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經(jīng)辯證的系統(tǒng)性 - 解密中醫(yī) 傷寒六經(jīng)辯證法,無論在辯證方面或治療方面,都有著極完整的系統(tǒng)性和系列性。所謂系統(tǒng)性,就是數(shù)百個傷寒的具體證候,以病位的、病性的同一性組成六個病理階段,即六經(jīng)。六經(jīng)又以同一的病因組成一個傷寒整體,即傷寒病理發(fā)展變化的全過程。傷寒六經(jīng)病理階段過程中的若干具體證候之間縱的病理關系,形成了六經(jīng)辯證的系統(tǒng)性。所謂系列性,即數(shù)百個傷寒具體證候,以病理趨勢的特殊性相區(qū)別,以病因的同一性而組成一個傷寒證候的系列,又以同一的病性而組成陰性證系列與陽性證系列,又以病位病性的同一性形成六經(jīng)證系列性。六經(jīng)各證候之間的橫的病理關系形成六經(jīng)辯證法的系列性。從其系列性說,傷寒過程依據(jù)器官功能盛衰分化為陰陽兩類證候。陰證類與陽證類又依據(jù)表、里、氣機病位而分化為六經(jīng)。六經(jīng)各經(jīng)中又依據(jù)不同的病理趨勢分為若干具體的證候。從傷寒一病分六經(jīng),六經(jīng)又各分為若干具體證候,都是以病因、病位、病性相聯(lián)系,又以病位、病性相區(qū)分,形成一個辯證系統(tǒng)。辯證之目的為治療。由于傷寒病為一種生物病原體所引起的病理過程,因而以“因勢利導”為治療的主導思想。從這一治療思想出發(fā),對傷寒陽性過程以祛邪為治療原則,對傷寒陰性過程以扶正為治療原則。在三陽病中,由于不同的病位有不同的功能特性而有不同的祛邪法;在三陰病中,也因不同病位有不同的功能特性而有不同的扶正法。如太陽為陽性表病而用汗法祛邪;陽明為陽性胃腸病而用吐法、清法、下法祛邪;少陽為陽性氣機病而用和法;少陰病為陰性表病因而用助陽溫經(jīng)之扶正法;太陰病為陰性胃腸病而用助陽溫里法扶正。祛邪法分汗、吐、清、下、和諸法;扶正分助陽溫經(jīng)、助陽溫里、回陽救逆諸法。如此形成一個傷寒辯證治療系統(tǒng)。略如下列圖表: 上述是傷寒六經(jīng)系統(tǒng)與治療法則。以下為六經(jīng)辯證治療系統(tǒng)的各經(jīng)證治。 (一)太陽經(jīng)證治系統(tǒng) 在太陽病理階段,由于是表病位的陽性過程,體表組織在抗御反應中表現(xiàn)著功能亢進與代謝增高,體表組織因其功能特性而通過排汗的代謝機能以祛除病理物質,所以有發(fā)熱自汗出與發(fā)熱汗不出兩種向外趨之勢態(tài)。仲景根據(jù)太陽這種外趨之病勢而因勢利導用汗法祛邪。但汗法據(jù)自汗病勢用解肌法,以桂枝湯為主方;據(jù)無汗病勢用發(fā)汗法,以麻黃湯為主方。自汗病勢之各具體證候因有太陽自汗病勢的同一性,又各有其特殊性質,所以皆用桂枝湯加減法治療。無汗病勢之各具體證候也因有著太陽無汗病勢的同一性及各自的特殊性質,也皆以麻黃湯加減方治療。桂枝湯加減方共十五個都以桂枝為主體,都以脈浮、發(fā)熱惡寒、自汗為病理依據(jù)。麻黃湯加減方包括葛根湯、大青龍湯、小青龍湯等四個,都以麻黃為主體,都以脈浮、發(fā)熱惡寒、無汗為病理依據(jù)。這樣組成一個傷寒太陽辯證治療系統(tǒng)。但在太陽病理過程中,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而造成這樣那樣的并發(fā)或繼發(fā)證。這些并發(fā)或繼發(fā)證因為不是傷寒病因引起的,所以屬雜病的范疇。如蓄血、水逆、熱喘、水飲、虛煩、悸氣、結胸、心下痞、脹滿、停飲、滑脫等證。太陽階段的辯證治療系統(tǒng)略如下表: (二)陽明經(jīng)證治系統(tǒng) 在陽明病理階段,由于腸胃的生理特性(如胃的嘔吐和腸的排便亦為保護和防御反應),在抗御過程中,表現(xiàn)為上越、里熱、下奪三種趨勢。仲景據(jù)上越趨勢而用吐法,以涌吐而祛除病理物質;據(jù)里熱之勢而用清法,以通腸來祛除里熱;據(jù)下奪之勢而用下法,以排便來祛除病理物質。上越、里熱、下奪以胃家實為共性,上越以慍慍欲吐,里熱以汗出而渴,下奪以不大便為各自病理特性。吐清下三法皆祛邪法,以邪之所在不同,因其所趨之勢而祛除之。在陽明階段中亦有并發(fā)或繼發(fā)證,例如黃疸、熱入血室、蓄血、虛煩、熱淋、便秘等。陽明經(jīng)辯證治療系統(tǒng)略如下表: (三)少陽經(jīng)證治系統(tǒng) 少陽病理階段是傷寒在氣機病位引起的病理反應。由于氣機的功能特性規(guī)定著它調節(jié)失常的病勢。仲景則因勢用和解法,以柴胡湯為主。對兼有表證里證或其他證的俱以柴胡湯加減法治療。在少陽階段中也有熱入血室等并發(fā)性雜病。少陽經(jīng)辯證治療系統(tǒng)如下表: (四)少陰經(jīng)證治系統(tǒng) 少陰病理階段是表病位陰性過程,病理趨勢為陽虛表寒。仲景治以助陽溫經(jīng)法,以附子湯為主方,在其階段過程中的各具體證候,亦有著各自的特殊性質,如陽虛表熱、陽虛水不化、亡陽厥逆證等。當少陰與太陰合并過程中則出現(xiàn)表里虛寒與亡陽陰竭之證。少陰階段也由于不同原因而發(fā)生下利便膿血,吐利煩躁、陽虛咽疼、咽中生瘡、虛煩等繼發(fā)性雜病。少陰病階段辯證治療系統(tǒng)如下表: (五)太陰經(jīng)病證治系統(tǒng) 太陰病理階段是里病的陰性過程,其病勢為陽虛里寒,因其勢而治以助陽溫里法,以四逆湯為主方。太陰過程之辯證治療系統(tǒng)如下表: (六)厥陰經(jīng)病證治系統(tǒng) 厥陰病理階段為氣機病的陰性過程。對厥陰病仲景未出示治法,但他揭示了厥陰病理階段中四個證候是氣機病的陰性過程,也就是在機能衰弱和體液不足狀況下的氣機障礙。其辯證系統(tǒng)如下表: 六經(jīng)病理階段在辯證治療上各成系統(tǒng)。六經(jīng)證治系統(tǒng)又以病因的同一性連接為一個傷寒辯證治療系統(tǒng)。六經(jīng)之間既以病性、病位的特殊性相區(qū)分,又以病性、病位的同一性相聯(lián)系。使千姿百態(tài)的具體傷寒證候,以類相屬,而又分擘條理地編組為系統(tǒng),連接為系列的東西,這不是別的,正是傷寒病理過程本身的病因、病性、病位、病勢的特殊性質和同一性質。例如,同一病位依功能盛衰而分化為陰陽兩性病理過程,它們又因功能進退變化而相互轉化。同一病性的病理過程依據(jù)不同的病位而分化為三種過程,但又以同一的病性相聯(lián)系。不同病性的過程皆以同一的病位相聯(lián)系。如此地將傷寒病理發(fā)展過程中數(shù)以百計的特殊證候區(qū)分為六經(jīng),又連接為一個整體。六經(jīng)病之間的傳變皆取決于陰陽消長的變化:陰病轉陽則病退,陽病轉陰則病劇;陰病傷陽則病危,陽病傷陰則由表傳里,陽病傷陽則向陰性發(fā)展;陰病傷陽則二陰合并,陰病傷陰則陰竭陽脫。在治療方面,陽病治陰,治陰在保存津液;陰病治陽,治陽在扶正氣。汗吐下清和諸法,皆祛邪法。邪氣去則津液存、正氣安。助陽溫經(jīng)、助陽溫里、回陽救逆諸法皆扶正法。正氣勝則邪氣衰。六經(jīng)辯證與治療也是一個整體。因為辯證是方法,治療是目的;辯證是治療的根據(jù),治療是辯證的結果。因勢利導是根據(jù)外界致病因素引起的傷寒病,在長期的實踐中的總結,它本身即是按照客觀規(guī)律去解決矛盾之意。陽性病以祛邪、陰性病以扶正的治療原則,正是在因勢利導思想的基礎上,根據(jù)陰病和陽病的客觀規(guī)律而產(chǎn)生的。例如,陽性病因功能強盛體液充足而發(fā)生功能亢進與代謝增高的抗御反應,自可根據(jù)病位的功能特性,順應其抗御趨向以祛除病理物質。如太陽病在表用汗法;陽明病在上用吐法,在下用下法,里熱用清法;少陽病在氣機調節(jié)失常用和法。陰性病因功能衰退和代謝減低,這自應鼓舞機體功能提高抗御能力,以改變正邪之間的矛盾地位。如少陰病為表病的陰性過程,因體溫不足而惡寒,身疼脈微欲寐,知為陽虛表寒之勢,所以用助陽溫表法以提高體表組織功能而利于抗病。太陰病為胃腸的陰性過程,胃腸因功能衰弱血循環(huán)不足而吐利腹疼,為陽虛里寒之勢,所以用助陽溫里法以提高胃腸功能而止其吐利疼痛。六經(jīng)辯證與治療是一個整體,雖然辯證可自成系統(tǒng),而治療方面亦自成系統(tǒng)。但辯證與治療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關系,一旦分割開來,便俱失存在的意義了。 傷寒六經(jīng)是一個完整的辯證治療體系。其縱的關系表現(xiàn)了它的系統(tǒng)性,其橫的關系表現(xiàn)了它的系列性。如太陽病是由一個桂枝湯證的證治系列和一個麻黃湯證的證治系列所組成;陽明病是由一個瓜蒂散證的證治系列和一個白虎湯證的證治系列,及一個承氣湯證的證治系列所組成;少陽病是由一個柴胡湯證治系列組成。太陽、陽明、少陽諸證為一個傷寒陽性病證治系列。少陰病是一個附子湯證治系列,太陰病是一個四逆湯證治系列。少陰、太陰諸證是一個傷寒陰性病證治系列。陰、陽兩大系列為一個傷寒病的證治系列。傷寒六經(jīng)辯證治療體系,縱成系統(tǒng)、橫成系列、辯證與治療、理法與方藥,井然有序,渾然一體,正是傷寒病理過程本身發(fā)展規(guī)律的反映,是長期臨床實踐認識的結果。它是祖國醫(yī)學中最完美的辯證治療系統(tǒng),是祖國醫(yī)學光輝的科學成就。但《中國醫(yī)學史略》卻說:“《傷寒雜病論》是一部條文式臨床札記性的著作……既沒有系統(tǒng)的專門論述,每條條文也不是加以明確的說明?!笔堑?,所謂條文札記性,是《傷寒論》的簡書的文字形式,但這并不妨礙條文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六經(jīng)本身即是專門的系統(tǒng),只是仲景作出了《傷寒雜病論》,沒有加以“明確的說明”,這也正如史前人類發(fā)明了鉆木取火而沒有說明摩擦生熱一樣! 《六經(jīng)病欲解時圖》 通過陰陽魚的構圖,可以理解很多中國傳統(tǒng)科學、哲學中的內容。最直接的,我們可以看到陰陽的消長變化在一年中的具體表現(xiàn),“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以北半球黃河流域及周邊為參照),從這一天起白晝開始逐漸變長,陽魚也逐漸從一個小尾巴點開始擴張;夏至日白晝最長,從這一天起白晝漸短,夜晚漸長,陰魚開始擴張。陰陽互相此消彼長,此長彼消。 六經(jīng)病欲解時: 六經(jīng)病欲解的時間規(guī)律,“太陽病、(三陽)欲解時,從已至未上”;大約早9點——15點 “陽明病,(二陽)欲解時,從申至戌上” 大約 15點——21點 “少陽病、(一陽)欲解時,從寅至辰上”;大約凌晨3點——早9點 “太陰病,(三陰)欲解時,從亥至丑上”,大約21點——凌晨3點 “少陰病、(二陰)欲睡時,從子至寅上”;大約晚11點——凌晨5點 “厥陰病,(一陰)欲解時,從丑至卯上。 大約凌晨1點——7點 和子午流注圖: 人體一天內經(jīng)絡打開時間 21:00_23:00 三焦經(jīng) 人們要想健康就要從六經(jīng)病欲解的時間規(guī)律找出子午流注圖和五行地支與子午流注圖他們的關系。 “六經(jīng)病欲解時”蘊含著天人相應 六經(jīng)病欲解時屬于時間病理學的范疇,時令因素對人體健康以及病程的影響是外因,而人體的正氣是內因,這與唯物辯證法關于內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的理論是一致的。 《素問?寶命全形論》云:“夫人生于地,懸命于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比耸谴笞匀坏漠a(chǎn)物,大自然的運動變化與人體息息相關,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自然界的運動變化不斷對人體產(chǎn)生影響,人體必須隨時適應自然規(guī)律,才能與環(huán)境保持協(xié)調而出于健康狀態(tài)。 六經(jīng)病均有一個欲解時,如《傷寒論》第9條、193條、272條、275條、291條、328條,說明六經(jīng)各有一個欲解的時辰,而這些不同的時辰,代表大自然陽氣的盛衰,緊密關系著六經(jīng)的氣血盛衰,它是天人相應思想的體現(xiàn)?!端貑?臟氣法時論》說:“夫邪氣之客于身也,以勝相加,至其所生而愈,其所不勝而甚,至其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臟之脈,乃可言其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边@段話對理解六經(jīng)病欲解時很有幫助。 如太陽病自得其位的時間是9時至15時,此時大自然的陽氣最盛,人體的太陽經(jīng)經(jīng)氣此時最旺盛,二者相加,則太陽病陽氣被風寒所郁遏,可應時而解,故“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再如陽明經(jīng)自得其位是從15時至21時,此時大自然陽氣衰退,人體陽明經(jīng)經(jīng)氣最旺,二者相較,正勝邪退,則陽明經(jīng)熱盛之邪得以外達,其病欲解,故“陽明病欲解時從申至戌上”。 《內經(jīng)》中所述“必先定五臟之脈”,正是強調了內因在其病欲解過程中的主導作用。由此進一步推導出在天人之間,以人為本,以天為標,以正氣為本,以時令為標,把握機遇,因時而動,“必先定五臟之脈”,參以天時,促其自愈,這正是《傷寒論》務本論道的精髓,也是整個中醫(yī)學的優(yōu)勢所在(谷萬里 山東省聊城市人民醫(yī)院)。 另外: “六經(jīng)病欲解時”與“陰陽自和必自愈”的提法互見于<傷寒論>始終,二者有其內在的一致性,高度統(tǒng)一于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變化過程中,對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預后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 以下是《六經(jīng)之間傳經(jīng)》本人聽課的筆錄: 六經(jīng)病病里的概念和病性意義與病勢的意義:(也就是病癥的概括) 1“太陽病、(三陽)欲解時,從已至未上”;早9點——15點 太陽病 : 病位是: 足太陽經(jīng)、足太陽腑、涉及到膀胱和體表的陽氣被外來風寒邪氣所傷。它根源于下焦膀胱,根源于下焦腎。病性:是陽證。 病勢是:陽病的初起。 例如:癲癇、頭痛、目疾、鼻病、遺尿、小便不利及下肢后側部位的疼痛等癥。 證見口渴,煩躁、不得眠,脈浮,小便不利,水入即吐,為膀胱蓄水證,治宜五苓散。 2 。“陽明病,(二陽)欲解時,從申至戌上” 大約 15點——21點 陽明?。宏柮骱吞幭啾砝?/span>。 病位是:涉及到手足陽明經(jīng)、腑,也就是手陽明大腸、足陽明胃。還有大腸經(jīng)、胃經(jīng)。 (一般足經(jīng)循行路線長受寒邪反映比較明顯,手受陰邪經(jīng)循行路線短就反映不明顯。) 病 性:是陽證。 病勢是:極期。 陽明的陽氣量比較大,但是, 邪氣入陽明就化熱了,邪氣就成了陽邪,成了熱邪 ,兩陽相加正邪斗爭激烈,所以表現(xiàn)大熱,大實的證候 。從病里的角度來說: 陽明病是陽證的極期階段。主治概要: 本經(jīng)腧穴主治頭面五官疾患、熱病、皮膚病、腸胃病、神志病等及經(jīng)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主要病候:經(jīng)脈?。糊X痛,頸腫,目黃,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3?!吧訇柌 ⅲ?/span>一陽)欲解時,從寅至辰上”;大約凌晨3點——早9點 少陽?。荷訇柡拓赎幭啾砝铩?/span> 病位是:涉及到膽經(jīng),膽腑和三焦。(如:無汗而喘。邪熱壅肺汗出而喘。水寒設肺而喘。) 手少陽三焦和足少陽膽。 病 性:是陽證。 病勢是:是后期。這是為什么呢?進入少陽的邪氣它可以是寒邪也可以是熱邪 。如果邪氣在足少陽經(jīng)脈的話,它是寒邪。因為它有往來寒熱的癥狀。為什么有惡寒?那一定是有寒邪傷人陽氣的癥狀。 所以,寒邪在經(jīng)的時候是寒邪。邪入腑的時候就化熱。而正氣是少陽是小陽,是弱陽也是稚陽、嫩陽、幼陽。如日初出。陽氣不亢不烈。一旦少陽抗邪不力的話。邪氣就有可能內傳三陰。因而出現(xiàn)太陰病。 頭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風流淚,遠視不明,內障,目翳。 所屬病候:耳聾,腹脹,水腫,遺尿,頰痛,目赤腫痛,咽喉腫痛,上肢外側痛,小便不利等。 主治:側頭、耳、目、胸脅、咽喉病、熱病及經(jīng)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癥。 4?!疤幉?,(三陰)欲解時,從亥至丑上”;大約21點——凌晨3點 太陰?。篬 陽明和太陰相表里。] 病位是:涉及到脾經(jīng)、涉及到脾臟 、沒有涉及到手太陰肺。 為什么?太陽主表,肺主皮毛,當太陽體表的陽氣被風害邪氣所傷的時候,常常會影響肺氣的宣發(fā)失調。因而出現(xiàn)咳嗽、喘。在上邊太陽病中就包括了。這里就不講了。 病 性:是陰證。僅僅涉及到脾陽虛。 病勢是:是陰證的初期。 5。“少陰病、(二陰)欲睡時,從子至寅上”;大約晚11點——凌晨5點 少陰?。?/span> 病位是:涉及到心、腎。涉及到腎經(jīng)。 心主火,心是五臟六腑之大主。腎主水,腎又是元陰元陽之根本。當寒邪進入少陰導致陰陽兩衰。而以腎陽虛衰為主的證候的時候,那么這就是陰證進一步加重。 病 性:是陰證。 病勢是:是陰證的危重期。特別是心、腎真陽虛衰為主的這種少陰病,不去積極的救治,常會出現(xiàn)不良的后果。它是陰證的危重期。當然,少陰病另外又有一種情況,那就是說;不是以心、腎真陽虛衰為主 ,而是以外來的寒邪盛為主。如:雪崩人埋葬雪里,你心、腎陽氣再盛;雪的陰寒太盛,人的生命也要受到威脅。 6?!柏赎幉?,(一陰)欲解時,從丑至卯上。 大約凌晨1點——7點 厥(jué)陰?。?/span> 病位是:涉及到肝和心包(具體講厥陰病的時候就可以知道它的復雜性)。如果這個病是由 少陰傳來的,你就是 病勢就是末期。 病 性:是陰證。 病勢是:末期。有死無生。 因為少陰心、腎真陽虛衰 ,又導致厥陰相(象)火 , 肝和心包的 相(象)火衰竭,那的確是 陰證的末期。 有死無生。 另 外:“ 厥者,盡也。 厥者,極也?!比绻@個病不是由心、腎真陽衰微而轉入厥陰,而是外來的陰寒邪氣郁遏ě了厥陰的相火,這可能就要發(fā)生變化了。當陰寒邪氣特別盛,盛到極點的時候,而相火被郁到極點的時候,相火爆發(fā),陽氣來復。厥陰病就可以有陽氣恢復的這種機轉。如果 陽氣恢復以后陽復陰退,病就可以自愈。如果陽氣恢復的過熱又可以轉成熱證。轉成陽證。所以,厥陰病又存在著陰盡,陽生的變化。 六經(jīng)病他們是有聯(lián)系的,這種聯(lián)系就叫做傳經(jīng)。具體來說一經(jīng)的邪氣傳到另一經(jīng),相應的臨床癥狀就發(fā)生了新的變化 ,這就叫傳經(jīng)。 如:“太陽病”作為一個表證,太陽邪氣可以傳給其他任何一經(jīng)。 太陽可以傳給—— 陽明; 太陽可以傳給—— 少陽。 太陽可以傳給—— 太陰。 太陽可以傳給—— 少陰。 太陽可以傳給—— 厥陰 。 因為體表的陽氣屬太陽所管,體表的陽氣被外來的風寒邪氣所傷以后,就等于人體的防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線出現(xiàn)缺口,所以邪氣就可以傳給其他任何五經(jīng)。 但是,少陽可以傳陽明。而邪入陽明就一般不在傳給其他任何經(jīng)了。因為陽明是屬土的,就象地球一樣,樹高千丈,落葉歸根。地球上的各種動植物是地球上所化生的,最后死亡以后都回歸于大地。所以邪入陽明以后,想再傳其它經(jīng)是不可能的。就象陽明的里熱,尤其是陽明里是實證,你若不是通過瀉下就在陽明本經(jīng)解決的話;陽明的燥熱實邪能傳入太陰嗎?是不可能的。 少陽病之邪可以傳太陰。太陰之邪可以傳少陰,少陰之邪可以傳厥陰 。這些顯然是邪氣由表入里,由淺入深。 我們說由一臟一腑,他們經(jīng)常是臟腑相連,經(jīng)脈相互絡屬。 比方說:太陽和少陰,臟腑相連,膀胱和腎臟腑相連,經(jīng)脈相互絡屬,它們相表里。所以,太陽之邪有飛渡少陽的時候,這種情況很多。 那么,少陰陽氣恢復以后,有沒有臟邪還腑陰病出陽的這種變化呢?有的!太陰可以外出太陽。也就是當寒邪盛的少陰病,而不是真陽衰的少陰病。然后祛邪達表,使少陰臟邪還腑陰病出陽,可以外出太陽。 少陽和厥陰相表里。 少陽之邪不解可以內傳厥陰。厥陰陽氣恢復以后邪氣又可以外出少陽。這就是厥陰陽氣恢復以后驅邪達外,厥陰之邪外出少陽的。 還有一對,就是: 陽明和太陰相表里。 在<傷寒論>原文里說:傷寒脈浮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系在太陰。太陰者身體發(fā)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fā)黃。至七、八日,大便硬者,此為陽明病也 這就是一個太陰濕濁不化,在太陰郁積久了之后從陽明燥化,外出陽明的一個例子。 以上是六經(jīng)之間傳經(jīng)的基本模式。 自配“加味丹七芎芪散”治療心腦血管病 我有家族性高血壓。1998年9月,我又因心臟驟停從電桿上8米處摔下來,摔斷了左側六根肋骨,肺臟有半葉瘀血,心臟、腎臟被摔傷出血,在醫(yī)院昏迷三天,經(jīng)搶救脫險。1999年12月我又患腦血栓右半部身體癱瘓住院。 2009年檢查身體,作心電圖檢查,檢查結論是:“心率:竇性心動過緩,心電圖結論:陳舊性下壁心肌梗塞,提示:心肌呈缺血型改變。我兒子知道我的病情后,帶我去作64排CT對心臟冠脈成像。檢查記錄:冠脈CTA掃描,檢查所見:冠脈鈣化分析,冠狀動脈走行區(qū)可見鈣化影。冠脈CTA:冠脈分別呈右冠優(yōu)勢型。左主干、前降支近段、中段可見多發(fā)低密度斑塊影及混合密度斑塊影并管腔輕-中度狹窄;右冠今段可見混合密度斑塊影,并管腔狹窄約23%,對角支、回旋支、鈍緣支、后降支血管充盈尚可,管腔形態(tài)未見明顯異常。受患者心率及呼吸運動影響,部分圖像可見模糊偽影。檢查印象:1、前降支近段、中段發(fā)軟斑塊及混合斑塊并管腔輕-中度狹窄。2、右冠近段混合斑塊并管腔輕度狹窄?!蔽议_始用西藥治療。 以后,在中醫(yī)大夫的指導下,我自配 “丹七芎芪散”治療心腦血管病,處方:丹參4克、川芎3克、三七粉2.5克、黃芪5克。此后我就按丹參4~5克、川芎3~5克,三七粉2.5~5克、黃芪5~8克,自己調整用量,既不要出現(xiàn)夜間口干,又達到最佳治療心腦血管供血不足的疾病。我感覺效果不錯,于是在2012年12月17日寫了題為《自配“丹七芎芪散”治療心腦血管病》的日志。 此后,我弟弟作為中醫(yī)大夫對我建議說:“丹七芎芪散”中的丹參、三七、川芎是活血的藥,黃芪是補氣藥。建議增加補血藥當歸5-10克,活血化瘀藥山楂7-15克。我又將“丹七芎芪散”又增加當歸、山楂兩味配制,服用一年多,感覺有良好效果。因此今日以《自配“加味丹七芎芪散”治療心腦血管病》為題再寫一篇,“加味丹七芎芪散”就是“丹七芎芪歸楂散”。有同病的朋友在中醫(yī)大夫指導下不妨服用看看效果。 為了使朋友了解“加味丹七芎芪散”,我將各味中藥的有關論述摘錄如下: 丹參:苦、微寒。歸心、心包、肝經(jīng)。功效:活血祛瘀,涼血消癰,寧心安神。《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將丹參列為上品。丹參“主心腹邪氣,......寒熱積聚,破瘀除瘕,止煩滿,益氣。”《別錄》稱丹參“養(yǎng)血,去心腹痼疾結氣,腰脊強,腳痹,除風邪留熱,久服利人?!薄端幮哉摗酚涊d丹參“治腳弱,疼痛,主中惡;治腹痛,氣作聲音鳴吼?!薄度杖A子諸家本草》稱丹參“養(yǎng)神定志,通利關脈,治冷熱勞,關節(jié)疼痛,四肢不遂;排膿止痛,生肌長肉;破宿血,補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帶下,調婦人經(jīng)脈不勻,血邪心煩,惡瘡疥癬,丹毒,頭疼,赤眼,熱溫狂悶?!薄毒V目》記載丹參“活血,通心包絡,治疝痛?!兜崮媳静荨酚涊d丹參“補心定志,安神寧心。治健忘怔忡,驚悸不寐?!薄侗静萸笳妗氛f“丹參,書載能入心包經(jīng)破瘀一語,已進丹參功效矣。然有論其可以生新安胎,調經(jīng)除煩,養(yǎng)神定志及一切風痹崩帶、癥瘕、目赤、疝痛、瘡癤腫痛等,總皆由其瘀去,以見病無不除,非真能以生新安胎,養(yǎng)神定志也?!庇昧浚?—15克。 三七:甘、微苦,溫。歸肝、胃經(jīng)。功能:化瘀止血,活血定痛,養(yǎng)生。《本草綱目》稱三七能“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傷,跌撲杖瘡,血出不止著,嚼爛涂,或為末摻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經(jīng)水不止,產(chǎn)后惡血不下,血運,血痛,赤目,癰腫,虎咬,蛇傷諸病?!薄队耖彼幗狻酚涊d三七“和胃止血,通脈行瘀,行瘀血而斂新血。凡產(chǎn)后、經(jīng)期、跌打、癰腫,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傷,箭傷,一切新血皆止?!薄侗静菪戮帯酚涊d:“三七根,止血之神藥也。無論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獨用亦效,加入于補血補氣藥中則更神。”《醫(yī)學衷中參西錄》記載“三七善于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為吐衂要藥,病愈后不至瘀血留于經(jīng)絡,癥變虛勞。兼治二便下血、女子血崩,痢疾下血鮮紅久不癒,腸中腐爛,寢成潰瘍,所下之痢血紫腥臭,雜以脂膜,此乃腸爛欲穿。為其善化瘀血,又善治女子癥瘕,月事不通,化瘀血而不傷新血,允為理血妙品。外用善治金瘡,以其末敷傷口,立能血止疼愈。若跌打損傷,內連臟腑經(jīng)絡作疼痛者,外敷內服,奏斂尤捷。瘡瘍初起腫痛者,敷之可消?!鼻宕w學敏首先把失去作為滋補強壯藥?!侗静菥V目拾遺》指出“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為中藥最珍貴者。”用量:3—10克。研粉吞服1—3克。 川芎,辛,溫。歸肝、膽、心包經(jīng)。功效:活血行氣,祛風止痛,抗衰老?!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將川芎列為上品,“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金瘡,婦人血閉無子?!薄秳e錄》指出,川芎“除腦中冷動,面上游風來去,目淚出,多渧唾,忽忽如醉,諸寒冷氣,心腹堅痛,中惡,卒急腫痛,脅風痛,溫中內寒?!薄端幮哉摗贩Q川芎“治腰腳軟弱,半身不遂,主胎衣不出,治腹內冷痛。”《日華子本草》記載川芎“治一切風,一切氣,一切勞損,一切血,補五勞,壯筋骨,調眾脈,破瘀結宿血,養(yǎng)新血,長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漏,腦癰發(fā)背,瘰疬癭贅,皰疥,及排膿消瘀血。”《醫(yī)學啟源》指出:川芎“補血,治血虛頭痛?!蓖鹾霉欧Q:川芎“搜肝氣,補肝血,潤肝燥,補風虛?!薄侗静輩R言》稱川芎“上行頭目,下調經(jīng)水,中開瘀結,血中氣藥,嘗為當歸所使,非第治血有功,而治氣亦神驗也。凡散寒濕,去風氣,明目疾,解頭風,除脅痛,養(yǎng)胎前,益產(chǎn)后,又癥瘕結聚,血閉不行,痛癢瘡瘍,癰疽寒熱,腳弱瘺痹,腫痛卻步,并能治之?!泵鞔鷱埥橘e在《本草正》記載,“川芎,其性善散,又走肝經(jīng),血中氣藥也?!薄吨髦蚊匾吩疲败核暺溆糜兴?,少陽引經(jīng)一也,諸頭痛二也,助清陽三也,濕氣在頭四也。”張元素說:“芎藭上行頭目,下行血海,故清神四物湯皆用也。”川芎用量:3—10克,研末服每次1—1.5克。 黃芪,補氣養(yǎng)生,抗衰老,固表,生肌,利水?!侗窘?jīng)》將黃芪列為上品補益延壽之藥。張元素在《珍珠囊》說:黃芪“甘溫純陽,其用有五:補諸虛不足,一也;益元氣,二也;壯脾胃,三也;長肌肉,四也;排膿止痛、活血生血、內托陰疽,為瘡家圣藥,五也。”明代倪朱謨《本草匯言》說:“黃芪,補肺健脾,實衛(wèi)斂汗驅風運毒之藥也。故陽虛之人,自汗頻來,乃表虛而腠理不密也,黃芪可以實衛(wèi)而斂汗;傷寒行發(fā)表而邪汗不出,乃里虛而正氣內乏也,黃芪可以濟津以助汗;賊風之疴偏中血脈,而手足不遂者,黃芪可以榮筋骨;癰瘍之膿血內潰,陽氣虛而而不愈者,黃芪可以生肌肉;又陰瘡不能起發(fā),陽氣虛而不潰者,黃芪可以托膿毒?!鼻宕醢旱摹侗静輦湟分赋觯狐S芪“生用固表,無汗能發(fā),有汗能止,溫分肉,實腠理,解陰火,炙用補中益元氣。溫三焦,壯脾胃,生血生肌,排膿內托,瘡瘍圣藥?!秉S宮繡在《本草求真》中說:“黃芪能入肺補氣,入表實衛(wèi),......生用則能固表,熟則生血生肌,排膿內托,是蓋指其氣足,則血與肉皆生?!敝嗅t(yī)認為黃芪是“補氣諸藥之最”,“氣中血藥”,“瘡家圣藥”。是養(yǎng)生抗衰老不可多得之常用之藥。黃芪用量:9—15克,大劑量30—60克。 當歸:甘、辛,溫。歸心、肝、脾經(jīng)?!侗静葜貓A》記載說當歸是《本經(jīng)》中品。“氣味苦溫,無毒。主治咳逆上氣,溫瘧寒熱洗洗在皮膚中,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金瘡,煮汁飲之。”《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當歸,味甘溫。主咳逆上氣,溫虐,寒熱,洗在皮膚中(《大觀本》,洗音癬)。婦人漏下絕子,諸惡創(chuàng)瘍金創(chuàng)。煮飲之。一名干歸?!薄睹t(yī)別錄》記載“當歸,味辛,大溫,無毒.主溫中,止痛,除客血內塞,中風 ,汗不出,濕痹,中惡,客虛冷,補五臟,生肌肉。生隴西,二月、八月采根,陰干?!薄侗静菡酚涊d:“當歸,其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誠血中之氣藥,亦血中之圣藥也。大約佐之以補則補,故能養(yǎng)營養(yǎng)血,補氣生精,安五臟,強形體,益神志,凡有形虛損之病,無所不宜?!薄度杖A子本草》記載:當歸“補一切勞”“ 破惡血,養(yǎng)新血?!碑敋w用量:煎服9—15克,補血宜歸身,活血宜歸尾,養(yǎng)血宜用全當歸。 山楂,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jīng)。《日用本草》記載。山楂“化食積,行結氣,健胃寬膈,消血痞氣塊?!薄侗静菥V目》說山楂“化飲食,消肉積,癥瘕,痰飲痞滿吞酸,滯血痛脹?!薄胺财⑷跏澄锊换?,胸腹酸刺脹悶者,余每食后嚼二三枚,絕佳?!薄侗静菅芰x補遺》稱山楂“健胃行結氣,治婦人產(chǎn)后兒枕痛,惡露不盡?!薄峨S息居飲食譜》記載:山楂“醒脾氣,消肉食,破瘀血,散結消脹,解酒化痰,除疳積,止瀉痢。”張錫純《衷中參西錄》之指出:山楂“善入血分,為化瘀血之要藥?!薄捌浠鲋?,更能蠲除腸中瘀滯,下痢膿血,且兼入氣分以開氣郁痰結,療心腹疼痛,若以甘藥佐之,化瘀血而不傷新血,開郁氣而不傷正氣?!薄侗静萃ㄐ酚涊d:“山楂,味中和,消油垢之積,故幼科用之最宜。”《景岳全書》稱:山楂“......性善于消滯,......善消宿食痰飲吞酸,去瘀血疼痛......?!薄侗静萁?jīng)疏》記載“山楂能解入脾胃消積滯,散宿血,故治水痢及產(chǎn)婦腹中塊痛也。大抵其功長于化飲食,健脾,胃行結氣,消瘀血,故小兒產(chǎn)婦宜多服之?!鄙介昧浚?—15克,大劑量30克,煎服,消食多炒用,止痢、化瘀多炒炭。 我將丹七芎芪散加入當歸、山楂兩味配成“加味丹七芎芪散”或稱“丹七芎芪歸楂散”服用近二年時間,治療預防再次腦血栓和冠心病,我感覺效果不錯,我已經(jīng)不用再服用“速效救心丸”了。同病相憐,我將我的體會告訴同病的朋友,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 |
|
來自: 圖書 館員 > 《中醫(yī)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