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正確的執(zhí)筆方法(包括硬筆和軟筆),能用硬筆寫正楷字,毛筆寫楷書等,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美感”是《語文課程標準》對寫字教學的教學建議。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完成這一目標,怎么做才能培養(yǎng)學生應有的寫字習慣,才能更充分地引導學生體會漢字所具備的獨特美感。這雖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更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課題。談及寫字,技法便是熱門話題,相對而言,執(zhí)筆方法常常會被遺忘。孰不知,執(zhí)筆和用筆,執(zhí)在使先,筆都執(zhí)不好,用好便成了空談![2]董其昌《畫禪室隨筆》有語云,字之巧處在用筆,尤在筆墨。這足見用筆之重要。中國的漢字之所以獨具魅力,除了漢字本身具有的造型藝術美之外,與它的書寫工具的特殊性是密不可分的。我想,漢字的美與漢字使用者的生活習慣也有一定的聯系——生活中竹筷的使用與執(zhí)筆息息相通。藝術源于生活,正是基于中國人有著能夠靈活使用竹筷這一特殊習慣,使用起鋼筆和毛筆等書寫工具,在入門之前也早已有了基礎。 既然執(zhí)在使先,學用竹筷又在學寫字之前,竹筷的使用與寫字又有著必然的聯系。那么,在教學生使用竹筷時,家長朋友和老師朋友們能有意識地滲透執(zhí)筆姿勢的指導,孩子便會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有了技法的積淀。我們雖不去刻意做什么,只是在孩子想學和需要學時,才以玩的方式,在快樂的氛圍中嘗試竹筷的使用。孩子趣味盎然地接受,我們巧借東風來指導。竹筷能靈活使用了,今后寫字教學的鋪墊工作也就做了一半,到學生有興趣學寫字時,講解執(zhí)筆姿勢便會水到渠成。 下來結合前人有關筆法的理論和我個人的認識談幾點看法。 一、沿用至今的執(zhí)筆方法 [3]相傳有一種執(zhí)筆法,叫做“撥鐙法”。唐陸希聲提出“揠、押、鉤、格、抵”五字法。希聲傳授辯光,辯光再傳授李煜。李煜又增加“導、送”兩字,成為七字法。后來陳伯敷談執(zhí)筆法,又增加一個“拒”字,共八個字,成了八字撥鐙法。八個字是:揠、壓、鉤、揭、抵、拒、導、送。以上八字中各字在執(zhí)筆中起什么作用呢?“揠”指大拇指直向筆管;“壓”指用食指上節(jié)端壓住筆桿;“鉤”指中指上節(jié)鉤住筆桿前方;“揭”大致指無名指使筆向上行之意;“抵”指中指的“鉤”和無名指的“揭” 的相向力的作用;“拒” 指中指的“鉤”和無名指的“揭”相向的力在運轉時的作用;“導”指小指引無名指向右行;“送”指小指引無名指向左行。不難看出:八種活動中以揠、壓、鉤、揭為主要。雖在后來有了兩指執(zhí)筆法、三指執(zhí)筆法、五指執(zhí)筆法等多種執(zhí)筆法,正所謂執(zhí)筆無定法。但撮其要,不論軟硬筆書法,其工具的執(zhí)使均離不開“揠、壓、鉤、揭”。 二、竹筷的使用方法與執(zhí)筆方法的聯系 竹筷的使用不同于書寫工具的是:筆是單支使用,竹筷雙支配合使用。使用竹筷時,下面一支置于無名指和中指之間和虎口上。上一支則置于大拇指、食指與中指之間,與執(zhí)鋼筆方法幾乎無異,用餐時“揠、壓、鉤”在上一支竹筷上將會靈活體現,下一支竹筷將通過拇指和食指在虎口固定、無名指使其向上,通過“揭”這一環(huán)節(jié),在食物處與上面的竹筷共同作用于一點,食物在五指的有效配合下輕松地送到口中。當然我們是有疑問的——兩支竹筷,各承受著力的作用,跟筆是怎樣的相同法?其實不難理解,上一支竹筷的“揠、壓、鉤”與下一竹筷的“揭”共同作用的合力是一個力,同執(zhí)筆的“揠、壓、鉤、揭”是完全有著同一理據的。試想,用兩支竹筷夾住食物在盤底往出來撥時,它跟寫字時五指的運動是沒什么兩樣的。同理,“抵、拒、導、送”也同樣在竹筷使用時一一配上用場。 基于此,足以說明竹筷的使用方法與執(zhí)筆方法有著相輔相成的聯系,這一點已是毋庸置疑的。下面,我就如何通過竹筷的使用指導進行寫字前執(zhí)筆的鋪墊練習,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三、通過竹筷的使用指導鍛煉學生執(zhí)筆技巧的方法 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指導孩子使用竹筷時宜采用由近及遠(離竹筷頭的距離變化)的執(zhí)法練習。 孩子剛接觸竹筷時,我們都從較近處入手教他們嘗試。慢慢兒他就掌握了基本的技巧,這時我們會為之竊喜。最不可取的是,大人逐漸會淡化或淡忘這一技巧的繼續(xù)指導。我們進行有序的指導必不可少,指導他們嘗試由近及遠地使用竹筷,為今后使用不同的筆,書寫真草隸行等不同字體做一有力的鋪墊。[4]相傳衛(wèi)夫人《筆陣圖》里這樣說:“凡學書字,先學執(zhí)筆:若真書,去筆頭二寸一分;若行草書,去筆頭三寸一分。”[5]虞世南《筆髓論》中說筆長不過六寸,捉管不過三寸,真一、行二、草三,指實掌虛。[6]解縉《春雨雜述》又有“真書去毫端二寸,行三寸,草四寸”之說。足見不同的字體對執(zhí)筆的要求,因此有意識地指導孩子進行由近及遠的執(zhí)筆法練習很有必要。 2、竹筷的使用,是訓練腕力的極佳訓練項目。 [7]姜夔《續(xù)書譜》說:“不可以執(zhí)用筆,當以腕運筆。執(zhí)之在手,手不主運;運之在腕,腕不知執(zhí)?!眻?zhí)筆無定法(蘇東坡語),但執(zhí)筆亦有法(張懷瓘《六體書論》),欲達到“要使虛而寬(蘇東坡語)”的效果,就要做到“手不主運,運之在腕”。腕力的練習在寫字乃至今后的書法教學中至關重要。在使用竹筷的過程中,“揠、壓、鉤、揭”的執(zhí)法了然于胸后,竹筷的使用是否靈活便顯而易見。腕靈活了,夾竹筷吃食物就自然了;腕力慢慢兒得到練習,寫字時便會注入無形的力量。執(zhí)筷用腕對執(zhí)筆用腕的幫助自是不言而喻的。 3、靈活使用竹筷,更有助于使用軟硬筆的技巧的形成。 起收、遲速、輕重、提頓以及轉折等均是用筆的技巧,就拿“遲速”而言,在使用竹筷上,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吃飯的快慢決定了竹筷使用的快慢,看來若有意識地為訓練技法做鋪墊,平時還是需要遵循“進餐要慢”這一原則的。因為在倪蘇門《書法論》中說:“輕重徐疾四法,惟徐為要。徐者緩也,即留得住筆也。此法一熟,則諸方法可運用?!倍鄶等硕际侵鲝垺皩庍t毋速”的。至于起收、輕重、提頓以及轉折等技巧的鋪墊性練習,只要搞清了執(zhí)竹筷與執(zhí)筆的緊密聯系,明白了“五指共執(zhí)”的重要性,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提高了重視程度,便可以在隨時開展指導與訓練,而且會做到游刃有余,在這里不加贅述了。 漫談至此,更覺學習與生活的趣味橫生。簡單一雙竹筷,卻如此獨具魅力,倘或西方人了解到它與寫字的深厚淵源,恐怕他們的神情不是一個驚訝所能形容的了的。謹以此文,與有意于蒙學的各位同仁共同交流,看是否能收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行濤,周衛(wèi)勇.《新課程教學法》第86頁.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2004-3。(著作)
[2] 季伏昆.《中國書論》第540頁.江蘇美術出版社. 2002-12。(著作)
[3] 《書法研究》.第一輯第51頁.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5。(期刊文章)
[4] 《書法研究》.第一輯第54頁.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5。 [5] 季伏昆.《中國書論》第182頁.江蘇美術出版社. 2002-12。(著作)
[6] 季伏昆.《中國書論》第188頁.江蘇美術出版社. 2002-12。(著作)
[7] 季伏昆.《中國書論》第55頁.江蘇美術出版社. 2002-12。(著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