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書法作品鑒賞(上卷) 宋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豫章、黔安居士,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世稱“黃山谷”。北宋詩人,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游學(xué)蘇軾門下,天下稱為“蘇門四學(xué)士”。推崇杜詩韓文,善于借鑒翻新,詩風(fēng)瘦硬,氣象森嚴(yán),自成一家,開創(chuàng)江西詩派,為江西詩派之鼻祖。黃庭堅出身于一個家學(xué)淵博的世家,父親為著名詩人,與當(dāng)時的王安石、歐陽修、梅堯臣都有交往。自小聰慧過人,一生命運多桀,仕途坎坷,與蘇東坡極為相似,熱衷佛老,也不遜于蘇。舉治平三年進士,歷官集賢校理、著作郎、秘書丞、涪州別駕、吏部員外郎等,曾被以修實錄不實之罪名而遭貶謫。他長于詩詞,工于書法。其詩,奇倔勁峭,力矯輕俗之習(xí),為江西詩派所宗;其詞,豪放秀逸,與秦觀齊名。其詩文、禪學(xué)出眾,與蘇軾并行,故又有[蘇黃]之稱。其書法,真、行、草俱佳。宋徵宗評云:“黃書如抱道足學(xué)之士,坐高車駟馬之上,橫鉗高下,無不如意”?!端问贰の脑穫鳌贩Q他:“庭堅學(xué)問文章,天成性得”,陳師道謂其“詩得法杜甫,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彼约赫f:“余學(xué)草書三十余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舜欽)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后又得張長史、懷素、高閑墨跡,乃窺筆法之妙?!彼男袝纭端娠L(fēng)閣》,《蘇軾寒食詩跋》,用筆如明代馮班《鈍吟雜錄》所講:“筆從畫中起,回筆至左頓腕,實畫至右住處,卻又跳轉(zhuǎn),正如陣云之遇風(fēng),往而卻回也。”他的起筆處欲右先左,由畫中藏鋒逆入至左頓筆,然后平出,“無平不陂”,下筆著意變化;收筆處回鋒藏穎。善藏鋒,注意頓挫,以“畫竹法作書”給人以“沉著痛快”的感覺。其結(jié)體從柳公權(quán)的楷書得到啟發(fā),中宮收緊,由中心向外作輻射狀,縱伸橫逸,如蕩槳、如撐舟,氣魄宏大,氣宇軒昂。其個性特點十分顯著,學(xué)他的書法就要留心于點畫用筆的“沉著痛快”和結(jié)體的舒展大度。至于他的草書,趙孟俯說:“黃太史書,得張長史圓勁飛動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嘆。”明王世貞謂其“大書酷仿《鶴銘》,狂草極擬懷素”,“老骨顛態(tài)、種槎出”。 宋 黃庭堅 《報云夫帖》行書<《云夫帖》亦稱《致云夫七弟尺牘》、《報云夫》、《竭力田園帖》 紙本32.6×65.4cm,凡18行,242字。無書寫時間,從書風(fēng)判斷應(yīng)是晚年所書,大約書于1100~1105年間。鈐有“項叔子”、“安岐之印”等印記?!洞笥^錄》、《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續(xù)編》等著錄?!队倘L檬汅欧ㄌ?、《谷園摹古法帖》、《宋黃文節(jié)公法書》、《宋四家墨寶》等收錄?,F(xiàn)藏臺灣故宮博物院。釋文:雲(yún)夫七弟,得書知侍奉廿五叔母縣君萬福,開慰無量。諸兄弟中,有肯爲(wèi)衆(zhòng)竭力治田園者乎?鰥居亦何能久堪,復(fù)議昏對否?寄示兄弟名字曲折,合族圖幾爲(wèi)完書矣。但欲爲(wèi)其中有才行者立小傳,尚未就耳。龐老《傷寒論》無日不在幾案間,亦時時擇然識者,傳本與之。此奇書也,頗校正其差誤矣。但未下筆作序,序成先送成都開大字板也。後信可寄矣。蘄州藏記亦不忘,但老來極懶,故稽緩如此耳。壽安姑東卿一月中俱不起,聞之悲塞,二子雖有水磑爲(wèi)生資,子顧弟亦能周旋之乎?窀穸之事,計子顧必能盡力矣。叔母不甚覺老否?徐氏妹孀居如何?調(diào)護令不爽耶。無期相見。千萬爲(wèi)親自愛。十月十一日,兄庭堅。報雲(yún)夫七弟 。> 宋 黃庭堅 《伯夷叔齊廟碑》楷書碑刻<黃庭堅撰并書,字極秀麗,筆劃瘦潤,與生平所作不相同,細察別鐃嫵媚之趣。> 宋 黃庭堅 《草書杜甫詩卷》草書<從《郁孤臺法帖》拓本尺寸來推算,山谷草書《山谷草書杜甫別李義詩》原作應(yīng)是一個長約二點六米以上的卷子,目前殘存者約占原卷三分之一強。此作較他作別有一種情趣,其結(jié)字取隸書橫式者居多,但其筆勢飛動,如流水行云別是一番“瀏離渾脫”景象?!渡焦炔輹鸥e李義詩》,是所謂“夔州諸作”的一種。原詩是一首五言古風(fēng),計二十三韻二百三十字,而現(xiàn)僅存拓片五開計十五行九十二字。釋文如下:神堯十八子,十七王其門。道國及舒國,實為親弟昆。中外貴賤殊,余亦黍諸孫。丈人嗣三葉,之子白玉溫。道國健德業(yè),請從文人論。丈人領(lǐng)宗卿,肅穆古制敦。先朝納諫諍,直氣橫乾坤。子建文筆壯,河問經(jīng)術(shù)存。爾克富詩禮,骨清慮不喧。洗然遇知己,談?wù)摶春肌浳舫跻姇r,小襦繡芳蓀。長成忽會面,慰我久別魂。三峽春冬交,江山云霧昏。正宜且聚集,恨此當(dāng)離樽。> 宋 黃庭堅 《次韻叔父帖》行書<三希堂刻本?!洞雾嵤甯柑啡Q《次韻叔父夷仲送夏君玉赴零陵主簿》,《豫章黃先生文集.外集卷三》有載,約書于元豐三年(1080年)??倘搿队倘L檬汅欧ㄌ?。> 宋 黃庭堅 《淡山嚴(yán)詩》 宋 黃庭堅 《讀書綠蔭帖》行書<《讀書綠蔭帖》亦稱《與立之承奉書》行草 紙本 27.1 × 43.1cm。凡9行,81字。書于元祐三年(1088年)左右。鈐有“緝熙殿寶”、“友古軒”等印記?!妒汅懦蹙帯?、《故宮書畫錄》等著錄?!锻T起^帖》、《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谷園摹古法帖》等收錄?,F(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此帖為一則信札,筆法有飛動灑脫之神韻。在字的結(jié)體上,充溢著擴展開張之氣息。釋文:庭堅頓首,辱教審侍奉萬福爲(wèi)慰。承讀書綠陰,頗得閑樂,甚善甚善。欲爲(wèi)索兒錄數(shù)十篇妙曲作樂,尚未就爾。所送紙?zhí)?, 但可書大字,若欲小行書,須得矮紙乃佳。適有賓客,奉答草率。庭堅頓首。立之承奉足下。> 宋 黃庭堅 《二士帖》 宋 黃庭堅 《狄梁公碑》楷書<范仲淹撰黃庭堅書。書于紹圣元年(1094)六月。宋拓本??瑫7?75行,共1910字。帖心高23厘米。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藏。狄梁公,即狄仁杰(607-700),唐大臣。字懷英,太原(今屬山西)人。高宗時任大理丞、寧州豫州刺史等職。武則天時為 來俊臣誣害下獄,貶彭澤令,后又復(fù)相。以不畏權(quán)勢著稱于世。睿宗時,追封梁國公。狄仁杰死后,各地陸續(xù)建祠堂立碑,據(jù)史籍記載,有:唐李邕撰,張庭珪八分的《唐魏州刺史狄仁杰生祠碑》;唐馮宿撰,胡證正書并篆額的《唐狄梁公祠堂碑》;唐元通禮撰,黨復(fù)書《唐豫州刺史狄梁公碑》。宋代,黃庭堅對狄仁杰的人品極為敬佩,曾作詩云:“鯨波橫流砥柱,虎口活國宗臣。小屈弦歌百里,不誣天下歸仁?!焙髞?,就書寫了范仲淹所撰的《唐狄梁公碑》。此碑自署“左朝奉郎、集賢校理、管亳州明道宮黃庭堅書”考《山谷先生年譜》,紹圣元年(1094)六月,黃庭堅管句亳州明道宮,則碑是書于此時,時值山谷五十歲。劉喜海、任杰、王大成、魏稼孫、沈樹鏞藏拓。集樓題簽;內(nèi)鈐?。?覺盦任杰收藏金石書畫","集樓所藏金石","韶九","王大成印","臣喜海印","劉喜海","燕庭","大成", "吉父所得","王成吉金樂石","有金石癖","錫曾讀碑之印","鄭齋"。此碑書體雖傾側(cè),但極端謹(jǐn),姿態(tài)未溢,似有嫩氣。昔人謂狄公事,范公文,黃公書為三絕也。碑原在江西九江,石久毀,元延佑五年(1318)重新上石,現(xiàn)傳世拓本亦少,所傳一為宋拓裱本, 一為明拓本。 《蒼潤軒碑跋》、《石墨鐫華》、《書晝跋跋》、《庚子銷夏記》等書著錄。> 宋 黃庭堅 《伏承帖》楷書 宋 黃庭堅 《公以道安帖》草書 宋 黃庭堅 《寒山子龐居士詩帖》行書<紙本,縱29.1,橫213.8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寒山子龐居士詩帖》是唐代隱士寒山勸戒詩與居士龐蘊詩偈,龐蘊(?——八○八),唐代著名禪者。字道玄。世稱龐居士、龐翁。湖南衡陽人。曾參謁石頭希遷,頗有領(lǐng)悟。遺有《龐居士語錄》?!逗阶育嬀邮吭娞肥屈S庭堅晚年杰作,字大如拳,筆畫蒼勁,風(fēng)神灑蕩,落筆奇?zhèn)ィc畫用筆的“沉著痛快”,筆筆似自空中蕩漾而來,充滿飛動之勢。用筆逆入,橫畫多波動前行,凡主筆都肆意展伸,如長槍大戟,點畫瘦而圓勁;結(jié)體奇宕欹側(cè)以取險勢,四維開張,舒展大度,器宇軒昂,中宮緊收,似車輪作輻射狀,在逋峭險勁之中仍有雍容不盡之度,書風(fēng)豪宕而有韻味,具有典型的黃庭堅特點。釋文:我見黃河水,凡經(jīng)幾度清。水流如激箭,人世若浮萍。癡屬根本業(yè),愛為煩惱阬。輪迴幾許劫,不解了旡明。寒山出此語,舉世狂癡半。有事對面說,所以足人怨。心真語亦直,直語無背面。君看渡奈河,誰是嘍羅漢。寄語諸仁者,仁以何為懷。歸源知自性,自性即知來。任運堂試張通筆為法聳上座書寒山子龐居士詩兩卷。涪翁題。> 宋 黃庭堅 《寒食帖題跋》行書<紙本 34.3×64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行書,凡9行,59字。書于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至九月間。此跋歷來為人們所珍視,與原帖合稱“雙璧”。曾入元、明、清內(nèi)府,并經(jīng)張浩、張金界奴、項元汴、韓世能、安岐等人收藏,后流入日本,展轉(zhuǎn)至臺北故宮博物院?!稇蝤櫶梅〞?、《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谷園摹古法帖》、《晚香堂蘇帖》、《景蘇園帖》、《宋賢六十五種》、《壯陶閣帖》等收錄?!逗程稀繁憩F(xiàn)了“黃書”的基本藝術(shù)特點。《跋文》用筆鋒利爽截而富有彈性。其字寫得藏鋒護尾,縱橫奇崛,其長筆畫波勢比較明顯。由于黃庭堅善于把握字的松緊,因此形成了中宮收縮而四周放射的特殊形式感,人們也稱其為輻射式書體。在布局上,《跋文》常從欹側(cè)中求平衡,于傾斜中見穩(wěn)定,因此變化無窮,曲盡其妙。從局部看,一行字忽左忽右,但從整體看,呼應(yīng)對比,渾成一體。此跋給人以神情飽滿,氣勢貫通的感受,決無荒率之病,達到了藝術(shù)的化境,所以他在最后不無得意地說:“他日東坡或見此書,應(yīng)笑我于無佛處稱尊也”。釋文: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fù)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yīng)笑我于無佛處稱尊也。> 宋 黃庭堅 《花氣熏人詩帖》草書<又稱《花氣薰人帖》,墨跡紙本,無款印,縱三十點七厘米,橫四十三點二厘米。此帖書七絕一首,共五行二十八字。鈐有“緝熙殿寶”、“貞元”、“連珠”半印、“安岐”等鑒藏印。帖上有南宋「緝熙殿寶」的印,入過南宋內(nèi)府。也有清代著名的大收藏家安儀周的收藏印安歧?,F(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書于元祐二年(1087),原是附在寄揚州友人王鞏二詩之后,今已單獨成一帖。前面原有識語,說:“王晉卿(詵)數(shù)送詩來索和,老懶不喜作,此曹狡猾,又頻送花來促詩,戲答?!笨芍娛菫橥踉栕鞯?,表示難于作詩。前二行界于行草之間,似覺拘謹(jǐn),從第三行開始便洋洋灑灑,一任自然,于點畫亦不大注意,極得天然之妙。而此帖較少縈帶的筆意也與其晚年的跌宕多姿有著顯著的差別。此帖筆法矯健灑脫,剛?cè)嵯酀?,行氣揖讓穿插,頗具韻味。筆勢蒼勁,拙勝于巧,肥筆有骨,瘦筆有肉,“變態(tài)縱橫,勁若飛動”。其美韻不亞于行楷書?!吧焦葧ǎ砟甏蟮貌卣妫☉阉兀┤?,此筆力恍惚,出神入鬼,謂之'草圣'宜焉!”(草書《李白憶舊游詩卷》沈周題跋)究其用筆結(jié)字與其草書《劉禹錫竹枝詞》極相近。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章法講究,長畫不多,短字不少,“中”字一豎垂下,與詩文中此句此字情意之舒展,暗相契合。后兩句“所”、“似”均極簡縮,甚至“節(jié)”字也不拖出長豎。詩情促迫,命筆亦然。綜合觀之,疏密有致,精致優(yōu)美,如尺幅山水;著墨不多,卻耐人品味。趙孟頫評云:“黃太史書得張長史圓勁飛動之意。”又曰:“黃書如高人勝士,望之令人敬嘆?!贝藭r黃庭堅的草書藝術(shù)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此時草書書法,深得張旭,懷素草書飛動灑脫的神韻,而又有自己的風(fēng)格。用筆緊峭,瘦勁奇崛,氣勢雄健,結(jié)體變化多端。以靜為主,筆筆堅挺。觀其行筆,如同寫楷書一般,毫無左纏右繞之意,其中的“人”“實”等字,實同行楷。真如詩中所說“心情其實過中年”。但老而不鈍,中規(guī)入矩卻血脈不斷,令人想起作者是在用自己的字形筆法來實現(xiàn)章草的古意。它似在給我們一個啟示,即纏繞并非草書惟一的方法。釋文:花氣薰人欲破禪,心情其實過中年。春來詩思何所似,八節(jié)灘頭上水船。> 宋 黃庭堅 《華嚴(yán)疏》行書<故宮舊藏。現(xiàn)藏上海博物館。花綾,尺幅:25.1×115 厘米?!缎袝A嚴(yán)疏卷》是黃庭堅寫給化緣僧人換取銀兩的。整卷運筆沉凝渾厚,筆勢遒健,剛健中含妍媚。頗得顏真卿的遺韻,是他盛年時行草書代表作。通卷書法以險側(cè)奇峻、體勢開張的風(fēng)格取勝。此卷曾經(jīng)明韓世能、清汪日章收藏,鈐有“古心堂”、“雷氏裕之”、“錢唐汪曰丞遲云氏圖書記”等印記?!墩孥E日錄》、《壯陶閣書畫錄》等著錄。嘉慶七年李廷敬刻入《平遠山房法帖》,《海山仙館藏真》、《宋四大家墨寶》也有收錄。1962年,文化部文物管理局撥交上海博物館。釋文:門抽顧頌,衲僧眼皮重。眼皮七八量,雷車打不動。打不動,抽顧頌,時念彌陀三五聲,追薦東村李胡子生天,西山裏孟八郎強健,福田院裏貧兒叫喚,乞我一文大光錢。巽上人為華嚴(yán)作佛事,又持此軸來乞作小疏,予以為鷺鷥股上不勝下刀,可持此字去,有能以百千助緣事者與之。魯直題。> 宋 黃庭堅 《家書》 宋 黃庭堅 《經(jīng)伏波神祠詩》行書<紙本,行書?;蚍Q《書劉禹錫經(jīng)伏波神祠詩》、《書劉賓客詩》、《伏波帖》等。伏波指漢代名將伏波將軍馬援。本紙粉箋。黃庭堅書于“建中靖國元年五月乙亥”(1101)。大字行書。凡46行,171字。全卷縱33.6厘米,橫535.5厘米。永青文庫藏。所書唐代詩人劉禹錫五言排律《經(jīng)伏波神祠》一首并長跋,乃黃庭堅應(yīng)從弟黃叔向(字嗣直,叔父黃廉第三子)之請而書。黃庭堅自元符元年(1098)過涪陵于舟中“觀長年蕩槳,群丁撥棹”而大悟筆法,此后書法不僅一洗周越、蘇軾之束縛,且不滿足于自家面貌初成的“黃家元祐腳”;元符二年以后,黃庭堅破除酒戒,隨緣任運,書法面貌又是一進。晚年嘗與其弟論書云:“老夫之書本無法也。但觀世間萬緣,未嘗一事橫睛胸中。故不擇筆墨,紙盡則已。亦不計較工拙與人之品藻譏彈,譬如木偶舞中節(jié)拍,人嘆其工,舞罷,則有蕭然矣。”書成本卷之時,黃庭堅57歲,出峽東歸,知荊南(荊州)。是年前處所書《贈張大同卷(跋尾)》(1100)、《蘇軾黃州寒食詩卷跋》(1101)、《松風(fēng)閣詩卷》(1102)等,與本卷正可互為印證,組成了黃庭堅傳世大字行書最為華彩的樂章。8幅相接,接縫處均鈐“魯直黃氏”(凡7見)和“□□龔氏”(凡6見),《書畫鑒影》記曰:“高一尺四寸七分,長二丈五尺三寸九分?!本砟┾j“山谷道人”白文印一枚,該印在黃庭堅傳世書跡中或僅此一見。卷首本紙右下底角見題一“早”字小楷,或系項元汴當(dāng)年用周興嗣《千字文》排次天籟閣藏品之編號。本紙末幅見存南宋張孝祥乾道四年(1168)八月觀跋,可知其在南郡(荊州)“衛(wèi)公堂”得觀時尚歸“養(yǎng)正”(今人韓酉山《張孝祥年譜》訂為龔敦頤)所藏。拖尾另紙,見存文徵明嘉靖十年(1531)九月長跋,又另三紙為近世藏家顏世清(瓢叟)三跋、葉恭綽(遐庵)二跋。諸跋均記本卷遞藏之若干情形。遐庵跋更以“世傳山谷法書第一,吾家宋代法書第一”盛贊之。 黃庭堅書法作品鑒賞(中卷)
宋 黃庭堅 《荊州帖》行書<釋文:庭堅再拜 道涂疲曳 不得附承動靜 遂六十許日 處處阻雨雪今乃至荊州爾春氣暄暖 即日不審體力何如 王事不至勞勤 頗得與僚友共文字之樂否所差人極濟行李 道上殊得力 荊州上峽乘舟 不大費而差安便 遂不須人 故遣回 明日登舟即行 方此阻遠 臨書增情 千萬為道自重 謹(jǐn)勒手狀 三月四日 庭堅再拜 上公蘊知縣宣德執(zhí)事> 宋 黃庭堅 《苦筍賦》行書<冊,紙本。故宮舊藏。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v37.1橫51.2厘米。此帖為淡牙色紙本,鈐有“陳定書印”、“吳新宇珍藏印”、“儀周珍藏”等印。此帖凡11行,181字,書于元符二年(1099年)。曾經(jīng)吳楨、安岐、陳定等人收藏.《平生壯觀》、《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續(xù)編》、《故宮書畫錄》等著錄?!队倘L檬汅欧ㄌ?、《仁聚堂法帖》、《墨緣堂藏真帖》、《宋四家墨寶》等收錄。此帖用筆清勁,行筆爽朗。康有為評曰:“宋人書以山谷為最,變化無端,深得蘭亭三味。”至其神韻絕俗,出于“鶴銘”而加新理。黃庭堅的小行書依然有著他大楷行書的輻射式結(jié)構(gòu)和振動筆法的特點,卻少有波瀾壯闊之意。此帖書《苦筍賦》十余行,氣息內(nèi)斂,雖則筆筆開張,卻難得沉靜之趣,是黃氏小行書的代表之作。釋文:余酷嗜苦筍。諫者至十人。戲作苦筍賦。其詞曰。僰道苦筍。冠冕兩川。甘脆愜當(dāng),小苦而及成味。溫潤稹密。多啗而不疾人。蓋苦而有味。如忠諫之可活國。多而不害。如舉士而皆得賢。是其鍾江山之秀氣。故能深雨露而避風(fēng)煙。食肴以之開道。酒客為之流涎。彼桂玫之與夢汞。又安得與之同年。蜀人曰??喙S不可食。食之動痼疾。使人萎而瘠。予亦未嘗與之下。蓋上士不談而喻。中士進則若信。退則眩焉。下士信耳。而不信目。其頑不可鐫。李太白曰。但得醉中趣,勿為醒者傳。> 宋 黃庭堅 《李白憶舊游詩》草書卷<《李白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墨跡紙本,無款??v37厘米,橫392.5厘米,約書于崇寧三年(1104)。據(jù)《石渠寶笈》載:縱一尺一寸八分,橫一丈二尺一寸。前闕八十字存五十二行,三百四十余字。鈴有〖大觀寶〗、〖秘府珍玩〗、〖山谷之書〗、〖北燕張式珍藏〗、〖容齋〗、〖乾隆〗、〖嘉慶〗、〖宣統(tǒng)御覽之寶〗等鑒藏印。后有張鐸、沈周跋。曾歸元董君洋、張鐸,明革尚古、清內(nèi)府。日本京都藤井齋成舍有鄰館藏。洋洋灑灑五十二行,三百四十余字。據(jù)明代書畫家沈周考定此 卷為黃庭堅在紹圣年間(公元1094-1098年)被貶黔中后所書,是他晚年的草書代表作。正如沈周在詩卷的題跋中所說:“山谷書法,晚年大得藏真(懷素)三昧,此筆力恍惚,出神入鬼,謂之'草圣'宜焉!”此時黃庭堅的草書藝術(shù)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祝允明評論此帖說:“此卷馳驟藏真,殆有奪胎之妙?!贝嗽姇?,深得張旭,懷素草書飛動灑脫的神韻,而又具有自己的風(fēng)格。用筆緊峭,瘦勁奇崛,氣勢雄健,結(jié)體變化多端,為黃庭堅草書之代表作。筆勢奔騰,點畫恣肆, 頗近《 諸上座帖》。此作似是用短鋒硬毫所作,側(cè)筆切入的筆法很多,斬釘截鐵,風(fēng)勢凌厲。獨特的單字造型與筆法,似乎不足以構(gòu)成黃庭堅草書的獨特魅力,更重要的是其對章法的獨特處理,字與字之間被疊羅漢一般的方法組合起來,加上巧妙的穿插,奇趣橫生。此帖的美妙之處還在于書寫者對“點”的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點在滿紙線的構(gòu)造之中來回跳動,如眼睛之于人,傳情達意。黃庭堅書法與他“高提筆,令腕隨己左右”的運筆手法是分不開的,這種盤旋回顧的線條,不以高提筆為之恐怕很難收到如此空靈的視覺效果。此外,由于執(zhí)筆高而不拘滯筆壓,遂使得點筆皆有一定方向性,每點皆有可觀,也堪稱是此卷用筆之一絕。釋文:(憶昔洛陽董糟丘,為余天津橋南造酒樓。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海內(nèi)賢豪青云客,就中與君心莫逆。迥山轉(zhuǎn)海不作難,傾情倒意無所惜。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夢思。不忍別,還相隨。相隨)迢迢訪仙城,卅六曲水回縈。一溪初入千花明,萬壑度盡[遺]松風(fēng)聲。銀鞍金絡(luò)到平地,漢東太守來相迎。紫陽之真人,邀我吹玉笙。餐霞樓上動仙樂,嘈然宛似鸞鳳鳴。袖長管催欲輕舉,漢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錦袍覆我身,我醉橫眠枕其股。當(dāng)筵歌吹凌九霄,星離雨散不終朝,分飛楚關(guān)山水遙。余既還山尋故巢,君亦歸家渡渭橋。君家嚴(yán)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虜。五月相呼凌太行,摧輪不道羊腸苦。行來北京歲月深,感君貴義輕黃金。瓊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飽無歸心。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簫鼓鳴,微波龍鱗莎草綠。興來攜妓恣經(jīng)過,其若楊花似雪何。紅妝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寫翠娥。翠娥嬋娟初月輝,美人更唱舞羅衣。清風(fēng)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繞行云飛。此時行樂難再遇,西游因獻長楊賦。北闕青云不可期,東山白首還歸去。渭橋南頭一遇君,酂臺之北又離群。問余別恨知多少,落花春暮爭紛紛。心亦不可盡,情亦不可極。呼兒長跪緘此辭,寄君千里(萬)遙相憶。> 宋 黃庭堅 《廉頗藺相如列傳》草書<文中有節(jié)略。紙本,縱32.5厘米,橫1822厘米。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約翰.克勞弗德藏。卷尾無書寫紀(jì)年和史款,約書于紹圣二年(1095年)。卷內(nèi)鈐有“ 內(nèi)府書印”、“紹興”連珠印、“內(nèi)省齋”、“秋壑圖書”、歐陽玄印”、“項子京家珍藏”、等印鑒,還有項元汴跋?!妒焦盘脮嫊肌?、安歧的《黑緣會觀》等書均有著錄。此卷書法縱橫穿插,活潑灑蕩,筆勢飄逸,轉(zhuǎn)折流暢,是黃山谷“入古出新”的草書代表作。>
宋 黃庭堅 《劉禹錫竹枝詞》草書<絹本,縱30、橫182.1厘米。竹枝詞是詩的一種體裁,描寫一方風(fēng)土人情。此卷草書唐劉禹錫竹枝詞九首,用筆流暢,筆勢破竹書,奔放雄健,挺勁瑰麗,隨心流轉(zhuǎn),如龍蛇奔騰之勢,充分發(fā)揮幾十年所練功夫,無所拘束,一氣呵成,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跋文有:陳從周題山谷道人真跡后:“瘴雨蠻煙倚竹樓,郎州風(fēng)味涪州知,枯藤撼處諢撫得,辭句憑陵起墨池。”一九八O年庚申三月沙孟海記有:“魯直好寫劉夢得竹枝歌,山谷題跋卷二收一跋,卷八收與夢得他詩并書者一跋,卷九又收二跋,后一跋標(biāo)出自草,即此本也。編者附注右有石刻四字,知是據(jù)石本輯錄,未見真跡。宋書家蘇、黃齊名,而各有專勝,子瞻師逸少,清臣筆意,姿媚冠冕一世。魯直真書參《瘞鶴銘》法,跌宕變幻,非子瞻所有。子瞻少作草,魯直致力伯高,藏真奔軼,絕塵自謂:'舟中觀長者盤槳,群丁撥棹,乃覺少進,有味哉,其言書也。’是卷原藏朱氏別宥齋,今捐獻天一閣。魯直自跋三十一字,行書不署名款,他處題跋亦常無名款,見者無聞言。九百年劇跡,墨氣絹色,奕奕動人,幾度展玩,銘心弗諼?!币痪虐似吣甓?,徐邦達題識“山谷是為元符二年,在戎州城南僻舍,盛暑書夢得詞一,跋與此卷當(dāng)皆晚筆也?!保? 宋 黃庭堅 《龍王廟記》 宋 黃庭堅 《??谇f題名卷》行楷<被貶四川時所書。釋文:元符三年七月涪翁自戎州溯(?)流上青衣,廿四日宿廖致平??谇f,養(yǎng)正置酒弄芳閣,荷衣未盡,蓮實可登,投壺弈棋,燒燭夜歸.此字可令張法亨刻之。> 宋 黃庭堅 《七祖山詩刻》碑刻 宋 黃庭堅 《山預(yù)帖》行書<紙本??v31.2厘米,橫26.8厘米。凡6行,84字。書于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四、五月間。鈐有明內(nèi)府稽察司半印、“張應(yīng)申印”、“清鑒堂圖書印”、“笪重光印”等印記?!妒汅懦蹙帯贰ⅰ豆蕦m書畫錄》等著錄。《清鑒堂帖》、《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谷園摹古法帖》、《宋黃文節(jié)公法書》等收錄。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與《苦筍賦》相較,《山預(yù)帖》更不計筆畫的飛揚之勢。穩(wěn)重之外,幾許漾動之筆穿插其中,別有意趣。黃庭堅晚年頗似“窺筆法之妙”、“悟筆法”為學(xué)書進境之關(guān)鍵,此帖即為作者晚年的得意之作。帖中用筆節(jié)節(jié)頓挫、加勁,點畫之中,筆鋒無處不到,功力之厚,斷非常人可及。釋文:當(dāng)陽張中叔去年臘月寄山預(yù)來,留荊南久,之四月,余乃到沙頭。取視之,萌芽森然,有盈尺者。意皆可棄,小兒輩請試煮食之,乃大好。蓋與發(fā)牙小豆同法,物理不可盡如此。今之論人材者,用其所知,而輕棄人,可勝嘆哉?。?/FONT> 宋 黃庭堅 《松風(fēng)閣詩》行書<《松風(fēng)閣詩帖》是黃庭堅七言詩作并行書,墨跡紙本,縱32.8厘米 橫219.2厘米,全文計29行,153字。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松風(fēng)閣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靈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稱樊山,是當(dāng)年孫權(quán)講武修文、宴飲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九月,黃庭堅與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經(jīng)松林間一座亭閣,在此過夜,聽松濤而成韻。“松風(fēng)閣詩”,歌詠當(dāng)時所看到的景物,并表達對朋友的懷念?!端娠L(fēng)閣詩帖》是黃庭堅晚年作品,黃庭堅一生創(chuàng)作了數(shù)以千百的行書精品,其中最負盛名者當(dāng)推《松風(fēng)閣詩帖》。其風(fēng)神灑蕩,長波大撇,提頓起伏,一波三折,意韻十足,不減遒逸《蘭亭》,直逼顏氏《祭侄》,堪稱行書之精品?!端娠L(fēng)閣詩帖》經(jīng)宋、元、明、清輾轉(zhuǎn)流傳,宋朝為向民收藏,后歸賈似道,又迭經(jīng)明頂元汴、清安岐,而入清內(nèi)府。清道光年間此帖曾到鄂籍王家璧(孝鳳)手中。王家璧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進土,授兵部主事,任順天(河北)鄉(xiāng)試譽錄官、會試受卷官之職,乘任職之便,有心搜集到鄂州之故物黃庭堅《松風(fēng)閣詩卷》和宋代蔡襄墨跡等傳世文物,攜帶回鄂。道光舉人柯茂枝題《黃山谷松風(fēng)閣詩卷并序》序曰:“王孝鳳武部得此卷于柳君呂臣,蓋元時長公主家故物,上有名賢十?dāng)?shù)人詩跋,又常為攜李天籟閣所藏,項子京卞令之私印尤多,詢希之珍也。尾不署涪翁(山谷)名字,紙色、絹色尚覺鮮好,然神采奕奕,尚非翻身鳳凰。武昌(鄂州)傳涪翁以松風(fēng)閣一詩,然閣不時廢,詩為世共獨,此一墨寶,歷數(shù)朝后復(fù)入吾邑士大夫手,山川筆墨之緣豈偶然哉。愛玩之久,為次原韻以賦其事,時咸豐九年(1859年)春三月?!秉S庭堅對《瘞鶴銘》中的楷書非常推崇,他從此帖的結(jié)構(gòu)中受到啟發(fā),經(jīng)過長期的探索實踐,而創(chuàng)造出一種真正屬于他自己的風(fēng)格特點的行書。這種行書的每個字在結(jié)構(gòu)布置上,都采用中宮緊密,而筆畫從中間向四處放射,無論筆畫長短都接于字中間的圓心。這種輻射式的結(jié)構(gòu),字心緊密穩(wěn)實,向外拓展的筆畫又顯得瀟灑不拘,由于漢字結(jié)構(gòu)本身的多樣性,用這種處理方法,將其排列在一起,造成一種顧盼生姿、渾融瀟灑的效果。運筆從容徐迂,略帶生字都好象在翩翩起舞,給人一種別開生面的愉悅之感。> 宋 黃庭堅 《送劉季展詩》行書<全稱《送劉季展從軍雁門關(guān)二首》,《豫章黃先生文集.卷四》有載,約書于元豐七年(1084年)。刻入《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 宋 黃庭堅 《送四十九姪詩帖》行楷<紙本,行楷書,縱35.2厘米,橫130.3厘米,凡13行,每行4字,其中3行為兩字,共46字。故宮博物院藏。鈴有“白石山房”、“蔡子木歌頌齋”、“宋葷審定”、“宣統(tǒng)御覽之寶”等。此帖見于《石渠寶笈初編》著錄,是宋元時代受人珍視的上品。清代,入《三希堂法帖》第十三冊。此詩卷原為《宋元寶翰冊》之一,現(xiàn)改裝為卷。此詩在山谷集中無記載,“四十九侄”亦無考。該帖字大如拳,結(jié)體多取柳公權(quán)法,字大方可盡其筆勢,撇捺特長,筆畫多取橫勢,字勢舒展俊朗,蒼勁雄厚,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變化出新,極具挺拔之態(tài)。張耒評山谷詩句:“不踐前人舊行跡,獨驚斯世擅風(fēng)流”,用在其書法上亦甚為恰當(dāng)。>
黃庭堅書法作品鑒賞(下卷)
宋 黃庭堅 《書杜甫寄賀蘭铦詩》草書<紙本 草書 縱34.7厘米 橫69.6厘米 北京故宮藏故宮博物院藏。釋文:朝野歡娛后,乾坤震蕩中。相隨萬里日,總作白頭翁。歲晚仍分袂,江邊更轉(zhuǎn)蓬。 勿云俱異域,飲啄幾回同。寄賀蘭铦。> 宋 黃庭堅 《題琴師元公此君軒詩刻石》<現(xiàn)僅存宋拓孤本,藏中國歷史博物館。詩刻拓本,剪裁裝潢為折疊式冊,共十六開本,每開四行,每行二、三、四字不等。七言四十句長詩,行楷書。詩前有“奉題琴師元公此君軒,庭堅”,詩后有“元符二年冬訪予干楚道……咄嗟而成,又不加點”,共五十字。引首有張延濟書簽題“山谷先生詩刻”下三行小字行書“宋拓本,清儀閣珍品,道光癸己九月十八日,廷濟”。下鈐“廷濟”“張尗未”二印。后附張廷濟道光九年、道光十八年兩跋。包首近人張運行書題簽:“宋拓黃文節(jié)公此君軒詩刻,張尗未舊藏本,癸亥冬十月下瀚,木公先生囑,張運署”,下鈐“運”印一。此帖瀟灑如意,異于其他黃書。> 宋 黃庭堅 《題中興頌后》楷書<拓本 碑230 × 180cm,凡11行,30l字。書于崇寧三年(1104年)三月?!豆孟邮考?、《弁州山人四部稿》、《金石續(xù)錄》、《清儀閣金石題識》等著錄。原碑在湖南省祁陽縣浯溪。> 宋 黃庭堅 《王史二氏墓志銘稿》行書<紙本,紙本。前一紙《王長者墓志銘》,縱30.1厘米,橫76.5厘米,書約于元祐元年(1086);后一紙《宋故瀘南詩老史翊正墓志銘》,縱33.1厘米,橫63.8厘米。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本件是黃庭堅為王潀、史扶二人起草的墓志銘文稿,二紙合裝成此書卷。王潀,為黃庭堅親屬,字永裕,元祐元年(1086)歿,享年62歲。史扶,字翊正,終生不仕,于瀘州(今屬四川)閉門讀書,教授士大夫子弟。于詩最刻苦,世稱“詩老”。歿于紹圣三年(1096),葬于元符二年(1099)正月。估計這兩種墓志銘皆為王氏、史氏歿后不久書寫,分別相當(dāng)于黃庭堅40至45歲、55歲前后至60歲之間。前后相隔十馀年,可以探知其率意書風(fēng)變化的軌跡。同時,該草稿如實傳達出黃庭堅平素的筆意。(富田淳)> 宋 黃庭堅 《惟清道人帖》行書<紙本??v29.4厘米,橫32厘米,尺牘十一行?,F(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作于紹圣元年1094年,鈐有“緝熙殿寶”、《項元汴印》、《儀周珍藏》等藏印。此帖曾經(jīng)明內(nèi)府及項元汴、安岐等收藏?!段┣宓廊颂分凶髡哂涗浟宋┣宓廊说牟傩衅焚|(zhì)及其與張商英(天覺)的交往。黃庭堅于北宋紹圣元年(1094年)在江西分寧,從帖文分析,此帖當(dāng)書于其年夏日,時年51歲。帖中所提之惟清道人在《嘉泰錄》卷六中有所記載,俗姓陳,南州武寧(在江西)人,為江西隆興府黃龍寺禪師,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卒。書風(fēng)端穩(wěn)緊結(jié),俊健古雅,有晉唐人法度和韻致。與黃庭堅行楷書特具的跌宕開闔、斜欹外拓的風(fēng)格相比有所不同。此帖行書行間寬綽而字間緊密,所以筆畫多取橫勢,結(jié)體欹側(cè),左低右高,有峭拔之態(tài),充分體現(xiàn)了黃庭堅小行書的特點,為其代表作品。此帖為清宮舊藏,收在《法書大觀冊》內(nèi)。乾隆帝題贊“凌冬老干偃蹇巖壑”(《三希堂法帖》卷十三可見),后此贊墨跡及清內(nèi)府藏印被挖去。釋文:惟清道人本貴部人,其操行智識,今江西叢林中未見其匹亞。昨以天覺堅欲以觀音召之,難為不知者道,因勸渠自往見天覺,果已得免,天覺留渠府中過夏。想秋初即歸過邑,可邀與款曲,其人甚可愛敬也?;騿柷逵谂f山高居筑庵獨住,不知果然否?得渠書頗說后來草堂少淹留也。庭堅叩頭。> 宋 黃庭堅 《小子相帖》行書<紙本 縱31.3厘米,橫33.3厘米,上海博物館藏。此帖行書七行,計一百零四字。未見作者款識。從內(nèi)容看,可知書與其子名相者,所謂寓教于書。> 宋 黃庭堅 《浯溪題記》 宋 黃庭堅 《云亭宴詩碑》楷書<為明代嘉靖戊午年,分守河西道、陜西布政司左參議、南都陳風(fēng)勒石摹刻的。原置慶城西街考院內(nèi),1954年移置鵝池空同閣,1985年藏入博物館,為甘肅著名的一通詩碑。碑高:200CM,寬:73CM 釋文:江靜明花竹,山空響管弦。風(fēng)生學(xué)士麈,云繞令君筵。越馀百生聚,三吳遠接連。庖霜刀落繪,執(zhí)玉酒明船。葉縣飛來舄,壺公謫處天。酌多時暴謔,舞短更成妍。惟我孤登覽,觀詩未究宣??这盼遄仲p,文似兩京然。醫(yī)是肱三折,官當(dāng)歲九遷。老夫看鏡罷,衰白敢爭先。> 宋 黃庭堅 《糟姜帖》行書<紙本,縱28.9厘米,橫37.6厘米,凡5行,37字。無書寫時間,從筆法、結(jié)體、風(fēng)格來判斷,應(yīng)是早年所書,大約書于 l086一1093元祐年間。鈐有“清和堂”、“姚廣若秘笈印”、“儀周鑒賞”等印記。《平生壯觀》、《珊瑚網(wǎng)》、《式古堂書畫匯考》、《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續(xù)編》等著錄。《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谷園摹古法帖》、《宋黃文節(jié)公法書》、《宋四家墨寶》等收錄?,F(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此帖為一則信札,洋洋灑灑,毫無滯澀,氣勢開張,結(jié)體舒展。范成大曾評黃庭堅行書“心手調(diào)合,筆墨又如人意?!贬屛模和灶D首:承惠糟姜、銀杏,極感遠意。雍酥二斤,青州棗一蔀,漫將懷向之勤。輕瀆,不罪。庭堅頓首。> 宋 黃庭堅 《贈張大同書》行書<紙本,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書,縱34.1厘米橫552.9厘米,美國普林斯頓大學(xué)藝術(shù)博物館艾略特藏。> 宋 黃庭堅 《制嬰香方》行草書<《制嬰香方帖》亦稱《藥方》。紙本,28.9×37.7cm,凡9行,8l字。無書寫時間,從筆法、書風(fēng)判斷,應(yīng)是早年所書,大約書于1086—1093元祐年間。鈐有“安氏儀周書畫之章”等印記?!堆b余偶記》、《石渠寶笈續(xù)編》等著錄。現(xiàn)藏臺灣故宮博物院。釋文:嬰香,角沉三兩末之,丁香四錢末之,龍腦七錢別研,麝香三錢別研,治弓甲香壹錢末之,右都研勻。入牙消半兩,再研勻。入煉蜜六兩,和勻。蔭一月取出,丸作雞頭大。略記得如此,候檢得冊子,或不同,別錄去。> 宋 黃庭堅 《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牘》行書<紙本,縱27.8厘米,橫47.4厘米。此帖亦稱《與景道使君書》,被《戲鴻堂法書》、《玉煙堂帖》、《海寧陳氏藏真帖》等叢帖收錄。這件尺牘還是一件重要的書論短文:信中寫“翰林蘇子瞻書法娟秀,雖用墨太豐,而韻有余,于今為天下第一。余書不足學(xué),學(xué)者輒筆(懦)無勁氣。今乃舍子瞻而學(xué)余,未能擇術(shù)也。”黃書與蘇東坡書法比起來,確實是蘇字更有韻致,當(dāng)然這僅是指行書,而蘇書用墨太豐,亦是小疵,黃曾戲言蘇字“石壓蛤蟆”,而蘇反唇相譏黃字“死蛇掛樹”,雙方都提到了對方特點,同時也點到不足,而他們之間的調(diào)侃都是善意的,正因為這一點而成了千古佳話。磔畫柔韌有致,提按轉(zhuǎn)折不逾法度,亦不乏遒勁雅致。> 宋 黃庭堅 《致明叔少府同年尺牘》行書<紙本,縱28.8厘米,橫17.5厘米,凡6行,61字。 無書寫時間,從筆法、結(jié)體、風(fēng)格等方面綜合比較,與《動靜帖》、《致明叔同年尺牘》非常接近,大致書于紹圣年間。鈐有“漢齋”、“原璧”、“吳楨”、“陳定”等印記?!妒汅懦蹙帯?、《故宮書畫錄》等著錄?,F(xiàn)藏臺灣故宮博物院。此帖筆鋒勁健、功力深厚、遒麗古雅、灑脫飄逸。筆畫轉(zhuǎn)折,亦中規(guī)中矩。釋文:庭堅頓首:承見諭。早當(dāng)過此,延佇甚久,何以不至耶。雪寒。安勝否。大軸今送,然勿多示人?;虿唤獯艘?,亦來索。匠石斫鼻,則坐困矣。庭堅頓首。明叔少府同年家。> 宋 黃庭堅 《諸上座法帖》草書<紙本 33×729.5cm,凡92行,477字。書于元符三年(1100年)左右,署款:“山谷老人書?!薄皶弊稚镶j“山谷道人”朱文方璽。后紙有明吳寬,清梁清標(biāo)題跋各一段。卷前后及隔水上鈐宋“內(nèi)府書印”、“紹興”、“悅生”,元“危素私印”,明李應(yīng)禎、華夏、周亮工,清孫承澤、王鴻緒,近代張伯駒等鑒藏印。此帖初藏南宋高宗內(nèi)府,后歸賈似道,明代遞藏于李應(yīng)禎、華夏、周亮工處,清初藏孫承澤硯山齋,后歸王鴻緒,乾隆時收入內(nèi)府,至清末流出宮外,為張伯駒先生所得,后捐獻給國家,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肚搴訒嬼场?、《庚子銷夏記》、《石渠寶笈初編》等著錄。此卷是黃庭堅為其友李任道抄錄的五代金陵釋《文益禪師語錄》,是其草書精品之一。此卷為山谷晚年代表作,深得懷素草書遺意。釋文:諸上座為復(fù)只要弄唇嘴,為復(fù)別有所圖,恐伊執(zhí)著。且執(zhí)著甚么?為復(fù)執(zhí)著理,執(zhí)著事,執(zhí)著色,執(zhí)著空.若是理,理且作么生執(zhí)?若是事,事且作么生執(zhí)?著色、著空亦然。山僧所以尋常向諸上座道,十方諸佛、十方善知識時常垂手。諸上座時常接手,十方諸佛、諸善知識垂手處合委悉也。甚么處是諸上座接手處,還有會處會取好。莫未會得,莫道揔是都來圓取。諸上座傍家行腳,也須審諦,著些子精神,莫只藉少智慧,過卻時光,山僧在眾見此多矣。古圣所見諸境,唯見自心。祖師道:不是風(fēng)動、皤動,風(fēng)動、幡動者心動。但且憑么會好,別無親於親處也。僧問:如何是不生滅底心?向伊道:那個是生滅底心?僧云:爭奈學(xué)人不見。向伊道:汝若不見,不生不滅底也不是。又問:承教有言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學(xué)人如何解?向伊道:汝甚解前問已是不會古人語也,因甚。卻向伊道:汝甚解,何處是伊解處,莫是于伊分中便點與伊,莫是為伊不會問,卻反射伊么?決定非此道理,慎莫錯會。除此兩會,別又如何商量?諸上座若會得此語也,即會得諸圣揔持門,且作么生會?若會得一音演說,不會得隨類各解,憑么道莫是有過無過,說麼莫錯會好。既不憑么會說一音演說,隨類得解。有個下落,始得,每日空上來下去,又不當(dāng)?shù)萌耸?,且究道眼始得。古人道一切聲是佛聲,一切色是佛色,何不且恁么會取。此是大丈夫出生死事,不可草草便會拍。盲小鬼子往往見便下口,如瞎驢吃草樣。故草此一篇,遺吾友李任道。明窗凈幾,它日親見古人,乃是相見時節(jié)。山谷老人書。> |
|
來自: 鴻墨軒3dec > 《5宋代學(xu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