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由心生》 正確認識老年的到來(1)
老年心理保健的要領
心理保健是關鍵
心理因素是影響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現(xiàn)代醫(yī)學表明,消極不健康的心理極易破壞身體免疫系統(tǒng),是導致老年人身心疾病的重大兇手。比較長壽的老人,一般都是那些情緒愉快、性格開朗、樂觀豁達的,在我國有名的長壽地區(qū)廣西馬瑤族自治縣的長壽老人中,60%以上都開朗樂觀、溫和從容,性格孤僻憂郁的根本沒有。有人曾對100名白血病人和淋巴病人患病前后的生活經(jīng)歷進行過調查,發(fā)現(xiàn)患者患病前,大部分都有過愁腸百結的個人經(jīng)歷或不幸的家庭遭遇。大量事實都表明,惡劣的心理狀況是誘發(fā)各種疾病的重要原因,在醫(yī)院門診中,有60%的發(fā)病原因直接和心理因素有關。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由許多因素決定,比如生理因素、環(huán)境因素、生活因素、文化因素等。人到老年,大腦和其他生理機能開始退化,如果此時能有效延緩大腦衰老,無疑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環(huán)境與人的心理健康有直接的關系,如果生活在一個良好和諧的環(huán)境里,人的心理健康就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反之就有可能產生不良心理,甚至心理變態(tài)。此外,良好的生活習慣十分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而一些不良活動,如賭博、酗酒等,對人的心理健康損害非常大。假如一個人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有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就能正確處理生活中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不會因意外情況而導致心理失常。
老年人如何進行心理保健
加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要社會、家庭以及老年人自身的共同努力。老年心理保健,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保持樂觀精神,培養(yǎng)健康心理。
每個人都要對生活充滿信心,老年人更是如此。不是有句話說“最美不過夕陽紅”嘛,經(jīng)歷過人生風雨的洗禮之后,更應該做到性情豪爽,心胸開闊,以樂觀的情緒對待周圍的人和事,盡量發(fā)揮自己在知識、經(jīng)驗、智力上的優(yōu)勢,讓晚年生活充滿樂趣。
2.善于擺脫煩惱,保持清心寡欲。
生活中免不了會遇到一些煩惱,不必心緒不安,更不要處于郁悶狀態(tài),而是要學會通過各種途徑把壞情緒及時釋放出來。看淡外界的名利之爭,不要操勞過度,讓自己保持一份好心情。
3.注意飲食營養(yǎng),加強體育鍛煉。
只有擁有身體的健康,才能保證心理的健康。老年人平時要多攝取優(yōu)質蛋白質,多食用富含維生素、低脂肪的食物,如瘦肉、奶類、蛋類、豆制品等。另外還應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如散步、慢跑、打拳等,避免劇烈運動,以感覺舒適為宜。
4.拓展豐富多彩的生活空間。
充實的生活有利于心理保健。老年人應當根據(jù)自身條件和興趣愛好,讓晚年生活更加充實,如練書法、種花草、養(yǎng)禽鳥、讀書報等。這樣既可放松心靈,又能學習新知識,使生活更有意義。
5.重視人際關系和心理交流。
老年人同樣需要友誼的滋潤。要經(jīng)常聯(lián)系老朋友,善于交一些新朋友,通過和好友聊天談心來交流思想感情,做到在生活上互相關心,在思想上溝通交流,在人際交往中取長補短,使自己心情舒暢,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來安享晚年。
人老體老心不老
最美不過夕陽紅
《病由心生》 正確認識老年的到來(2)
有這么一句話:“只要精神不滑坡,笑容總比皺紋多。”的確如此!雖然自然規(guī)律不會對任何一個人例外,隨著歲月的流逝,人人都會變老,但只要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你就可以“人老體老心不老”。
美國華盛頓州101歲的老人奧爾登·庫什就是一個典型的“人老心不老”的例子。前不久,他通過了華盛頓區(qū)的駕照考試,有可能是世界上最老的“駕照考生”。他一生擁有過十多輛車,但由于年事已高,他已經(jīng)有10年沒開過車了。在百歲高齡之際,他卻突然想要再體驗一把駕駛的樂趣,但這必須要通過考試。在得到華盛頓州有關方面允許后,庫什開始了練習。他說自己的駕照考試相當順利,唯一的疏忽就是忘記開轉彎燈。不過他還是成功地通過了考試,再次拿到駕照。
不要以為曬曬太陽、弄弄花草、散散步、喝喝茶就是最合理的老年生活,英國的退休老人們可不這么想。在他們看來,上網(wǎng),游戲、聊天、購物、交朋友、展示自己……一個也不能少,而且所有這些都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他們感慨:如果沒有電腦,那生活將會怎樣?
“書桌兩頭,二老各據(jù)一方,一人一臺電腦,一連數(shù)小時不知疲倦地在網(wǎng)上沖浪----發(fā)郵件,與朋友聊天,搜索最新的笑話,下載喜歡的歌曲,看看專欄作家的文章,瞧瞧網(wǎng)上超市有什么便宜貨……他們每天都在顯示器前,幸福地打發(fā)晚年時光。”
英國《泰晤士報》記者賈爾斯·哈特斯利如此描述他父母的晚年生活。
最新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在英國退休人群中,有41%的人認為“上網(wǎng)”是他們最喜歡的消磨時間方式。從前一直居于首位的“園藝”已經(jīng)退居第二,為39%,而“從事個人愛好”和“旅游、散步”分別下滑至36%和28%。
過去,人們心目中典型的退休生活是穿著拖鞋,抽著煙袋,和朋友聊聊天,散散步,曬曬太陽。現(xiàn)在,老年人樂于嘗試各種新鮮事物,雖然歲月在他們臉上刻下了難以磨滅的痕跡,但他們的心依然如春天一般,充滿了勃勃生機。
不老的心態(tài)最重要
心理學家認為,心理衰老是人們自己加快走向死亡的“催化劑”,老年人想要健康長壽,就得擁有一個年輕的心態(tài),以此延緩心理衰老。比如:
1.增加營養(yǎng)
大腦的生理狀態(tài)與營養(yǎng)關系密切,要避免過早心理衰老,就必須保證良好的營養(yǎng)。老年人可經(jīng)常服食牛奶、禽蛋、瘦肉、魚蝦、豆制品等,以補充身體所需維生素和蛋白質。
2.起居有常
規(guī)律的生活可以使大腦的活動也越來越規(guī)律,進而保證心理活動的健康發(fā)展。因此,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必須有規(guī)律。
3.鍛煉身體
鍛煉身體有助于維持生理活動的一定水平。在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地方散散步或打打太極,都是不錯的選擇。
4.交忘年交
經(jīng)常和一些年輕人交往,會有效延緩心理衰老。
5.不要服老
一個人如果一直認為自己老了,他將越來越明顯地出現(xiàn)衰老癥狀,因為許多心理衰老現(xiàn)象,其實都是由本人的心理狀態(tài)造成的。如果他一直認為自己不老,那他的心理衰老速度將會緩慢得多。
合情合理的老年再婚
晚來的愛情也美麗
《病由心生》 正確認識老年的到來(3)
老年人的婚姻狀況與健康有密切關系。配偶是老年期生活的主要照顧者,失去配偶對于老年人來說是一種無法承受的悲傷和孤獨,會給老年人帶來嚴重的心理創(chuàng)傷。心理學研究表明,老年人最怕孤獨,嚴重的孤獨心理會影響健康和長壽,甚至會引起老年心理變態(tài)。因此,老年人“獨身”有害無益。如果能夠再次點燃愛情之火,對老年人身心健康是非常有益的,甚至還會使老年人奇跡般地出現(xiàn)“返老還童”的現(xiàn)象。
據(jù)美國對100余名65歲以上的喪偶老年人進行為期10年的追蹤調查發(fā)現(xiàn),再婚者大多心情舒暢,疾病減少,衰老延緩。而一直孤身生活的老年人卻悶悶不樂,郁郁寡歡,其發(fā)病率與死亡率都遠遠高于再婚老年人。
喪偶老人的再婚率在西方國家是很高的,尤其在美國、英國、法國、荷蘭等歐美國家。在我國,雖然近幾年來喪偶老人的再婚率有所提高,但與歐美國家比起來,還有很大差距。
再婚是夫妻生活的失而復得。和諧的婚姻關系不但順應了自然,而且使人擺脫精神壓力,性愛也得到滿足。因此,無論從生理還是從心理的角度來講,再婚對老年人的健康是有益的,尤其對老年人的心理有著積極的調節(jié)作用。
再婚時必要的心理調適
再婚老年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自我心理調適:
1.矯正再婚動機
老年人再婚,同樣需要以“愛”為主線,其次才是安全需要和生理需要。不少老年人再婚后并不幸?;蛩倥渌匐x,原因就是缺乏愛情基礎,草草從事,結果再次受到傷害。因此,老年人再婚前必須矯正不良的再婚心理動機,只有從愛的需要出發(fā),才能在再婚后得到真正的幸福。
2.適應對方心理
每個人都有比較穩(wěn)定的性格、興趣和愛好,進入更年期后,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征都產生了一些變化,這就要求老年人再婚應盡快了解對方的心理特點,注意互相尊重對方的性格、習慣等,做到互相諒解。
3.克服回歸心理
每個人都喜歡回憶曾經(jīng)的美好時光,老年人尤其如此,他們總喜歡沉湎于對過去的回憶之中,在心理學上稱為回歸心理。老年人再婚后,往往不自覺地把先后兩個家庭加以比較,尤其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或發(fā)生矛盾時,就會追憶過去愛情的甜美,從而產生后悔和怨恨情緒,這無疑會影響再婚夫婦的和睦相處。老年人要注意克服這種心理,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努力化解矛盾,不斷對自己進行心理調適,保證雙方能夠和諧相處。
4.自我安慰,避免自責。
失去老伴是令人悲傷的事情,但也是無法更改的事實。因此,不妨理智地提醒自己:每個人都無法避免死亡,這個自然法則誰也逃脫不了,讓自己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現(xiàn)實。
5.追求積極的生活方式,克服“排他”心理。
老伴過世后,難免有孤獨凄涼的感覺,積極的生活方式可減輕這種孤獨感。新的家庭組成后,應與新配偶及子女建立和諧的關系,以減輕悲痛情緒。再婚夫婦應克服“排他”心理,把雙方子女都看成自己的孩子,在衣食起居等生活小事上要做到一視同仁,努力盡到父母的職責。
總之,老年人再婚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xiàn),老年人自己更應該勇敢地追求婚姻幸福。兒女在孝敬老人的同時,也要關注他們的情感生活,支持他們再婚。讓所有的老年人健康快樂,是社會的責任,更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