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講“孩子的好成績是靠自己學出來的,不是靠老師和家長教出來的”是建立在孩子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的基礎上,而這種學習能力不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老師的教育、家長的輔導而培養(yǎng)出來的。因此,家庭輔導孩子學習的方法尤為重要。這里重點說說孩子上小學時家長的輔導方法?!绻⒆有W就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具備了很強的學習能力,到小學高年級家長確實很省心,甚至可以“無為而治了”。 女兒讀—年級時我沒有管她,一是錯誤認為那么簡單的東西她肯定都能掌握(那時還沒有悟到要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習慣)。二年級時,因我自己的原因把她送到姐姐家了。真正關注她還是從三年級開始。希望其他家長不要像我后知后覺,早覺悟早培養(yǎng)早省心。 1、檢查孩子的作業(yè)。家長要學會正確的檢查方法,以培養(yǎng)孩子仔細認真、獨立思考的能力。檢查的過程不僅是發(fā)現問題的過程,更應該是發(fā)現孩子閃光點的過程 ,更應該是極大地表揚孩子進步的過程。檢查作業(yè)之前,我首先問她自己是否檢查了,確認后才開始(像王小丫在開心辭典里一樣多問幾遍你確定?這樣等下如果發(fā)現還有錯誤,孩子自己也會不好意思)。如果發(fā)現有不正確的地方,首先不要指出具體錯誤之處,而是說出大體范圍,或者在有問題的地方畫上—個小圓圈,讓孩子自已找出不正確的地方,并改之。小學高年級重點檢查孩子做題的思路,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確,而計算的結果一般不檢查,由孩子自已確認。如果計算結果錯了,老師批改或考試時,判了xx,讓孩子接受教訓。檢查語文作業(yè)時,發(fā)現錯別字,只在下面畫個小圓點,由孩子自己查字顛糾正;這樣就能培養(yǎng)孩子對自己負責任、認真仔細的學習品質,尤其是考試時也會習慣性檢查一下,做題準確率提高。 2、培養(yǎng)專心寫作業(yè)的習慣。小學生寫作業(yè)最大的問題是不專心、愛拖拉,只幾道題目也要做好半天。我女兒開始也這個毛病,氣得人只想發(fā)火。后來我想了一個限時的辦法來糾正,效果不錯。具體如下:首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業(yè)量,讓孩子估計一個完成的時間,比如數學多少分鐘能做完?她說30分鐘,好,這是你自己說的啊,然后把鬧鐘直接放到她面前計時。到了時間不管做沒做完就把數學本收了。再做語文。。。。。。。直到所有作業(yè)都做完。堅持一段時間后慢慢縮短設定的時間,她做作業(yè)的效率就會逐漸提高。提醒家長注意的是,這種“限時法”是為了首先糾正孩子做作業(yè)拖拉的壞習慣,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將作業(yè)寫完就算達到了目的,要給予表揚,至于作業(yè)質量是否滿意,是后一步的事。只要孩子有了一點點進步就要稱贊,不能這樣說:“雖然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了,但寫得不認真,還做錯了幾題,快去改改!”如果這樣處理問題,不僅不能糾正孩子做作業(yè)施拉的習慣,而且還打擊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根據孩子個體差異用這種方法糾正拖拉的習慣需要2-3個月。千萬別指望孩子一下就改變,千萬別奢求孩子一下就變好!壞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壞習慣的改變更不是一時一刻,肯定孩子點滴的進步,欣賞孩子細小的閃光點,做好孩子還會反復的準備。只要孩子每天有一點進步,就是值得高興和稱贊的事。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好習慣要一步一步的來做,不能性急,不要老是批評、責怪孩子:“怎么搞的,又做錯了,總是改不掉。”或 “說過多少遍,就是記不住,氣死人的!”。我們可以想象孩子在這種緊張、焦慮的氛圍中,家長再怎么說教,他是聽不進去的,也是改不過來的。我女兒是三年級下學期花了二個多月時間扳過來,后來五六年級學習任務加重,她很快就能完成作業(yè)和課外培優(yōu)內容(每天還有時間跑步打球),考試時更是“秒殺”(女兒語)。做家長的要有耐心,要有堅定的信念,需要堅持! 3、點撥孩子做題。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不需家長點撥不會做的習題或較難的題,家長作出相應的輔導和點拔,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只是在輔導、點撥時要講究技巧,其方法是: a.讓孩子反復讀題。許多題目并不難,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閱讀原題,往往只看了一遍,就感到不會做,很難,這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如果大人總是遷就孩子立即告訴他如何做,甚至將算式都列好了,就會使孩子養(yǎng)成遇到問題不想思考,依賴他人解決的壞習慣。孩子不會做的題,大人堅持讓他“再讀一遍”、“再讀一遍”……不輕意告訴他,這種鼓勵式的讀題法是能夠迫使孩子靜心仔細閱讀題目真正的含義,也逼出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從而獲得自信。我女兒做一些應用題時也碰到過不會的,有時問題就是對題目理解不夠深,我和她一起多讀幾遍題后,還沒等我說解題思路,她就已經知道該怎么做了。 b.用例題作范例。對于孩子經過思考實在不會做的題目,大人也不要直接告訴原題的解法,最好的方法是根據原題,找一個相似的例題,與孩子一起分析、討論,弄懂弄通例題,再讓孩子去做原題。由于弄懂了例題,孩子多半會做原題,如果仍然不會做原題,那么應再回到例題的討論與計算上。經過幾個來回,只要家長有耐心引導,孩子一定會做原題。這種做法,能夠訓練孩子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會學習的孩子,說到底就是具備了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能夠以弄懂例題為基礎,去應對千變萬化的習題。這就叫做“活讀書”,而不是“死讀書”。 c.讓孩子當老師。我們當老師的都有這個體會,要想給別人講清楚自己一定要先搞清楚,如果自己對內容昏昏然,焉能使他人昭昭然?所以你對孩子的功課不熟悉沒有關系,讓他給你講,講到你都能聽懂。這種方法不僅適用于小學生,也適用于初高中學生,甚至大學生。在孩子學習遇到困難時家長不能袖手旁觀或者甩給培優(yōu)老師,家長必須親自參與。這種參與和關心不能浮于表面,就問問“作業(yè)做完了嗎”“上課能聽懂嗎”是不行的,要知道具體內容到底懂沒懂。在學到一些奧數題目的專題解法時,女兒也有過困難,她甚至說:不信你來解一解,確實很變態(tài)。我的一個方法就是讓孩子回來先給我講每個專題所學內容,看她有沒有講清楚,家長當學生要認真學,并提出問題。如果孩子講的條理很清楚,回答問題也正確,說明內容掌握得很好。女兒按這樣的要求講給我聽,還要求對我學習的效果進行測試,結果是我敗下陣來。堅持了幾個月效果就顯示出來了,而且養(yǎng)成了預習復習的好習慣,學習自信心也增強了。 說起來“無為而治”自然是家長、孩子皆大歡喜的和諧局面,可是基礎是家長的智慧和耐心以及前期對孩子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任何時候如果孩子遇到困難,都需要家長的及時幫助。為人父母責任重大! |
|
來自: MouseHappy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