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老子居于自然之道,主張“無為”而治。“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賢明的管理,旨在擴大同仁的心胸,使其免于自私與偏狹;確保同仁的需要,使其免于饑餓和寒冷;提高同仁的意志,使其免于自蔽和短見;保障同仁的身體健康,使其免于疾苦和痛疼。使他們沒有偽詐的心志,沒有爭盜的欲念,使那些自作聰明的人不敢妄為。用這樣的態(tài)度來管理,相信沒有任何公司不上軌道的。 任何公司,對于成員的要求,一是能力,二是忠誠。能力強的人,如果缺乏忠誠,對于公司的危害,遠遠大于那些能力不強的人。因為能力小,即使存心危害,害不可能大。所以,牛根生在“贏在中國”提出的用人標(biāo)準(zhǔn)是: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養(yǎng)使用,有才無德限制錄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 我們從反面考慮:員工不安,他肯干嗎?他能真誠嗎? 新來的員工,有幾個不肯干的?可是為什么時間一長就不肯干了?當(dāng)然,能不能干是另外一回事。這其中一定有原因。在說忠誠,新來的員工,很少有不忠誠的,時間一長,就有忠誠和不忠誠的,我們不妨了解其原因。不安及有不忠。不明管理者,通常采用許多并不正大光明的措施來監(jiān)督和逼迫員工,希望維持忠誠,殊不知這種“惡性循環(huán)”,只會帶來更多的不安和背叛。 管理的最終目的在于“安人”,安人之道重在滿足需求,人有五個需求層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 歸屬感及愛的需求、尊敬的需求、 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這些需求,起因于種種不安,歸納起來,不外乎源自憂愁和恐懼。管理要合乎人性,滿足人性的要求,應(yīng)該盡力是員工處于無憂無慮的狀態(tài),以達到安人的目的??鬃拥闹行乃枷胧?#8220;仁”,“仁”即“愛”,“敬人”必須用愛心,所以,孔子主張“仁以安人”。 如何才能安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真誠。管理者必須真誠,否則口號喊得動人,心無誠意,很快識破。很多老板就是透支信譽和鼓吹激情,承諾卻不兌現(xiàn),導(dǎo)致了設(shè)計師的流動性很大。 2、安全保障。安全保障可分為兩方面,一是工作,合理待遇保障,二是人身,生命安全保障。 3、相當(dāng)尊重。這是中國的一個顯著特點,特別重視面子。但是對于只愛面子不講原則的人,則不可以。 4、適當(dāng)關(guān)懷。彼此關(guān)懷,大家都安。 5、合適工作。不合適的工作安排,太多、太難或是太少、太容易都會帶來不安。 6、創(chuàng)業(yè)輔助。有能力,有夢想的人給予幫助,提供機會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