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時(shí)在(東漢桓帝)永壽二年,太歲星在申(丙申),陰歷七月初五,正是大吉之日。魯郡之相、河南京城人韓君(敕),追述了太古情況:昔時(shí)華胥生下了伏犧(皇雄)、顏母養(yǎng)育了孔丘。他們都首先制定了最初的法統(tǒng),后來的百王遵循不改。
[原文]:孔子近圣,為漢定道。自天王以下,至于初學(xué),莫不冀思,嘆仰師鏡。顏氏圣舅,家居魯親里,并官圣妃,在安樂里。圣族之親,禮所宜異。復(fù)顏氏并官氏邑中繇發(fā),以尊孔心。念圣歴世,禮樂陵遲,秦項(xiàng)作亂,不尊圖書,倍道畔德,離敗圣輿食糧,亡于沙丘。君于是造立禮器,樂之音符,鍾磬瑟鼓,雷洗觴觚,爵鹿柤梪,籩柉禁壺,修飾宅廟,更作二輿,朝車威熹。宣抒玄污,以注水流。
[譯文]:孔夫子是近代的圣人,他為漢朝定制了發(fā)展道路和制度規(guī)則。上自天王皇帝,下至初學(xué)的士人,沒有不企望、思念(孔子)者,都以他為景仰和學(xué)習(xí)的模范。(孔子之母)顏氏的兄弟,(圣舅)其家住在魯親里??鬃臃蛉瞬⒐偈献≡诎矘防铩?鬃拥倪@些親戚,在禮數(shù)上應(yīng)有些照顧:顏氏和并官氏在鄉(xiāng)里應(yīng)免除其工役和兵役,以此來尊重孔夫子之心?;叵肟鬃铀?jīng)歷的世道,那時(shí)已是禮崩東壞,又遇到秦始皇、項(xiàng)羽作亂,不尊重圖書,背棄正路挑釁道德,敗壞了(孔子的)車輿搶掠了他的糧食,終于在沙丘遭到滅亡。韓敕(君)于是制造了許多祭祀用的禮器。例如奏樂用的音響器具,如鐘、磬、瑟鼓之類。還有盛酒用的罍、觴、觚、爵、角、壺。切肉用的俎,盛肉用的豆,盛水用的籩,以及承放禮器的棜禁,盛水用的壺等。又修飾了宅院、廟堂。還制造了二輛車。朝客用的車威嚴(yán)而又溫雅。還疏通了河道、清除了黑紅色的淤泥,并注入了新鮮的水流。
[原文]:法舊不煩,備而不奢。上合紫臺(tái),稽之中和;下合圣制,事得禮儀。于是四方士仁,聞君風(fēng)耀,敬詠其德,尊琦大人之意,逴爾之思,乃共立表石,紀(jì)傳億載。其文曰:皇戲統(tǒng)華胥,承天畫卦。顏育空桑,孔制《元孝》,俱祖紫宮,大一所授。前闿九頭,以什言教,后制百王,獲麟來吐。制不空作,承天之語。乾元以來,三九之載,八皇三代,至孔乃備。圣人不世,期五百載。三陽吐圖,二陰出讖,制作之義,以俟知奧。于穆韓君,獨(dú)見天意,復(fù)圣二族,逴越絕思。
[譯文]:依照舊的格式,簡而不繁,各種設(shè)施完備,而又不失于奢侈,上面合乎天地中和的原則,下面又不違背朝廷禮儀周全的要求。于是四方的仁人士夫,聽到韓君光輝的風(fēng)范,都很尊敬、贊美其德行、尊重大人(韓敕)卓越深遠(yuǎn)的思慮和業(yè)績。大家愿意共同立石表功。記載其事跡并傳于億年萬載。其文曰:伏羲(皇戲)治理華胥,承天命而畫出《八卦》:顏氏生育孔子于空桑,而著有《孝經(jīng)》。他們都是以天帝所居之紫宮為祖本,是最尊貴的天神大一所授予。人皇兄弟九人,開辟了以十言(乾、坤、震、巽、坎、離、艮、兌、消、息)為教的先例。后來百王遵循,至有所獲麒麟從口中吐出。他們的制度,都并非沒有來源,都是由上天所授予,自開天辟地以來,經(jīng)過270萬年,又經(jīng)歷三皇五帝(八皇)和夏、商、周三代,直到孔子才到達(dá)完備地步。圣人不常有,要等五百年才出一個(gè)(指孔子)河圖來自陽天,緯書出于陰地。其制作的意義不易了解,只有等待知其奧妙者。而可尊敬的韓敕君,獨(dú)曉此天意,而對(duì)顏氏、并官氏二圣族特加關(guān)注,想出了此等卓絕的辦法。
[原文]:修造禮樂,胡輦器用,存古舊宇,殷勤宅廟,朝車威熹,出誠造更,漆不水解,工不爭賈。深除玄污,水通四注。禮器升堂,天雨降澍。百姓和,舉國蒙慶。神靈佑誠,謁敬之報(bào)。天與厥福,永享牟壽。上及華紫,旁伎皇代。刊石表銘,與乾運(yùn)耀。長期蕩蕩,于盛復(fù)授。赫赫罔窮,聲垂億載。
[譯文]:修造了祭祀用的禮樂設(shè)施,如瑚璉等器具。維修了舊有的屋宇。對(duì)宅廟也殷勤照料。朝拜用的車輿莊重而和雅。他真誠敬業(yè),故漆器優(yōu)良不被水溶,工匠實(shí)在不與人爭價(jià)。徹底清除了水道的清汙泥,使水流通達(dá)無阻。禮器擺進(jìn)了廳堂,天雨亦及時(shí)潤育著萬物。百姓都對(duì)歡欣鼓舞,舉國都同聲慶賀。神靈也保佑其誠心,也是對(duì)其竭力敬業(yè)的回報(bào)。其福齊天,永享大壽。上可達(dá)于紫宮,下則及于本朝?,F(xiàn)在樹石刻銘。當(dāng)于乾天一樣輝煌,長久而又廣遠(yuǎn),這是上天盛大的授予,其顯赫宏大沒有盡,其聲名將傳于千年億載。
(以上是碑之正文。以下是主事人韓敕名、字,以及捐款造碑人的官職、籍貫、姓名及所捐錢數(shù))
[原文]:韓明府名敕,字叔節(jié)。故涿郡大守魯麃次公五千。故從事魯張嵩眇高五百。潁川長社王玄君真,二百。故會(huì)稽大守魯傅世起,千。相主簿魯薛陶元方,三百。河?xùn)|大陽西門儉元節(jié),二百。故樂安相魯麃季公,千。相史魯周乾伯德三百。
[譯文]:韓明府名曰敕,字叔節(jié)。故涿郡大守魯人姓麃,字次公,捐款五千。故從事,魯人張嵩,字眇高,捐款五百。潁川長社人王玄,字君真,捐款二百。故會(huì)稽大守魯人傅世起,捐一千。魯相主簿魯人薛陶,字元方,捐三百。河?xùn)|郡大陽人西門儉,字元節(jié),捐二百。故樂安相魯人麃季公,捐一千。魯相史,魯人周乾,字伯德捐三百。
《曹全碑》原文和譯文
--------------------------------------------------------------------------------
[原文]:君諱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也。其先蓋周之胄,武王秉乾之機(jī),翦伐殷商,既定爾勛,福祿攸同,封弟叔振鐸于曹國,因氏焉。秦漢之際,曹參夾輔王室,世宗廓土斥(境)竟,子孫遷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風(fēng),或在安定,或處武都,或居隴西,或家敦煌。枝分葉布,所在為雄。君高祖父敏,舉孝廉,武威長史、巴郡朐忍令張掖居延都尉。曾祖父述,孝廉、謁者、金城長史、夏陽令、蜀郡西部都尉。祖父鳳,孝廉、張掖屬國都尉丞、右扶風(fēng)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父琫,少貫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
[譯文]:曹君諱名曰全,字景完。是敦煌郡效谷縣人氏。其先祖是周朝姬氏,昔日周武王姬發(fā),乘執(zhí)掌乾坤之機(jī),滅掉殷商,功勛既定,福袛和官祿應(yīng)該分享,于是封其弟叔振鐸于曹國,這是以曹為姓氏的開始。秦末漢漢之際,(曹全的先祖)曹參輔佐王室(劉邦)。漢武帝(世宗)擴(kuò)充疆土,將其子孫遷徙于古雍州近郊,分別住在扶風(fēng)和安定、武都、隴西、敦煌等地。(曹氏)后裔分布各地,雄居一方。君之高祖名敏,他舉孝廉、歷任武威長史,巴郡朐忍縣令和張掖居延都郡的都尉。其曾祖名述。舉孝廉,任謁者、金城長史、夏陽縣令和蜀郡的西部都尉。其祖父名鳳。曾舉孝廉。任張掖屬國都尉丞,又任右扶風(fēng)隃糜侯國之相。以及金城西部都尉和北地郡太守。(有政績?cè)锰熳营?jiǎng)勵(lì))。其父名琫(beng),少年時(shí)即州郡聞名,可惜不幸早逝。所以其地位不能與其德相符。
[原文]:君童齔好學(xué),甄極瑟緯,無文不綜。賢孝之性,根生於心,收養(yǎng)季祖母,供事繼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禮無遺闕,是以鄉(xiāng)人為之諺曰:“重親致歡曹景完。”易世載德,不隕其名。
[譯文]:君(曹全)兒童時(shí)期就好學(xué)習(xí),他能鑒別(非常難懂的)讖(chen)諱經(jīng)學(xué),他無書不看,并能綜合貫通。孝敬前輩的觀念,已在心中生根,他收養(yǎng)了叔祖母,又十分孝敬繼母,父母,其心情他能預(yù)測(cè),父母的遺志,他能繼承。不管父母存亡,其尊敬和禮儀都十分周全。所以鄉(xiāng)人有諺語說:“曹景完重親情,到了以此為樂的程度。”他的道德和美名,會(huì)歷代相傳,永不隕沒。
[原文]:及其從政,清擬夷齊,直慕史魚,歷郡右職,上計(jì)掾史,仍辟?zèng)鲋?,常為治中、別駕。紀(jì)綱萬里,朱紫不謬。出典諸郡,彈枉糾邪,貪暴洗心,同僚服德,遠(yuǎn)近憚威。
[譯文]:到他從政以后,其清廉可比伯夷、叔齊,其鯁直不讓史魚。他多次擔(dān)任一郡的重要職務(wù),如曾任上計(jì)掾史(晉京獻(xiàn)計(jì)),又到?jīng)鲋?,任治中、別駕等職,所到之處,皆能綱紀(jì)鮮明、尊卑有序。至其擔(dān)任郡守等職,能彈彈劾枉法者,糾正邪惡事,能使貪暴者革面洗心,同僚們都佩服其德行,其聲威震懾四方。
[原文]:建寧二年,舉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馬。時(shí)疏勒國王和德,弒父篡位,不供職貢。君興師征討,有吮膿之仁,分醪之惠。攻城野戰(zhàn),謀若涌泉,威牟諸賁,和德面縛歸死。還師振旅,諸國禮遣,且二百萬,悉以簿官。
[譯文]:東漢建寧二年(公元169年)他被舉薦為孝廉。授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馬,當(dāng)時(shí)疏勒國國王和德,是弒了其父才得到王位的。他不向中央貢稅述職,于是(曹全)興師問罪。他能像吳起那樣為士兵吮毒、有酒大家分享。他在攻城和野戰(zhàn)之中,謀略如泉涌,威猛不減諸甲兵,將疏勒王和德當(dāng)面活捉處死。當(dāng)他率軍旅凱旋還師時(shí),諸國無不遣使送禮,數(shù)日達(dá)到二百多萬,他全交公并登記賬冊(cè)。
[原文]:遷右夫風(fēng)槐里令,遭同產(chǎn)弟憂,棄官。續(xù)遇禁網(wǎng)(岡),潛隱家巷七年。光和六年,復(fù)舉孝廉。七年三月,除郎中,拜酒泉祿福長。訞賊張角,起兵幽冀,兗、豫、荊、楊同時(shí)并動(dòng)。而縣民郭家等復(fù)造逆亂,燔燒城寺,萬民騷擾,人褱不安,三郡告急,羽檄仍至。于時(shí)圣主諮諏,群僚咸曰:君哉!轉(zhuǎn)拜郃陽令,收合余燼,芟夷殘迸,絕其本根。遂訪故老商量儁艾王敞、王畢等,恤民之要,存慰高年,撫育鰥寡,以家錢糴(di)米粟,賜癃盲。
[譯文]:后遷右扶風(fēng)郡之槐里縣為縣令。時(shí)遇胞弟病故,辭官回家,又遇黨錮之變,就在家隱居了七年,至光和六年,又重被推舉為孝廉。七年三月,被任命為郎中、酒泉郡祿福縣縣長。訞賊張角,在幽州(河北)冀州(河南)一帶起兵,兗、豫、荊、楊諸州同時(shí)響應(yīng)。而本縣農(nóng)民郭家等也起來造反,他們焚燒城中官署,萬民都受到騷擾,人人不得安寧,多郡(三郡)同時(shí)告急,特急的情報(bào)頻頻傳來。那時(shí)圣主(皇上)征詢臣僚的意見,群僚都說:問君(曹全)吧!他遂被任命為郃陽縣令,(他一到任)就撲滅戰(zhàn)后的余火、清除殘余的亂者,以收斬草除根之效。接著他又訪問本縣之三老商量。他攜同當(dāng)?shù)乜〗芡醭?、王畢等人,體恤民眾的急需,慰問年老之人,撫育鰥寡孤獨(dú)。還以自家之錢買來米糧,贈(zèng)送體弱多病和盲目之人。
[原文]:大女桃婓等,合七首藥神明膏,親至離亭。部吏王宰、程橫等,賦與有疾者,咸蒙瘳悛。惠政之流,甚於置郵,百姓襁負(fù),反者如云。戢治廧屋,市肆列陳。風(fēng)雨時(shí)節(jié),歲獲豐年,農(nóng)夫織婦,百工戴恩,縣,前以和(河)平元年,遭白茅谷水害,退於戊亥閑,興造城郭。
[譯文]:其大女兒桃婓等,配好治刀傷的“神明膏”,親自送到離城很遠(yuǎn)的亭舍。其下屬王宰、程橫等人,送給傷病者,大多都被治愈。(曹全)的惠政美名,傳播得比郵差送信還快。百姓們抱著孩子、背著東西,紛紛返回故里。房屋得以修繕,商店排列整齊,雖是風(fēng)雨時(shí)節(jié)(社會(huì)極不安定),糧食亦得豐收。種田的農(nóng)民和織布的婦女,還有手工業(yè)者,無不感恩戴德。本縣在和平元年(公元150年),曾遭受白茅谷水災(zāi),水害退於戊戌、己亥之閑,那時(shí)興造了城郭。
[原文]:是后舊姓及修身之士,官位不登。君乃閔縉紳之徒不濟(jì),開南寺門,承望華岳,鄉(xiāng)明而治。庶使學(xué)者李儒、欒規(guī)、程寅等,各獲人爵之報(bào)。廓廣聽事官舍,廷曹郎合,升降揖讓朝覲之階。費(fèi)不出民,役不干時(shí)。
[譯文]:自此(水災(zāi))以后,當(dāng)?shù)嘏f民和紳士,均未得官位(或官位不高)。曹君憐憫縉紳們不幸的遭遇,開啟了南寺之門,使西岳華山赫然在目。他廣聽民意,開明治事。使學(xué)人如李儒、欒規(guī)、程寅等人,都獲得了相應(yīng)的“爵位”,。又?jǐn)U充了相應(yīng)的官舍和各曹(具體辦事機(jī)構(gòu))廊閣等建筑,就是用以朝見和行揖讓之禮的階梯也得以修整。其費(fèi)用不讓民眾出納,施工也不侵占農(nóng)時(shí)。
[原文]:門下掾王敞、錄事掾王畢、主簿王歷、戶曹掾秦尚、功曹史王顓等,嘉慕奚斯,考甫之美,乃共刊石紀(jì)功。其辭曰:懿明后,德義章,貢王廷,征鬼方,威布烈,安殊荒。還師旅,臨槐里。感孔懷,赴喪紀(jì)。嗟逆賊,燔城市。特受命,理殘圯,芟不臣,寧黔首??樄偎?,開南門,闕嵯峨,望華山,鄉(xiāng)明治,惠沾渥。吏樂政,民給足。君高升,極鼎足。
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
[譯文]:下屬門下吏王敞、錄事王畢、主簿王歷,戶曹秦尚、功曹史王顓等人,大家羨慕奚斯之作《魯頌》,考查了曹氏德政之美,故共同刻石以紀(jì)其功。其辭為:美哉君曹,德義明彰。恭奉朝廷,出征“鬼方”。威烈遠(yuǎn)布,撫慰八荒。軍旅凱旋,槐里為。兄弟情深,歸里奔喪??蓢@“逆賊”焚燒城池,特受重任,收拾殘局。剪除不臣,安定黎民。修繕官寺,大開南門,門闕崴峨,華岳如臨。人和政通,萬民沾惠。官吏稱頌,衣食足豐。君應(yīng)高升,功同三公。
東漢靈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丙申朔)二十一日丙辰造碑。
[原文]:君諱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也。其先蓋周之胄,武王秉乾之機(jī),翦伐殷商,既定爾勛,福祿攸同,封弟叔振鐸于曹國,因氏焉。秦漢之際,曹參夾輔王室,世宗廓土斥(境)竟,子孫遷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風(fēng),或在安定,或處武都,或居隴西,或家敦煌。枝分葉布,所在為雄。君高祖父敏,舉孝廉,武威長史、巴郡朐忍令張掖居延都尉。曾祖父述,孝廉、謁者、金城長史、夏陽令、蜀郡西部都尉。祖父鳳,孝廉、張掖屬國都尉丞、右扶風(fēng)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父琫,少貫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
[譯文]:曹君諱名曰全,字景完。是敦煌郡效谷縣人氏。其先祖是周朝姬氏,昔日周武王姬發(fā),乘執(zhí)掌乾坤之機(jī),滅掉殷商,功勛既定,福袛和官祿應(yīng)該分享,于是封其弟叔振鐸于曹國,這是以曹為姓氏的開始。秦末漢漢之際,(曹全的先祖)曹參輔佐王室(劉邦)。漢武帝(世宗)擴(kuò)充疆土,將其子孫遷徙于古雍州近郊,分別住在扶風(fēng)和安定、武都、隴西、敦煌等地。(曹氏)后裔分布各地,雄居一方。君之高祖名敏,他舉孝廉、歷任武威長史,巴郡朐忍縣令和張掖居延都郡的都尉。其曾祖名述。舉孝廉,任謁者、金城長史、夏陽縣令和蜀郡的西部都尉。其祖父名鳳。曾舉孝廉。任張掖屬國都尉丞,又任右扶風(fēng)隃糜侯國之相。以及金城西部都尉和北地郡太守。(有政績?cè)锰熳营?jiǎng)勵(lì))。其父名琫(beng),少年時(shí)即州郡聞名,可惜不幸早逝。所以其地位不能與其德相符。
[原文]:君童齔好學(xué),甄極瑟緯,無文不綜。賢孝之性,根生於心,收養(yǎng)季祖母,供事繼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禮無遺闕,是以鄉(xiāng)人為之諺曰:“重親致歡曹景完。”易世載德,不隕其名。
[譯文]:君(曹全)兒童時(shí)期就好學(xué)習(xí),他能鑒別(非常難懂的)讖(chen)諱經(jīng)學(xué),他無書不看,并能綜合貫通。孝敬前輩的觀念,已在心中生根,他收養(yǎng)了叔祖母,又十分孝敬繼母,父母,其心情他能預(yù)測(cè),父母的遺志,他能繼承。不管父母存亡,其尊敬和禮儀都十分周全。所以鄉(xiāng)人有諺語說:“曹景完重親情,到了以此為樂的程度。”他的道德和美名,會(huì)歷代相傳,永不隕沒。
[原文]:及其從政,清擬夷齊,直慕史魚,歷郡右職,上計(jì)掾史,仍辟?zèng)鲋?,常為治中、別駕。紀(jì)綱萬里,朱紫不謬。出典諸郡,彈枉糾邪,貪暴洗心,同僚服德,遠(yuǎn)近憚威。
[譯文]:到他從政以后,其清廉可比伯夷、叔齊,其鯁直不讓史魚。他多次擔(dān)任一郡的重要職務(wù),如曾任上計(jì)掾史(晉京獻(xiàn)計(jì)),又到?jīng)鲋荩沃沃?、別駕等職,所到之處,皆能綱紀(jì)鮮明、尊卑有序。至其擔(dān)任郡守等職,能彈彈劾枉法者,糾正邪惡事,能使貪暴者革面洗心,同僚們都佩服其德行,其聲威震懾四方。
[原文]:建寧二年,舉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馬。時(shí)疏勒國王和德,弒父篡位,不供職貢。君興師征討,有吮膿之仁,分醪之惠。攻城野戰(zhàn),謀若涌泉,威牟諸賁,和德面縛歸死。還師振旅,諸國禮遣,且二百萬,悉以簿官。
[譯文]:東漢建寧二年(公元169年)他被舉薦為孝廉。授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馬,當(dāng)時(shí)疏勒國國王和德,是弒了其父才得到王位的。他不向中央貢稅述職,于是(曹全)興師問罪。他能像吳起那樣為士兵吮毒、有酒大家分享。他在攻城和野戰(zhàn)之中,謀略如泉涌,威猛不減諸甲兵,將疏勒王和德當(dāng)面活捉處死。當(dāng)他率軍旅凱旋還師時(shí),諸國無不遣使送禮,數(shù)日達(dá)到二百多萬,他全交公并登記賬冊(cè)。
[原文]:遷右夫風(fēng)槐里令,遭同產(chǎn)弟憂,棄官。續(xù)遇禁網(wǎng)(岡),潛隱家巷七年。光和六年,復(fù)舉孝廉。七年三月,除郎中,拜酒泉祿福長。訞賊張角,起兵幽冀,兗、豫、荊、楊同時(shí)并動(dòng)。而縣民郭家等復(fù)造逆亂,燔燒城寺,萬民騷擾,人褱不安,三郡告急,羽檄仍至。于時(shí)圣主諮諏,群僚咸曰:君哉!轉(zhuǎn)拜郃陽令,收合余燼,芟夷殘迸,絕其本根。遂訪故老商量儁艾王敞、王畢等,恤民之要,存慰高年,撫育鰥寡,以家錢糴(di)米粟,賜癃盲。
譯文]:后遷右扶風(fēng)郡之槐里縣為縣令。時(shí)遇胞弟病故,辭官回家,又遇黨錮之變,就在家隱居了七年,至光和六年,又重被推舉為孝廉。七年三月,被任命為郎中、酒泉郡祿??h縣長。訞賊張角,在幽州(河北)冀州(河南)一帶起兵,兗、豫、荊、楊諸州同時(shí)響應(yīng)。而本縣農(nóng)民郭家等也起來造反,他們焚燒城中官署,萬民都受到騷擾,人人不得安寧,多郡(三郡)同時(shí)告急,特急的情報(bào)頻頻傳來。那時(shí)圣主(皇上)征詢臣僚的意見,群僚都說:問君(曹全)吧!他遂被任命為郃陽縣令,(他一到任)就撲滅戰(zhàn)后的余火、清除殘余的亂者,以收斬草除根之效。接著他又訪問本縣之三老商量。他攜同當(dāng)?shù)乜〗芡醭?、王畢等人,體恤民眾的急需,慰問年老之人,撫育鰥寡孤獨(dú)。還以自家之錢買來米糧,贈(zèng)送體弱多病和盲目之人。
[原文]:大女桃婓等,合七首藥神明膏,親至離亭。部吏王宰、程橫等,賦與有疾者,咸蒙瘳悛?;菡?,甚於置郵,百姓襁負(fù),反者如云。戢治廧屋,市肆列陳。風(fēng)雨時(shí)節(jié),歲獲豐年,農(nóng)夫織婦,百工戴恩,縣,前以和(河)平元年,遭白茅谷水害,退於戊亥閑,興造城郭。
[譯文]:其大女兒桃婓等,配好治刀傷的“神明膏”,親自送到離城很遠(yuǎn)的亭舍。其下屬王宰、程橫等人,送給傷病者,大多都被治愈。(曹全)的惠政美名,傳播得比郵差送信還快。百姓們抱著孩子、背著東西,紛紛返回故里。房屋得以修繕,商店排列整齊,雖是風(fēng)雨時(shí)節(jié)(社會(huì)極不安定),糧食亦得豐收。種田的農(nóng)民和織布的婦女,還有手工業(yè)者,無不感恩戴德。本縣在和平元年(公元150年),曾遭受白茅谷水災(zāi),水害退於戊戌、己亥之閑,那時(shí)興造了城郭。
[原文]:是后舊姓及修身之士,官位不登。君乃閔縉紳之徒不濟(jì),開南寺門,承望華岳,鄉(xiāng)明而治。庶使學(xué)者李儒、欒規(guī)、程寅等,各獲人爵之報(bào)。廓廣聽事官舍,廷曹郎合,升降揖讓朝覲之階。費(fèi)不出民,役不干時(shí)。
[譯文]:自此(水災(zāi))以后,當(dāng)?shù)嘏f民和紳士,均未得官位(或官位不高)。曹君憐憫縉紳們不幸的遭遇,開啟了南寺之門,使西岳華山赫然在目。他廣聽民意,開明治事。使學(xué)人如李儒、欒規(guī)、程寅等人,都獲得了相應(yīng)的“爵位”,。又?jǐn)U充了相應(yīng)的官舍和各曹(具體辦事機(jī)構(gòu))廊閣等建筑,就是用以朝見和行揖讓之禮的階梯也得以修整。其費(fèi)用不讓民眾出納,施工也不侵占農(nóng)時(shí)。
[原文]:門下掾王敞、錄事掾王畢、主簿王歷、戶曹掾秦尚、功曹史王顓等,嘉慕奚斯,考甫之美,乃共刊石紀(jì)功。其辭曰:懿明后,德義章,貢王廷,征鬼方,威布烈,安殊荒。還師旅,臨槐里。感孔懷,赴喪紀(jì)。嗟逆賊,燔城市。特受命,理殘圯,芟不臣,寧黔首??樄偎?,開南門,闕嵯峨,望華山,治,惠沾渥。吏樂政,民給足。君高升,極鼎足。
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
譯文]:下屬門下吏王敞、錄事王畢、主簿王歷,戶曹秦尚、功曹史王顓等人,大家羨慕奚斯之作《魯頌》,考查了曹氏德政之美,故共同刻石以紀(jì)其功。其辭為:美哉君曹,德義明彰。恭奉朝廷,出征“鬼方”。威烈遠(yuǎn)布,撫慰八荒。軍旅凱旋,槐里為。兄弟情深,歸里奔喪??蓢@“逆賊”焚燒城池,特受重任,收拾殘局。剪除不臣,安定黎民。修繕官寺,大開南門,門闕崴峨,岳如臨。人和政通,萬民沾惠。官吏稱頌,衣食足豐。君應(yīng)高升,功同三公。
東漢靈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丙申朔)二十一日丙辰造碑。
《石門頌》原文和譯文
--------------------------------------------------------------------------------
《石門頌》是著名漢隸摩崖刻不。東漢建和三年(公元148年)書刻于陜西省襄城縣(今漢中市褒河區(qū))東北褒斜谷之石門崖壁上。此處是橫穿秦嶺、連接八百里秦川和漢中盆地的交通要道,古稱褒斜棧道。此處由于形勢(shì)險(xiǎn)峻、開鑿困難,故歷代文人歌詠、題刻者甚多。有人整理出其書法尤著者十三品,此刻石及《石門銘》即其中影響最大的作品。七十年代初期.因修水庫,此刻石和其他刻石一起被鑿刻下來,保存于漢中市博物館。
《石門頌》全稱《故司隸校尉楗為楊君頌》。又稱《楊孟文頌》。原刻為豎立長方形。通高26l厘米,寬205厘米,22行,行30或31字??偣?/font>655字。前人對(duì)此摩崖書評(píng)價(jià)極高。如清人張祖翼說:“三百年來,習(xí)漢碑者不知凡幾,竟無人學(xué)《石門頌》者,蓋其雄厚奔放之氣膽怯者不敢學(xué),力弱者不能學(xué)也”楊守敬《平碑記》說:“其行筆真如野鶴閑雞,飄飄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從此出。”康有為認(rèn)為:“《揚(yáng)盂文碑》勁挺有姿,與《開通褒科道》疏密不齊,皆具深趣。”此刻看似平常,實(shí)極渾厚自然,筆畫、結(jié)字都有非常豐富的變化。其中“升”字,“此”字,特別是“命”字末筆,拖筆極長,同某些漢簡寫法相似,這在碑刻中是極少見到的。此碑刻字甚多,有些字雖非別字,但寫法
也很不規(guī)范。本釋文均用規(guī)范的簡化字寫出。鑒于原碑拓本十分請(qǐng)晰,為了避免重新造字,僅在別字處注明(借代寫“別字”。系本字,寫法不規(guī)范者寫“別寫”)。別字寫法.可直接看原碑即可。
原文:(碑額)故司隸校尉楗為楊君頌
注釋:此頌為漢中太守王升為歌頌原司隸校尉楗為楊渙開通褒斜道的功勛所刻。“司隸校尉”:官名,漢武帝征和年間初置。“楗為”:郡名。“楊君”:指楊渙,字盂文。楗為郡武陽縣人。武陽縣在今四川彭山縣東。曾任尚書中郎、司隸校尉,任職期間,“甚有嘉聲美稱”。因碑文中有“武陽楊君厥車孟文”字樣《水經(jīng)注》、歐陽修等稱此碑為“楊厥碑”,誤。此處“厥”字為語助詞,非人名也。
原文:惟坤靈定位,川澤股躬。澤有所注,川有所通。斜(碑作“余字)谷之川,其澤南隆。八方所達(dá)益域?yàn)槌洹?nbsp;
注釋:“坤”,《說文》:“地也”,與“乾”所代表的天相對(duì)。“股躬”,有人認(rèn)為應(yīng)即“股肱”,古代“躬”“肱”通用。也有人認(rèn)為“股”指四肢,“躬”指身軀。“余谷”即 “斜谷”,宋歐陽修《集古錄》云:“以余為斜,漢人皆爾”。斜谷,指今陜西終南山之山谷。南 口曰褒,在褒城縣北,北口曰斜,在郿縣西南?!独ǖ刂尽吩疲?font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斜水源出褒城縣西北衙嶺山,與褒水同源而流派。”《漢書"溝洫志》:“褒水通沔,斜水通渭。”“隆”:盛大、高起。“城”:益州領(lǐng)域。“充”:《隸釋》:“以充為 沖”充,充足。
譯文:像神靈一樣的乾坤早以將位置排定,這里是河川和水澤的勝地。澤均有所流注,川亦有所溝通。斜谷的河川,其水澤在南郡變得十個(gè)盛大,通向四面八方,充盈于整個(gè)益州。
原文:高祖受命,興于漢中。道由于午,出散入(碑誤作“人”宇)秦。建定帝位,以漢氏(原種作“詆”)焉(焉字別寫)。后以子午,途(途字別寫)路澀(別寫)難。更隨圍谷,復(fù)通堂光。凡此四道。閡(碑作骸垓)隔(別寫)尤艱。
注釋:“高祖受命,興于漢中”:高祖,指漢高祖劉邦。楚漢相爭時(shí),霸王項(xiàng)羽曾“立沛公(劉邦)為漢王,王巴蜀漢中四十一縣,都南鄭(今漢中市)。”〔見《漢書"高帝紀(jì)》)可見漢中是其發(fā)祥之地。“道由子午”:指子午道。《前漢書王莽傳》:“子午道從杜陵直絕南山徑漢中”。師古注曰:“子北方也,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當(dāng),故謂之子午耳。”“出散入秦”:散,指散關(guān),出散關(guān),即可進(jìn)入秦地。“圍谷”“堂光”:皆地名。漢中至秦川共有四條通道,除子午道和褒科道外,尚有城固至周至的讜駱道和沮縣至陳倉的陳倉道。“圍谷”和“堂光”分別在此二道上。
譯文:昔日漢高祖劉邦接受項(xiàng)羽之封.由漢中起家,經(jīng)過子午道和出散關(guān)進(jìn)入秦地,建立和奠定了稱帝的基礎(chǔ)。漢朝的名稱,也由此確定下來,。后來由于子午道路途艱澀,又有經(jīng)過圍谷、堂光的兩條道路開通,但這四條道路都存在隔閡.通行都極困難。
原文:至于永平,其有四年,詔書開斜(原碑作余),鑿?fù)ㄊT、中遭元二,西夷虐(別字)殘,橋梁斷絕,子午復(fù)循。上則懸(碑為縣字)峻,屈曲流(別寫)顛;下則入(碑作 人字)冥(別字),傾(別字)瀉(碑為寫字)輸淵。
注釋:“永平”:東漢明帝年號(hào),“四年”:公元61年。“詔書開斜”:永平四年的詔書失載。但《搐君開通褒科道》石刻載:“永平六年,漢中郡以詔書受廣漢、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十人.開通褒斜道”??赡芗粗高@次詔書。“元二”:有人釋為“元元”,誤。應(yīng)指安帝永初元年至二年(公元107—108年)?!逗鬂h書. 鄧君傳》云:“永初元年夏.涼郡畔羌,搖蕩西州,詔騭將羽林五校士擊之,(二年)冬班師,迎拜為大將軍”。與下面“西夷虐殘”相合。實(shí)際這只是開始,動(dòng)亂持續(xù)達(dá)十年之久。“循”:依照,遵守。“冥” :昏暗、深沉。
譯文:到明帝永平四年(公元61年)。皇帝下詔,開通褒斜道、鑿?fù)ㄊ?。中間遭遇到安帝永初元年至二年(共元107-108年)的動(dòng)亂。西夷十分虐殘,橋梁被破壞而斷絕。復(fù)用子午舊道。上面懸崖峻峭,屈曲細(xì)流淌漾于巔峰;下方則深入冥渺,傾瀉輸注于深淵。
原文:平阿淖(別字,一釋泉字)泥,常蔭鮮晏。木石相拒(碑作距),利磨確盤(別字),臨危槍碭,履尾心寒??蛰涊p騎,滯(別寫)礙(別寫)弗前。惡蟲弊(別字)獸(碑作狩字),蛇蛭泰滿螨(別字)。末秋截霜。嫁苗禾(別寫)殘。終年不登,匱餒之患。卑者楚惡(別寫),尊看弗安。愁苦之難,焉可具言。
注釋:“阿”。丘陵、曲隅。“晏”:“溫也,陽也“磨”:磨礪。“確”;堅(jiān)固。“盤”:厚重的巨石。“槍碭”:抵碰、摔跌。一說為“槍唐”,即利器。“履尾”:《易"履》“履虎尾,(嚙咬)人兇。”“惡蟲葬獸”:“蟲”:《說文》“一名蝮”。是一種毒蛇。惡蟲當(dāng)指此類。“弊”一說即“憋”?!稄V雅* 釋制》:“憋,惡也。”可見弊獸亦即惡獸。“蛭”俗稱馬蟥,喜食人血。“螨”,一說通萬,“萬”,《說文》:蟲也。亦即毒蛇之類。螨,現(xiàn)在一般指螟鈴蟲。與此處所說”惡蟲”不符,前人已有辨說。“匱”:乏也;竭也“餒”:饑也。“楚”:“辛楚,痛也。
譯文:不管是平地或者丘壑,均已陷于泥淖。常年陰暗,鮮見陽光。殘破的木架與石柱相互抵拒,尖利的技椏和巨大、堅(jiān)固的石面相互摩擦。面對(duì)這樣的險(xiǎn)境,使人跌摔碰撞,好像模到了老虎的尾巴,令人心驚膽戰(zhàn)。即便是空車單騎,也被阻滯,不能前進(jìn)。這里有惡蟲兇獸橫行,有劇毒的蛇蝎之類出沒。來到秋季,已降霜雪,莊稼很早就已夭亡,終年不得收獲。貧困、饑餓的災(zāi)患,使平民們十分痛苦,尊貴之人也深感不會(huì)。其愁苦之狀,真是難以說得周全。
《石門頌》[二]
原文:于是明智(碑作知),故司隸校尉健為武陽楊君厥字孟文,深執(zhí)忠伉,數(shù)上奏請(qǐng)。有司儀駁(別字)君遂執(zhí)爭,百僚(別字)咸從,帝用是聽。廢子由斯,得其度經(jīng)。功飭爾要,敞而晏平。清涼調(diào)和。
注釋:“司隸校對(duì)楗為楊君,厥字孟文”等情況見篇首所注。“伉”:強(qiáng)也.健也。“有司”:指主持會(huì)議的人。“子”:指子午道。“度經(jīng)”:謂褒斜道再度可以經(jīng)行。“晏”:安也。
譯文:于是我明智的同鄉(xiāng)、原司隸校尉、楗為武陽的楊君孟文,以深厚、執(zhí)著的忠誠之心,多次上奏皇上(建議重修褒斜石門)。主持會(huì)議的官員提出反駁意見,楊君則據(jù)理力爭,百官司僚都被說服,皇帝也聽從了他的建議。從此子午道才被廢止,(褒斜道)再度開始通行。其功這是如此重大而顯要:使此道(由敗壞凋敝到)寬敞明亮、安全平坦。清涼調(diào)和之氣充溢,蒸蒸日上。欣欣向榮之勢(shì)喜人。
原文:至建和二年,仲冬上旬,漢中太守、楗為武陽王升字稚紀(jì)。涉歷山道,推序本原,嘉君明智(碑作知),美其仁賢,勒石頌德,以明厥勛。其辭曰:
注釋:“建和”為東漢桓帝年號(hào)、“二年仲冬上旬”。相當(dāng)公元148年12月中旬。“王升”為楊孟之同鄉(xiāng),時(shí)任漢中太守。
譯文:到了漢桓帝建和二年的十一月上旬(相當(dāng)公元148年12月中旬),時(shí)任漢中太守的楗為武陽人王升字稚紀(jì),跋涉山道(視察褒斜道),推本溯源,感嘆楊君的明智和仁賢之舉,刻石歌頌其德行,昭明其功勛。其詞如下:
原文:君德明明,炳(別寫)煥彌光。刺(別寫)過拾遺,厲清八荒,奉魁承杓,綏億御(碑作衙)強(qiáng)(碑作別寫)。春宣圣恩,秋貶若霜。無偏蕩蕩,貞(別字)雅以方。寧靜蒸庶,政與乾通,輔主匡君。循禮有常。
注釋:“八荒”:八方荒遠(yuǎn)之地。見賈誼《過秦論》。“奉魁承杓”:指北斗七星?!妒酚?/font>"天官書》崇隱云:“斗,第一天之樞。第二旋,第主璣,第四權(quán),第五衡,第六開陽,第七搖光。第一至第四為魁,第五至長七為杓。合而為斗。“綏”,《說文》:車中把也。“億”:安也。“綏億御強(qiáng)”:意為把握好方向,即可平定強(qiáng)暴,使世事安康。“蒸庶”:眾人。“乾”;天也,見《易卦傳》。
譯文:楊君的德行明明白白,好像明亮的火光一樣。他指刺過失、拾缺補(bǔ)遺。治理好八方荒遠(yuǎn)之 地。他上順天意,合于北斗的旨趣;下制強(qiáng)暴,使世人平靜安康。他宣喻圣恩,像春天一樣和煦,貶斥丑惡,如秋霜一樣嚴(yán)厲。他公正不偏,心胸坦蕩。貞潔文雅,行為端莊。使庶眾寧靜、為政磊落,通于天乾。輔佐主人,匡正君王。遵循禮儀,持之有常。
原文:咸曉地理,知世紀(jì)綱。言必忠義,匪石厥章。懨(別寫)弘大節(jié).讜而益明。揆往卓今,謀合朝情。釋(別字)艱即安,有勛有榮。
注釋:“匪石”:《詩邶"柏丹》:“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揆”:推測(cè)、籌劃。“卓”:明也,高也。“釋”;解也。
譯文:他通曉地理,懂得倫理綱常。言必稱忠義,人心非石,豈可隨意轉(zhuǎn)移。其恢弘的大節(jié),通過其正直的讜論而更加鮮明。他借古明今,與朝廷之情不謀而合,解決了難題,就會(huì)得到安寧。真可謂有功勛又有榮光。
原文:禹鑿龍門,君其繼蹤。上順斗(別寫)極,下答坤皇。自南自北,四海攸通。君子安樂,庶士說雍、商人咸西嘻,農(nóng)(別寫)夫永同。春秋記異,今而紀(jì)功。垂流(別寫)億載,世世嘆誦。
注釋:“禹鑿龍門”:《淮南子"修務(wù)訓(xùn)》:“禹沐浴霪雨,櫛扶風(fēng),決江流河,鑿龍門,辟伊闕。”“斗極”“坤皇”見前注。“雍”:和也。“記”:同喜,悅也。
譯文:傳說大禹治水,曾鑿開了龍門。今天楊君(重開石門),是繼承了禹的行蹤。此事上可順應(yīng)北斗七星的意旨,下可答謝地皇坤神的安排。這樣就可以從南到北,四海通行無阻。君子們得以安居樂業(yè),庶土之民亦都十分高興。商人欣喜,農(nóng)民的心情亦都相同?!洞呵铩穼?duì)天氣多記其異常的變化,今天對(duì)楊君,應(yīng)把其卓越的功勛。此功應(yīng)流傳萬載、世世傳誦。
原文:序曰:明哉仁智(碑的知字),豫識(shí)難易。原度天道,安危所歸,勤勤竭誠,榮名休麗。
注釋:“序曰”:此為全篇總結(jié)之語。“休”:吉慶、美善、喜樂。
譯文:總而言之,楊君的明智,十分清楚,事情的難易,他早已預(yù)知。測(cè)度天道,本是安危所系。他以勤懇和竭誠,才終于得到此美善和榮譽(yù)。
原文:五官椽南鄭趙邵字季南,屬褒中晁(碑為別字)漢強(qiáng)字產(chǎn)伯,書佐西城(碑作成字)王戎(別寫)字文寶,主。
注釋:“椽”:佐助,引申為屬官的通稱。“屬”:托付。“書佐”:主辦文書的佐吏。漢制州郡及諸曹皆有書佐。“主”:調(diào)主其事.即負(fù)責(zé)這項(xiàng)工作。
譯文:五官的屬官南鄭人起邵,字季南,委托褒中人晁漢強(qiáng),字產(chǎn)伯和書佐西城人王戒,字文寶者.主辦此事。
原文:王府君閔和谷道危難,分置六部道橋。特遣行丞事西城(碑作成)韓(別寫)朗(碑作別字)。字顯公、都督椽,南鄭魏(別寫)整字伯玉(碑作王)。后遣趙誦宇公梁,按(碑作案)察中曹卓行。造作石積(碑作別字),萬世之基?;蚪飧唛w(碑作格),下就平易。行者欣然焉(焉作別寫)。
注釋:“王府君”:指漢中太守王升。“石積”:即石倉,用以盛來、薪。“閣”:即棧道之閣樓。
譯文:漢中太守王升,因憐憫谷道的危險(xiǎn)和困難,分別設(shè)置了六個(gè)道路橋梁。特派遣行丞事西城人韓朗字顯公,和都督椽屬南鄭人名整字伯玉,從事其事。后來又派遣趙誦宇公梁和按察中曹名卓行者,制作了可盛糧食和柴草的石倉,這是萬世可用的基礎(chǔ)建設(shè)。又解決了高處閣樓的問題,使它們?cè)谙蛳滦凶邥r(shí)變得容易、行路者看到這些變化,無不感到欣慰。
原文:伯玉(碑為王字)即日徒(碑作從)署行丞事,守安陽長。
注釋:“伯玉”:即前述都督掾南鄭魏整,他當(dāng)時(shí)要遷官。此事與修路無關(guān),屬順便提及。“署”:署理。“行”;官銜兼攝。大官兼小銜.稱行。“守”:官吏試職,稱守。又,官階低而暫任高官職,時(shí)亦稱守。“丞”:副職。
譯文:伯玉(魏整)即日起要改徙署理行丞事,試職擔(dān)任安陽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