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證眩暈嘔吐浮腫
湖南中醫(yī)學院教授 熊繼柏 梁X X,女,64歲,長沙市退休教師。 1991年冬就診?;颊咴V2個月前患頭暈,兼嘔吐、下肢浮腫,經(jīng)某醫(yī)院診斷為美尼爾氏綜合征及腎病水腫。住院治療月余,取效不顯,患病2個月來臥床不能起?,F(xiàn)頭暈愈益加重,不能站立行走,若勉強坐立則覺天旋地轉,頭眩眼黑而昏昏欲倒;且時時嘔逆,不欲進食,進食則嘔,嘔甚則多出稀白痰涎。視患者形體消瘦,面色淡白無華,兩足浮腫較甚,氣短乏力,聲低息短。詢及腰腿部酸痛,腹中微脹,食量甚少,大便溏而不爽,小便少而色清。舌淡苔薄白膩,脈象沉細。松原市中醫(yī)院推拿按摩科趙東奇 綜析脈癥,為脾虛痰飲之眩暈病證。擬健脾溫中,祛痰化飲之法,用六君子湯加 次診:服藥后嘔吐明顯減輕,能進粥食。眩暈亦覺輕緩,能下床起坐。但感頭重心悸、四肢乏力,兩足仍然浮腫,舌脈如前。乃依原法原方,再加 三診:眩暈大減,嘔吐已止,能站立起坐,并能讓人扶著在室內行走,且每餐能食50g米飯,大便不溏,兩足浮腫亦明顯消減。現(xiàn)感頭重、心悸、兩足沉重無力。舌淡苔薄白,脈細。再依原法改擬歸芍六君子湯加味: 四診:眩暈已平,已能獨立行走,飲食增進,心悸氣短減輕,兩足浮腫基本消退。但覺兩腿乏力,腰膝酸重。舌淡、脈細。仍.:艾健睥益氣化痰之法,略加益腎之品,擬歸芍六君子湯加天麻、杜仲、淮 【醫(yī)生甲】本患者癥狀表現(xiàn)復雜,如何判斷為脾虛痰飲之眩暈病證? 【老師】患者癥狀表現(xiàn)固然復雜,然其主癥則為三個:頭暈、嘔吐、浮腫。頭暈、眼花,甚者如坐舟車,自覺天旋地轉,以致日不能開,身不能動者,為眩暈病?!鹅`樞·口問》所謂“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嘔吐,在眩暈病巾乃常見癥狀之一。幾眩暈之甚者,多伴嘔吐;而眩暈兼嘔吐者,又多屬痰飲之征?!督饏T要略》曾指出“心下有支飲,其人苦眩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古今醫(yī)統(tǒng)》說,“頭目眩暈.眼前黑暗,如坐舟車,了乙兀欲吐者,痰也”。凡眩暈病出現(xiàn)嘔吐痰涎,胸膈痞悶,苔白滑膩,則是痰飲眩暈證的表現(xiàn)特點。《癥因脈治》說,“痰飲眩暈之癥,胸前滿悶,惡心嘔吐,膈下漉漉水聲.眩悸不止,頭額作痛,此痰飲眩暈之癥也”。浮腫,《金匱要略》稱為“水氣”,后世稱“水腫”?!端貑?#183;平人氣象論》曾指出,“面腫曰風,足脛腫曰水”?!督饏T要略》并指出,“腰以下腫,當利小便”??梢娤轮∧[當屆水氣為患。今此患者眩暈與嘔吐,浮腫并見,所以首先要考慮為痰飲水濕之眩暈。再現(xiàn)患者形瘦、不食、復脹、便溏、氣短、乏力、舌淡、脈細,是為一派脾虛特點。稗虛而中陽不振,則運化失職,于是痰飲內生,為嘔為腫;脾虛而清陽不升,則生化乏源,于是氣血虧虛,發(fā)為眩暈?!蹲C治匯補·眩暈》說,“脾為中州,……若勞役過度,汗多亡陽,元氣下陷,清陽不升者,此眩暈出于中氣不足也”。由此可知,本病患的病機在于脾虛與痰飲,故斷其為脾虛痰飲之眩暈病證。 【醫(yī)生乙】請講講本病治取六君子湯加天麻、 【老師】脾虛痰飲眩暈證,是一個本虛標實證,脾虛是本,痰飲為標。由于脾虛失運而聚飲生痰,故其治法當以補脾占二力本,蠲痰飲為標。用六君子湯正是取其補脾祛痰之功用。《慎齋遺書· 頭暈》說過,“巾氣虛則脾不運化,以致生痰上逆而頭暈者,用四君子湯加半夏、天麻”。《醫(yī)學心悟·眩暈》又說過,“有氣虛夾痰者,書曰: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則上重下輕也,六君子湯主之”。又天麻為熄風治眩之要藥,今患者眩暈不能坐立,甚則昏昏欲倒,必須熄風定眩之天麻,方可抑其風眩之勢。李東垣說,“眼黑頭眩,虛風內作,非天麻不能除也”。 【醫(yī)生丙】眩暈病的病因病機復雜,證型分類頗多,臨床辨治主要在于哪幾方面? 【老師】歷代醫(yī)家對眩暈病的辨證分類頗為復雜,就臨床常見,眩暈為病,主要在于因風、因痰、因虛等三個方面。 第一,因風之眩暈,又分外風、內風兩種。外風,即外感風邪所致之眩暈,此證每于感冒之后發(fā)作,具有眩暈、頭痛、惡風等癥?!栋Y因脈治·外感眩暈》說,“頭痛額痛,骨節(jié)煩痛,身熱多汗,上氣喘逆,躁擾時眩,此風邪眩暈之證也”。治宜解表祛風,可選 第二,因痰之眩暈,亦有痰濕、痰火兩種?!兜は姆ā吩?#8220;無痰則不作眩,……又有濕痰者,有火痰者”。痰濕眩暈,癥見眩暈、胸悶、嘔吐、口淡,舌苔白滑膩。治宜祛痰化濕,可選半夏 第三,因虛之眩暈,此證起病緩慢,持續(xù)發(fā)作,每多見于老人、虛人,或大病久病之后并發(fā)眩暈。對于虛證眩暈,古人認為有氣虛、血虛、陽虛、陰虛、心虛、脾虛、腎虛、肝虛諸類。然臨床所常見者,主要為脾虛和腎虛兩種。脾虛眩暈主要在于生化乏源,氣血不足?!蹲C治匯補·眩暈》說,“脾為中州,升騰心肺之陽,堤防肝腎之陰。若勞役過度,汗多亡陽,元氣下陷,清陽不升者,此眩暈出于巾氣不足也”。表現(xiàn)眩暈、欲嘔、食少、神倦、面色皓白,舌淡苔白,脈細或虛。治宜補脾益氣養(yǎng)血,可選歸芍六君子湯。腎虛眩暈主要在于腎精虧損,以腎主藏精生髓,腎虛梢虧則“髓海不足,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故癥見眩暈、耳鳴、精神萎靡、腰膝酸軟,甚則遺精、盜汗。治宜補腎填精,可選左歸飲,杞菊 上述因風、因痰、因虛三個方面,概而論之,不外虛實兩端,虛者,啤虛、腎虛為病之本;實者,風邪、痰濁為病之標。而臨床所見則純虛純實者少,虛實夾雜、本虛標實證者多。辨治大法。當審其癥狀特點,視其標本緩急,補虛瀉實,標本兼施之。水文所舉驗案即是標本兼施的實例。 腹 瀉 案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教授 劉興志 倪X X,女,25歲,工人。罹患腹痛瀉下5年余,診斷為:慢性腸炎,經(jīng)反復治療不愈而前來中醫(yī)就診。1981年12月31日初診。自述腹痛作瀉5年之久,現(xiàn)右小腹疼痛,腸鳴,腹痛即瀉,瀉后痛緩,每日大便3?次不等,納差,食后脘脅脹痛痞滿。形羸肌瘦,面黃少華。舌質淡,有齒痕,白苔,六脈沉細。中醫(yī)認為,腎司二便,久泄傷腎,以致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火衰則不能生土,土虛則木不達,乃至脾腎陽虛,木不疏土。故治宜溫補脾腎之陽,調達肝木,兼以澀腸止泄。宗四神丸合痛瀉要方加減化裁:補骨脂15g,吳茱萸10g,肉 1982年王月4日二診:服上方3劑,大便成形,每日 1次。但近日出現(xiàn)頭昏。飲食尚可,舌脈同前。認為眩暈之所以出現(xiàn),乃系泄瀉日久,損傷脾胃,巾氣不足,清陽不升,故于方中宜加入增強補中益氣之太子參15g、炙 1982年1月11日三診:服上方后頭昏欲仆之狀已除,尚右小腹隱痛,時有腸鳴,腹痛欲便,便后痛止,大便仍稀。苔薄白而潤,脈沉細。瀉利日久,脾腎虛寒,腸失固澀。故改擬真人養(yǎng)臟湯以溫補脾腎,固澀止瀉。藥用:潞 1982年3月18日四診:服藥后腹中痛瀉已見成效,精神穩(wěn)定,自信心增強。近來出現(xiàn)每逢寅時,腹痛作瀉,時有腸鳴,胃脘微脹。舌淡紅白苔,脈沉細。觀其病情,虛衰之體得以改善,臟腑功能得以調整,陽氣漸復。張景岳云“陽氣未復,陰氣極虛,命門火衰,胃關不固而生泄瀉”。故仍按前法,加強溫陽補火之力,仿張錫純加味四神丸,輔以柔肝健脾之品,擊鼓再進。藥用:補骨脂15g, 1982年4月8.日五診:服上方痛除泄止,但覺疲倦,夜寐多夢,已思食味香。舌質稍紅,白苔,脈沉細較有力。宜在上方加五味子10g,以收斂肺氣,滋腎水,氣運水升則心腎交合,其夜臥自然安合。處方:補骨脂15g,吳茱萸10g,肉 1982年10月21日患者因患中耳炎來診,談及腹瀉舊疾,欣然告之,經(jīng)過前段的精心治療,腹痛泄下已痊愈,一直未發(fā)。 【醫(yī)生甲】本病基本病機是什么?疾病的演變過程?用何方處之? 【老師】《內經(jīng)》告誡我們,要緊守“病機”,是分析、治療疾病關鍵所在。弄清疾病的演變規(guī)律,是認識疾病的深化過程,便于全面掌握疾病,才能更好地把握“病機”,審證施治。 本案基本病機乃系泄久脾腎陽虛,木不疏土。病人年僅20歲,即患腹痛泄下之頑疾。結合病人平素食少脘脹,消瘦神短,面色萎黃、少光澤,可知患者素體脾虛。中醫(yī)認為,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運化水谷之精微。脾與胃相為表里臟腑,脾宜升運,胃主納降,脾升胃降則氣機協(xié)調;若脾失健運,胃失和降,則氣機紊亂,諸病叢生。脾與胃均屬中土,土虛則氣血生化之源匱乏,肝失所養(yǎng),疏泄不及,因而形成郁象,臨床上稱之為“木不疏土”。.正如《金匱要略》所云“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所選藥物,一方面要健脾,選 由于患者素體脾虛,運化失司,水濕下注,因而致泄。泄下之初尚屬脾氣不足,由于治療不當,泄下不止,脾氣虛進一步發(fā)展致脾氣下陷,進而造成脾陽不振。按五行學說,脾為陰土,腎中命火為火,火能生土,亦屬母子關系,子能令母虛,稱之為“子盜母氣”。因此泄下日久,由脾陽不足而導致腎中命火不足,出現(xiàn)脾腎陽虛。又腎為水,肝為木,肝腎為母子關系,“母病及子”,腎中命門相火衰而導致肝之相火不足,火不足便生寒,此乃陽虛是也。中醫(yī)所說“肝主疏泄”是其功能,這種功能的發(fā)揮是靠陽的作用,因此肝“體陰而用陽”。今肝陽已虛,勢必功能減弱,臨床上往往出現(xiàn)腹瀉,瀉前腸鳴、腹脹,腹中一痛即泄,泄后緩解,并不立即消失,是其一大特點。這種表現(xiàn)稱之為“木不疏土”。由脾虛發(fā)展至腎虛作泄,主要表現(xiàn)為瀉下時間在早晨,泄前腸鳴、腹痛,瀉后痛除。多選用四神丸,我在臨床上多仿張錫純加味四神丸,效果甚佳。 【醫(yī)生乙】痛瀉要方如何運用?方中為何選用 【老師】痛瀉要方主要用于肝脾不凋,中醫(yī)認為脾與胃屬中焦,《內經(jīng)》云“中焦受氣取汁變化為赤,是謂血也”。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若脾虛運化不足,氣血虧虛,肝失所養(yǎng),而致肝不疏泄,因此方中用 【醫(yī)生丙】肝陽虛如何補法?用何藥為宜? 【老師】肝陽虛乃相火不足。相火是一種能源,臟器功能的原動力。人體在命門、肝臟、膽腑及三焦內均有相火,總根源在命門。入有兩腎,左右各1枚,(難經(jīng))指出撟笪觶椅??? 門”。由于命門相火衰,而導致肝之相火不足,當然補命門相火,會有助于肝臟所藏的相火,補腎陽即補肝陽。肝氣虛和肝陽虛,表現(xiàn)為懈怠、憂郁、膽怯、頭痛麻木、四肢不溫、腹痛泄下等癥?!妒セ莘健飞险f,“肝虛則生寒”,寒即陽不足的意思。若寒邪傷肝,當用溫劑辛散,若肝臟本身陽氣不足,宜以溫養(yǎng)肝陽以助其生發(fā)之性。常用藥物如 【醫(yī)生丁】張錫純在《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摷游端納褳钄用生 【老師】問題提得好。人之所以黎明作泄,請看張錫純是怎樣論述的: “人稟天地之氣而生,人身一小天地也。天地之一陽生于子,故人至夜半之時,腎系命門之處,有氣息萌動,即人身之陽氣也。至黎明寅時,為三陽之候,人身之陽氣,亦應候上升,自下焦而將達中焦。當臍之處,或兼有凝寒遮蔽,即互相薄激,致小腹作疼。久之陽氣不勝凝寒,上升之機轉為下降,大便功工即溏下。此黎明作瀉之所由來也”。又云,“夫下焦之陽氣少火也,即相火也,其火生于命門,而寄于肝膽。故四神方中,用補骨脂為補命門,吳茱萸以補肝膽,此培火之基地。然瀉者關乎下焦,實又關乎中焦,放又用肉蔻之辛溫者,以暖補脾胃,且其味辛而澀,協(xié)同五味于之酸取者,又能固澀大腸,攝下焦氣化。然此藥病輕者可愈,病重者服之,間或不愈,以其補火之力猶微也。故又加 【醫(yī)生戊】老師治病可謂妙,善于守法變方,抓住根本,而且用藥不凡,請指點。 【老師】我以為“發(fā)展中醫(yī)學術,臨床是基礎”。深層次的臨床,要靠深層次的理論,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深刻地理解與認識高深的理論。譬如《傷寒論》、《金匱要略》是在實踐中產(chǎn)生,就必須通過大量的、多層次的臨床實踐,才能加深對他的理解與認識。大家對腎陽虛、脾陽虛的診斷與處方用藥,可以說作為一個臨床大夫拈手即來,而對肝陽虛的認識則略顯不足。都知道“肝主疏泄”,但肝為什么能主疏泄?則在撎逡醵醚魯方面的認識又路顯不全面。在用藥方面,一般性的方藥人人皆用,對冷僻的藥、猛烈的藥、毒性大的藥則望而生畏,或用量極小發(fā)揮不了作用。本案只言及 |
|
來自: tu8tu > 《中醫(yī)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