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門縣位于安徽省南部,為古徽州六縣之一,徽州文化的發(fā)源地之一,現(xiàn)屬黃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與江西省交界。建縣于唐永泰二年,因城東北有祁山,西南有閶門而得名,是安徽省林業(yè)重點縣,祁門紅茶、鳧峰綠茶主要產地,境內還有號稱“華東最后的原始森林”的國家4A級景區(qū)牯牛降景區(qū)。黃山市牯牛降景區(qū)東倚黃山,西接廬山,北鄰九華山,南望障公山,總面積6700公傾,主峰大歷山海拔1728米。牯牛降屬國家自然保護區(qū),山色秀美,風光旖旎,景觀自然、古樸、原始,集“奇、幽、險、雄、野、奧”于一身,與黃山、九華山、齊云山、清涼峰構成皖南“五朵金花”。
祁門牯牛降自然保護區(qū)
安徽祁門縣所特產的紅茶,被稱為祁門紅,它與印度的大吉嶺、斯里蘭卡烏伐一起被譽為世界三大高香名茶。祁紅是在初制中經發(fā)酵工序加工成的茶葉,泡出的茶湯和葉底均呈紅色。香味似水果,又蘊有蘭花香,國際市場稱其為祁門香。英國王室視其為“茶中英毫”和“群芳最”。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金質獎章,30年代更是馳名中外,當時出口一擔紅茶,可獲360兩銀子。
祁門紅茶
祁紅起源于清代,問世不過百年歷史,以前祁門一帶只產綠茶。清光緒元年,有個叫余干臣的黟縣人,在福建做官后回籍經商,因圖紅茶厚利,先在至德縣堯渡街上設立紅茶莊,仿效閩紅做法,試制紅茶成功。第二年,又到祁門縣西路的歷口設立分莊,勸導茶農改制紅茶,其后又設分莊于祁門閃里。與此同時,祁門南路的貴溪,有個胡元龍的本地人,因綠茶的銷路不旺,仿制紅茶成功;此后改制紅茶遍及祁門城鄉(xiāng)。
祁門紅茶主產地為安徽省祁門縣,全縣地區(qū)茶葉品質并非一致,分為三域: 1、由溶口直上到侯潭轉往祁西歷口,在此區(qū)域內,以貴溪、黃家?guī)X、石跡源等處為最優(yōu),其茶葉底厚薄適中,味醇眷幽,色潤澤,發(fā)酵時間以1個半小時為準; 2、由閃里、箬坑特到渚口,在此區(qū)域內,以箬坑、閃里、高塘等處為佳,其茶葉底薄,條線好,味濃色佳,發(fā)酵只需1小時; 3、由塔坊直至祁紅轉出倒湖,這區(qū)域以塘坑頭、棕里、蘆溪、倒湖等處為代表,其茶葉底厚、味濃、色暗、枝粗大,發(fā)酵須2小時以上,這類茶葉一般以制綠茶為佳。 貴溪至歷口這一區(qū)域紅茶,因其質量最優(yōu),過去外商每年來華購茶,須待貴溪胡日順貢貢、歷口黃山、白岳3個箱到滬,乃開盤采購,故此區(qū)紅茶為祁門紅茶之冠。歷口有祁門紅茶創(chuàng)始地之稱,清末祁門紅茶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余干臣來祁,最早開茶號,試制祁門紅茶成功,名滿天下的祁門紅茶由此發(fā)端,歷口成了祁紅重要產區(qū);從品質上說,歷口所產祁紅向來優(yōu)異,據(jù)說1915年巴拿馬博覽會上獲金獎的祁紅,就是歷口茶號選送。
祁門紅茶
在春夏兩季,茶農們只采鮮嫩茶芽的一芽二葉,經過萎凋、揉捻、發(fā)酵,使芽葉由綠色變成紫銅紅色,香氣透發(fā),然后進行文火烘焙至干。紅毛茶制成后,還須進行精制,精制工序復雜花工夫,經毛篩、抖篩、分篩、緊門、撩篩、切斷、風選、揀剔、補火、清風、拼和、裝箱而制成。
在國外紅茶的飲用者比例,比國內要高出許多,加之祁紅受到英倫皇家追捧與西方茶文化的飲用習慣的影響,飲用紅茶時會搭配牛奶、白蘭地等勾兌混合,風味更佳獨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