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中國文學(xué)名篇導(dǎo)讀(一)

 荷花小女子 2012-05-29
中國文學(xué)名篇導(dǎo)讀(一)
 
素材來源/網(wǎng)絡(luò)     編輯制作/荷花小女子 
 
 
 

中國文學(xué)名篇導(dǎo)讀(一)

目錄

01、古代部分詩經(jīng)
02、短歌行 曹操
03、七步詩 曹植
04、鳥鳴澗 王維
05、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06、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杜甫
07、長恨歌 白居易
08、清明 杜牧
09、虞美人 李煜
10、水調(diào)歌頭 蘇軾

01、詩經(jīng)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包括305首來自民間或?qū)m廷的詩篇。宮廷詩的性質(zhì)大體上歸于禮儀之屬,供祭祀時歌唱,為宗廟的宴會和獻舞伴聲,或作為宴賓、狩獵、競試場合的裝點。民歌則包含各類的抒情詩、頌詩、怨歌、諷刺詩、哀歌和田園詩。

《詩經(jīng)》中的詩,都是在早于孔子(前551~前479)的周朝創(chuàng)作的。舉行禮儀時所唱的頌歌,大都是頌揚夏、商,尤其是周這幾個朝代的開創(chuàng)者,以及他們的光輝業(yè)績的。

相傳孔子是《詩經(jīng)》的定稿者,從各種跡象來看,《詩經(jīng)》里的詩都是用來吟唱的,但后來這些詩的調(diào)子都失傳了。

現(xiàn)在我們能夠看到的《詩經(jīng)》分為四部分:《國風(fēng)》《大雅》《小雅》和《頌》。《國風(fēng)》是諸侯國的民歌,而《大雅》《小雅》《頌》卻可以無差別地譯成頌歌,很難分得一清二楚?!缎⊙拧返暮芏嘣娛敲窀?,《大雅》的一些詩同《頌》里的宗教和朝廷頌歌差別不大。但作為古代中國文獻,無論是民歌還是宮廷頌歌,都具有很高的歷史和人類學(xué)價值。正是由于有了這些篇章,我們才得以了解對圣明君主和神話英雄的最初記述,對中國先民在祖先崇拜方面的萬物有靈論信仰和使人類勞動適應(yīng)大自然周期性變化的有條不紊的描繪,對許多種宗教的和國家的禮儀的精確細節(jié)以及對一個超乎尋常、激動人心的完善的純樸民族生活的真切描述:他們的愛情與婚姻,在田野里的勞作和對過重兵役的深惡痛絕。單是根據(jù)其中的愛情詩,法國漢學(xué)家馬塞爾·格拉內(nèi)就再現(xiàn)了中國早期歷史上男女求愛風(fēng)俗和生育習(xí)俗的一幅十分有趣的圖景。

孔子十分看重《詩經(jīng)》,認為《詩經(jīng)》是善行的指南和實用知識的讀本,并不足為怪;在古代希臘,人們提倡研究《荷馬史詩》,也是出于類似的原因。除了重大的社會作用與禮儀作用之外,《詩經(jīng)》點名提到的植物將近70種,樹、獸和鳥各30種,有10種魚,20種蟲類。因此說《詩經(jīng)》還有著很高的科學(xué)價值。

在孔子看來,禮、樂、詩構(gòu)成了不可分的三位一體,禮用來闡釋在日常社交以及在正式的哀傷和歡樂場合里對人的最佳品德的規(guī)范。同時,孔子也注意到,人有超乎尋常的情感:那是不能憑禮節(jié)或禮貌顯示出來的。因此,在他看來,禮近乎理想,而詩盡管像《詩經(jīng)》中許多篇章那樣是現(xiàn)實的表現(xiàn),但也可作為使禮完善的一個組成部分。樂同禮、詩密切相關(guān),因為樂起到維護禮貌行為和便于表達真實感情的雙重作用。

需要著重說明和研究的是《詩經(jīng)》中那160首《國風(fēng)》及許多其他的民歌,因為這些民歌所運用的都是表達人們真實感情的普通語言。這些詩歌在結(jié)構(gòu)上相當(dāng)簡單,是一系列押韻的短節(jié)?;旧鲜撬淖忠恍校抗?jié)的末尾通常是疊句,然而每首詩的簡單結(jié)構(gòu)里都展現(xiàn)出一幕小劇。如同一切民歌一樣,詩人很少以自己的身份說話:他或許是一個女子站在渡口等待自己的情人(按格拉內(nèi)的說法,一對情人涉足河濱或淺河表明已訂婚約);或許是黎明時舍不得自己的情人離開:或許是因丈夫被迫去服役(或?qū)⑵溥z棄)而講述自己的悲傷故事。敘述者也可能是這位情人自己,他因思念某女子而徹夜輾轉(zhuǎn)反側(cè)。他踟躕東門,望見美麗的姑娘如同天邊的彩云,但還是鐘愛自己的心上人,一位“縞衣綦巾”的貧家女子。在其他的詩里,敘述者是一位登高遙望家鄉(xiāng)的兵士;一個離鄉(xiāng)背井、看到黃雀在田里啄食,便頓起回鄉(xiāng)之念的流亡者;一個由于田里的碩鼠而聯(lián)想到官吏的貪婪殘酷,從而想“適彼樂土”的農(nóng)夫。這種富于戲劇性的特點就是民歌具有普遍感染力和永恒魅力,以及得以廣泛流傳的原因。


02、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dāng)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喲喲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作者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逐漸壯大自己的力量,為后來三國鼎立的局面打下了基礎(chǔ)。曹操不僅是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還是漢末杰出的文學(xué)家和建安文學(xué)新局面的開創(chuàng)者。

【著作導(dǎo)讀】

這首詩可能是在宴會上的即興之作,所以詩一開頭,就先從眼前的飲酒聽歌寫起,表現(xiàn)了詩人由于人生短暫、失去的時光太多而產(chǎn)生的憂思。憂思難以排遣,所以借酒解憂?!岸趴怠?,傳為古代造酒的創(chuàng)始人,此處用以代酒。表面上看,開頭八句似乎表現(xiàn)了“人生當(dāng)及時行樂”的消極思想,但細心揣摸,就會發(fā)現(xiàn)這幾句詩實際上是曲折地反映了詩人對時光的分外珍惜和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這一點在以下的詩句中表現(xiàn)得更加清楚。這一段詩人并不從那種常用的由寫景而抒情的手法展開,而是把思緒集中在時間上,多用反問的句子和議論的方式,慨嘆人生的短暫和時光的易逝,既抒寫了具有普遍意義的人生體驗,又表現(xiàn)了詩人自己面對短暫的人生不消沉頹喪的獨特感受。

在封建社會中,想建功立業(yè)的帝王將相,一般都想得到賢才,并且與之交游,曹操也是這樣。所以這首詩接下去,從“青青子衿”一句開始直到結(jié)束,著重抒寫的是對賢才的渴望。

“青青子衿”八句,前二句用的是《詩·鄭風(fēng)·子衿》中的成句,后四句用的是《詩·小雅·鹿鳴》中的成句。《子衿》原是寫女子對情人的思念,《鹿鳴》原是寫飲宴賓客的。曹操諳熟《詩經(jīng)》,由眼前的宴會,聯(lián)想到《詩經(jīng)》中有關(guān)的篇章,信手拈來,貼切自然。中間用“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加以聯(lián)貫,借古詩展示了自己的胸懷:前一半寫求賢不得的深沉憂思,后一半寫得到賢才的盡情歡樂。由深沉憂思到盡情歡樂,感情波瀾起伏,互相連貫,其根基都是對賢才的渴望。

“明明如月”八句,先用明月不可攬取比喻賢才難以得到,因而產(chǎn)生了無法斷絕的憂思。接著筆鋒一轉(zhuǎn),寫故舊當(dāng)中有賢才來歸附時自己的喜悅。剎那間,感情由憂到喜,忽憂忽喜,表現(xiàn)了詩人復(fù)雜的心理。


03、七步詩 曹植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作者簡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他是建安時期最負盛名的文學(xué)家。從他流傳下來的文學(xué)作品來看,其成就確在建安時期一般作家之上。

【著作導(dǎo)讀】

這首詩始見于《世說新語·文學(xué)》:“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植)應(yīng)聲便為詩曰……”曹植與曹丕為同母弟兄。植少年時即以才華特異為父曹操所賞愛,幾被立為太子。及丕繼操位建立魏朝,植雖居侯王之位,而備遭忌迫。本詩即是其一次遭受威迫時情思的反映。《世說新語》首句作“煮豆持作羹”,“本是”作“本自”,此據(jù)丁晏《曹集銓詩》本選錄。

詩的首二句以敘事提起,意謂煮豆而燃起豆莖,漉濾起熟豆來作豆汁。三四兩句形容豆在鍋中被煮時的景況,把無生命的東西賦予生命的感情,以豆和萁比喻兄弟間迫害與被迫害的情況。“豆在釜中泣”句,以豆在鍋中被煮得鼓起水泡作響,而著以“泣”字描述,極切合詩人此時被壓迫的心情,在形象生動的比喻中,抒發(fā)了自己沉痛的心情。末二句是由上二句所寫情景產(chǎn)生的反思,以萁對豆之相煎熬,控訴兄弟相迫之乖違情理。兄弟之同正如萁豆之同根,燃萁煮豆,事屬自然,世所常見。詩人此時滿懷被脅迫的激憤心情,矢口而出,說來如此自然貼切,乃使陰狠冷酷如曹丕,聞此亦不免“深有慚色”。而“萁豆相煎”亦遂成為兄弟間互相魚肉之名喻。

據(jù)《詩紀》,此詩亦有僅作四句者:“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辭意頗簡切。舊評對二者各有短長。陳祚明評此詩云:“窘急中至性語,自然流出,繁簡二本并佳。多二語,便覺淋漓似樂府;少二語,簡切似古詩。”(《采菽堂古詩選》卷六)可謂持平中肯之論。


04、鳥鳴澗 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生長在一個官僚地主家庭。他是唐朝五言詩的代表,而且精通書畫和音樂,安史之亂后一度遭貶,后又升至尚書右丞,病逝于官。

【著作導(dǎo)讀】

王維21歲以進士擢第,中年由于中書令張九齡的推舉,官至右拾遺。但是好景不長,時隔一年多,張九齡罷知政事,李林甫等權(quán)臣把持朝政,王維便受到排擠和冷落。因此遂興歸隱田園之志,先是隱居終南山,后又經(jīng)營藍田輞川別墅?!杜f唐書》本傳云:“晚年長齋,不衣文彩。得宋之問藍田別墅,在輞口。輞水周于舍下,別漲竹洲花塢。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边@正是一個封建時代的知識分子失意時的一條出路。既然不愿與追逐利祿、鮮廉寡恥之輩同流合污,只有寄情山林,陶醉忘情于自然美之中了。《鳥鳴澗》是王維為他的朋友皇甫岳的云溪別墅所寫的組詩《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中的第一首?!傍B鳴澗”或者就是這云溪別墅中的一處風(fēng)景點的名稱。王維的詩向來是被稱為詩中有畫的。這首小詩以淡淡的筆墨,清淳的意趣,澹泊的韻味,渲染成春山夜景,宛如一幅水墨小品。

這首小詩的前后兩聯(lián)是緊密依存、動靜相生的。細按此詩之首聯(lián):“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薄肮鸹洹笔莿討B(tài),但是,以桂花之細小,能覺察到它的墜落,非得有詩人極敏銳的觀察力和閑靜、安舒的精神境界不可。此由“閑靜”之靜,而得動態(tài)的“落”,是一動靜相生。第二句明點出“夜靜”二字,似乎全然是“靜”了。其實“春山”是作者點明當(dāng)時的時間、地點,由此暗喻萬物競發(fā)的勃勃生機。這又是第二個“動靜相生”了。結(jié)尾一聯(lián),春澗夜月是“靜”,鳥鳴谷應(yīng)則又是“動”?!@樣,處處在描繪動態(tài),卻又處處描繪出動靜相生的視覺印象,將實化虛,猶如電影中的拉鏡頭,“人”、“花”、“山”、“鳥”……都是具體的實象,然而在詩人的筆底,這些具體的實象又都被描繪得閑靜、空寂、幽美、柔和、空濛,漸漸地淡化、虛化。于是,從視覺和聽覺甚至是觸覺的感受中,渲染、烘托出意境幽遠而淡雅的水墨畫一樣的詩情。它是對大自然、對人生的美的禮贊,它散發(fā)著優(yōu)美的情致、健康的趣味,使一切庸俗、丑陋的東西黯然失色。

最后我們還需要說明一點:就通常人們的一般常識而言,桂花是在秋天開的。然而王維此詩中寫的卻是在春天而見“桂花落”了。這當(dāng)如何解釋呢?據(jù)《植物名實圖考長編》卷十九引《群芳譜》云:“巖桂似菌桂而稍異,其葉有鋸齒如枇把葉而粗澀者,有無鋸齒如梔子葉而光潔者。叢生巖嶺間,謂之巖桂,俗呼為木樨?!星锘ㄕ?,春花者,四季花者,逐月花者?!边@樣看來,《鳥鳴澗》詩中所寫的桂花,當(dāng)即為此“巖桂”了。


05、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誕生于中亞的碎葉(今托克馬克)。他是盛唐詩壇的代表作家,同時也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繼屈原之后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他的詩中,浪漫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的表現(xiàn)手法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

【著作導(dǎo)讀】

這首七言絕句,寫于開元年間。當(dāng)時,李白送友人孟浩然去廣陵(今江蘇揚州市),兩位詩人志同道合,在分別之際,充滿留戀惜別之情,于是,作者揮筆寫下這首流傳千古的名篇。

此詩可分為兩個層次,前后運用了兩種不盡相同的手法。前兩句是實筆,用敘述手法,作兩位詩人離別時節(jié)和地點的交待。后兩句,是用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寫別意,表現(xiàn)作者對友人的留戀惜別之情。前后兩個層次,絲絲相扣,天衣無縫。實際上,全詩是一幅完整的送別友人的優(yōu)美畫卷。清人刻本《名家畫稿》書中,就有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配畫的作品,詩情畫意,栩栩如生,把李白當(dāng)年送別孟浩然時的深情厚意,逼真地再現(xiàn)出來,情味雋永,令人玩味。

此詩之所以能夠廣泛流傳,深受人們喜愛,還在于它在具體構(gòu)思上,頗有獨到之處。前兩句蘊含豐富,充滿詩情畫意?!肮嗜恕保该虾迫?。孟浩然,湖北襄陽人,長李白十余歲,是位詩名滿天下的文士。李白離蜀入楚漫游,與孟浩然結(jié)識,一見如故。所以,李白《贈孟浩然》詩有:“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之句。孟浩然按照自己的計劃,要離開湖北,取道揚州,作吳越之游,李白在黃鶴樓送別。黃鶴樓,據(jù)宋代《太平寰字記·鄂州》記載,建于武昌縣西蛇山上,傳說昔日費文偉登仙,每次皆乘黃鶴于此樓憩駕,樓便由此得名。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故曰“西辭”。在“煙花三月”即百花盛開的季節(jié),又在黃鶴樓這具有神奇?zhèn)髡f的地方,李白送別“風(fēng)流天下聞”的詩友到繁花似錦的揚州去,詩句描繪出此等境界,自然會引人矚目,令人神往。尤其“煙花三月下?lián)P州”一句,早就被古人譽為“千古麗句”。

后兩句寫得像行云流水一樣,把對友人的留戀惜別真情,自然而然地抒發(fā)出來。李白在創(chuàng)作上,主張自然天成,反對刻意雕飾,他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正是此意。李白與孟浩然相見恨晚,親如手足,友人告別遠行,自然依依難舍。李白把友人送到船上,航船飄然駛?cè)?,李白久久站立江邊舉目遙望,孤帆遠影,漸漸消失在蒼茫如海的碧空之中,“唯見浩蕩江流,接天無際”此時此刻,詩人“尚悵望依依,帆影盡而離心不盡”(俞陛云《詩境淺說》),字里行間,洋溢著對友人的深情厚誼。

李白這首送別的千古絕唱,成為后代詩人學(xué)習(xí)的楷模唐五代詞人孫光憲送別詞《浣溪沙》有“片帆煙際閃孤光。目遂征鴻飛杳杳,思隨流水去茫?!钡染洌黠@在意境上承受了李白此詩的啟迪。


06、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fēng)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鞏縣瑤灣。他出身在一個官僚家庭,祖父杜審言是武則天時期著名的詩人。杜甫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自唐以來,他的詩就被公認為“詩史”。

【著作導(dǎo)讀】

安史之亂后,杜甫做了左拾遺。后來因為上疏營救宰相房琯,得罪了皇帝,被誣為房黨,于乾元元年(758)貶作華州司功參軍。這年冬天,因事回洛陽。第二年春天從洛陽返華州途中,親眼見到戰(zhàn)亂和不合理的兵役帶給人民極大的苦難,感觸很深,就寫出了輝煌的詩篇《三吏》《三別》。這年華州一帶鬧饑荒,加上他對朝政有所不滿,就決心拋棄了官職,攜帶著家小到秦州、同谷等地去逃荒。但是,在這些地方仍舊無法生活下去,便長途跋涉入蜀,這年年底到達成都,先住在浣花溪邊的寺院中。第二年,得到在當(dāng)?shù)刈鞴俚挠H友們的幫助,便在浣花溪的西邊勉強蓋了幾間草堂安頓下來。從有關(guān)杜詩看,后來這里也慢慢經(jīng)營得很不錯了。這就是后世人們所景仰的成都浣花草堂,也就是《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中所述的茅屋。

對于亂世流亡在外的人來說,有個安身之處,已經(jīng)是夠幸運的了。何況這里風(fēng)景又那么美好,這就難怪詩人在草堂落成之時所寫的那首《堂成》詩中禁不住要愉快地歌唱了:“背郭堂成蔭白茅,緣江路離俯青郊。榿林礙日吟風(fēng)葉,籠竹和煙滴露梢。暫止飛烏將數(shù)子,頻來語燕定新巢。旁人錯比揚雄宅,懶惰無心作《解嘲》?!弊g成口語就是:白茅蓋成的草堂背靠著城郭,俯臨著青蔥的郊原;沿江的小路已漸漸走熟了。榿樹林擋住陽光,葉子在微風(fēng)中低聲吟詠;籠竹枝梢和煙浥露,青翠欲滴。烏鴉領(lǐng)著幾只小鴉飛來定居,燕子呢喃相語,商量在堂前砌個新窩。有人拿漢代楊雄的住宅來和草堂相比擬這可不對,因為我這人很懶惰、無心學(xué)楊雄的樣,去寫作《解嘲》之類的東西呢!

剛在草堂定居下來的這個時候,詩人的心情的確是比較舒暢、愉快的。他見這里離戰(zhàn)爭的地方很遠,江邊的農(nóng)村又是那么美麗,就想長期在這里居住下去,終身為農(nóng):“錦里煙塵外(成都這兒不在戰(zhàn)區(qū)之內(nèi)),江村八九家。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卜宅從茲老,為農(nóng)去國賒(就在這里安居樂業(yè),終身為農(nóng),不回故鄉(xiāng)了)?!保ā稙檗r(nóng)》)這時,他鋤菜種藥,飲酒賦詩,登臨游覽,訪人待客……由于有做官的友人接濟,生活比較輕松自在,便多少感到有些滿足:“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清清的江水環(huán)繞著村子流過,江邊的村子,夏天里樣樣都很幽美)。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棋盤),稚子(小兒子)敲針作釣鉤。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能有老朋友分給我一些俸祿供我生活就很滿足了,此外還有什么可要求的呢)?”(《江村》)

但是,正像他的《出郭》詩所說:“故國猶兵馬,他鄉(xiāng)亦鼓鼙(也有戰(zhàn)爭)”,當(dāng)時中原尚未平定,蜀地也并不是世外桃源。不久,這里先后就有段子璋、花驚定、徐知道、崔旰等地方軍閥作亂,戰(zhàn)爭此起彼伏,社會動蕩不安,加上他又是那么深切地關(guān)懷著國家的命運,同情人民的疾苦,當(dāng)然是不可能長時期真正無憂無慮、悠哉游哉地生活下去的。這一時期他還是寫了不少反映民間疾苦、憂國憂民的詩歌,如《百憂集行》《病橘》《枯棕》《野望》《去秋行》《草堂》《登樓》等等都是。而《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篇。

浣花草堂風(fēng)景宜人,經(jīng)過詩人彩筆的描繪和渲染,更是令人神往。但是,在實際生活中,這里也并不是任何時候任何事物通通都是那么富于詩情畫意的。他的《梅雨》詩說:“湛湛(水清而深)長江水,冥冥(昏暗)細雨來。茅茨疏易濕,云霧密難開(茅屋頂太薄容易給雨淋濕,云霧密布天空很難敞開)?!边@詩作于草堂剛建成的那年春天。新蓋的茅屋頂尚且擋不住春天里的黃梅細雨,那末,又怎能敵得住秋天狂風(fēng)暴雨的襲擊?《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約作于同年八月,就是寫草堂給秋風(fēng)吹破、給秋雨淋濕,他通宵不眠的苦況和感慨。

這首詩一開始就開門見山、單刀直入地描寫了茅屋被大風(fēng)吹破的情形。

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秋天的天空愈是遼闊,就愈能顯出狂風(fēng)來勢之大。這么猛烈的風(fēng),當(dāng)然就不僅會卷起屋頂上的幾重茅草,而且似乎還能撼動天地。這樣,詩人就以剛勁有力的筆鋒,簡括而生動地寫出了秋風(fēng)的狂暴,并借以反襯出人們處在自然威力之下的巨大驚悸,以及由此而產(chǎn)生的要求有安定的生活保障的強烈愿望。然后,他就接二連三地極力鋪敘狂風(fēng)吹著茅草“渡江灑江郊”、“掛罥長林梢”、“飄轉(zhuǎn)沉塘坳”的情景,極度緊張,不容喘息,既顯出風(fēng)力之大和情況的混亂,又顯出詩人眼望著自己苦心經(jīng)營的草堂,正在遭到破壞卻無力挽救的焦急和痛惜。這一段每句押韻,押的都是平聲韻,這就使得接連不斷的韻腳產(chǎn)生急劇的節(jié)奏,有助于加強詩中緊張的氣氛,而“號”、“茅”、“郊”、“梢”、“坳”,這些韻腳讀起來又仿佛令人感到秋風(fēng)怒號,蕭瑟滿耳,就像身臨其境一樣。

第二段寫一群頑童不聽呼喚,搶走茅草的事和詩人的感嘆。詩人這樣寫道: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屋頂?shù)拿┎萑o風(fēng)吹散了,本來還可以再揀回來一些的,想不到又給頑童們拿走了。他們不僅拿走茅草還不把這些草當(dāng)一回事,公然抱著茅草大搖大擺地走著,故意氣我,害得我叫干了嘴唇皮也不理睬,這就更加可惡,更加可嘆。這里作者把自己和頑童對照起來寫,使老人和頑童的神情都顯得很生動。嚴辭斥責(zé)頑童,可見老人當(dāng)時心情的暴躁,同時又令人感到很幽默。詩人筆下那些頑童固然可惡,但是在他們頑皮、幼稚的神情中也的確有可愛的地方。如果以為詩人是在極其認真地譴責(zé)他們,那還不能算是正確地理解了杜甫,理解了這幾句詩。

第三段寫狂風(fēng)停息不久,大雨就下了起來。屋漏、床濕,詩人通宵不眠。這一段是這樣寫的:

俄頃風(fēng)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寫秋天黃昏時候大雨降臨前的短暫沉寂,卻烘托出詩人內(nèi)心深處沉重的苦悶。詩人把棉被形象的比喻成鐵,在直覺上給人冰冷,僵破的印象,都在言外說明了棉被的陳舊,說明了詩人生活狀況的窘迫。被窩冷,兒子不會睡,已經(jīng)很難安寧了,何況茅屋又給秋風(fēng)吹破,大雨下個不停,屋漏、床濕,屋子里沒有一塊干的地方,這叫人怎樣睡呢!詩人好用“日腳”、“雨腳”這類形象的詞匯。的確,這和“雨點”、“雨滴”等詞比起來,“雨腳”不僅很形象,而且還富有情趣。往下一句是“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詩人久經(jīng)戰(zhàn)亂,憂國憂民,長時期以來就失眠,今夜遭到雨淋,更加不能合眼。多年積壓在心頭的家國深憂和目前的痛苦交錯在一起折磨他,使得他急迫地渴望天明。可是,老天爺好像故意在捉弄人似的,渴望得越厲害,卻越是遲遲不亮。

末段寫詩人在風(fēng)雨不眠之夜,產(chǎn)生了無窮的理想和愿望: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由目前的痛苦,聯(lián)想到過去一連串的悲慘遭遇;又由個人的悲慘遭遇,聯(lián)想到天下窮苦的人們水深火熱的苦難生活,并且從而產(chǎn)生了甘愿為天下窮苦人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強烈愿望。這就是這首詩的主題,也是詩人長夜不眠經(jīng)過苦苦思索,從切身痛苦中體驗出來的極其偉大、極其寶貴的思想感情。這種思想感情的產(chǎn)生,對于像杜甫這樣熱愛人民、且有豐富而又深刻的生活體驗的詩人來說,是很自然的。因此,表達出來就很真實,很有力量。感人至深。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一種思想感情,這首詩才不僅像是個人悲苦命運的哀嘆,而且還具有最重大最深廣的時代社會意義;才能在進行現(xiàn)實主義的藝術(shù)塑造中,閃耀出理想的光輝,洋溢著救世濟人的激情,顯示出積極浪漫主義的精神。

但是,有了這樣崇高、偉大的思想感情,要想將它們表達出來,寫成感染力很強的好詩,那還需要有高超的藝術(shù)表現(xiàn)能力。

總的看來,這首詩在藝術(shù)上有不少突出的成就,主要的有三點:

第一點就是善于根據(jù)主題思想的需要,去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茅屋給秋風(fēng)吹破,從傍晚到第二天早上,所見所感可寫的當(dāng)然很多。但是,詩人卻有所選擇,只是著重地寫秋風(fēng)如何吹破茅屋、卷走茅草;寫小孩蹬被;寫屋漏床濕這些事。寫這些事好像意義不大,其實,這樣寫對于表現(xiàn)主題是很有意義的。因為通過這些生動細致的描寫,才能使讀者真切地感受到詩人當(dāng)時所經(jīng)受的生活上和精神上的痛苦,才能使讀者深刻地理解他的那種理想和愿望是在怎樣的情況之下產(chǎn)生的,在當(dāng)時又有怎樣的現(xiàn)實意義。如果不這樣寫,那么,這理想和愿望雖然本身很崇高、偉大,卻可能由于缺乏生活實感,而顯得多少有點枯燥,減弱了它們的感染力量。

這首詩的材料安排得很恰當(dāng),前后貫穿得也很好。全詩平鋪直敘,好像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但是,寫起來卻一層比一層深入,最后才水到渠成,情不自禁地說出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點破主題。這種寫法,可以說是畫龍點睛。

第二點是這首詩的語言樸素、生動,而又帶有很強烈的情感。

第三點是這首詩的描寫、敘述、抒情都很好。前面著重在描寫、敘述,但由于能緊緊地扣住了主題,充滿了感情,一點不顯得瑣碎。后面著重在抒情,但由于用了“廣廈千萬間”、“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這樣鮮明、生動的形象來表達,所以一點也不顯得抽象、空洞。


07、長恨歌 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①,御宇多年求不得②。

楊家有女初長成③,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cè)。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④。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云鬢花顏金步搖⑤,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⑥。

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⑦,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妒⑧。

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fēng)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fù)止,西出都門百余里。

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zé)o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⑨。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fēng)蕭索,云??M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日轉(zhuǎn)回龍馭⑩,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fēng)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nèi)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fā)新,椒房阿監(jiān)青娥老(11)。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jīng)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12),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zhuǎn)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13),轉(zhuǎn)教小玉報雙成(14)。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邐迤開。

云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下。

風(fēng)吹仙袂飄搖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里恩愛絕(15),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惟將舊物表深情,細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細。

但令心似金細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居香山,自號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他出身于一個小官僚家庭。白居易是杜甫的意識的繼承者,也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繼承并發(fā)展了《詩經(jīng)》和漢樂府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掀起了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高潮。

【著作導(dǎo)讀】

說到《長恨歌》的創(chuàng)作緣起,往往首先提到這樣一件事,即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四月,作者35歲時被任命為盩厔尉,在這里結(jié)識了擅長史學(xué)的文學(xué)家陳鴻和家于是邑的瑯邪王質(zhì)夫,彼此唱和。同年十二月三人同游仙游寺,談起唐明皇和楊貴妃事感慨系之??诌@一“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潤色之,則與時消沒,不聞于世”(陳鴻《長恨歌傳》),遂推“深于詩,多于情”(同上)的白居易為之作歌,于是白、陳相繼寫了《長恨歌》和《長恨歌傳》。《長恨歌》的作者“多于情”,遂使其詩成為婦孺皆知、雅俗共賞、傳之千古的名篇佳作;而看重“懲尤物,窒亂階,垂于將來”的陳鴻所作之傳,其魅力則難以與白詩同日而語。這是一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帶著這個問題重溫白居易在寫作《長恨歌》之前的全部創(chuàng)作和有關(guān)經(jīng)歷,可以發(fā)現(xiàn)這樣兩件事:

第一件是貞元二十年(804),作者33歲在長安任校書郎時,有徐州之游并曾預(yù)節(jié)度使張愔之宴。席間,善歌舞、雅多風(fēng)態(tài)的愔之愛妓眄眄(即關(guān)盼盼)出以佐宴,為此白居易贈詩二句(詩曰:“醉嬌勝不得,風(fēng)裊牡丹花。”)從白居易以后所寫《燕子詩三首》來看,關(guān)盼盼這個多情多義的女子當(dāng)給白氏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二件是貞元二十年,白氏舉家遷往秦中卜居渭河北岸的下邽金氏村,在此之前白氏曾家居徐州符離,27歲自符離移家洛陽時寫了一首《留別》詩,從中可得知兩年前白氏已與符離一名年方十五、六的女子湘靈相戀。此后在《白香山集》中不時可以發(fā)現(xiàn)諸如“寄湘靈”、“懷湘靈”、“寄遠”、“感情”、“長相思”、“生離別”、“潛別離”、“舊夢”等等,寫的都是與“娉婷”女湘靈相戀、相別、相思之情。白氏33歲時全家遷往長安就意味著不得不與正在熱戀著的湘靈“生離別”。兩年后在他寫《長恨歌》時,這段戀情是不會忘記的。

那么白居易是不是把上述兩件事移入了《長恨歌》呢?也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先說不是,即《長恨歌》寫的不是一般的愛情,它是封建帝王和獲取專寵地位的貴妃之間的“愛”。這種愛在宮廷內(nèi)即表現(xiàn)為“重色”和邀寵。首句“漢皇重色思傾國”,一語雙關(guān)?!八純A國”,果傾國。作50年太平天子的唐明皇,因為對楊妃的“傾國”之貌和嬌媚之態(tài)的寵愛,盡日享樂,貽誤了國事,這不僅與導(dǎo)致安史之亂有很大關(guān)系,也鑄成了自身的無可挽回的愛情悲劇。長詩從開頭到“驚破霓裳羽衣曲”約四分之一的篇幅,寫的主要是這方面的內(nèi)容,這一部分的諷諭意味是很明顯的,甚至可以說是很辛辣的,諷諭論者的依據(jù)主要來自這一部分?;蛘哒f《長恨歌》的前一部分是諷諭多于風(fēng)情。

中間部分大致從“九重城闕煙塵生”至“魂魄不曾來入夢”的40多句,可謂諷諭與風(fēng)情交融。這是因為《長恨歌》是以唐玄宗和楊貴妃兩個重要的歷史人物為主角,這就不能不涉及到與其生死攸關(guān)的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其中除了“漁陽鼙鼓動地來”的“安史之亂”,還有“千乘萬騎西南行”的“玄宗幸蜀”和“六軍不發(fā)”的“馬嵬兵變”,這些事如果一一鋪開來寫,每一件都可以構(gòu)成一大篇政治諷諭詩,然而這不是當(dāng)時白居易的所長亦與其彼時的胸中塊壘不甚相關(guān),于是作者巧妙地進行了剪裁,把那種可能形成“勸君歌”的政治素材盡量壓縮為副題,或一筆帶過,而以重筆潑墨突出其作為愛和恨的正題。比如安史之亂的直接政治后果是嚴重破壞生產(chǎn),使唐朝由盛而衰,造成藩鎮(zhèn)割據(jù),而此詩寫到“漁陽鼙鼓”,只說它“驚破霓裳羽衣曲”,結(jié)束了李、楊那種“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的縱情享樂生活。再如據(jù)史書記載,馬嵬兵變是指唐宿衛(wèi)宮禁的將領(lǐng)陳玄禮,在安史之亂中隨玄宗入蜀,在馬嵬坡與士兵殺楊國忠,逼玄宗縊死楊貴妃事。此詩第二部分在寫到此事時隱約其辭,用“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帶過。這樣寫來,作為這一愛情悲劇的男主人公的藝術(shù)形象才是統(tǒng)一完整的,整個第二部分寫他對楊妃的那種刻骨思念才有說服力,也為下一步完全過渡到風(fēng)情之歌留有余地。

說白居易把戀湘靈、遇盼盼二事移入《長恨歌》,可以從此詩的第三部分找到內(nèi)證。這一部分從“臨邛道士鴻都客”至終篇共46句。趙翼《甌北詩話》稱《長恨歌》“有聲有情,可歌可泣”,主要當(dāng)是指的這一部分。其寫楊貴妃死后成仙對玄宗一往情深完全是虛構(gòu)的,而在虛構(gòu)這一部分時,作者以往的生活積累不能不被調(diào)動起來,有的甚至可能從潛意識中顯現(xiàn)出來。“仙袂飄搖”而益感“君王”舊情的貴妃魂魄,難道沒有“風(fēng)裊牡丹花”而又篤于情愛的關(guān)盼盼的影子嗎?如果把白居易為感念湘靈而寫的《潛別離》與《長恨歌》的第三部分對讀,不難發(fā)現(xiàn)有著明顯的移情痕跡,甚至有些詩句和物件都打有白氏生活的印記,比如《潛別離》的“兩心之外無人知”、“利劍斬斷連理枝”等,與《長恨歌》的“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諸句,則有著明顯的淵源關(guān)系;又如《長恨歌》中的楊妃仙魂那么鄭重地“惟將舊物表深情”,很可能當(dāng)年湘靈把一雙繡履贈送給白居易時就是這樣鄭重而深情,只不過到了《長恨歌》里繡鞋變成了釵鈿而已。所以此詩中寫得最動人的地方多半都是作者自身戀愛悲劇的移情,下面的例證則可從反面說明這一點。

對于“孤燈挑盡未成眠”句,前人曾笑話說這是書生之見,譏其寫得寒酸,并反問說:“興慶宮應(yīng)不燒燭,明皇自挑燈乎?”問題很可能出在作者當(dāng)時尚未任左拾遺,沒有充分的宮廷生活實踐而把自己作為平民時的一段失戀感受徑行移到皇帝身上的緣故。這雖然是一種細節(jié)上的疏忽卻無傷大雅,但是如果沒有作者對湘靈刻骨銘心的思念,憑空則很難寫出諸如“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但令心似釵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等感人肺腑的詩句,沒有這些就沒有《長恨歌》,沒有與“長情人”湘靈相戀八年之久的白居易,憑他“李楊始末”如何家喻戶曉,也不見得有《長恨歌》!所以筆者以為《長恨歌》第三部分人物形象的模特兒很可能是白居易和他被人拆散了的戀人湘靈,而《白香山集》中的十多首有關(guān)湘靈的詩當(dāng)是《長恨歌》主要作為愛情之歌的生活素材。

關(guān)于《長恨歌》的主題之爭筆者雖然反復(fù)思考過,但引入盼盼、湘靈等事則先后獲益于朱金城先生和王拾遺先生的白氏年譜,特別是黃世中先生的《論<長恨歌>的創(chuàng)作動因及深層意蘊》一文。但需要補充說明的是黃文對于《長恨歌》的情愛義予以重視并揭示出其深層意蘊是別具慧眼的,而對其諷諭義似乎有所忽略。白居易在寫《長恨歌》時,特別是在刻畫楊玉環(huán)形象時,可能有湘靈,甚至還可能有關(guān)盼盼的影子,但這畢竟是三個很不相同的女性,白居易對她們的感情投入和思想評價的側(cè)重點是很不一樣的,《長恨歌》不僅是成功地寫了愛情,首先是成功地寫了帝、妃之間的愛情,如果作者過多地借以宣泄作為平民的自身的愛情悲劇,那么讀者今天看到的《長恨歌》就不一定有這樣深刻的意義了。

【注】①漢皇:原指漢武帝,這里借指唐玄宗。傾國:指美女。漢武帝寵幸的李夫人,入宮之前其兄延年在漢武帝面前暗示自己妹子的美貌,唱了一首歌辭,中有“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焙髞怼皟A國傾城”便成為美女的代稱。②御宇:指帝王統(tǒng)治國土。③楊家有女:指楊玉環(huán)。她自幼養(yǎng)于叔父家,開元二十三年被冊封為壽王李瑁(玄宗子)妃。后被玄宗看中先度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載被冊封為玄宗貴妃。④凝脂:這里以柔滑潔白的凝凍的油脂,比喻人皮膚的細白潤滑。⑤金步搖:首飾名。⑥夜專夜:夜夜專寵。⑦列土:原指分封土地,這里兼指封官進爵。⑧“不重”句:陳鴻《長恨歌傳》引當(dāng)時民謠:“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歡”;“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卻為門上楣。”白居易括民謠之意以諷玄宗“重色”傾國之誤。⑨“翠翹”句:三種釵、簪一類的首飾名。⑩“天旋”句:謂大局轉(zhuǎn)危為安,玄宗還京。(11)椒房:指后妃所居宮室,用花椒和泥涂壁,取其暖、香多子之義,故名。阿監(jiān):指近侍女官。青娥:原指少女,這里指青春美好的容顏。(12)“臨邛”句:指在長安作客的臨邛道士。臨邛(qióng):地名,今四川邛崍縣。鴻都:本東漢洛陽宮門名,這里指長安。(13)玉扃:指玉飾的宮門。(14)小玉:傳說為吳王夫差小女。雙成:即神話傳說中西王母的侍女董雙成。這里的小玉、雙成均借指為楊玉環(huán)在仙境中的侍女。(15)昭陽殿:原為漢成帝皇后趙飛燕所居的宮殿名,這里借指楊貴妃生前的寢宮。


08、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作者簡介】

杜牧(803~853),字牧元,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他是宰相杜佑之孫。26歲中進士,因秉性剛直,受人排擠,善于論兵。他的某些作品表現(xiàn)了一定的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文筆優(yōu)美。

【著作導(dǎo)讀】

清明佳節(jié),春雨濛濛,萬物復(fù)蘇,吐綠泛紅,透出一片勃勃生機,理應(yīng)是令人興奮、快慰的,而詩篇開首一句“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這“紛紛”二字,似乎給這場春雨平白染上了一層淡淡的擾人心緒、紛亂凄迷的感情色彩。

也難怪,詩人不是在亭中觀景,不是在小樓聽雨,也不是在雨中漫步,而是出門在外,行色匆匆,是“路上”孤單的行旅之人。而且,這一天又正是清明。清明,是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這天往往闔家團聚祭掃、緬懷亡人,青年男女,賜毯球蹴毽,蕩動秋千,賞花觀景,大家相聚為樂……在這舉家團圓的節(jié)日里,偏偏詩人孤身在外,心緒本就有些惆悵,更加上中途遇雨,山路泥濘,春衫盡濕,寒意料峭,自然這時我們的詩人不會有“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的興奮,也不會有“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臨安春雨初霧》)的雅興,只是感到有些“欲斷魂”了?!皵嗷辍倍郑q言“銷魂”,在古詩詞中常被用以形容哀傷愁苦的情狀,描寫一種神思茫茫仿佛失魂的精神狀態(tài),由此,詩人黯然而不堪的情緒便可想而知了。

然而,如果僅僅是寫佳節(jié)思親,遇雨凝愁,這種寫法就未免平平了。此詩的妙處正在于峰回路轉(zhuǎn),柳暗花明,詩意巧妙而自然的轉(zhuǎn)換:“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痹阡冷罏r瀝不停的雨中想到酒家,對于路中之旅人,恐怕是再自然不過的了?!敖鑶枴倍郑c明了詩人作為他鄉(xiāng)之客的身份,是對“路上行人”的進一步強調(diào)和對“斷魂”之感的進一步襯托,“酒家”,則意味著可借以避雨、驅(qū)寒、散愁。詩到此,只是有了些許的暖意和新的轉(zhuǎn)機,而牧童的出現(xiàn),才使全詩的色調(diào)頓然明朗,使人幾乎有滿目生輝之感了。孩子的天真爛漫,和春天蓬勃的生機是那樣吻合。他頭戴斗笠,手持牧鞭,又帶著田園恬靜的氣息,尤其是牧童小手一指,在詩人視野中出現(xiàn)了一幅迷人的畫面:細雨迷濛中,遠處依稀見到一個紅花綠樹掩映中的村落,那杏花樹叢在春雨沐浴中泛出鮮艷的粉紅……可以想見,這種詩人孤寂的心靈得到了怎樣的慰藉。杏花,帶來了春的暖意,春的欣喜,春的向往,此時的詩人,即使不見酒簾,即使尚未聞到酒香,怕是先陶醉了,何況就要投入那春的懷抱!那由佳節(jié)引發(fā)的鄉(xiāng)愁,由風(fēng)片雨絲帶來的寒意和惆悵,該是隨之釋解了吧?

就這樣,詩人沒有停留在一般地抒寫愁懷上面,而是更寫了春意對孤寂愁緒的消融,這就使詩的境界得到了升華。可見,這首小詩雖為短制,卻蘊含醇厚,曲折有致,又自然天成,不見斧痕,確可使人們在反復(fù)咀嚼品味中得到美的享受。


09、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

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

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

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作者簡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他是南唐最后一個皇帝,工書、善畫,洞曉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藝才能,但最大的成就是他的詞,在五代時期的詞人當(dāng)中首屈一指,對后世的影響很大。

【著作導(dǎo)讀】

前人吊李后主詩云:“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钡拇_,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政事”的亡國之君,沒有什么好說的,可是作為一代詞人,他給后代留下了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淚文字,千古傳誦不衰。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一篇。相傳后主于生日(七月七日)晚,在寓所命故妓作樂,唱《虞美人》詞,聲聞于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秦王趙廷美賜牽機藥,將他毒死。所以,這首《虞美人》,可說是后主的絕命詞了。

這首詞通篇采用問答,以問起,以答結(jié),以高亢快速的調(diào)子,刻繪詞人悲恨相續(xù)的心理活動。對“春花秋月”的吟詠歌唱,在古典文學(xué)中屢見不鮮,但論起悲涼深沉,則莫過于李煜。他劈頭怨問蒼天:春花秋月,年年花開,歲歲月圓,要到什么時候才能完了呢?奇語劈空而下,問得好奇!然而,從后主處境設(shè)身處地去想,他對人生已經(jīng)絕望,遂不覺厭春花秋月之無盡無休,其感情之極端悲苦可見。后主面對春花秋月之無盡時,不由感嘆人的生命卻隨著每一度花謝月缺而長逝不返。

于是轉(zhuǎn)而向人發(fā)問:“往事知多少?”一下轉(zhuǎn)到社會現(xiàn)實中來了?!巴隆?,自然是指他在江南南唐國當(dāng)皇帝的時候,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沒有了,都消逝了,都化為虛幻了。他深深嘆惋人生之短暫無常?!靶亲蛞褂謻|風(fēng)”,縮筆吞咽?!坝謻|風(fēng)”點明他歸宋后又過一年。時光在不斷消逝,引起他無限感慨。感慨什么呢?“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放筆呼號,是一聲深沉的浩嘆。夜闌人靜,幽囚在小樓中的人,倚欄遠望,對著那一片沉浸在銀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國之思,凄楚之情,涌上了心頭,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肮蕠豢盎厥自旅髦校 彼耆砸粋€失國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國之恨,表現(xiàn)出后主任情縱性,無所顧忌的個性,和他那種純真而深摯的感情?!暗駲谟衿鰬?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彼b望南國慨嘆,“雕欄”、“玉砌”也許還在吧;只是當(dāng)年曾在欄邊砌下流連歡樂的有情之人,已不復(fù)當(dāng)年的神韻風(fēng)采了。“只是”二字的嘆惋口氣,傳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之感。

“亡國之音哀以思”,由于亡國,李煜由一國之主,跌落為階下之囚,他失去了歡樂,失去了尊嚴,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他的追思,他對家國和自己一生變化的痛苦的反復(fù)咀嚼。以上六句的章法是三度對比,隔句相承,反復(fù)對比宇宙之永恒不變與人生短暫無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如頭二句以春花秋月之無休無盡與人世間多少“往事”的短暫無常相對比。第三句“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又東風(fēng)”三字翻回頭與首句“春花”“何時了”相呼應(yīng),而與第四句“故國不堪回首”的變化無常相對比。第四句“不堪回首”又呼應(yīng)第二句“往事知多少”。下面五、六兩句,又以“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與“朱顏改”兩相對比。在這六句中,“何時了”“又東風(fēng)”“應(yīng)猶在”一脈相承,專說宇宙永恒不變;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也一脈相承,專說人生之短暫無常。如此回環(huán)往復(fù),一唱三嘆,將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曲曲傳出。

最后,悲慨之情如沖出峽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發(fā)而不可收。詞人滿腔幽憤,對人生發(fā)出徹底的究詰:“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著無窮無盡的悲愁么?“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顯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這九個字,確實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表達出來了。九字句,五字仄聲,四字平聲,平仄交替,最后以兩個平聲字作結(jié),讀來亦如春江波濤時起時伏,連綿不盡,真是聲情并茂。

這最后兩句也是以問答出之,加倍突出一個“愁”字,從而又使全詞在語氣上達到前后呼應(yīng),流走自如的地步。顯然,這首詞是經(jīng)過精心構(gòu)思的,通篇一氣盤旋,波濤起伏,又圍繞著一個中心思想,結(jié)合成和諧的藝術(shù)整體。在李煜之前,還沒有任何詞人能在結(jié)構(gòu)藝術(shù)方面達到這樣高的成就,所以王國維說:“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有篇有句,惟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軒數(shù)人而已?!保ā度碎g詞話刪稿》)可見李煜的藝術(shù)成就具有超越時代的意義。當(dāng)然,更主要的還是因為他感之深,故能發(fā)之深,是感情本身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還是王國維說得好:“后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這首《虞美人》充滿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一個處于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fā)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李煜詞這種純真深摯感情的全心傾注,大概就是王國維說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詞”吧,這個特色在這首《虞美人》中表現(xiàn)得最為突出,以致使李煜為此付出了生命。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保ā段逶轮埂罚├铎稀队菝廊恕凡徽沁@樣的不朽之作嗎!


10、水調(diào)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①,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②。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③,照無眠。

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④。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出身于一個有文化修養(yǎng)的家庭,他詩、詞、散文里所表現(xiàn)的豪邁氣象、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表現(xiàn)了北宋文學(xué)的最高成就。

【著作導(dǎo)讀】

這首詞是蘇軾創(chuàng)作進入全盛時期的代表作,全詞酣暢淋漓,一氣呵成,讀起來朗朗上口,是詠月詩詞中不可多得的名篇。

熙寧九年(1076),蘇軾知密州已有兩年。時蘇轍在齊州(今濟南)幕府掌書記,兄弟六七年未見。中秋之夜,蘇軾攜客人登超然臺飲酒賞月(見《和魯人孔周翰題詩二首》小引,《蘇軾詩集》卷十四),通宵歡飲,豪興大發(fā)。望月思親,賦詞放歌,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這位“坡仙”曠逸的情性和深邃博達的人生思考。

詞前片寫“歡飲達旦,大醉”的情狀,后片寫佳節(jié)思親的惆悵,全詞充盈著奇特的想象和俊逸的浪漫氣息。牽人神魂,沁人心脾。詞的意境顯然受李白詩的影響,但又有所新發(fā)?!懊髟聨讜r有”兩句從李白《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化出,同時又暗用此詩“皎如飛鏡臨丹厥,絕煙滅盡清輝發(fā)”的詩意。明月清輝逼人,美酒香醇醉人,東坡不禁奇想聯(lián)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正是《詩經(jīng)》“今夕何夕,見此良人”之意,贊美、欣賞之情溢于言表,而詞人倜儻瀟灑之豐神亦盡在這一問之中。進而詞人以謫仙自居,意欲“乘風(fēng)歸去”,詞境較李白《把酒問月》更為空靈蘊藉?!坝挚汁倶怯裼?,高處不勝寒?!狈唇由衔?,欲去又止,詞情一頓?!捌鹞枧逵?,何似在人間?”融化李白《月下獨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詩句,借用李白詩中灑脫不羈的形象和清朗空明的意境,舍卻原詩孤獨迷惘的情緒,表達了蘇軾飄飄欲仙卻又腳踏人間泥土、熱愛人生的精神面貌。瓊樓玉宇,乘風(fēng)奔月,月宮高寒,無一不是人們熟知的神話傳說,被詞人信手拈來表現(xiàn)其中秋月夜的“歡”情“醉”意,舒卷自如,既寫盡了“歡”,也寫活了“醉”。

下片寫思親,仍扣“月”而行,情緒略轉(zhuǎn)低徊?!稗D(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痹鹿饬鬓D(zhuǎn),斯人不眠。蘇軾與蘇轍手足情篤。蘇軾杭州通判任滿時,“請郡東方,實欲昆弟之相近”(《密州謝表》《東坡集》卷二十五)。但來到密州,兄弟相隔仍遙,晤面艱難。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今宵明月朗朗,思親之情襲來,不能自已。“無眠”者,與客長飲之蘇子也,然亦指今宵因月色而思親的普天下“無眠”之人。由己及人,月光下會有多少羈旅游子輾轉(zhuǎn)反側(cè)、憂思無眠呵!月圓而人未圓,不由蘇子不怨:“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月亮對人間不該有什么怨恨吧?可是,何以總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刻而常圓呢?倒像故意令人難堪似的。此一問,婉轉(zhuǎn)真摯,體驗獨到,足見懷人之深之切?!叭擞斜瘹g離合”三句又反,詞情再作跌宕。詞人運思入理,以他特有的曠達灑脫自我排解。既然天地間萬事萬物都不能十全十美,最后順理成章,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結(jié)束全詞。只要“人長久”,雖然相隔千里,總還能心心相印,共賞圓月;只要“人長久”,今雖不聚,總會有團圓之日。至此情緒一寬,圓月的光輝似乎也更為清朗可愛了。

此詞想象奇拔浪漫,筆勢矯健回折,形象灑脫生動,“一洗綺羅香澤之態(tài),擺脫綢繆宛轉(zhuǎn)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胡寅《酒邊詞序》)。其清曠健朗之格調(diào)大異于花間、金奩之柔媚婉約,初露東坡豪放詞風(fēng)范,讀來令人耳目一新。但更為啟人心智、雋永有味的還是蘇軾對人生、對物理的睿智的思考。宇宙里、自然界、人生中原本有無數(shù)的缺憾。鮮花嬌美,芳草茂綠,但枯榮有時,美景不永;親情系心,相依相戀,而悲歡離合,聚散無常;時光無限而人生短促;懷才有志而機緣難憑……大千世界竟是這樣美好而又缺憾地奇妙融合,詩歌賦吟因此才有那么多的惜春悲秋、傷離嘆老之作。古往今來,有多少志士哲人困于這種人生的缺憾而悲憤不平;有多少騷人墨客惑于這種人生的缺憾而頹唐憂傷。歲月悠悠,現(xiàn)在輪到東坡。他“奮勵有當(dāng)世志”,但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只好自請外任,當(dāng)有壯志難酬之恨。中秋佳節(jié),兄弟同在齊魯,相望而不能相晤,是有親人不得團聚之苦。年屆不惑,人生入秋,漸知人生短暫之緊促。時值中秋,霜風(fēng)漸緊,將近萬物蕭殺之蕭條。洞悉事理的東坡此時此刻對人生、物理的缺憾該有多少深切的感受!所以,他的詞里才有那么多情感、思想的跌宕、回折。但是他絕不淪于憂傷頹唐。他站高一層,放開視野,以古今事理排解一己之郁悶?!叭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比穗m因離別而苦,月也并非永遠團圓。萬事萬物之圓美、欠缺總在不容抗拒的循回輪轉(zhuǎn)之中。既然如此,又何必耿耿于月圓人散呢?繼而“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是超越了時空、地理的局限?!案羟Ю镔夤裁髟隆保ㄖx莊《月賦》),共賞明月意味著雙方健在并互相思念,這就足以令人慶幸和寬慰。

蘇軾的這種自我慶幸和自我寬慰反映了他對人生哲理的思考。蘇軾的思想深博而復(fù)雜,以儒為根底,但并不排斥佛、老,而且善于將佛、老的某些妙理玄言與儒學(xué)理論融匯貫通,用以處理行藏、出處、進退之節(jié)。中國士大夫?qū)Υ松?、事業(yè)的挫折,大體遵循兩條道路:或放棄理想,與世浮沉;或堅持理想,知其不可而為之,哪怕碰得頭破血流,甚至以身相殉。蘇軾則以獨特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走了第三條道路。他既不放棄理想,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走極端激烈抗爭,而是聽其自然,力求超脫。仕途受挫,他以“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但憂游卒歲,且斗尊前”(《沁園春·赴密州早行馬上寄子由》)的態(tài)度來對待。天地?zé)o窮,人生短促,他以享有清風(fēng)明月自矜,在寄情山水、物我交融中怡然自得。親人分離,他又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來寬解祝?!鳛榻昵暗墓湃?,蘇軾的人生態(tài)度不無缺憾,但他一輩子處人處事坦蕩圓通,隨遇而安,因緣而適,有效地保持了內(nèi)心的平靜,一生樂觀、開朗,達到了多少人心向往之而苦求不得的人生境界。這就是蘇軾,這就是《水調(diào)歌頭》獨特藝術(shù)魅力之所在。

【注】①丙辰:為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②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的字。③綺戶:雕花的門窗。④嬋娟:美女。此處指月里嫦娥,用以代指月亮。

 美景美圖

 精品美文

 音樂空間

 音畫圖文

 職場技巧

 感悟哲理

 星座運情

 生活智慧

 史海鉤沉

 健康智慧

 書畫古玩

 網(wǎng)頁特效

 電腦技巧

 在線書架

 精美相冊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