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 題 |
架起友誼之橋——好友通訊錄 |
教學目標 |
知識 |
1.了解表格的基本構成 |
技能 |
1.能夠通過菜單方式制作基本的二維表格
2.能在表格中輸入內(nèi)容 |
情感 |
1.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
2.能夠?qū)⒆约核鶎W的電腦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為學習、生活提供方便。 |
重 點 |
1.認識表格的行、列及單元格; 2.規(guī)則的二維表格的插入 |
難 點 |
根據(jù)信息內(nèi)容合理設計表格 |
教學方法 |
自主探究教學法、任務驅(qū)動教學法等 |
教學準備 |
硬件環(huán)境:計算機網(wǎng)絡教室、投影。
軟件環(huán)境:1.事先準備一些素材放于課程資源庫中(錦囊妙計、上課課件PPT、生活中常見的表格素材) |
教 學 過 程 |
教學環(huán)節(jié) |
教學方法 |
設計意圖 |
一、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
(一)談話導入,設置懸念(2分鐘)
師:我是來自實驗小學的張老師,今天不是老師第一次來西周小學,但卻是第一次過來上課,所以忍不住有點緊張。還是讓我們先來做一個小游戲放松放松吧!大家請看大屏幕。(大屏幕出示“找找我的好朋友”)
師:這是老師上周五特意從歐老師那里要來的一份我們班所有同學的個人信息,你能從中找到班上好友的信息嗎?
生:打開桌面上的文檔,回答問題
師:(“***,你找到好朋友了嗎?”“這位同學好像已經(jīng)找到了,請你介紹一下你的這位好朋友,可以嗎?”“能告訴老師誰是你的好朋友嗎?找到她的電話號碼了嗎?”……
師:看來要從這份凌亂的資料中快速找到你的好朋友確實有點難度,那我們可以怎么做呢?
生:回答(對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做成一份通訊錄…)
(二)借用智力題,引出表格(3分鐘)
師:在決定方法之前,老師先給大家做一道智力題。(出示PPT課件)
師:請問站在小芳前面的是哪位同學?
生:對著電腦思考,回答問題(小明,小華,…)
師:好像有點難度(故意看下時間)現(xiàn)在呢?(出示PPT中的表格,再讓學生回答)
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下面這個表格中的內(nèi)容其實跟上面的文字是一樣的。
師:再來看看,又是誰站在小圓的后面?
生:異口同聲答小龍。
師:從這一道題,我們可以知道,在某些情況下,使用表格可以更加簡潔、清楚地表述相關的內(nèi)容。(課件PPT出示)
師: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還可以看到哪些這樣的表格?
生:課程表、值日輪流表、通訊錄,……
師:(大屏幕出示收集的一些表格素材)因為利用表格可以把很多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存放,從而方便人們的查找,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
師:回到我們之前的問題,如何快速有效地找到自己好友的信息呢?
生:利用表格對好朋友的信息進行整理,即制作成好友通訊錄。(揭示課題:好友通訊錄) |
通過游戲,拉近關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前后呼應,巧妙引出本堂課的課題,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任務。 |
二、任務驅(qū)動 學生探究 |
環(huán)節(jié)一:課件輔助,認識表格(5分鐘)
師:那么你知道一張表格有哪些元素組成嗎?或者表格中各相關部分的名稱。請大家把書翻至第23頁,1分鐘時間閱讀第一部分:認識表格。(根據(jù)書上的表格,同時借助于課件來認識行、列、單元格)
師:(教師用自己的通訊錄為例來進一步理解行和列的概念,以及行數(shù)和列數(shù)的確定。)
環(huán)節(jié)二:明確任務,制作通訊錄(12分鐘)
A.建立空表
師:說得有點多,有些同學已經(jīng)蠢蠢欲動了。OK,請大家馬上打開桌面上的《找找我的好朋友》,在文字后面設計一張表格,做成你的好友通訊錄。
如果有困難,大家可以自己看書或是小組內(nèi)互相幫助解決,當然也可以觀看大屏幕里的錦囊妙計。(大屏幕出示制作方法)
師:剛才我看到有許多同學已經(jīng)搭好了通訊錄的框架,下面我們請一位同學上來演示一下他是怎么操作的
生:上臺演示(一邊操作一邊講解)
師:這位同學做得非常棒,掌聲謝謝他。不過老師還要告訴大家,其實制作表格的方法除了剛才那位同學使用的方法外還有另外的方法(課件展示)
生:沒完成的同學繼續(xù)完成,做好的同學試著用另外的方法建立一個表格。
師:巡視,個別輔導
B.輸入內(nèi)容
師:很多同學都已經(jīng)順利搭好了通訊錄的基本框架(表格),那接下來做什么呢?
生:填寫信息。(此處也可以直接通過大屏幕進行提示下一步的要求)——根據(jù)學生完成情況進行小結
師:大家暫停一下,老師剛才發(fā)現(xiàn)一個同學輸入文字的方法很快,我們來看看他是怎樣輸入的。
生:演示把文檔中的信息通過復制、粘貼的方法移到表格中。
師:這位同學真是有辦法,說明他是一個愛動腦筋的人,大家在平常的學習中也應該如此。
生:繼續(xù)操作。
環(huán)節(jié)三:精益求精,美化通訊錄(5分鐘)
師:我們比較一下這兩張通訊錄,你更喜歡哪一張?(大屏幕展示比較)
生:明確任務,進行美化操作
環(huán)節(jié)四:展示作品,評價交流(5分鐘)
a. 作品分享交流:能告訴老師你為什么選擇跟她做朋友嗎?
b. 保存 |
認識表格的行、列與單元格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如何讓學生理解掌握這一知識點,確實需要一點技巧。
培養(yǎng)學生整理、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適時利用半成品
合理利用學習小助手(錦囊),讓學生通過自學來獲取知識,找到答案。老師則扮演引導者的角色。
評價、反饋、小結
(生生合作、師生合作)
通過直觀的比較,引出美化這一任務
引導孩子正確評價欣賞別人,善于肯定和表揚 |
三、課外延伸(依課堂剩余時間而做取舍) |
P25:課后練習:制作常用電話號碼表 |
分層教學,照顧學有余力的學生 |
四、課堂小結
(3分鐘) |
預設:1、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2、老師也想送大家?guī)拙湓挕?STRONG>關于友誼或朋友的名言警句)
最后:(大屏幕展示)
與課題進行呼應:架起友誼之橋 |
讓學生對之前的學習做一簡單回顧和梳理,同時也做到前后呼應
理解友誼的重要,達到情感上的升華 |
板書設計 |
小小通訊錄 |
教學反思 |
①教學目標實現(xiàn)了沒有?
②教育、教學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了嗎?通過什么方式轉化?
③有沒有創(chuàng)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學資源?
④教學設計最突出的亮點是什么?存在的問題和癥結在哪里?
⑤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策略。 |
發(fā)現(xiàn)問題 |
改進意見 |
|
|
|
|
【課后反思】
23日早上西小的這堂《小小通訊錄》是自己第三次借班上課,2006年11月縣新課程展示課在文峰學校,2009年11月11日縣優(yōu)質(zhì)課評比在石浦小學,以及這次我們小學西組的教研活動。
不論是剛參加工作那會兒的教壇一顆新,還是已經(jīng)歷經(jīng)四年“洗禮”的年輕教師,每一次外出上課,自己心里總歸是忐忑的。盡管是同一份教材,同一個課題,但每次課后跟著各位前輩老師的指導和隨著自己的慢慢領悟和成長,對教材的處理和教學過程的設計上自然也有了不一樣的見解,更何況面對完全陌生的教學對象,課堂的不可預知性尤為突出。于是乎,便有了三度上課,三份教案。
在這里首先要謝謝我們的教研員陳老師和歐大祖長,讓自己有機會一次又一次地“登臺亮相”。特別是陳老師,上周四還特意打電話過來針對石浦小學的那堂課進行細致的分析點評,同時也給我提了建議:任務設計的素材選取是否可以來源于學生。
周五早上要來一份上課班級的學生信息,覺著已沒有時間按那個要求去進行試教,也只好將希望寄托于周末兩天能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確實如此。通過課堂效果和學生的參與熱情,很到地印證了一節(jié)有效的課首先應該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也就是陳老師一直強調(diào)的任務設計首先要考慮學生能不能全面參與學習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如何?盡管當鈴聲響了之后,學生的好友通訊錄仍沒有最終完成,但應該承認,來源于學生身邊的教學素材確實能在課堂上真正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
下午的評課,許是很久沒有參加教研活動之故,突然覺著歐組所謂的讓執(zhí)教老師介紹一下課堂設計和談一下自己的課后感想很突然。沒待自己的大腦緩過神來,嘴巴已經(jīng)條件反射似地開始工作了,雜亂無序,由此“開張”。
馮曉云老師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這話不假。上完課,執(zhí)教老師除了有一個整體模糊的感覺外,其余的細節(jié)許是真的需要聽課老師來指點迷津的。結合課后各位前輩老師的點評,覺著是可以做如下調(diào)整:
1、 導入部分。
每次上課,盡管事先有所準備,但還是免不了說很多“廢話”。這堂課的導入,自己著實是斟酌了很久。按照陳老師的意思,選用上課班級學生的信息,如何自然地拋出任務便成了前兩天擱在腦海里的包袱。剛才翻出周六晚上自己打的草稿,上面還清楚地寫著,是先做智力題再拋任務呢?還是反過來。本想敲定之前征求下我們的小團體組長陳輝前輩的,但后來還是覺著太晚不好意思,自己決定作罷。想想陳老師后來總結時候所說的,如果是借班上課,更可以將那道智力題放在上課之前,一來是作為課前的熱身,活躍課堂氣氛,二來則是為之后的學習埋下伏筆。出去學習的機會不是很多,沒有意識到這點,這回長見識了。
2、 重難點的突破。
關于這點,相對于石浦小學那堂課而言,首先得肯定一下自己的進步。不過盡管如此,存在的問題還是很嚴重的。結合之后的點評,個人還是比較欣賞三小梁靈斌老師的將重難點細化弱化之說和陳輝老師所言的通過增減行列數(shù)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列標題在通訊錄中的實際意義,歐大組也說可以利用暴露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分析解決,然后進一步理解掌握。
3、 板書的規(guī)范。
言及板書,自己更為羞愧了。記得上次優(yōu)質(zhì)課結束后陳老師發(fā)的那篇活動后記里就強調(diào)了上課板書問題,而且那天電話中也作了要求。想法是有的,這點我承認,不過到了那邊看到的只是一小塊黑板,而且按照學生的座位布置,似乎起不了太大作用,而且自己事先在課件里也有準備,于是乎,黑板又成了自己的“草稿”。
這點以后要改。
4、錦囊(小助手)的使用。
跟之前的那堂課相比較,這節(jié)課自己的課前準備明顯來得充分,石林老師也說自己的課件充實了很多。比如錦囊,自己根據(jù)對課堂的預設,將一些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也都事先想好了對策,也就是課件中錦囊妙計的展示。新課程要求我們的課堂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我們的信息技術課堂上則更要求學生的自主探究式學習,借助于教材、小組合作又或是學習小助手,從而學會自己去解決問題。初衷是好的,但真正落實的效果如何,各位聽課的老師也都看在眼里。沈云峰老師指出的錦囊出現(xiàn)的時機怎么來確定,亦即如何合理地甚至是巧妙地運用錦囊(幫助文件),這也應該是執(zhí)教者所要關注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