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是格律詩(近體詩和詞)創(chuàng)作的基礎(chǔ),沒有了格律,律詩就不成律詩,絕句就不成絕句,詞也就不成詞了。格律詩,就是一種在格律的束縛中駕馭詩意的詩體。如果不習(xí)慣這種束縛,完全可以不寫這種詩體,而去選擇其他適合自己性情和愛好的其他詩體。 格律詩講究意境,有意境才能讓讀者得到些審美意趣。或觸動心事,或激發(fā)豪情,或得以消遣。何為意境?就是初讀的時候很明了,而再讀的時候卻有許多回味,讓人浮想連連。一些人以為不管寫什么詩,只要有詩意就是好詩。這是荒謬的。即便有什么不合格律但頗有意境的好句,如果一定要放在詩中,也未必就是格律詩,更不是好的格律詩。 格律詩給我們的空間往往只有幾十個字,因此它的語言應(yīng)該精練,但要能夠準(zhǔn)確地表達(dá)出自己的意思。風(fēng)格要舒緩,流暢而穩(wěn)重。既不能過于油滑,也不能給人文白相雜的感覺;盡量以白描的修辭來表現(xiàn)主題,避免澀典和敘述。有人喜歡華麗的辭藻,寫的作品雖然漂亮,實際上卻做作得很;有的人喜歡險僻的字詞,寫的的作品就很晦澀不知所云。古人的許多絕世名篇,并沒有什么華麗辭藻,反而淺顯易懂,語言流暢,渾然天成,并廣為流傳。當(dāng)然,淺顯易懂和渾然天成的背后,實際上隱含了深厚的語言文字功底,絕非信手拈來。詩詞創(chuàng)作需要天分靈感,卻更需要底蘊功力。生活是題材的來源,不可無病呻吟,也不可仿照古人寫與現(xiàn)實生活不符的典雅詩句,更不可將題材脫離現(xiàn)實生活。 詩之境闊,詞之言長。詩詞貴精不貴長。絕句和小令易成不易工,長調(diào)和長古既不易成也不易工,易放難收。七言要平實,五言不可詞藻華麗,會顯得太纖弱,須古樸有致。 情景交融是通過描摹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的來抒發(fā)感情,渲染氣氛,烘托心情。對比襯托是在敘述和描寫過程中為了突出某些人物或事件而用其他人物或事件作為對照和陪襯。托物言志是借寫某一物表明某一中心思想。用典更是格律詩常見的修辭手法。由于字?jǐn)?shù)固定,如何在有限的字?jǐn)?shù)內(nèi)加大格律詩的內(nèi)涵,充分表達(dá)作者的思想感情,用典是一種重要手段。但如果讀者在古典文學(xué)方面稍有欠缺,對典故不甚了了,就會與作品產(chǎn)生隔閡。這就需要作者使用常見的典故,如成語典故,少用鮮見的、難于理解的典故。對仗算是格律中最難掌握的部分了,這就必須靈活掌握對仗,即熟練運用流水對,借對。對仗講究寧拙勿巧、寧粗勿細(xì)、寧樸勿華,如果不流于俗野,我覺得大白話就好。在使用對仗時要不影響自己的描述,令全詩一氣呵成。盡可能避免合掌,但有時為了加強渲染,會特意如此。借助這些修辭手法以及比喻、借代、排比、夸張、擬人、設(shè)問、反問等,可更好地為我們的創(chuàng)作打下基礎(chǔ)。 寫格律詩使用平水韻對于增強舊體詩詞所獨有的表現(xiàn)力是有一定幫助的。就我個人而言,還是偏愛平水韻的。押韻時要注意避免湊韻、出韻、重韻、倒韻、險韻,這些都是詩家大忌。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入聲在詩詞中的作用。入聲在現(xiàn)代漢語中已大部歸為陰平聲和陽平聲,一小部分歸為去聲。而入聲在平水韻中則為仄聲,運用時須注意。當(dāng)然,對于初學(xué)者,適當(dāng)放寬用韻,甚至使用新韻,這也未嘗不可?;旧希F(xiàn)代漢語中發(fā)音為陰平、陽平的字,即為平聲字;發(fā)音為上聲、去聲的字,即為仄聲字,不必再區(qū)分入聲字。這樣,每個韻部實際上自然分成了平聲、仄聲兩個部分。用入聲韻的詞牌,用新韻時改用仄聲。 至于和韻、回文、藏頭等都屬于文字游戲,自由創(chuàng)作尚沒有佳作,何況步韻。至于不懂格律的人寫步韻詩詞,更是東施效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