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潛意識 效率極低人群之七大習慣 催眠 高峰體驗 暗示 ...

 昵稱13604 2012-01-01

請重視潛意識



潛意識的定義

人腦接受信息的方式分為有意識和無意識接收兩種方式,我們每天都會受到不同程度有形或無形的刺激,引起我們的注意而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反應,有意識接收是人腦對于周邊事物的刺激有知覺地接收信息;而無意識接收是人腦對于周邊事物的刺激不知不覺地接收,這就是所謂潛意識。

潛意識指的就是潛藏在我們一般意識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是相對于“意識”的一種思想。又稱“右腦意識”、“宇宙意識”,腦內(nèi)革命作者春山茂雄則稱它為“祖先腦”。

潛意識也就是人類原本具備卻忘了使用的能力,這種能力我們稱為“潛力”,也就是存在但卻未被開發(fā)與利用的能力。潛能的動力深藏在我們的深層意識當中,也就是我們的潛意識。

潛意識聚集了人類數(shù)百萬年來的遺傳基因?qū)哟蔚男畔?。它囊括了人類生存最重要的本能與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功能與宇宙法則,即人類過去所得到的所有最好的生存情報,都蘊藏在潛意識里,因此只要懂得開發(fā)這股與生俱來的能力,幾乎沒有實現(xiàn)不了的愿望。

潛在意識的世界,是超越三度空間的超高度空間世界。潛意識一經(jīng)開啟,將和宇宙意識產(chǎn)生共鳴,宇宙信息就會以圖像方式浮現(xiàn)出來,心靈感應等 ESP能力也將一一出現(xiàn)。

  分析認為,潛意識聚集了人類數(shù)百萬年來的積累的大量知識,充分開發(fā)之后將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人類現(xiàn)在需要做的,則是正確認識和激發(fā)潛意識。

美國知名學者奧圖博士說:人腦好像一個沉睡的巨人,我們均只用了不到1%的腦力。一個正常的大腦記憶容量有大約6億本書的知識總量,相當于一部大型電腦儲存量的120萬倍。如果人類發(fā)揮出其一小半潛能,就可以輕易學會40種語言,記憶整套百科全書,獲12個博士學位。



潛意識的發(fā)現(xiàn)

每一個人都具備潛意識的存在,只是過去并沒有這種體認。潛意識的發(fā)現(xiàn)始自催眠術(shù)。現(xiàn)代催眠術(shù)的原始型態(tài)是奧國維也納的醫(yī)師梅斯梅爾所創(chuàng)立,但是第一次提出人類具有潛在意識學說的人,是西格蒙德?佛洛伊德。

弗洛伊德所談的潛意識,是一種與理性相對立存在的本能,是人類固有的一種動力。他認為,人類有一種本能,也就是追求滿足的、享受的、幸福的生活潛意識。這種潛意識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一直在不知不覺中控制著人類的言語行動。在適當?shù)臈l件下,這種潛意識可以升華成為人類文明的原始動力。

根據(jù)維也納大學康士坦丁博士估算,人類的腦神經(jīng)細胞數(shù)量約有一千五百億個,腦神經(jīng)細胞受到外部的刺激,會長出芽,再長成枝(神經(jīng)元),與其它腦細胞結(jié)合并相互聯(lián)絡,促使聯(lián)絡網(wǎng)的發(fā)達,于是開啟了信息電路,然而人類有95%以上的神經(jīng)元處于未使用狀態(tài),這些沉睡的神經(jīng)元如果能夠被喚醒,幾乎人人都可以變成“超人”。

如果將人類的整個意識比喻成一座冰山的話,那么浮出水面的部分就是屬于顯意識的范圍,約占意識的5%,換句話說,95% 隱藏在冰山底下的意識就是屬于潛意識的力量。這僅僅是理論值,就目前只用到很少的腦細胞的大腦,其耗氧量已經(jīng)占到全身耗氧量的四分之一。所以全部使用是不可能的。就算是像愛因斯坦、愛迪生等天才人物,一生中也不過運用了他們潛意識力量的2%不到。

因此,任何人不論你聰明才智的高低,成功背景的好壞,也不論你的愿望多么的高不可攀,只要懂得善用這股潛在的能力,它就一定可以將你的愿望具體的在你的生活中實現(xiàn)出來。

潛意識如同一部萬能的機器,任何愿望都可以辦得到,但須要有人來駕駛它,而這個人就是你自己,只要你有心控制,只讓好的印象或暗示進入潛意識就可以了。

潛意識大師摩菲博士說過:“我們要不斷的用充滿希望與期待的話,來與潛意識交談,于是潛意識就會讓你的生活狀況變得更明朗,讓你的希望和期待實現(xiàn)”。

只要你不去想負面的事情,而選擇有積極性、正面性、建設性的事情,你就可以左右你自己的命運。



潛意識的六大特征


  1.能量巨大:博恩?崔西說:潛意識是顯意識力量的3萬倍以上。

  2.最喜歡帶感情色彩的信息。

  3.不識真假,直來直去。

  4.易受圖像刺激。

  5.記憶差,需強烈刺激或重復刺激。

  6.放松時,最容易進入潛意識。



潛意識的形成


所有的肉體痛苦和情感的喪失及被麻醉而失去意識的時刻。

辯證唯物主義中的基本原理是:物質(zhì)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zhì)對意識起決定作用,而意識對物質(zhì)起反作用。但是這個反作用,以往我們注意的是意識中可意識部分的能動作用,卻沒有注意到意識中不可意識部分即潛意識的消極負面作用。

潛意識形成后,反作用于人的身體,減慢我們的思維速度,影響我們的記憶……從而影響了我們的思維也影響了我們的健康。



潛意識形成舉例


一位母親由于莫名的煩躁,對自己調(diào)皮的孩子不上進感到焦慮,經(jīng)常打罵指責自己的孩子,并對孩子說:“你瞎了嗎?這樣的東西都看不見?”或者“你聾了嗎,我講的話你都聽不進去?” 在這里可以看出在打痛孩子肉體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向孩子心靈致入潛意識,可以預見的是:這個孩子將來在他的視覺或聽覺方面肯定會有心理障礙,或者是聽不清充足的音色,或者是看不全充足的顏色。



潛意識作用舉例


我國棋圣聶衛(wèi)平曾經(jīng)在一次國際重要圍棋比賽后遺憾地說,自己明明前半盤領先優(yōu)勢很大,在收官子的階段自己怎么下出了昏招?。∶髅魇窃谀X袋里想好的最佳收官次序,可是在出手下子時卻下出最差的收官次序,真是莫名其妙,結(jié)果被別人翻盤了!真遺憾啊 ”

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反過來吧”或者諸如此類意念的潛意識在聶棋圣腦里起了作用!在聶棋圣疲倦的時候,潛意識這個小人兒說:快反過來吧。他的大腦就把最佳的次序與最差的次序反了過來!這種潛意識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聶衛(wèi)平棋圣早年或青年時期(或許是文革時的?)所遭受的肉體痛苦或精神迫害,同時伴隨著“反過來”等意義的語言。

由于受這種潛意識的影響,聶棋圣又有多少次遺憾地與世界冠軍失之交臂呢?這恐怕只有聶棋圣本人最清楚了。

人有所謂的意識和潛意識,一般人學習的時候,都是運用意識的力量,然而,世界潛能大師博恩?崔西曾經(jīng)說過:“潛意識的力量比意識大三萬倍以上?!? 所以,任何的潛能開發(fā),任何的希望要實現(xiàn),都是依靠你的潛意識。



潛意識的特點

1、潛意識具有記憶儲蓄功能。潛意識象個巨大無比的倉庫或銀行,它可以儲存人生所有的認知和思想感情。

人從出生到老死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等一切意識到的東西,都會進入潛意識并儲存起來。一些熟悉的事物,如長期生活環(huán)境中的習俗、觀念、人物景象、他人的某些思維習慣和行為特點等等,常常不經(jīng)過明顯的意識記憶,不知不覺地直接進入人的潛意識,并儲存起來。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便是潛意識吸收和反饋的結(jié)果。

2、潛意識具有自動排列組合分類的功能。潛意識將保存的復雜多樣的東西,進行自動的重新排列組合、分類,以隨時應付各種需要。

人們做夢,便是潛意識的一種自動排列組合的反映。當我們思考某個問題的時候,與這問題有關的潛意識就可能被我們喚醒,從潛意識里升到意識中來為思考服務。而與思考問題無關的潛意識,一般情況下不會被喚醒,它老老實實在那里埋藏著。大腦功能紊亂的"神經(jīng)病",便是潛意識排列組合混亂無序造成的。

3、潛意識的"密碼"性和模糊性。"密碼"是用來做比喻的權(quán)宜之辭,意即潛意識的喚起,須由特定的情景或特定的意識指令才行。"模糊"指存入大腦的潛意識已經(jīng)變成了我們無法認識的模糊的"代碼",只有通過意識的重新"翻譯",才能清晰起來。這個過程速度之快,我們幾乎無法覺察。

當我們要思考回想某件事的時候,比如我們想回憶少年時代一件成功的往事,我們就給潛意識下了一個特定的指令,于是這方面的潛意識很快便會被喚起,并經(jīng)過意識"翻譯",而栩栩如生重現(xiàn)出來。

當我們在某種特定情景的刺激下,一些相對應的潛意識有時會自動地重現(xiàn)出來。比如你看到電影中的接吻場面,你的潛意識中的某些相關的記憶有可能就閃現(xiàn)在腦屏幕上,與電影中的場面交相輝映在你的大腦意識里,煞是好看。這是潛意識的快速"密碼"喚起和快速意識翻譯的表現(xiàn)。

4、潛意識有直接支配人行為的功能。人的一切引起習慣性動作、行為,以及一些自己也沒有意料到的行為,實際上就是潛意識在支配人。一些人遇到難題,馬上想到"挑戰(zhàn)""想辦法解",行動也幾乎同時跟上。另一些人遇到難題,則不自覺地、甚至不加思考地就想到退,想到失敗,而且也在行動上退卻。這便是過去不同經(jīng)驗的潛意識在起作用。

5、潛意識具有自動解決問題的思維功能。當我們苦思冥想某一難題,一時得不到解決時,我們可能會暫時停下來做別的事。結(jié)果突然有一天,問題答案的線索,甚至完整的答案從你腦中跳出來了,你驚喜萬分。原來這便是潛意識在自動替你思維解決問題。所謂"靈感",就是潛意識的自動思維功能。

6、潛意識的快速習慣反應,便可形成超感和直覺功能。據(jù)說有些印第安土著人能從馬蹄印跡中判斷馬走了多遠。這種超感和直覺實際上是長期與馬、馬蹄痕跡打交道形成的經(jīng)驗潛意識的習慣性反映。母親對嬰兒的某些直感,也是長時間和嬰兒生活在一起的習慣潛意識的直接反映。

總之,潛意識就是我們"心"的大海。它匯集著一切思想感受的涓涓細流,容納各種觀念心態(tài)的百川江河。它是形成我們一切思維意識的源泉。

人從娘胎里誕生起,潛意識便開始形成:父母的期望、教誨、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學校的教育,從小到大的閱歷,一切影響過你的外部思想觀念、意識和你自己內(nèi)部形成過的觀念意識情感,包括正面積極的意識情感和負面消極的意識情感,這些統(tǒng)統(tǒng)都會在你的潛意識里匯集沉淀儲存起來,形成一個人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和靈魂。它是我們形成新的思想、心態(tài)、智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和信息源泉。



潛意識的運用

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注意到一些具有特別才能的人,即使在忙亂當中,仍能優(yōu)雅而從容地完成異常復雜的工作,令人驚嘆不已,就象芭蕾舞者令人眼花繚亂的美麗舞姿。這是經(jīng)年累月修煉而來的能力。

在這種看似不可思議的非凡能力中,隱含心靈的另一個層面——潛意識。事實上,人們都曾不自覺地透過潛意識來處理復雜的問題。但智慧極高的人與一般人的區(qū)別在于,他們能在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發(fā)展出較高的契合關系。而且與一般人偶然短暫的感應不同,他們將潛意識的運用當作一種修煉來加以提升,他們的實踐證明了一個真理:“世界上最大的尚未挖掘的領域,是位于我們兩耳之間的空間”。

這些所謂“非凡”的能力,實際上跟生命中許多“平凡”的事物密切關連,以致我們幾乎未注意它們。我們自己也常常十分巧妙地處理生活中細微復雜的工作,卻幾乎不經(jīng)意識的思考。

請你嘗試做一個實驗,觸摸你的頭頂。你會怎樣做呢?多數(shù)人都差不多回答:“我只想把我的手放在頭上,它就在那里了?!钡窃谏窠?jīng)生理學家看來,把你的手舉上頭頂,恰恰是一件異常復雜的工作。大腦傳遞訊號到手臂,訊號再傳回大腦,這個過程牽涉到無數(shù)神經(jīng)細胞的刺激與反應。這項復雜的活動從開始到結(jié)束之間 所需要的微妙的協(xié)調(diào),我們并未在意識上察覺。同樣的,假如你必須思考步行的每一個細節(jié),你的麻煩就大了。走路、談話、吃東西、穿鞋子、騎單車,這些行為都是在幾乎沒有意識的情形下完成的,然后事實上這些都是極端復雜的工作。這些工作之所以能正確地完成,便是靠潛意識的作用。

潛意識對于我們的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出生伊始,嬰兒就開始學習每一件事情。任何新的工作,起先都需要意識非常專注與努力。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整個活動從有意識的注意,逐漸轉(zhuǎn)變?yōu)橛蓾撘庾R來掌管。譬如,在你初學開車的時候,需要相當大的注意力,甚至要和坐在你身旁的人談話都困難,然而,練習幾個月后,你幾乎不需要在意識上專注,就可做同樣的動作。不久以后,你甚至可在車流量很大的情形下,一面駕駛,一面跟坐在旁邊的人交談。顯然這時你對于必須監(jiān)測和回應的上百個變數(shù),幾乎不必在意識上加以注意了。學鋼琴,學繪畫,學舞蹈,學打球,學太極拳都是如此。

把熟練的部分交給潛意識來掌管,而讓意識專注于其它部分或新的事物上。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不斷對潛意識加以訓練和培養(yǎng),而熟悉各類技能。而一旦學會了,就會變成好像天生就會的。所謂“熟能生巧”,就是如此。所以,當我們運用潛意識的時候,甚至不會注意到它的存在。但是,要熟練掌握諸般技能,做到精益求精,不斷發(fā)展我們一般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契合,則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和強化。

潛意識沒有自己的意志,也沒有特定的目標和方向,當我們意識的心思十分活躍的時候,潛意識便被矛盾思緒的洶涌浪潮淹沒。如果心靈處于平靜的狀態(tài),如我們專注于某些特別重要的事情時,潛意識便浮現(xiàn)而不易分心。

學習專注于心中真正想要的結(jié)果是一種技能,這在開始的時候是不容易的,需要時間與耐心去培養(yǎng)。對多數(shù)人來說,一想到某項心中重要的目標,就會馬上想到實現(xiàn)這項目標的種種困難或障礙。雖然不斷思考達成目標的各種可能策略是很有幫助的,但這也可能是缺乏訓練的結(jié)果。一個訊號——對于“過程”的過分專注,會不斷地掩蓋目標的焦點。

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學習如何將自己真正想要的,與達成它的過程加以區(qū)別。

我們必須學習更加準確地把焦點對準想要的結(jié)果。不斷對準焦點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潛意識對明確的焦點有較佳的回應能力,如果我們不能明白分辨階段性目標與終極目標,潛意識就無法區(qū)分輕重緩急和對準焦點。

另外,對目標作明確的選擇也很重要。只有經(jīng)過選擇,潛意識的能力才能充分發(fā)揮。但是這一切中真正的關鍵,仍然在于認識對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在不知道對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么的情形下,將易流于機械式地運用潛意識。

總之,培養(yǎng)潛意識最重要的是,它必須契合內(nèi)心真正想要的結(jié)果,愈是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良知和價值觀,愈容易與潛意識深深契合,或甚至有時就是潛意識的一部分。所以,聰明的大腦能充分調(diào)動其潛意識為它服務。



如何開發(fā)潛意識

潛意識包羅萬象,深厚神奇,那么如何來訓練開發(fā)和利用它呢?以下幾點可供探索參考:

1、訓練開發(fā)潛意識的無限蓄儲記憶功能,為我們的聰明才智開辟廣闊深厚的基礎。

如果你想建造高樓大廈,就必須儲備好各種各樣的建筑材料、裝修材料、設計知識、建筑技能、各種建筑機械,還有指揮管理技能等等。對于一個追求成功與卓越的人來說,應該不斷地學習新的東西,給潛意識輸進更多的基本常識知識、專業(yè)知識、成功知識以及相關的最新信息?!笆率铝粜慕詫W問”,你要大腦更聰明,更有智慧,更富于創(chuàng)造性,更符合現(xiàn)實性,就必須給潛意識輸送更多的相關信息。

為了使你的潛意識儲蓄功能更有效率,可采取一些輔助手段幫助儲存。如重要資料重復輸入,重復學習,增加記憶功能,建立看得見的信息資料庫——分類保存圖書、剪報、筆記、日記、現(xiàn)代的電腦軟盤等等,以便協(xié)助潛意識為我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其他聰明才智服務。

2、訓練對潛意識的控制能力,使它為我們成功服務,而不是把我們導向失敗。

由于潛意識是非不分,積極消極、好的壞的統(tǒng)統(tǒng)吸收,常常跳過意識而直接支配人的行為,或直接形成人的各種心態(tài)。所以,成也潛意識,敗也潛意識。因此,我們要訓練自己,努力開發(fā)利用有益的積極成功的潛意識,對可能導致失敗消極的潛意識加以嚴格的控制。

具體地說,珍惜原來潛意識中的積極因素,并不斷輸入新的有利于積極成功的信息資料,使積極成功心態(tài)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成為最具優(yōu)勢的潛意識,甚至成為支配我們行為的直覺習慣和超感。

另外,對一切消極失敗心態(tài)信息進行控制,不要讓它們隨便進入我們的潛意識中。遇到消極思想信息時,可采取兩個辦法加以控制:

一是立即抑制它,回避它不要讓它們污染你的大腦思想。對過去無意中吸收的消極失敗潛意識,永遠不要提起它,讓它遺忘,讓它沉入潛意識的海底。

二是進行批判分析,化腐朽為神奇。用成功積極的心態(tài)對失敗消極的心態(tài)進行分析批判,化害為利,讓失敗消極的潛意識象毒草化成肥料一樣變成有益于成功卓越的思想意識。


3、開發(fā)利用潛意識自動思維創(chuàng)造的智慧功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獲得創(chuàng)造性靈感。

潛意識蘊藏著我們一生有意無意、感知認知的信息,又能自動地排列組合分類,并產(chǎn)生一些新意念。所以我們可以給它指令,把我們成功的夢想,所碰到的難題化成清晰的指令經(jīng)由意識轉(zhuǎn)到潛意識中,然后放松自己等待它的答案。比如反復下達這樣的指令:我該如何開辟這新的飲料市場呢?還可以把指令化小:我開辟市場的第一步應該怎樣走?等等。

有不少人苦思冥想某一問題,結(jié)果卻在夢中,或是在早晨醒來,或在洗澡時,或在走路時突然從大腦時蹦出了答案或靈感。所以我們要隨時準備紙和筆,記下突然而來的靈感。電影大王邵逸夫,經(jīng)常在思考各種問題的同時,在任何地方,都備有一本記事簿,一旦靈感從潛意識中來,便立刻記下來。這使邵逸夫成就輝煌的事業(yè)。


4、不斷地想像、不斷地自我確認、不斷地自我暗示。

假設你想要成功,就念我會成功,我會成功,我一定會成功;假設你想賺錢,你就念我很有錢,我很有錢,我一定會很有錢;假設你想要讓自己的業(yè)績提升,就告訴自己,我的業(yè)績不斷地提升,不斷地提升,我的業(yè)績一定會不斷地提升;假設你想要存錢,就不斷地告訴自己:我很會存錢,我很會存錢,我很會存錢。

這樣子不斷地經(jīng)由你反復地練習,反復地輸入,當你潛意識可以接受這樣子一個指令的時候,所有的思想和行為都會配合這樣一個想法,朝著你的目標前進,直到達成目標為止。



潛意識的激發(fā)


我們的思想分成兩部分,一是意識,二為潛意識。潛意識的力量比意識大3萬倍,所以要激發(fā)潛能,需要運用潛意識。

潛意識會依照我們心中所想的畫面,構(gòu)成真實事物。潛意識無法分辨事情是真還是假,一旦被接受,它終究要變成事實。只要有明確畫面進入潛意識,潛意識立即想盡辦法把這個畫面轉(zhuǎn)為事實。只要我們給予潛意識一個畫面,它就會努力將它實質(zhì)化。

我們當前生活的一切,都是我們潛意識的真實反映。在你潛意識種種的思想和觀念,造就了現(xiàn)在的你。如果你的未來要有所不同,你一定要現(xiàn)在就改變你的潛意識。

看看你的周圍世界吧,你會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人都生活在外部世界,只有那些受到啟迪的人才會非常關注內(nèi)部世界。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內(nèi)部世界,即你的思想、感情、想象,造就了你的外部世界。

因此,這惟一的創(chuàng)造力產(chǎn)生于你的內(nèi)部世界,不管是你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你的意識和潛意識會相互作用。為了改變外部條件,你得首先改變內(nèi)部世界。

許多人在盲目改變周圍條件和環(huán)境。他們沒有搞清楚為什么會產(chǎn)生不和諧、迷惑、匱乏和其他對于愿望的限制,這,還得向你的內(nèi)部世界追尋原因。

你生活在一個非常豐富的世界里。你的潛意識對你的思想非常敏感,你的思想先會產(chǎn)生一個“模型”,然后你潛意識中的無窮智慧和活力就會鑄造它。

你有一個心靈,你應當知道怎樣使用它。你使用意識進行思維,你的習慣性思維就會滲入到你的潛意識層,這里有創(chuàng)造一切的原動力。

你的潛意識是你情感的發(fā)源地。如果你想的都是好事情,好事就會來找你;如果你想的是壞事,壞的事情就來找你的麻煩。這就是你心理的工作方式。

一旦潛意識接受了一個想法,它就開始執(zhí)行。潛意識既執(zhí)行好的想法,也執(zhí)行壞的想法。你要是消極地使用這一規(guī)律,它就會給你帶來沮喪、失敗和不幸。如果你的習慣思維方式是和諧的、具有建設性的,那你就會經(jīng)歷健康、成功和一切美好的事情。

心情的平靜和身體的健康是你以正確方式思維和感受的必然結(jié)果。

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專家都指出,當思想傳遞給潛意識時,在大腦的細胞中會留下痕癥,它會立刻去執(zhí)行這些想法。為達到目的,它會利用以往的所有經(jīng)驗和任何星星點點的知識;它會萌生無窮的力量和智慧;它會將所有的自然規(guī)律都加以總結(jié)和利用。有時會立刻解決問題,有時則需要幾天、幾周或更長的時間,但所有問題最終都會解決。



意識與潛意識的不同


意識是可以進行推理、可以作出選擇的。例如,你可以選擇書籍,選擇住房,選擇伴侶等。而潛意識是不受控制的,例如心臟的跳動,消化系統(tǒng)的運作,血液的循環(huán)、呼吸等,都是潛意識的作用。

潛意識不能進行推理,也不同你的意識進行爭論。潛意識就如同土壤,意識如同種子。消極的,破壞性的思想只能長出災難的果實。潛意識不能區(qū)別好壞。如果你認為某事是真的,潛意識也接受它為真的,即使實際上可能是假的。

心理學家做過大量的試驗,表明人在催眠狀態(tài)下,潛意識對所有指示和暗示都接受,哪怕是錯誤的暗示,而且一旦接受后就做出相應的反應。催眠醫(yī)師對試驗者在催眠狀態(tài)下暗示他是某某人,是貓或狗,試驗人都能做出相應反應,有些反應與暗示的非常相像。

有一個熟練的催眠醫(yī)師,在受試者進入休眠狀態(tài)后,分別向他們暗示:你的背要發(fā)癢,你的鼻子流血了,你現(xiàn)在成了大理石塑像,你現(xiàn)在被凍起來了,現(xiàn)在溫度在零攝氏度以下等之后,每個受試者做出的反應均與暗示的內(nèi)容有關。

潛意識是非人格化的,是沒有選擇的,是什么都接受的。因此,有意識的選擇,如想法、前提等,是極為重要的。只有選擇正確,你的心里才能充滿快樂。

意識常常被稱為客觀心理,客觀心理指通過身體的五大感官認知客觀事物的過程。通過這些感官,也就是通過觀察、感受、教育等人們獲得知識。客觀心理的偉大功能是推理。

潛意識常被人稱做主觀心理。主觀心理認識環(huán)境不靠五官功能,它通過直覺。它是產(chǎn)生感情的地方,是記憶的倉庫。當你的五官停止活動時,就是它的功能最為活躍的時候。也就是說,當客觀心理終止活動或處于睡眠狀態(tài)時,主觀心理的智慧就彰顯出來。

主觀心理觀察事物不需要使用視覺官能,它有超人的視力和超人的聽力。你的主觀心理可以離開你的身體,漂離到遙遠的地方,給你帶回來的信息往往很真實,很準確。

通過主觀心理,你可以讀懂別人的心思,可以閱讀未拆封的信,看到保險箱里的東西。你的主觀心理不需要交流就可以理解別人。了解這兩種心理的相互作用是很重要的。

你的潛意識無法與你爭論。因此,如果你給它的是個錯誤的建議,它也會接受,并產(chǎn)生相應的結(jié)果。過去在你生活中所發(fā)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基于你潛意識中的想法,它是你信仰的結(jié)果。

如果你傳遞的是錯誤觀念,現(xiàn)在想把它改過來,你可以不斷地重復一些有建設性的、和諧的和健康的思想,你的潛意識就會重新接受新的思維習慣,因為它是你習慣生成的基地。

你的意識所進行的習慣性思維在潛意識中留下了深深的“槽溝”。如果你想的都是些健康的、有意義的東西,這對你是很有好處的。

如果目前你已深陷恐懼、擔憂和一些災難性的想法之中,要想改變并不困難。你的潛意識是萬能的,向它發(fā)布命令,讓它接受自由、幸福和健康的想法,很快你就會有自由、幸福和健康的感受。

信心是心靈最有力的觸媒,潛意識是由信心做牽引。信心——具體描摹并且信以為真。當信心結(jié)合了思想時,潛意識立即受其悸動,將之轉(zhuǎn)化為精神上的對等力量。

信心、愛和性的情愫,是所有正面情緒中最有力的三者。當三者融合為一體時,可以達到立即“顯化”思想的效果,并且直達潛意識



潛意識的十大刺激源


1、欲望

2、音樂

3、友情

6、盟誼

7、諸如遭迫害者所體驗到的折磨苦難

8、自我暗示

9、恐懼

10、對神經(jīng)刺激的物質(zhì)






分享到   
  • 胡大魔卐

    2010-09-29 20:13:25 胡大魔卐 (智小謀大)






    效率極低人群之七大習慣

    標簽:雜談 分類:哲理部分收集



      就像尋找對你有益的習慣一樣,尋找妨礙你的習慣同樣重要。這7種習慣中大多數(shù)都可能會輕易成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使你難以察覺它的存在(或者它如何影響到你)。



    1、缺席。



    也許你曾經(jīng)聽過伍迪·艾倫所說的這句話:

    “百分之八十的成功來自于出席?!?



    更多的出席——這是在生活中你可以保證更多成功所做的最大也是最簡單的事情之一,無論是在你的社交生活中,你的事業(yè)上還是你的健康方面。如果你想要改善你的健康狀況,一個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事情就是在每次你該出席時出現(xiàn)在健身房里。

    也許天氣會不好,也許你會不想出門,也許你有一大堆其他必須要做的事情。但是,如果即使你在積極性不高時仍然繼續(xù)出現(xiàn)在健身房里,那將比你呆在家里的沙發(fā)上放松要有效的多。

    我想這個也可以推及到生活的其他領域。如果你每天都堅持寫作或繪畫,你就會快速的得到提高。如果你更多的出門你就可以遇到更多的新朋友。如果你參加更多的約會,你遇到心上人的機會就會大大提高。僅僅只是更多出席就會使你的生活大大不同。而缺席卻會使你毫無收獲。



    2、拖拖拉拉。



    為了簡化,我將最喜歡的3種擺脫拖拉情況的方法列舉如下:



    -吞食青蛙。也就是說在一天的最開始就完成那些最艱難最重要的工作。早上良好的開始會讓你一天都保持高昂的情緒和積極的動力。這通常會使你這一天都十分高效。



    -你如何吃掉一頭大象呢?不要打算一口吃成胖子,這會使你感到過多負擔以至于產(chǎn)生拖延的念頭。把一項工作分為若干可付諸于行動的小步驟,然后僅僅關注第一步直到把它完成,接下來再繼續(xù)下一步。



    -說服自己。我發(fā)現(xiàn)這種向?qū)驼{(diào)整十分有效。就在我花了20分鐘躺在床上反復默念在這幾天里我都十分高效之后,我就不再會陷入拖拉的情況或者瀏覽1至5個我喜愛的網(wǎng)站尋找更新信息的必要。



    3、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



    除了拖拖拉拉以外,你最容易陷入的不良習慣之一就是忙于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之中。



    為了提高效率你也許需要某種時間管理方法。它可能會是一件極為簡單的事情,比如在一天的開始使用80/20法則。80/20法則,也就是我們通常所熟悉的帕累托法則認為, 80%的收獲源自20%的努力。所以為求高效你應該將你精力的大部分集中在那些極少數(shù)重要的事情上。



    當使用這個法則時你只需按優(yōu)先順序?qū)懴逻@一天你需要做的3件最重要的事情,然后從頭做起。即使你只能完成其中的一件事,你仍然完成了今天最重要的事情。也許你也會偏愛其他諸如GTD等方法。但是無論你如何組織工作,最關鍵的還是尋找那些最重要的工作,這樣你就不必花費幾天,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的時間去忙于那些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這些事情無關緊要,那么即使你快速的完成它們也是沒有多大用處的。



    4、多慮。



    因為多慮而很少采取行動。陷于無窮的分析之中只會使你虛度光陰。行動之前加以思考是沒有錯的。做一些調(diào)查研究,制定一個計劃,探究可能存在的積極以及不利因素。



    但是強制性的反復思考就會成為另外一種浪費時間的做法了。在嘗試之前你沒有必要去從每一個角度檢查每一件事情。而且你也不可以等到一個最完美的時間再去做事,因為這樣的時間從來不會出現(xiàn)。如果你繼續(xù)這樣思考就只會使自己陷的越來越深,從而使采取行動變得越來越難。相反,雖然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對你有所幫助,但你現(xiàn)在需要做的就只是停止思考,然后去做那些你應該做的事情。



    5、凡事過于消極。



    當你凡事都從消極方面考慮時,你的積極性就會被大大打擊。你會發(fā)現(xiàn)到處都是問題和錯誤,而這些問題是本不存在的。你抓住細節(jié)不放。如果你想要尋找一個不做某事的理由,這當然沒有問題。而當你從一個消極角度看問題時,每次你都可能找出十個借口。



    因此你幾乎一事無成。你向任何愿意傾聽的人訴苦(也許很多人并不想聽),抱怨你的工作,生活和領導有多么的差勁。你的生活取決于你如何看待這個世界,這已經(jīng)成為一個能夠自我實現(xiàn)的預測。



    對此的一個解決方法就是了解消極方面的限度,認識到你的消極思考并不是這個世界的真實寫照。然后不妨嘗試一些其他的角度。舉例來說,你可以嘗試著培養(yǎng)一下凡事從更為積極和樂觀的角度思考的習慣,這會對你大有幫助。通過這種方式,你也許就會開始嘗試這種積極性的挑戰(zhàn)。這并不容易,然而如果你接受了這種挑戰(zhàn),連續(xù)7天都只從積極方面思考,你就會突然意識到你看問題的角度和想法是如此深刻地影響著你對世界的理解和你所得到的成果。



    6、固執(zhí)己見,與世隔絕。



    人們很難去承認自己的想法不是最佳選擇,因此你越來越執(zhí)著于自己的想法,變得閉目塞聽。這會讓你很難取得進步,比如說效率就會很難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認真思考改變?nèi)松目赡苄远紩兊煤茈y。



    顯然,解決方法之一就是打開心胸。開闊視野,從他人和自己的錯誤中汲取教訓,從書籍等資源中獲取知識。與任何事一樣,這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正如前面所說,對此我的建議就是認識到你的知識領域畢竟是有限的,而你做事的方式也會存在不足。那么不妨就嘗試一下新事物吧。



    而我的另一條建議就是,閱讀一下??斯亍ね欣摹缎绿斓亍?,特別是有關Ego的章節(jié)。正如托利所建議的,如果你不再像Ego那樣思考,你就會更加容易接受新思想,拋棄那些已經(jīng)無用的舊思想。另外我想要補充說明的就是: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盲目追求新的信息,否則你就會成為一個沉迷于自我?guī)椭娜?。在行動中運用那些新信息和你學到的事情,然后加以嘗試。



    7、持續(xù)信息過剩。



    信息過剩并不是說你過多的閱讀,我所指的是所有輸入信息的過剩。如果你讓所有的信息都涌進大腦,這當然會導致難于清晰思考,因為刺激源太多了。以下就是這種習慣可能會存在的弊端:



    -你所接受的一些信息也許會是消極的。媒體和周圍環(huán)境會因種種原因提供一種消極的信息。如果你沒有根據(jù)需要對信息加以選擇,也許你就會陷入消極之中,從而影響到你的所思,所感,所為。



    -這會使你急于追趕當今發(fā)生的事情,然而每時每刻都有十幾件事同時發(fā)生,想要追趕上它們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你的生活會因此充滿壓力。



    -如果你持續(xù)被信息轟炸,并且還試圖將所有信息分類,那么你將很難做出決定并采取行動。就我個人而言,如果我得到過多的信息,就會造成某種形式上的癱瘓,一事無成?;蛘吣銜贿@種習慣所困,終日急于忙碌在一些非重要的事情上。



    為了可以集中精力,清晰思考并付諸行動,你就需要在吸取信息時更有選擇性。當你工作時盡可能的避免那些分散注意力的事物。關掉電話,斷開網(wǎng)絡,關上大門。你就會不可思議的發(fā)現(xiàn),當你沒有每隔五分鐘就被打擾一次,沒有機會因瀏覽RSS-feeds或喜愛的網(wǎng)站而拖延時,居然可以完成這么多的事情。



    現(xiàn)在并不是說我建議你們停止閱讀所有的博客或報紙。但是一定要清楚哪些是你真正想要閱讀的,哪些只是用來打發(fā)時間的。同時你也可以查看其他開闊性信息的領域。



    比如說,你沒有必要陷入所有來自周圍環(huán)境的消極情緒。如果周圍的所有人都在拖延或者焦急的忙于各種非重要的事情時,你會很容易被這種情緒所影響。如果你有一扇心靈之門,關上它而去關注更為重要的事情,這會是個不錯的主意。

  • 胡大魔卐

    2010-09-29 20:14:52 胡大魔卐 (智小謀大)


    催眠目錄
    催眠
    什么是催眠術(shù)
    一. 催眠術(shù)的小史
    三.催眠的基本形態(tài)
    四.生活中的自然催眠現(xiàn)象
    催眠術(shù)的應用前提
    催眠術(shù)的應用
    現(xiàn)在主要提供的催眠服務:


    催眠
      基本概念 催眠術(shù)(hypnotism,源自于希臘神話中睡神Hypnos的名字)是運用暗示等手段讓受術(shù)者進入催眠狀態(tài)并能夠產(chǎn)生神奇效應的一種法術(shù)。 催眠是以人為誘導(如放松、單調(diào)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引起的一種特殊的類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識恍惚心理狀態(tài)。其特點是被催眠者自主判斷、自主意愿行動減弱或喪失,感覺、知覺發(fā)生歪曲或喪失。在催眠過程中,被催眠者遵從催眠師的暗示或指示,并做出反應。催眠的深度因個體的催眠感受性、催眠師的威信與技巧等的差異而不同。催眠包括催眠藥物和催眠術(shù)。正常使用催眠藥物有利身體健康。催眠藥物能避免失眠對人體的嚴重危害,治療失眠病,提高睡眠質(zhì)量。官方允許藥店合法銷售許多副作用較小的催眠藥物,這些催眠藥物不屬于精神藥品。
    什么是催眠術(shù)
      催眠術(shù)是運用暗示等手段讓受術(shù)者進入催眠狀態(tài)而能夠產(chǎn)生神奇效應的一種心理學手法。
      催眠是以人為誘導(如放松、單調(diào)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引起的一種特殊的類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識恍惚心理狀態(tài)。其特點是被催眠者自主判斷、自主意愿行動減弱或喪失,感覺、知覺發(fā)生歪曲或喪失。
      在催眠過程中,被催眠者遵從催眠師的暗示或指示,并做出反應。催眠的深度因個體的催眠感受性、催眠師的威信與技巧等的差異而不同。催眠時暗示所產(chǎn)生的效應可延續(xù)到催眠后的覺醒活動中。以一定程序的誘導使被催眠者進入催眠狀態(tài)的方法就稱為催眠術(shù)。
      采用特殊的的行為技術(shù)并結(jié)合言語暗示,使正常的人進入一種暫時的,類似睡眠的狀態(tài),催眠狀態(tài)也可由藥物誘發(fā),分為自我催眠與他人催眠,自我催眠由自我暗示引起;他人催眠在催眠師的影響和暗示下引起,可以使病人喚起被壓抑和遺忘的事情,說出病歷,病情,內(nèi)心沖突和緊張。催眠還可以作為一種治療方法(既催眠療法)減輕或消除病人的緊張、焦慮、沖突、失眠以及其他的身心疾病。
      在中國,可以說“催眠”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的。古代的“祝由術(shù)”,宗教中的一些儀式,如“跳大神”等都含有催眠的成分,只不過當時多是用來行騙的,或是一種迷信活動。在歐美,很早就有人傾力研究催眠。記錄較早的是1775年在巴黎有一位喜歡心理治療的奧地利醫(yī)生名叫麥斯麥爾(FranzAntonMesmer)的“催眠”,他能夠通過一套復雜的方法,應用“動物磁力”治療病人,其中包括能使病人躺在手臂上面。并用神秘的動物磁氣說來解釋催眠機理,按現(xiàn)代理解那就是一種暗示力。據(jù)傳法國政府準備出很多錢購買他的治療方法,但他都不肯,這可能是由于他自己也不清楚。后來,一位蘇格蘭醫(yī)生布雷德(James‘Braid)對該現(xiàn)象發(fā)生了興趣,能夠給手術(shù)病人引起麻醉,于19世紀提出“催眠”—一詞,并對催眠現(xiàn)象作了科學的解釋,認為是治療者的所引起的一種被動的、類睡眠狀態(tài),并借用希臘文“hypnos”(即睡眠的意思)一詞改為“hypnosis”(催眠),使得催眠術(shù)有了廣泛的傳播,至今一直沿用這一術(shù)語。后來,在前蘇聯(lián)生物科學家巴浦洛夫帶領一班人多年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下,催眠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催眠真正成為一門有理有用的應用科學?,F(xiàn)在,在很多國家有名望的大學、醫(yī)院里,都設有催眠研究室,并積極開展著把催眠應用于醫(yī)學、教學、產(chǎn)業(yè)等領域的可行性研究。
      乍一看催眠給人以神秘、魔術(shù)般的印象,這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認真研究一下催眠就會知道,催眠不是像魔術(shù)、占卜那樣虛幻的東西,也不僅僅是催眠、被催眠這一單純的過程,實際上,它有著非常嚴密、完整的理論,是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大有作為的科學。

    一. 催眠術(shù)的小史
      催眠術(shù)是一項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心理調(diào)整技術(shù)。
      在古代就有很多類似于催眠的記載,由于科學不發(fā)達,便借助自身或者外界的力量來治療某些疾病。再如寺廟的僧侶或者教堂的神甫等進行講道、說法、告解等,都有類似于自我催眠的作用。這就是催眠的神學時代。
      在18世紀,麥斯默提出“動物磁氣說”,認為生病是人體磁場流通的阻礙,需要借助外力打通磁場,就能治療疾病。
      1841年11月英國著名的外科醫(yī)生布雷德(G.Braid)在觀看一位瑞士醫(yī)師用催眠術(shù)治病表演時,他用挑剔的、蔑視的態(tài)度想從中找出欺詐騙局,結(jié)果未發(fā)現(xiàn)有任何破綻,于是他也開始了對催眠的研究和應用。由于催眠能改變?nèi)说母杏X敏感性,1841年布雷德開始用催眠來麻醉、鎮(zhèn)痛。布雷德是用凝視水晶球的方法做催眠,他開始提出了眼神經(jīng)疲勞學說,認為這是一種類似睡眠的狀態(tài),這種使人進入清醒和睡眠之間的狀態(tài)的方法就是催眠術(shù)(布雷德首先提出來的)。
      現(xiàn)在的催眠學理論的最新發(fā)展是二層次學說:
      A 第一層次:物質(zhì)層次——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腦神經(jīng)接受心理暗示后,進行儲存、分析后通過神經(jīng)生物的變化,影響生理活動功能,內(nèi)分泌和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生相應的變化,誘導催眠狀態(tài)。
      B 第二層次:個人心理活動的接受情況,主要是心理功能的作用如:暗示。在催眠狀態(tài)下接受暗示性指示更具作用。
      進入催眠狀態(tài)后,催眠師和受術(shù)者之間特殊的單線聯(lián)系,會使得受術(shù)者在生理功能和心理感受上發(fā)生積極的變化。腦內(nèi)乙酰膽堿(分泌越多活動越淺緩)、多巴胺(分泌越多越振奮)、疲勞素等分泌改變,影響交感、副交感神經(jīng)的平衡,從而提高人的身體器官的功能;同時受術(shù)者對催眠師的指令愿意接受而且能夠合作,在催眠師的幫助下改善情緒,調(diào)節(jié)壓力,解開心結(jié),開發(fā)潛能。這就是為什么催眠術(shù)能夠起到調(diào)節(jié)身心作用的原因。
      二.究竟什么是催眠術(shù)
      其實,當一個人與自己的感覺進行溝通,或者正在做內(nèi)心觀想工作,便是處在一定程度的催眠狀態(tài)了。催眠術(shù)是通過特殊的誘導使人進入類似睡眠而非睡眠的技術(shù),在此種狀態(tài)下,人的意識進入一種相對削弱的狀態(tài),潛意識開始活躍,因此其心理活動,包括感知覺、情感、思維、意志和行為等心理活動都和催眠師的言行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就象海綿一樣能充分汲取催眠師的指令,能導致這種狀態(tài)的技術(shù)就叫催眠術(shù)。
    三.催眠的基本形態(tài)
      催眠有兩種基本形態(tài),那就是母式催眠與父式催眠。所謂母式催眠就是用溫情去突破受術(shù)者的心理防線,也就是一種柔性攻勢;父式催眠就是以命令式的口吻發(fā)布指示,讓你感到不可抗拒,而不得不臣服。在催眠過程中,常常根據(jù)不同的對象,或同一對象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條件下選擇使用不同的催眠方式。
    四.生活中的自然催眠現(xiàn)象
      其實催眠現(xiàn)象是人的一種自然適應的反應,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自然催眠現(xiàn)象。比如公路催眠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駕駛員長途駕駛,單調(diào)的汽車馬達聲會誘發(fā)催眠狀態(tài)容易發(fā)生事故,所以在修筑公路時會在路旁設置一些醒目的標志,或者有意識地將公路筑成彎道,避免誘發(fā)公路催眠。
      長途乘車旅行也是同樣。長途旅行中單調(diào)、刻板的車輪轉(zhuǎn)動聲也會成為催眠性刺激誘人進入催眠狀態(tài),在催眠中似乎能聽到列車員報站的聲音,而對其他聲音則迷迷糊糊甚至一無所知。
      凡是單調(diào)、重復、刻板的刺激都能誘發(fā)不同程度的催眠,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方面的體會,這是人的正常反應功能;而催眠術(shù)則是幫助人們開發(fā)和利用自身的這些功能,為調(diào)整身心狀態(tài),提高生活質(zhì)量服務的。
    催眠術(shù)的應用前提
      催眠術(shù)是否成功,取決于兩方面的條件,一是催眠師的素質(zhì)和技能要高,二是被催眠者要容易被催眠。被催眠者如果受暗示性較強,對催眠術(shù)持信任態(tài)度,催眠即可進行。
      判斷方法有:巴布爾暗示:11項暗示,每次暗示成功得1分,總分為8分,得分超過4分以上者表示催眠可獲得成功。
      手臂下落:
      右手平伸,暗示其越來越沉,沉得往下落。30秒后,下沉4英寸(約十厘米)或更低,得一分。
      手臂上飄:
      左手平伸,暗示其越來越輕,輕得向上飄。30秒后,上飄4英寸(約十厘米)或更高,得一分。
      兩手分不開:
      先撒開兩手,然后兩手交叉,緊握置于下腹部,暗示其兩手被粘住了,不能分開,反復暗示45秒鐘,5秒鐘后分不開手給0.5分,15秒鐘后分不開手給1分。 口渴幻覺:
      暗示“你太渴了”,被試者有明顯的吞咽動作,嘴動,潤濕口唇,給0.5分,測試結(jié)束后仍然感到口渴,再加0.5分。
      失語:
      暗示“你喉嚨、嘴巴動不了了,說不出話來”,持續(xù)45秒鐘,5秒后說不出話,給0.5分,15秒后仍說不出話,給1分。
      身體不能動:
      暗示“你身體發(fā)沉,僵硬,不能站立”。持續(xù)45秒,5秒后不能站立,0.5分,15秒后仍不能站立,1分。
      “催眠后”反應:
      告訴測試者“測試結(jié)束后當我響起‘咔噠’聲,你會不由自主地咳嗽”,測試結(jié)束后,發(fā)出“咔噠”聲,測試者咳嗽或喉部運動,給1分?!∵x擇性遺忘:
      告訴測試者“測試結(jié)束后你記不起第二項測試,只有當我說你現(xiàn)在想起來了,你才能想起來第二項測試的內(nèi)容。”測試者想不起來,給1分。 2.布爾評定:選擇一、二項就可以了。
      后倒法:
      告訴測試者,要進行神經(jīng)特點方面實驗。讓測試者背向催眠師,兩腳并攏而立,雙手自然下垂,催眠師用手掌心輕輕平貼于測試者后背,低聲說:“現(xiàn)在開始慢慢向后拉你,已經(jīng)開始拉了!你開始向后倒了!已經(jīng)開始倒了……”但實際只是把手后移,如果測試者向后倒,表明有足夠的暗示性注意力。 前傾法:
      站立姿勢同前,令測試者盯著催眠師的眼睛,催眠師的目光集中固定于測試者鼻梁上,伸出雙手,掌心向內(nèi),放到測試者太陽穴附近,并輕微接觸,暗示說:“現(xiàn)在當我的手拿開時,你回跟著我向前倒?!薄」词址ǎ?
      讓測試者雙手勾在一起,催眠師把自己的手包在測試者雙手之外,給予輕微按摩,催眠師的目光固定于測試者的鼻梁,并要求測試者凝視催眠師的眼睛,暗示說:“你的手麻木了……兩手握得很緊了……你已經(jīng)不能把你的雙手分開了!你用力試試看,你的雙手不能分開了!” 試管法:
      給測試者三個盛有清水的試管,告訴說要實驗一下嗅覺的靈敏度,暗示說:“聞一下,哪個是汽油,哪個是酒精,哪個是清水?”如果聞到了汽油或酒精,則暗示性較強。 擺錘法:
      用一根結(jié)實的線,一端系上一個小鐵球,讓測試者伸出一只手提著另一端,催眠師用一塊木制的馬蹄型“磁鐵”圍繞小鐵球運動,并暗示說:“小鐵球會跟著磁鐵擺動起來……”
    [催眠術(shù)的應用
      長期以來,催眠術(shù)在人們心目中一直帶著一種神秘的色彩,奇異的作用,或視為江湖術(shù)士的妖法而排斥在科學殿堂之外,使它的聲譽受損,遭到非議。特別是在我國長期封建社會的影響下,尤其被那些不法之徒用作愚弄和欺騙人們的伎倆達到他們的個人目的,使催眠術(shù)遭到致命的傷害。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代科學的興起,人們努力探討催眠術(shù)的奧秘,使其不斷科學化、系統(tǒng)化。催眠術(shù)作為心理調(diào)整和治療技術(shù),給人以智慧和啟迪,它作為心理學之瑰寶,受到各界人士的關注,研究越來越深入,應用越來越廣泛,在心理保健和醫(yī)學界、商業(yè)界、教育界、體育界、司法界等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活的質(zhì)量?,F(xiàn)代都市的人們在享受物質(zhì)生活的同時也看重精神生活;關注身體健康的同時也關注著自己的心理健康。越是高層次的人,越會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催眠術(shù)作為一種特殊的心理調(diào)整和放松技術(shù),在緩解都市人心理壓力,調(diào)整身心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能發(fā)揮特殊的作用。
    現(xiàn)在主要提供的催眠服務:
      1.減壓放松,消除身心疲勞感
      2.改善睡眠,提高休息質(zhì)量
      3.心理調(diào)整,體驗自信與充實
      4.改善情緒,面對生活游刃有余
      5.自我催眠,提高自身調(diào)整應變能力
      實施催眠的相關注意事項
      一 實施催眠的環(huán)境和時間設置
      環(huán)境設置:最好選擇安靜、舒適、溫馨的環(huán)境,有利于放松心情的環(huán)境,使人能自然而然地感到輕松、舒適和安全。
      時間設置:一般一次催眠一個小時左右,根據(jù)催眠中要解決的不同問題視具體情況調(diào)整。作為治療性的催眠最起碼5次治療,第一次為適應性治療,第二次才真正開始治療;一般每10次為1個療程。當然,由于個體差異有人并不一定需要做完整個療程就全面恢復。
      二 接受催眠調(diào)整期間的生活習慣
      每次治療前要排空大小便,不要吃得太多太飽;消除雜念,以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治療;絕對禁止飲酒(飲酒后會出現(xiàn)頭昏、頭痛、煩躁等反應),盡量不服用人參、激素等;盡量保持有規(guī)律的生活制度;向催眠師真實反映治療后的體驗和變化。
      三 實施催眠的禁忌癥
      雖然至今未見催眠暗示伴發(fā)嚴重后果的實例報導,但實施催眠仍應注意選擇適應癥,同時注意禁忌癥,避免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情況。禁忌癥范圍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精神分裂癥或其他重性精神病。這類病人在催眠狀態(tài)下會促進病情惡化或誘發(fā)幻覺妄想。
      2 腦器質(zhì)性精神疾病伴有意識障礙的病人。催眠可使得癥狀加重。
      3 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腦動脈硬化、心力衰竭等。
      4 對催眠有嚴重的恐懼心理,經(jīng)解釋后仍然持懷疑態(tài)度者。
      對催眠術(shù)常見的誤解和擔心
      1 問:催眠術(shù)是否就是會讓人睡覺?
      答:催眠術(shù)并不是催人入睡的技術(shù),催眠狀態(tài)和睡眠狀態(tài)也有很多區(qū)別。雖然表面看起來好像睡著了一樣,但其實受術(shù)者和催眠師保持著密切的感應關系,他的潛意識活動在催眠師的引導和幫助下發(fā)揮積極的作用;雖然催眠狀態(tài)下也是在休息,但休息的深度和質(zhì)量高于一般的睡眠,有時只睡了十多分鐘,感覺就象睡了很久。雖然催眠術(shù)對于治療睡眠問題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它不僅僅限于這一個方面的作用,而是可以對人的身心狀態(tài)進行全面的調(diào)整。
      2 問:催眠中被催過去后會不會醒不過來了?
      答:催眠過程中受術(shù)者和催眠師保持著密切的感應關系,所以看起來受術(shù)者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但其實他在和催眠師進行潛意識的溝通,與外界保持著聯(lián)系,在催眠師的指令喚醒后就會醒來。當然,如果任其催眠狀態(tài)持續(xù)下去,則可進入自然的睡眠狀態(tài),經(jīng)過充分睡眠后受術(shù)者也會自然醒復,不會有任何副作用或者不良后果。同樣,在正常的自然睡眠狀態(tài)中,也可以通過催眠術(shù)轉(zhuǎn)入到催眠狀態(tài),這稱為睡眠性催眠術(shù)。
      3 問:催眠就是要讓人什么都不知道了,然后就會發(fā)生一些神奇的改變嗎?
      答:催眠并不是要剝奪人心理活動的能力,雖然有意識活動的水平降低,但人的潛意識活動水平反而更加活躍,這時有的受術(shù)者會有迷迷糊糊意識不清的感覺,好像只能聽到催眠師的聲音;而有的受術(shù)者覺得自己很清醒,什么都聽得見,甚至認為自己完全沒有被催眠,這些感覺在催眠狀態(tài)下都可能會出現(xiàn),也都不會影響催眠的進行和治療效果。當然,受術(shù)者越是按催眠師的指令去感受和體驗(而不是去檢驗),就越有利于從催眠中獲得更多有益的東西。
      4 問:在很多影視文學作品中看到被催眠后催眠師要人干什么人就會去干,要人說什么人就會說什么,是真的嗎?這樣會不會被別人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隱私?
      答:很多影視文學作品中關于催眠的描寫都有夸張和失實的成分。每個人的潛意識有一個堅守不移的任務,就是保護這個人。實際上,即便在催眠狀態(tài)中,人的潛意識也會象一個忠誠的衛(wèi)士一樣保護自己。催眠能夠與潛意識更好地溝通,但不能驅(qū)使一個人做他的潛意識不認同的事情,所以不用擔心會被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秘密。并且,即便不是屬于隱私,但作為催眠師來說,也應該對于催眠過程中的情況為受術(shù)者保密,這是基本的職業(yè)道德。
      5 問:催眠就是被暗示,所以是不是只有哪些沒有主見或者意志不堅定的人,或者那些文化水平素質(zhì)低沒有檔次的人才會被催眠?
      答:催眠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相當復雜,暗示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并不是全部內(nèi)容。催眠感受性是正常人都具備的一種心理特征,所以并不是說只有缺乏主見的人才會被催眠;同時,根據(jù)催眠學界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催眠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第一層次是物質(zhì)層次——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第二層次是個人心理活動的接受情況。由此看來,那些越容易接受催眠的人往往是那些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狀態(tài)良好,心理活動功能強效率高而且敏銳的人,所以我們可以看見往往越是文化水平高、心理素質(zhì)好、感受性敏銳的人越能夠從催眠中獲得好處,而過于年幼的兒童和過度衰老的老人以及生活中的低智能者因為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狀態(tài)不佳而難于被催眠。
      6 問:催眠對心理健康會不會有不良影響?
      答:催眠術(shù)本身是一種非常安全的心理調(diào)整和治療技術(shù),只要施術(shù)者規(guī)范操作,不會對心理健康產(chǎn)生不良影響。即便催眠后有感不適,也能在下一次催眠中得以解除,不會給受術(shù)者留下“后患”。當然,由于催眠術(shù)的特殊性,在實施催眠,特別是帶有心理治療和訓練內(nèi)容的催眠時,應該由接受過專業(yè)訓練并有實踐經(jīng)驗的催眠師實施催眠。
      7問:如何選擇催眠治療師?
      答:要選擇有相關的知識背景,經(jīng)過嚴格專業(yè)訓練,有豐富實踐經(jīng)驗,有高尚道德觀念的催眠師實施催眠才是安全的。例如:美國NB國家催眠教育與認證委員會中國總部,曹子策老師;英國薩里大學社會心理學研究所,蔡仲淮老師;北京青年壓力管理服務中心,郝濱老師;中國催眠研究會,馬維祥老師;北京廣安門醫(yī)院,王衛(wèi)東醫(yī)生等國內(nèi)外著名的催眠治療師。
      8問:催眠?那我的秘密不是都讓人知道了嗎?
      答:這是很多人的疑慮,認為只要被催眠,就好像自己失去了意識,所有能講不能講的;通通講了出去……多難為情啊!這是因為一般人,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以為催眠就彷佛被人點了穴,或是吃了迷幻藥般不省人事,這或許是被一些舞臺催眠秀,以及電影、小說對催眠的夸張描述,所產(chǎn)生的誤解。其時被催眠時,人的意識是清醒的,有時甚至因為內(nèi)心的雜念平息,所以感覺上比平常更清醒,況且你的潛意識,會保護著你,你可以選擇說與不說。
      但是話又說回來,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你有的欲望;別人也有,你有的貪、嗔、癡、世俗人也都會有,雖然你自己可以選擇說與不說,但是以我的經(jīng)驗,只要你很信得過你的催眠師,而你自己秉持著一顆開放的心,那麼你將是這個催眠過程中最大的受益者。
      既然催眠的時候,當事人的意識是清醒的,而使得有些人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被催眠?不禁要問:這樣催眠會有效嗎?是的,會有效!幾乎所有的催眠治療,都可以在「感覺上很清醒」的催眠狀態(tài)下完成。
      9問:為什麼有些人容易被催眠而有些人卻很難被催眠?
      答:常聽有些人自信滿滿的說:我一定很難被催眠,因為我的意志力很強。其實這跟意志力一點關系都沒有,但跟你的頑固和偏執(zhí)卻有絕對的關系;因為如果你刻意抵擋被催眠,那你就絕對不會被催眠,因為那時候你是緊繃的,而被催眠的必備條件之ㄧ;就是要放松。而一般來說;約有百分之95的人,都有相當程度的催眠敏感度,其中百分之5的人,非常容易被催眠,另外百分之5的人,很難被催眠。大部分的人都能夠被催眠,只是有些人,必須施以反覆、長時間的誘導,例如二、三個小時,才能進入催眠狀態(tài),這樣就超過催眠師的正常負荷了。催眠大師密爾頓?艾力克森就經(jīng)常使用無聊、重復的語言,經(jīng)歷漫長的時間,成功的催眠了別的催眠師視為很難催眠的人。
      而年紀越輕,也越容易被催眠,因為年輕人的腦細胞較有活力,而年紀越大者,腦細胞因為喪失了活力的關系,所以相對的較難被催眠。一般來說,有下面這些特質(zhì)的人,他的催眠敏感度會比較高。
      一、年紀輕
      二、容易放松
      三、對催眠師有安全感及信賴感 
      四、想像力豐富
      五、專注力高
      六、好奇心強
      七、智商高
      有些人認為容易被騙的人,比較容易被催眠,這恐怕是穿鑿附會的錯誤看法,事實上許多社會成就高、精明能干的人很容易被催眠。倒是有些人自以為很聰明,目空一切,偏執(zhí)強烈,通常都很難進入催眠狀態(tài)。被催眠其實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越高的人,越能獲得催眠的益處


  • 胡大魔卐

    2010-09-29 20:25:47 胡大魔卐 (智小謀大)




    馬斯洛自我實現(xiàn)的15種心理特征-關于高峰體驗


    "自我實現(xiàn)者"的15種心理特征:

    (1)全面和準確地知覺現(xiàn)實。自我實現(xiàn)者對世界的知覺是客觀的、全面的和準確的,因為他們在感知世界時,不會摻雜自己的主觀愿望和成見,或帶有自我防御,而是按照客觀世界的本來面貌去反映。與此相反,心理不健康者則是以自己的主觀方式去知覺世界的,他們試圖使世界與自己的主觀愿望、焦慮和擔心相吻合。

    (2)接納自然、自己與他人。自我實現(xiàn)者能夠接受自然、自身及他人的不足與缺陷,而不會為這些缺陷而憂心忡忡。當然,對于可以改造或可以調(diào)整的不足與缺陷,他們會以積極的態(tài)度來對待,而對那些不可改變的不足與缺陷,他們能順其自然,不會自己跟自己、跟他人和自然過不去。

      (3)對人自發(fā)、坦率和真實。在人際交往中,自我實現(xiàn)者具有流露自己真實感情的傾向,他們不會裝假或做作,他們的行為坦誠、自然。一般而言,他們都有足夠的自信心和安全感,這就使得他們足以真實地表現(xiàn)自己。

    (4)以問題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自我實現(xiàn)者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獻身于某種事業(yè)或使命,并能全力以赴。與常人相比,他們工作起來更刻苦、更專注。對他們來說,工作并非真正的勞苦,因為快樂恰恰寓于工作之中。

    (5)具有超然于世和獨處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者以自己的價值和感情指導生活,不依靠別人來求得安全和滿足,他們依靠的只是自己。他們一般都喜歡安靜獨處.這樣做并不是因為害怕別人,也不是要有意逃避現(xiàn)實,而是為了在減少干擾的條件下,更好地深思,更全面地比較,以便去尋求更為合理的解決問題方案。他們平靜安詳,保持冷靜,安然地度過或頂住各種災難和不幸。

    (6)具有自主性,在環(huán)境和文化中能保持相對的獨立性。自我實現(xiàn)者行為的動力主要來自于自身內(nèi)部發(fā)展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即B一驅(qū)動),而不是來自于因缺少某種物質(zhì)或精神上的東西需要外部的補充(D一驅(qū)動),因而他們更多依賴自己而不是外部環(huán)境,能夠抵制外部環(huán)境和文化的壓力,獨立自主地發(fā)揮思考的能力,自我引導和自我管理。

    (7)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賞力。自我實現(xiàn)者能夠?qū)χ車F(xiàn)實保持奇特而經(jīng)久不衰的欣賞力,充分地體驗自然和人生中的一切美好東西。他們不會因事物的重復出現(xiàn)而習以為常,失去敏感,相反,他們對每一個新生兒、每一次日出或黃昏,都像第一次見到時那樣新鮮,那么美妙。

    (8)具有難以形容的高峰體驗。高峰體驗是人感受到的一種強烈的、心醉神迷的狂喜或敬畏的情緒體驗。當它到來時,人會感覺到無限的美好,具有極大的力量、自信和決斷意向,甚至連平凡的日常活動,也可以被提升為壓倒一切的、妙不可言的活動。馬斯洛認為所有人都具有享受高峰體驗的潛在能力,但只有自我實現(xiàn)者更有可能、更常得到這種體驗。

    (9)對人充滿愛心。自我實現(xiàn)者所關心的不僅局限于他們的朋友、親屬,而是擴及全人類。他們把幫助窮困受苦的人視為自己的天職,具有同所有的人同甘苦、共患難的強烈意識,千方百計為他人著想。在自我實現(xiàn)者看來,他人的快樂就是自己的快樂,他們已經(jīng)把自己從滿足自身狹隘需求的牢籠中解放了出來。

    (10)具有深厚的友情。自我實現(xiàn)者注重與朋友間的友誼,他們交友的數(shù)目雖然不多;同伴圈子比較小,但友情深切和充實。就對愛的理解來說,他們認為愛應當是全然無私的,至少應當是給予愛和得到愛同等重要。他們能夠像關心自己一樣,關心所愛者的成長與發(fā)展。

    (11)具備民主的精神。自我實現(xiàn)者謙虛待人,尊重別人的權(quán)利和個性,善于傾聽不同的意見。對他們來說,社會階層、受教育程序、宗教信仰、種族或膚色,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們是否掌握真理。自我實現(xiàn)者極少偏見,愿意向一切值得學習的人學習。

    (12)區(qū)分手段與目的。自我實現(xiàn)者的行為幾乎總是表現(xiàn)出手段與目的界限。一般說來,他們強調(diào)目的,而手段必須從屬于目的。自我實現(xiàn)者常常將普通人看成是達到目的的手段,把活動經(jīng)歷當作目的本身,因而比常人更能體驗到活動本身的樂趣。

    (l3)富于創(chuàng)造性。這是馬斯洛研究的所有對象共同的特征之一,他們每個人都在某個方面顯示出獨到之處和創(chuàng)造性。雖然、他們中某些人并不一定是作家、藝術(shù)家或發(fā)明家,但他們具有同兒童天真想象相類似的能力,具有獨創(chuàng)、發(fā)明和追求創(chuàng)新的特點。

    (14)處事幽默、風趣。自我實現(xiàn)者善于觀察人世間的荒誕和不協(xié)調(diào)現(xiàn)象,并能夠以一種詼諧、風趣的方式將其恰當?shù)乇憩F(xiàn)出來。但他們絕不把這種本領用之于有缺陷的人。他們對不幸者總是寄予同情。

      (15)反對盲目遵從。自我實現(xiàn)者對隨意應和他人的觀點和行為十分反感,他們認為人必須具有自己的主見,認定的事情就應堅持去做,而不應顧及傳統(tǒng)的力量或輿論的壓力。他們這種反對盲目遵從的傾向,顯然不是對文化傳統(tǒng)或輿論的有意輕視,而是他們自立、自強的人格的反映。

      以上是自我實現(xiàn)者的15種積極的特征。當然,馬斯洛也認為自我實現(xiàn)者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完人,在他們身上也存在不少人類的缺點:如這些人有時笨拙糊涂、浪費和不細心,以及厭煩、激動和固執(zhí)己見等等。但總的來說,馬斯洛所描述的自我實現(xiàn)者的形象是十分理想的,是極端的心理健康者。

    (作為人本主義運動最杰出的代表人物,馬斯洛對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最為系統(tǒng)的研究。馬斯洛對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興趣起始于大學時代對其兩位導師即本尼迪克特和魏特海默的愛戴。他發(fā)現(xiàn)這兩位導師的身體外貌、文化背景等很多方面都不相同,但有許多心理特征是相同的。他們的心理都很健康,在學術(shù)上都很有成就,其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按馬斯洛的話來說就是達到了自我實現(xiàn)。馬斯洛覺得從這兩位導師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心理行為模式或許可以作為一般人學習和追尋的樣板。

    為此,馬斯洛采用了自由聯(lián)想、心理測驗和人物傳記等多種方法去探討"自我實現(xiàn)者"的心理行為模式。他從歷史上的偉大人物和身邊的學生和熟人中選擇出了48人作進一步研究,這些人可分為三類:第一類他稱之為"案例",即基本符合他所設想的"自我實現(xiàn)者"要求的人,這些人包括林肯(A.Lincoln)、杰弗遜(T.Jefferson)、羅斯福(T.ROOsevelt) 、斯賓諾沙(B.SPinoza)、詹姆斯和赫胥黎(T.H.HUxley)等12人:第二類有10人,他稱之為"不完全的案例",或"部分的"自我實現(xiàn)者,與所設想的標準有一定的距離;第三類有26人,他稱之為"潛在的或可能的案例",其中既包括現(xiàn)實生活中朝著自我實現(xiàn)方向發(fā)展的年輕人;也包括歷史上一些有一定貢獻的人物。

    在研究中,馬斯洛發(fā)現(xiàn)真正達到自我實現(xiàn)的人,一般都處于中年或老年,年輕的人通常很難達到自我實現(xiàn)。這是因為年輕人還有許多較低層次的需要,如安全、愛、自尊等等還沒有得到適當程度的滿足,沒有形成持久的價值觀、智慧、意志力及穩(wěn)定的愛情關系,也未明確選擇自己要為之終身奮斗的事業(yè)。不過,年輕人具有極大的發(fā)展?jié)摿?,他們通過積極努力,是可以逐漸接近這一水平或目標的。)

    馬斯洛<2>——關于高峰體驗-[Study]

    1.處于高峰體驗中的人有一種比其他任何時候都更加整合(統(tǒng)一、完整、渾然一體)的自我感覺。旁觀者從外部各個方面來觀察,也可得出同一印象。例如,他們更少分裂或者分離,更少與自己作戰(zhàn),對自己更加心平氣和,體驗我與觀察我之間更加一致,目標更加集中,更加協(xié)調(diào)有機化,自身各部分更加有效地組織起來,非常良好地運作,具有更高的協(xié)同作用,更少有內(nèi)在的磨擦,等等。善于整合的其他方面以及它所依賴的各種條件,下面繼續(xù)討論。

    2.當他更加純粹地獨自成為他自己時,他就更能與世界、與以前非我的東西融合。例如,摯愛者雙方更加親密地融為一體,而不再是兩個人;“我-你”一元關系更具可能性;創(chuàng)造者與他的產(chǎn)品合二為一;母親與她的孩子合為一體;藝術(shù)觀賞者化為音樂、繪畫、舞蹈,而音樂、繪畫、舞蹈,也就變成了他;天文學家“飛離地球”、融入日月星辰,而不是透過遠望鏡孔從這個地獄望到那個地獄。

    這就是說,對于認同、自然流露、或自我的最完滿的獲得,本身就是對于自我的超越、突破和超出。此時,個體達到一種相對忘我的境界。

    3.處于高峰體驗中的人通常處于自身力量的頂峰,正最佳和最充分地發(fā)揮著自己的潛能。羅杰斯說得好,個體感到自己“在充分地發(fā)揮作用”。他感到自己比其他任何時候更加聰明、更加敏銳、更加機智、更加強健、更有風度。他處于自身的最佳狀態(tài),一種如矢在弦、躍躍欲試的狀態(tài),一種最高的競技狀態(tài)。這種情況不僅是主體的感覺,而且能夠被視察者目睹。他不再浪費力量與自己搏斗,不再壓抑自己,肌肉不再和肌肉抗衡。在一般情況下,我們只有部分能量用于行動,部分用于抑制這些能量的發(fā)揮,而現(xiàn)在不再有浪費,全部能量都用于行動。此時,他尤如一條一瀉千里直奔大海的河流。

    4.當一個人處于最佳狀態(tài)時,他的“充分發(fā)揮作用”還體現(xiàn)出一個很微妙的特點,這就是行為的輕松自如。往日刻不容緩、疲于奔命的苦差重負,現(xiàn)在做起來不再有老牛破車、苦苦掙扎之感,而是輕車熟路、勢如破竹。優(yōu)美的感情和優(yōu)雅的風度現(xiàn)在渾然一體,伴隨著充分發(fā)揮作用的得心應手、駕輕就熟,此時事事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此時,他表現(xiàn)得胸有成竹,明察秋毫,好像完全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毫無懷疑、躊躇、也非止步不前。他的行動不是有氣無力、虛晃一槍,而是精力充沛、命中要害。那些偉大的運動員、藝術(shù)家、創(chuàng)造者、領袖人物、高級官員,當他們處于自身最佳狀態(tài)之時,其行動也具有這樣的特點。

    這一點與認同這一概念的聯(lián)系不如前面幾點明顯,但我認為應當將它包括在內(nèi),作為“成為真實自我”的一個附現(xiàn)象。因為它是外在表現(xiàn),能使人目睹,因此也完全可以研究。我還相信,我們要借助它來理解那種神靈般的快樂,如幽默、滑稽、稚拙、憨癡、嬉戲、大笑等等。我認為這些乃是認同的最高價值之一。

    5.處于高峰體驗中的人比其他任何時候更富有責任心,更富有主動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更加感到自身是自己行動和感知的中心。他更加真切地感到自己就是第一推動者,自己決定著自己的一切,而不是被引動的、被決定的、被支配的、無能為力、守株待兔、暮氣沉沉的弱者。他自己就是自身的主宰,自己就是自己命運的主人,他充分體會到自己的“自由意志”,他既感到重任在肩、責無旁貸、又感到信心百倍、無堅不摧。

    6.他現(xiàn)在最大限度地擺脫了阻滯、抑制、謹小慎微、畏懼、疑慮、控制、自責、制動。這些東西也許體現(xiàn)了他的價值感情的否定方面,體現(xiàn)了他的自承、自愛和自尊的否定方面。這既是主觀的又是客觀的現(xiàn)象,從這兩方面都可作進一步描述。當然,這只是已列出和下面將列出的那些特性的一個不同方面。

    這些事情在原則上很可能可以用實驗驗證,因為,從外部看,它們是肌肉與肌肉搏斗,而不是肌肉合作性的幫助肌肉。

    7.因此,他在行動時更具有自發(fā)性、表達性、純真性,即正直、天真、誠實、公正、坦率、童真、樸實、無防備、無防御。他在行動時更加自然、放松、不躊躇、簡單、誠懇、不做作、直截了當,有一種特殊的純樸。他更加不受控制、自由地奔涌出生命力,即他更加自動地、沖動地、反射般地、“本能地”、非抑制地、非自我意識地、非思考地、無意識地表現(xiàn)自己。

    8.因此,他在一種特殊的意義上更具有創(chuàng)造性。由于更大的自信以及疑慮的消除,他能夠以道家那種順應自然的方式或者格式塔心理家所描述的那種靈活的方式來造成自己的認知和行為。他能根據(jù)行為本身固有的“外在于我”的要求(而非根據(jù)自我中心和自我意識),根據(jù)其任務、天職或游戲的本質(zhì)讓自己的行為處于明確無誤或游移不定的狀態(tài)。因此,他的行為更具有即席發(fā)揮、興之所致、斐然成章的特色,更具有無中生有、鬼斧神工的特色,更加新穎獨特、遠離陳腐平庸、不再束手束腳。他也更少準備、計劃、設計、預謀、練習、預測等等,總而言之,絕非三思而后行。因此,他的行為相對來說不為任何東西驅(qū)動,并非追求、奮斗的結(jié)果。它們沒有動機、沒有欲望、沒有目的,因為它們是突然出現(xiàn)、臨時創(chuàng)造的,并非脫胎于過去。

    9.所有這些還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表達:處于高峰體驗中的人達到了自己獨一無二的個性或物質(zhì)的頂點。如果所有人在天賦上都互不相同,在高峰體驗中他們更是特色各異。如果說人們在許多方面(他們的角色)可以互換,那么在高峰體驗中,角色中斷了,人們變得難以替代。無論他們到底是什么樣的人,無論“獨一無二的自我”到底意味著什么,他們的特色在高峰體驗中的表現(xiàn)總是登峰造極的。

    10.在高峰體驗中,個體在各種意義上最大程度地擺脫了過去與未來,具有更強的此時此地之感,最接近于全在的人。例如,既然他最少墨守成規(guī)與經(jīng)驗預推,他就能排開干擾,比其他任何時候更好地全神貫注地傾聽。這種干擾或者來自基于過去的期待(這種情境與現(xiàn)在的情境不可能相同),或者來自基于關于未來計劃的希望或擔憂(這意味著把現(xiàn)在當作未來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既然他已超越了欲望,他也就不必根據(jù)自己的好惡來給事物貼上什么標簽。他也用不著比較此時已有的東西和沒有的東西,以便對他們進行評價。

    11.處于高峰體驗中的人已不完全是受世界法則支配的塵世之物,更多的是一種純粹的精神。就內(nèi)存精神規(guī)律與外在現(xiàn)實規(guī)律的區(qū)別而言,他更受前者而不是后者的支配。這聽起來似乎自相矛盾,實際上并非如此。就算是自相矛盾,它也不可能不具有某種意義。當對自我和他人同樣任其自然之時,對他人的存在認知才最有可能。自尊、自愛與尊重他人、敬愛他人兩方面互相支持、相得益彰。處于高峰體驗中的人無為而為,也就是說,他順應天性、聽任自然、任其所為,而不是人為控制。此時他已把自己從非我中解放出來,不再受其支配,不再循規(guī)蹈矩、亦步亦趨,而是按照自身的內(nèi)存規(guī)律和法則行事,最大限度地成為自身。這種情況表明:內(nèi)在精神(我)與外在精神(他人)全然沒有什么根本差別,它們實際上并非相互對立。這種情況還表明:兩種規(guī)律都是非常有趣和令人愉快的,它們甚至能夠整合以及融合在一起。

    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可以幫助讀者理解上述令人迷惑的描述,這就是兩人之間在存在層次上的愛情關系。當然,任何高峰體驗的例子也可以說明。很明顯,在這個理想表達的層次上(我稱為存在領域),自由、把握、隨其自然、信任、意欲、依賴、現(xiàn)實、他人、獨立等語詞都呈現(xiàn)出非常復雜和豐富的意義,然而,在日常生活的欲望、需要、自我保護、兩分、兩極化、分裂等的匱乏性領域里,上述詞語是不具有這樣復雜而豐富的意義的。

    12.現(xiàn)在我們強調(diào)行為的非努力或非需要方面,并把它作為我們研究的中心(或有機體的中心),有一些理論優(yōu)勢。在以上各方面的描述中,從一定的意義來看,特別是從匱乏性需要的角度看,處于高峰體驗中的人變成了無動機的人、或非驅(qū)動的人。因此,在高峰體驗的層次上,我們完全可以說,他所達到的真切的認同是非努力、非需求、非欲求的,也就是說,他超越了一般類型的需要與驅(qū)力。他對自己任其自然,此時,他已獲得了歡樂,這種歡樂意味著暫停對歡樂的追求。

    類似的情況我已在談自我實現(xiàn)者時描述過了?,F(xiàn)在,一切皆自然而生,不期而至,無所希望、無所努力、無所企求,然而源源不斷,如歌如訴。他現(xiàn)在的行動全然不是為了消除匱乏、避免痛苦、遠離苦惱和死亡,不是為了未來的進一步目標,不是為了本身以外的什么目的。他的行為已經(jīng)變成了自我肯定的行為、終極行為,而不再是手段行為。他的體驗已經(jīng)成了終極體驗,而不再是手段體驗。

    在這種意義上,我把處于高峰體驗中的人稱為神一樣的人,因為大多數(shù)的神靈都被看成是沒有需要、沒有愿望、沒有匱乏,什么也不缺少,所有方面都得到了滿足。人們從無所匱乏來推論出“至上至善”的神靈所獨具的特點和行為,我認為,這種推論對我們理解人類的非欲求的行為非常富有啟發(fā)性。例如,我發(fā)現(xiàn)它對于神妙的幽默和歡悅的理論、對于厭煩理論、創(chuàng)造理論等等是打開思路的鑰匙。人的胚胎也是沒有需要的,正是由于這一事實,才產(chǎn)生了混淆高級涅盤和低級涅盤的許多麻煩。

    13.在高峰體驗中,表達和交流常常富有詩意,帶有一種神秘與狂喜的色彩,這種詩意的語言仿佛是表達這種存在狀態(tài)的一種自然而然的語言。我只是最近才從自己內(nèi)心以及被試者身上醒悟到這種語言,因此關于這一點不過多談論。第十五章也與此有關。對于認同理論,這意味著:那些真誠的人們可以變得更像詩人、藝術(shù)家和先知等等。

    14.所有高峰體驗都可以有效地理解為利維意義上的行動的完成,或者格式塔心理學意義上的閉合,或者典型的賴希式的完全的情欲高潮,以及徹底的釋放、宣泄、傾泄一空、爽然若釋、登峰造極、大功告成、完美極致,等等。這種情況,與問題的懸而未決時的持續(xù)活動形成對比,與半空的乳房或前列腺、與未完成的排便、與不能哭泣的悲痛、與沒有充分滿足的進食者的食欲、與從未完全打掃干凈的廚房、與有保留的性行為、與必須保持沉默不能爆發(fā)的憤怒、與一直沒有訓練的運動員、與不能掛正的墻上壁畫、與不得不忍受的愚蠢行為、與無效率和不公正等等也同樣形成對比。在這些例子中,任何讀者都可以從現(xiàn)象學的角度理解行為完成的重大意義,以及行為完成何以能豐富對于非奮爭、整合、松弛、和前已討論過的一切事情的看法。世事的最終完成是完美、正義、美、目的,而不是手段。既然外部世界和內(nèi)部世界在某種程度上是同構(gòu)的,并且具有互為因果的辯證關系,那么,我們就接觸到了這樣一個難題:優(yōu)秀的人和美好的世界是如何互相造成的?

    上述情況與認同有什么關系呢?很可能真誠的人在某種意義上本身就是完成的人或至人。他有時的確體驗到了主觀的終極、完成或者完美。他的確領悟過這些東西。這也許證明只有高峰者才能取得完全的認同,而非高峰者必然留有不完全的、缺乏的、奮爭的、缺少某些東西的狀態(tài),他們生活在手段中而不是目的中。或者說,如果真誠與高峰體驗之間的關聯(lián)不是絕對的,至少也可肯定是積極的。

    當我們思考身體和精神的緊張以及產(chǎn)生于“未完成”的持續(xù)動作時,似乎有理由認為,它們可能不僅與安寧、平靜、以及心理健康互不相容,而且與身體健康也互不相容。這里,我們也許還得到了有關理解這樣一個令人困惑的發(fā)現(xiàn)的線索,即:許多人聲稱,不知為什么他們的高峰體驗近于一種美麗的死亡,仿佛最強烈的生存包含著一種與之相反的東西——希望和愿望就此瞑目。也許正如蘭克所說,任何一種完美的結(jié)束或終止在隱喻的、神話的或古風的意義上都是一種死亡。

    15.我非常強烈地感到,有一種歡悅是屬于存在價值的歡悅。關于這種想法的某些緣由前面早已敘述過了,其中最重要的之一是處于高峰體驗中的人常談到的,他既從自身也從外部世界體驗這種歡悅,另外,研究者也可以從其外表觀察到這種歡悅。

    既然英語在描述高級主觀體驗時力不勝任,要描述這種存在歡悅也就很困難。這種歡悅具有一種遍及宇宙或超凡的隨和性質(zhì),超越了各種各樣的敵視惡意。它完全稱得上幸福愉悅、生氣勃勃、神采奕奕。這種歡悅具有一種豐富充裕、漫衍四溢的性質(zhì),它不是由匱乏性動機驅(qū)動的。它超越了支配——服從的兩極分化,既以人類的渺?。ㄌ撊酰闅g樂,又以人類的偉大(力量)為歡樂。在這種意義上,它是屬于存在性的。它有一種凱旋的特性,有時也許具有解脫的性質(zhì)。它既是成熟的又是童真的。

    在馬爾庫塞和布朗已描述過的意義上,它具有終極的、烏托邦似的、良好精神的、超越的性質(zhì)。它也可以看成具有尼采哲學的性質(zhì)。

    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灑脫出塵、無往不適、不為壓抑、約束和懷疑所囿、以存在認知為樂、超越自我中心和手段中心、超越時空、超越歷史和地域,凡此種種,皆與上述存在歡悅密不可分,亦是其定義的一部分。

    最后,就像美、愛或創(chuàng)造力一樣,它本身就是整合的促成者。這是因為,它能解決兩極分化以及許多難題。它為人類解決自己的境遇問題指明了一個有希望的途徑。它啟迪我們:解決問題的方式之一就是以此問題為樂。這使我們能同時在匱乏性領域和存在性領域里生活,既是桑喬?潘薩,又是堂?吉訶德,正如塞萬提斯一樣。

    16.處于高峰體驗中或經(jīng)歷高峰體驗后的人有一種源承神恩、三生有幸的特殊感懷。他們有一個比較共同的反應就是感到“受之有愧”。高峰體驗并非可由策劃安排而引發(fā),他們往往不期而至。我們常因高峰體驗而“喜出望外”。在高峰體驗中,我們經(jīng)常有驚訝和意外之感,以及甜美的“豁然開朗的震動”。

    歷經(jīng)高峰體驗后的普遍后果是一種感恩之情油然而生,這種猶如信徒對于上帝,以及普通人對于命運、對于自然、對于人類、對于過去、對于父母、對于世界、對于曾有助他獲得奇跡的所有一切的感激之情。這種感激之情可以轉(zhuǎn)化為一種敬仰、報答、崇拜、頌揚、奉獻等等反應。很明顯,任何自然或超自然的宗教起源的自然主義理論也同樣如此。

    這種感恩之情常常表現(xiàn)為一種擁抱一切的對于每一個人和萬事萬物的愛,它促使人產(chǎn)生一種“世界何等美好”的感悟,導致一種為這個世界行善的沖動、一種回報的渴望、甚至一種責任感。

    最后,在描述自我實現(xiàn)的、真正的人既謙卑又高傲的特點上,我們完全可以從理論上指出一種聯(lián)系。幸運的人幾乎不能完全相信他的命運,感到敬畏者、懷有感激之情者亦復如此。他必須問自己:“我能當之無愧嗎?”這種人通過把高傲與謙卑合并為一個獨特的、復雜的、超坐標的統(tǒng)一體,以此解決其截然對立,也就是在某種意義上既高傲又謙卑。高傲而又帶有謙卑的風味,這與傲慢與偏執(zhí)狂是兩回事。謙卑而又帶有高傲的風味,這與受虐狂完全兩樣。只對它們進行區(qū)分會使它們成為病態(tài)的現(xiàn)象。存在性態(tài)度使我們能把高傲的英雄與謙卑的奴仆合為一人。

    結(jié)語

    我想強調(diào)前面已談及的一個重要悖論,不管我們能否理解它,我們也不能不正視它。認同的目標,包括自我實現(xiàn)、自發(fā)性、個體化、霍尼所談的真實自我、可靠性等等,它們似乎本身既是終極目標,同時又是過渡目標,是必經(jīng)的過程,是通向?qū)φJ同的超越的途徑。這似乎就是說,它的功能就是消滅它自身。換言之,假如我們的目標是東方人的自我超越、自我消失、擯棄自我意識和自我觀照、與世界相融、達到天人合一、物我一體,那么似乎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通向這一目標的途徑就是獲得認同,獲得一個堅強的真正的自我,以及經(jīng)由基本需要的滿足而不是實行禁欲主義。

    也許,對于這一理論,我的年輕的研究對象們所報告的高峰體驗的兩種身體反應都是中肯的。一種是高度的緊張和興奮(如:“我感到極為瘋狂,很想又蹦又跳、大嚷大叫?!保┝硪环N是松弛、平和、寧靜、悄然無聲。例如,在一次美好的性體驗、審美體驗、或創(chuàng)造活動的狂熱之后,兩者都是可能的?;蛘呤浅掷m(xù)的高度興奮、失眠,或者是興趣全然消退,甚至產(chǎn)生食欲不振、便秘等情況,完全的放松、遲鈍、以及深睡等等,也有可能。我不知道這意味著什么。


  • 胡大魔卐

    2010-09-29 20:42:38 胡大魔卐 (智小謀大)





    暗示
    暗示(suggestion)

    用含蓄、間接的方式使他人的心理、行為受到影響。暗示者可以是個人、群體(外來暗示),也可以和受暗示者同為一人(自我暗示)。可采用言語,也可通過手勢、表情、動作以及環(huán)境進行。影響暗示的因素有暗示者的特征(如性別、年齡、知識、地位、威信等)、受暗示者的特征(如年齡、知識經(jīng)驗、性格等)以及當時的客觀情況。暗示被用于心理治療和廣告、宣傳等廣泛領域。

      人們?yōu)榱四撤N目的,在無對抗的條件下,通過交往中的語言、手勢、表情、行動或某種符號,用含蓄的、間接的方式發(fā)出一定的信息,使他人接受所示意的觀點、意見,或按所示意的方式進行活動。是社會和人際影響的形式之一。在一般情況下,暗示者是主動的、自覺的,相對來說,受暗示者是被動的。暗示一般可分為直接暗示、間接暗示、自我暗示和反暗示4種。影響暗示的因素主要有3方面:暗示者的特征、受暗示者的特征和當時的客觀情況。在情況不明時,在困難、混亂的境況中,人們?nèi)菀资馨凳尽?
    暗示
    就是用含混、閃爍的話,即使本意模糊起來,又使人能夠隱隱約約地得到暗示。
    【概述】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觀念、情緒、判斷、態(tài)度影響的心理特點。是人們?nèi)粘I钪?,最常見的心理現(xiàn)象。它是人或環(huán)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個體發(fā)出信息,個體無意中接受這種信息,從而做出相應的反應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從心理機制上講,它是一種被主觀意愿肯定的假設,不一定有根據(jù),但由于主觀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趨向于這項內(nèi)容。我們在生活中無時不在接收著外界的暗示。比如,電視廣告對購物心理的暗示作用。在無意識中,廣告信息會進入人們的潛意識。這些信息反復重播,在人的潛意識中積累下來。當人們購物時,人的意識就收到潛意識中這些廣告信息的影響,左右你的購買傾向。

      人都會受到暗示 。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它是人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無意識的自我保護能力,當人處于陌生、危險的境地時,人會根據(jù)以往形成的經(jīng)驗,捕捉環(huán)境中的蛛絲馬跡,來迅速做出判斷。這種捕捉的過程,也是受暗示的過程。因此,人的受暗示性的高低不能以好壞來判斷,它是人的一種本能。

      人們?yōu)榱俗非蟪晒吞颖芡纯?,會不自覺地使用各種暗示的方法,比如困難臨頭時,人們會相互安慰:“快過去了,快過去了?!睆亩鴾p少忍耐的痛苦。人們在追求成功時,會設想目標實現(xiàn)時非常美好、激動人心的情景。這個美景就對人構(gòu)成一種暗示,它為人們提供動力,提高挫折耐受能力,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

      催眠是心理暗示的一種方法或技術(shù)。宗教中的冥想、瑜伽、氣功、打坐,都是心理暗示技術(shù)。對此,要有科學的態(tài)度,正確解釋人的受暗示性。




    【種類】


       暗示分自暗示與他暗示兩種。自暗示是指自己接受某種觀念,對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種影響,使情緒與意志發(fā)生作用。例如,有的人早晨在上班前或出去辦事前照照鏡子、整整衣服、理理頭發(fā)。有的人從鏡子里看到自己臉色不太好看,并且覺得上眼瞼浮腫”,恰巧昨晚睡眠又不好,這時馬上有不快的感覺,頓疑自己是否得了腎病,繼而覺得自己全身無力、腰痛,于是覺得自己不能上班了,甚至到醫(yī)院就醫(yī)。這就是對健康不利的消極自我暗示作用。而有的人則不是這樣。當在鏡子里看到自己臉色不好,由于睡眠不好而精神有些不振,眼圈發(fā)黑時,馬上用理智控制自己的緊張情緒,并且暗示自己:到戶外活動活動,做做操,練練太極拳,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就會好的,于是精神振作起來,高高興興去工作了。這種積極的自我暗示,有利于身心健康。

      他暗示,是指個體與他人交往中產(chǎn)生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別人使自己的情緒和意志發(fā)生作用。如古代魏國曹操的部隊在行軍路上,由于天氣炎熱,士兵都口干舌燥,曹操見此情景,大聲對士兵說:“前面有梅林”。士兵一聽精神大振,并且立刻口生唾液。這是曹操巧妙地運用了“望梅止渴”的暗示,來鼓舞士氣。


    【作用】


       暗示對人的作用是很大的。

      1.消極作用:它有時也給人體帶來不良的影響。例如“假孕”,它是指有的女同志結(jié)婚后很想懷孕,由于焦慮而十分害怕月經(jīng)按時來潮,使懷孕失敗。由于這種迫切心情,所以當自己月經(jīng)過期未來,就覺得自己懷孕了。很快又覺得自己開始厭食,惡心、嘔吐,喜吃帶刺激性的食物,于是到醫(yī)院就診。但經(jīng)醫(yī)生檢查和化驗后,發(fā)現(xiàn)并不是懷孕。這是因為想懷孕的強烈愿望及焦慮的心理因素,破壞了人體內(nèi)分泌功能的正常進行,尤其是影響下丘腦垂體對卵巢功能的調(diào)節(jié),使體內(nèi)的孕激素增高和排卵受到抑制,從而出現(xiàn)暫時閉經(jīng)的結(jié)果。

      2.積極作用:暗示也能對人體產(chǎn)生積極作用。比如,暗示可以發(fā)掘人的記憶潛力。有人作過實驗,分別讓兩組學生朗讀同一首詩。第一組在朗讀前,主試告訴他們這是著名詩人的詩,這就是一種暗示。對第二組,主試不告訴他們這是誰寫的詩。朗讀后立即讓學生默寫。結(jié)果是第一組的記憶率為56.6%;第二組的記憶率為30.1%。這說明權(quán)威的暗示對學生的記憶力很有影響。


    【應用】


      在臨床中,暗示還可以治療疾病。在心理咨詢中,咨詢者常采用言語或非言語的手段(語言、手勢、表情、動作以及某種情境等)含蓄間接地對來訪者的心理和行為施加影響,引導來訪者順從咨詢者的意見,從而達到某種咨詢目的即心理暗示的使用。如一位婦女因丈夫突然在車禍中死亡,精神上受到強烈的刺激,悲痛得雙目失明。但經(jīng)醫(yī)生檢查,眼睛的結(jié)構(gòu)沒有病變,診斷為心理性失明。用許多方法都沒治好。后來進行催眠治療,催眠師暗示她視力已經(jīng)恢復,對她說:“我數(shù)五個數(shù),數(shù)到第五個時,你醒來就能看見東西了”催眠師很慢地數(shù)一二三四五,果真數(shù)到五的時候,病人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視力已完全恢復。

      1.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

      他人暗示:即咨詢者對來訪者施加的暗示。它主要是利用咨詢者的威望,把某種觀念含蓄地傳遞給來訪者,從而增進或改善來訪者的心理狀態(tài)、調(diào)節(jié)其行為或生理機能,達到咨詢和治療的目的。

      自我暗示:即來訪者自己對自己的暗示。在心理咨詢中,一方面,咨詢者的診療語言和行為十分重要,應當慎重使用,以免發(fā)生消極的暗示作用;另一方面,咨詢者必須啟發(fā)和引導來訪者發(fā)揮自我意識的調(diào)節(jié)能力,消除那些使自己增加精神負擔,不利于心理健康的自我暗示,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自我暗示,使之朝著符合治療要求和有益于祛除病癥的方向發(fā)展。

      2.直接暗示和間接暗示

      直接暗示:指咨詢者以技巧性的語言或表情,給予來訪者誘導和暗示,使求治者改變原有的病態(tài)感和不良態(tài)度,達到治療目的。

      間接暗示:指借助于某種刺激或儀器的配合,使求治者處在某些特定的環(huán)境中,再結(jié)合施治者的言語態(tài)度進行暗示。

      3.注意事項

      暗示的作用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積極的暗示可幫助被暗示者穩(wěn)定情緒、樹立自信心及戰(zhàn)勝困難和挫折的勇氣,消極的暗示卻能對被暗示者造成不良的影響,因此,教師應該注意有意識的給學生以積極的心理暗示,而避免消極的心理暗示。同時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變消極的自我暗示為積極的自我暗示,例如在考試心理的調(diào)整中引導學生變“我一點沒底,我恐怕要考砸”為“別人行,我也行”。

      在他人暗示中,暗示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暗示者在被暗示者心目中的威信。這就要求暗示的實施者應具有較高的威望,要具有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

      暗示愈含蓄,效果愈好。因此在心理咨詢和教育中最好盡量少用命令方式去提出要求。若能用含蓄巧妙的方法去引導,就能獲得更好的效果。

      暗示應具有藝術(shù)性。教師要力求為學生的活動配上適當?shù)乃囆g(shù)形式,如趣味性的故事、競爭性的游戲等,借助于形式、色彩、韻律和節(jié)奏,通過非理性直覺,直接訴諸于人的情感。使學生在積極的氛圍中接受教育,促進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心理傾向。

      在刑偵科學方面的作用:犯罪嫌疑人會利用人們這種普遍的受暗示的心理特性,實施作案。心理的犯罪比實際行為犯罪更讓人感到可怕,特別是通過心理暗示來控制他人思維達到犯罪目的的行為更是令人不寒而栗。但心理暗示并不是對所有人都起作用的,這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受害者一定是那種心理暗示性比較強的人;第二,就是突然有某一件事的發(fā)生對他起到了暗示作用,達到了顯著效果;第三,受害者一定有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積聚在心里。

      刑偵科學的發(fā)展令刑偵專家同樣會利用心理暗示的作用,對案情進行仔細甄別,從而發(fā)現(xiàn)蛛絲馬跡,在偵破中巧妙地還原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全過程。從而大大減少這類犯罪對人類的危害。


    【心理暗示之謎】


      對于心理暗示,《心理學大詞典》上是這樣描述的:“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為產(chǎn)生影響。暗示作用往往會使別人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動,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見或信念。”可見,暗示在本質(zhì)上,是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

      那么,人為什么會不自覺地接受別人的影響呢?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對一個人進行決策和判斷的心理過程,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其實,人的判斷和決策過程,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綜合了個人需要和環(huán)境限制之后,做出的。這樣的決定和判斷,我們稱其為“主見”。一個“自我”比較發(fā)達、健康的人,通常就是我們所說的“有主見”、“有自我”的人。但是,人不是神,沒有萬能的自我、更沒有完美的自我,這樣一來,“自我”并不是任何時候都是對的,也并不總是“有主見”的?!白晕摇钡牟煌昝?、以及“自我”的部分缺陷,就給外來影響留出了空間、給別人的暗示提供了機會。但是,外來影響空間的存在、以及易受暗示的機會,并不等于一定會受到暗示。暗示的成功,還需要一個必要的條件,那就是受暗示者,必須存在著針對外來的暗示者的自卑——覺得自己不如暗示者、覺得暗示者比自己高明、自己應該向其討教、自己必須接受他的判斷、自己必須接受暗示者的影響。其實,這樣的暗示作用,在本質(zhì)上,就是用自認為比自己強的別人的智慧、代替或者干脆取代自己的思維和判斷。當然,這樣的自卑、自貶,以及對于暗示者的崇拜和能力的夸大,很少能被受暗示者意識到,這些心理過程通常都發(fā)生在潛意識。所以,暗示作用通常都發(fā)生在不知不覺中。而且,我們會發(fā)現(xiàn),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這種對于自主判斷的部分放棄,是有一定適應意義的,這可以使人們能夠接受智者的指導,作為不完善的“自我”的補充。這是暗示作用的積極面,這種積極作用的前提,就是一個人必須有充足的自我和一定的主見,暗示作用應該只是作為“自我”和“主見”的補充和輔助。表面上看,有些積極暗示似乎起著決定性作用,其實,積極暗示對于被暗示者的作用,就象是“畫龍點睛”。比如,如果一名運動員的成績已經(jīng)非常接近世界記錄了,這時候,他非常敬佩的恩師在旁邊輕輕暗示到:“你能行,你一定能得第一!”,正是這一暗示,激發(fā)了他全部的潛能,使他在比賽中真的得了第一。這樣的積極暗示,起到的就是畫龍點睛的作用。相反,一個末流運動員,由于實力有限,即使暗示做得再完美、效果再佳,也難以創(chuàng)造奇跡。

      心理暗示也有非常消極的方面,那就是容易受人操縱、控制,成為別人或異端邪說的受害者。剛才我們已經(jīng)討論過,心理暗示發(fā)揮作用的前提是自我的不完善和缺陷。那么如果一個人的自我非常虛弱、幼稚的話,這個人的自我很容易被別人的“暗示”占領和統(tǒng)治。這種人的人格本身,就存在著嚴重的依賴傾向,甚至可以說,在這些人的潛意識中,就存在著接受暗示、接受控制、接受操縱的渴望和需要。由于這些人自身存在著嚴重的自卑和不安全感,他們的內(nèi)心往往會通過幻想作用,制造各種神話,幻想著有法力無邊的神,可以接管他們、主宰他們的命運、為他們帶來好運。

      這樣的心態(tài)往往和外來的暗示一拍即合,就如同存在著默契。所以,那些沒有主見的人,那些人云亦云的人、那些依賴性比較強的人、那些比較幼稚的人、那些患了病或者遭受了精神打擊的人,往往容易成為接受不良暗示的群體中的一員。這些人更愿意相信各種災難或神奇力量、神奇效果的迷信傳言。而造神者或者制造各種迷信傳奇者本人,要么就是深諳人性弱點的超級騙子、要么就是騙人、騙己的精神變態(tài)者,具有因為變態(tài)而畸形發(fā)展的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的藝術(shù)。造神者和需要“神”來接管和奴役的群體,是一對相互需要的病態(tài)心理互補綜合體。兩種需要匯合到一起,就形成各種迷信現(xiàn)象滋生的土壤和環(huán)境。此時,不良的消極暗示,就能大行其道了。

      由于暗示作用的人格基礎是脆弱的,暗示作用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虛假的幻想之上,所以,暗示作用總是面臨著失效的危險,那些尋求暗示來支撐自己的人,不得不頻繁變換頂禮膜拜的對象。所以,那些信誓旦旦地宣稱相信某種功法的人,可以在某一天又突然對其大肆攻擊,轉(zhuǎn)而投在另一種神奇功法的腳下。我們可以斷言,容易接受暗示的人,從來就不是某種真正的信仰或宗教的虔誠的信仰者,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真正主見、他們不是自己的主人,什么神奇、什么能滿足他們的依賴需要、什么流行,他們就會信仰什么。由此,我們也就不能理解,這么多年來,沒有一種所謂的“神奇功法”真正得以流傳,它們幾乎都是短命的。因為制造“神奇功法”的人和他們的追隨者們,本身的人格就不成熟、不穩(wěn)定,當然也就沒有準確的判斷能力,更談不上有什么堅定不移的信仰了。

      概括起來,暗示作用的本質(zhì),就是人由于自身弱點,會受到別人的影響,嚴重的可以達到不加分析和批判地接受別人的觀點,甚至異端邪說。人的依賴性越強、人格越幼稚、主見越少,就越容易受別人暗示、容易被別人控制和奴役、容易相信異端邪說、容易“走火入魔”。從這個角度講,對于暗示過分敏感、愿意輕信各種奇跡神功,實際上是一種弱點和缺陷,它標志著一個人的幼稚、意味著一個人人格的不成熟。如果不從根本上改變,很容易剛出“法門”、再入“神功”,從“走火”跨進“入魔”。




    【幾種快樂的心理暗示】


      用語言表達出內(nèi)心的感受,心理學研究中有一種“內(nèi)省法”,就是讓人冷靜地觀察自己的內(nèi)心深處,然后將觀察的結(jié)果如實講出來。這樣可以使緊張的心情得到釋放,人就會感到輕松一些。把每一次失敗都當作是最后一次。每個人都會有不順的時候,試著在最不開心和失敗時對自己說:“這是最糟糕的了,不會再有比這更倒霉的事發(fā)生了?!奔热弧白钤愀獾氖隆倍家呀?jīng)發(fā)生了,還有什么可怕的呢?既然已經(jīng)到了最低谷,那么以后就該否極泰來了!當你在最不順利的時候給自己這樣的心理暗示,會增強心中的安全感,也會給自己以信心。

      不要總向自己強調(diào)負面結(jié)果。我們不要總是給自己一些這樣的提醒“昨天我就是在這里摔倒的”、“這段路總是出交通事故”等等。因為越是這樣,我們心里就會越緊張。所以,聰明人應避免老用失敗的教訓來提醒自己,而應多用一些積極性的暗示,比如:“走穩(wěn)些就不會摔倒了”、“經(jīng)過這段路時應該減慢速度”等等。這種積極的暗示和指導,比起總向自己強調(diào)負面結(jié)果要好得多。

      用“汽車預熱”方式調(diào)整心情。司機都知道,汽車上路前都要進行發(fā)動機預熱,這樣才能保證汽車良好的行駛狀態(tài),做事也是一樣。當星期一早上你還未從“周末綜合征”中徹底解脫出來時,先不必急于工作??梢韵扰c同事們交流一下,或是先翻閱一下上周的工作日志,當你給自己的心情“預熱”之后,再以嶄新的面貌進入工作狀態(tài)。在狀態(tài)最好時迎接挑戰(zhàn)。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周期”,有時人們難免會陷入莫名的情緒低迷階段。這時就應該先做些簡單的工作,不要給自己增添過重的負擔。我們可以在自己情緒高漲的時候處理那些令人感到棘手的問題,因為好心情能激發(fā)飽滿的工作熱情,促使人們增強信心,產(chǎn)生知難而上的挑戰(zhàn)欲。人在良好的狀態(tài)下迎接挑戰(zhàn),可以淡化為難情緒。別給自己貼上失敗的“商標”。不要總是對自己說“我的能力實在不行”、“我缺乏變通的技巧”、“大家都不喜歡我”等等。要知道,真正能夠擊倒你的人有時恰恰正是你自己。因此,不要總是給自己貼上“這不行、那不行”的失敗“商標”,應該多給自己一些激勵與信心,相信自己并不比別人做得差,成功一定會屬于自信的人!

    【心理暗示對人的影響】


    心理學認為,人們都有一種傾向,即自覺或不自覺地維護“自主的”地位,不愿意受別人的干涉或控制。從這個觀點看,暗示的作用往往比直接勸說或指示或命令的作用大。簡單地吩咐孩子:“快去睡覺!”“閉上眼睛!”往往并不見效,有時反倒使孩子更加興奮。這時,你不妨在被窩里給孩子講故事:“有一天,小鴨子要出去玩。媽媽對他說別的小朋友都睡覺了。小鴨子不聽,走到河邊一看,魚都睡覺了。走到樹林一看,小狗都睡了。走到田野里,小雞都睡覺了,睡覺了,睡覺了,他們都睡覺了,他們都把眼睛閉上了。小鴨子想,媽媽說得對,我也想睡覺了。于是,他......”在講故事的時候,注意用一種單調(diào)的疲倦的聲音,同時不斷地重復“睡覺了”、“閉眼了”等,聲音逐漸逐漸減弱,最后若有若無。你在講故事的同時閉上眼睛,并不住地打呵欠。試一下吧,靈驗得很!

    美國田納西州有一座工廠,許多工人都是從附近農(nóng)村招募的。這些工人由于不習慣在車間里工作,總覺得車間里的空氣太少,因而顧慮重重,工作效率自然降低。后來廠方在窗戶上系了一條條輕薄的綢巾,這些綢巾不斷飄動著,暗示著空氣正從窗戶里涌進來。工人們由此去除了“心病”,工作效率隨之提高。

    暗示不僅對人們的心理或行為發(fā)生影響,還會引起人們的生理變化。在實驗室里,反復給被實驗者喝大量的糖水,經(jīng)過檢驗,可以發(fā)現(xiàn)其血糖增高,出現(xiàn)糖尿并且尿量增多等生理變化。后來,不給糖水,實驗者用語言暗示,同樣會發(fā)生上述生理變化。這一實驗表明,語言暗示可以代替實物,給人腦以興奮的刺激,雖然被實驗者并未喝糖水,但人腦仍然參加了體內(nèi)糖的代謝活動。人們常講的“望梅止渴”,也是由于暗示的積極影響。

    有人曾經(jīng)做過“人工印記”的實驗。用郵票大小的濕紙片貼到被試者的皮膚上,告訴他說,貼上之后這塊皮膚就會發(fā)燒。不一會兒,揭去紙片,皮膚果然變紅了。還有人將一塊金屬硬幣放到暗示者的手臂上,暗示說這塊硬幣剛在火上烤過,會把皮膚燙起泡來。沒過多久,硬幣下面果真“燙”起了水泡,呈現(xiàn)了二度燒傷痕跡。

    許多生機勃勃的人,一旦知道自己患了某種疾病后(特別是“不治之癥”如癌癥等),精神立刻萎靡不振、臥床不起、不思飲食,病情迅速加重,甚至在短時期內(nèi)死去,其中很大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心理暗示的緣故。瑞典一位老婦人只是患了感冒,但由于教堂牧師在一天內(nèi)探望了她三次,因而懷疑自己是患了絕癥。幾天以后,她便因精神崩潰而去世。讀者,你會探望、護理病人嗎?請千萬不要在臉上扮出悲天憫人的表情!

    暗示有積極意義,也有消極意義。當孩子參加高考時,父母總是叮嚀:“千萬不要緊張”;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時,父母總斥責他:“笨得不行”;當孩子挑食時,父母當著孩子的面訴說:“他不吃白菜”;當孩子尿床時,父母總是為他辯護:“他憋不住尿”;這些都能助長某些不良的傾向。重復暗示能引起對方形成相應的心理定向,產(chǎn)生與父母愿望相反的效果。




    【關于心理暗示的小故事】


    ①.英國作家索利恩所著的心理小說《新鮮空氣》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主人公威爾遜喜歡新鮮空氣的程度,無人能及。一年冬天,他到芬蘭的一家高級旅館住宿。那年冬天奇冷,因而窗子都關得嚴嚴實實的,以防寒流襲擊。盡管房間里舒服無比,但威爾遜一想到新鮮的空氣一絲都透不進來時,他非??鄲?,輾轉(zhuǎn)難眠。到了最后,他實在無法忍受,便撿起一只皮鞋朝一塊玻璃樣的東西砸去,聽到了玻璃碎裂的聲音后,他才安然進入夢鄉(xiāng)。

    第二天醒來,展現(xiàn)在他眼前的是完好如初的窗子和墻上破碎的鏡框。索利恩的這篇小說涉及了一個重要的心理學概念――暗示。

    ②.望梅止渴與心理暗示

    三國時期,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時值七、八月間,驕陽似火,萬里無云,士兵們口渴難忍,行軍速度明顯變慢,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然體力不支暈倒在道旁。曹操見狀,非常著急,心想如果再這樣下去,部隊根本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戰(zhàn)斗力也會大大削弱。于是他叫來向?qū)?,詢問附近可有水源?向?qū)дf最近的水源在山谷的另一邊,還有不短的路程。曹操沉思一陣之后,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然后很高興地轉(zhuǎn)過馬頭對士兵說:“諸位將士,前邊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紅紅的,肯定很好吃,我們加快腳步,過了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不禁口舌生津,精神大振,步伐加快了許多。

      心理分析:曹操這位歷史上出色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有意無意間利用了心理學中十分重要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暗示。暗示是最常見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它是指人或周圍環(huán)境以言語或非言語的方式向個體發(fā)出信息,個體無意識地接受了這種信息,從而做出一定的心理或行為反應。俄國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

      心理暗示總是被人們有意無意地廣泛應用,比如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就是一種權(quán)威性暗示,老師對孩子積極的期待,領導對下屬適當?shù)馁潛P,都可以像曹操對士兵所描述的“一大片梅林”一樣,讓被暗示的對象“精神為之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不止曹操,生活在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會進行暗示活動。積極善意的心態(tài),往往會給出積極的暗示,使他人得到戰(zhàn)勝困難、不斷進取的力量;反之,消極惡劣的心態(tài),則會使他人受到消極暗示的影響,變得冷淡、泄氣、退縮、萎靡不振等等。俗話說“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當我們發(fā)現(xiàn)他人有可能受到自己的暗示時,也要注意暗示的方式和度,盡量使他人接受積極的、適度的暗示。









  • 胡大魔卐

    2010-09-30 09:48:52 胡大魔卐 (智小謀大)



    心理慣性
    心理慣性:是指一個人對環(huán)境的適應程度。如果一個人的心理慣性比較大,就說明他(她)不能很好的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反之,他(她)就是能很快的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當然這里的“環(huán)境”涵蓋面要比較廣。要特別指出的是情景三所體現(xiàn)的問題,它更應值得引起大家的注意,同時心理慣性在這類問題上的作用也更容易處在人們的視線之外。

    目錄
    概述
    中華民族的心理慣性
    精神分析
    股市中克服心理慣性
    克服辦法
    概述
    中華民族的心理慣性
    精神分析
    股市中克服心理慣性
    克服辦法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心理慣性-概述


    心理慣性
    大家都有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有的人會越挫越勇,而有的人會望而卻步。我們姑且不深究人們的性格是屬于膽汁質(zhì)還是黏液質(zhì),單從其不同的遇事態(tài)度上來看,前者習慣了“勇”,后者習慣的是“畏”。在某種程度上來講,這與他們長期以來在對待阻礙性問題時的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后者在逆境中還保存并持續(xù)著在順境中的那種無憂無慮,這樣就使其與所處的現(xiàn)實產(chǎn)生了碰撞,以至撞得頭昏腦脹,不知所措。如果后者慢慢試著去“勇”,習慣了之后,勇于面對任何事的思維定勢就促使其迎難而上了。所以時刻注意把握良好的心理慣性是多么重要。

    其實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有些學生積極加入學生組織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尋找鍛煉他們各種能力的機會,幫助他們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借助某些“習慣了的處事作風”來順理成章。所以經(jīng)驗也算一種處事慣性了。從小養(yǎng)成的這樣那樣的好習慣,其實是在對待某些事時的科學的心理傾向。

    由此看來,在育人或自我教育上,都不可忽視這種慣性所起的作用。必要時應多創(chuàng)造條件來提高科學的處事慣性。

    心理慣性-中華民族的心理慣性


    心理慣性
    心理慣性作為心理模式的一種自發(fā)沿襲,是受到一個民族之民族性格的直接影響的。民族性格又稱國民性,是社會性格的一種,是一個民族絕大多數(shù)成員共有的、反復出現(xiàn)并恒久存在的心理特質(zhì)的總和,是一種民族心理模式?!懊褡逍愿裣袷怯写帕Φ拇攀?,按照它固有的磁力方向把全民族的性格吸引成一定的‘型’,人們都規(guī)規(guī)矩矩地按照這個‘型’塑造自己?!彼鳛橐环N心理模式,在一國國民內(nèi)心世界深處起著極大的磁化作用,且有很大的慣性和惰性。在它的作用之下,人們對變化著的事物往往不習慣甚至本能地產(chǎn)生一種排斥感(也就是所謂的心理慣性)。民族性格成型于各民族的文化追求,它深受民族文化的影響,并在成型后深深影響著該民族的心理慣性。通常,民族越古老,歷史越悠久,民族文化就越傳統(tǒng)和閉塞,民族性格就越深沉、含蓄和執(zhí)著,其民族的心理慣性就越強。由于歷史、文化的差異,東方民族與西方民族的民族性格是不同的,而這種不同又直接影響了東西方民族心理慣性的差異。在西方,由于文化的相對開放性,人們在民族發(fā)展的漫長的歲月中形成了一種相對外化的民族性格,其民族的心理慣性相對較弱,人們習慣于追求一種熱烈、濃重和喧囂的生活,崇尚規(guī)則,注重外在形象,希圖人際關系的理性調(diào)節(jié)。而在東方,尤其是在中國,由于民族的歷史較為久遠,且經(jīng)歷了漫長的、具有濃厚封閉性的古代社會,其文化相對閉塞,民族性格也較西方深沉、含蓄、內(nèi)秀和執(zhí)著得多。這種民族性格使得東方人體現(xiàn)出了極其強烈的民族心理慣性,他們追求并習慣于一種溫和、淡雅、平靜的生活,崇尚道德,注重內(nèi)在修養(yǎng),希圖人際關系的感性調(diào)節(jié)。以中華民族為例,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民族,有著極其強烈的心理慣性,表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中國人對祖先、習俗、舊禮等標征傳統(tǒng)的問題看得極為莊重和嚴肅,對完美、安靜、平和等和諧狀態(tài)具有一種近乎本能的崇尚,而對面子、人情、關系等這類形成于華夏文明誕生之日而影響至今的文化因素也還依舊從心底放不下……。這些無疑都是其強烈民族心理慣性的真實反映,是中華民族性格及民族心理慣性中一個極其重要且不可忽略的特征。


    心理慣性
    強烈的民族心理慣性使得中國人對傳統(tǒng)表現(xiàn)出了一種遠較西方人濃重以致很多情況下都難以為西方人所理解的依賴和重視,也使得中國法制在漫長的歷史形成中對成因于原始社會而強化于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道德規(guī)范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關注,更使得改革開放以來,盡管我國為力行法治而在培育人們的現(xiàn)代法律意識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但早已融生于國人民族性格之內(nèi)甚至已滲透于廣大人們?nèi)罕姽撬柚械膫鹘y(tǒng)道德規(guī)范(如孝順、誠信、忠義等)卻依舊在民間對從西方移植或借鑒而來的所謂“現(xiàn)代法律”發(fā)揮著頑強的、甚至是立法者最初所遠沒有預想到的抵制作用。這對我國法治化的進程產(chǎn)生了很大負面影響,使法律的實效受到了極大的減損,以致“法律紙面化”的現(xiàn)象層出不窮。而且,心理慣性所導致的國人對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的崇信與依戀也與我國轉(zhuǎn)型時期試圖建立而又尚未能建立起來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發(fā)生了沖突與碰撞,使不少意圖接受和遵奉新道德規(guī)范的人陷入了無所適從的尷尬境地,以致走上既不接受傳統(tǒng)道德又對新興倫理加以無端排斥的道路,出現(xiàn)了“道德滑坡”的嚴重問題。而“道德滑坡”則又轉(zhuǎn)而對我國現(xiàn)代法制建設產(chǎn)生了消極影響。因為,從法理上來說,法律所維系的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的滑坡使法律所維系的“最低限度的道德”的層面也相應降低,法律開始表現(xiàn)出游離出道德支持的態(tài)勢,而法律的產(chǎn)生總是基于一定的道德背景和道德動機的,脫離了一定道德支持的法律必然會因失去其存在的依托而最終消亡,成為一堆沒有多少實際價值的紙面化規(guī)則。由此可見,中華民族特有的強烈心理慣性是直接影響和制約我國當代法制建設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我國在力行法治的過程中必須要對這一因素加以重視。

    中國傳統(tǒng)的法律有著西方法律遠遠不及的優(yōu)越性。中國古代法律就總體上而言是一種在“德主刑輔”的思想的指導下所形成的一種具有濃重道德色彩的“道德法”。在這種法律文化中,許多道德規(guī)范都受到了立法者的極度重視而被直接上升為法律。與這種道德法相比,西方的法律制度由于更注重和強化對個人物質(zhì)利益的保護甚至將個人物質(zhì)利益推崇到高于或至少不低于公共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高度,因而更賦有吸引力和鼓惑力,但在精神層面上,它們卻缺乏對被適用者靈魂的關愛與撫慰。換句話說,它們無法給被適用者提供一份心靈上的依賴感。因此,西方的法律制度往往因使人們的靈魂尋找不到應有著落而易使人頹廢。

    相反,由于對道德這一直接問津人們靈魂的規(guī)范給予了高度重視,我國傳統(tǒng)的道德法從一開始便對被適用者的精神生活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關注。它能夠運用道德的力量使人們的靈魂在美與丑、善與惡、光榮與恥辱及正義與邪惡等的激烈較量中找到自己的歸依,從而達到平衡人們內(nèi)心深處因單純的法律規(guī)則調(diào)整而引發(fā)的各種沖突、碰撞或不適應。因此,這種法律文化對于中華民族這樣一個具有較強烈的民族心理慣性的民族來說,無疑是極具吸引力和感召力的,而在這樣一種法律文化的影響下的中國人的觀念無疑是道德化的而不是法律化的。中國傳統(tǒng)道德法文化上述合理性與優(yōu)越性使得我國古代法在規(guī)范人們社會生活,保障社會秩序穩(wěn)定等方面發(fā)揮了不可抹殺的重要作用,使得中國的法制在世界上獨樹一幟。“在一個人口居世界首位的國度里,僅以相對簡約的律條規(guī)范著千百年間豐富復雜的社會生活;許多沒有法律威嚴的外表而實際上無所不在地約束著人們行為、起著法律般作用的東西,自人們的幼年即開始不知不覺地輸入人們的頭腦中,成為人們‘自發(fā)的’習慣,甚至成為人們血液的一部分;在一個沒有國教的國度里,一種溫和的、人文的學說使人們建立起系統(tǒng)而完善的信仰和價值觀,使人們擺脫極端功利主義和庸俗的心靈境界?!?



    心理慣性
    不同國家、族群的文化就是不同的人類社會集體的心理慣性的表現(xiàn)。
    具有相似生活環(huán)境的族群,容易形成相似的集體無意識的文化沉淀。

    中國自鴉片戰(zhàn)爭后,備受異族欺辱,經(jīng)歷了近一百年的被打壓的歷史。好不容易,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建設起了新中國,中國人備感珍惜。當時的中國的老百姓,無不感謝共產(chǎn)黨使占人口大多數(shù)的窮苦人擺脫了階級的欺壓,所以當時人民大眾對當時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政府無任何的懷疑。新中國的第一代領導人集體也顯現(xiàn)出了自信。這種由上到下的社會集體,處于勝利之后的自信上,相信過去能夠成功,現(xiàn)在用同樣的經(jīng)驗也能成功。這是一個人性中所固有的經(jīng)驗論。

    經(jīng)驗論既是心理學中的思維定勢或者說是我們比較容易理解的心理慣性。
    人類之所以可以不斷積累文明,經(jīng)驗的一代代積累的確是起了重大作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客觀的外在環(huán)境一直處于變化運動之中,經(jīng)驗也需要不斷的調(diào)整和修改。
    既哲學上說宇宙的真理是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沒有永恒的真理。
    但是人性中人的個體之所以具有智慧,集體形成文化,人類社會之所以沉淀下來文明,都是經(jīng)驗起的作用。
    人性中是相當依賴經(jīng)驗的。由條件反射積累其來的經(jīng)驗是生物得以生存的原因。沒有這種對經(jīng)驗的依賴,生物無法從環(huán)境中趨利避害,無法生存。這種對經(jīng)驗的依賴是生物的共性,并不只在人身上具有。
    在人這種高智商的動物身上,對經(jīng)驗的依賴就表現(xiàn)的復雜一些,并不僅僅表現(xiàn)為條件反射,會呈現(xiàn)一些復雜的心理活動。


    心理慣性
    文革之所以產(chǎn)生大致有兩個對經(jīng)驗產(chǎn)生依賴的心理慣性在起作用。一個是當時中國社會中的人們對從重大挫折中得到勝利的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政府的高度信任,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集體自信。當出現(xiàn)公共政策偏差,社會發(fā)展受到阻礙的時候,大多數(shù)的人仍然沒有懷疑;另一個是毛澤東提出的文化大革命的思想是沿用過去的成功經(jīng)驗來制定當時的國家政策。包括一大批的第一代領導人也處于對成功經(jīng)驗的認同,認同了繼續(xù)革命的道路。因為新中國是在革命中翻身的,革命中謀取到的幸福,所以,繼續(xù)謀取幸??赡苓€是需要繼續(xù)革命。人民也因為這個心理慣性,認同了毛澤東的繼續(xù)革命,謀求幸福的綱領。人們于是爭先恐后的追求進步,比著革命性。不排除有個別人利用文革中的派系斗爭來謀取自己的政治地位。但是廣大的人民在文革中甚至參加派系斗爭的普通老百姓的表現(xiàn)是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革命性,進步性,爭著比著誰比誰更革命。當時的國內(nèi)社會的集體無意識就是革命就是追求進步、幸福的表現(xiàn)。

    所以,文化大革命其實并不都是毛澤東一個人的錯,第一代領導集體和整個當時中國的社會剛翻身起來的勞苦人民的其實都沉陷在一種追求進步,追求革命的集體無意識當中。因為勞苦大眾靠革命才翻了身,靠沒有多少知識的工人、農(nóng)民才打敗了具有知識的資產(chǎn)階級。知識無用論,丑老九的批駁的文化空氣氛圍難免就出來了。

    這就如同一種職業(yè)心理習慣,牙醫(yī)習慣僅從牙而判斷全身的健康水平?!吧眢w有病是因為牙有病。”以前的教師習慣用教育的口氣同自己的親人、朋友說話。軍人養(yǎng)成了服從紀律的心理習慣。

    作為職業(yè)革命家,毛澤東無疑是個偉人。但是成也經(jīng)驗,敗也經(jīng)驗。對也革命,錯也革命。中華民族也無疑是偉大的民族,但中國人多高興啊,剛剛通過革命建立了自己的政權(quán),革命是對的,革命有理。革命光榮,不革命可恥。只有繼續(xù)革命,才能繼續(xù)謀取幸福。

    這是當時大多數(shù)人的集體無意識的心理。文革既為當時中國社會特有的革命文化的集體思維慣性。


    文革
    我們毫不用懷疑毛澤東發(fā)動文革的初衷是好的,第一代領導集體贊同文革的初衷是好的,廣大人們熱身投入對知識分子、領導甚至派系斗爭的初衷是好的。大多數(shù)人是真心參加這場運動中,希望國家能更好,社會更進步,生活更幸福。

    在經(jīng)歷歷史的痛定思痛后,我們需要反省,違背了發(fā)展觀的這種心理的集體無意識的錯誤經(jīng)驗,對國家,對社會是及其有害的。歷史總在前進,我們需要認同經(jīng)驗,但是固守經(jīng)驗的集體無意識是危險的。

    文革的集體無意識中,革命就是為了追求幸福。因為當年新中國成立的革命成功,所以以后就沿用革命來追求幸福的道路,形成了一種為革命而革命的習慣性心理。不再思考除了革命,是否還有其他的方式可供選擇。毛澤東文革期間講過一句話:“大不了我再上井岡山打游擊去?!?

    但是,歷史說明經(jīng)濟發(fā)展才是正確的道路,此一時,彼一時。

    無論是政治家、社會學家、經(jīng)濟學家、文學家等的活動,或是社會各階層人士,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在追求幸福。

    但是,我們往往因為我們經(jīng)驗而局限在做各種無意識的并不是追求幸福本身的活動,并因此消耗著我們的時間、精力和能量。

    我們認為我們是在追求幸福,我們的道路是對的。但是卻由于心理的慣性,對經(jīng)驗的過度認同而在把追求幸福的手段當成追求幸福的目的本身。

    當窮孩子窮怕了,認為擁有錢財才是最幸福,因而在成年獲得了安康的生活條件仍然機械的繼續(xù)把絕大部分精力花費在賺取錢財方面,缺乏同親人的交流、溝通的時候;當從小比較少的得到父母關愛的孩子成年后非常依賴于同伴侶的親密關系而導致兩人關系的緊張的時候;當一個個人、一個集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種文化對其他的非己的個人、集體、民族、國家、文化異議和排斥并固著于自己的習慣、風俗、文化的時候,這種人性中對經(jīng)驗的固著的個人和集體的無意識行為就把一種手段當目的去追求幸福。雖然所有的人類活動的初衷都是為了追求幸福。

    個體的精神分析揭露的是潛入個體無意識的心理經(jīng)驗對個體造成的影響,集體經(jīng)驗中會留下集體無意識的沉淀。所以,我們對我們的文化要保持一定的反省??鬃诱f:“吾三日而省吾身”,這是針對個人的修身養(yǎng)性。對于最大范圍的文化,我們可以在繼承文化的時候同時保持一定的文化自覺。自己反省自己,給自己提個醒。這樣或許人類文明可以少走一些彎路。但人們似乎習慣于依賴書本和偶像,所以,這種心理的慣性可能造成的失誤的確需要自我警醒。

    對于追求幸福過程中的手段目的化,有必要建立幸福學這門學科。各種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作為這門幸福學這門學科的骨架,使人們始終明確幸福才是人所有活動的目的。而其他的一切活動,只不過是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段而已。

    切不可為政治而政治,為經(jīng)濟而經(jīng)濟,為科學而科學。幸福的文明不依賴于任何一種慣性系統(tǒng)中。對此,我們需要有足夠的開放心態(tài)才比較合適。

    在發(fā)展經(jīng)濟為導向的社會文化中,經(jīng)濟行為的慣性同樣可能造成危害。

    心理慣性-股市中克服心理慣性


    心理慣性
    當股市從底部上漲的時候,我們總是由于前期的虧損和恐懼而不敢買;當股市從頂部下跌的時候,我們卻由于前期的盈利和樂觀的氣氛而不斷地繼續(xù)買。這就是我們?nèi)说囊环N心理慣性作用的結(jié)果,由于心理慣性作用,我們會在樂觀的氣氛中一直保持樂觀,而在悲觀的氣氛中一直保持悲觀。

    當股市上漲,我們要克服心理恐懼主動增倉;當股市下跌,我們要克服心理貪念主動減倉甚至空倉,以保持自己在股市中的心態(tài)平衡。所以,當股市在高位的時候,我們應該多一分小心和謹慎,少一分樂觀和盲目;大盤在低位的時候,我們應該多一分樂觀,少一分恐懼。而要做到這一點卻并不容易,這需要我們對自己有絕對的了解,需要我們戰(zhàn)勝自己的心魔。當我們恐懼的時候,我們會六神無主,感情將戰(zhàn)勝理智,此時我們最想做的就是逃離戰(zhàn)場,而不是奮發(fā)圖強,所以在證券市場中賺錢的永遠是少數(shù),多數(shù)人成了自己心理的俘虜。要賺錢,我們就必須戰(zhàn)勝自己,戰(zhàn)勝自己的情緒。


    心理慣性
    結(jié)合現(xiàn)在的行情,由于量價配合得非常理想,大盤正處于加速上漲的時期。而這時投資者可能由于前期過大的虧損而不敢介入,或者想在大盤回調(diào)之后再介入,這就是我所說的心理慣性的向后作用。所以現(xiàn)在我們就必須樹立這樣一種觀念,大盤已經(jīng)反轉(zhuǎn),我們必須主動加倉。但由于年底的資金壓力以及過往的統(tǒng)計經(jīng)驗,年底出現(xiàn)大行情的概率極小,現(xiàn)在還不宜全倉殺入,保持半倉左右是必要的。另外,大盤雖然反轉(zhuǎn),但我們?nèi)匀槐仨殬淞⒉辉O止損不買股票的理念。止損就相當于我們的手,在公車上如果我們實在不能保持平衡,我們就可以用手抓住把手,不然我們就會跌倒。而在股市中,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出錯的時候,我們是人,不是神,所以我們一定要有一套自己的止損方法,以防自己被市場徹底淘汰。筆者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止損設置方法,以30日均線為準,只要大盤或個股下破30日均線,就說明大盤或個股已經(jīng)走壞,必須止損出局。

    心理慣性-克服辦法


    心理慣性
    一定要分清停留和離開的時機

    陷入心理慣性時,很多女人分不清楚何時該當機立斷地擺脫現(xiàn)狀,何時該耐心地等待時機,因此經(jīng)常做出輕易放棄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或盲目地跟另一半離婚等荒唐的事情。不能把等待時機的慎重性誤認為是心理慣性,而草率地選擇決定。

    只有認真地分析時局,才能分清楚停留的時機和離開的時機。當你為男友風流成性而黯然神傷時,如果不想就此分手,就應該為改變男朋友的性格而努力。如果在男友沒有改變的前提下繼續(xù)維持現(xiàn)狀,那么就是陷入了心理慣性,就像不經(jīng)過深思熟慮就輕易地放棄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機會一樣,這不是在打破心理慣性,而是缺乏耐性。

    其實,任何人都具有辨別心理慣性的能力。當你產(chǎn)生“我要的不是這種結(jié)果”這種想法時,就說明你已經(jīng)意識到了現(xiàn)狀的不如意。此時,如果維持現(xiàn)狀無異于畫地為牢,就應該要努力擺脫當前的境遇?;加行睦響T性病的女人,其實也想早點解脫,但她們始終懷疑自己的能力,而且沒有足夠的信心面對打破慣性后的結(jié)果。打破慣性后的處境不一定比現(xiàn)在好,因此很多人都會停滯不前,抱持觀望態(tài)度。她們認為,維持現(xiàn)狀至少不會導致事態(tài)惡化,而且說不定能有轉(zhuǎn)機。但故步自封所得到的結(jié)果往往更加糟糕。如果不付出努力,沒有堅定的意志,就永遠無法打破思維慣性。

    如果無法承受當前的壓力,就應該自我調(diào)整,并適時改變現(xiàn)狀。比如:改善和同事之間的關系,改變對工作的輕浮態(tài)度。如果付出努力后依然收效甚微,就應該鼓足勇氣打破現(xiàn)狀。記住,絕對不能向同病相憐的朋友請教、求援。

    當佩菁的媽媽住院時,同病房里的病友也提了很多荒唐的建議。雖然她們都抱怨醫(yī)院的服務差,但他們又覺得轉(zhuǎn)院很困難,所以讓佩菁放棄出院的打算。甚至,當佩菁積極辦理出院手續(xù)時,這些人突然改變態(tài)度,反而開始幫醫(yī)院說好話。

    心理慣性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想盡一切辦法讓別人維持現(xiàn)狀?;加行睦響T性病的女人都清楚現(xiàn)狀對自己不利,總是忐忑不安;而處在相同環(huán)境下的人,大多瞻前顧后,不敢放手一搏,而且會本能地挽留和自己境遇相同的人。向同病相憐的人求助,就等于向保險銷售員詢問是不是該買保險。當然,醫(yī)院里的病友并非都是壞心眼,建議佩菁的媽媽繼續(xù)住院,是因為她們患有慣性病,擔心改變現(xiàn)狀只會帶來更壞的惡果。

    如果覺得人生不如意,就應該尋找改變的地方。俗話說:“前任的官才是清官?!钡俏覅s不這樣認為。雖然前任的官員有可能是清官,但一個清官并非只有通過卸任才能證明自己的清廉。清官和卸任沒有直接的關聯(lián),清廉與否取決于官員自身的素質(zhì)。因此,在人生當中,我們應該大膽地換掉那些“不稱職的官員”。



    思維慣性  

    簡單解釋 當人的思想在一種環(huán)境下進入精力集中的狀態(tài),環(huán)境突然的變化,不會使思想意識一下子進入新的環(huán)境狀態(tài)。就好比短跑運動員沖過終點后,仍然會向前沖一樣。而是保持在上一個環(huán)境中,心理素質(zhì)低的人思維慣性會很大。
      小到剛剛發(fā)生的事情,比如1分鐘前出了車禍,過了幾分鐘或者進入安全的環(huán)境中,思想中還處于剛剛的危險之中。俗語“后怕”
      大到一些世俗的東西,比如赤壁之戰(zhàn)的周瑜打黃蓋,曹操以為黃蓋在受到如此虐待或危險之下,一定會選擇避免傷害自己的道路,因此相信了黃蓋準備投靠自己的想法,這也屬于一種思想慣性,因為很多很多的人都會做出投靠曹操的選擇,曹操在這種思想慣性下,認為黃蓋也是真的投靠自己。


    逃離思維慣性黑洞
    為了更好的說明本文的主題,不妨首先重溫一下“慣性”和“黑洞”這兩個物理概念。慣性是物理學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牛頓在他的《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中表述為“所有物體始終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除非由于作用于它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薄6诙磳儆趶V義相對論理論范疇,早在200年前,英國的米歇爾和法國的拉普拉斯就簡要地定義了黑洞的概念:一個質(zhì)量足夠大并足夠致密的恒星會產(chǎn)生強大的引力場,以至于連光線都不能從其表面逃逸。1939年美國物理學家奧本海默首次用相對論定義了這樣一個時間-空間區(qū)域:光或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從該區(qū)域逃逸而到達遠處的觀察者。史蒂芬·霍金在他的暢銷書《時間簡史》中進一步普及了黑洞這一概念,同樣讓它成為了通用名詞。

      本質(zhì)意義來說,黑洞是無法逃離的,而在本文中用了“逃離慣性黑洞”這一夸張的標題,只是希望更好地揭開“思維慣性”,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組織慣性”的可怕之處。無疑,如果沒有創(chuàng)新、變革和流程再造等這些外力去改變,思維慣性和組織慣性就會象“黑洞”一樣吞噬組織和個人的生命力。

      毛毛蟲的悲劇與思維慣性

      兩則試驗很好地說明了思維慣性的可怕。

      法國科學家法伯曾做過一個著名的毛毛蟲試驗。他把若干毛毛蟲放在一個花盆的邊緣上,首尾相連,圍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圍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蟲最愛吃的松針。毛毛蟲開始一個跟著一個,繞著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小時過去了,一天過去了,又一天過去了,毛毛蟲們還是不停地圍繞花盆在轉(zhuǎn)圈,一連走了七天七夜,它們終于因為饑餓和精疲力竭而死去。

      毛毛蟲的悲劇在于思維的慣性,在于不假思索的盲從。其實,只要有一只毛毛蟲能越雷池一步,打破固有的習慣及跟隨的習性,就會逃脫死亡的陷阱。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nèi)?,何嘗不是如此。

      讓我們再來看看關于思維慣性的另一個實驗。美國一位科學家在海洋館里做了一個實驗。他用玻璃板把一條具有攻擊性的大鯊魚和一條小魚隔開。剛開始,這條大鯊魚不斷撞擊玻璃,企圖捕食隔壁的小魚。無奈,玻璃隔板太堅硬,無論怎么發(fā)威,玻璃隔板絲毫未損。攻擊了一段時間之后,它便放棄了。于是,科學家便把隔板悄悄地移開。意想不到的是,大鯊魚再也沒有攻擊過小魚。它們都溫和地在各自的領域活動,互不侵犯。

      毛毛蟲故事告訴我們“盲從害死人”,不逃離思維慣性而進行創(chuàng)新就死亡。鯊魚的故事則告訴我們,固化了的“經(jīng)驗”也很可怕。

      兩個實驗故事很好地說明了思維慣性的可怕之處。思維慣性實際上就是我們常說的思維定勢,人一旦形成思維定勢,就會習慣地順著定勢的思維思考問題,不愿也不會轉(zhuǎn)個方向、換個角度想問題,這是人類的一種愚頑的“難治之癥”。從兩個實驗我們可以知道,真理,或者說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有時只是一層窗戶紙,有時很簡單,只要換個思維方式就可以捅破,但由于人們的習慣性思維使自己作繭自縛了。當然,對于平凡人而言,要擺脫思維慣性,易說難做,但至少應該成為努力的方向。

      不拉馬的士兵與組織慣性

      當組織中的人具有思維慣性時,便產(chǎn)生了組織慣性。組織慣性實質(zhì)上是人的思維、行為慣性的集中表現(xiàn),又稱為行為定勢。它對企業(yè)組織的破壞是潛在而危險的。

      路徑依賴實際上就是一種組織慣性。新制度經(jīng)濟學中,“路徑依賴”是一個使用頻率極高的概念,說的是當組織一旦選擇了某個制度,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制度不斷“自我強化,讓你輕易走不出去”。實際上,“路徑依賴”本質(zhì)上就是一種組織慣性,兩者殊途同歸。由思維慣性導致的組織慣性所產(chǎn)生的危害,或者說產(chǎn)生的破壞性同樣可怕。還是通過以下幾則故事來理解組織慣性。

      在管理界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發(fā)現(xiàn)不拉馬的士兵。故事是這樣的:一位年輕有為的炮兵軍官上任不久后,到下屬的部隊檢查炮兵操練的情況。他在幾個部隊發(fā)現(xiàn)相同的情況:在一個操練單位中,總有一位士兵始終站在大炮的炮管下面,紋絲不動。軍官百思不得其解,追問起來,得到的回答是:這是操練條例的要求。軍官覺得非常奇怪,回去反復查閱軍事文獻,終于弄清了這個問題。事情原委是這樣的:在非機械化時代,大炮是由馬車運載到前線的,站在炮管下面的士兵的任務是負責拉住馬的韁繩,以便在大炮發(fā)射后調(diào)整由于后坐力產(chǎn)生的距離偏差,減少再次瞄準所需的時間?,F(xiàn)在大炮的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已經(jīng)很高,已經(jīng)不再需要這樣的角色,但操練條例沒有及時調(diào)整,因此出現(xiàn)了不拉馬的士兵。長期以來,炮兵的操練條例始終固守著非機械化時代的規(guī)則。軍官的發(fā)現(xiàn)使他獲得了國防部的嘉獎。

    慣性思維
    為什么有些人做了虧心事會慌慌張張的?為什么沒做虧心事的人活得好好的?為什么有些人做事情會有很多顧慮,而有些人沒有?你考慮過這些問題嗎?這就是人的本性!
    或許你做了虧心事后,會有很多顧慮,而且怕見人,別人說到了這個話題你就總以為別人是在說自己,這也是人的一種慣性的思維。這用現(xiàn)在的話說起來也叫“可怕的慣性思維”。
    為什么要加上“可怕”二字呢?這其中就有很大的奧妙了!慣性思維可以讓壞人供認出自己的罪行,但是同樣也可以讓真正清白的人沉入黑暗!
    就在前兩天我就聽到了又一個消息,說的是一名公安干警,因為在辦公中顯得特別積極,而且什么事情都要搶在最前面做,他的這一表現(xiàn)讓他的同事很懷疑,最后竟然把他暫時拘留了!我對這件事情有別的看法:每個人都有慣性的思維,但是慣性的思維是可以在行動中控制的,如果關心思維就可以當作的事情的證據(jù)和事情最后的結(jié)果的話,世界上所有的好人都將會被懷疑了!
    壞人就是壞人,慣性思維對于壞人來說也是個致命的弱點,曾經(jīng)我看過一個偵探的故事:一個殺人犯因為殺了人,所以就產(chǎn)生了慣性思維,但是那個殺人犯并沒有在現(xiàn)場留下任何有價值的證據(jù)。最后警察是這樣來獲得證據(jù)的——他們裝扮成那個被殺的人,然后忽然出現(xiàn)在那殺人犯的面前,最后殺人犯暈了過去,為什么呢?這就是一個致命的慣性思維所造成的。
    慣性思維又好也有壞,但是慣性思維要科學地運用,而且慣性思維不能亂用,要以科學的方式來面對。因為慣性思維只是一個簡單的猜測和一種對事物的“第六感”,是個不確定的東西。如果你強行要把他作為一個事實。那么或許等待你的就是“誣陷”別人的罪行!科學運用慣性思維是很重要的。常人說起來也就是“三思而后行”。
    怎樣才能三思而后行呢?
    就比如說一個警察說某人偷了別人的東西,你認為小偷會怎么樣?小偷當然會不承認。這時候你又沒證據(jù),只好放小偷走了。那么那個小偷走了后會怎么樣呢?當然會增加警惕咯!你認為這時候你應該怎么辦呢?
    如果當時合理的運用慣性思維,那么小偷或許手到擒來了。
    所有的事情都應該科學地運用,就如同今天所說的慣性思維,慣性思維只是一個簡單的猜測,一個人的第六感。科學地運用才是最重要的。
    人們常常習慣于用約定俗成的方式來思考問題,這就形成了一種慣性思維。慣性思維也是一中慣性的,不正確的東西!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慣性思維這四個字,生活上,有很多人也都具有這種不好的思想,有些人經(jīng)過了自己的努力,把原來不好的東西更正了,但是一些人還是會覺得這個人的那樣東西是不好的!所以也形成了現(xiàn)在的第一印象,我覺得第一印象就來自人的一種不好的慣性思維。人無十全十美,要不斷地去改正錯誤才能進步,那么這種改正被一個小小的慣性思維給覆蓋了,你認為這樣子好嗎?也或許生活上面對健康的看法也有很多,但是很多也都來自慣性思維,比如某個胖的人為了身體的健康而去健身中心,但是有很多人都會以為他去減肥,這種慣性思維對人并沒有什么危害性,但是可以看出許多人都不是很科學的區(qū)運用慣性思維,慣性思維或許就是一個對人有輔助作用的東西,但是你有了它,你會覺得它很重要,但是你沒有它,也會覺得有很多的好處。這其中只有運用了科學才能夠很好地利用慣性思維,不讓慣性思維危害到別人,也同樣讓慣性思維陪伴在我們的左右。
    慣性思維,或許會預測成功,但是也可能會預測失敗,或許慣性思維對你很重要,但是一旦你說錯了,那么小則傷害的別人的心靈,大則害死別人。讓我們用科學來控制我們的慣性思維吧!讓慣性思維收在腦子里多一點,放在心里多一點,和科學運用交上朋友也多一點!



    習慣的概念



    習慣:一種重復性的、通常為無意識的日常行為規(guī)律,它往往通過對某種行為的不斷重復而獲得。

      人的意識有潛顯之分。顯意識是你警醒狀態(tài)的知覺活動,而潛意識則在顯意識之下,靜靜等待。如果把人的意識比作海上冰山的話,顯意識僅僅是冰山一角。人類的許多奧妙,就存在于潛意識之中。學者們的研究指出,一個人的日常活動,90%已經(jīng)通過不斷地重復某個動作,在潛意識中,轉(zhuǎn)化為程序化的慣性。也就是,不用思考,便自動運作。這種自動運作的力量,即習慣的力量。它是非常巨大的,長此以往將使其主體將發(fā)生巨大的變化。

      如果抽象地講,就是:行為變?yōu)榱晳T,習慣養(yǎng)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個動作,一種行為,多次重復,就能進入人的潛意識,變成習慣性動作。人的知識積累才能增長,極限突破等等,都是習慣性動作、行為不斷重復的結(jié)果。如果學會運作潛意識技巧,就可以建立一種自動運作的“長效機制”,從而達到人生的奮斗目標。

      “世界上有兩種人:空想家和行動者?!弊娓附忉尩溃骸翱障爰覀兩朴谡務?、想象、渴望、甚至于設想去做大事情;而行動者則是去做!你現(xiàn)在就是一位空想家,似乎不管你怎樣努力,你都無法讓自己去完成那些你知道自己應該完成或是可以完成的事情。不過,不要緊,你還是可以把自己變成行動者的?!?

    什么是空想家與行動者,兩者又有怎樣的區(qū)別。

      行動者比空想家做得成功,是因為,行動者一貫采取持久的、有目的的行動,而空想家很少去著手行動,或是剛開始行動便很快懈怠了。行動者具備有目的地改變生活的能力。他們能夠完成非凡的事業(yè),不論是開創(chuàng)一間自己的公司,寫作一本書,競選政府官員,還是參加馬拉松比賽,以及其他事業(yè)。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便是,空想家只會站到一邊,僅僅是夢想過這些而已。

      是什么阻礙了空想家成就事業(yè)?難道只是因為對“開始”的畏懼?或是對失敗的擔憂?或者,是因為空想家不夠聰明,缺乏智慧,能力欠缺,還是運氣不佳?而究竟又是什么使得行動者能夠去做,從而成就了令人滿意的事業(yè),而空想家卻注定了一個又一個的失???答案很簡單,哦,不過,也很深奧。

      給予行動者動力的,同時也是阻礙空想家進步的,那都是同樣一件事物:習慣!

      我是誰?

      我是你的終身伴侶,我是你最好的幫手,我也可能成為你最大的負擔。

      我會推著你前進,也可以拖累你直至失敗。

      我完全聽命于你,而你做的事情中,也會有一半要交給我,因為,我總是能快速而正確地完成任務。

      我很容易管理——只要你嚴加管教。請準確地告訴我你希望如何去做,幾次實習之后,我便會自動完成任務。

      我是所有偉人們的奴仆,唉,我也是所有失敗者的幫兇。偉人之所以偉大,得益于我的鼎力相助,失敗者之所以失敗,我的罪責同樣不可推卸。

      我不是機器,除了像機器那樣精確工作外,我還具備人的智慧。你可以利用我獲取財富,也可能由于我而遭到毀滅——對于我而言,二者毫無區(qū)別。

      抓住我吧,訓練我吧,對我嚴格管教吧,我將把整個世界呈現(xiàn)在你的腳下。千萬別放縱我,那樣,我會將你毀滅。

      我是誰?

      我就是習慣。



    習慣的力量



    沒有什么比習慣的力量更強大。

      毫無疑問,人就是一種習慣性的動物。無論我們是否愿意,習慣總是無孔不入,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少有人能夠意識到,習慣的影響力竟如此之大。

      有調(diào)查表明,人們?nèi)粘;顒拥?0%源自習慣和慣性。想想看,我們大多數(shù)的日?;顒佣贾皇橇晳T而已!我們幾點鐘起床,怎么洗澡,刷牙,穿衣,讀報,吃早餐,駕車上班等等,一天之內(nèi)上演著幾百種習慣。然而,習慣還并不僅僅是日常慣例那么簡單,它的影響十分深遠。如果不加控制,習慣將影響我們生活的所有方面。

      小到啃指甲、撓頭、握筆姿式以及雙臂交叉等微不足道的事,大到一些關系到身體健康的事,比如,吃什么,吃多少,何時吃,運動項目是什么,鍛煉時間長短,多久鍛煉一次等等。甚至我們與朋友交往,與家人和同事如何相處都是基于我們的習慣。再說得深一點,甚至連我們的性格都是習慣使然。

    “性格其實就是習慣的總和,就是你習慣性的表現(xiàn)?!标P于習慣成就性格的說法并不是最近才提出來的。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早在公元前350年便宣稱:“正是一些長期的好習慣加上臨時的行動才構(gòu)成了美德?!?

      習慣實際上不僅僅影響我們的個人生活,許多心理學家都一致認為,實際上正是習慣引導著整個社會結(jié)構(gòu)的心理機制的改變。

      習慣就像一只巨大的飛輪……正是它,使得那些從事最艱苦、最乏味職業(yè)的人們沒有拋棄自己的工作;也正是它,注定了我們每一個人都只能在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和最初選擇的范疇內(nèi)與生活展開搏斗,并為那些自己雖然并不認同,但卻別無他選的某種追求而付出最大的努力;還是它,把不同的社會階層清晰地區(qū)分開來……

      哪怕只有25歲,你也能夠在這個年輕的身影上一眼看出未來的推銷員,醫(yī)生,律師,或是首相;哪怕只是一句話,你也能夠從中分辨出細微的主觀思維模式,以及特定的行為方式。而這些都在表明,他們總有一天逃不過某種命運,就像是衣袖上會出現(xiàn)的褶子一樣。我們的性格就像塑料,一旦塑造成形就很難改變,不過,這對于整個社會來說,這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甚至是教會的教義改革,以及國家的憲法變革,都比改掉我們身上哪怕最細小的壞習慣容易得多。

      那么,習慣為什么如此難以改變呢?就因為它們深深根植于我們的潛意識當中。這便是我們僅用顯意識幾乎無法改變習慣的本質(zhì)原因。顯意識的活動僅在我們警覺時起作用,在我們清醒和防備時能夠戰(zhàn)勝潛意識。顯意識就像是一位值勤的哨兵,夜深時哨兵開始打盹兒了,潛意識就當政了。因為,潛意識從不入睡,它永遠靜靜地存在,靜靜地等待顯意識哨兵開小差。

      走老路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你開車前設定了自己的目的地,卻不知不覺行駛到別的地方。就拿我來說,原本每天上班是走同一條路線,而最近一段時間,途中因為施工經(jīng)常導致交通堵塞,于是,我有意識地為自己規(guī)劃了另一條行車路線。然而不幸的是,我還是很多次走上了擁堵的老路。

      這種“走老路”的習慣,便是潛意識作用的結(jié)果。它就像是我的自動導航員。在匆匆忙忙的早晨,我的顯意識思維早已被無數(shù)的工作計劃、任務和其它緊要的事占得滿滿當當,于是,我的自動導航員(即我的潛意識)便輕易地取得了控制權(quán),并指揮著我駛上以往上班的老路。

      顯然,“走老路”對我的意識來說顯得更自然,更節(jié)省精力,也就是說,除非我必須調(diào)整自己的潛意識(即習慣),否則,我將毫不遲疑地重復類似的選擇。

      的確,盡管我已經(jīng)有意識地注意到了惡劣的交通路況,以及照老路行駛必然造成上班遲到的現(xiàn)實,但是,在我的潛意識還沒有進行相應的調(diào)整之前,我便只有面對這樣的困境:因為我的潛意識掌控了我的方向盤而選擇了老路,當然就不可避免地停在擁堵的隊伍當中長噓短嘆了。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改變習慣(潛意識)才是問題的關鍵。我們要有意識地與潛意識進行溝通與交流,再對它進行必要的培訓,最后才能生成一套新的潛意識的運行程序。

      只有主動去改變潛意識,我們的生活才有可能發(fā)生改變,否則,我們只會繼續(xù)那種我們以往一點一滴構(gòu)筑起來的生活方式。

      顯意識與潛意識

      試想,你的思維由兩個相互獨立的部分構(gòu)成:顯意識和潛意識。顯意識便是你的知覺,它負責思考、推理、計算、計劃或設定目標。潛意識則是各種事物的倉庫,你過去的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便在此存放。你的記憶,情感,信仰,價值觀,當然,還有你的習慣,統(tǒng)統(tǒng)構(gòu)成了你的潛意識。

      你或許聽過這樣的說法:“改變一個習慣需要21天?!边@的確有幾分真實性,甚至得到了某些研究數(shù)據(jù)的支持。但是,“21天”也并不是一個那么神奇的數(shù)字。不同習慣的改變花費的時間也不盡相同。越早(尤其是在兒童時期)形成的習慣,形成的時間越長(重復的次數(shù)越多)的習慣,越難改變。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習慣比另一些習慣更難以改變。這一點,不僅壞習慣如此,好習慣也不例外。也就是說,一旦好習慣養(yǎng)成了,它們也會像故事中的橡樹那樣,牢固而忠誠。在習慣由幼苗長成參天大樹的過程中,習慣被重復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存在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它們也越來越像一個自動裝置,越來越難以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習慣”有別于“上癮”。在通行的詞典里,“習慣”的同義詞是“傾向”、“趨勢”、以及“日常行為規(guī)律”等;而“上癮”的同義詞則是“變態(tài)的固執(zhí)”、“藥物依賴”、以及“沉迷”等等。顯然,二者差別顯著。

      通常,“習慣”和“上癮”有些聯(lián)系,而又相互獨立。舉例來說,當我們試圖戒煙的時候,如果能認識到吸煙不僅是一種習慣,同時還是一種上癮行為時,無疑將有助于我們成功地戒煙。在吸煙的行為里,上癮源自對尼古丁的化學依賴,這之外的就是一種習慣了。每一個煙民吸煙的習慣和上癮的程度都不盡相同,但是,要想成功戒煙,不論是吸煙的習慣,還是吸煙的化學依賴,都必須同時加以根除。



    習慣的益處



      如果你希望出類拔萃,也希望生活方式與眾不同,那么,你必須明白一點——是你的習慣決定著你的未來。

    好習慣是成功人士的共同之處

      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基于良好習慣構(gòu)造的日常行為規(guī)律。各個領域中的杰出人士——成功的運動員、律師、政客、醫(yī)生、企業(yè)家、音樂家、銷售員,以及所有專業(yè)領域中的佼佼者,在他們的身上你都能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共性,那就是良好的習慣。正是這些好習慣,幫助他們開發(fā)出更多的與生俱來的潛能。當然,他們身上并不一定沒有壞習慣,但是,一定不會太多。

      讓我們來認真思考一下吧。成功人士并不見得比其他人聰明,但是,好習慣讓他們變得更有教養(yǎng)、更有知識、更有能力;成功人士也不一定比普通人更有天賦,但是,好習慣卻讓他們訓練有素、技巧純熟、準備充分;成功人士不一定比那些不成功者更有決心、或更加努力,但是,好習慣卻放大了他們的決心和努力,并讓他們更有效率、更具條理。

    成功取決于智商?

      每個人都應感謝父母賦予我們的智商。智力是天生的,它就像身高一樣與生俱來,很難更改和提高。但是,你完全可以在好習慣的幫助下,提高個人的教育水平,獲得更多知識。正是習慣,決定了每個人如何更為充分地開發(fā)自己與生俱來的潛能。

    不是天才和天賦造就了這些原本普通人士的非凡成就,而是堅韌不拔的好習慣,即不畏挫折與失敗,并能在實踐中不斷地追求與完善。

    成功取決于處事風格?——真正讓我們與眾不同的還是習慣

      你是否認識這樣一些人,他們很聰明,很有天賦,但卻總是得不到他們應有的成功。他們的確天賦過人,但是天賦卻沒有轉(zhuǎn)化為相應的成就。同樣,在你的身邊,是不是還會有另

    一些人,他們的成績明顯超越了他們的個人天分?看上去,他們似乎并不是特別聰明,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天賦,但是,他們卻總是做什么就能成就什么。

      那么,這兩者之間究竟有什么區(qū)別呢?通常,前者總是被人們打上懶散的標簽,而后者會被認為很刻苦很勤奮。懶散實際上也是諸多壞習慣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拖沓,做事沒條理,糟糕的時間觀念,缺乏實際行動,不守信用,沒有毅力等等。同樣,良好的處事風格其實也是若干好習慣的綜合表現(xiàn)——做事有條理,時間觀念強,信守承諾,堅韌不拔,從不拖沓等等。因此,只要查看一下個人習慣,你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根本區(qū)別所在。

      你或許認為,處事的風格是天生的,父母遺傳的,好和不好都與生俱來。不過這只說對了一半。的確,人的所有性格特征都來自遺傳。但是,除了先天的素質(zhì)之外,一個人的處事風格還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這么一說,我們似乎回到了“性相近,習相遠”的老生常談了。其實,我們每個人,在表現(xiàn)出強烈的遺傳傾向(天性的一面)的同時,也受到了教育、經(jīng)驗、環(huán)境等因素的巨大影響(后天的一面)。至于先天的本性與后天的培養(yǎng)各自占據(jù)多大的比重,則是人們永遠爭議的焦點。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后天的培養(yǎng)鑄就了我們強大的習慣,而正是習慣根本上決定了我們的處事風格。

    好習慣結(jié)好果 壞習慣釀惡果

      實干家的標志便是他們的實際行動!不僅是偶然為之,更是持續(xù)的、有目的的行動。

      前面的那些章節(jié)已經(jīng)讓我們明白,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比別人更聰明、更加能說會道、更勤奮、或者更有恒心和毅力。他們不過是養(yǎng)成了一些良好的習慣,正是這些習慣,不僅讓他

    們著眼于行動,也讓他們有機會獲得更多的知識,變得更有毅力,使他們溝通更有效果、工作更有效率。

      閉上眼睛,憧憬一下,我們改掉壞習慣,養(yǎng)成好習慣。我們也因此變得更有效率。然而,這個愿望該如何去實現(xiàn)呢?

      這里列出了一些好習慣,你不妨再把自己的不良習慣一一列出。然后,讓好習慣取代你自己清單中的每一項“惡習”。那些好習慣將影響你的一生,比如:

    * 永遠信守承諾;

      * 開會和約會不遲到;

      * 從來不忘記回復電話;

      * 與同事、客戶、家人的溝通更充分一些;

      * 總是明確告知他人自己將做什么以及日期安排;

      * 快速處理各種瑣碎的行政事務;

      * 積極傾聽;

      * 永遠不要等到最后一刻才做計劃;

      * 一經(jīng)介紹,就永遠記住對方的名字;

      * 與人交談時,保持良好的眼神接觸;

      * 保證每天的飲食健康;

      * 定期鍛煉身體;

      * 少看電視;

      * 多讀書;

      * 常與家人共進晚餐;

      * 控制情緒和脾氣;

      * 至少把每月收入的十分之一用于適合自己的某種投資;

      * 定期給家人或朋友打電話或?qū)懶拧?

      是的,這樣點點滴滴的好習慣將會改變你的一生!

    小習慣與大習慣

      培養(yǎng)小習慣意義非凡。舉例來說。假定你養(yǎng)成了下面這3個小習慣:

      1. 你總是及時處理日常事務,而不任由它們堆積如山;

      2. 你總是快速響應客戶和同事的請求;

      3. 你第一次讀到收件箱里的郵件時,就及時處理好。

      上述的3個小習慣將給你帶來如下好處:

      1、 從不拖沓日常事務;

      2、 客戶和同事們相信你會及時響應他們的請求;

      3、 你會及時處理各項事務并得到大家認可。

      這樣的成果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好習慣的影響還遠不止于此。更多、更有意義的結(jié)果會很快接踵而至——你開始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不再拖沓,變得有條理,有效率。漸漸地,你還會發(fā)現(xiàn)你的閑暇時間因你的井井有條而多了起來,你可以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這些,都是好習慣的結(jié)果。

      小習慣帶來小成果,也將逐漸變成你的日常習慣,并取得更大、更有意義的成果。

      大成果也許難以準確推斷,或是難以預料,但是,它們對于生活的影響無疑是相當深遠的。

      “改掉壞習慣,培養(yǎng)好習慣”的好處太多了,我們甚至可以肯定地告訴你,你究竟能在成功之路上走多遠,完全取決于你的習慣。

      好習慣造就好結(jié)果,壞習慣釀成壞結(jié)局。

      成年人大多局限于某種思想、行動和結(jié)果當中。他們很少跨越那條自己強加于自己的人為界限。



    習慣的主人



      除非你去改變一些你每天都做的事情,否則,你的生活只能一如既往。成功的秘密就隱藏在你的日常行為中。

      事如其人,你每天做的事情就決定了你自己是什么樣的人。就這么簡單,不論你是變好還是變壞,抑或什么也沒有變,都是你日復一日的行動決定的,可見你的日常行為真的很重要。

      你或許會問,“習慣”和“日常行為規(guī)律”之間究竟有什么區(qū)別?“習慣”和“日常行為規(guī)律”常??梢韵嗷ヌ娲?。但是,在這里,我們探討問題時,我們就把日常行為規(guī)律定義為人們的習慣總和。換句話說,你的習慣將決定你的日常行為規(guī)律。

      無論如何強調(diào)日常行為規(guī)律的重要性都不會過分,正如我們在前面提到的,所有成功人士的一個共同特征便是基于良好習慣之上的一整套日常行為規(guī)律。

      幸運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選擇習慣的能力。我們完全可以有目的地改變習慣,構(gòu)建一整套有助于我們成功的日常行為規(guī)律。

      自己做主,選擇生活

      我們被鎖鏈束縛,卻從來不知道鑰匙在自己手中。

      讓我們回到空想家和行動者的話題。并非生活眷顧行動者,而是行動者選擇了生活。行動者有目的地選擇生活,而不是隨遇而安。

      我們知道,生活總是把那些我們無法控制、更難以預料的事情強加于我們身上。有這么一個笑話我很喜歡:“如何讓上帝發(fā)笑?告訴他你的計劃吧。”我們無法掌控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所有事情。我們能控制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我們每天怎么做。我們可以去選擇,每天、每月、或是每個時刻,我們都在做出行動的選擇。問題只是,我們時常是選擇“不去選擇”。

      還記得我們前面說過的嗎?日?;顒拥?0%源自于習慣和個人的慣性。至于我們的行動,只是在潛意識支配下的被編輯好的程序。也就是說,生活中90%的選擇早已做出,并被記錄到固定的程序當中。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去改變這個程序,在更多的時候,我們卻意識不到我們能夠選擇,或者,領會不到這樣的選擇對于我們生活的意義。

      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選擇習慣,并可以有目的地建立起自己的一整套日常行為規(guī)律,我們的顯意識完全有能力訓練我們的潛意識。因此,我們再也不能無意識地任由不良的行為習慣繼續(xù)下去了,而必須有意識地構(gòu)建新的日常行為方式。這便是有目的地去生活!

      駕馭你的習慣,和你每天的日常行為,乃至你的生活吧。

      讓我們再次回顧前面那段“我是誰”的最后幾句:

      我是誰

      抓住我吧,訓練我吧,對我嚴格管教吧,我將把整個世界呈現(xiàn)在你的腳下。千萬別放縱我,那樣,我會將你毀滅。



    從空想家到行動者



      為了變得有效率,變得有毅力,變得足智多謀、不屈不撓,更為了充分發(fā)揮我們的潛能,我們惟有通過自律來實現(xiàn)從空想家到行動者的轉(zhuǎn)變。從本質(zhì)上講,通過實踐鍛煉而獲得的自律給予我們的,是一種能力,一種有目的地培養(yǎng)習慣的能力,而不是一種必須的技能。明白了這一切之后,下一步就是如何做到有目的地培養(yǎng)習慣,構(gòu)建日常行為規(guī)律了。

      每天做些苦差事——為自己

      我選擇了每天清晨長跑來幫助自己培養(yǎng)高度的自制力。泰迪?羅斯福選擇了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不論你選擇怎樣的事情,它首先是一件你必須強迫自己完成的苦差事。其次,這件苦差事也必須是你每天都可以完成的。最后,這件苦差事當然還應該是一件有益處的事情(例如,體育鍛煉有助于身體健康,提高身體機能,增強自信,改善認知能力等等。)

      你可以選擇各種各樣的苦差事,例如跑步,健美,游泳,騎車,散步,有氧運動,瑜珈,武術(shù)等等。體育鍛煉的項目數(shù)不勝數(shù),但是,并不是說我們可以選擇的苦差事僅限于體育鍛煉。練習一種樂器,堅持閱讀或是寫作,和朋友通信或?qū)戉]件等等同樣適用。選擇怎樣的苦差事本身并不重要,堅持才是問題的關鍵。每天堅持做點兒自己原本不太喜歡的事情,最終會讓我們獲得自律、毅力、以及信守承諾。



    培養(yǎng)好習慣構(gòu)建新生活



    自我評估

      我現(xiàn)在是什么樣的人?我希望成為什么樣的人?

      你的哪些習慣在阻礙你進步?你注意過它們嗎?在實現(xiàn)了第五章中提到的“轉(zhuǎn)變”之后,我們培養(yǎng)好習慣和構(gòu)建富有成效的日常行為規(guī)律的第一個步驟便是自我評估。首先,你必須確切知道你希望培養(yǎng)的好習慣,以及你亟需改掉的壞習慣究竟是什么。這一階段的工作勢必涉及到你的同事以及親人,他們將幫助你找出那些你甚至尚未意識到的壞習慣。這看起來似乎只是常識,不言而喻,但是,這一階段卻至關重要,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最亟需改變的習慣總是別人的習慣。

    自知之明是自我改善的開始。

      許多阻礙我們成功的習慣是顯而易見的。但是,也有一些壞習慣很難發(fā)現(xiàn)。通常,我們甚至覺察不到它們的存在。

      人們也可能被“訓練”,或者用心理學家的話來說,象大象那樣“條件反射”地受到某種定性的思維、行動以及結(jié)果的禁錮。這時候,他們往往不自覺地陷入了自己強加于自己的某種陷阱之中。

      我們通常都能夠隨口說出幾個阻礙自己進步的壞習慣,以及一些有助于自己發(fā)揮潛能的好習慣。不過,我們也往往不能完全列出所有相關的習慣,因此,總有一些我們察覺不到的習慣在阻礙我們的進步。說到這里,我們不得不提到“自知之明”了。

      我們以為別人如何看待自己和別人真的如何看待自己之間,有一個“交集”,那就是自知之明。越有自知之明,就越能夠正確把握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事實上,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和別人眼中對我們的看法有可能截然不同。錢伯斯(Oswald Chambers)把這種缺陷視為一種有害的、普遍存在的驕傲和自負:“我們對自己的認知是如此驚人的無知……我們必須放棄自以為了解自己的這個念頭,這將是人們最不現(xiàn)實的幻想。”

    自我評估結(jié)果

      請你花幾分鐘時間,列舉幾個自己希望改掉的壞習慣,以及期望養(yǎng)成的好習慣。

      替換,而不是抹去。用習慣去克服習慣。

      我們明確了希望養(yǎng)成的好習慣,以及希望改掉的壞習慣之后,應充分理解如何改變習慣,這很關鍵。人們通常說,習慣很難根除。其實,這種說法并不準確。習慣不可能根除,只能夠被替換。換句話說,你只能夠替換、而不是抹去一個壞習慣。替換,而非抹去,二者之間的區(qū)別很重要!因此,我們在著手改掉壞習慣之前,必須仔細地思考究竟應該選取哪些好習慣來替換它們。

      你也許聽說過,一些癮君子在戒煙之后,轉(zhuǎn)而開始暴飲暴食了。結(jié)果是飲食過量,體重驟然攀升。盡管煙民戒煙后頻繁出現(xiàn)的暴飲暴食現(xiàn)象的原因還不太清楚,但是,顯然,在改掉某種習慣之后,必然會產(chǎn)生某種必須填補的空白。因此,有目的地選取好習慣來取代壞習慣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夠避免一個壞習慣剛離開,另一個壞習慣又接踵而至。

      如果你有目的地選取了好習慣去取代壞習慣,那么,改掉壞習慣將變得容易許多。以嚼煙草為例。我有一個朋友,就是用了磕瓜子這種簡單的方式來取代嚼煙草。當他每次受到嚼煙草的誘惑時,便強迫自己嗑幾顆瓜子。雖然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戒煙而且用不著嗑瓜子了,但他在戒煙的早期,很長時間里都需要借助瓜子。

      我的另一個朋友,他的壞習慣則是晚上要躺在床上看著電視入睡。為了改掉這個壞習慣,他決定用看書取代看電視,直到自己睡意襲來后入睡。這無疑又一次驗證,有目的地選擇新習慣來取代舊習慣,將極大地提高改掉壞習慣的可能性。

      反之,有目的地培養(yǎng)和構(gòu)建某種好習慣,將有助于我們認識到自己其實也在同時取代其它的習慣。例如,你希望每天早晨起床后自己能先收拾床鋪,那么,你一定意識到了你其實每天起床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其它方面的。再比如說,你希望自己養(yǎng)成積極傾聽的習慣,那么,你必然已經(jīng)意識到,你以往沒有能積極地傾聽別人的習慣。而不善于傾聽可能意味著,你的思維總是被自己要說的下一句話占據(jù),而無法去思考他人正在說的話。如此一來,你必然會錯過別人試圖與你溝通的許多信息,因為你總是在想你應該如何回答。導致你不善于積極傾聽的原因,也可能是你在與他人談話時,總是習慣性地把思緒轉(zhuǎn)到其它你必須完成的事情上了。

      準確的辨明我們需要替換的習慣,就可以更有把握地著手實施。這很關鍵,要知道,如果你還不具體了解你的壞習慣到底是什么的時候,又談何改掉它呢!一旦清晰界定了壞習慣,那么我們用好習慣替換它們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

      請你花幾分鐘時間,列舉幾個自己希望替換的壞習慣,以及替換這些壞習慣的的好習慣(越詳細越好)。

    人為設定結(jié)果,引起潛意識的注意

      如果缺乏某種強加的后果,人們將很難重塑自己,因為,他既是大理石,也是雕刻家。

      負面結(jié)果(吸手指和啃指甲)

      結(jié)果,不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能引起潛意識的注意。還記得我們說過,習慣存在于我們的潛意識深處,為了改變習慣,我們必須有意識地關注潛意識,與潛意識溝通交流,再對它進行必要的培訓,最后調(diào)整好它的新程序。所以,當我們一次次地重復我們的壞習慣,或是無法養(yǎng)成好習慣時,我們必須設置某種后果。就像是訓練一只寵物,如果一只小狗在地板上撒了一泡尿,而它只是被輕輕地拍打了一下,那么,小狗將只會把在地板上撒尿與輕柔的拍打聯(lián)系在一起。

      許多家長都知道,糾正小孩吸手指的好辦法,便是在小孩的手指上涂上某種怪味的東西。于是,小孩便會將吸手指與怪味這一負面的結(jié)果聯(lián)系起來。

      一旦你為壞習慣設置了不良后果,那么,你便是在訓練你的潛意識了。你的潛意識最終會將壞習慣(或者說沒有養(yǎng)成好習慣),與那些負面的結(jié)果緊密聯(lián)系到一起。潛意識一旦確認了這樣的聯(lián)系,你也就開始走上了改掉壞習慣的道路。

      你必須認識到這樣一個重要的事實:不論你是否人為地添加不良后果,壞習慣確實會導致負面后果的發(fā)生。但是,這些自然發(fā)生的不良后果往往還不足以阻止壞習慣的繼續(xù)。同樣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提醒大家,那些所謂的自助和勵志的建議往往會打出諸如“你只是個人,不是神”,“人無完人”等種種口號和借口,告訴你大可不必為“失敗”和那些壞習慣導致的后果自責。我們只能說,這樣的自助方案有些目光短淺,它只會毀掉你成功的機會。相反,如果我們把所謂的“失敗”看作是“歷練”的話,將對我們的成長很有幫助。

      可見,我們需要為我們自己的習慣活動提供某種因果關系,不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另外一個能引起潛意識注意的,是令人愉快的事物。讓我們再次回到小狗的例子。如果你希望訓練你的小狗學會聽指令,比如坐下、大聲叫、搖尾巴等等,那么,你完全可以利用犒賞或是愛撫來進行正面的強化教育。正面強化(正面結(jié)果)或是一頓美餐,也或是主人悅耳的語調(diào),抑或是溺愛的拍打中表現(xiàn)出來的體貼和關心。小狗很快便會將你所希望它去做的那些動作與種種正面的結(jié)果聯(lián)系在一起。

      父母們也很清楚正面激勵的效果。我的許多朋友都在采用正面激勵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孩子早起收拾床鋪的習慣。如果孩子早晨起來主動收拾了床鋪,那么,媽媽便會為他準備一份熱乎乎的早餐。反之,則只會得到一份冷冰冰的麥片粥。現(xiàn)在,孩子們早已長大,也許都上了大學,媽媽也不再為他們準備熱乎乎的早餐作激勵了,但是,好習慣已然養(yǎng)成……每個早晨,天天如此。

      我的一個同事曾經(jīng)有個很招人討厭的習慣:他總是忍不住地替別人說出后半句話,而且還時常打斷別人的發(fā)言,只為了指出別人談話中的語法錯誤。他私下里告訴我說,他終于利用正面激勵的方法,克服了自己的壞習慣。我的這位同事酷愛吃開心果。每次在自己終于成功地忍住不去接別人的話茬,或是忍住不去挑剔別人的語法錯誤時,他便獎勵自己一大把開心果。終于,他有效地克制住了自己想發(fā)言的沖動,現(xiàn)在,他已徹底改掉了自己這個招人討厭的臭毛病。

      正面激勵之所以能對我的同事如此有效,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在于他的抽屜里整天貯備著開心果。近在咫尺的開心果是如此誘惑,它們就像思想的最后一道防線,有效地阻止了壞習慣的進攻。顯意識如此高度警惕,并伺機去訓練潛意識。終于,潛意識明白,除非自己成功地阻止了插嘴、或是粗魯打斷別人而挑剔語法的惡習,否則,顯意識將阻止自己享受開心果帶來的快樂。所以說,改變習慣的關鍵便在于有意識地與潛意識溝通交流,再對它進行必要的培訓,最后調(diào)整好它的新程序。

      運動員們很早以前就意識到“心理預演”與“視角化想象”的重要性。你一定見到過跳遠運動員在正式比賽之前,模擬起跑、起跳、以及落地的情景吧,也見過籃球運動員站在罰球線上,進行無球狀態(tài)的投籃模擬吧。

    在心理上模擬將要執(zhí)行的任務,以及對成功的可能結(jié)果的想象極大地提高了運動員的成績。同樣,我們?yōu)榱藨獙δ撤N特定場景所進行的心理預演,也將大大地提高我們改掉某些不理想的行為(壞習慣)的能力。

      我們假設,你很清楚自己在面對壞消息時,會有一些反應欠佳的壞習慣。通過反饋調(diào)查你又了解到,在聽到壞消息時,自己也的確有一些過激的表現(xiàn)。

      這樣,當你注意到這個壞毛病,并確認它發(fā)生的具體時間,就是你改掉這一壞習慣所邁出的第一步。那么,你的下一個步驟則是,確認自己希望用來取代這一負面習慣(注意:是取代壞習慣,而不是抹去壞習慣)的正面習慣是什么。一旦壞習慣以及壞習慣發(fā)生的場合得以確定,并且具體確定了自己今后究竟應該如何應對類似的場合,你下面要做的,便是心理預演的工作了。

      在內(nèi)心預演自己將如何應對特殊場合,對于改掉壞習慣來說至關重要。

      事實上,對大腦的醫(yī)學研究也表明—— 心理預演,即對某種行為的生動而具體的想象,將有助于調(diào)動那些操作實際行為的大腦細胞。研究人員同時還發(fā)現(xiàn),人們在力圖以好習慣取代壞習慣時,心理預演尤其重要。因為,當人們準備克服某種習慣性的反應時,額葉大腦皮層將變得非?;钴S,它將全身心地關注即將發(fā)生的事情和所有的反應。

      在額葉大腦皮層休眠的狀態(tài)下,人們就很容易去做那些根深蒂固的行為。反之,當我們進行了一定的心理演練,使額葉大腦皮層相應被激活后,再面對類似場合,我們將更傾向于去實踐我們的預演,以及預演中的那些期望中的反應。

      你可能很希望一下子就能改掉好幾個壞習慣,但這并不是一個好主意,因為實際的效果往往是欲速則不達。其實,很多時候只需要改掉一個壞習慣,你的生活便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要知道,小習慣能帶來小成果,小成果又將造就大一些的習慣,接下去得到更有意義的成果。而大成果通常比較微妙,也更難以預料,但是,它們對于生活的影響也無疑是更為深遠的。

    聚焦的力量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改掉習慣是件挺難的事情,而且也很清楚習慣之所以難以改變有著多方面的原因。為了改掉壞習慣,我們必須關注、溝通、并訓練我們的潛意識。然而,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一次是否能徹底的改掉一個習慣便是至關重要的。

      改掉習慣,需要調(diào)動聚焦的力量。關于聚焦的威力,我們可以用光線聚焦的例子來類比說明。

      我們都知道,漫射的光線談不上任何威力。但是,通過聚焦后,我們卻可以獲得巨大的能量。太陽光線通過放大鏡后,聚焦的光線完全可以點燃紙張或干草。進一步聚焦光線,例如激光光束的聚焦,它的威力甚至可以切斷鋼鐵。

      在改掉壞習慣方面,聚焦的威力同樣巨大。集中我們的顯意識,一次只改掉一個習慣,我們將獲得對潛意識“編程”的強大能量。一次改掉多個習慣的企圖,勢必分散我們的精力,并徹底毀掉我們改掉壞習慣的能力。

      在開始試著改變習慣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覺得極端困難。我們發(fā)現(xiàn),就像運動中的火車那樣,我們很難開始改變習慣的步驟。但是,一旦我們成功的改掉第一個習慣,改掉壞習慣就將變得越來越容易。事實上,隨著一個個壞習慣被好習慣逐個取代,我們將變得越來越善于改變自己的習慣。也就是說,我們已經(jīng)在開始養(yǎng)成“改掉壞習慣”的習慣。一旦這樣的習慣養(yǎng)成,我們便會像一列運動著無法停止腳步的火車那樣,推動我們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我們不僅要集中精力,力求一次改掉一個壞習慣,而且,在決定改掉某個習慣時,最好能從小處入手。比方說,如果你希望參加馬拉松比賽,在沒有開始練習長跑之前,你顯然必須從短距離的訓練著手。不過,根據(jù)積累的原則,總有那么一天我們將達到完成馬拉松長跑的水平。積累是一種現(xiàn)象,它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積少成多、穩(wěn)步改進,并最終形成巨大的改變。這便是積累的巨大威力。

      一個從來不跑步的人,哪怕僅僅從400碼的距離開始練習,最終也能夠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馬拉松選手。

      當你從小處入手,并借助積累的力量,那么改掉習慣也將變得十分容易。

      慢慢的逐步的改善也正是培養(yǎng)任何好習慣的關鍵。

      有的時候,積累的力量也可能阻礙我們前進。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免不了有一些根深蒂固的壞習慣,它們并不是突然形成的,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養(yǎng)成,甚至我們自己都沒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這無疑再次說明,有目的地生活是多么重要。我們完全可以選擇改變某些不好的習慣,而培養(yǎng)一些良好的習慣。但是,更多時候,我們卻選擇了“不選擇”,隨波逐流,隨遇而安。

    堅韌的力量

      同義詞:堅持、堅忍、頑強、固執(zhí)。

      以上每一個名詞都含有不畏艱難和阻力,堅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追求目標的意義。堅韌也暗含有對忍耐的褒揚。

      任何改變的發(fā)生都離不開一個決定性的要素。事實上,成功的改掉壞習慣的先決條件便是那高于一切的品質(zhì)——堅韌。就像我們在前面提到的,自我控制賦予了我們改掉習慣的能力。事實上,改掉習慣的能力與我們的自律能力是成直接的正比關系。而我們的自律能力的高低可以從我們的堅韌中看出來。

    堅韌是一種習慣。堅韌這一習慣的過人之處便在于,你表現(xiàn)得越堅韌,你也越可能變得堅韌。

      事實是,堅韌對于改變我們的習慣,實現(xiàn)我們的目標至關重要。

      世上只有兩條路能通往成功的目標并成就偉大的事業(yè),那就是:力量和堅韌。力量并不屬于大多數(shù)人,它是少數(shù)人的特權(quán);然而,即便是最不起眼的小人物,也可以擁有吃苦耐勞的堅韌品質(zhì)。堅韌從來不負眾望,因為它沉默的力量將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天天壯大,直到所向披靡無以抗拒。

      那么,我們怎樣才能知道自己已經(jīng)足夠的堅韌?答案便是,在我們實現(xiàn)了設定的目標時。否則,我們還不夠堅韌!

      我們應該預見到可能的挫折,但是,我們千萬不要錯誤地把挫折視為失敗。所有成功人士都必然經(jīng)歷過挫折,他們與那些“失敗者”的區(qū)別僅在于他們的不屈不撓和永不服輸。對于積極進取的行動者來說,挫折僅僅是暫時的“筋疲力盡”。

      手中牢牢緊握那根引導自己走完忙碌人生迷宮的線索的人,一定是那些每天早晨都會為一整天的事務做個計劃并能按時完成計劃的人。

      一日之際在于晨。每一天的開始,將為一天中余下的時間搭起一個大舞臺。如果你有目的地在每一天的早晨設定好一天中自己希望的行為模式,那么,這意味著你向著自己希望的生活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如何度過每一天的早晨,正是我們自我檢驗控制能力的試劑。

      每天早晨醒來后是為一天做個計劃,還是漫無目的地胡思亂想呢?假定我們已經(jīng)為自己做了個計劃,我們又是否能夠堅持執(zhí)行計劃?我們是遵循一個有目的的、預先設定好的,并能夠讓我們更有效率、更有效果的行為模式呢,還是放任自己自由想象和自由休閑?或者,我們只是隨意而匆忙地準備出門,目的不過是為了準時上班?

      如何度過早晨,決定了我們?nèi)粘P袨橐?guī)律是否能發(fā)揮它潛在的威力。它究竟是由好習慣構(gòu)成,還是被壞習慣充斥,早晨的時光將徹底揭示問題的答案。如果我們希望自己不至于一生碌碌無為,并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潛能,那么,養(yǎng)成有效利用早晨時光的良好習慣將至關重要。

      造成早晨效率低下,或是使得整個早晨都用于匆忙準備和出門的一個原因是,早晨時間過于緊張。我們往往沒有留出足夠的時間,這樣我們就會覺得壓力很大,時間的利用也不見效果。我們總是如此珍惜和拼命延長早晨被窩里的每一分鐘。這樣的賴床習慣卻有著完美的理由——在這個國家里,睡眠被剝奪是如此普遍的事情。我們的每一天,都在忙碌處理無數(shù)事務中度過,以至于我們不得不經(jīng)常犧牲充足的睡眠時間。然而,不幸的是,這卻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由于缺少睡眠,我們整天精力匱乏,精神無法集中,進而影響了我們的效率,同樣的任務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完成。于是,我們的工作時間便變得更長更辛苦,下班后也會需要更多的睡眠。

      同時,缺乏睡眠還極大地減少了人們改變習慣的可能性。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樣,習慣存在于思想和行動的能量保存。此外,我們的顯意識為了限制我們的潛意識,也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在身心疲憊體力透支的情況下,我們駕馭潛意識、改變習慣的難度勢必會大大的提高。那么,我們該如何打破這種疲憊、懶惰、效率低下的惡性循環(huán)呢?

      一天中的第二個關鍵時刻出現(xiàn)在晚上。如何度過晚上的時光,也是決定你如何度過早晨時光的因素之一。在心中默默整理和評價一下自己一天中完成的事情,并規(guī)劃好自己第二天應該做的事情,對于第二天早晨是否能夠正確做好計劃,以及是否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開端至關重要。制定一天的計劃,并堅持執(zhí)行計劃,將讓你的工作變得效率更高成績更大。如果,每一天你都無法完成自己希望完成的事情,那么,你應該反躬自問一下,癥結(jié)或許就在于缺乏計劃。



    有效小技巧,幫你改習



    目標的力量——設定一個目標

      在確定了自己希望改掉的習慣,并了解了如何改掉它之后,“告別壞習慣”的工作就被提上了你的日程。無數(shù)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表明,那些堅持為自己設定目標的人,比那些從不設定目標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

    設定目標的人比不設定目標的人更成功,而且,目標讓人們在以下方面得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 壓力更小,焦慮更少;

      * 更容易集中精力;

      * 表現(xiàn)出更多的自信;

      * 更有效率;

      * 總是表現(xiàn)優(yōu)異。

      事實上,最新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善于設定目標的人不僅更容易成功,而且也更容易獲得幸福。

      顯然,有效設定目標的能力將有助于我們改掉習慣。制定計劃則將進一步提高我們改變習慣的成功率。

    制定一個計劃,并堅持

    制定計劃將極大地提高目標實現(xiàn)的成功概率:制定計劃的人的成功概率是從來不制定計劃的人的3.5倍。

      * 在成功實現(xiàn)目標的人群中,事先制定計劃者高達78%;

      * 在成功實現(xiàn)目標的人群中,事先沒有制定計劃的人僅為22%;

      * 除了制定計劃外,堅持計劃也是最終成功的一個關鍵要素。根據(jù)調(diào)查結(jié)果,那些堅持計劃的人,比那些中途改變計劃的人成功概率高出許多,具體來說,前者的成功概率是后者的成功概率的5倍多。

      * 堅持計劃的人實現(xiàn)目標的成功概率為84%;

      * 中途改變計劃的人實現(xiàn)目標的成功概率為16%;

    把它大聲說出來

      一旦我們把自己的目標或意向告訴他人,它們將變得更加現(xiàn)實。我們自己也會感覺到付諸實踐是責無旁貸的。當我們的意向受到公眾輿論或公眾監(jiān)督的制約時,我們往往感覺從前未曾有過的高度的責任感。這或許便是我們通常并不愿意將改變習慣的目標告訴別人的原因吧。如果我們對外宣布了自己的打算,卻以失敗而告終,那么,其他人便會了解這一切,無

    疑,這會讓我們遭受的痛苦更加劇烈。但是,也正因如此,我們也可以通過告訴他人自己將改掉習慣來幫助自己堅持下去,而不輕易就放棄。

      在改變或培養(yǎng)好習慣的努力過程中,還有一個關鍵的要素,那便是他人的支持。親人、朋友,或者同事,都可以成為支持、鼓勵、激勵你的人選,或成為友善的提醒者——他們完全有可能決定我們究竟是成功地改變生活的某個方面,還是繼續(xù)糟糕的現(xiàn)狀。

      我相信你肯定知道幫助我們記住事情的小技巧——“線索在手指間”。諸如此類的心理暗示的確能夠為我們提供有效的幫助。正如我們在前面所提到過的,當我們考慮養(yǎng)成某種好習慣的時候,我們的大腦皮層——負責行動的大腦部分——將被激活。研究表明,在我們思考某種行為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其實已經(jīng)在開始實戰(zhàn)性的“練習”了。我們還要記住,某個行為被重復的次數(shù)越多,它根深蒂固的程度就越高,即便這種重復只是發(fā)生在我們的腦子里。

      我們不妨進行一下這樣的嘗試:在紙上寫下我們希望養(yǎng)成的習慣,并把它貼到洗手池上方的鏡框上。這樣,每天早晨起床之后和每天晚上睡覺之前,你便會得到它的提醒,讓自己再一次注意到自己的目標。得到鏡子上的標志的提醒后,你的大腦便會開始執(zhí)行任務。從某種角度上講,這一切都將自動完成,不過,額外地關注一下會對任務的執(zhí)行有更大的幫助。通過這樣的簡單步驟,你所希望養(yǎng)成的習慣就能得到每天最少兩次的演練,其效果也會迅速地累積。

      人類是一種神奇的動物,具有不可思議的潛能。但是,人類往往并未意識到自己擁有的潛能。

    “現(xiàn)狀”與“可能”

      當心,不要讓“現(xiàn)狀”導致我們對自己潛能的低估。相反,我們應該把精力積極投入到“可能”領域的開拓。



    今天還是明天



      如果你還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行動者,那么,你必須從今天開始做起,也惟有從今天開始做起!切勿依賴明天。

      如果你總是把問題留到明天,那么,明天就是你的失敗之日。同樣,如果你計劃一切從明天開始,你也將失去成為行動者的所有機會。明天,只是你愚弄自己的借口罷了。

      我們總是自欺欺人的暗示自己:只需等待,美好的未來便會自然而然地出現(xiàn)。某個時刻,以某種方式,在某一天,它會出現(xiàn)。然而,就是這個畫餅充饑的愿望,卻無孔不入無處不在于我們的生活之中。

    付諸行動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空想家與行動者之間的區(qū)別就在于是否進行了持續(xù)而有目的的實際行動。實際行動是實現(xiàn)一切改變的必要前提。我們往往說得太多,思考得太多,夢想得太多,希望得太多,我們甚至計劃著某種非凡的事業(yè),最終卻以沒有任何實際行動而告終。

      如果我們希望取得某種現(xiàn)實而有目的的改變,那么,我們便必須采取某種現(xiàn)實而有目的的行動。這對于我們是否能夠主宰自己的生活至關重要。

      為了主宰自己的生活,我們就要積極地行動。其實,每個人都具備著充分發(fā)揮上帝賦予我們的潛能的必要工具、能力和條件。但是,真正想發(fā)揮出潛能,就一定要去實際地做事情——目標明確且持之以恒地去行動。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