父孫襲為唐淄州刺史,父親孫行廉為唐懷州河內(nèi)縣尉、綿州顯武縣丞。另外,《魏書》有“樂安人”孫益德,以為母復仇而得官府特免。《北齊書》有“樂安人”孫搴,以文才著稱,官居左光祿大夫。   
總之,從上述記載中可見,孫氏樂安宗族的確相當繁盛,在唐代出過兩位宰相。   
遷徙的雖走了,但并不減弱樂安本地孫氏族人的大姓地位。宋初的《太平寰宇記》卷18《青州-姓氏》下云:“樂安郡九姓:孫、任、高、薛、閆、仲、蔣、房、亢?!睂O姓仍為第一大姓。上述至今山東惠民、廣饒諸地的孫姓村落和孫氏人戶仍然很多,當然外遷孫氏人戶也同樣不少,今天全國各地乃至港臺、海外、自稱是樂安孫氏后裔的有關族譜,可謂不計其數(shù),已難辨真?zhèn)巍?o:p>
    三、東莞孫氏家庭   
東莞縣為西漢所置,治所即今山東沂水縣。南朝宋時移至今山東莒縣東北,隋初改名東安縣。孫氏郡望的東莞,即位于今山東沂水、莒縣一帶,東漢至西晉時,還在這里置有東莞郡。不過今天的東莞縣卻在廣東省,那是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以寶安縣改名,治所即今廣東寶安縣西南頭鎮(zhèn),北宋開寶六年(公元973年),移治今廣東東莞縣。盡管廣東的東莞縣,今天也有不少孫氏族人,但那是宋元以后南遷而來的。而隋唐以前的孫氏郡望“東莞”,只是指山東沂水一帶而已,不能將兩者混淆了。   
山東東莞孫氏也是源遠流長,尤其在魏晉南北朝時盛極一時,也是山東孫氏的名門望族。唐《元和姓纂》卷4載:“東莞,孫臏之后,漢有孫揚,魏有孫耽,晉有孫牧,宋有孫奉伯,梁有孫謙?!逼渲凶畛雒氖鞘嘶?、齊、梁三朝的孫謙,他歷任二縣五郡地方官,廉潔為民,政績有稱,是一位著名的清官(后有傳)。史書稱,孫謙早年“客居歷陽,躬耕以養(yǎng)弟妹,鄉(xiāng)時稱其敦睦?!庇刑眯謱O靈慶嘗病寄孫謙家,謙時問起居,關心冷暖。都說明其家族南遷后,兄弟姐妹仍不少。孫謙活到92歲,子孫應不少,然《南史-孫謙傳》只說,謙“臨終遺命諸子”,“第二子貞”手巧,為其父準備葬禮,“雖素而華”。   
孫奉伯是孫謙的兄長,估計也是堂兄,他在劉宋朝歷任少府卿、淮南太守諸職,為官也以清廉出名?!端螘?后妃傳》載,泰始五年(公元469年),宋明帝為太子納妃,諷喻京朝地方官員貢獻禮物,一些官員的禮品價值百金之巨,而始興太守孫奉伯只獻琴書,以供太子習用。明帝一見大怒,準備封藥賜死,后在一些臣斑點的勸說下,才予寬宥。   
孫奉伯有一子叫孫廉,也就是孫謙的侄子?!赌鲜?孫謙傳》載,孫廉善于阿諛權貴,巴結(jié)上司,其憑藉著拍馬屁的拿手功夫,于齊、梁二朝,官居尚書右丞、吳興太守、御史中丞諸要職。廣陵高爽曾用打油詩譏其不計恥辱而取名位,而史書又謂其“然處官平直,遂以善政稱,武帝嘗曰:‘東莞二孫,謙、廉而已’”。《史南-文學列傳》載,孫廉有子孫抱,曾任延陵縣令,此人善于吏職,然形體肥壯,腰帶十圍。廣陵高爽也戲之曰:“徒有八尺圍,腹無一寸腸,面皮如許厚,受打未詎央?!笨磥硪彩桥c其父為一類人物。   
《宋書-后妃傳》載,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外祖父趙裔為平原太守,外祖母孫氏便是東莞人,永初二年(公元421年),劉裕冊封其外祖父趙裔為臨賀縣侯,外祖母孫氏為豫章郡建昌縣君。東莞孫氏中出現(xiàn)了一位成為皇帝外祖母的誥命夫人,其家族在劉宋朝的興盛可以想見。   
另外,《魏書-術藝列傳》載,永熙(公元532-534年)年間,北魏有一位官居通直散騎常侍的孫僧化,也是東莞人,此人熟識天文星象,省校編集過一些天文書籍,且“識星分,案天占以言災異,時有所中?!笔且晃还糯奶煳男钦紝W家。   
今臨沂和臨沭等魯南一帶的《孫氏族譜》,及中原和南方一些地區(qū)都應有其后人,只是由于東莞沒有樂安、富春等郡望的名聲大,加上譜系的遺失,現(xiàn)已極少有自稱其后裔者。
山西太原中都孫氏
    太原中都及今山西平遙縣。從東漢起,尤其在魏晉時期,由于孫氏族人仕宦輩出,位居顯要,人才濟濟,遂成為孫氏一大郡望。
    一、太原中都孫氏的淵源   
根據(jù)《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孫武之子“明生臏,臏生勝,字國輔,秦將。勝生蓋,字光道,漢中守。生知,字萬方,封武信君。知生念,字甚然,二子:豐、益。益字玄器,生卿,字伯高,漢侍中。生憑,字景純,將軍。二子:屆、詢字會宗,安定太守。二子:鸞、騏。鸞生愛居,愛居生福,為太原太守,遇赤眉之難,遂居太原中都?!睂O武的十三代后裔,東漢的孫福由是定居太原中都,其孫氏族人在太原中都開始興盛?!逗鬂h書-獨行列傳》的劉茂傳中,確有太原太守孫福遇赤眉之難的具體記載。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承用私家譜牒,多有謬誤。有人認為太原太守孫福的家世不可靠。認為孫武的生年應在公元前546-前506年之間。而赤眉起義在王莽天鳳五年,即公元18年,從孫武到孫福共14輩人,相隔540年左右,平均每代相差38年。相差距離如此之大,因此認為孫福的家世不可靠。其實,“明生臏”是錯誤之所在,中間遺漏了幾代人的資料。  
    二、太原孫氏名人輩出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唐朝以前“太原之族有嵐州刺史昉,生存進,安定太守。”可是有關古籍中找不到孫昉與孫存進其人及其家族的資料。還是《元和姓纂》上的記載都有史籍可查,其“太原中都”后說:孫資“生南陽太守宏,宏生晉馮翊太守楚,生纂,生綽、統(tǒng),從父弟盛?!币陨蠈O資家族,包括孫宏、孫楚、孫纂、孫綽、孫盛,都是魏晉時期的名人。有較完整記載的是《世說新語-敘錄》中的《太原中都孫氏譜》。   
孫資在《三國志-魏書》中有傳,東漢建安年間,受曹操的征辟,曾任縣令、參丞相軍事諸職,魏建國為中書令,歷魏文帝、魏明帝、齊王曹芳三朝,在曹魏典掌機要30年,后拜驃騎將軍、侍中,為人寬恕而穩(wěn)健,頗具政治家頭腦和謀略。據(jù)載,孫資另有一子謂孫密。   
孫宏繼嗣其父爵位,曾封亭侯、離石子,官任南陽太守。孫密也靠父親功勛,而為騎都尉,據(jù)《世語》,后因結(jié)交浮華之輩,被免官廢錮。孫宏有子孫楚,字子荊,《晉書》有傳,謂其恃才凌傲,卓爾不群,故年40余,始入仕途,由參軍遷佐著作郎,與將軍、同僚忿爭,又湮廢多年,所以直到晉惠帝時,孫楚才得以出任馮翊太守、討虜將軍,沒幾年就過世了。其寫作才華出眾,留有賦、書、奏議等作品,為著名文學家。   
孫楚有三子:孫眾、孫詢、孫篡。孫眾未仕而早終。孫洵為穎川太守。孫篡雖史書上只見名字而不見事跡,不過他的二個兒子:孫統(tǒng)、孫綽,《晉書》上都有傳?!秾O綽傳》中說,孫綽“襲爵長樂侯”,說明其父孫篡在世時官位不低,曾賜長樂侯之爵。   
孫洵之子孫盛,字安國,亦為東晉名士,《晉書》有傳。曾任佐著作郎,出補瀏陽縣令。歷任將軍陶侃、庚亮、庚翼、桓溫都請孫盛為府室參軍、廷尉正諸職,后平蜀進洛,以功進封吳昌縣侯,出補長沙太守。入朝又累遷秘書監(jiān),加給事中,72歲時去世。博學而有醫(yī)卜、易象和歷史方面著述,是玄理學家和歷史學家。有二子:孫潛和孫放。孫潛字齊由,為豫章太守。孫放字齊莊,幼年就很聰明,后官任長沙相。   
孫統(tǒng)字承公,善于寫作,時人以為有其祖父孫楚之文風。征北將軍聞名徵為參軍,然孫統(tǒng)辭而不就。其性喜好自然山水風光,曾為吳寧(今浙江東陽縣東)縣令,居職不留心繁瑣事務,縱意于旅游,這一帶名山勝川,無不窮究瀏覽,可謂古代旅游大家。后任余姚縣令而卒。其二子:孫騰、孫登、孫騰字北海,亦以博學著稱,官至廷尉。孫登喜好名理之學,曾注《老子》,流行于世官任尚書郎。   
孫綽字興公,曾任著作佐郎,征西將軍庚亮請為參軍,又補章安縣令,微拜太學博士,再遷尚書郎。后轉(zhuǎn)任永嘉太守,遷散騎常侍,領著作郎。時大司馬桓溫欲進行北伐,提出移都洛陽,眾臣雖知不可卻不敢先諫,而孫綽上疏提出不同見解,認為全面北伐的備件尚不具備,希望朝廷“增修德政,躬行漢文簡樸之至,去水惠,節(jié)游費,審官人,練甲兵,以養(yǎng)士滅寇為先”?;笢匾姳聿粣?,最后還是自取敗績。孫綽時以文才稱世,亦是著名文學家。有子孫嗣,據(jù)說文章有其父之風,官至中軍參軍,可惜早亡。   
《南史-文學列傳》中,還記有一位太原中都的孫氏名人:孫詵,字休群,他“愛文,尤賞泉石,卒于御史中丞?!惫傥贿€相當高。從以上所載看,當時太原孫氏宗族很是繁盛,并且名人輩出。   
五代十國中的北漢國,正占據(jù)以太原為中心,包括平遙縣在內(nèi)的一片土地。北宋初年在攻打北漢國的過程中,采取了通過大規(guī)模強迫移民以削弱其國力的措施,“盡驅(qū)其民分布河(黃河)、洛(洛陽)之間”,結(jié)果將該地區(qū)70%以上的人民,約二三十萬之眾南徙,以開封、洛陽為中心的京畿及其周圍地區(qū),成為北漢國民的主要遷入?yún)^(qū)??梢酝茰y,太原中都孫氏也由是而南遷散居,致辭使如今孫氏譜系自稱為太原中都后裔者,寥寥無幾。
浙江富春、富陽孫氏   
富春縣為秦所置,治所即今浙江富陽縣。東晉咸安二年(公元372年),簡文帝因避鄭太后名諱,改富春為富陽。五代吳越國復稱富春,北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又改富陽。所以,富陽孫氏與吳郡富春孫氏源出同族,只是東晉改名前從富春遷出的孫氏族人仍稱富春孫氏,而留居富春的孫氏家族隨之稱富陽孫氏,但在實際使用中也并非如此嚴格。
    一、吳郡富春孫氏   
吳郡為漢所置,治所即今江蘇蘇洲市,其行政范圍約含整個長江三角洲的江浙與上海,包括富春縣在內(nèi)。吳郡富春的孫氏家族,歷史上最顯赫者,莫過于三國東吳的君主孫堅、孫權之家族了。隨著東吳孫氏政權統(tǒng)治空間的擴展,其富春孫氏族人幾乎遍及江、浙、皖、贛諸省,并進一步向北方延伸。   
《三國志-吳書-孫破虜討逆?zhèn)鳌氛f:“孫堅,字文臺。吳郡富春人,蓋孫武之后也?!蹦敲?,孫堅家庭為春秋孫武之后是否有確鑿的證據(jù)呢?我們來看一下其記載的具體世系,根據(jù)《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孫武之子孫明,“明食采于富春,自是世為富春人?!逼浜髮O明生孫臏…… “詢字會宗,安定太守。二子:鸞、騏?!惨亓铗U少子夐(xiong),字子遠,后漢天水太守,徒居青洲。生厚,字重殷,大將軍掾。生瑤,字良玉,中郎將。生邃,字伯淵,清河太守。生倏,字士彥,洛陽令。生國,字明元,尚書郎。生耽,字玄志,漢陽太守。二子:鐘、旃。鐘,吳先主權即其裔也。”這一世系表中,將孫臏作為孫武的孫子,這肯定是后人的瞎編,中間少了多少世。
    按劉宋時人劉敬叔《異苑》稱:“堅父名鐘”,孫鐘應為孫堅的父親,孫權的祖父?!缎绿茣?宰相世系表》謂,孫鐘之父孫耽為漢陽太守,其祖孫國為尚書郎,曾祖孫倏為洛陽令……,總之為世代官宦之家,在士族門閥制度方興未艾的東漢,孫鐘的社會地位如此低的原因,已經(jīng)無法考證。《宋書-符瑞志》稱:孫鐘“遇歲荒,以種瓜為業(yè)”。劉敬叔《異苑》謂:孫鐘“因施瓜供異人而獲吉地”,孫鐘曾以種瓜為業(yè)應沒什么問題?!度龂?吳書-孫破虜討逆?zhèn)鳌分袥]提及孫堅父親的名字,只說到孫堅17歲時,與父親共乘船至錢塘(今杭州西南),遇海盜搶劫,孫堅操刀追賊,“斬得一級以還,父大驚。由是顯聞,府召署假尉?!币嗫梢姰敃r孫堅父子只為一般平民,所以后稱孫堅以“孤微發(fā)跡”。   
關于孫堅之父孫鐘,《宋書-符瑞志》還說:“孫堅之祖名鐘,家在吳郡富春,獨與母居,性至孝”云云。至今在浙江桐廬縣白鶴峰還有孫鐘葬母處的“天子岡”,而富陽縣城南的陽平山又有孝子孫鐘墓,亦俗稱“天子岡”,想必是因其子孫子孫權后來做了天子而得名。其他就再找不到什么可靠線索,可資孫鐘家世的考察??梢哉f,孫堅父子的出身狀況與《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有關其家世的記載似乎不太吻合。
那么,孫堅父子的原初居住地應在富陽的哪里呢?宋《太平寰宇記》說:“堅居陽平山,其祖種瓜于此?!鼻骞饩w年間瓜橋集善亭碑文謂:“瓜橋當富春西南之沖,為后漢孫鐘之故里也?!睙o論是陽平山,還是瓜橋,都于富陽富春江南岸的交通要道。史載孫堅年17時,與父一起乘船至錢塘,中途拔劍擊海盜處,應正在此河道上。   
從孫權出生,其父孫堅已“歷佐三縣”的東漢光和五年,即公元182年算起,到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吳為晉所滅為止,該家族可謂風風光光發(fā)展了近百年?!度龂?吳書-宗室孫靜傳》記載:“堅始舉事,靜糾合鄉(xiāng)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為保障,眾咸附焉。”孫堅剛起事時,其弟孫靜一下子能糾合鄉(xiāng)曲及宗室數(shù)百人,可見當時其孫氏宗室已具一定規(guī)模。后來在建立政權過程中崛起的,主要是孫堅、孫靜兄弟,及其同宗堂兄孫羌,三支家族。   
據(jù)《三國志-吳書》記載,三支家庭中的第二代,孫堅有5子:孫策、孫權、孫翊、孫匡、孫朗、孫靜有5子:孫暠、孫瑜、孫皎、孫奐、孫謙,孫謙有2子:孫賁、孫輔。有關第三代的記載不太周詳,我們只能舉可考知的,其中孫權有7子:孫登、孫慮、孫和、孫霸、孫奮、孫休、孫亮,孫暠有3子:孫綽、孫超、孫恭,孫瑜有5子:孫彌、孫熙、孫耀、孫曼、孫紘;孫皎有5子:孫胤、孫晞、孫咨、孫彌、孫儀;孫奐有3子:孫承、孫壹、孫封;孫賁有4子:孫鄰、孫安、孫熙、孫績;孫輔也有4子:孫興、孫昭、孫偉、孫昕。加上一些只記嗣子的情況,第三代起碼在40人以上,其三代的幾何增長級數(shù)是3—12—40。   
有關第四代的記載更為零碎,大約孫和有3子,孫綽有5子,孫鄰有6子等,已無法全面統(tǒng)計,只能按其增長級數(shù)作一些推想而已。其中有些家族極為顯赫,如孫綽的5子,以大將軍孫晽為首,史稱“一門五侯,皆典禁兵,權傾人主”。另有一支由俞氏改賜孫姓的孫河家族,孫河有4子,其侄了孫韶有5子也都官拜將軍、太守,相當顯赫。總之,據(jù)上節(jié)考察的其遷徒與分布情況,可以說在東吳政權的控制地區(qū),富春孫氏已是子孫滿堂,宗室林立了。   
《晉書-孫惠傳》載,孫惠乃“吳豫章太守孫賁曾孫也,父祖并仕吳。孫惠在晉,曾任廣武將軍、安豐內(nèi)史諸職,封臨湘縣公?!稌x書》還有孫晷傳,其為吳伏波將軍孫秀曾孫,而孫秀是孫權弟弟孫匡之孫。《晉書》載,“孫拯者,字顯世,吳都富春人也。能屬文,仁吳為黃門郎。孫皓世,侍臣多得罪,惟拯與顧榮以智全。吳平后,為涿令,有稱績?!睂O拯是孫河之子孫恒的孫子。
    隋唐以后,孫氏官員名士,有被授以“富春男”諸爵,“富春堂”也漸成為孫氏的重要堂號之一。今江、浙、皖、贛地區(qū)的絕大部分孫氏族譜,都稱為其后裔。
    二、浙江富陽孫氏   
唐林寶《元和姓篡》中,謂“富陽”孫氏著名人物有:孫遠,這宋寧遠將軍。孫瑒,為陳詞部尚書、定襄侯;其弟孫昕;其曾孫孫瑛,為唐云州史、義興公。又齊有孫瑀明,任川王常侍。   
《宋書》載,孫曇瓘為吳郡富陽人,在劉宋朝任寧朔將軍、越州剌史,應是富陽孫氏的支脈。然而不見有寧遠將軍孫遠的史載。《諸叔度傳》載,景平二年(公元424年),“富陽縣孫氏聚合門宗,謀為逆亂,其支黨在永興縣,潛相影響?!逼渲惺啄X人物有:冠軍大將軍孫法亮、建威將軍孫道仲、孫公喜、孫法殺、左司馬孫道覆、寧朔將軍孫倫等,其軍攻擊富陽、永興、山陰、錢塘諸地,聲勢不小。失敗后,官府“分別善惡,執(zhí)送愿徙賊余黨數(shù)百家于彭城、壽陽、青州諸處?!睆倪@一事件中,已足見富陽孫氏家族之龐大規(guī)模。   
富陽孫氏雖經(jīng)景平二年事件之打擊。然而其后人孫枓的家族再度崛起,依舊成一赫然大族?!蛾悤?孫枓傳》載:“孫枓字德璉,吳郡吳人也,祖文惠,齊越騎校尉、清遠太守。父循道,梁中散大夫,以雅素知名?!睂O枓 在梁任散騎常侍、安西將軍、都督郢、荊、巴、武、湘五州諸軍事,于梁陳之際,盡占兩湖中流之地。投陳后,為安南將軍、湘州剌史,封定襄縣侯。至陳后主嗣位,遷侍中、祠部尚書,72歲病卒?!对托沾邸氛f他有弟弟孫昕,而《陳書》本傳謂:他“于諸弟甚篤睦”,看來還不止一個弟弟。尤其是“二十一子,咸有父風。世子讓,早卒。第二子訓,頗知名,歷臨湘令,直閣將軍、高唐太守。陳亡入隋?!逼鋷讉€弟弟也應有不少子女,加上孫枓的21子,這一發(fā)展為數(shù)十支脈的家族,到隋唐時期的龐大規(guī)模已不言而喻了。   
《唐代墓志匯編》中,(1)《大故處士達節(jié)先生孫府君墓志銘》載,墓主孫澄,吳郡富陽人,曾祖孫孝成,為陳征虜將軍、江州剌史;祖父孫闥,為隋荊州剌史;父親孫削,為唐岳州巴陵令。(2)《唐故虢州閿鄉(xiāng)縣丞君墓志》載,墓主孫恭,吳郡富春人,曾祖孫建,北周驃騎將軍、恒州剌史;祖父孫遷,為隋邢州沙河縣令;父親孫信,唐虢州閿鄉(xiāng)丞,其子后也被授同職。(3)《大唐黃府君夫人孫氏墓志銘》載,夫人孫氏,富春人,祖父孫懿,隋緱氏縣令;父親孫智,唐岐州司馬上護軍。(4)墓主孫杲,富陽人,唐蘄州剌兼御史中丞;曾祖孫應,祖孫矩、父孫澄江,都為縣令。應都是孫氏富陽顯族。   
今天浙江富陽一帶的宗譜、家譜,不下數(shù)10種之多,單龍門村孫姓就有1500余戶之多??梢娖浜笠嶂笔?,其中還不包括數(shù)百的間遷至外地之家族。
唐宋以后的孫氏地望與大族   
唐宋以后,由于取士標準發(fā)生了變化,加上在天災戰(zhàn)亂中,民眾家族遷徙頻繁,世人已不太看重郡望,多將其作為譜名標題而已。隨著南移浪潮的起伏,據(jù)有關史籍、家譜考證,也可見到一些南方新的大家族及其聚居地望的出現(xiàn)。
    一、安徽的休寧和黟縣
    (一)安徽的孫萬登休寧(新安)大家族   
唐僖宗時大將孫萬登為山東樂安族人,譜稱是樂安世系中后魏建威將軍孫方嗣之八世孫,唐朝后期率族人南遷,定居安徽休寧黎陽鄉(xiāng)之唐田。江蘇《斜河孫氏宗譜》載“唐田世系圖”,是記該族始遷之祖孫萬登來唐田之后的世系,其后人再分散遷徙?!白蕴铺镉羞w擇富前村、坑口、陽湖、湖稼、小溪者,亦有遷宣門、太平、常州者,由是”休寧為郡之大邑也,而邑有孫氏者,為邑之著姓也?!卑不招輰幹饾u成為孫氏新的郡望。   
宋代后期有休寧名士孫吳會,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進士,累官沿江制置使參議,遷朝請郎知常州。宋元之交有孫嵩,志尚幽潔,以薦入太學,宋亡隱海寧山中,誓不復仕,有《艮山集》。其弟孫嚴,亦為隱士,工于詩作,有《爽山集》。明代休寧有名醫(yī)孫一奎(后有傳)。還有一些文人,如著《松羅吟稿》的孫英,著《三山人詩稿》的孫良器,著《滄洲草》的孫元孚等。明末清初有孫逸,流寓蕪湖,精畫山水,嘗作歙山二十四圖,亦工花卉,為當時名家。清代有名士孫默,字無言,初客寓廣陵(今江蘇揚州),貧而好客,后歸故土黃山,海內(nèi)多贈以詩文,書室名笛松閣,著有《笛松閣集》、《十六家詞》。還有工書畫的孫殿齡等。   
現(xiàn)存許多名稱“新安”、“休邑”的孫氏宗譜,都記錄了該族人在休寧的分布狀況。清《道光休寧縣志》“姓氏”卷,“孫氏”載,今坑口、草市、陽湖、溪東、棧山、浯田、梅林、高橋、黃村、汊口、閔口等地孫氏家族皆出此派。在草市、東溪、后村、仙人林諸地都有孫氏祠堂。其族繁衍興盛后,外遷支族眾多。如《蒼基孫氏族譜》稱,其族人中一支在元末,由徽州休寧遷揚州泰興,后復遷回安徽,卜居于桐城東廓之蒼基?!赌匣磳O氏重修本支世系譜》記,明朝末年,其支族由休寧遷風陽,復遷全椒之西南鄉(xiāng)的白水塘坊?!断稍磵s陽錄氏族譜》和《宣池富春孫氏宗譜》謂,有支族遷徽州仙源的水北殷家巷和宣池村前山竹園??傊?,該族人廣布安徽的休寧、歙縣、婺源、祁門、貴池、全椒、寧國諸地。   
同時還散遷至江蘇、湖南、上海、江西等地,尤以江蘇為多。如《常熟孫氏宗譜》載,孫吳會知常州時,該家族便由休遷到常州,元朝中期再遷琴川(今江蘇常熟)?!渡持輰O氏支譜》載,元末時,其族人中一支由休寧遷江蘇陰華墅,再遷泗港(今江蘇常熟)。遷居無錫的有港下孫氏、孟里孫氏、義村孫氏等(詳后)。遷居江陰的有四河鎮(zhèn)之南的斜河孫氏和黃橋?qū)O氏。還有遷南通、漣水、連云港諸地的一些支族和遷居湖南的韶山孫氏?!秺湟貤鳑軜钒矊O氏支譜》載,明朝末年,其族人中一支由新安(休寧)遷至婁邑(今上海松江縣)楓涇鎮(zhèn)。
    (二)安徽的孫師睦黟縣家族   
據(jù)今黟縣《古筑孫氏家譜》“宋嘉已亥譜序”所記,其先世宦家廣陵(今江蘇揚州),唐僖宗末,高祖孫師睦,字汝厚,因避孫儒之戰(zhàn)亂,摯家離廣陵而遷黟縣,為其始祖,其譜系中有廣西轉(zhuǎn)運使孫抗等人,即為其后裔。到宋代“今嗣裔或居鄉(xiāng),或居外地,浸以熾昌。……先世系出富春,源遠流長?!痹枴队乐蒈娛峦乒?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孫">孫君墓志銘》也說:“孫氏世家富春,唐有徒歙之黟縣者,諱師睦,始自別為黟縣之孫氏。”所記世系是:孫師睦-孫延緒-孫旦-孫遂良-孫恩-孫抗。   
孫師睦的孫子孫旦,以做生意而致富,孫旦的曾孫,即宋仁宗時的孫抗,字和叔,登進士甲科,歷任知潯州、監(jiān)察御史、廣西轉(zhuǎn)運使,有文集百卷,為黟縣孫氏最顯赫人物,有五子。長子孫適,登第為上虞縣主簿,終永州軍事推官。次子孫邈,好學能文,亦嘗為縣令。四子孫適,為秘書省校書郎。孫抗父子死后葬黟縣懷鄉(xiāng)上林村。明代有任湖廣茶陵州同知的孫志甫。任儀征守備的孫光先,后從史可法抗清而殉國。清代也出過幾位名人,如乾隆舉人孫學治為清溪縣知縣,文采風流,治撫有方,且為官廉潔,后卒官時,竟清貧無以入殮,百姓捐助才得以歸里下葬。還有書法篆刻家孫克述,究心六書,書、印皆為佳品。孫廷冕,也是詩、書、畫靡不工,還精刻苦印。   
如今《古筑孫氏家譜》,即其族人中一支由黟縣月塘。再遷古筑村,也成望族。翻開清道光、同治及民國《黟縣志》,古筑孫氏名人層出不窮,上述孫光先、孫學治、孫克述都為古筑人外,還有清廣東知縣孫云、書畫雙絕的孫殿元、為國外國商人買辦的孫雨亭等。后人文編第一章結(jié)尾還會提到一些有關人物。當代著名學者孫洪芬教授,也是黟縣古筑村人?!秴菧緦O氏家譜》記其族人有一支由黟縣遷四安(湖州),再遷江蘇吳江七都鎮(zhèn)。而《甲山北灣孫氏宗譜》是其遷往江蘇吳縣市西山鎮(zhèn)的支脈。
安徽這二支孫氏族人各來自山東樂安與浙江富陽。
    二、浙江的余姚孫家境
    (一)浙江余姚的孫岳家族   
今天江南的許多家譜以五代后唐的三司使孫岳為先祖,這些家族都是從孫家境分遷的?!队嘁O境宗譜》記載:孫岳之族由睦州(今浙江建德縣)徙居越之余姚梅川鄉(xiāng)。   
宋代余姚有孫介家族:孫介,字不朋,號雪齋野叟。長子孫應求,字伯起,鄉(xiāng)貢進士。次子孫應符,字仲潛,著有《歷代帝王篡要》。三子孫應時,字季和,號燭湖居士,淳熙二年進士,官黃巖尉、知常熟縣,有惠政且精理學,著《燭湖集》。孫介父子四人俱有文名,以燭湖居士孫應時為最。其他還有:為官多有惠政的孫子秀(后有傳),其侄子孫炳炎,官歷福建教授、宗正丞,出知饒州,終武學博士。孫嶸叟,字仁則,歷任監(jiān)察御史、禮部侍郎、兼太子賓客,史稱其竭忠盡智,排斥奸回,不為身謀,著有《讀易管見》孫之宏,字偉夫,葉適弟子,第進士,為承直郎。孫椿年,字永叔,讀書博達,解義精深,變通古今,然科試終不第。學者孫疇,字壽朋,為從事郎試太學錄。   
到明代有顯赫的孫燧大家族:孫燧,字德成,弘治六年進士,歷官河南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巡撫江西,為官以才節(jié)著稱,為叛王所害。三子:孫堪(官都督僉事,愛畫菊)、孫墀(官尚寶卿)、孫升(官禮部侍郎)。孫堪子孫鈺,官都督同知,孫子孫如津,亦任都督僉事。孫升四子:孫鑨 、孫鋌、孫錝 、孫鑛 。孫鑨,歷任光祿卿、大理卿、吏部尚書;孫鋌,南京禮部右侍郎;孫錝,太仆卿;孫鑛,歷任兵部侍郎、右都御使。孫鑨長子孫如法,官刑部主事;次子孫如洵,官參政。尤其是孫墀之孫:孫如游,進士出身,光宗時,累官禮部尚書,熹宗即位,命以東閣大學士入?yún)C務(就是宰相),辭請去官后加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如游有孫:孫嘉績,授南京工部主事,從南明王朝至紹興、舟山,累進東閣大學士。   
明代還有名人孫應奎,字文卿,從王守仁講學,嘉靖進士,歷官禮科給事中、右副都御史,遷山東布政使,曾疏劾奸黨,忤旨遭謫,時稱其直,著有《燕詒錄》。官員孫繼有,也是上疏直言,批評朝政,被奪官除名,后終知府之職。清代有篆刻家孫學淵,善刻晶、玉、紫砂諸印。另有書法家孫樹峰等。    
可見孫氏宗族在余姚大為繁盛。而該地孫氏源頭并非只有孫岳一家。據(jù)興寧《章峰堡孫氏族譜》載,唐末孫讠利的七世后裔孫建邦,也遷居浙江余姚縣,時間估計應在宋代,而其族源據(jù)分析,或是出于太原孫氏。
    余姚孫氏向四周的擴散:《燕兜孫氏家乘》記,元至正年間,其族人由姚江遷武塘(今浙江嘉善縣魏塘鎮(zhèn) )。前章已述,明永樂年間,該族有一支北遷河北玉田?!舵?zhèn)海龍頭西鋪孫氏世譜》謂,其族人明代由余姚孫境梅川遷居鎮(zhèn)海(今浙江寧波)。《會稽孫氏宗譜》謂其族人先由余姚遷嵊縣,明初再遷會稽?!队嘁O境宗譜》謂孫境族人“其后子姓散處,則有嵊縣派、燭源派、云南派、四勝派、馬堰派、武清派、上村派、山南派、慈溪派、舟山派、直隸派、新城派?!敝饕植荚谥車涌h、舟山、慈溪、紹興、嘉善、寧波諸地,也有遠遷云南、直隸(今河北)者。
    (二)杭州(錢塘、仁和),也是孫氏家族聚居之地   
五代時的孫承祐,其女為吳越王妃,累遷知靜海軍節(jié)度使事、光祿大夫檢校太保,入宋授泰寧軍節(jié)度使,改知滑州。子孫誘,官至駕部郎中,出為淮南節(jié)度使軍司馬。宋代還有:孫龍舒,字士云,歷知平陽縣,通判楚、同、鄆三州,遷大理寺丞諸職。孫瞽,字叔靜,微宗時官顯謨閣待制,知鄆州。孫惟恭,字執(zhí)禮,官歷將仕郎、少府監(jiān)丞,為人孝友簡直,博學多才。孫叔豹,以朝散郎直秘閣知嚴州,有治績。畫家孫必達,淳祐間畫院待詔,善長釋道鬼神。詩人孫邦,宣和進士,官郎中。   
元代有畫家孫君澤,工山水人物。明代有山西右參政孫枝,附合閹黨的工部尚書孫杰,禮部員外郎孫迪等家族。另有:孫適,以詩聞名,善行草書,尤長針炙術,隱居甘泉里,著有《東巖老人集》。孫繼先,善畫梅、竹、蘭、菊。女詩人孫瑤英,著有《琴瑟居集》。及書法家孫胤科等。   
清代孫氏名人蔚為大觀:有位居宰相的孫士毅,戶部左侍郎孫詒經(jīng),光祿大夫?qū)O補笙,四川觀察使孫春巖等家族。還有雍正進士孫灝,官左副都御史,著有《道盥齋集》。乾隆進士孫志祖,官御史,著有《文選考異》、《孔子家語疏證》等書。乾隆舉人孫宗潔,筑堂名壽松,藏書數(shù)萬卷。孫灝元也是一位藏書家兼鑒別家。學者孫之騄,博覽群書,年逾60尚與諸生講學,著有《晴川八識》、《考訂竹書》、《別本尚書大傳》等書。學者孫馮翼,著述亦豐,有《校定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禹貢地理古注》、《江寧金石待訪錄》等。還有著《容庵集》的孫爽、著《鑒庵集》的孫治等。光緒進士孫知敏,曾任浙江高等學堂和兩級師范學堂監(jiān)督。著名書畫家有:士毅孫子孫均,工篆、隸,善寫生,花卉鳥竹,頗得神趣。孫允中,善寫蘭竹。孫志皋,工蘭石、荷花。孫大,善畫花鳥竹石,亦工行、草、隸書,其子孫淵,能紹父藝。孫第培,流寓廣西桂林,官茶陵知州,善畫花卉,間作山水。孫楷,工墨竹,偶作花鳥。孫蒙,官至廣西左江道,工詩文書畫。孫錫晉,篆刻工整爽逸?!?nbsp;  
清代杭州尤以孫氏才女云集。孫春巖有6個女兒:孫云鳳、孫云鶴、孫云鸞、孫云鵠、孫云鷴,都是能詩善畫的才女,尤以云鳳、云鶴有名,為隨園女弟子,一門才女之盛,令人刮目。女詩人還有:孫蘭韞,著有《臥云閣詩鈔》;孫佩蘭,著有《吟翠樓詩稿》;孫佑純,著有《鳳翥吟》;孫苕玉,著有《琬華詩稿》;孫安祥,著有《白云樓遺稿》;孫傳芳,著有《曼陀羅室稿》;及孫廷楷、孫廷鳳姐妹,分別著有《晴云閣詩草》、和《貞松閣詩抄》。女詩人有:孫瑩培,著有《翠薇仙館詞》;著有《碧香詞》;孫蓀意,著有《貽硯壘詩稿》、《銜蟬小錄》和《衍波詞》。還有畫家孫之嫻,工山水、花卉。   
從如今杭州的孫氏家譜中可知:姚江孫氏尊唐昭宗時宰相孫偓為始祖。該族在明季,由浙江余姚蘭鳳遷居杭州。其他還有梅東孫氏、錢塘孫氏、武林孫氏諸派系。周圍余杭、蕭山諸地的孫氏家族也不少,當然最有名的要數(shù)富陽孫氏大本營。
    三、上海及其周圍地區(qū)   
上海,包括嘉定、青浦、松江(華亭、婁縣)等地,五代宋時就出了孫漢英家族,孫漢英為吳越國昆山鎮(zhèn)防遏使,家居練祁(今嘉定城廂),兒子孫稱為通議大夫,孫子孫載為北宋朝議大夫,孫臨為大理寺評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中進士的孫岳,是當?shù)貙O姓最早的進士及第者。據(jù)史書記載,孫載一生曾舉薦百余人為官,其侄、子卻大多為布衣、小吏。元代有孫道明,號清隱居士,博學好古,書房稱映雪齋,藏書萬卷,手抄書亦數(shù)百卷,今猶有存者。   
明代嘉定出了孫元化為一代儒將(后有傳),其祖父孫抬是明給事中孫浚的后裔,居江東高橋鎮(zhèn)(今上海浦東),有子3人。父親孫繼統(tǒng),不樂仕進,卻肆力于詩作,遷居嘉定。孫元化累官登萊巡撫,于遼東鎮(zhèn)守有功,后因兵變而被枉殺。有子3:孫和鼎、孫和斗、孫和京。孫和斗,屢次謝絕父親部屬的舉薦,不愿為官,潛心整理父親的文稿,編成《水一方人集》。孫和京,犧牲在嘉定抗清的戰(zhàn)役中。孫子孫致彌,清康熙年間任出使朝鮮副使,后為大型類書《佩文韻府》總纂。后裔孫思曾,著有《杖左堂自怡草》,其子孫寶仁,著《杖左堂自娛集》等,自嘉定遷居月浦。
明代還有禮部尚書孫承恩,書法遒勁,亦善畫人物,著有《讓溪草堂稿》,子孫克弘(后有傳)尤為有名。還有映雪老人孫道易,著有《東園客談》。知深州孫士美,抗清兵,城破一家殉國。清代詩人孫云鵬,畫工山水,有《東皋詩抄》。   
明清著名書畫家有:孫鼎徵、孫榮期父子,都能詩善畫。孫光祖,善寫生,尤長篆刻。孫兆鏖,工山水、花鳥。孫安期、孫榮期兄第,詩、畫皆精。孫衛(wèi),精篆、隸,工摹印和山水。孫南喬,善繪山川人像,臨摹尤為逼肖。孫逢吉,精篆刻,善書畫。孫鈺,及弟孫孫鏌、子孫鳴泰,家族世傳寫真。孫錫恩,工詩文,精繪事。孫錫海,所畫山水人物筆致渾厚,摹古更得神似。還有:孫炳,工畫花卉。孫效泉,善竹刻。孫士轂,善畫蘭竹。孫鐸,工墨竹?!敶媺袑O雪泥、孫祖勃。   
西鄰的昆山(新陽),孫氏人物有:明刑部郎中孫瓊,執(zhí)法平允,因與宦官結(jié)怨,謫戍遼陽,后復職得歸。清代孫銓,乾隆舉人,官山東陽信知縣,工書畫,好寫生,尤善蘭竹,中年兼畫山水、人物,悉有古韻,其仕女像,風神閑靜,非凡工可及。其女孫玉田,子孫兆溎、孫兆蕙,亦善詩畫。孫坤,傳九歲就能壁畫,其山水蒼秀,人物更妙。孫大登,工篆、隸。孫光祉
,篆刻、書、畫為時推重。女畫家孫鳳臺,亦好吟詠,篆刻有漢人神趣。   
南鄰的嘉興、嘉善一帶,孫氏名流也以才女居多。元代女詩人孫潮,著有《映雪書屋詩》。清代女詩人有:孫蘭媛,著《硯香閣詩鈔》,亦善畫蘭竹。其妹孫惠媛,著有《悉余草》。孫湘畹,著有《篟
窗居詩鈔》和《紅余詞》。孫蘊雪,著有《紅余集》。女畫家有:孫瑞英,善畫花卉,亦工書法。孫淡英,工吟詠,善畫蘭竹。孫寶珊,精于小楷,亦工花卉,號鐵仙女史。孫桂,工鉤染花卉。女醫(yī)生孫蘭溪,工詩詞,精醫(yī)術。   
另有明代孫叔呂,官光祿寺署丞,善畫。清咸豐舉人孫福清,曾任廣東知縣。文化方面:孫友金,工詩文,書法尤為超群。孫鈞,善描山水,寫真尤神似。孫吳,善治印。孫慶治,工書畫。另有著《柳南堂集》的孫燕昌,著《山曉閣詩集》的孫琮,著《圣學大成》的孫鐘瑞等。
可見,明清時期,上海一帶已逐漸匯聚了相當多的孫氏家族。
    四、江蘇的常州、鎮(zhèn)江和蘇州、無錫
    (一)常州、丹陽、鎮(zhèn)江一帶   
常州(有毗陵、晉陵、武進、陽湖諸稱),在宋代已名士輩出:孫賣,字仲益,別號鴻慶居士,大觀進士,歷官翰林學士,吏、戶部尚書,立朝正直,知秀州、溫州、臨安諸郡。因忤執(zhí)政,歸隱太湖,有《鴻慶集》。其叔孫稷,精于《易》學。曾祖孫諷,官職方員外郎。為一大家族。其他還有:孫昌齡,熙寧中知通州,后改知江寧、溫州,遷兩浙轉(zhuǎn)運使,又以秘閣校理知福州。孫汝翼,字端朝,建炎進士,歷任秘書丞、知福州,終知荊南。孫杞,字德發(fā),官知宣州婺源縣、朝奉郎。孫畋,字無逸,歷任知錢塘縣、安吉縣,以朝議大夫致仕。孫時,字季中,號樂安,以文學行義一州之望,字畫遒麗,學生多人有功名,授宣教郎致仕。孫邈,字明遠,授將仕郎。孫詁、孫世南、孫世儀三兄弟,淳化至道間,皆以文名馳聲,著有文集。   
明代有中書省參知政事孫英、禮部尚書孫慎行(后有傳)等家族。知新安府孫隆,善畫梅花、禽魚、草蟲,自成一家。孫瓏,善畫草蟲、雪兔,隨意點染,即有生趣。清代有經(jīng)學大家孫星衍(后有傳),其詩文書法亦皆著稱,侄女孫漪惠也是詩人,著有《詩微室草》。另有孫如珍,善畫佛像、人物。孫西灝,善寫竹石,水墨明秀。   
鎮(zhèn)江,包括丹徙縣等地區(qū),宋代孫氏家族:孫?/SPAN>,字道祖,政和五年進士,歷知興化軍、嚴州、真州、泰州,遷淮南路轉(zhuǎn)運判官兼提點刑獄。其孫子孫大成,字振道,天性至孝,操行純篤,好聚方書,常濟人困。大成子孫沂,字彥興,嘉定四年進士,授吳縣主薄,改常熟丞。《至順鎮(zhèn)江志》卷18,稱其家族為“大港孫氏”。元代孫氏家族:孫規(guī),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為慶元路學教授。其弟錄矩,累官桃源知州、松江知府。矩子孫煜,以父蔭授溫州路稅務提領,歷新喻州判官等職。   
地處常州與鎮(zhèn)江之間的丹陽,同樣孫氏族人匯聚?!秶狼f孫氏家乘》記,其家族為富陽孫權家族的后代,世為云陽(江蘇丹陽)人,居白鶴山30余世。其先祖五代時人孫衍,宋初由云陽之白鶴山遷包港。后裔有遷丹陽嚴莊、無錫陡門和玉祁鎮(zhèn)嚴家橋、朱青莊、西盛塘等地。稱“世為丹陽望族,族聚子姓,至滿2000余人。”江陰《斜河孫氏宗譜》有序稱:“孫氏云陽望族,……自包港分徙者,若湖廣,若河南,若蘇之常熟,丹徙之丁崗,邑城之寺前,俱子姓昌熾,各有支譜,然皆以嚴莊為大宗。”
   
南宋以后,以孫翊為始祖的孫氏族人遷來此處,一些家譜稱孫翊曾為朔寧府尹,抗金而戰(zhàn)死。《云陽孫氏宗譜》謂,南宋時,其后代孫法鎮(zhèn)守潤州(今鎮(zhèn)江),遂定居潤東丁崗(云陽丁崗)。其后裔有遷潤東當江沙、丹陽包港、虞港河、陽邑城北、呂城、黃壙、溝灣者,也有遷溧陽、句容、溧水、武進、常州、安徽鳳陽等地?!陡淮寒斀硨O氏族譜》也是其族支脈,由丁崗遷安徽沙夾揚岸?!稘欀輱彇|當沙孫氏重修族譜》與《陽湖孫氏譜記》都載,該族人在明初由濠州(安徽鳳陽)遷常州葛巷與陽湖。《竹園孫氏宗譜》記,該族支脈在明代遷常州城南30里的延改竹園里。   
還有《云陽幸家巷孫氏宗譜》,其族是元代從浙江余杭遷云陽幸家巷(今丹陽市境內(nèi))?!饵S墅橋?qū)O氏家乘》記,其先祖為濠州(安徽鳳陽)人,明初遷常州城南70里的黃墅橋。明代丹陽有名人孫楨,多收藏書畫古物,考據(jù)甚為精密。
    (二)蘇州、無錫、常熟一帶   
蘇州(吳郡、吳江、吳縣、長洲),有隋代著名畫家孫尚子(后有傳)。宋末有孫銳,宋亡隱居,著有《耕閑先生集》。明代孫從龍,隆慶進士,官刑部員外郎,后遷廣信副使。還有書畫家孫朗中、孫瑋和木版刻工孫訓。明末孫兆奎,在吳江起兵反清,戰(zhàn)敗而死。清代有造鏡專家孫云球(后有傳)??滴踹M士孫岳頒,官禮部侍郎,善書法,凡御制碑版,必命之書。文人孫岵瞻,著有《聞籟閣集》。孫立綱,工詩及古文詞。孫梁,嗜金石學,間刻小印,有漢人遺韻。孫義鈞,博學,工隸、楷,精小學,尤精天文律象及詩詞、畫藝、篆刻,靡不通曉,自署月底修蕭館主人。畫家還有:孫光灝,所畫山水秀逸,怒浪飛濤,頗臻豪放。孫叔美善畫,與父孫桃溪齊名。孫延,自號九居士,工詩、詞、篆、隸,善寫生墨梅。孫阜,善畫,其子孫威鳳傳父業(yè),供奉內(nèi)廷。孫賢,善畫花鳥?!敶鷮W者有孫德謙,孫潤宇等。
    清代才女有:畫家孫韞玉,善畫墨梅,號梅花主人。孫愫,嫻經(jīng)史,工繪畫。詩從孫清瑜,著有《茗余小草》。書法家孫云錦,善畫與篆刻,有《印禪室詩集》。
   
無錫(金匱),北宋末年在無錫出了一個副丞相孫近,字叔詣,崇寧二年進士,累官吏部侍郎、直學士院,以翰林學士承旨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明代孫繼皋,萬歷進士,累官禮部侍郎,著有《宗伯集》。涼州衛(wèi)指揮使孫泰,遷北平都司,戰(zhàn)死。清代孫希朱,潛心性理之學,著有《仰晦先生集》。孫槐,著有《禹貢椎指要刪》。孫寅,官穎州知州,善畫工詩。其他書畫家有:孫介石,善臨古畫。孫其業(yè)與孫元超,皆工山水。孫顯、孫思敬父子,畫承家學。孫揆均,能詩工畫。孫開和孫聞,書畫俱工。還有女畫家、詩人孫旭英,能詩善畫,且懂醫(yī)術,著有《峽猿吟》。子文學家孫誦昭,著有《寒灰吟草》、《養(yǎng)拙齋書畫課》。   
清代孫永清家族最為顯赫。孫永清,字宏度,乾隆舉人,累官貴州布政使、廣西巡撫,風土民情一出于詩,著有《寶嚴齋詩集》。弟孫藩,監(jiān)生出身,官至安徽布政使。子孫爾準,定平叔,嘉慶進士,累官汀州知府、江西按察使、安徽和福建巡撫,擢閩浙總督,墾田減租,興修水利,剿捕盜匪,頗顯政績,書法筆意稱似趙孟頫(fu),著有《泰云堂集》。爾準有2子:孫慧惇(dun),利津知縣;孫慧翼,兵部員外郎。   
常熟(昭文),明代孫七政,能詩,著有《松韻堂集》。嘉靖舉人孫樓,官清州府推官,書室名博雅堂,藏書俞萬卷,喜閉門校讎,著有《麗詩百韻》、《百川集》。戲曲家孫柚,字梅錫,有《琴心記》。孫艾,肆力于學,喜結(jié)廬交游,亦善畫山水,著有《西川集》。明貢生孫永祚,入清隱居,著有《雪屋文集》。清代有詩人、翰林院庶吉士孫原湘,亦善書法,精畫梅蘭水仙。孫從添編《春秋經(jīng)傳類求》。孫錄,明亡不仕,工詩及書法。孫鎬,官潞安知府,能詩、工書、善畫。其他書畫家還有:孫度,善畫山水及人物。孫綠,指墨花卉俊雅。孫齊鑒,工詩書。孫崖,精畫人物,又以鼓琴得名。孫從嘉,善畫花鳥。孫冕,善寫真,工花鳥。孫藩,善山水。孫繼謨,善畫竹。   
這一帶孫氏族人中有一些家族為安徽休寧孫氏族人的分支。如《港下孫氏續(xù)修宗譜》載,元末時,其休寧族人中一支由常州遷琴川(今江蘇常熟),再遷錫山(今江蘇無錫)之懷仁鄉(xiāng)楊梓里港下。其后裔分居沙村、孟里、西漳、堰頭兜、盛塘、桑園墩等地,家族規(guī)模不小?!睹侠飳O氏宗譜》是記其休寧族人在明代時遷居孟里(今無錫市石塘灣),現(xiàn)無錫市孫氏居民,亦多為該族后裔?!读x村孫氏續(xù)修家乘》是記其休寧族人在明代時遷居無錫南門之百瀆巷,再遷義村。后裔居邑倉橋、黃泥壩、濮巷、玉祁等地?!缎掳矊O氏家乘》記,直至清代,仍有一支族人由新安(休寧)遷來無錫定居。   
《常熟孫氏宗譜》和《沙州孫氏支譜》載,其家族也都由安徽休寧遷來,族人發(fā)展繁盛,分別居住泗港、平凝沙宗山圩、大圩埭一帶,有遷善港、范港、郁家橋、萬年圩、七里廟、五圩埭、永盛圩、龍王廟、楊舍西門、南陽沙者,又有遷盱眙縣石佛街、宿州城、沐陽、清江、常熟梅里、蘇州寶帶橋諸地。儼然一大孫氏宗族。   
其實,整個江蘇南部,還包括江陰、溧陽、儀征、南京、揚州諸地,孫氏族人都有相當?shù)木幼∫?guī)模,其遷徙淵源也是來自鄰省各地。其中應以富陽孫氏為主,不過有如此多支安徽休寧族人遷來,說明這里山東樂安孫氏的后裔也是不少的。
    五、江西的寧都   
江西的孫讠利寧都家族。上節(jié)已述孫讠利為孫中山家族之唐末始祖,其族人長年居住于河南的陳留,在進入南方后,首先定居江西寧都,歷數(shù)代之久?!断茸鎸O讠利五修墓志》說:該族人“至宋而公后遂大,文章節(jié)義為江右冠?!逼渲}隨后也逐步分散遷徙。寧都《城南富春孫氏伯房十二修族譜》記,其族人由陳留遷至虔州虔化(今江西寧都),再分遷江西的興國、贛縣、安遠、吉安、泰利,及浙江的紹興、余姚,湖南的湘鄉(xiāng)、衡陽,福建的長汀、寧化等地。   
《晉江青陽孫氏族譜》記,該族在五代后晉時,有一支避亂入閩,定居廈門市同安和晉江市青陽,后裔再徙居泉州、莆田等處?!蹲辖鹕狭x孫氏族譜》記,該支族元代七年(公元1320年)由寧都入粵,居廣東大甫縣青溪花果園,明初再遷長樂縣久安寨,萬歷年間遷永安(紫金)縣上義鎮(zhèn)。而《紫金袁田孫氏支譜》謂,其支脈乃明永樂間,由福建長汀遷廣東長樂縣上鎮(zhèn)約,即今紫金縣忠興壩?!杜d寧孫氏族譜》記,該支脈明初由福建汀州遷廣東惠州府興寧縣東廂留田堡官亭村,永樂年間再遷興寧縣章峰堡。該孫氏族子孫散居于河南、浙江、湖南、福建與廣東,并有遷臺灣與海外者。   
雖然支族分徙不斷,但寧都已漸為孫氏重要地望。宋代知名人士有:孫立節(jié),字介夫,為孫讠利的七世孫,祖父孫長孺,累官知潯州,立節(jié)師從李覯,學問廣博,嘗作《春秋傳》,大儒孫復見而嘆服,皇祐進士,后官鎮(zhèn)江軍書記,調(diào)桂州節(jié)度判官,辦案中曾救12人于死罪。兒子孫勰,字志康。師從蘇軾,為人勁直,元祐進士,嘗知岳州。小兒子孫●,也學于蘇軾,涉獵經(jīng)史,博學工詩,蘇軾曾書榜其屋舍稱:各自竹林隱居。加上另外二名家族后裔,時人稱“孫氏五賢”,后寧都州學還建有孫氏五賢祠堂,以表士人的敬意。另有:孫馬先,少游太學,舉進士,曾任浙江縣令,多有善政。   
元代有孫興禮家族。孫興禮,字慶甫,元初官員程鉅夫薦于朝廷,興禮卻以疾辭。有3子:孫良臣,歷官撫州萬戶府經(jīng)歷;孫正臣,任吉水州知州;孫輔臣,歷官德慶路總管、湖南宣慰使、廣西廉訪使,皆有政績。正臣子孫伯顏,累官廣東市舶都提舉,遷肇慶路總管。《申齋集》孫正臣墓志銘載,孫興禮為孫勰的六世孫。清《江西通志》“人物篇”謂,孫伯顏為孫立節(jié)的九世孫。其家族乃宋孫立節(jié)之后裔無疑。另有:孫登龍,擢充南安路儒學正,遷授慶遠安撫司儒學教授、同知歸仁州事諸職。明宣德間,有絕意仕進、尚學俠義的孫紹,為鄉(xiāng)人揚敬重。
清代名人大家族
    一、河北容城孫奇逢家族   
明末清初大儒孫奇逢,直隸容城(今屬河北)人。其先世為小興州(今河北承德市西南)人,明永樂初年,有孫忠者遷居容城東北的賈家莊,為容城孫氏的開基始祖。孫忠乃至曾孫孫廣,孫廣子孫信,孫信子孫端,都以農(nóng)世其業(yè)。孫端子孫廷寶,遷居北城村。廷寶子孫臣,即為孫奇逢的祖父,字敬所,為明嘉靖時舉人,歷官沐陽縣令、河東鹽運司轉(zhuǎn)運判官,為官清慎,居鄉(xiāng)寬忍。孫臣娶兵部員外郎楊繼盛的從侄女,楊氏生6子,孫奇逢之父孫丕振是其第三子。孫丕振,字肯軒,以生員授儒學官職,與楊繼盛之子楊補庭為世誼,娶陳氏,有4子:長子孫奇儒,字國重,縣庠生;次子孫奇遇,字啟運,也為縣庠生;三子就是孫奇逢;四子孫奇彥,字啟美,貢生出身,官仕山東武城縣知縣。   
孫奇逢科場不得意,便以教書糊口,以宋明理學為宗。有6子:孫立雅、孫奏雅、孫望雅、孫博雅、孫韻雅、孫尚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京畿開始圈地,孫奇逢不得不攜家出走,先避居新安縣,后幾經(jīng)遷徙,在友人的資助下5年后定居河南輝縣的夏峰村,這里山水幽勝,環(huán)境淡雅,曾是元代理學大師許衡的講學舊所。孫奇逢到后不久,蓋起草屋“兼山堂”,開始了大規(guī)模講學與著述活動。   
孫奇逢以90高齡辭世,他不但在學業(yè)上頗有成就與名聲,當?shù)匾粠W人幾乎都出其名下;同時也子孫滿堂,家族興旺。職其長子孫立雅有2子7孫,三子孫望雅有2子4孫,小兒子孫尚雅有4子,其他諸子也都有子孫。四子孫博雅,康熙中,以山林隱逸得薦,但力辭不就。弟韻雅坐事被判流放徙邊,博雅從行,中道病卒,人稱文孝先生,著有《日約集》。
    二、浙江瑞安孫詒讓家族   
晚清著稱名經(jīng)學家、文字學家孫詒讓,是浙江瑞安人。祖籍福建長溪,五代時始遷祖孫惟睦移居浙江瑞安二十五都集善鄉(xiāng)之盤谷(今名潘埭),世稱盤谷孫氏。五代至孫叔杰,為南宋紹興進士,知沅州。從明朝初年開始,有較清晰的家譜世系:孫善-進士耕-孫秉誠-孫伯厚-孫濬-孫敘-孫名世-孫光萃-孫肅壽-孫奕法-孫其望-孫祖鐸-孫希曾。   
孫祖鐸是孫詒讓的曾祖父,字政敷,號洙堂,邑庠生。祖父孫希曾,字貫之,號魯臣,邑增生。孫希曾有3子:長子孫衣言、次子孫鏗鳴、小兒子孫嘉言。孫衣言便是孫詒讓的父親,字韶聞,號琴西,晚號遜學老人,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進士,歷官翰林、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太仆卿,倡導永嘉經(jīng)制之學,??队兰螀矔?,編輯《甌海軼聞》、《永嘉集內(nèi)外編》,著有《遜學齋詩文集》,文章、風節(jié)都卓絕當世,是晚清著名學者。孫衣言有2子:長子孫詒谷,次子孫詒讓。叔父孫鏗鳴,字韶甫,道光進士,官翰林院侍讀學士,去官后曾任瑞安玉尺、平陽龍湖、永嘉東山等書院講席,著有《止庵讀書記》、《海日樓遺集》、《東甌大事記》,有4子。長子孫詒澤,民國時曾任總統(tǒng)府顧問,國史館編纂,工書法,亦是知名人物。叔父孫嘉言有2子。就是說,孫詒讓一輩的堂兄弟就有8人。孫詒讓娶永嘉榮山諸氏,并有側(cè)室孫氏、楊氏、候氏、李氏。共生9男:孫延疇、孫延●、孫遷釗、孫延鍇、孫延瀚、孫延炯、孫延撰、孫延灝、孫延箸。
    三、安徽壽州孫家鼐家族
    光緒后期,官居大學士的孫家鼐,為安徽壽州(今壽縣)人。其家譜《壽州孫氏支譜》載,本籍山東濟寧,明初遷居壽州城南,遂定居而家族不斷繁衍。
其他孫氏早期郡望
    除上述樂安、太原、富春三大郡望外,孫氏還有清河、洛陽華原、河東、汲郡、陳留等處,都屬唐代之前已著稱的孫氏郡望在河南、河北與山西諸地。
    一、河北清河孫氏   
西漢置清河郡,東漢改清河國,三國魏置清河縣,都位于今河北清河縣和山東臨清縣一帶。清河孫氏郡望也是歷史悠久,名人不少?!对托沾邸穼O氏“清河”條載:“孫武之后,魏清河太守靈懷,曾孫處約,唐中書侍郎,生侹 、俊、儆、佺 ,侹廷州剌史,富春男;俊荊府長史,樂安子;儆濟州剌史;佺幽州都督,會稽公。又戶部侍郎孫伏伽,清河人;孫履中,恒州剌史,生菲驕?!薄对托沾邸穼⒑颖鼻搴訉O氏郡望的先祖指為北魏清河太守孫靈懷,既任太守,其孫氏家族由是在這里興旺起來。正如孫處約《唐故司成孫公墓志銘》所謂:“曾祖靈懷,后魏直閣將軍,平原內(nèi)史,安康、清河二郡太守。子孫遂居清河之鄃(shu)縣?!?nbsp;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接前面孫福“遂居太原中都”后說:“詢次子騏,字士龍,安邑令。二子:通、敻。通子孫世居清河,后魏有清河太守靈懷。武德中,子孫因官徙汝州郟城?!?nbsp;  
至少在西漢時,清河孫氏家族已出現(xiàn)興盛的勢頭?!稘h書-百官公卿表》有京兆尹孫意,就為清河人。作為京兆尹(京都長安的地方長官)一級的朝廷高官,其家族在其家鄉(xiāng)的顯赫地位應可想而知。那么其孫氏源頭應在哪里呢?河北清河離山東樂安(今惠民縣)較近,約樂安朝西偏南150公里處,樂安孫氏如向這里遷移,還較為方便,說其為“孫武之后”,或乃山東樂安孫氏的移民之后裔。   
另外,漢代有晉州人孫邃任清河太守,晉有青州人孫全任清河太守,唐有昌黎人孫復禮為貝州剌史,青州人觀為清河令,五代后晉有孫漢威為貝州剌史?!杜f唐書-孫伏伽傳》記為“貝州武城人”,位于今河北清河縣西北。孫伏伽在唐朝初年中狀元,這位中國歷史上的頭名狀元便為清河孫氏,后官至戶部侍郎、拜大理卿,又出為陜州剌史,賜“樂安縣男”之爵,亦可謂清河孫氏中一頭面人物。其孫子孫履中,官拜恒州剌史,其家族興旺時的規(guī)模不會小。   
清河孫氏中最為顯赫的人物當數(shù)孫靈懷的曾孫:孫處約,他在高宗朝“三遷中書侍郎”,居宰相之位。孫處約墓志銘記,其祖父孫士璨官任北齊武邑太守和隋陳州司馬諸職。父親孫子起以明經(jīng)應舉,為隋司法參軍和唐漣水縣令、輕車都尉諸職。后“因官汝穎,又編貫于襄城郡之郟城縣焉?!本褪窃谔瞥醯奈涞履觊g(公元620年左右),清河孫氏有部分家族因官任而遷徒汝州郟城(今河南郟縣),所以《舊唐書》本傳稱孫處約為“汝州郟城人”。處約有五子(墓志載“有子六人”):侹、侑、俊、儆、佺,其中唯孫侑無官爵,其他為縣令、剌史、都尉諸職,孫佺在唐睿宗時拜左羽林大將軍,征契丹戰(zhàn)歿。各人又有“富春男”、“樂安子”、會稽公“等爵位,可謂世代官宦,一門榮貴。另《唐故滑州韋城縣尉孫府君墓志銘》稱,墓主孫令名為孫處約的侄子,及為其旁支。
    二、河東、華原、洛陽、汲郡   
據(jù)《元和姓篡》載,還有“河東”孫氏,河東郡秦置,治所位于今山西夏縣西北;北魏移治今永濟縣西南。主要人物是唐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的宰相:以檢校夏官侍郎同平章事的虞鄉(xiāng)(今永濟縣東)人孫元享,然而翌年就被殺害。另有戶部員外孫尚客,桑泉(今永濟縣北)人。今位于夏縣和永濟縣之間的運城《解梁孫氏族譜》,或為其后裔。   
“華原”孫氏,華原縣隋置,治所即今陜西耀縣。其最出名的人物便是醫(yī)藥學家、唐處士孫思邈(后有傳);其子孫行,官任中書舍人;其孫孫濟,任左司郎中、潤州剌史?!端问芬怼肪?7有孫兆,陜州(今河南三門峽市)人,自稱是孫思邈之后,世為醫(yī)家。父孫用和,官太醫(yī)令,有《孫氏家傳秘寶方》三卷。孫兆歷官將仕郎、殿中丞。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奉命編修院校正館閣醫(yī)書,治平年間(公元1064-1067年)校成《外臺秘要》、《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父子均為名醫(yī),治病經(jīng)驗豐富,于時頗有名。   
河南洛陽孫氏,首先是東漢宦孫程,原籍是涿郡新城(今河北徐水縣西南)人,安帝時為中黃門,延光四年(公元125年)封浮陽侯,曾一度離開都城就國,但二年后就又遷回洛陽,陽嘉元年(公元132年)卒,其弟孫美和養(yǎng)子孫壽分享襲封,其后裔應有定居洛陽者?!对托沾邸份d,唐代有御史中丞孫景狀。《新唐書-孫儒傳》載,唐朝末年戰(zhàn)亂中一梟將:孫儒,也是河南洛陽人,曾被授淮南節(jié)度使之職,雄居揚州一帶,率軍號稱50萬,后為吳國楊行密戰(zhàn)敗所殺。部將馬殷后據(jù)湖南,表贈孫儒為司徒、樂安郡王、且立廟以祀。
   
《唐代墓志匯編》中載有一些河南洛陽孫氏:(1)墓主孫遷,為唐驃騎將軍;曾祖孫甑,為北周熊州剌史;祖父孫訓,為北齊襄州剌史;父親孫建,為隋通議大夫、定州長史。為一孫氏顯族。(2)某夫人墓,其祖父孫龍,為北齊國子監(jiān)丞;父親孫叉,官洛州州都。(3)某夫人墓,其祖父孫敞,隋光祿大夫宗正卿;父孫義常,唐通議大夫華容郡公。(4)《大唐故上柱國孫府君夫人李氏墓志》載,孫“君諱惠,字智藏,其先樂安人也,因官徙族,遂居洛川焉。”其曾祖父孫噲,隋任正諫大夫;祖父孫愿,唐授文林郎??梢姾幽下尻枌O氏有從山東樂安遷來者,所以《元和姓篡》亦“云武之后”。(5)《大唐上柱國孫君墓志》載,墓主孫通,“吳郡富陽人也,因徙居洛陽,古今為縣人焉?!逼渥娓笇O玄,為元州錄事;父親孫善,為萊州司戶;本人率軍征戰(zhàn)百濟而勛至上柱國??梢娐尻枌O氏家族也有從浙江富陽遷來者。
   
另外還有:汲郡,晉泰始二年(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今河南汲縣西南,相當于今天河南衛(wèi)輝市、新鄉(xiāng)市、汲縣、輝縣、獲嘉、修武等一片地區(qū)。前節(jié)所述,春秋后期,衛(wèi)國孫氏由于失去了對戚邑(今河南濮陽縣北)的統(tǒng)治權,孫嘉帶領部分孫氏家族遷徙到戚邑西南方向近百公里外的汲郡?!缎绿茣?宰相世系表》載:這支孫氏族人,“世居汲郡。晉有孫登,即其裔也?!薄稌x書-孫登傳》說,孫登“汲郡共人也”。西漢官至執(zhí)金吾的孫云,為河內(nèi)(今河南武陟西南)人,離修武很近?!度龂尽肪?7出現(xiàn)的“黑山孫輕”,黑山位于今河南浚縣西北,正處于濮陽與汲縣的中路。戰(zhàn)國以后,汲郡一帶雖為孫氏地望,但由于這里戰(zhàn)亂不斷,民眾徙流頻繁,孫氏家族于中之境況頗為艱難。
   
陳留郡,西漢元狩元年(公元122年)置郡,治所在今開封東南,相當于今天河南以開封為中心,北至延津、長垣,南至尉氏、睢縣,東至民權、寧陵這一片地區(qū)。西漢官至京兆、大司農(nóng)的孫寶,為潁川鄢陵(今河南鄢陵北)人,離尉氏很近?!度龂尽肪?2記,魏有陳留郡太守孫邕。前述孫中山的先祖,其族人就長年居信于河南的陳留郡。   
河南開封作為北宋的都城,孫氏族人定居得籍者更增:孫守彬,字得之,歷右領軍,遷屯武驍衛(wèi),官至左屯衛(wèi)大將軍,封樂安郡侯。孫節(jié),少隸軍籍,以才勇補右侍禁,跟狄青在延州破敵有功,遷西京左藏庫副使,后為討儂智高前鋒,戰(zhàn)歿。孫路,字正甫,第進士,通判河州、蘭州,有邊功,元祐初為禮部員外郎,遷兵部尚書、龍圖閣學士。孫惟信,字季蕃,號花翁,光宗時棄官隱居西湖,善雅談,長短詞尤工,有《花翁集》。另有文人孫皓,字子尚,南渡后家會稽(今浙江紹興),與王十朋善。元代有女詩人孫淑,字蕙蘭,作有《綠窗遺稿》,她父親孫周卿是個作曲家,所作以小令為多,散見于各家曲選中。
 

下標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