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表演機構都加入了這一向馬勒致敬的行列。上海也有一系列的紀念活動:5月21日上海愛樂樂團、9月10日上海交響樂團分別在東方藝術中心舉行了“紀念馬勒逝世100周年”音樂會,演繹了《流浪者之歌》、《少年魔號之歌》以及《第六交響曲》等作品,不過作為一名忠實的馬勒愛好者,我對他的《第五交響曲》有著別樣的情節(jié)。最近網(wǎng)上看到大名鼎鼎的蘇黎世音樂廳交響樂團(Tonhalle Orchestra Zurich)闊別中國二十年之后將再度訪華,并且是世界十大指揮大師之一的大衛(wèi)-津曼(David Zinman)主棒指揮,演繹我鐘愛的《第五交響曲》??!歷史上,只有世界最優(yōu)秀的樂團才能為聽眾奉獻完美和精湛的演繹。
1911年5月18日,奧地利著名指揮家、作曲家古斯塔夫?馬勒因心內膜炎不治身亡,享年51歲。 馬勒《第五交響曲》是作曲家中期作品的代表作,作為馬勒藝術道路上的轉型之作,具有特殊的意義,并且歷來是考驗樂團水準的試金石。 蘇黎世音樂廳交響樂團是全瑞士乃至歐洲和世界上最古老的交響樂團之一,在樂團143年的輝煌歷史中留下了魯?shù)婪?肯培、漢斯?羅斯邦德、舒里赫特、富特文格勒等老一代指揮大師閃亮的名字,同時她又是大衛(wèi)?津曼、海廷克、迪圖瓦、哈農庫特、加蒂等當今最知名指揮大師最鐘情的交響樂團。 蘇黎世音樂廳交響樂團擁有著當今歐洲最富盛名的華麗音色和美妙音響,并且在與其長年駐扎的蘇黎世音樂廳(Tonhalle)聯(lián)手創(chuàng)造了廳團合一的不朽傳奇。 瑞士蘇黎世音樂廳交響樂團成立于1868年,它在1895年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同名音樂廳“Tonhalle”,該音樂廳被樂迷和專家們認為是世界上一流的演出場所。 關于這座音樂廳,我不得不多說幾句,因為它從建造至今,為古典音樂的繼承和發(fā)揚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從它的第一任指揮弗里德里希開始,就對蘇黎世及其周邊的音樂領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其第二任指揮安德里亞在任的43年則舉行了1300余次演出。后來在奧博萊特在任期間,他嘗試了各種方式來為交響樂贏得更廣泛的觀眾,其中包括吸引兒童和家庭前來觀看演出。而在大衛(wèi)?津曼接任后,更是有過大膽嘗試,在活動期的周五晚上舉辦名為“Tonhalle Late”的disco night,來吸引年輕人到此娛樂。 典型的“Tonhalle Late”非常有趣,音樂廳的休息室以及入口走廊會變成舞池和吧臺,從9點開始,在大廳會舉辦一場只有短短一個小時的交響音樂會,音樂會結束后,DJ就會把古典音樂過渡為電子音樂,以吸引年輕人到此狂歡。這種在交響音樂廳里搞電子音樂party的活動在整個歐洲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也使“Tonhalle Late”活動名聲遠揚。 想象著在如此高雅的音樂廳舉行年輕人的disco party,我真是不得不佩服蘇黎世尊重音樂多元化發(fā)展的精神。雖然我熱衷于古典音樂,但對于蘇黎世多元化音樂領域的盛名也是如雷貫耳,它在爵士和朋克以及電子音樂領域的先鋒地位,從兒子的嘴里我就如數(shù)家珍了,什么“第一自由爵士女神”—— Irène Schweizer 、“朋克運動領袖”—— Cheeky girl-band Kleenex等等,盡管我不了解他們,但是聽頭銜,應該是杰出的當代音樂人了。我喜歡古典,欣賞其對交響樂的繼承和發(fā)揚;兒子癡迷電子,喜歡它對多種風格的融合與創(chuàng)新。以蘇黎世為紐帶,沒想到這個城市居然可以縮短我和他的代溝,可見在這樣的一個多元融合的城市里,各種音樂真的可以“交響”。 蘇黎世的各種音樂活動可以說是其多元音樂風格的一個集中體現(xiàn)。蘇黎世電子音樂節(jié)、蘇黎世國際電臺音樂節(jié)、蘇黎世音樂狂歡節(jié)等等都是國際知名的音樂盛事。其中最有名的要數(shù)Jazznojazz爵士音樂節(jié),全世界最著名的爵士樂明星每年都會來到蘇黎世這一爵士音樂圣地來交流。 蘇黎世音樂廳交響樂團每年都要在歐美主要音樂城市進行大規(guī)模的巡演,錄制的勃拉姆斯、理查德?施特勞斯、馬勒作品唱片大受好評,成為可以比肩柏林、維也納、倫敦等交響樂勁旅的音樂表演團體。自1999年以貝多芬作品贏得德國唱片評論大獎后,該樂團開始成為世界關注的中心。其與大衛(wèi)?津曼錄制的貝多芬全集在全世界的銷量超過百萬,攜手創(chuàng)造了古典唱片界的銷售奇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