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與“地”:此時用哪個?
在“感到非常de難過”“進行深入de研究”這樣的結構中,助詞“de”很不統(tǒng)一,有人用“的”,有人用“地”。到底應該用哪個? “的”“地”已分工 陳明學 “的”“地”用作結構助詞,早在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中就有了蹤跡: 平生蹤跡無定著,如斷蓬。聽塞鴻,啞啞的飛過暮云重。(卷六) 臉兒稔色百媚生,出得門來慢慢地行。(卷一) “五四”以來,隨著白話文運動的興起,“的”“地”有了分工。關于“的”和 “的、底、地”口語都讀輕聲de,書面上因不同的用法分寫成不同的字形?!暗住痹谖逅臅r期至三十年代用于領屬關系(如:“我底母親”,“作家底感情”),現(xiàn)已不用?,F(xiàn)在修飾動詞和形容詞寫“地”,其他場合一律寫“的”。 關于“的”和“地”的區(qū)別,呂先生還寫過一篇文章。文章中他這樣說: 一般語法書上都說“的”是定語的標志,“地”是狀語的標志。什么是定語和狀語?定語是名詞的修飾語,狀語是動詞、形容詞的修飾語。換句話說,用“的”還是用“地”,要看后面是名詞還是動詞、形容詞。(《關于“的”、“地”、“得”的分別》,《語文雜記》,《呂叔湘文集》第五卷) 呂先生對“的”“地”的區(qū)別反映了目前的普遍意見,據(jù)此,“感到非常de難過”“進行深入de研究”是用“的”還是“地”,取決于“難過”“研究”的詞性。查《現(xiàn)漢》(第5版),“難過”是形容詞,“研究”是動詞,與其配套的“de”均應用“地”。 賓位動詞不用“地” 朱文獻 新語法體系《中學教學語法系統(tǒng)提要(試用)》中說,狀語后面的“地”也可以寫成“的”,但定語后面的“的”不能用“地”,即使賓語中心語是由動詞充當。 賈平凹《我這樣讀體育報》(《中國體育報》1998年9月18日第4版)中說: 我的這些行為遭到我的朋友甚至我的愛人差不多有十次地譏笑:憑你那個樣子是體育人才嗎?你干得了體育還是懂得體育?我當然也有十次地反駁。 句中的“譏笑”“反駁”雖然是動詞,但它們都不是謂語動詞,而是在賓語的位置上,充當了賓語中心語(即“賓位動詞”),它們已臨時獲得了名詞的性質(過去稱作“動詞名物化”)。賓位動詞前的修飾語是定語,定語和中心語間應用“的”。 在中小學語文課本中,此類用法俯拾皆是。如: 英雄們……和城里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斗爭。(小學語文《飛奪瀘定橋》) 皇帝所有的衣服從來沒有獲得過這樣的稱贊。(初中語文《皇帝的新裝》) 首先,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并以我個人的名義,向北京大學全體師生員工,表示熱烈的祝賀!(高中語文《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上面例子中的“斗爭”“稱贊”“祝賀”都是賓位動詞,它們前面的修飾語都是定語,故兩者之間的結構助詞用“的”而不用“地”。 不得不用的“的” 李培森 “感到非常de難過”“進行深入de研究”中,“難過”“研究”都是賓語,賓語的修飾語是定語,而定中關系用“的”,因此,此處的“de”應寫作“的”。 主張此處用“地”的,強調的是“難過”是形容詞,“研究”是動詞,而形容詞和動詞的修飾語應該是狀語,狀中關系應用“地”。但是,那是指形容詞、動詞充當謂語時的情況,在形容詞、動詞充當賓語之后,它們的語法功能就發(fā)生了變化,這一點被主“地”派忽略了。 我認為,應該首先明確“de”所在的結構在句子中的成分(主、謂、賓),然后再根據(jù)成分來判斷“de”所在的結構是定中關系還是狀中關系,最后再根據(jù)定中或狀中來決定是用“的”還是“地”。 比如:“十二分的不情愿寫在她的臉上?!薄皹O度的瘋狂在他眼中跳躍?!备鶕?jù)《現(xiàn)漢》(第5版),“情愿”是動詞,“瘋狂”是形容詞,單獨看“十二分de不情愿”“極度de瘋狂”,可以說它們是狀中關系,用“地”也可,用“的”也可。但是當它們在句中作主語時,“十二分de不情愿”“極度de瘋狂”就是定中關系,所以只能用“的”,用“地”就錯了。 “的”字通吃 曹麗華 區(qū)分“的”“地”讓表達更精密,同時也給使用增加了難度。所謂興一利必興一弊是也。 “我非常地難過。”這個句子里應該用“地”?!拔腋械椒浅5碾y過?!边@個句子里又應該用“的”。為什么如此善變?真讓人難以捉摸呀! 其實對于“的”“地”的分工是有不同看法的。 呂叔湘、朱德熙在《語法修辭講話》中認為“的”“地”分開有好處:“這個字(指念輕聲的de)擔負的任務非常繁重,所以在文字上寫成兩個或三個不同的形式是有相當?shù)姆奖愕?,尤其是翻譯外國文章的時候?!?/SPAN> 《中學教學語法系統(tǒng)提要(試用)》則提倡不分:“過去曾經不分,并未引起混亂,而通行分寫辦法在教學上不無困難,事實上也確有疑難情況,所以根據(jù)許多教師的建議,提倡不分。但是目前報刊文章和許多著作中大都是分寫的,因此不作硬性規(guī)定,愿意分寫的盡管分寫,只要分得對就行。” 《提要》快刀斬亂麻,其意見是解決“的”“地”混用問題的好辦法——與其分不清,不如不分。這樣處理為學習者提供了一條捷徑,是個以不變應萬變的妙方。對于這個“萬應靈丹”,我們稱它為:“的”字通吃。 “的”“地”有別 劉峻豪 通用“的”字固然省事,但是,在有些組合中,用“的”或“地”意思是有區(qū)別的。 例如“愉快的學習”和“愉快地學習”,前者強調學習的性質,后者強調學習的過程。如果統(tǒng)一為“愉快的學習”,那么歧義就難以避免了。類似的還有“仔細的閱讀”/“仔細地閱讀”,“默默的傾聽”/“默默地傾聽”,“甜蜜的戀愛”/“甜蜜地戀愛”等。 再如:“孩子們驚恐地尖叫,女人們絕望地嚎叫,但沒有一個人去理會他們?!比魧⒕渲小暗亍备某伞暗摹保摼渚蜁徽J為是個病句。 “的”“地”分開,表意更精確;合并成“的”,則會造成表意的含混。 區(qū)分“的”“地”兩手抓 王巖 戚曉杰 修飾語和中心語之間用“的”還是“地”,可以依據(jù)兩種情況考慮。 一、中心語的性質。 中心語是名詞性單位(包括名詞、人稱代詞等),則用“的”,如“老王的房間”“聰明的孩子”“新買的書”“善良的她”。 中心語是非名詞性單位,則用“地”,如“輕輕地走”“無可奈何地同意”“非常地高興”。 中心語兼屬名詞和動詞(或形容詞),用“的”或“地”均可,但表達的意義有差別。如: 全面的規(guī)劃(規(guī)劃的內容全面,“規(guī)劃”為名詞)|全面地規(guī)劃(規(guī)劃得全面,“規(guī)劃”為動詞) 異常的光亮(光線異常,“光亮”為名詞)|異常地光亮(十分明亮,“光亮”為形容詞) 二、支配賓語的動詞的性質。 要求帶名詞性賓語的動詞,如“看”“吃”“姓”“建設”“保護”等,其賓語與修飾語之間用“的”,如:“小王讀魯迅的小說。”“她看了一場精彩的電影。” 要求帶非名詞性賓語的動詞,如“開始”“繼續(xù)”等,其賓語與修飾語之間用“地”。如:“他開始劇烈地嘔吐?!薄靶∨⒗^續(xù)天真地笑著?!?/SPAN> 所帶賓語既可以是名詞性的又可以是非名詞性的動詞,如“喜歡”“害怕”“接受”“進行”“得到”等,其賓語與修飾語之間可用“的”,也可用“地”,如:“我喜歡劇烈的/地運動?!薄皢栴}還沒有得到詳細的/地回答?!薄按蠹疫M行了認真的/地研究?!?/SPAN> 當然,用“的”或“地”,整個結構在句法功能上也是有差別的。用“的”的結構,常作主語或賓語;用“地”的,常作謂語。 另外,類似“張經理的光臨”“這本書的出版”“他的懶惰”“大家的感謝”的結構,中心語為動詞或形容詞,修飾語是名詞性的,其中的結構助詞肯定用“的”,并且這類結構只作主語和賓語,不作謂語。 “進行”“感到”不一樣 傅滿義 “進行”“感到”都是動詞,但它們屬于不同的小類,所帶賓語的性質也有所不同,應區(qū)別對待。朱德熙先生在《現(xiàn)代書面漢語里的虛化動詞和名動詞》中指出:“進行”之類的虛化動詞“要求的賓語是表示動作的名詞性成分。符合這個要求的語法成分只有兩類:一類是表示動作的純名詞,另一類是兼有名詞和動詞性質的名動詞”。 “進行”后帶純名詞,如“進行手術”,名詞賓語前只能加定語,如“進行外科手術”。 “進行”后帶名動詞(如“調查”),名動詞體現(xiàn)出來的是它的名詞性的一方面。具體來說,名動詞只受定語修飾,如“進行一些調查、進行農村調查”,不受副詞修飾,如不能說“進行馬上調查”;名動詞本身不帶賓語,如不能說“進行調查農村”;名動詞聯(lián)合充當“進行”的賓語時,只能組成名詞性聯(lián)合結構,如“進行觀察和分析”,不能組成動詞性聯(lián)合結構,如“進行又觀察又分析”。這樣看來,“進行認真de調查”中“調查”是名詞性的,其中的“de”只能寫作“的”。 “感到”是個心理動詞,以帶非名詞性賓語為主,如“感到有問題、感到很舒服、感到事情難辦”等,偶爾可帶名詞性賓語,如“感到問題的嚴重性”。“感到非常de難過”類似于“感到很難過”,因此,更多人將“難過”當作非名詞性賓語,其中用“地”的居多。 總之,“進行”“感到”性質不同,所帶的賓語性質也不同,參考答案是:“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感到非常地難過”。 殊途同歸一個“的” 何偉漁 “感到非常de難過”“進入深入de研究”兩種結構不是一回事,要確定其中“de”的寫法,必須分開討論。 先說“感到非常de難過”。“感到”的賓語可以是動詞、形容詞、名詞,因此,僅憑“感到”無法確定其賓語的語法性質。“難過”是形容詞,“非?!笔菭钫Z,其中的“de”應該用“地”嗎? 定語用“的”,狀語用“地”,補語用“得”,許多學過語法的人對此深信不疑,其實他們上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當。定語用“的”、補語用“得”(當然也可以不用),是不錯的;但狀語用“地”卻不完全符合漢語語用實際。 狀語有兩種:動詞前的狀語和形容詞前的狀語。動詞前的狀語用“地”基本正確,只有個別例外,如“他真的結婚了”。而形容詞前的狀語不能一概用“地”。如果狀語是程度副詞,后邊用de,就應當寫成“的”。如“十分的漂亮、相當?shù)母蓛簟⒃桨l(fā)的可愛、格外的大方”。因此,“非常的難過”到哪里都是一樣的,“感到非常de難過”也應寫作“感到非常的難過”。 再說“進行深入de研究”。“進行”在語法教學中俗稱“傀儡動詞”。“進行”一般要求賓語是動詞,主要語義要靠賓語動詞表達,它的作用在于表明賓語動詞所指的行為是持續(xù)的、正式的。如“進行考察、進行磨合、進行改革”等?!翱疾?、磨合、改革”等原是地道的動詞,都可以帶賓語;但一旦用作“進行”的賓語,就失去了動詞最重要的語法功能——帶賓語。也就是說,“進行”的賓語已轉化為名詞了。那么,如果用形容詞去修飾這些賓語,最終形成的應該是名詞性的定中短語,其中也應用“的”,如“進行認真的考察、進行主動的磨合、進行積極的改革”。 “進行深入de研究”與此完全相同,自然也非“的”不可。當然,如果“研究”等動詞不作“進行”的賓語,它們就還是應受狀語修飾,如“我們必須深入地研究新的情況”。 五點意見 邢福義 “感到非常de難過”中,de應該寫成“的”還是寫成“地”,我有五點意見。 第一,“的”“地”分工,有好處。如“嚴肅的問題,嚴肅地對待”,清晰地顯示語詞間的結構關系。如果都寫成“的”,如“嚴肅的問題,嚴肅的對待”,效果就比不上前者。 第二,狀語后邊的de,如果有人寫成“的”,不要認為是錯誤,“主語+非常+de+形容詞”中,“非?!焙筮呌谩暗亍?,沒問題。如:態(tài)度非常地殷勤|預感非常地不好。但是,如果有人寫成“的”,不能說是錯的。例如:他幫著把行李拿上車,態(tài)度非常的殷勤(諶容《夢中的河》)|那年高考結束的時候,我的預感非常的不好(安頓《絕對隱私》)。 第三,在“感到+非常+de+形容詞”的結構中,“非常de+形容詞”仍然是個狀中結構。我手邊有個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語料庫,共有657 134個句子。其中寫成“感到非常的+形容詞”的,共有3句:感到非常的不方便(孫犁《風云初記》) |感到非常的輕松(周而復《上海的早晨》)|感到非常的難堪(王小波《未來世界》)。寫成“感到非常地+形容詞”的,只有1句:感到非常地痛苦(白帆《寂寞的太太們》)。 第四,跟“非常”同類的程度副詞,如“十分、極度”等,作狀語時后邊如果出現(xiàn)de,既有人寫“地”,也有人寫“的”。例如“十分”:這個念頭十分地頑固(李佩甫《羊的門》)|我們十分的痛心(馮志《敵后武工隊》)。又如“極度”:極度地疲憊(馬蘭《閱讀與對話》)|感到極度的空虛(周而復《上海的早晨》)。 第五,書面語中,讓“的”“地”分別作為定語和狀語的標志,這是一種人為的規(guī)定。這種規(guī)定,不宜僵化,不宜當成非如此不可的“規(guī)范”,否則會脫離社會語言文字運用的實際。我主張,在拿不準的時候,寧可選用“的”,免得出錯。舉個例子:“談到國內形勢,我們還應對中國抗日戰(zhàn)爭加以具體的分析?!?SPAN>(毛澤東《論聯(lián)合政府》)如果寫成“加以具體地分析”,這就錯了。 編者附言 本次討論,眾說紛紜,頭緒比較多。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的”“地”問題的復雜性。在眾多的觀點中,我們想清理出幾條可作為“公約數(shù)”的原則,作為運用“的”“地”的實用指南。 1.“的”“地”分工比不分要好,利于表達的精密化。 2.定語和中心語之間肯定用“的”。 3.狀語和中心語之間不一定用“地”。 4.充當謂語的狀中結構,中心語是動詞的,基本上用“地”,極少用“的”;中心語是形容詞的,有的用“的”,有的用“地”(程度副詞作修飾語的大多用“的”)。 5.充當主語或賓語的原“狀中結構”(是否已經轉化為定中結構暫不作結論),傾向于多用“的”少用“地”。 6.“的”“地”的區(qū)分不是機械的,實在難以分辨時,傾向用“的”。 對同一個語言現(xiàn)象,不同的語法體系會有很不一樣的理論解釋。如對“感到非常de難過”中可以用“的”,就至少有兩種解釋,一是狀中結構可以用“的”,二是其中的“難過”已經名詞化,“非常的難過”是定中關系。到底哪種解釋更合理,語法學家可以繼續(xù)討論,我們需要明確的是,這里用“的”是不“犯法”的。 感謝會診的專家,尤其是語法學方面的知名學者,是他們的努力讓“的”“地”的使用有了基本清楚的“路線圖”。當然,由于問題本身的復雜性,“的”“地”的區(qū)分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讓我們懷著期望,以待來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