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時期孔丘《周易·系辭上》記載:“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薄啊吨芤住は缔o下》記載:“上古結(jié)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耪哜覡奘现跆煜乱?,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yuǎn)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 戰(zhàn)國時期《韓非子·五蠹》記載:“古者倉頡之作書也,自環(huán)者謂之私,背私謂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倉頡固以知之矣?!?br>◆ 戰(zhàn)國時期《荀子·解蔽》記載:“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p>
◆ 戰(zhàn)國時期《世本·作篇》記載:“沮誦倉頡作書?!?br>◆ 秦代李斯《倉頡篇》記載:“倉頡作書,以教后嗣?!?br>◆ 西漢《春秋元命苞》記載:“(倉頡)生而能書,又受河圖錄書,于是窮天地之變,仰視奎星圜曲之勢,俯察魚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chuàng)文字。”
◆ 西漢《淮南子·本經(jīng)》中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 西漢孔安國《尚書·序》記載“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jié)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 東漢王充《論衡·對作》記載:“造端更為,前始未有,若倉頡作書,奚仲作車是也?!薄墩摵狻び喒怼罚骸凹皞}頡作書,鬼夜哭?!?br>◆ 東漢徐干《中論·治學(xué)》記載:“倉頡視鳥跡而作書,斯大圣之學(xué)乎?”
◆ 東漢《孝經(jīng)援神契》記載:“奎主文章,蒼頡仿象”。
◆ 東漢崔瑗《草書勢》記載:“書契之興,始自頡皇;寫彼鳥跡,以定文章。”
◆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敘》記載:“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nóng)氏結(jié)繩為治而統(tǒng)其事,庶業(yè)其繁,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br>◆ 東漢皇甫謐《帝王世紀(jì)》記載:“黃帝史官倉頡,取象鳥跡,始制文字?!?br>◆ 東漢班固《漢書·古今人表》記載:“自書契之作,先民可得而聞?wù)撸?jīng)傳所稱,唐虞以上,帝王有號謚,輔佐不可得而稱矣?!?br>◆ 三國時期成公綏《隸書體》記載:“皇頡作文,因物構(gòu)思;觀彼鳥跡,遂成文字。燦矣成章,閱之后嗣,存在道德,紀(jì)綱萬事。”
◆ 西晉成公綏《隸書體》記載:“皇頡作文,因物構(gòu)思;觀彼鳥跡,遂成文字”。
◆ 西晉衛(wèi)恒《四體書勢》記載:“昔在黃帝,創(chuàng)制造物。有沮誦、倉頡者,始作書契以代結(jié)繩,蓋睹鳥跡以興思也。因而遂滋,則謂之字,有六義焉。……自黃帝至于三代,其文不改?!包S帝之史,沮誦倉頡,眺彼鳥跡,始作書契。紀(jì)綱萬事,垂法立制,帝典用宣,質(zhì)文著世?!扮咦鳌蹲瓌荨吩疲鹤之嬛迹蛴邙B跡。蒼頡循圣,作則制文。體有六篆,要妙入神?;蛳簖斘?,或比龍鱗。……書契之興,始自頡皇;寫彼鳥跡,以定文章”。
◆ 西晉索靖《草書勢》記載:“圣皇御世,隨時之宜。倉頡既生,書契是為。蝌蚪鳥篆,類物象形,睿哲變通,意巧滋生?!?br>◆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記載:“自鳥跡代繩,文字始炳,炎皞遺事,紀(jì)在《三墳》,而年世渺邈,聲采靡追。唐虞文章,則煥乎始盛。”
◆ 南朝虞和《論書表》記載:“爻畫既肇,文字載興;《六藝》歸其善,八體宣其妙?!?br>◆ 唐代虞世南《書旨述》記載:“古者畫卦立象,造字設(shè)教。愛置形象,肇乎倉史。仰觀俯察,鳥跡垂文。至于唐、虞,煥乎文章,暢于夏、殷,備乎秦、漢?!薄豆P髓論》記載:“文字經(jīng)藝之本,王政之始也。倉頡象山川江海之狀,龍蛇鳥獸之跡,而立六書。戰(zhàn)國政異俗殊,書文各別。秦患多門,約為八體。后復(fù)訛謬,凡五易焉,然并不述用筆之妙。及乎蔡邕、張、索之輩,鐘繇、衛(wèi)、王之流,皆造意精微,自悟其旨也?!?br>◆ 唐代張懷瓘《書斷》記載:“案古文者,黃帝史蒼頡所造也。頡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之象,博采眾美,合而為字,是曰古文。……夫卦象所以陰騭其理,文字所以宣載其能。卦則渾天地之竊冥,秘鬼神之變化;文能以發(fā)揮其道,幽贊其功。是知卦象者,文字之祖,萬物之根。”
◆ 唐代韋續(xù)《墨藪·五十六種書》記載,“自三皇以前,結(jié)繩為政,至太昊,文字生焉。所以依類象形謂之文;形聲相益謂之字;著于竹帛謂之書。書者,以代結(jié)繩之政也。故字有六文:一日象形,“日”、“月”是也;二日指事,“上”、“下”是也;三日形聲,“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武”、“信”是也;五曰轉(zhuǎn)注,“考”、“老”是也;六日假借,“令”、“長”是也。又云字有五易:倉頡變古文;史籀制大篆;李斯制小篆;程邈隸書;漢代作草是也。其八體者:更加刻符、摹印、蟲書;署書、殳書、傳信是也(并大小篆為八)。后漢東陽公徐安于搜諸史籍,得十二時書,皆象神形,又加三十三體,共定五十六種書,列于后。
一、太昊庖犧氏獲景龍之瑞,始作龍書。
二、炎帝神農(nóng)氏,因上黨羊頭山始生嘉禾八穗,作八穗書,用頒行時令。
三、黃帝史倉頡,寫鳥跡為文,作篆書。
四、因卿云作云書,亦黃帝時也。
五、少昊金天氏,作鸞鳳書,以鳥紀(jì)官,文章衣服,取象古文。
六、蝌蚪書者,因蝌蚪之名,故飾之以形,不知年代,或云顓頊高陽氏所作。
七、帝嚳高辛氏,以人紀(jì)事,作仙人形書,車器衣服皆為之。
八、帝堯陶唐氏,因軒轅靈龜負(fù)圖,作龜書。
九、夏后氏作鐘鼎書,以鐘鼎形為象也。
十、殷湯時仙人務(wù)光作倒薤書。
十一、周文王時史佚作虎書,有虎不害人,名騶虞,因茲始也。
十二、周文王時赤雀銜書集戶,武王時丹鳥入室,以二祥瑞,故作鳥書。
十三、周法魚書者,因素鱗躍舟所作。
十四、填書者,亦周之媒氏作,魏韋誕用題宮闕,王庾、王隱皆好之。
十五、大篆書,周宣王臣史籀所作也。
十六、復(fù)篆者,亦史籀所作,漢武帝用題建章闕。
十七、殳書者,伯氏所職。文記笏、武記殳,因而制之。
十八、小篆者,周時所作,漢武帝得汾陽鼎,即其文也。
十九、仙人篆者,古者所有,李斯善辨古文字,改為篆形也。
二十、麒麟書者,魯西狩獲麟,仲尼反袂拭面,稱吾道窮,弟子申為素王紀(jì)瑞所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