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①。此三者不可致詰②,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③,其下不昧④。繩繩兮⑤不可名,復歸于無物⑥。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⑦。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 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⑧。能知古始⑨,是謂道紀⑩。 注釋: ①“夷”、“希”、“微”:這三個名詞都是用來形容感官所不能把握的“道”。 ②三者:指夷、希、微。致詰:推究的意思。夷、希、微三者不可計量或推究。 ③皦:潔白,明亮。 ④昧:陰暗。 ⑤繩繩兮:形容紛蕓不絕。 ⑥復歸于無物:復歸即還原。無物:不是一無所有,它是指不具任何形象的實存體。 ⑦惚恍:若有若無,閃爍不定。 ⑧有:指具體的事物。 ⑨古始:宇宙的原始或“道”的端始。 ⑩道紀:“道”的綱紀,即“道”的規(guī)律。 意譯: 看不見的東西,叫夷;聽不到的東西,叫希;摸不著的東西,叫微。這三種東西不能再進一步追究,把它們合起來稱作“一”。“一”這種東西,它上面分不清楚,它的下面都很清楚。按照原有法則無法給“道”命名,因為又回到了“不是被生出來的物”這種特殊的物,所說的是原始形狀這樣一種特殊的形狀,原始物質這樣一種特殊的形象,這就叫惚恍。從前面看不見它的頭,從后面看不見它的尾。用自古就有的“道”來把握如今所生的事物,就能知道天地萬物有一個開端,這就是“道”的原則。 點題: 老子在這一章直接描寫大道的本體,說明大道似有似無完全不同于物的特性,并提出了體驗大道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