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體驗劉德會老師的針灸診療手法
作為中醫(yī)愛好者我很慶幸有機會在濟南感受了一把劉德會老師的診療手法。如果說我的標題命名為“初次體驗劉德會老師的燒山火手法”好像太過片面,雖然此點很突出我體驗的主要重點,可是我還是希望可以略為詳細地記錄一下我的整體感覺(因為整個感受對我而言都是新奇的,呵呵)。 我是以口干、鼻干、咽干及眼澀易疲勞作為主訴要求進行治療的。德會老師的把脈方法也跟別的大夫不一樣,把寸關(guān)尺三部分了六部來把(每一部分上下;而且關(guān)位還會推外和推內(nèi)取脈),我想這樣從脈上得到的信息更全面。 從脈上得出的病證上得出的結(jié)論是:氣滯熱郁、三焦不利兼有風(fēng)寒襲衛(wèi)、燥邪流于廢胃之間故現(xiàn)熱證,當寬胸降逆,開源通滯。 取穴:右手內(nèi)關(guān),左手合谷、列缺,最后扎外關(guān);右腿:足三里、上巨虛、照海、足臨泣,頭頂百會 施針過程:首先閉目養(yǎng)神,靜靜體會。進針和行針的時候我都沒有什么強烈感覺,當時心中一驚,我怎么感覺不到針感?(因為以前扎針時謂之得氣的酸痛脹麻給我的印象好像是“必不可少的一點”)。接著老師在進行燒山火、青龍擺尾、鳳凰展翅還有一個叫什么“虎”的時候(這些是后來傲梅告訴我的,我自己并不知道“享受”了這么多的手法,我能聽到聲音、感覺到動作),就在此時突然覺得額頭一片發(fā)熱,我告訴了老師我額頭發(fā)熱。留針過程中我覺得露在外面的手背和腳背都發(fā)涼,我當時分不清是因為露在外面的原因還是因為在排涼氣,但第二次針灸的時候我知道了是在排涼氣(外關(guān)嗖嗖地冒涼氣)。 “谷氣來者徐而和,邪氣來者緊而疾”,劉德會老師在我合谷處感覺到了“谷氣”,然后進行燒山火手法;在外關(guān)感受到了“邪氣”,用了輕微的瀉法。 老師中間過來再評脈,再次行針,行針時我告訴老師我的額頭疼,老師繼續(xù)行針,這次疼痛的地方變小了,主要集中在攢竹偏上的位置(老師說邪氣正往外散)。。。直到最后起針的時候額頭仍熱。 睡覺前額頭仍熱并有些疼,第二天早上的時候發(fā)現(xiàn)熱退、不疼了。早上自己摸脈感覺變化了,以前我覺得自己的脈弦緊,這次感覺變軟了不少。后來傲梅和德會老師都確認了脈象的變化。 董氏年會中德會老師的演講上,我才明白真正做得好的提插捻轉(zhuǎn)是不會產(chǎn)生強烈的“酸痛脹麻感”,呵呵,原來如此,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德會老師在運針過程中我沒感覺到“得氣”的感覺就已經(jīng)得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