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青、烘青、炒青茶的差別
如何鑒別曬青和烘青茶
普洱茶曬青原料,苦澀為首選,湯色泛黃,苦澀雜味會隨時間化掉,當年春芽、春尖、春玉燙色滋味的,消費者極易鑒別;烘青、炒青茶味清爽,湯色碧綠,有糯米或板栗微香,但陳舊后出苦不出甘。存放多年后,曬青葉色褐紅,烘青、炒青葉色變黑,沖泡后曬青茶底微微皺折黑褐,而烘青、炒青的茶底則較平滑光鮮,葉底色澤非常接近紅茶。
烘青和炒青在氧化和發(fā)酵過程中有一個共同點,遇濕、遇潮、遇水就變苦。 烘青和炒青與潮濕為敵,而曬青則與潮濕為友。自然陳化的生普和人工發(fā)酵的熟普都同濕熱發(fā)生過聯(lián)系,因而區(qū)別茶中是否混有非普洱茶烘青和炒青還有一些其它方法,除觀察葉底外,對比品嘗非常重要。有比較才有鑒別,有鑒別才有品位。比較需要座標,需要參照物。我們用曬青茶陳化的生普和熟普為參照物,用相同的重量、相同溫度的水、相同的容器同時對比沖泡其它茶。如茶中混有烘青和炒青,其與濕熱發(fā)生聯(lián)系必然變苦的特性會在杯中暴露出來。兩杯茶放冷后對比品飲,劣茶的苦性更加暴露無余。一般講,烘青和炒青占的比例越大苦味越重。 烘青和炒青在“生茶”中有極大的隱蔽性,在未發(fā)酵和陳化的綠茶階段幾乎沒有辦法區(qū)別出來。 其實我們可做一個實驗,買一包親眼看著曬干的茶葉,一半防潮防濕,一半自然陳放或加水發(fā)酵;同樣用一包烘青或炒青綠茶,一半防潮防濕,一半自然存放或加水發(fā)酵,半年或一年以后,品飲結(jié)果會告訴我們,已受潮濕變的烘炒青茶只配去煮茶葉蛋或丟拉圾桶。 ***茶友討論版***
久云未散:個人見解.曬青有一太陽味.
瑞貢茶人:以前大家把普洱歸入“黑茶”中,但現(xiàn)代的科技制茶現(xiàn)了大批的“烘青茶”,讓當今的茶專家都說不清普洱應當歸入哪類茶。 我稱不上茶界友的老師,但依個人的經(jīng)驗來說----烘青茶清香略帶甜味,但香氣易下降,一二年后可能會出現(xiàn)悶味,其湯色多為綠色或綠黃色,口感清爽但湯質(zhì)薄水,茶底多為鮮綠黃色,柔韌性差。 而曬青茶除有難以替代的“太陽味”外,略有青味,但此味一二年后會淡化,其湯色較不清亮,普遍為黃綠色或黃紅色,口感質(zhì)感濃烈,回甘持久,茶底多為深綠色,柔韌性佳。 一般上有這些基本上的差別,但也有一些比較特殊的狀況出現(xiàn)。 青茶MM: 據(jù)云南一茶界重要人士說:普洱茶的原料配方比例,在計劃經(jīng)濟時期,基本上沒有大的變動。省公司有關(guān)普洱茶原料的文件,規(guī)定必須使用曬青加工工藝,不得在普洱茶中拼入烘青、炒青或用其他工藝加工的原料。 曬青在綠茶階段的苦,過后終會喉底回甘,并隨著歲月的推移,在陳化過程中漸漸消失,轉(zhuǎn)化出醇滑、甘厚、和諧、無刺激的感覺。舉杯聞香時,陳年普洱茶會沖出一股活力,而陳舊烘青茶則沉悶窒息,毫無生氣。陳舊烘青茶更大的問題是飲后不生津,反倒口干舌燥。烘干機的火,竟然能夠在茶體中一直保留下來。 所以茶友們?nèi)粢詹厣璧脑挘ㄗh收入生命力相對旺盛、價值潛力大的曬青普洱為妙。 閑云孤鶴: 聞茶餅,純料曬青茶幾乎聞不到多少香氣,只有一點淡淡的茶葉自然的味道,而如拼配有烘青時,香氣很高,鼻子不用靠近就可聞到。 茶盒大王: 曬青毛茶(散茶)干茶有清鮮味+青味或太陽味。 普洱茶: 哂青毛茶(成形茶)干茶氣味正而自然,要比"曬青毛茶"香氣好,是因為壓餅形前要用蒸氣2-3秒的作用,毛茶才可壓成餅或磚或其它型壯,這道工藝對普洱茶是很治命的,蒸氣用的輕.餅形不美觀,蒸氣用的過度.會殺死茶,所以中間一定有個最佳值? 烘青茶: 香氣高,工藝好的,茶湯味道并不亞于曬青普洱茶,唯一的毛病是耐泡度底,口感寬度少有比不過純曬青茶。個人認識! 小鬼: 烘青茶葉底翠綠,香高且沖,不耐泡,曬青茶葉底黃綠,普洱就只能是曬青毛茶為原料.普洱現(xiàn)在是是個單門獨類.生茶不是綠茶,熟茶也不是黑茶,更別說熟茶是紅茶了. 工夫茶: 究竟下關(guān)茶是否是烘青茶?能否有些朋友拍些相片出來釋疑呢?鄒家駒曾經(jīng)說過,烘青茶把茶葉里的活性殺死了,所以無法陳化,究竟對不對?~~~~~~ 烘青與曬青的唯一區(qū)別,在于干燥方式不同。烘干機內(nèi)溫度高達130度以上,只用6-7分鐘時間,便可結(jié)束茶葉的干燥過程。高溫殺死了茶葉內(nèi)殘余的活性酶,中斷了茶葉的轉(zhuǎn)化條件。 百濮子:一.香氣:濃郁,沉悶且有烘烤過的味道;二.湯色 : 與最后一次 干燥有關(guān).1.干燥溫度過高,湯色清亮泛綠;2.溫度稍低,湯色微黃,但清澈度降低. 三.葉底:色澤統(tǒng)一,泛翠綠鮮嫩.但請兄臺注意,烘青工藝 是為提香所為,適宜鮮飲,不宜長期存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