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肅宗
馬嵬驛兵變后玄宗西逃,他繼位,在位6年,在宮廷政變中驚 憂而死,終年51歲,葬于建陵(今陜西省醴泉縣東北18里的武將山)。 他登基之日,正是安史叛軍攻陷兩京之后;而當(dāng)他的生命走上終點病死長安之時,安史之亂仍未蕩平。 他迎回了避亂出逃的父親玄宗,又和玄宗在13天內(nèi)先后永訣人寰,為大唐帝國的盛衰榮辱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影響和耐人尋味的一幕。 唐肅宗-生平經(jīng)歷
唐肅宗宴官圖 唐肅宗李亨,原名李嗣升,又相繼更名為李浚、李嶼、李紹,最后定名為李亨。李亨最初受封為陜王,后改封為忠王。公元738年被立為太子,改名李亨。馬嵬驛兵變后,被玄宗任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領(lǐng)朔方、河?xùn)|,平盧節(jié)度使,負責(zé)平叛。玄宗繼續(xù)西逃,他為百姓所留,與玄宗分道,北上至靈武。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靈武即位,史稱肅宗。遙尊玄宗為太上皇,改年號為“至德”。 肅宗繼位后,便圖謀收復(fù)兩京(西京長安、東京洛陽),宰相房琯請求帶兵去收復(fù)長安,肅宗平時很重用房琯,同意了他的請求。結(jié)果房琯在陳濤遭遇叛軍,全軍覆沒。
唐肅宗李亨駐驛地碑 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史叛軍內(nèi)訌, 安祿山為其子安慶緒所殺。肅宗任用名將郭子儀、李光弼,借用回紇兵,乘機反攻。先后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6月、10月收復(fù)西京長安、東京洛陽。肅宗曾與回紇兵約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敝率孤尻栐馐芎艽蟮钠茐?。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九月,唐肅宗命郭子儀,與河?xùn)|節(jié)度使李光弼等九節(jié)度使60萬軍隊圍攻相州,討伐安慶緒。參加作戰(zhàn)的九節(jié)度使中,郭子儀、李光弼戰(zhàn)功最多,威信最高,肅宗不愿把軍權(quán)交給他們,所以不設(shè)主帥,只命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使”,統(tǒng)帥大軍、總攬全局。安祿山部將史思明率部13萬趕來救援安慶緒。唐肅宗-人物評價
唐肅宗李亨 肅宗一生頗有波折:在初生之日,即險遭不測;幼年、少年時代,又耳聞目睹了皇宮內(nèi)院的紛爭與傾軋;成年之后,他眼見大唐帝國由繁榮昌盛轉(zhuǎn)向衰落。在他個人的政治歷程中,平靜的皇子生活與動蕩的太子生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太平之世的皇子與紛亂之世皇帝的身份,也形成了強烈反差。安史之亂的混亂政局,給他個人提供了施展拳腳的舞臺。在他7年的帝王生涯中,有兩個鮮明的主題:一是“北集戎事”,也就是組織平叛,收復(fù)兩京、消滅叛軍;二是“南奉圣皇”,也就是處理先在成都后來迎歸的太上皇玄宗的關(guān)系。他最后壯志難酬,平叛沒有取得最終勝利。 總的來說,肅宗是位亂世天子,他繼承了天寶盛世的成果,在致力平叛的同時嘗試解決天寶以來政治、經(jīng)濟體制運作中的各種弊端,并為身后的帝國打下了一定基礎(chǔ)。當(dāng)然,由于他的主要精力在平叛,無法對后宮、宦官勢力的膨脹進行限制,反倒給安史之亂后的重建留下了難消的隱患,這是肅宗個人的不幸,也是大唐帝國的悲哀。 唐肅宗-身世解說
楊國忠向玄宗提議撤往四川。 睿宗景云二年(711)九月三日,肅宗李亨出生在東宮之別殿,初名嗣升,后來多次改名。李亨的名字是在天寶三載(744)新取的,以后就再也沒有改動,因此習(xí)慣上把他稱為李亨。 他的母親楊氏出身于弘農(nóng)華陰(今屬陜西)楊家,為關(guān)隴地區(qū)名門望族。楊氏曾祖父楊士達在隋代任門下省納言(宰相),父親楊知慶以祖蔭為官。值得一提者,武則天的生母就是楊士達的女兒。若從武則天的母親這里算起來,楊氏要比李隆基高了一輩,這種不同班輩之間的婚姻關(guān)系在李唐皇室中并不稀奇。 景云元年(710)八月與楊氏成婚前幾天,李隆基剛被冊立為太子。不久,楊氏懷孕,生兒育女本來是人之常情,天之大倫??墒怯捎诖藭r李隆基與太平公主關(guān)系緊張,他擔(dān)心太平公主會借題發(fā)揮。歷史上借口太子耽于女色難當(dāng)大任而行廢立的例子實在太多了。像隋文帝時太子楊勇因?qū)檺勖裁赖恼延?xùn)云氏,被母親獨孤皇后認為難以隆興基業(yè),結(jié)果被廢;太宗時太子李承乾喜好聲色,因特別寵愛一位太常樂人,招致太宗皇帝大怒,也終被廢黜。正由于這種原因,李隆基內(nèi)心焦慮,便讓屬下秘密弄來一些墮胎藥,打算將這一小生命扼殺于母腹之中,但思來想去,最終沒有施行。
霸王祠。唐肅宗乾元時曾進行擴建重修,時任宰相的李德裕作了《項王亭賦并序碑文 李亨出生以后,沒有能夠與生母楊氏生活在一起。因為楊氏僅是太子姬妾,而太子妃則是后來做了玄宗皇后的王氏。在等級森嚴的宮廷中,太子妃(正妻)的地位要比其他姬妾優(yōu)越得多。此時的太子妃王氏一直沒有生養(yǎng),楊氏自覺班次在王妃之下,不敢獨享為人母的喜悅。王氏便把李亨接到自己身邊,對他百倍呵護,極為疼愛,“慈甚所生”。 唐肅宗-少年培養(yǎng)
初詔賢良 開元三年(715)正月,李亨的次兄李嗣謙(即李瑛)被冊立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李亨被拜為安西大都護,安撫河?xùn)|、關(guān)內(nèi)、隴右諸蕃大使,各設(shè)副使,他所任職事只系遙領(lǐng),并不出閣就職,從此,唐朝始開諸王遙領(lǐng)節(jié)度使之例。這一年,李亨才6歲。李亨初明世事,就已顯得與眾不同,隨著年齡的增長,更是英姿卓然。史書上說他:“聰明強記,屬辭典麗,耳目之所聽覽,不復(fù)遺忘?!备y能可貴者,李亨“仁愛英悟,得之天然”,他沒有放縱過人的天賦,也沒有鋒芒畢露,從不讓人感到他有什么威脅。開元初的十幾年,李亨只是很安靜地在宮中讀書。玄宗特意為諸王子選派了師傅教其學(xué)業(yè),李亨有幸以賀知章、潘肅、呂向、皇甫彬等名士為侍讀,他的文化知識與素養(yǎng)提高很快。 開元十三年(725)十一月,玄宗于 泰山行封禪大典。歸來后,他在安國寺東附苑城修建了一處巨大的宅院,號稱“十王宅”,玄宗把業(yè)已長大成人的皇子安置在十王宅中,諸王分院而居,由宦官擔(dān)任監(jiān)院使,負責(zé)管理諸王的日?;顒?。李亨在以忠王身份居于十王宅中時,已是英姿翩翩的15歲少年。肅宗在十王宅中一直生活了13年,直到開元二十六年(738)六月被立為皇太子。這是太子瑛被廢以后,玄宗經(jīng)過斟酌做出的決定。 立李亨為皇太子的制書是在開元二十六年(738)六月三日頒布的,舉行冊禮是在七月二日。韋氏也在七月十二日被冊為太子妃。 唐肅宗-被立太子
華鎣山 從被推上政治前臺的那一刻起,李亨就被顯而易見的政治威脅所包圍。威脅首先來自宰相李林甫,在開元末年之后的李林甫以及后來的楊國忠等宰相成員成為對太子威脅最大的政治勢力。 在李林甫與太子之間的較量與斗爭中,玄宗的內(nèi)心世界是頗值得探秘的。玄宗幾乎不出面遏制或阻攔宰相李林甫對太子李亨的輪番沖擊,這說明,他也是不情愿看到太子李亨羽翼豐滿、勢力擴張。對于李亨來說,成長在一個太平盛世,充當(dāng)一位富有巨大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帝王的繼承人,很難說是什么幸事。也許,在李亨的心里,會不時泛起幾絲淡淡的悲哀。不過,在開元天寶之交的七八個年頭,身為皇太子的李亨盡管心情會有些抑郁,這卻是他此后一生政治生活道路上最為安定的一個時期。 唐肅宗李亨在游興教寺時,為塔額題“興教” 這期間,來自宰相李林甫方面的種種打擊還沒有能嚴重到危及其太子地位的程度,朝廷之上對冊立皇太子之事也暫時減少了議論與猜測。玄宗對于在十王宅中成長起來的皇三子李亨的政治資本頗為知悉,因此對他也沒有什么不放心。玄宗也不愿再如當(dāng)年一日廢棄三子那樣剝奪李亨的繼承權(quán)。至少在天寶四載(745)年底之前,李亨伴著大唐帝國的輝煌度過了一段頗為難得的好時光。 天寶五載(746),對于太子李亨來說,真可謂多災(zāi)多難的年頭。這一年,太子亨相對安寧的生活被打破,從此,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以往的平靜與安謐已是不可復(fù)求了。 唐肅宗-政權(quán)爭斗
唐肅宗李亨建陵 天寶五載(746)正月,曾任忠王友的隴右節(jié)度使皇甫惟明兼領(lǐng)河西節(jié)度使,從駐地來到京師長安,向玄宗進獻對吐蕃作戰(zhàn)中的戰(zhàn)利品,并與太子亨之間互有往來?;矢ξ┟飨蛐诿鞔_表達了應(yīng)當(dāng)將李林甫撤職的態(tài)度,又大加贊譽韋堅的才干。邊將皇甫惟明的介入,使雙方暗中的較量一下子成為公開的秘密。李林甫在得悉了皇甫惟明的密奏后,便利用宰相的有利身份,開始布置反擊并加快了行動的步驟。這時候,楊慎矜成為李林甫對付太子集團的一員干將。 楊慎矜,乃隋皇族一脈,隋煬帝楊廣的玄孫,因“沉毅有材干”充太府出納,頗以政能知名。李林甫覺得此人可用,破格將他擢升,并有意讓他取代太子集團中的韋堅。韋堅是太子妃的哥哥,他有個姐姐是睿宗第五子也就是玄宗五弟薛王李隆業(yè)(后贈惠宣太子)的妃子。就是說,韋堅的姐妹分別嫁給了肅宗李亨和他的叔叔為妻。 唐肅宗-三庶之禍
唐肅宗陵 天寶五載(746)正月十五日元宵之夜,風(fēng)清月朗,太子亨出游,在市井之中與韋堅相見。之后韋堅又匆匆與皇甫惟明相約夜游,一同前往位于城內(nèi)崇仁坊中的景龍道觀。以二人太子妃兄與邊鎮(zhèn)節(jié)帥的身份,夜間相約,私相往來,勢必會給宰相李林甫以可乘之機。果然,這一次極秘密的行動沒有逃出李林甫的暗中監(jiān)視。李林甫立即要御史中丞楊慎矜寫成報告,以韋堅乃皇親國戚,不應(yīng)與邊將“狎昵”為由對韋堅提出彈劾。李林甫則向玄宗奏稱他們結(jié)謀,“欲共立太子”,玄宗得奏,毫不猶豫地下詔進行審訊。李林甫得旨,遂指使手下羅織罪狀,想把太子牽扯進來。玄宗雖然也懷疑韋堅與皇甫惟明有構(gòu)謀之心,卻不想輕易涉及太子,“三庶之禍”的教訓(xùn)太深刻了。玄宗不想把韋堅案擴大化,要求立即結(jié)案,遂給韋堅定了“干進不已”的罪名,將他由刑部尚書貶為縉云郡(今屬浙江)太守,皇甫惟明則以“離間君臣”的罪名,解除河西、隴右節(jié)度使的職務(wù),貶為播川郡(治今貴州遵義)太守,并籍沒其家。這一處理,只是限于懲治韋堅、皇甫惟明的個人過失,并未有任何針對太子亨之處?;矢ξ┟鞯谋鴻?quán)則移交給朔方、河?xùn)|兩道節(jié)度使王忠嗣。王忠嗣與太子亨關(guān)系親密,朝廷上人人皆知。這一結(jié)果,太子亨有驚無險,李林甫也無奈何。 唐肅宗乾元年間(758-759年),皇帝下詔,天下臨池帶郭處設(shè)置放生池八十一處,這西湖便是其中一處(過去西湖山麓尚刻“放生”二字... 然而,事態(tài)逆轉(zhuǎn),平地驚雷,一下子把太子亨推到了危險的境地。原來,韋堅被貶之后,他的弟弟將作少匠韋蘭、兵部員外郎韋芝上疏替他鳴冤叫屈,二人為了達到目的,還引太子亨作證,誰知這樣一來,招致玄宗龍顏震怒。事情一下變得復(fù)雜起來。太子亨見狀,極感恐懼,為了逃脫自己與韋堅兄弟之間的干系,立即上表替自己辯解,并以與韋妃“情義不睦”為由,請求父皇準許他們離婚,以表明“不以親廢法”。玄宗著意對太子亨加以慰撫,聽任他與韋氏離婚,斷絕了關(guān)系。太子亨的謹慎確實使他度過了這場政治危機,只是共同生活多年的韋妃不得不從此削發(fā)為尼,在禁中的佛寺之中做了永成陌路的出家人。李林甫對韋堅一案大加株連,不依不饒,牢獄為滿,被逼死者甚多。一直到天寶十一載(752)李林甫死后,此事方才停止。 唐肅宗-政治風(fēng)暴
天寶五載(746)年底,太子之杜良娣(地位低于太子妃的姬妾,秩正三品)的父親杜有鄰惹上了官司,這又是一起政治案件。杜有鄰時任贊善大夫,是太子?xùn)|宮官屬。告發(fā)杜有鄰的不是別人,而是他的另一位女婿、左驍衛(wèi)兵曹柳勣。柳勣之妻是杜良娣的姐姐。柳勣生性狂疏,喜好功名,善交結(jié)豪杰。自淄川(今屬山東)太守裴敦復(fù)薦之于北海(治所在今山東濰坊)太守李邕,柳勣就與李邕打成一片,成為至交。李邕性喜豪侈,不拘小節(jié),任職期間縱求財貨,馳獵自恣,多次因貪污被人告發(fā),屢遭貶斥,但才藝出眾,人人望其風(fēng)采,尤其他擅作碑頌、精于書法,人們往往手持金帛,求取他的書法和文章。 柳勣狀告杜有鄰的罪名是“亡稱圖讖,交構(gòu)東宮,指斥乘輿”,由于案情重大,直接由宰相李林甫負責(zé)委派人員審訊。柳勣告發(fā)岳父杜有鄰,緣由是他與妻族不協(xié),想陷害妻子的家人,誰知事情被李林甫揪住不放,將李邕、王曾等一批好友都牽扯進去。最后太子也被牽連進來,玄宗立即令京兆府會同御史臺官員審問。案情很快明朗,原來都是柳勣搞鬼。但李林甫授意手下指使柳勣誣告,先將案情擴大,又引李邕作證,使案情一下子擴大到地方官員,大有廢太子李亨于朝夕之勢。但玄宗仍舊態(tài)度謹慎,他對下級官員的告密未加寬貸,因柳勣、杜有鄰等與皇室有親戚關(guān)系,特予免死,判杖決,貶往嶺南。但杖刑在執(zhí)行中出入很大,杜有鄰、柳勣均在重杖之下喪命,積尸大理寺,妻兒家小流徙遠方。由于牽連出李邕,李林甫特命人奉敕往北海將其決殺,李邕時年已70多歲。 杜有鄰一案使李亨十分不安,他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無私,再次將杜良娣拋出來,宣布與她離婚,杜良娣被遷出東宮,廢為庶人。杜氏家人已是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境遇十分凄慘。 唐肅宗-婚變動蕩
肅宗寺 兩次大案,兩次婚變,接踵而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都與自身個人安危直接相關(guān),李亨身心由此蒙受巨大的創(chuàng)傷,精神受到極大刺激。有一次,他入宮覲見,玄宗在他行禮時,發(fā)現(xiàn)這位尚未到中年的兒子,頭發(fā)已有幾分脫落,間或有幾絲的花白,有些進入暮年的感覺。昆侖奴俑久歷政治風(fēng)雨的玄宗也不免心生幾絲惻隱,他對近來發(fā)生的事情很清楚,不少的內(nèi)情他還是了解得到。高力士不時地在他問詢時傳遞一些朝廷上的真實情形,還經(jīng)常贊譽太子亨的仁孝與謹慎,說太子很識大體。玄宗也感到,太子在遭受沖擊時,很能忍辱負重,他在上表中從沒有向皇帝尋求保護,而是按自己的方式來應(yīng)付。玄宗心中有幾絲的安慰,因為他覺得太子可以托付大事。不過,正是太子這種表現(xiàn),又讓他心中有了幾分的苦澀與躊躇?;蛟S,太子亨應(yīng)付事變的能力與忍受困頓的耐力超出了玄宗的想像,他心情有些復(fù)雜,也有些態(tài)度暖昧。 李亨的孝謹并沒有得到玄宗給他任何的政治許諾。不過,在父皇的安排下,李亨兩次離婚之后,再一次成婚,似乎說明玄宗還沒有動過廢他的念頭。因為,這次續(xù)娶的是一位很有背景的女子,她就是后來成為李亨皇后的張氏。 張氏的祖母竇氏與玄宗的母親昭成太后是親姊妹。玄宗小時候,母親竇氏被武則天處死,是這位姨母親自將他鞠養(yǎng)成人。因此,玄宗一直對姨母懷有特殊的感情,即位后,封她為鄧國夫人。姨母的5個兒子也都封為高官,其中一位名叫張去盈的兒子還娶了玄宗的女兒常芬公主。當(dāng)玄宗見太子憂思勞形、鬢發(fā)斑白時,就想到用婚嫁之事給李亨些暗示,希望他能夠放松一些。為此,玄宗想到了姨母這位待嫁的孫女張氏。不久,張氏即被選立為太子良娣。 唐肅宗-明爭暗斗
唐肅宗 李亨并未因為娶了張良娣就感覺太平無事了,他依舊謹慎,處處小心,就連生活中的一些細枝末節(jié)也從不敢大意。有一次,宮中專門負責(zé)膳食的尚食局做了一桌熟食,其中有一只烤羊腿,玄宗就讓太子李亨割來吃。李亨奉命割罷羊腿,手上全是油漬,他就順勢用旁邊的餅子把手揩凈,這一動作,玄宗看到很不高興,但忍著沒有發(fā)作。李亨裝作沒有看見,待慢慢將手揩拭之后,又不緊不慢地把擦過油漬的餅子拿起來,大口地吃起來。這一下大大出乎玄宗意料,不禁喜上眉梢,對李亨道:“福當(dāng)如是愛惜。”李亨借此進一步博得了父皇好感。 但是,李林甫并沒有因為這一態(tài)勢而改變初衷,他對太子的態(tài)度依然如故。這就是說,太子李亨并沒有因為續(xù)娶張良娣而使自己的處境根本改觀。天寶十載(751),張良娣為他生下了一個兒子李佋——后封為興王。轉(zhuǎn)過年來,李林甫一命歸西,李亨少了一個政敵,但是繼任宰相的楊國忠在清算李林甫的同時,仍舊是太子李亨的死對頭。此后,李亨與楊國忠明爭暗斗,度過了幾年貌似平靜實則險象環(huán)生的時光。直到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李亨才找到反擊的良機。 唐肅宗-馬嵬之變 天寶十五載(756)六月十四日,在玄宗逃亡途經(jīng)馬嵬時,發(fā)生了兵變。這就是唐朝歷史上著名的馬嵬之變。 按照舊史的說法,兵變的首倡者是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出身于飛龍軍系統(tǒng)的太子貼身宦官李輔國乃是中介人,太子李亨只是被動的角色。其實,這樣的記載是為尊者諱,掩蓋了歷史真相。真實的情況應(yīng)該是:太子李亨同親信密定之后,派李輔國去拉攏陳玄禮,密謀策劃以非常手段對付楊國忠,這一行動或許在長安城內(nèi)就已開始。玄宗避亂出逃,離開京師時的全部隊伍約有3000余人,殿后的太子李亨的后隊人馬就有2000人,其中包括禁軍中的精銳部隊——飛龍禁軍。他的兒子廣平王和建寧王在出逃的隊伍中“典親兵扈從”,這給李亨發(fā)動政變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如果說唐前期歷次宮廷政變都要煞費苦心地攻占玄武門才能取得成功的話,此番君臣已離宮禁,僻處野外荒郊,利用手中掌握的禁軍發(fā)動一場政變,已可穩(wěn)操勝券。 唐肅宗-事變經(jīng)過
馬嵬之變 六月十四日,逃亡隊伍到達馬嵬驛(今陜西興平縣西北23里)。禁軍將士因饑疲勞頓,已有不遜怨言。隊伍的騷動給暗中操縱與策劃兵變的太子李亨提供了絕好時機。 偏又湊巧,楊國忠騎馬從驛中出來,被二十幾位吐蕃使者攔住,向他陳訴無食,并請示歸途。正在這個時候,禁軍中有人大聲喊叫:“楊國忠與胡虜謀反?!焙奥曮@動了楊國忠,他見事不妙,撥馬想走。有位叫張小敬的騎兵飛射一箭,將他射落馬下,布置周密的禁軍追到馬嵬驛的西門內(nèi),把他亂刀砍死,割下首級,掛在驛門之外示眾。他的兒子楊暄及韓國夫人也被亂軍殺死。宰相魏方進出面斥責(zé)眾人,也被一刀砍死。同時聞訊而出的另一位宰相韋見素,被擊傷頭部,軍中有人大叫“勿傷韋相公”,韋見素才僥幸免于禍患。張小敬的飛箭和軍中的高喊,提示人們明白,這次兵變事前已做了周密謀劃,并確定了明確的攻擊目標。不過,殺死楊國忠父子,事變才只是完成了第一步。 玄宗親自告諭軍士,令各歸本隊,并加以慰勞。嘈雜的禁軍隊伍集于驛站之外,仍不散去,不時傳來刀槍的撞擊聲。玄宗發(fā)現(xiàn)自己的話失去了威力。這時,陳玄禮出面奏道:“楊國忠謀反,眾將已把他處決,貴妃尚在左右供奉,請陛下割恩正法?!毙谝娊娨獟蹲约簹⑺?/strong>楊貴妃,感到了事態(tài)嚴重,便倚仗回身轉(zhuǎn)入驛內(nèi),傾首而立,很久未發(fā)一言,神情有些悲愴。他認為:“貴妃常居深宮,安知國忠的反謀?朕若殺她豈不是累及無辜!”高力士見狀,忙上前跪稟:“貴妃確實無罪,但將士們已殺了宰相,貴妃仍在左右,將士豈能自安?請陛下審時度勢,將士心安才能確保陛下平安呀!”玄宗見已無法挽回,無奈之中命高力士傳諭,賜貴妃死,同時與她訣別,愿她“善處轉(zhuǎn)生”,貴妃也揮淚揖別,并叮囑皇上前路保重。就這樣,年僅38歲的楊貴妃被縊殺于驛中之佛堂。死后,尚陳尸于天井之中,請禁軍將士驗明正身。 逼殺楊貴妃,是太子發(fā)動馬嵬兵變的又一步驟。但令李亨始料不及的是,陳玄禮身為禁軍首領(lǐng),在處死貴妃后,帶頭向玄宗表示效忠。在誅楊一事上陳玄禮與李亨意見一致,但是他仍然忠于玄宗。這確保了玄宗的人身安全。因此,太子策劃政變雖然意在奪權(quán),但并沒有像歷史上很多政變一樣危及皇帝,應(yīng)當(dāng)說,陳玄禮的政治立場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馬嵬之變的結(jié)局。這也正是陳玄禮日后追隨玄宗入蜀,玄宗不予怪罪,而返長安后卻被李亨勒令致仕的真實原因。 杜甫 李亨一手策劃馬嵬兵變,誅殺楊氏,矛頭已指向了玄宗。玄宗入蜀不可逆轉(zhuǎn),父子 分道揚鑣也已勢在必行。李亨不可能再隨父皇一路西行,只有分兵,另謀發(fā)展。所以說:“馬嵬涂地,太子不敢西行。”這一點,他們父子心中都很清楚。玄宗一路艱阻,到達成都之時,扈從官吏軍士總共1300人,宮女僅24人而已。 與玄宗情況毫無二致,李亨分兵后的境況也極其窘促。舊史中說“太子既北上渡渭,一日百戰(zhàn)”,未必真實,但一路之上,草動風(fēng)吹,倉皇顛沛,驚魂難定,“太子或過時不得食”,當(dāng)不是夸張。直到順利抵達朔方軍治所靈武,狼狽不堪的太子李亨一行才得以喘息。 唐肅宗-登上皇位
永和公主,是唐肅宗的女兒 天寶十五載(756)七月九日,李亨在杜鴻漸等人的陪同下,抵達朔方軍大本營靈武。經(jīng)過一番布置與籌劃,七月十二日,李亨在靈武城的南門城樓,舉行了簡單的登基儀式。登基后,改年號為至德,并且將當(dāng)年改為至德元載,玄宗被推尊為太上皇。當(dāng)天,肅宗就派使者前往四川,向太上皇報告這一消息。宋代史學(xué)家范祖禹評價說,肅宗至靈武稱帝,此乃“太子叛父”,是“不孝”,也就是說,是一次未經(jīng)玄宗許可的擅立。 那一天,李亨的內(nèi)心是復(fù)雜的。多年來險象環(huán)生的太子生涯從此劃上句號,多年的對頭楊國忠也已命喪馬嵬,今日登基,終于可以一展愁眉,一吐怨氣。但是,身處靈武,與京師相距遙遙,叛軍已占據(jù)兩京,收復(fù)失地,平叛靖亂仍任重道遠。 無論怎么說,肅宗靈武即位,畢竟打出了平叛靖亂的大旗。消息傳到叛軍占領(lǐng)區(qū),極大地鼓舞了當(dāng)?shù)氐牡挚惯\動,從政治上扭轉(zhuǎn)了玄宗出逃后全國平叛戰(zhàn)爭的被動局面。肅宗在四海近乎分崩離析的嚴峻時刻,在靈武舉起平叛的大旗,給全國臣民的復(fù)興帶來了希望,各地又重新點燃了報國抗敵、誓死與叛軍決戰(zhàn)的熊熊火焰。這是肅宗靈武自立朝廷的理由,也是他賴以發(fā)展的惟一前提。 唐肅宗-安史之亂
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與唐軍展開激戰(zhàn),魚朝恩根本不懂兵法,不知用兵,致使唐軍大敗,魚朝恩將相州失利的責(zé)任推到郭子儀身上,肅宗不明是非,罷免了郭子儀兵權(quán)。 此時,安史叛軍再次發(fā)生內(nèi)亂,史思明殺安慶緒,自稱大燕皇帝,并于同年五月,從李光弼手中,奪取了洛陽,史思明占據(jù)洛陽不久,就被自己的兒子史朝義所殺。在朝中,自魚朝恩之后,肅宗開始信用宦官李輔國、程元振等操縱軍政大權(quán),宦官勢力日益囂張。 肅宗同時又寵信皇后張良娣,縱容她干預(yù)政事。張皇后和李輔國起初連成一片,結(jié)為一黨。后來,張皇后恨李輔國專權(quán),欲謀立越王李系為嗣君,張皇后、李系與李輔國、程元振開始對立。 公元762年,肅宗患病,接連幾個月不能上朝視事。四月,玄宗病死,他悲慟不止,病情加劇。張皇后召見太子,皇后說:“李輔國久掌禁兵,權(quán)柄過大,他心中所怕的只有我和你。 眼下陛下病危,他正在勾結(jié)程元振等人陰謀作亂,必須馬上先誅殺他們?!碧恿髦鴾I說:“父親皇病情正重,此事不宜去向他奏告,如果我們自行誅殺李輔國,父親皇一定震驚,于他貴體不利,我看此事暫緩再說吧?!睆埢屎笏妥咛?,馬上召肅宗次子,越王李系入內(nèi)宮商議。李系當(dāng)即命令宦官段恒俊,從太監(jiān)中挑選了200多名強健者,發(fā)給兵器,準備動手。太監(jiān)獄中有人將此情報告了李輔國。李輔國、程元振帶著黨徒到凌宵門探聽消息,正遇太子要進宮探望父皇。李輔國謊稱宮中有變,阻止太子入宮,并命令黨徒將太子動持進飛龍殿監(jiān)視起來,李輔國假傳太子的命令,鼓動禁兵入宮將李系、段恒俊等人抓住,投入獄中。張皇后聞變,慌忙逃入肅宗寢宮躲避。李輔國帶兵追入寢宮逼張皇后出宮。張皇后不從,哀求肅宗救命。肅宗受此驚嚇,一時說不過話來,李輔國乘機將張皇后拖出宮去。肅宗因受驚而病情陡然轉(zhuǎn)重,又無人過問,當(dāng)天就死于長生殿。 唐肅宗-后妃簡介
皇后 廢后庶人張氏 張皇后 張良娣 章敬皇后吳氏 吳皇后 妃嬪 韋妃,生李僩;崔妃,生李偲;裴昭儀,生李僙;陳婕妤,生李僅;段婕妤,生李倕;張美人,生李侹;宮人孫氏,生李系;宮人張氏,生李倓;宮人王氏,生佖;后宮某氏,生李榮;后宮某氏,生李僖。 唐肅宗-子女簡介
子 唐肅宗 唐代宗李豫;越王李系;齊王李倓 謚承天皇帝;衛(wèi)王李佖;彭王李僅;兗王李僩;涇王李侹;鄆王李榮;襄王李僙;杞王李倕;召王李偲;興王李佋 謚恭懿太子;定王李侗;宋王李僖。 女 宿國公主,始封長樂公主。下嫁豆盧湛。 蕭國公主,始封寧國公主。下嫁鄭巽,又嫁薛康衡。乾元元年,降回紇英武威遠可汗,乃置府。二年,還朝。貞元中,讓府屬,更置邑司。 和政公主,章敬太后所生。生三歲,后崩,養(yǎng)于韋妃。性敏惠,事妃有孝稱。 下嫁柳潭。安祿山陷京師,寧國公主方嫠居,主棄三子,奪潭馬以載寧國,身與潭步,日百里,潭躬水薪,主射爨,以奉寧國。初,潭兄柳澄之妻楊氏,楊貴妃姊也,勢幸傾朝,公主未嘗干以私;及死,撫其子如所生。從玄宗至蜀,始封,遷潭駙馬都尉。郭千仞反,玄宗御玄英樓諭降之,不聽。潭率折沖張義童等殊死斗,主彀弓授潭,潭手斬賊五十級,平之。唐肅宗有疾,主侍左右勤勞,詔賜田,以女弟寶章公主未有賜,固讓不敢當(dāng)。阿布思之妻隸掖廷,帝宴,使衣綠衣為倡。主諫曰:“布思誠逆人,妻不容近至尊;無罪,不可與群倡處?!钡蹫槊獬鲋?。自兵興,財用耗,主以貿(mào)易取奇贏千萬澹軍。及帝山陵,又進邑入千萬。代宗初立,屢陳人間利病、國家盛衰事,天子鄉(xiāng)納。吐蕃犯京師,主避地南奔,次商于,遇群盜,主諭以禍福,皆稽顙愿為奴。代宗以主貧,詔諸節(jié)度餉億,主一不取。親紉綻裳衣,諸子不服紈絺。廣德時,吐蕃再入寇,主方妊,入語備邊計,潭固止,主曰:“君獨無兄乎?”入見內(nèi)殿。翌日,免乳而薨。 第五女郯國公主,始封大寧公主。下嫁張清。薨貞元時。 第六女紀國公主李淑,字上玄,始封宜寧公主。下嫁鄭沛。薨元和時。 永和公主,韋妃所生。始封寶章公主。下嫁王詮。薨大歷時。 郜國公主,始封延光公主。下嫁裴徽,又嫁蕭升。升卒,主與彭州司馬李萬亂,而蜀州別駕蕭鼎、澧陽令韋惲、太子詹事李皆私侍主家。久之,奸聞。唐德宗大怒,幽主它第,杖殺萬,斥鼎、惲、弁嶺表。貞元四年,又以厭蠱廢。六年薨。子蕭位,坐為蠱祝,囚端州,蕭佩、蕭儒、蕭偲囚房州,前生子駙馬都尉裴液囚錦州。公主之女蕭氏為皇太子李誦(唐順宗)妃,帝畏妃怨望,將殺之,未發(fā),等公主逝世,太子屬疾,乃殺妃以厭災(zāi),謚曰惠。 郭子儀[1]的父親郭敬之,歷任綏州、渭州、桂州、壽州、泗州五州刺史。 在父親的教育和影響下,他從小愛讀兵書,練武功,無論讀書還是習(xí)武都刻苦認真。郭子儀身材魁梧,體魄健壯,相貌秀杰。他不僅武藝高強、陣法嫻熟,而且公正無私,不畏權(quán)貴,傳說,他20歲時,在河?xùn)|(今山西太原)服役,曾犯過軍紀,按律處斬。在押赴刑場的途中被當(dāng)時著名詩人李白發(fā)現(xiàn)。李白見他相貌非凡,凜然不懼的樣子,甚感可惜。他認定此人將來一定會大有造化,會成為一個國家的棟梁之才,于是便以自己的官職擔(dān)保,救下了這條年輕的性命。郭子儀果然不負所望。參加武舉考試后,便獲高等補左衛(wèi)長史(皇帝禁軍幕府中的幕僚長)之職。因?qū)伊?zhàn)功,多次被提升晉職。天寶八年(749年)便出任安塞軍使,拜左衛(wèi)大將軍。安史之亂爆發(fā)的前一年,他已出任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朔方節(jié)度右兵馬使。 這時由于唐玄宗專寵楊貴妃,不理朝政,政治十分腐敗。他又在邊鎮(zhèn)設(shè)10個節(jié)度使共擁兵49萬,而中央禁軍不過12萬人。節(jié)度使后來又兼管行政和財政,權(quán)力很大,逐漸發(fā)展成割據(jù)勢力,終于導(dǎo)致了安史之亂。 郭子儀-歷史背景—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安祿山和史思明發(fā)動和進行的叛亂戰(zhàn)爭。 安祿山,本姓康,是營州柳城(今遼寧朝陽南)混血胡人。母親是巫婆。他年少喪父,隨母改嫁到虜族將領(lǐng)安延偃家,因而改姓為安,字祿山。開元初年,安延偃攜帶他投歸了唐朝,在幽州節(jié)度使張守硅的部隊里做事。 安祿山因為偷羊的罪被押送到張守硅的軍帳,張守硅準備殺掉他。臨刑前,安祿山毫無懼色,大聲呼叫:“你不是要滅掉兩蕃嗎?那為什么還要殺掉我?”張守硅見他身體魁武,長得又白又胖,是條漢子,又聽說他知道6種蕃語,將來必有所用,于是放他一馬。張守硅還把他和唐寧夷州突厥族人史思明一起提拔當(dāng)了捉生將。史思明就是后來同安祿山一起造反,自稱“大燕皇帝”的逆賊。安祿山作戰(zhàn)勇敢又有智謀。他還特別善解人意。有一次,張守硅在閑談中,無意流露出嫌安祿山太胖的意思,安祿山就立刻警覺起來,每次吃飯都不敢吃飽。這事傳到張守硅的耳中,張守硅更加覺得安祿山將來有大出息,競把他收為養(yǎng)子。從此,安祿山青云直上。 天寶元年(742年),御史中丞張利貞到河北采訪,安祿山對他百般諂媚,拿出很多金錢結(jié)好張利貞的左右人員作為私恩。張利貞入朝,極??柳城太守。于是有了入朝奏事的機會。第二年入朝,他的奏對很符合旨意,玄宗很欣賞安祿山辦事干凈利落,于是遷升為驃騎大將軍。第三年,又兼任了范陽節(jié)度使、河北采訪使。 李林甫 這時朝廷由宰相李林甫專權(quán)。安祿山便大肆賄賂他。李林甫嫉恨儒臣因戰(zhàn)功提升,對自己不利,便勸玄宗大批啟用蕃將,因此皇帝對安祿山的寵愛更加牢固。 安祿山大行韜晦之計。他表面上裝作愚蒙不敏以掩蓋其奸詐。天子讓他去見皇太子,他故意不叩拜,左右官員指責(zé)他,安祿山說:“臣不識朝廷禮儀,皇太子是何官?”皇帝說:“我百年后將皇位付給他?!卑驳撋街x罪說:“臣愚蠢,只知天下有陛下,而不知有太子,罪該萬死?!庇谑窃龠蛋荨.?dāng)時楊貴妃得到皇帝的寵幸,安祿山即請求做貴妃的養(yǎng)子,皇帝同意了。他叩拜時,必先叩拜貴妃后叩拜皇帝,皇帝對此感到奇怪,他回答說:“蕃人是先母后父?!被实鄯浅8吲d。從此以后安祿山存有朝廷不難對付的心理,令麾下劉駱谷居住在京師,為他窺伺朝廷的動靜。安祿山晚年更加肥胖,腹部松馳到膝蓋,兩只臂膊用力拉牽著腹部才能行走,可在皇帝面前跳起《胡旋舞》,仍然迅疾如風(fēng)。皇帝看著他的腹部說:“胡兒腹中有何物而這樣大?”安祿山說:“惟有一片赤心!”玄宗于是被他的赤誠所感動。天寶六年又進升為御史大夫,封他的妻子段氏為國夫人?;实劢o安祿山在京師建立府第,讓宦官監(jiān)督工程,告戒他們說:“要好好部署,安祿山的眼孔大,不要令他笑話我?!睘樗翊扮U戶,臺觀池沼的華麗都超過了他的身份?;实鄣桥R勤政殿,御座的東間特設(shè)金雞幛,中置一榻,詔令安祿山坐,來表示對他的恩寵。太子進諫說:“自古以來幄座不是人臣應(yīng)當(dāng)享有的,陛下寵愛安祿山過分,必然要驕慢?!毙谥萌糌杪劇?/strong> 當(dāng)時社會由于長期太平,人民已忘記戰(zhàn)爭,皇帝春秋已高,被受寵的美人牽制封固,李林甫、楊國忠更替把持朝政,綱紀大亂。安祿山估計天下可取,造反的陰謀日益熾盛,每當(dāng)他經(jīng)過朝堂龍尾道時,就要向南北側(cè)目窺察,好久才離去。 楊貴妃 安祿山回到范陽后筑雄武城,擴充兵士,積聚糧食,暗中派遣胡商到各地經(jīng)商,每年坐收百萬之利,同時為他采購了大量叛亂物資。為了迷惑皇帝,他騙誘契丹各酋長,大排酒宴,酒中放麻藥,待他們喝得酣醉,將其全部斬首,先后殺戮數(shù)千人,將被殺人的耳朵獻到闕下?;实鄄恢媲?,賞賜給他鐵券(免死牌),進為東平郡王。安祿山還不滿足,又求兼領(lǐng)河?xùn)|,玄宗遂拜他為云中太守,河?xùn)|節(jié)度使。他遂兼制3個道,兵力稱雄天下。 安祿山造反的苗頭皇太子和宰相都有察覺。楊國忠屢次上奏說明安祿山的野心,唐玄宗也有些不放心了,楊國忠出主意說:“現(xiàn)在把安祿山召進京來,他若有意造反,怕我們扣留他,肯定不敢來;若無意造反,他就敢來,這叫‘做賊心虛’。”唐玄宗覺得是個辦法,就下旨召安祿山進京,不幾日,安祿山真的來了,唐玄宗懸著的心也就放下了,他慶幸自己沒有錯怪安祿山,并在華清宮擺宴招待。酒酣之際,安祿山在唐玄宗面前放聲大哭,邊哭邊訴怨道:“臣是蕃人,受人歧視,又沒有一點學(xué)問,可是圣明的皇上并不嫌棄,不斷地提拔,我真是感激不盡啊!臣不知什么地方得罪了楊國忠,他一直想要殺掉我,請皇上為我作主啊!”唐玄宗聽了這一番哭訴,更加同情和信任安祿山了,還授給他左仆射的官職。 安祿山從京城出來,惟恐楊國忠有埋伏,疾行出關(guān),以日行300百里的速度返回了自己的范陽老窩。 郭子儀朝慶圖 立軸 從此,再有人報告說安祿山要造反,唐玄宗就怒氣沖沖地斥責(zé)報告人誣陷,還將他綁縛送給安祿山處置。但報告人還是很多,有人拿出了確鑿的證據(jù),唐玄宗才明白了問題的嚴重性。他還是采用楊國忠的計策,降旨召安祿山進京??墒?,這次安祿山稱病推辭了。唐玄宗又施一計,為安祿山的兒子賜婚,要安祿山前來認親,安祿山還是推辭不往。唐玄宗一切都想過來了,可是為時已晚。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祿山以“奉密旨討楊國忠”為名,召集了諸蕃兵馬15萬人,號稱20萬,日夜兼程,以每天60里的速度長驅(qū)南下殺入中原。 楊國忠
安史之亂爆發(fā)后,玄宗提拔郭子儀為衛(wèi)尉卿,兼靈武郡太守,充朔方節(jié)度使。命令他帶領(lǐng)本軍討逆,唐朝的國運幾乎系郭子儀一身之上了。 自“貞觀之治”以來,唐朝內(nèi)陸多年末發(fā)生戰(zhàn)爭。在和平環(huán)境里,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軍隊?wèi)?zhàn)斗力銳減,軍備空虛。因此,當(dāng)叛軍打來的時候,黃河以北24郡的文官武將,有的開城迎敵,有的棄城逃跑,有的被叛軍擒殺。安史叛軍長驅(qū)南下,勢如破竹,一路上幾乎沒有遇到什么抵抗,很快地就席卷了一大片地區(qū)。在安祿山的放縱下,叛軍每到一個地方,就燒殺擄掠,奸淫婦女,強抽壯丁,殘害百姓,無惡不作,使得淪陷區(qū)廣大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長期沉溺于游樂宴飲的唐玄宗由于對這場叛亂毫無應(yīng)變的準備,事到臨頭,倉促應(yīng)戰(zhàn)。他急派封常清、高仙芝去東京洛陽募兵抵抗。但烏合之眾難敵虎狼之師,洛陽很快陷落。玄宗在盛怒之下,處斬了封、高二將。當(dāng)時的形勢十分嚴重。在這緊急關(guān)頭,朔方(唐方鎮(zhèn)名,鎮(zhèn)治在今寧夏靈武西南)節(jié)度右兵馬使郭子儀被升任為朔方節(jié)度使,奉命率兵東討叛軍。 郭子儀立即親赴校場,檢閱三軍,誓師出征。 平定安史之亂戰(zhàn)爭路線圖 756年四月,朔方軍旗開得勝,一舉收復(fù)重鎮(zhèn)云中(今山西省大同市),大敗叛軍薛忠義,坑其騎兵2000人。接著郭子儀又使別將公孫瓊巖率2000騎兵攻擊馬邑(今山西省朔縣東北),大獲全勝。馬邑的收復(fù)使東陘關(guān)得以重開,從而打通了朔方軍與太原軍的聯(lián)系,使安祿山下太原,人永濟,夾攻關(guān)中之軍事行動無法實現(xiàn)。從而贏得了戰(zhàn)略上 的主動權(quán)。捷報傳到京城長安,人心稍安,郭子儀以功加御史大夫。 朝廷命郭子儀回到朔方,補充兵員,從正面戰(zhàn)場出擊叛軍,以圖收復(fù)洛陽。郭子儀則認為,必須奪取河北各郡,切斷洛陽與安祿山老窩范陽之間的聯(lián)系,絕其后方供給線,才能有效地打擊叛軍前線的有生力量。這一出擊方向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經(jīng)郭子儀的推薦,朝廷任命李光弼(契丹人)為河?xùn)|節(jié)度使。郭子儀分了1萬軍隊給李光弼,送他出征。李光弼由太原出井陘口,一連收復(fù)7座縣城,直奔常山(今河北正定)。史思明聞訊,率5萬大軍從西包圍李光弼于常山。雙方展開激戰(zhàn)持續(xù)40多天。李光弼消耗很大,寡不敵眾,被迫困守。只得派人向郭子儀求援。郭子儀急率軍東進,火速馳至常山,與李光弼會合,以10萬官軍,與史思明會戰(zhàn)于九門城(今河北省藁城西北)南,大獲全勝。 郭子儀 史思明新敗后,又收整了5萬叛軍,退守博陵。博陵是河北重鎮(zhèn),西依叢山峻巖,東臨百匯群川,易守難攻。郭、李兩部久攻不下,郭子儀決定退守常山,采取先疲后打的戰(zhàn)略,轉(zhuǎn)戰(zhàn)殲敵。史思明求勝心切,采取了追蹤跟進的策略,企圖重創(chuàng)唐軍?!拔倚幸嘈校抑挂嘀埂?。郭子儀將計就計,親選500精銳騎兵,交相掩護,牽著史思明的叛軍疾速北進。史思明不知是計,一連追了3天3夜,追到唐縣時,才發(fā)現(xiàn)前面只有500騎兵,方知卜當(dāng),然而已經(jīng)人困馬乏。郭子儀乘其疲憊不堪之機,返軍掩殺,大敗史思明于沙河,又打了—個大勝仗。 安祿山忽聞敗報,心驚膽寒。急忙從洛陽抽調(diào)2萬兵馬,派謝希德北上增緩。又發(fā)范陽老巢的精兵萬余人,令牛廷蚧南下助戰(zhàn)。會合5萬叛軍準備卷土重來。 郭子儀 這時駐扎恒陽(今河北 曲陽),他見賊兵兵鋒甚銳,兵力大增,欲求決戰(zhàn),仍然實行疲敵戰(zhàn)術(shù)。加緊修繕防御工事,深溝高壘,嚴陣以待?!百\來則守,賊去則追,晝揚其兵,夜襲其幕”,使5萬叛軍欲戰(zhàn)不能,欲退不可,大大挫傷了敵人的銳氣。特別是郭子儀的擾敵戰(zhàn)術(shù),使叛軍整日提心??被拖到相當(dāng)疲勞的程度時,郭子儀對李光弼說:“敵已疲憊,我們即可出戰(zhàn)了?!庇谑莾晌淮髮⒃诩紊?今河北定縣)擺開了戰(zhàn)場,布好戰(zhàn)陣,史思明等叛將也列陣而至,一場大戰(zhàn)隨即發(fā)生。郭子儀指揮得當(dāng),唐軍奮勇無畏,銳不可當(dāng)。叛軍士氣低落,陣勢混亂,四處潰逃。史思明見敗局已定,嚇得慌不擇路,墜下戰(zhàn)馬,丟了頭盔,連靴子都跑掉了,光著兩腳,拄著一條斷槍,逃回博陵。他總算撿了一條命。叛軍被斬殺4萬多人,被生擒5000余人,損失戰(zhàn)馬5000余匹。郭子儀指揮官軍乘勝前進,進圍博陵,聲威大振。 嘉山一戰(zhàn),對軍心民心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河北10多郡,自發(fā)集結(jié)武裝,支援和響應(yīng)官軍,地方軍民紛紛誅殺叛兵叛將,歸迎唐朝。 唐玄宗 安祿山丟失河北,則后方交通線被切斷。叛軍將士家在范陽者,都惶惶不安,憂慮后退無路。安祿山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恐慌,對他的軍師高尚、嚴莊罵道:“你們叫我反唐,說是萬無一失?,F(xiàn)在起兵已經(jīng)幾個月了,后路被郭子儀切斷,只剩下汴、鄭幾州,進退兩難,萬無一失在哪里?”他和謀士們不得已才考慮出一個放棄洛陽,撤回范陽的計議。 郭子儀在河北的輝煌戰(zhàn)績,扭轉(zhuǎn)了唐軍倉卒應(yīng)戰(zhàn)的被動局面,改變了整個戰(zhàn)爭形勢。這時郭子儀提出了堅守潼關(guān),揮軍北上,直搗范陽的方略。如果朝廷采納這個方略,平定安史之亂已不需要很長的時間了。但是,在這個至關(guān)緊要的時刻,昏庸的唐玄宗卻聽不進郭子儀的正確意見,而對楊國忠的瞎指揮,亂參謀卻言聽計從。結(jié)果造成潼關(guān)失守。叛軍從困境中得以解脫,使戰(zhàn)局急劇惡化。 當(dāng)時駐守潼關(guān)的哥舒翰是位突厥人。立過許多戰(zhàn)功,擔(dān)任過隴右和河西兩鎮(zhèn)的節(jié)度使。此時由于年老多病,已回長安居家休養(yǎng)。安祿山叛軍進逼潼關(guān)時,唐玄宗為了借重哥舒翰的威名嚇走敵人,就任命他為天下兵馬副元帥(元帥由太子李亨掛名),領(lǐng)兵御敵。哥舒翰推辭不準,只得抱病出征,把軍隊駐扎在潼關(guān)一帶。他十分清楚,自己帶領(lǐng)的十幾萬唐軍,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并不能打硬仗,守住潼關(guān)就不錯了。因此采取以守為攻的穩(wěn)妥之計,潼關(guān)守得很好。楊國忠看到哥舒翰兵權(quán)在握,怕對自己造成威脅,權(quán)勢不保,于是插手哥舒翰的作戰(zhàn)指揮。楊國忠密奏唐玄宗,派使者催促哥舒翰速出潼關(guān),收復(fù)陜郡、洛陽。哥舒翰明知這樣蠻干,只能招致失敗,可是又不能違抗圣旨,他失聲痛哭一場后,懷著視死如歸的悲痛心情,領(lǐng)兵出了潼關(guān)。在靈寶縣西南中了叛軍的埋伏。幾場苦戰(zhàn)下來,葬送了十幾萬唐軍的性命,哥舒翰被殺,潼關(guān)失守。京城長安暴露在叛軍的面前,已經(jīng)岌岌可危了。 唐玄宗知長安不保,聽信了楊國忠的建議,奔向四川逃跑。第三天, 唐玄宗一行走了100多里路,來到馬嵬驛。憤怒的士兵殺死了禍國殃民的楊國忠。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對唐玄宗說:“士兵們殺了楊國忠,不把貴妃正法,他們就無心保駕了?!北娕y犯,自己的安危就在片刻之間,于是玄宗不得不忍痛割愛,將楊貴妃賜死。馬嵬驛嘩變平息下來后,唐玄宗繼續(xù)向西南逃難。百姓上路攔駕,請求玄宗留下來率領(lǐng)人民討伐叛賊。玄宗無奈,只得分出2000人馬留給太子李亨,讓他主持軍事,留下來平叛。朔方鎮(zhèn)的留守官員勸李亨稱帝,以便號令全國。天寶十五年(756年)七月,李亨在靈武(今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靈武縣)即位,是為唐肅宗。郭子儀-收復(fù)兩京 重整河山
潼關(guān)遺址 唐朝稱長安為西京,洛陽為東京,首都設(shè)在西京長安。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叛軍很快攻占了東都洛陽。安祿山看到洛陽宮闕尊雄,心情急欲僭號。第二年正月便僭稱雄武皇帝,國號燕,建元圣武。封他的兒子安慶緒為晉王,安慶和為鄭王。任達奚殉為左相,張通儒為右相,嚴莊為御史大夫,還設(shè)置了百官。潼關(guān)失守后,安祿山還沒有到長安,士民就逃入山谷,宮嬪哭著散匿逃亡,將相府第之家委棄的寶貨不可計數(shù),不逞之徒成群結(jié)隊爭搶財物,一連幾日都搶不完。又剽掠政府盈庫,百司帑藏,搶完便放火燒毀其余的財物。安祿山到長安,大怒,便大規(guī)模搜索了3天,民間的財產(chǎn)也全部進行搶掠,百姓更加騷動不安。安祿山怨恨他留在長安的兒子安慶宗被殺。便取皇帝的近屬霍國長公主、諸王的妃妾、子孫姻婿等100多人全部害死,用來祭祀安慶宗。朝中群臣隨從天子走的,誅滅其宗族。京城長安是唐朝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中心。洛陽是陪都,在政治和軍事上也很重要。叛軍占領(lǐng)長安、洛陽后,整個局勢急轉(zhuǎn)直下,朝廷危在旦夕。收復(fù)兩京對挽救危局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 唐肅宗即位后,便圖謀收復(fù)兩京,詔令郭子儀班師。八月,郭子儀與李光弼率領(lǐng)步兵騎兵5萬人從河北來到靈武。這時,新的朝廷剛建立,軍兵少而且弱。及郭子儀、李光弼全軍來到皇帝的行在,軍聲遂振,興復(fù)之勢才形成,人民才覺得有所希望。肅宗任命郭子儀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依舊兼任靈州大都督府長史、朔方軍節(jié)度使。肅宗檢閱六軍,到彭原郡時,宰相房珀請求領(lǐng)兵1萬人,自己任統(tǒng)帥去討伐賊兵收復(fù)長安。皇帝平常就很重用房官,同意了他的請求。軍隊開到陳濤時,被賊兵打敗,喪師殆盡。剛要進行討伐,軍隊就喪失一半,只有依靠郭子儀的朔方軍作為國家的根本了。 回紇騎兵 唐肅宗求勝心切,以“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吊、女子皆歸回紇”的無恥條件,向回紇借兵15萬。并且任命自己的兒子李做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他深知李椒也只配當(dāng)個掛名元帥。懇切地囑托郭子儀要全力以赴。郭子儀答道,自己準備破釜沉舟,不消滅叛軍,以死謝罪。 郭子儀從房官的失敗中吸取了教訓(xùn),認為要收復(fù)兩京,必須先奪潼關(guān),攻入陜州(今河南陜縣),擊潰潼、陜之間的叛軍,截斷叛軍的后路,然后才能直取長安。唐肅宗同意這個意見,命令唐軍按照郭子儀的軍事部署去奮勇雄斗。 賊將崔乾柘據(jù)守潼關(guān)。郭子儀在潼關(guān)大破賊兵,崔乾柘退到蒲州據(jù)守。這時,永樂尉趙復(fù)、河?xùn)|司戶韓曼、司土徐炅、宗子李藏鋒等人,被賊兵關(guān)押在蒲州,四人密謀等王師來到時為內(nèi)應(yīng)。及郭子儀進攻蒲州,趙復(fù)等人殺死守城的賊兵,打開城門迎郭子儀進城。崔乾祜逃到安邑,安邑的百姓假裝投降,崔乾枯的軍隊進城門快一半時,城上的懸門落下,打擊賊兵,崔乾柘沒有進入城門,才得以脫身東逃。郭子儀遂收復(fù)陜郡的永豐倉。從此潼、陜之間不再有賊寇抄掠。 公元757年,安史內(nèi)訌,安祿山被帳下李豬兒殺死。李豬兒幼年時就開始侍奉安祿山。成為閹人后,對他更加親敬。安祿山反叛后,由于著急上火眼就瞎了,不久又得了疽疾,更加急躁,左右侍奉的人,稍不如意,即被鞭撻。李豬兒被侮辱的次數(shù)更多。嚴莊雖然是親信,也時常遭到鞭笞奚落,所以二人非常怨恨安祿山。安祿山僭號后,寵幸段夫人,愛她的兒子安慶恩,欲立他為太子。安慶緒頗有所聞,很是畏懼。嚴莊也怕變難一起對自己不利,便私下對安慶緒說:“君聽說過大義滅親嗎?自古就有不得已而為者。”安慶緒暗中曉示說:“對?!眹狼f又對李豬兒說:“你侍奉君上的罪可數(shù)嗎?不行大事,離死沒有多少日子!’’遂與他定謀。至德二年正月初一,安祿山詔見群臣,瘡?fù)春苤?,草草罷朝。這天夜里,嚴莊、安慶緒手持兵器在門外把守,李豬兒進入帳下,用刀捅了安祿山的腹部。安祿山眼睛看不見,摸不著佩刀,手擊幄柱呼道:“是家賊!”一會兒腸子潰流在地,隨即死了。矯稱安祿山傳位給安慶緒,仍偽尊他為太上皇。 都城長安 安祿山死,朝廷想要大舉進攻。詔令郭子儀率軍直趨京師。軍隊在譎水西,與賊將安太清、安守忠戰(zhàn)斗,唐軍失利,部隊潰敗。郭子儀退保武功,來到朝堂請罪。九月,隨從紇派遣葉護太子率領(lǐng)J~000騎兵幫助唐朝討賊。郭子儀與葉護太子在宴會上親近修好,共同發(fā)誓要平定國難。郭子儀與賊將安守忠、李歸仁在京西香積寺之北戰(zhàn)斗,從午時至酉時,斬賊首6萬級。賊將張通儒放棄長安,逃到陜郡。第二天,廣平王李叔進入京師,城中老幼百萬人,夾道歡呼,流著淚說:“沒有想到今天又見到官軍。”肅宗在鳳翔聽到捷報,群臣稱賀。 郭子儀收復(fù)了都城長安后,又奉命率軍乘勝東進,攻打洛陽。洛陽守將安慶緒聽說唐軍前來攻城,慌忙派大將莊嚴、張通儒帶領(lǐng)15萬大軍前去迎戰(zhàn)。叛軍在新店(河南省郟縣西)與唐軍相遇。新店地勢險要。叛軍依山扎營,居高臨下,形勢對唐軍非常不利。 郭子儀趁叛軍立足未穩(wěn)之機,選派2000名英勇善戰(zhàn)的騎兵,向敵營沖殺過去,又派了1000名弓箭手埋伏山下,再令協(xié)助作戰(zhàn)的回紇軍從背后登山偷襲,自己則親率主力與叛軍正面交戰(zhàn)。戰(zhàn)斗打響之后,郭子儀佯裝敗退。叛軍傾巢出動,從山上追趕下來。這時,突然殺聲如雷,唐軍埋伏的弓箭手像神兵一般從天而降,萬箭齊發(fā),無數(shù)的箭簇像雨點一樣射向敵群。郭子儀又殺了個回馬槍。這時,叛軍的背后又傳來高呼聲:“回紇兵來了,快投降吧!”叛軍前后被圍,左右遭打。在唐軍和回紇軍的夾擊之下,被打得一敗涂地。莊嚴逃回洛陽,同安慶緒一起棄城北走,官軍一舉收復(fù)洛陽。 郭子儀因功封為代國公。不久,郭子儀入朝,肅宗慰勞他說:“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惫觾x頓首感謝。 李光弼 公元758年九月,唐肅宗命郭子儀與河?xùn)|節(jié)度使李光弼、關(guān)內(nèi)節(jié)度使王思禮、北庭行營節(jié)度李嗣業(yè)、襄鄧節(jié)度使魯炅、荊南節(jié)度使季廣琛、河南節(jié)度使崔光遠、滑濮節(jié)度許叔冀、興平節(jié)度李奐等九節(jié)度使60萬軍隊圍攻相州,討伐安慶緒?;实垡蚬觾x、李光弼都是國家的元勛,難以相互統(tǒng)屬,所以不設(shè)立元帥,只用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使。 從洛陽逃到相州的安慶緒,明知已被唐軍困于死地,便以讓皇帝位為代價,向史思明求救,史思明率5萬精兵殺來。 以九節(jié)度使的兵力本來可以一舉滅敵,但群龍無首,諸將各自為戰(zhàn),互不統(tǒng)屬。魚朝恩是監(jiān)督和操縱九節(jié)度使最高官職人員,但他根本不懂兵法,不知用兵。這次聯(lián)軍戰(zhàn)斗唐軍損失嚴重,戰(zhàn)馬萬匹,只剩三千,刀槍十萬幾乎全部丟掉。 宦官魚朝恩一向忌妒郭子儀,便把相州失利的責(zé)任推到郭子儀身上。唐肅宗不明是非,信以為真,便削了郭子儀的兵權(quán),以李光弼代替郭子儀的職務(wù)。 上兀三年二月,河?xùn)|發(fā)生叛亂,殺死統(tǒng)帥李國貞,太原節(jié)度鄧景山也被部下所殺,朝廷對此很憂慮。而后輩的將帥沒有能力彈壓,勢不得已,遂起用郭子儀出鎮(zhèn)絳州(今山西新絳)。三月,郭子儀辭朝赴鎮(zhèn),肅宗身體不適,沒有見一個朝臣。郭子儀請求說:“老臣受命,將死于外;沒有見到陛下,是會死不瞑目的?!被实蹖⑺脚P室內(nèi),對郭子儀說:“河?xùn)|的事情,全都委托給卿了?!惫觾x嗚咽流涕而出。郭子儀來到絳州,擒拿殺害李國貞的賊首王元振數(shù)十人,將他們處死。太原的辛云京聽說郭子儀誅殺王元振,也將殺害鄧景山的人誅殺,從此河?xùn)|諸鎮(zhèn)將帥皆遵奉國法。 公元762年四月,李豫即位。內(nèi)官程元振當(dāng)權(quán),認為郭子儀功高難制,巧行離間之計,奏準罷免郭子儀副元帥之職,讓他充任肅宗的山陵使,督工皇陵的建造。 史思明在相州替安慶緒解了圍,自認為立了大功,要和安慶緒平分兵權(quán)。安慶緒不答應(yīng),史思明就把他殺了,吞并了他的軍隊,回到范陽,自稱大燕皇帝。他聽說郭子儀被奪去兵權(quán)后,于759年五月,從李光弼手中,奪取了洛陽,占據(jù)洛陽不久,就被自己的兒子史朝義殺死了。
陷于內(nèi)憂外患之中的唐代宗李豫,在危亡面前,不得不啟用郭子儀,他任命雍王李適(即后來的德宗)為統(tǒng)兵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又向回紇借兵10萬,攻打洛陽。史朝義敗走莫州(今河北任丘北)。史朝義的部下田承嗣、李懷仙等見大勢已去,遂率部向官軍投降。公元763年正月,史朝義看到眾叛親離,走投無路,便上吊自殺。至此延續(xù)了7年零3個月的安史之亂才算完全平定。 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zhuǎn)衰,國力虛弱。由于討伐北方叛軍的需要,西部的軍隊,大部被撤走調(diào)離。吐蕃乘虛深入內(nèi)陸,大舉攻唐,占領(lǐng)了陜西鳳翔以西、鄰州以北的10幾個州。763年十月,又占領(lǐng)了奉天(今陜西乾縣),很快打到長安城下,嚇得代宗逃到陜州避難。于是,吐蕃兵占領(lǐng)了長安。他們把唐宗室廣武王李承宏立為皇帝,當(dāng)自己的統(tǒng)治工具??v兵焚掠,長安洗劫一空。 朝廷在沒有什么別的御敵之計的情況下,急忙下詔拜郭子儀為關(guān)內(nèi)副元帥。郭子儀接到詔書時,只有騎兵20人。他從洛陽到武關(guān),才收拾散兵游勇4000余人。到達陜西藍田時,各路勤王之師才相繼到達。為了共赴國難,共雪國恥,收復(fù)京城,各路大軍都表示愿意接受郭子儀的統(tǒng)一指揮。 郭子儀分析了敵強我弱,敵眾我寡的形勢后,采取聲東擊西、虛張聲勢之計。他派羽林軍大將長孫全緒,帶領(lǐng)200輕騎,到藍田城北面,白天擂鼓吶喊,夜晚燃起火把,牽制吐蕃兵力。佯作向藍田城東進軍的姿態(tài)。暗中親率主力殺向藍田城西。與此同時,他又派遣禁軍將領(lǐng)王甫潛入長安,暗中連結(jié)京城中的少年豪俠作為內(nèi)應(yīng)。郭子儀迅速集中兵力,奮勇攻擊,打得吐蕃措手不及。吐蕃兵直向藍田城東沖殺,撲了空,方知中計,嚇得驚惶失措。這時,京城中的內(nèi)應(yīng),此起彼伏高喊:“郭令公(指郭子儀)親率大軍來了!”吐蕃兵陷入四面楚歌之中,不戰(zhàn)而走,慌忙逃離。 長安陷落15天,又被郭子儀收復(fù)。 免死牌—鐵券 自吐蕃入侵后,皇帝的車駕東逃,人們皆歸咎于程元振,諫官多次參奏他。程元振心中懼怕,又因郭子儀重立戰(zhàn)功,他不想讓天子回京,勸皇帝暫且以洛陽為都來避開吐蕃的侵寇,代宗同意了。下詔書多日后,郭子儀聽說了,他極為不安,上書代宗,奏疏中說:長安之地,古代稱為天府,右面控制隴、蜀,左面扼守崤、函二關(guān),前有終南、太華的險峻,后有清渭、濁河的堅固,是神明的腹地,王者所都的地方,土地方圓數(shù)千,里,帶甲之兵十余萬,兵強士勇,雄視八方,有利則可以出擊,無利則可以退守。近來,因吐蕃的侵逼,鑾駕到東部去巡行。是因為六軍之兵,向來就不是精練的部隊,全都是些市肆屠沽之民,他們只是掛個虛名,來逃避國家的征賦,等到驅(qū)趕他們?nèi)ゴ蛘虝r,百人中沒有一個能夠勝任。也有的人暗中輸獻財物,以此請求免去軍籍。另外宦官掩蔽各地的實情,致使各種政務(wù)都荒廢了。遂使陛下振蕩不安,退居于陜郡。這些都是因為委任的失當(dāng),怎么可以說是秦地不好呢!陛下所憂慮的是京師遭到剽掠,糧食不足,國用缺乏。依臣之見,只要輕征薄斂,撫恤百姓,簡選賢才,托付老臣練兵御悔,中興之功,旬月之間就可有所希望。 代宗看過上表,流著淚對左右侍官說;“子儀盡心于國家,真正是社稷之臣。朕要急早回京師。”公元764年十一月,皇帝的車駕從陜州回宮,郭子儀伏地請罪,皇帝將車停下來慰勞他說:“朕沒有及早用卿,所以才到這種地步。”便賜給他鐵券(免死牌),在凌煙閣為他畫像,以表彰他的興唐之功。 郭子儀-親說回紇 大敗吐蕃
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唐朝社會內(nèi)部矛盾重重,真是一波末平,一波又起。廣德元年(763年),仆固懷恩叛變,屢引回紇、吐蕃攻唐。 唐朝將領(lǐng)仆固懷恩是鐵勒族人。安史之亂時,從郭子儀、李光弼作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曾與回紇兵擊敗過史朝義,官至河北副元帥、朔方節(jié)度使等職。因沒有得到封官加爵,對朝廷不滿,妄圖反叛。他的母親得知后,罵他忘恩負義,還舉刀要砍殺他,以絕后患。 仆固懷恩與朝廷猜疑日深,終于背叛朝廷,頓集軍隊于汾州,寇掠并州、汾州下屬各縣作為自己的封邑。 廣德二年十月,仆固懷恩招引吐蕃、回紇、黨項數(shù)十萬部眾南下,京師惶恐。皇帝召見郭子儀,問抵御戎兵之計。郭子儀說:“據(jù)臣所見,仆固懷恩不能有所作為?!被实蹎柶湓颍卮鹫f:“仆固懷恩雖然號稱驍勇,但他平素不得土心。仆固懷恩本是臣的偏將,其下邊的人皆是臣的部曲,臣的恩信曾施及他們,今天臣為大將,他們必然不忍心以鋒刃相向,因此知道他不能有所作為?!比痔斍挚芊种荩觾x讓他的長子朔方兵馬使郭曜率軍援救鄰寧,與分寧節(jié)度使白孝德閉城拒守。仆固懷恩的前鋒來到奉天,在城外挑戰(zhàn),諸將請用兵擊之,郭子儀制止他們說:“客兵深入,其利在于速戰(zhàn),不可與他們爭鋒。他們都是我的部曲,緩之必然會叛離;如果逼迫他們,是加速他們戰(zhàn)斗,開戰(zhàn)則勝負不可言。敢言戰(zhàn)的人,斬!”便加固城墻以待之,果然不戰(zhàn)而退。 仆固懷恩第一次人寇就這樣被粉碎了。 郭子儀單騎赴回紇圖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八月,仆固懷恩不甘心失敗,又勾引吐蕃、回紇、吐谷渾以及山賊等30萬軍隊,先出兵侵掠同州,約期從華陰趨赴藍田,直取長安。京師震恐。代宗急召郭子儀從河中回來,屯駐長安北面的涇陽城,抵御賊兵。郭子儀一軍僅1萬多人,被敵重重包圍在涇陽。他命令部將四面堅守,自己親率騎兵出沒于前后左右偵察敵情。這時仆固懷恩在行軍途中暴病已死,群兇無首,分營扎寨,各自為戰(zhàn)。郭子儀心中暗喜。但敵眾我寡,仗還是不好打。尤其是回紇兵,驍勇善戰(zhàn),又多于唐軍5倍以上。不可一世的回紇王驕吟道:“威風(fēng)凜冽氣昂昂,塞外稱雄無人言;鼓角聲敗,退則被殲,如何是好?足智多謀的郭子儀決定智取,放棄力敵。他派自己的得力牙將李光瓚前去回紇大營游說?;丶v王聽說他是郭子儀派來的,疑惑地說:“令公還活著嗎?仆固懷恩說天可汗(指唐朝皇帝)已經(jīng)拋棄四海,郭令公也已謝世,中國無主,我們才隨同他來的。如果他老人家健在,我們倒要見一見。” 郭子儀深知只有爭取回紇和唐軍聯(lián)合,重點打擊吐蕃,才能取得這場反侵略戰(zhàn)爭的徹底勝利,錯過這個機會,戰(zhàn)爭的勝負,京城的安危不堪設(shè)想,他立即決定,親自到回紇軍營走一遭。 郭子儀將要出去會見回紇將領(lǐng),諸將勸諫說:“戎狄之心,不可相信,請不要去。”郭子儀說:“虜寇有數(shù)萬之眾,今天依靠實力無法相敵,況且至誠能感動神靈,何況是虜寇之輩!”諸將說:“請選鐵騎500衛(wèi)從?!惫觾x說:“那樣適足以招致禍害?!闭f完只帶幾名親隨準備上馬出發(fā)。這時他的兒子急忙趕來,攔住馬頭哭道:“回紇像虎狼一樣兇狠,您身為國家元帥,怎么能冒這個危險呢?千萬不能去送死!”郭子儀說:“現(xiàn)在國家更危險,我以至誠相待,親說回紇退兵,國家轉(zhuǎn)危為安,別的還有什么可顧惜的?!彼膬鹤舆€是攔著不放,郭子儀揚起馬鞭,照兒子的手上打去,縱馬奔馳。 吐蕃民族 回紇首領(lǐng)藥葛羅,怕唐軍用計,趕緊叫部下擺開陣勢,自己也搭弓上箭,準備射擊。郭子儀遠遠看見這場面,干脆脫下盔甲,把槍也扔了,繼續(xù)接近回紇?;丶v首領(lǐng)看清后,趕忙上前迎接郭子儀。 郭子儀兩次從安史叛軍手里收復(fù)兩京時,曾經(jīng)帶領(lǐng)過借來的回紇兵,同他們可以說有過并肩戰(zhàn)斗的情誼。他在回紇人中有很高的威信,回紇人一向稱他為郭令公,表示對他的尊敬。郭子儀來到回紇營寨,他們一齊向他跪拜。郭子儀將他們扶起,與之痛飲敘談,又派人送來羅錦,歡言如初。 郭子儀對回紇說:“吐蕃本是我朝舅甥之國,朝廷沒有辜負他們,而他們到這里,是不再為親了。如果乘其不備倒戈一擊,如拾地芥那樣容易。他們的羊馬遍野,長達數(shù)百里,這是天賜,不可失此機會。今天能驅(qū)逐戎兵戰(zhàn)勝敵人,與我朝和好而凱旋,不亦善乎!”他們遂答應(yīng)下來。 郭子儀派遣朔方兵馬使白元光與回紇會師。吐蕃知道他們的計謀,當(dāng)天夜里逃跑?;丶v與白元光窮追不舍。郭子儀率大軍繼其后,在靈武臺西原大破吐蕃,斬首5萬,生擒上萬人,收取他們所虜掠的士女4000多人,繳獲的牛羊駝馬,300里內(nèi)接連不斷。 郭子儀-高山景行 功德圓滿
郭子儀像 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忠勇愛國,寬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極高的威望。 李光弼和郭子儀同為唐朝著名將領(lǐng)。他們曾經(jīng)同在朔方鎮(zhèn)當(dāng)將軍。可是兩個人的關(guān)系并不太好,互不服氣。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唐玄宗提升郭子儀任朔方節(jié)度使,位居李光弼之上。李光弼怕郭子儀刁難他,曾想調(diào)到別的方鎮(zhèn)去。這時朝廷要郭子儀挑選一位得力的大將,去平定河北。郭子儀出以公心,推薦了李光弼。李光弼卻以為郭子儀是借刀殺人,讓他去送死??墒浅⒊擅植荒懿环?。臨行前對郭子儀說:“我赴死心甘,只求你不要再加害我的妻子兒女好嗎?”郭子儀聽到他冤枉自己的話后,流著熱淚對他說:“現(xiàn)在國難當(dāng)頭,我器重將軍,才點你的將,愿與你共赴疆場討伐叛賊,哪里還記著什么私忿呢?”李光弼聽了非常感動。兩人手扶手相對跪拜,前嫌盡釋。 唐代宗大歷二年(767年)十二月,有人掘了郭子儀父親的墳?zāi)梗墒潜I賊卻沒有抓到。人們懷疑是朝中宦官魚朝恩指使人干的,魚朝恩一向嫉妒郭子儀,并向皇上屢進讒言,一再阻撓皇上任用郭子儀。郭子儀對于祖墓被毀的原因心里也是明白的。他人朝時,皇帝先提起此事,郭子儀哭奏道:“臣長期主持軍務(wù),不能禁絕暴賊,軍士摧毀別人墳?zāi)沟氖?,也是有的。這是臣的不忠不孝,招致上天的譴責(zé),不是人患所造成的?!睗M朝的公卿大臣原來都很憂慮,怕郭子儀鬧出事端,聽了他的回奏后,都對他無限欽佩。郭子儀想到的是國家安危事大,朝廷的安穩(wěn)遠比自己私事重要。 建元二年(781年)六月十日,郭子儀以85歲的高齡辭世。建元二年(781年)六月十日,郭子儀以85歲的高齡辭世。唐德宗沉痛悲悼,廢朝5日,下詔書高度評價和追念他。按律令規(guī)定一品官墳?zāi)垢?丈8尺,特下詔給他加高10尺,以示尊祟。君臣依次到府第吊唁,皇帝還到安福門臨哭送行。生前死后,哀榮始終。 郭子儀-個人榮譽
歷任綏州、渭州、桂州、壽州、泗州五州刺史。 郭子儀-人物評價
郭子儀傳奇 郭子儀功德越高,人們越尊重他。吐蕃、回紇稱他為神人?;实鄱疾恢苯雍羲拿帧I踔劣行┌彩放褜⒁埠茏鹬厮?,因為他曾施恩于很多人。安慶緒的驍將田承嗣占據(jù)魏州后,蠻橫無理,飛揚跋扈。郭子儀派遣自己的——個部將去見他。田承嗣倒很規(guī)矩,還向郭子儀所在的方向遙望叩拜,指著自己的膝蓋對使者說:“我這雙膝蓋,不向別人下跪已有多年了,現(xiàn)在要為郭公下跪?!彼庀碌睦蠈④姅?shù)十人,都是王侯顯貴,郭子儀頤指他們進退,他們就像奴仆一樣,聽從他的安排和指揮。 郭子儀處處做士兵的榜樣。他領(lǐng)兵打仗從不侵犯百姓的利益。當(dāng)時,連年戰(zhàn)爭,農(nóng)村經(jīng)濟破壞,農(nóng)民生活困難,負擔(dān)很重,籌集軍糧確實不易。為了減輕人民的負擔(dān),他不顧自己年邁力衰,親自耕種。在他的帶動下,官兵在休戰(zhàn)時,一邊訓(xùn)練,一邊參加農(nóng)業(yè)勞動。動亂時期,他的駐地豐收的莊稼到處可見。 《打金枝》劇照 郭子儀不僅得軍心民心,事奉圣上也很忠心勤謹。無論是手握強兵,還是方臨戎敵,詔命他何時入朝,他從未遲延過。在他被幸臣魚朝恩讒毀,削去兵權(quán)后,仆固懷恩率10萬大軍進逼京師,正當(dāng)用人破敵之急,朝廷恢復(fù)和加封他為太尉,分寧、涇原、河西及朔方招撫觀察使,關(guān)內(nèi)河?xùn)|副元帥,中書令等一系列虛職和實職。郭子儀從不把打仗破敵當(dāng)作升官發(fā)財?shù)那瞄T磚,他堅決要求辭去太尉之職,只保留招撫觀察使一職即可。他上奏說,自兵亂以來,綱紀破壞,時下與人比高低、爭權(quán)勢已成風(fēng)尚流行,他希望朝中興行禮讓,就由自己開始實現(xiàn)。他還說,自己早巳懂得知止知足的道理,心中懼怕盈滿之患。等到秩序安定,仆固懷恩被擒,往昔的官爵決心一無所受。經(jīng)過他再三懇讓,才辭掉了太尉之職。但這位四朝柱石,衛(wèi)國功臣,理應(yīng)受到寵遇。他權(quán)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德宗尊他為“尚父”。他既富貴而且長壽,后代繁衍安泰。他有八子七婿,都是朝廷重要官員。孫子有數(shù)十人之多,當(dāng)孫子來問安,他都無法分辨誰是誰,只是頷首而已。有一出戲《打金枝》,反映了他家興旺熱鬧的場面。 建陵[唐]-地理位置
唐肅宗李亨陵墓。位于咸陽城西北50公里處、禮泉縣城東北15公里、海拔783米的武將山南麓,以山為陵。東與九舊街昭陵遙相對峙,西與梁山之乾陵隔川遙望,北面群山疊嶂,南面是層層梯田和廣闊的沃野。 唐肅宗李亨(711~762)墓。爆發(fā)"安史之亂"的次年(756),李亨即位于靈武。在位期間(756~762),為了平定藩鎮(zhèn)的叛亂,借兵回紇,于至德二年(757)秋,收復(fù)長安、洛陽。由于任用宦官為觀軍容使,致使宦官勢力進一步擴大。762年,宦官李輔國、程元振殺張后等,擁立太子李豫(即唐代宗),李亨憂驚而死,葬于建陵。建陵依山為陵。陵園東墻長1524米,北墻長879米,西墻長1373米,南墻長1050米,面積15萬平方米。陵墓現(xiàn)存唐關(guān)中十八陵中保存最完整、雕鑿最細膩石刻。有汾陽王郭子儀、開國公李懷讓等陪葬墓唐肅宗建陵位于禮泉縣建陵鎮(zhèn)涼馬村。 建陵[唐]-簡介
陵區(qū)由陵園、下宮及陪葬墓區(qū)等組成。陵園為夯土城垣,平面呈不規(guī)則矩形,以四隅尚存角樓基址間距計,陵園東墻長1524米,北墻長879米,西墻長1373米,南墻長1050米,面積15萬平方米。城垣四面各辟一門,以四神命名。門外各置石獅1對,筑闕臺1對。朱雀門(南神門)外設(shè)神道,長763米,其南端筑乳臺1對。神道自南而北依 建陵 次排列華表、翼馬、駝鳥、仗馬、翁仲等石刻造像。朱雀門內(nèi)有獻殿遺址。陵園西南2.2公里有一處長110米、寬70米的建筑基址。當(dāng)為下宮遺址,與《長安志》“下宮去陵五里”所載基本吻合。陵園南偏西約2公里為陪葬墓區(qū),原有封土6座。1961年調(diào)查時尚存3座,今復(fù)查,兩座已無存,僅余汾陽王郭子儀墓1座,亦近夷平。據(jù)《文苑英華》所錄墓志,華州刺史李懷讓亦陪葬建陵。
1956年公布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唐肅宗李亨的陵墓。其建制如昭、乾、定、橋、泰諸陵,依山鑿石,陵飾亦如之,只是各類石刻,體型略小,但雕刻技巧,超過上述諸陵。因沿山溝壑縱橫,交通不便,游人較少,為現(xiàn)存唐關(guān)中十八陵中保存陵飾石刻最多、最完整、雕鑿最細膩的一座唐陵。由于一千多年的水土流失,陵區(qū)內(nèi)橫貫?zāi)媳眱蓷l大溝,整個陵區(qū)的遺跡破壞較大。
建陵依山為陵,陵區(qū)周圍20公里陵墓現(xiàn)已非原貌,屢遭破壞,但陵園四角闕址尚在,東南與西南角闕址間距1050米,東北與西北角闕址間距879米,東南與東北角闕址間距1524米,西南與西北角闕址間距1373米,東神門在東神墻偏南處,北神門在北神墻偏西處。
陵園東南角闕高2.5米,底徑12米,西南角闕高3.5米,底徑12米,東北角闕高3米,底徑12.5米,西北角闕高3 建陵侍臣 米,底徑14米,寬12米;南神門,北為獻殿遺址,范圍東西500米,南北50米;長安志卷十六載,建陵下宮去陵五里,在陵園西南2200米有一處長110米寬70米的建筑遺址,疑為下宮遺址。
陵園內(nèi)原有石刻數(shù)處,4門有石獅各1對,朱雀門外有石人10對、石馬5對、鴕鳥1對、翼馬1對、華表1對,玄武門外有石馬3對。今陵園內(nèi)殘存石刻有石門獅8只,每只石獅高1.50米、寬0.90米,石獅雕刻極為精細,肌肉強勁。
郭子儀人物故事 神道石刻東西列間距160米,華表位于乳臺闕址北95米,華表高5.5米,石座埋人土中,未計算在內(nèi)。華表上已不存在。橋陵華表的石座上所雕十二瓣覆蓮環(huán)座,而代之以微凸圓盤環(huán)座,建陵華表上部的仰覆蓮之間的蓮珠也變得較小。
建陵的一對冀馬,位于石望柱北28米。翼馬身長2.40米,身高2.45米,形制與其它陵的基本相同,唯其翼翅的三長翎尾端卷云紋更為突出,翼馬身驅(qū)變得較小,除了和其它陵墓石刻的冀馬一樣在前肩雕雙翅外,再無別的雕飾,但從側(cè)面看屹然而立從正面看躍然欲馳,其雕刻之精致在諸唐陵中最為突出,使人不能不嘆服,誠為高超的藝術(shù)品。
鴕鳥位于翼馬北32米,鴕鳥身高1.19米,身長1.40米,頭頸彎曲折於翅外中部,其毛羽清晰,猶如鱗狀,頭較大,眼突出,尾發(fā)達。
石馬位于鴕鳥北32米,每 對石馬南北間距30米。石馬身長1.90米。身高1.80米。唯其于頸下系一圓球狀鈴,這在 建陵西側(cè)武臣 唐陵的石刻中是罕見的。每馬前左方各有牽馬石人一個,均系武士裝束現(xiàn)均已殘。
石人位于石馬北32米,每對石人南北 間距30米,石人身高2.5米。
從建陵的石刻風(fēng)格來看,普遍較以前唐諸陵體型略小,制造也稍粗疏,與陵墓的比例也不相稱,反映了安史之亂后的唐朝經(jīng)濟由盛而衰的狀況??偟膩碚f,建陵是中唐時期帝陵的代表,文物不僅嘆為觀止,保存也最完好唐代石刻藝術(shù)登峰造極之作,建陵石刻當(dāng)之無愧。 建陵[唐]-關(guān)于李亨 李亨--唐肅宗 肅宗,名李亨(公元711-762年),唐玄宗第三子,馬嵬驛兵變后玄宗西逃,他繼位,在位6年,在宮廷政變中驚 憂而死,終年51歲,葬于建陵(今陜西省醴泉縣東北18里的武將山)。 唐肅宗李亨,原名李與,曾被封為忠王。公元738年被立為太子,改名李亨。 馬嵬驛兵變后,被玄宗任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領(lǐng)朔方、河?xùn)|,平盧節(jié)度都使,負責(zé)平叛。玄宗繼續(xù)西逃,他為百姓所留,與玄宗分道,北上至靈武。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靈武即位,史稱肅宗。遙尊玄宗為太上皇,改年號為“至德”。 肅宗繼位后,便圖謀收復(fù)兩京(西京長安、東京洛陽),宰相房琯請求帶兵去收復(fù)長安,肅宗平時很重用房琯,同意了他的請求。結(jié)果房琯在陳濤遭遇叛軍,全軍覆沒。 我的皇陵情結(jié)之(十一)唐肅宗李亨 建陵 唐肅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四月,高僧無量壽佛爺云游到湘源縣(今全州),登湘山筍布臺,憑高遠望,只見湘山72峰競相聳秀,五華圍繞 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史叛軍內(nèi)訌,安祿山為其子安慶緒所殺。肅宗任用名將郭子儀、李光弼,借用回紇兵,乘機反攻。先后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6月、10月收復(fù)西京長安、東京洛陽。肅宗曾與回紇兵約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敝率孤尻栐馐芎艽蟮钠茐摹?干元元年(公元758年)九月,唐肅宗命郭子儀,與河?xùn)|節(jié)度使李光弼等九節(jié)度使60萬軍隊圍攻相州,討伐安慶緒。參加作戰(zhàn)的九節(jié)度使中,郭子儀、李光弼戰(zhàn)功最多,威信最高,肅宗不愿把軍權(quán)交給他們,所以不設(shè)主帥,只命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使”,統(tǒng)帥大軍、總攬全局。安祿山部將史思明率部13萬趕來救援安慶緒。于干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與唐軍展開激戰(zhàn),魚朝恩根本不懂兵法,不知用兵,致使唐軍大敗,魚朝恩將相州失利的責(zé)任推到郭子儀身上,肅宗 無頭將軍 不明是非,罷免了郭子儀兵權(quán)。 此時,安史叛軍再次發(fā)生內(nèi)亂,史思明殺安慶緒,自稱大燕皇帝,并于同年五月,從李光弼手中,奪取了洛陽,史思明占據(jù)洛陽不久,就被自己的兒子史朝義所殺。 在朝中,自魚朝恩之后,肅宗開始信用宦官李輔國、程元振等操縱軍政大權(quán),宦官勢力日益囂張。 肅宗同時又寵信張皇后,縱容她干預(yù)政事。張皇后和李輔國起初連成一片,結(jié)為一黨。后來,張皇后恨李輔國專權(quán),欲謀立越王李系為嗣君,張皇后、李系與李輔國、程元振開始對立。 公元762年,肅宗患病,接連幾個月不能上朝視事。 四月,玄宗病死,他悲慟不止,病情加劇。張皇后召見太子,皇后說:“李輔助國久掌禁兵,權(quán)柄過大,他心中所怕的只有我和你。眼下陛下病危,他正在勾結(jié)程元振等人陰謀作亂,必須馬上先誅殺他們。”太子流著淚說:“父親皇病情正重,此事不宜去向他奏告,如果我們自行誅殺李輔國,父親皇一定震驚,于他貴體不利,我看此事暫緩再說吧?!睆埢屎笏妥咛?,馬上召肅宗次子,越王李系入內(nèi)宮商議。李系當(dāng)即命令宦官段恒俊,從太監(jiān)中挑選了200多名強健者,發(fā)給兵器,準備動 石柱 手。太監(jiān)獄中有人將此情報告了李輔國。李輔國、程元振帶著黨徒到凌宵門探聽消息,正遇太子要進宮探望父皇。李輔國謊稱宮中有變,阻止太子入宮,并命令黨徒將太子動持進飛龍殿監(jiān)視起來,李輔國假傳太子的命令,鼓動禁兵入宮將李系、段恒俊等人抓住,投入獄中。張皇后聞變,慌忙逃入肅宗寢宮躲避。李輔國帶兵追入寢宮逼張皇后出宮。張皇后不從,哀求肅宗救命。肅宗受此驚嚇,一時說不過話來,李輔國乘機將張皇后拖出宮去。肅宗因受驚而病情陡然轉(zhuǎn)重,又無人過問,當(dāng)天就死于長生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