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證駕駛造成人員傷亡 保險公司應賠償發(fā)布日期:2010-09-21 文章來源:互聯(lián)網
案 例
2009年12月,王某、陳某之子(學生,15歲)無證駕駛周某所有的兩輪摩托車,因視線不良,超速行駛,將吳某撞倒致傷后逃逸,吳某經醫(yī)院搶救無效于當日死亡。公安交警部門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王某、陳某之子對此事故負全部責任。周某為肇事的兩輪摩托車于2009年5月15日在某財保公司投保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以下簡稱交強險),保險期限自2009年5月16日零時起至2010年5月15日24時止。另肇事的兩輪摩托車平時由周某之夫鄭某駕駛,事故當日,鄭某進城辦事,將摩托車停放在陳某處,陳某將摩托車鑰匙放在家中,其子放學后將摩托車騎出發(fā)生前述交通事故。吳某之妻劉某為索賠將王某、陳某、周某和某財保公司告上法庭。 分 歧 該案是一起因交通事故而引發(fā)的交強險賠償糾紛,也只有一個爭議焦點,即某財保公司是否應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對此爭議焦點,當事人之間以及法院內部形成了二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駕駛車輛應持有駕駛證,如果保險公司對無證駕駛也要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那么無疑會造成對無證駕駛行為的縱容,對他人生命、財產安全的漠視,對肇事者的非法利益進行了保護,有違立法的宗旨,而且依照《條例》第22條、保監(jiān)廳(2007)第77號文件的規(guī)定,對無證駕駛造成交通事故的,保險公司可以免責。故某財保公司在本案中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種觀點認為,周某既然向某財保公司投保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并繳納了保費,現(xiàn)被保險車輛發(fā)生了道路交通事故,某財保公司以王某、陳某之子無證駕駛為由拒絕賠償,與國家出臺交強險制度的目的不符,其應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 評 析 對以上二種觀點,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即某財保公司應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 1、交強險的公益性決定了保險公司對無證駕駛造成人員傷亡應承擔賠償責任。 為了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理念,交強險出臺的首要目的如《條例》第1條所說,在于保障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賠償,促進道路交通安全,不以盈利為目的,具有明顯的公益性?!稐l例》第6條規(guī)定的統(tǒng)一保險條款、基礎保險費率、不盈利不虧損的保險費率審批原則、保險費率審批聽取公眾意見,第7條規(guī)定的與其他業(yè)務分開管理、單獨核算,第24條規(guī)定的全國統(tǒng)一的責任限額以及不設免賠率、免賠額等等,均體現(xiàn)出交強險的公益性。 交強險雖然對于投保人來說在功能上與商業(yè)保險中的機動車第三者責任險有相同之處,均為分攤風險,但不同于后者。后者是商業(yè)保險的一種,具有商業(yè)性和盈利性,不受前述《條例》規(guī)定的限制,相關當事人完全可以按照合同的有關原則和程序來確定合同的條款,如免責情形、賠償限額等等。與之相適應,無證駕駛造成人員傷亡的,商業(yè)保險中的第三者責任保險完全可以通過免責條款進行免責,但如果對此交強險保險公司也可免責,交強險就淪為與商業(yè)保險中的第三者責任險一樣,不能保障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賠償,完全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因此,交強險的公益性決定了無證駕駛造成人員傷亡保險公司應予賠償。 2、交強險的強制性決定了保險公司對無證駕駛造成人員傷亡應承擔賠償責任。 《交通安全法》第17條規(guī)定:“國家實行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為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的出臺提供了法律依據(jù)。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也稱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簡稱交強險。交強險制度是我國第一個由國家法律規(guī)定實行的強制保險制度,其強制性非常明顯。一般認為,交強險的強制性具有雙向性。一方面是對機動車所有人、管理人投保交強險的強制。依照《條例》第2條的規(guī)定,在我國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的所有人、管理人必須按照《交通安全法》的規(guī)定投保交強險,否則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根據(jù)《條例》第39條的規(guī)定扣車、罰款,直至機動車所有人、管理人投保交強險為止。另一方面是對保險公司承保交強險的強制。根據(jù)《條例》第10條和第16條的規(guī)定,有資格從事交強險業(yè)務的公司對交強險不得拒絕承保或者拖延承保,也不得在未有《條例》規(guī)定的情形時解除交強險合同,否則國務院保險監(jiān)督管理機構可以責令其改正、罰款、限制業(yè)務范圍、責令停止新業(yè)務或者吊銷經營保險業(yè)務許可證。 前已論及,交強險的目的在于保障受害人的損害依法得到賠償,機動車的所有人、管理人被《交通安全法》和《條例》強制購買了費率、賠償限額等均無協(xié)商余地的高費率險種——交強險。雖然保險公司也進行了承保,但如果允許保險公司在《交通安全法》和《條例》的規(guī)定之外尋求理由免賠,比如通過免責條款將無證駕駛、醉酒駕駛等予以責任免除,不僅不能實現(xiàn)交強險制度的目的,反而是運用法律給保險公司創(chuàng)設了一種高費率、大業(yè)務量、低成本的“暴利”險種,一種大賺不賠的險種。如此結果絕非國家出臺交強險的初衷。從另一角度而言,交強制雖然是一強制險種,但其在本質上仍然是合同保險,從《條例》規(guī)定的字里行間不難看出交強險的合同屬性。既然交強險具有合同屬性,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的分配應遵循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自愿原則在交強險中并不能適用)。機動車的所有人、管理人被國家法律法規(guī)強制投保了高費率的交強險后,如果允許保險公司或其監(jiān)督管理部門以保險條款或者批復等形式來尋求免責的借口,國家出臺交強險的目的無疑難以實現(xiàn),也有失公平和誠信。為公平和誠信計,國家法律法規(guī)既然對投保實行強制,對理賠也自然實行強制。因此,交強險的強制性不僅僅體現(xiàn)在以上二個方面,還應體現(xiàn)在投購交強險的機動車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員傷亡時,保險公司不得拒賠,理賠強制。 3、交強險的權益保護定向性決定了保險公司對無證駕駛造成人員傷亡應承擔賠償責任。 社會關系必然與方方面面的利益相涉,必然存在利益的博弈。法律在對社會關系進行調整時,也自然涉及到利益的博弈,并且必須在進行利益衡量和取舍后,優(yōu)先保護在一定社會時期應優(yōu)先保護的社會利益。此點一般可以從一部法律或一部法規(guī)的第1條的規(guī)定可以看出,因為第1條一般規(guī)定立法目的。 《條例》是國務院根據(jù)《交通安全法》的授權而制定,其第1條規(guī)定:“為了保障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賠償,促進道路交通安全,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制定本條例?!睆拇藯l不難看出,出臺交強險的目的在于權益保護,強調定向保護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合法權益,而非兼顧多方利益。既然是定向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那么其他的合法權益與受害人的合法權益發(fā)生沖突時,其他的合法權益應不予考量,首先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保險公司對無證駕駛造成人員傷亡進行賠償自然涉及保險公司的利益,保險公司的利益與受害人的合法權益發(fā)生了沖突,依照《條例》的精神,自應首選受害人的合法權益進行保護,保險公司的利益在此情況下依法應予放棄。 4、“無過錯責任”原則決定了保險公司對無證駕駛造成人員傷亡應承擔賠償責任。 交強險立足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诖?,《交通安全法》第76條規(guī)定:“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guī)定承擔賠償責任:……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條例》第21條規(guī)定:“被保險機動車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車人員、被保險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依法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道路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保險公司不予賠償”。從前述二條規(guī)定中,交強險對保險公司采用了“無過錯責任”的賠償原則。之所以又用單獨一款規(guī)定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失的,保險公司不承擔責任,是因為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是指受害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損害自己的后果,而希望或者放任此種結果的發(fā)生。如果受害人故意造成直接自己損害而讓無辜的人承擔責任,則是法律的悲哀。正因為如此,世界各國法律和《交通安全法》、《條例》對此予以明示,此明示并不改變交強險的“無過錯責任”原則。就交強險而言,除在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失的情況下保險公司可以不承擔賠償責任外,投保交強險的機動車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其他因素包括無證駕駛等均在所不問,保險公司均應向受害人進行交強險責任限額內的賠償。 5、《條例》第22條的正確解讀決定了保險公司對無證駕駛造成人員傷亡應承擔賠償責任。 《條例》第22條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險公司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墊付搶救費用,并有權向致害人追償:(一)駕駛人未取得駕駛資格或者醉酒的;(二)被保險機動車被盜搶期間肇事的;(三)被保險人故意制造道路事故的。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造成受害人的財產損失,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痹诒槐kU機動車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時,保險公司均將《條例》第22條作為其法定的免責事由,拒絕賠償,特別是在無證駕駛時更是如此,本文開頭的案例中某財保公司也是以此進行抗辯。 筆者認為,保險公司對《條例》第22條出于免責的需求進行了錯誤解讀。 《條例》第22條第1款三種情形發(fā)生交通事故全系致害人的重大過錯行為所造成,不同于一般過失所造成的事故,如果保險公司墊付搶救費用后不得追償,無異于鼓勵制造交通事故,鼓勵無證駕駛和醉酒駕駛告等嚴重違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規(guī)的行為,與交強險的公益性也不相融?;诖朔N考慮,《條例》第22條第1款賦予保險公司在款下三種情形墊付搶救費用時享有對致害人的追償權,賦予保險公司有限的追償權。但這種追償權是有限的,不屬于三種情形的,保險公司即使在責任限額范圍內墊付了搶救費用,也不得向致害人進行追償。從此種意義上來看,《條例》第22條第1款是在三種情形下對保險公司賦予墊付搶救費追償權的賦權條款,而非免責條款?!稐l例》第22條第2款允許保險公司在三種情形下對受害人的財產損失不承擔責任,是保險公司在三種情形下對受害人財產損失的免責條款。簡而言之,在三種情形(包括無證駕駛)下,保險公司對受害人的財產損失可以免責,對墊付的搶救費用可以向致害人追償。 保險公司墊付的搶救費用屬于醫(yī)療費用并無爭議。在此,我們作一個假設,假設《條例》第22條1款也是一個搶救費用免責條款,再加上《條例》第22條第2款的財產損失免責條款,也只是對保險公司的三個責任賠償限額中的二個進行了免責,即對醫(yī)療費用賠償限額和財產損失賠償限額進行免責。而根據(jù)《條例》第23條規(guī)定的精神,保險公司對三個賠償項目承擔限額賠償責任,即死亡傷殘賠償限額、醫(yī)療費用賠償限額和財產損失賠償限額,尚有一個死亡傷殘賠償限額沒有免責。按照目前國家公布的標準,醫(yī)療費用賠償限額為10000元,財產損失賠償限額為2000元,二項合計為12000元,而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則為110000元。如此,保險公司對死亡傷殘賠償限額主張免責依據(jù)何在?因此,《條例》第22條1款賦予保險公司對墊付搶救費用有限追償權方為正確解讀,否則,會給整個交強險制度帶入難以自圓其說的困境。 眾所周知,國家對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設置了二個賠償限額,即機動車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有責任的賠償限額和機動車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無責任的賠償限額。在二個賠償限額中,死亡傷殘賠償限額一樣,醫(yī)療費用賠償限額和財產損失賠償限額有所差別。此二個賠償限額的設定,首先,再度明確了保險公司應按照“無過錯責任”承擔賠償責任,因為機動車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有無責任,保險公司對受害人均應進行賠償,只是在醫(yī)療費用賠償限額和財產損失賠償限額上有所差別;其次,無證駕駛屬于機動車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有責任的情形當無爭議,因為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在無證駕駛車輛造成道路交通事故進行責任認定時,均會無證駕駛車輛的一方作出有責任的認定。如此,保險公司若能以無證駕駛為由進行免責,國家實無必要就機動車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有無責任設置二個賠償限額。保險公司對機動車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無責任時尚需對受害人進行限額賠償,更遑論無證駕駛這種機動車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有責任的嚴重過錯情形,進行限額賠償應是理之所在。 6、受害人的處境決定了保險公司對無證駕駛造成人員傷亡應承擔賠償責任。 一般情況下,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人很無辜。因為受害人對機動車是否會給其造成損害,駕駛人是否具有駕駛資格,機動車是否購買了交強險等等屬于機動車一方的情報信息根本無法了解和預知,處于信息盲區(qū)。如果保險公司以機動車一方的原因,如無證駕駛,對受害人進行免責抗辯。其實質是要受害人對其無法預知的機動車一方的不法行為承擔后果,將無證駕駛與不可抗力相提并論,有違天理、國法和人情。此外,受害人因駕駛人的一般過失尚能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而無證駕駛屬于重大過錯,保險公司更應賠償。此舉理會符合交強險對社會公眾利益的保護和交強險的公益性質。 結 論 對無證駕駛造成人員傷亡的賠償問題,除了受害人故意情形下保險公司免責外,國家立法設立交強險以保障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人所受損害依法得到及時填補的目的、《交通安全法》第76條和《條例》第21條確立的保險公司無過錯歸責原則、《條例》第22條的規(guī)范系統(tǒng)解讀,均決定了保險公司應對受害人進行賠償。保險公司將《條例》第22條作為其免責的法律依據(jù),確屬誤讀,否則交強險制度存在的目的將無法實現(xiàn)。就前文案例中的死者之妻劉某的訴求而言,依法自應予以支持,某財保公司應在交強險的責任限額范圍內進行賠償。 |
|
來自: 紅哥520 > 《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