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5樓孫逐明于2010-11-25 10:47發(fā)表的 :
孫逐明:
由于平仄遞用能加強詩歌的音樂美,和西方節(jié)奏律有些相似,所以曾經(jīng)有許多著名學者都認為,平聲長而重,仄聲短而輕,漢語詩歌的平仄遞換相當于西方的輕重律和長短律。
這種看法完全站不住腳。
漢語有輕度的詞匯重音,可它主要由詞素之間的語法結(jié)構(gòu)決定,如偏正式合成詞〔紅旗、公路……〕多為重輕式,述賓式合成詞〔結(jié)果、紡紗……〕多為輕重式等等。詞匯重音根本與陰陽上去四聲無關(guān),唯有變調(diào)輕聲才是輕讀的聲調(diào)。也就是說平仄聲之間根本沒有輕重的對比。
漢語聲調(diào)之間也有輕微的長短差別。現(xiàn)代語音學家白滌州用浪紋計上的聲浪線計算過北京方言四聲的長度,結(jié)果上聲最長為488σ〔1σ=1/1000秒〕,陽平455σ次之,陰平436σ又次之,去聲最短為425σ。
四聲長短的差別太小,聽覺幾乎察覺不到,只有通過儀器的測量才能察知。這且不說,長短在平仄聲里是交叉分配的,平仄系統(tǒng)不存在長短的正態(tài)分布。
1、平聲:陰平55,陽平35。
平聲都上升到最高度5,是高音部的上揚聲調(diào)。
2、仄聲:上聲211,去聲為51。
仄聲都下降到最低度1,是低音部的下抑聲調(diào)。
普通話里平仄的對比,表現(xiàn)為高音部與低音部的對比,上揚與下抑對比。
三羊:
1、平仄不是一種長短律。平仄只是一種高低律。長短是一種水平距離;高低是一種垂直距離。古人的平仄長短,我們今天無從考證?,F(xiàn)代語音學家白滌州用浪紋計上的聲浪線計算過北京方言四聲的長度,其結(jié)果:上聲最長為488σ〔1σ=1/1000秒〕,陽平455σ次之,陰平436σ又次之,去聲最短為425σ。這微弱懸殊,只是用儀器測試的,我們在讀聽的整個過程中,口耳是根本無法覺察和體味的。更何況上聲應短而長,平聲應長而短。依據(jù)傳承規(guī)律來說,雖可有變化,也不至于相差到如此程度。王力所說的“平聲占時間大致比仄聲長一倍”,應該是一種無端的猜測和臆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