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論文】書法的詩意化境界追求
[論文新作,求教于大家。]
書法的詩意化境界追求 水清春暖
書法作品的詩意失落已是時下一個不爭的事實。詩意就是指一種從點畫線條、字里行間流溢出來的詩情畫意,是高度凝練而蘊含豐富的人生情感的自然流露,反映著作者思想水平的修養(yǎng)與氣魄。這是書者長期的生活閱歷、文化修養(yǎng)和書內功的綜合體現(xiàn)。當代著名書畫家李苦禪先生在談到詩、畫關系時說:“文人畫高在以詩作畫,以文采領畫”,“要以詩詞歌賦的胸懷去作畫,不僅僅會在畫上題詩就算有修養(yǎng)了”(《風雨硯邊錄》)。此論非常精辟,用于書法亦完全相通。要以文采領書,以詩之胸襟作書,這自然要求書者的胸中有“墨”,有文采,有詩意。好的書法與詩意相通——深邃的意境,豐富的情感,簡練的語言,韻律的節(jié)奏……一句話,詩的靈魂。書者筆下的線條,流露出來的情感、意境、黑白、節(jié)律都與詩相通,與詩共鳴。書法必須以其自身特點追求著詩意,并豐富整個作品。詩歌富寓書采,書法滿溢詩情。 一、 詩詞的語言、結構和書法的線條、章法 書法與詩詞結緣是經(jīng)典之作不乏其例,如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蘇軾《黃州寒食詩》等,書法與詩詞二者相得益彰。詩詞何以有如此強大藝術魅力,這與其獨特的語言和結構形式密不可分。尤其是語言特點,言簡意賅,高度凝練,想象豐富,短短的二三十字、五六十字一首詩包容量極大,言盡而意無窮,兼之聲韻之平仄調和,讀之抑揚頓挫,那種強烈的節(jié)奏感、音樂感,真是韻味無窮。書者又以其短小精悍之形式表達情感與思想,名詩名句尤能激發(fā)書者之創(chuàng)作激情。韻律與節(jié)奏感又與書法之韻律、節(jié)奏相通,無意中強化了書者運筆的運動感。 有詩以來,賦比興便是我國詩詞最主要也是最原始的節(jié)奏。而在書法藝術中,同樣含有賦比興的影子。賦為直抒其事,比就是比擬,興就是懷興。當然,在一件作品中,這三者可能同時存在。詩詞的氣韻寫到高處,賦比興已融為一體。書法也如此。書法作品神采飛揚,貫徹與融入到一筆、一字、一行、一篇之間,也無能分辨何為賦比興。沒有比,賦也無能生化出開合、虛實、呼應;沒有比,興也無所依托,也失去了呼應、開合、虛實的基調。 “興”,指感興、意興,是詩人浮想聯(lián)翩,形象思維十分活躍時的一種狀態(tài)。這雖是因詩而發(fā),但藝術是相通的,這同樣適用于的草書。書者在強烈的“興”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下在草書中表達自己的“情性”與“心”“志”,或可概括為“意”。 觀賞者在草書審美意象中受到感發(fā),體會到書者之“意”。 起承轉合是一首詩的詩脈。清代有一首題為《詩則》的詩:“節(jié)拍平仄吟風月,韻押東江流水聲。起承轉合天下事,比興對偶物生情”。這首詩提出寫律詩、絕句遵循的四條規(guī)則:一是句子要講平仄,才有節(jié)奏。二是詩句要講押韻。三是詩的意境必須起承轉合。四是詩歌要運用比興、對偶等修辭方法,使之更具形象性。誠然,并不是所有的詩都按“起、承、轉、合”的規(guī)律寫。有時作者不主張用固定的模式,桎梏人們的手腳,從而采取較為靈活的章法。草書在諸體書中是最具智性的書寫藝術。書者將自己對天地萬物的理解、闡釋、想象、情感,借助于富于生命意向的線條傾訴著內心。而這充滿生命意向的線條,在時間的自然延續(xù)中,一筆一畫形成了一種空間結構轉合承接關系。一筆一畫如何對接,字與字如何承上啟下,其體勢之間的映帶俯仰、向背、呼應、血脈牽連卻承載流動著不同的生命軌跡,在整體的空間結構中顯示著一個書者瞬間的應急變化的睿智,強調疏密對比,明確字與字之間的組織關系,強化字勢,把握起承轉合。 書法藝術的真諦是抽象美。表現(xiàn)為靜態(tài),展開于空間,流動于時間的書法線條,為什么書能抒發(fā)情感,造化心靈?其原因就在于書法線條是直觀的、形象的,更是抽象的。書法藝術浸透著書者的思想感情,反映著作者的品格情趣,是一種表情的藝術。這種表達情感的方式是抽象的,卻能使情感表達的更加徹底。書者將自己的詩意憧憬、情感意緒傾注在筆墨之中,通過線條的枯潤濃淡和結體章法的虛實相生、起伏迭宕來表現(xiàn)自己的審美趣味及書法藝術的意境之美。書法卻只需要一根線條,就能表現(xiàn)宇宙和心靈,詩性地抒發(fā)著生命的激情和智性。 在書法作品中,篆隸楷書章法多呈現(xiàn)為一種節(jié)奏美,行草書章法多呈現(xiàn)為一種韻律美。章法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不同的書體,不同的造型,便有不同的章法布局要求。篆,隸,楷,行,草五種常用書體中,行草書的章法要求最高,難度最大。張旭的《古詩四帖》用筆精妙絕倫。雖然草書對書寫的技法要求更加精確純化,但是僅有技術而沒有生命源自本體能量的詩意綻放,此時技法是難以發(fā)揮出來表現(xiàn)到位的。作草書除了一套用筆嚴密的技法外,它還更偏重于漢字書寫藝術性的章法布局安排以及詩性澄澈博愛的情懷與合天地萬物的浩然之氣度。因此我們在創(chuàng)作草書作品時,不能簡單一味地只注意表現(xiàn)它的技巧法度,同時還要注意調整自己的創(chuàng)作情緒、把握作品的內在旋律,縱情揮灑,盡可能達到心手雙暢。在書法的黑白世界里,草書為我們展現(xiàn)自我提供了無限的自由空間,任憑你盡情地在墨海中遨游,書寫你詩意的人生。 二、詩的韻律和書法的節(jié)奏 清代袁枚在論作詩用韻時云:“詩寫性情,惟吾所適?!?/span> “忘韻,詩之適也?!表嵞嗽娭辍o韻,則詩無所依托。詩歌的韻律主要表現(xiàn)在詩歌的押韻和平仄。所謂押韻,就是指同一個韻在特定的同一位置上回環(huán)再現(xiàn)而相押。詩之所以為詩,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詩句和詩句呼應起來有押韻關系。所謂平仄,是指聲調的長短律和高低律,即長短調的交替和高低調的交替。詩歌的韻律賦予了詩歌的音樂美感,也給了書法以節(jié)奏美感。書法的用筆用墨及章法是書者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手中筆隨情感與詩歌本身的韻律而行進,筆隨意走,墨隨詩遷。 對書法來說,韻律節(jié)奏也是書法藝術不可或缺的內在因素。書法的線條、結構、墨色等方面是構成書法藝術美學的原理。線韻是中國書法主要的藝術語言。起筆、行筆、轉折、起伏到落筆,都有一定的法則,這樣的線條才能有流動的韻律美,方能傳達一定的感情,塑造出特定的形象。線的形狀直接體現(xiàn)著作者的感覺:粗線顯剛,曲線見柔,折轉表示銳利,波彎顯示綿軟,不同的組合,疏密走向,會產生動靜,悲喜等感覺。通過線的虛實,強弱的布置和濃淡干濕的走向表現(xiàn)空間感,可以通過穿梭,重疊,疏密,藏露表現(xiàn)層次感;可以通過線的快慢遲速,轉折頓挫表現(xiàn)書法節(jié)奏和韻律。所謂“字韻”就是書法作品中字與字之間的韻律感。主要表現(xiàn)為字之間的大小、疏密、輕重、濃淡、顧盼呼應,欹正、疏密、違和等法理;賓主、虛實、避就、氣脈連貫等。如何把握字韻,首先注意字形的變化,然后強調疏密對比,明確字與字之間的組織關系,強化字勢,把握起承轉合。墨色墨韻構成書法作品的鮮活生命。書法講求筋骨血肉的完滿,水墨就是字的血肉。只有水墨調和,墨彩絢爛,才能達到筋遒骨勁、“血濃”“肉瑩”的審美要求??轁竦瓭猓资啬悄珰怆硽璧年P鍵,潤燥相雜,才能顯出筆墨流潤的氣韻美。 “潤含春雨”就是寫一種比較輕松、愉快的東西,用墨滋潤些,字中線條猶如春雨。“干裂秋風”寫蒼勁有力量的內容,用枯筆如秋風一般,如此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又如墨中的“飛白”,飛白的出現(xiàn)增加作品的氣勢,書寫板書,就需要有一定的速度,墨的飛白呈現(xiàn)作品蒼茫、大氣,造成力的沖擊。宋代米芾的《虹縣詩》蘸一次墨竟連寫四至七個字,枯筆飛白,表現(xiàn)氣韻、墨韻,以無寫有,以虛寫實,可謂精妙。書法的韻律是多元、豐富的。具有韻律的作品才生動,如聞鳴鐘,聲盡而韻余。 如果說韻律是書法的生命主體,那么節(jié)奏便是賦予書法的精神靈魂。節(jié)奏是貫穿于書法作品創(chuàng)作始終的一條線索,他是用筆、結體、章法賴以形成的主導因素,更是將三者有機銜接起來的橋梁。書法的節(jié)奏表現(xiàn)于輕重、徐疾、虛實。書法貴在用筆,筆在紙上運行過程提按的交替運用,產生輕重,筆畫粗細變化,具有節(jié)奏。姜夔《續(xù)書譜》“一點,一畫皆有三使,一波一拂又有三折”的起伏節(jié)奏之變。徐疾快慢指書寫速度,仍離不開提按,提則快,按則慢。楷書似是靜止,卻講究速度徐疾變化,通過提按使筆畫間映帶相連,達到筆斷而意連,渾然一體。唐代書法家孫過庭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行草書寫速度、節(jié)奏比楷書快,筆毫在運行過程不能停頓太久,試看歷代名家行草,有的像春風拂柳,娜娜多姿;有的像江河滔滔,激揚澎湃;有的像游龍戲鳳,處處飛動,作品極具韻律節(jié)奏,扣人心弦,使人流連忘返。虛實有筆墨處重要,無筆墨處也同樣重要。一個字中有虛實,一幅作品中也有虛實。“計白當黑”的虛實組合帶來書法美學的效應,通過虛實、黑白的對比,形成書法的節(jié)奏,表現(xiàn)息息不斷的生命力。書法藝術的情感表現(xiàn),主要就是依賴運筆中的節(jié)奏,節(jié)奏的強弱、節(jié)奏的不同表現(xiàn)方式,都會直接影響情感的有效表現(xiàn)。應該說,情感與節(jié)奏是共存亡的關系,行筆過程中的節(jié)奏感是情感賴以存在和表達的根基,失去節(jié)奏,便失去作品的氣息,便沒有情感可言。節(jié)奏是整體性的,是連貫、自然、輕松的線性發(fā)展趨勢,節(jié)奏感的破壞, 直接受影響的便是情感。 韻律節(jié)奏是書法生命與精神靈魂。 詩的節(jié)奏與書法的節(jié)奏獨立自在,各自發(fā)揮特有的美質,合為完璧。書者并不直接將詩的節(jié)奏融進書法,書法節(jié)奏因書法自身特點而形成。詩詞與韻的節(jié)奏是較固定的,而書法則必須是有較大靈活性或者說是無序中之有序,而詩歌是基本有序的,不準出現(xiàn)明顯的無序狀況。書法的韻律感、節(jié)奏感可以借鑒詩歌的節(jié)奏、韻律,以增強作品的藝術魄力,但不可機械搬用其固定的格律與形式。 三、詩的意境和書法的境界 中國詩歌,到南北朝時期,藝術表現(xiàn)方法發(fā)生了變化,意象體詩歌終于取代比興體詩歌,主宰了詩壇。 中國古典詩詞,言簡而意多,寥寥數(shù)字,描繪出一個美妙的意境。言在于此,意在于彼。所說言與意,即指形象及其意蘊,亦即象與意。如果說,詩文的意境形象是“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的話,那么,我們可以說:書法的意象就是“狀難書之象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形外”。書法“意象”的美,是以書法的藝術表象產生的“象外之象”、“象外之意”和“象外之味”為依歸的。正如劉熙載所說,意,書之本也。書法意象重在“意”。 那么,怎樣才能創(chuàng)造書法的意境美,我以為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 面著力: 從漢字的特征中尋找意境 。中國的漢字含義不同,蘊藏的意境也不同,不同的意境有著不同的氣勢。古代的原始文字和近代的繁體字在書者的筆下依然鮮活,經(jīng)過書者的創(chuàng)作,營造詩境,它具有了更高的藝術價值。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蘭亭序》通篇文字不但映射出字體的美,而且還反映著文章的美,把文字的美和文章的美都內涵在書法作品中。有些簡體字筆畫太少、太簡單,不具備開發(fā)書法的意境,無法進行發(fā)揮和創(chuàng)作,詩意詩境的營造不足恐怕也是重要原因。 從書寫內容的內涵中尋找意境 。書者在進行書法創(chuàng)作時,選用一首古代詩詞一句格言或一首現(xiàn)代詩歌,會產生兩種完全不同的效果與感覺,這就是受書寫內容意境的制約。中國古典詩詞結構謹嚴、聲韻有致、道理深奧、意境玄妙、宜于吟詠和背誦的緣故;更由于其一首之內(尤其是律詩和詞)重復字少、書寫時字型類同少而宜于布白的緣故,對書法形式(如尺幅、書體、章法)的表現(xiàn)在書寫布白上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對于書者來說,選擇詩詞內容還必須與所書字體相稱,字跡的抒情性與詩詞的抒情性要高度一致,這樣才能將書法所要表達的意境與詩詞的意境相契合,這樣,是書法作品最成功的“詞翰雙美”。 從自己的書法風格中尋找意境 。書法意境,實際上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境界。當書者置身于一定的環(huán)境之中,激發(fā)起強烈的感情波瀾與創(chuàng)作沖動時,就迸發(fā)出靈感的火花,筆隨意轉,意于筆端,物我皆忘。書者所具備的各種創(chuàng)作情感,在不同的書寫內容與不同的書法本體形式的制約下,會使所創(chuàng)作的書作具備各種不同的意境。一部璀璨的書法史,實際上就是各具個性,風貌迥異的名家大師為我們樹起的一座座驕人的里程碑。王羲之、顏真卿、米芾、黃庭堅……其書作無一不與他們個人的氣質、個性、品格以及深厚的學識、修養(yǎng)相關聯(lián);也無一不是其個性的張揚。正如《書譜》所總結的:“雖學一家,而變成多體,莫不隨其性欲,便以為姿。剛狠者倔強無潤;衿斂者弊于拘束;脫易者失于規(guī)矩;溫柔者傷于軟緩;躁勇者過于剽勇;狐疑者溺于滯澀;輕瑣者染于俗吏?!边@里的剛狠、衿斂……就是指創(chuàng)作者的個性特征。 從大自然中尋找意境 。書法是從自然發(fā)源的。書者也必須要向自然學習,從宇宙的萬物中獲得啟示和靈感。書者在大自然中采集宇宙之氣,讓心靈翱翔于博大的宇宙空間,仰觀俯察,通過養(yǎng)氣入靜達神,使心靈光明瑩潔,進入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書法藝術是審美領域內“人的自然化”與“自然的人化”的直接統(tǒng)一的一種典型代表。如晉代書家王羲之崇尚老莊哲學,喜愛自然山水,在“崇山峻嶺”、“惠風和暢”的大自然中,他們飲酒賦詩,神思馳騁,意象迭生,“意與靈通,筆與冥運”,其妙境天成,使作品超越時空,超塵脫俗,自然而然地獲得了一種詩情的美感。 書法藝術的高下最終表現(xiàn)為境界的高下。書法上筆墨技巧好學,境界難求。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一種“詩性”文化。這種“詩性”的根源,就在于漢字本身具有的“詩性化”特質。漢字是由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種方式演變形成,它奠定了中華文化的“詩性化”基礎。書法線條在抽象性、會意性、表現(xiàn)性各個方面更容易傳遞和表現(xiàn)內蘊豐厚的詩意美,“字意”、“書意”與“詩意”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與整合, 以“字象”顯“心象”,用“書意”表“詩意”,彰顯出中國獨有詩詞書法藝術的無窮內涵魅力。 在行草書創(chuàng)作中,借助詩的意象來傳達或抒發(fā)書者內在的情感。孫過庭在《書譜》中一語道破行草書創(chuàng)作的精髓在一個“情”字,在于主體情感的灌注上。他認為,“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詩書二者之間建立了一種感情抒發(fā)的契合點,往往使書法自然而然地陶染了一種詩化意象。如王羲之在《蘭亭序》中抒發(fā)的是“如將白云,清風與歸”式的超然之詩韻,顏真卿在《祭侄文稿》中抒發(fā)的是“壯士拂劍,浩然彌哀”式的悲憤之詩情,而蘇東坡在《黃州寒食詩帖》中傳達的則是“蕭蕭落葉,漏雨蒼苔”式的惆悵之詩意。他們在抒情色調上都達到了很高的詩化境界。在古代書家創(chuàng)作中“詩意”的表現(xiàn)已成為自覺的追求并匯成書法藝術綿延不斷的文脈,積淀成為中國書法最本質的特征。 因此,書法線條與詩意相依相合所體現(xiàn)的意蘊詩思和筆墨情趣,使書法成為一種深具“詩意美”的形式,一種表現(xiàn)天地哲思情懷的抽象藝術。書法與詩意能臻達同一的審美境界,是書法創(chuàng)作的追求 。書法藝術的詩意化之所以是書法的最美境界,因為這境界“誕生于一個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保ㄗ诎兹A語)所以,書法詩意化的創(chuàng)造,根本上取決于書者的思想感情、審美趣味、審美理想以及人格襟抱,這就是書法藝術的審美靈魂。 四、書者的學養(yǎng)和詩情 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傳統(tǒng)藝術形式,其作品中的筆墨意象是書者人格的縮影,它從書者心源中流淌出來并浸染著書者的審美情趣及道德情操。書者的“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氣韻既已高矣,生動不得不至,所謂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人的素質,決定了書法的藝術素質。書法作品是體現(xiàn)一個“文化宇宙”,從表象看,詩詞書印融為一體;從縱深看,是由技巧、學問素養(yǎng)到哲學思維系統(tǒng)的深刻體現(xiàn)。對于欲表達自心的書家,書法表現(xiàn)過程中的作品,是一種自我培養(yǎng)的手段,是成為人的品質的具體化。書者懷揣怎樣的詩情,審美情趣,也體現(xiàn)出書者的審美修養(yǎng)水平,體現(xiàn)出學識品質的高下,以此支撐著書法形式,顯示出書法品質和格調高下來。只有學養(yǎng)較高的書者,不僅要精研技藝學識,還要進入文化高境,使身心素質和全面修養(yǎng)得以充分發(fā)展,才能真正灌注個人的豐富內在情感, 創(chuàng)作出具有詩意化的優(yōu)秀作品,達到一種 理想的藝術境界。 中國書法,實用近于生活,修身近于哲學,抒情則近于詩。書法和詩,從藝術的角度視之,就是感情的相通和意象的契合。任何一種書體,都是性情符號。孫過庭就說過,王羲之“寫《樂毅》則情多怫郁,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jīng)》則怡懌虛無,《太師箴》又縱橫爭折。暨乎蘭亭興集,思逸神超;私門誡誓,情拘志慘。所謂涉樂方笑,言哀已嘆”。書圣筆下的楷、行已如此這般,草書就更不待言。書法通過變化無窮的筆墨,展現(xiàn)了創(chuàng)作者個人的思想和情感,并把它們變成了有靈魂和情緒的文字。書法是人原始激情的體現(xiàn),是生命本真對象化的象征,其點畫縱橫、天馬行空有類于漫步詩境;其情性熾烈、心游萬仞可神通八極。故高手作書,不拘一格,技進乎道,詩意盎然,意象紛呈,暗合自然物象。而缺乏情感的書法會導致某些學養(yǎng)疏淺的人“就字論字”。激情、活力、創(chuàng)造力是現(xiàn)代藝術精神的魅力。書者情感的藝術創(chuàng)造來自于中國文化的長期熏陶。所以,書者在訓練書寫技巧的同時,更要從自己的內心世界去感悟和理解博大 精深的中國文化內涵和藝術修養(yǎng),創(chuàng)造出飽含詩意的優(yōu)秀書法作品。 化詩情于圓融無跡,融心象于藝術抽象,具象為詩,抽象為書,與時代同歌,同風尚共舞。書法線條之回旋,于奇逸見筆致,古雅見文心,蘊詩為書,化書為悟,為境,為修養(yǎng),為學識,書骨詩魂,情意如流。書者在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中,將詩韻、詩意、詩情融入了創(chuàng)作主體的審美思想、情感意趣,對書法詩意化的自覺追求,是書法創(chuàng)作的必要的境界。
參考書目: 《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10月 。 宗白華《中國書法里的美學思想》,見《美學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胡秋萍《草書——詩意的生命跡化》 王偉林《“詩意”回歸——當代書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葉鵬飛《書法與詩詞十講》,文物出版社2009年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