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幸福?如果說,幸福就是海爾牌空調、寶馬牌汽車和大面積復式住宅,那么所有的富裕家庭都該是充滿歡聲笑語。然而,我所看到的正好相反:那里是猜疑、糾紛、空虛和痛苦的淵藪。倒是許多清貧人家,讓我感受到了自足之態(tài),恬然之風。還有一個切身的感受:小區(qū)內那些玩著滑板、溜著旱冰、踢著足球的孩子,和二十多年前拍煙殼紙、彈玻璃球、玩彈弓槍的我所迸發(fā)出的歡叫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并不因為他們的玩具比我那時的貴重許多而有所改變。而他們吃著兩三塊錢一支的“伊利”、“蒙?!迸票苛?,和二十多年前我吸吮著一毛錢一支的無名牌綠豆冰棍,那種爽利的感覺也應該不相上下,甚至我的幸福感可能更強烈——因為他們天天有得吃,而那時的我,一星期才能吃上一支。當人處于基本物質匱乏的狀態(tài)下,幸福感與物質豐盈度肯定成正比。達到溫飽之后,再向小康水平遞進,在這個過程中,幸福感與物質豐盈度與也是成正比的。從小康再往上走,幸福感的增強逐漸延緩,達到某一個點后,就停滯不前。到此狀態(tài),物質再豐富,幸福感已不再增強,甚至有些麻木。超過這個點,幸福感跟物質的豐盈度就會成反比關系。比如剛做生意的人,哪怕是賺了一千元,他都可能高興半天。等資產達到一百萬,賺一萬元都會讓他無動于衷。到了幾千萬,百萬都讓他覺得麻木。而上了億之后,在他的感覺中,錢就只是一些數字而已。再舉個更貼近常人的例子:本人胃口不錯,但如果哪段時間赴宴過于頻繁,即便是滿桌珍饈,也會了無食欲,甚至感到厭煩。對此,古人早就明了于心,并且提出了解決方案:節(jié)欲。節(jié)欲的實質就是把幸福感始終保持在跟物質豐盈度成正比的狀態(tài)中。也就是說,在加法做到一定程度后,就開始做減法,以保持對幸福的敏感度。比爾·蓋茨不準備給兒子留一分錢,是為了讓兒子從零做起,保持感受最微小幸福的健全本性。但是大部分人在懵然的狀態(tài)下彼此簇擁著踉踉蹌蹌奔向所謂的“幸?!?。——因為大部分人還 沒達到那個點,所以節(jié)欲對大部分人還遠著了,但其實他們現在反而幸福著,卻不知道而已,哎,難看破,看破難,說歸說,做歸做,感到不幸福的我繼續(xù)愁著,繼續(xù)努力追求著幸福,希望在有生之年有感到幸福的那一刻吧。(自己+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