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宋代《路史.國名》中載:“炎帝后,姜姓國,今寶雞有姜氏城,南有姜 水”。傳說炎帝為上古時姜姓部落的首領(lǐng),又稱赤帝、烈山氏,一說即神 農(nóng)氏(或神農(nóng)氏的子孫)。相傳其母名任姒,一日游華山,看見一條神龍,便 身懷有孕,生下了炎帝,取名榆岡。 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長于姜水,牛首人身,有圣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因他和母親生活在姜水河畔,所以便以姜為姓。炎帝少而聰穎,三天能說話,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穡之事。他一生為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為百姓尋找可食用、種植的莊稼,并教百姓耕作,使豐食足衣。為了讓老百姓不再受病疾之苦,他親自嘗遍了各種野草,一日中了七十次毒,為中華民族之子孫、為整個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xiàn)。據(jù)說他有一條神鞭,名叫“赭鞭”,用它抽打各種野草,野草便能顯出藥性。他又作樂器,讓百姓懂得禮儀,用以教化,為后世人所稱道。后來,炎帝率領(lǐng)他的部族沿渭水,黃河?xùn)|遷,最后“定都于陳”(今河南省淮陽縣)。阪泉之戰(zhàn)后,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組成了華夏族。所以,幾千年里,中國人都自稱是“炎黃子孫”,后人將炎帝同伏羲、黃帝列為“三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