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jīng)》的現(xiàn)代和世界價值 黎 鳴 作者按:此題原擬在北京的一個文化討論會上宣講,因為會議主持者反對反孔,因此被取消。此演講稿后來被趙虹先生看中,并被發(fā)表在河北省《社會科學(xué)論壇》第11期上。這里再訴諸關(guān)心它的所有網(wǎng)上的朋友。 兩千多年來,老子的《道德經(jīng)》遭到了孔儒們的巨大的錯解、歪曲,甚至顛覆。盡管如此,老子及其《道德經(jīng)》還是流傳下來了,并終于到了今天可以讓它重光的日子。 一, 從破和立說起 近來,我一直都在集中火力批判孔子及其儒家對于中華民族文明的巨大的毒害,事實上,也正是長期以來儒家“獨尊”的歷史傳統(tǒng)鑄造了中國社會體制的落后、腐敗和無能。認識不到這一點,現(xiàn)代的中國人實在是太對不起“五四”運動時代偉大的思想先驅(qū)——陳獨秀、胡適、魯迅等,忘記他們,實際上就是忘記了中國人自己的良心,就是中國人對自己良心的背叛。 網(wǎng)友們對于我的“批孔批儒批傳統(tǒng)”,雖然有不少人表示了理解,但看來,還有不少的人們?nèi)匀辉诳兹鍌鹘y(tǒng)的舊夢中難得醒來。對于永遠都醒不過來的老人、傳統(tǒng)文人,我根本就不在乎他們的態(tài)度,自然的死亡規(guī)則就已經(jīng)足矣,我只關(guān)心青年,特別是希望對人類文明的創(chuàng)造懷有雄心壯志的廣大中國的青年。大概是他們中的一些人也在網(wǎng)上對我表現(xiàn)出了某種不耐煩。他們更希望看到的是如何“立”,“立什么”,而不僅僅是“破”,因為他們自認為本沒有受到多少孔儒和傳統(tǒng)的毒害。雖然我并不這樣認為,因為真正孔儒和傳統(tǒng)的“毒害”并不僅僅表現(xiàn)在是否學(xué)習(xí)過傳統(tǒng)的文本上,而是更多地體現(xiàn)在全體中國人的生活習(xí)慣:言說的習(xí)慣、行動的習(xí)慣、思考的習(xí)慣之中。盡管如此,我還是愿意考慮到他們的需求,所以我今天要專門講一講“立”和“立什么”的問題。 歷史上凡是反孔的人們都會首先從老子的道家去尋求思想資源,例如歷史上幾乎所有農(nóng)民起義的領(lǐng)袖們就是如此。事實上也是,老子的《道德經(jīng)》原就是最反儒家的古代最有思想的文本。我今天的反孔、反儒、反傳統(tǒng)也不例外。但必須指出,決不僅僅于此。 可以斷言,老子的《道德經(jīng)》決不僅僅只有反孔、反儒的價值,而是簡直可以說,它是中國兩千多年來幾乎惟一的一份具有真理性思想的創(chuàng)造性、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的古代文本,它是中華民族文明中具有真理性思想價值的最偉大的瑰寶,即使把孔子以來所有儒家的經(jīng)典加在一起,在文明的價值上也根本無法與它同日而語。更重要的是,孔子及其儒家對中華民族的文明的價值,從今天人類的文明評價標準看來,幾乎全都是負值,而老子及其《道德經(jīng)》的價值則不僅是正值,更是巨大的正值。我的評價是準確的,客觀的,如果不信,請繼續(xù)看我下面的論述,以及將來我的更詳細的論著。 談到“立”和“立什么”的問題,話還得說回來。我固然重視老子及其《道德經(jīng)》,但我決不僅僅是“立”老子和他的《道德經(jīng)》,說到底,老子的思想也只能是我的思想資源和理論思維出發(fā)點的一個部分,其他還有古代中國的伏羲和他的七十二個符號(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圖像),古代中國的墨子和他的關(guān)于“表”的邏輯思想的表述,以及還有西方(法國)人笛卡爾的分析的哲學(xué)、西方(英國)人休謨的歸納的哲學(xué)和西方(德國)人康德的綜合的哲學(xué)等等。 概而言之,我“破”的是中國孔子及其儒家的傳統(tǒng)、它長期以來所鑄造的中國的社會(主要是政治)體制和中國人長期以來無邏輯、無理性的思維狀態(tài)。我要“立”的則是新傳統(tǒng)、新體制和新邏輯思維的方法。 今天的文章只談與新傳統(tǒng)、新體制和新邏輯思維方法有關(guān)的老子《道德經(jīng)》對于現(xiàn)代中國人和世界人類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二, 老子反孔子及其儒家什么? 老子用自己的“道”反對孔子的“禮樂”,老子用自己的“德”反對孔子的“仁”(假仁或偽仁),老子用自己的具有真理規(guī)律的邏輯的思維方法反對孔子的唯血統(tǒng)、唯情感、唯宿命、唯古人、唯大人、唯圣人的無邏輯真理規(guī)律的亂思維。 老子的“道”是典型的真理、規(guī)律的概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自然的“道”,當(dāng)然是規(guī)律,是萬事萬物的真理。在中國,自古以來,幾乎惟一只有老子對真理、規(guī)律作出了如此杰出的論述。老子正是運用自然而然的“道”的真理來駁斥孔子的毫無道(真)理的“禮樂”??鬃拥?/span>“禮樂”是完全反自然的人為的人與人之間的不變的等級關(guān)系——天子、諸侯、大夫、士、庶民,或簡稱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老子甚至更是直接具體地揭露其害:“夫禮,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老子的“德”則是人類社會的真理(人人平等)的深刻的揭示:“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為玄德。”老子正是運用自然而然的社會的真理“德”來反對孔子的完全反自然的人為的“仁”??鬃诱f“仁者愛人”,卻又說“克己復(fù)禮為仁”。社會生活一旦牽涉到人為不平等的“禮”,“仁”便完全喪失了它“愛人”的原義,而墜入了“假仁假義”的人為的“騙局”。 老子的真理規(guī)律的邏輯思維方法是:“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更又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充器以為和。”我在后面會專門分析,為什么老子的上述說法是揭示了人類偉大的全息邏輯規(guī)律。老子正是運用他的上述的邏輯思維規(guī)律來反對孔子的無真理、無邏輯、無規(guī)律的亂思維:“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的思維是唯情感(詩)、唯大人(禮樂)、唯宿命的思維。 此外老子還以自己的理想的崇奉真理的圣人來反對孔子的具體有所指的古代歷史上的“圣人”,其實全都是傳說中的領(lǐng)袖“大人”:堯、舜、禹、湯、文、武、周公。老子并不認為這些人是真正的圣人。在老子看來,真正的圣人:是“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的“圣人”,是“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的“圣人”,是“圣人之道,為而不爭。”的“圣人”,等等等等。而孔子的“圣人”則全都是為了對現(xiàn)實中的領(lǐng)袖“大人”進行拍馬、投機而批發(fā)的名號“圣人”,事實上,后來歷代的皇帝都被臣民們稱為“圣上”,皇帝說的話也被恭維為“圣旨”,很顯然,所有這一切的根源全都來自孔子的《論語》。說白了,孔子真是一個很會拍馬溜須的庸人。 僅舉上述的幾項,即可看到老子對比于孔子的真實的偉大,而孔子的“偉大”不過是歷代專制統(tǒng)治者為自己數(shù)碑立傳所需而盡力夸張的假“偉大”,事實上是真真正正的“渺小”。說一句客觀的話,孔子的確只能是一個歷史上極其平庸無知的小人物,他之所以能夠“偉大”到今天,全靠專制權(quán)力者的毫無真理、真實、真誠依據(jù)而強加的支撐,說穿了,他終究也只不過是一個死后被統(tǒng)治者利用來迷惑、坑害、糊弄老百姓的木偶工具。他和西方歷史中的耶穌同都具有某種共性,即他們?nèi)际侨祟愇拿鳎ㄖ腔郏v史發(fā)展過程中偶爾出現(xiàn),而實際上應(yīng)該從此以后讓人永遠忘記的“笑柄”。充其量是一個“笑柄”而已,何來“圣人”,更何來“偉大”?關(guān)于孔子及其儒家,我將有專門進行徹底批判的論著來特別埋葬他和他們,為的是讓后來的人們永遠徹底地忘記他和他們。只有這樣,才會有真正中華民族文明輝煌的未來。 三, 老子《道德經(jīng)》的現(xiàn)代和世界意義 先談老子《道德經(jīng)》對于現(xiàn)代中國人的價值和意義。 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所專門論述的“道德”才是人類社會中真正意義的道德——社會公德。而孔子在其《論語》中(以及后來孟子和其他儒家)所描繪的“道德”——孝悌忠恕的仁義道德,則是停留于遠古血族部落時期的私道德、家道德,因此而實際上是后來中國人社會中的假道德。中國人長期以來把社會、天下稱為家天下,稱為國家,在某種意義上正是孔子及其儒家的私道德、家道德的長期流行的一個必然的結(jié)果,也是直到今天仍在流行的中國社會的“家”體制的必然歷史的淵源。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老子《道德經(jīng)》中的“道德”對于我們今天中國人的真實而偉大的價值和意義。即是說我們今天,必須徹底批判孔子及其儒家留傳給我們的舊道德——私道德和家道德,而應(yīng)該重新發(fā)揚老子早就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的公道德——真正的社會道德、天下道德。這個道德的全稱是:因道而得,因真理(人人平等的真理)而得,所以才會有“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真正偉大的人類社會、天下的高尚、和諧、自由的境界。這種偉大的社會境界只能發(fā)生在老子道德盛行的世界,而決不可能發(fā)生在孔子及其儒家的私道德、家道德盛行的世界。 “生而不有”是人人政治平等的狀態(tài);“為而不恃”是人人經(jīng)濟生活自主、自治的狀態(tài);“長而不宰”是人人文化精神、思想、言論自由的狀態(tài)。這樣的社會和天下的狀態(tài)不正是我們今天的中國人夢寐以求的平等、民主、自由的社會體制么?而這也正是我所要論述的老子《道德經(jīng)》對于我們今天的中國人的巨大的價值和意義。 下面進一步談?wù)劺献印兜赖陆?jīng)》對于全世界人類的價值和意義。 大家知道我曾有一本書,名字叫做《西方哲學(xué)死了》,西方哲學(xué)之所以死了的最關(guān)鍵的原因,是其中的核心邏輯“死了”,所謂“死了”即停止前進了,其最初的原動力已經(jīng)消耗殆盡了。大家知道有三條基本的邏輯規(guī)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或充足理由律)。事實上真正完全獨立的只有前面兩條規(guī)律,而排中律完全可以從前面兩條規(guī)律推導(dǎo)出來。說白了,迄今為止,西方的哲學(xué),基本上都是由這兩條規(guī)律推演出來的。而且它把對于真假問題的演繹不加限制地任意運用在善惡、美丑的問題上,從而引出來一系列難以解答的悖論,包括今天人們對于西方重要的普適價值(平等、民主、自由)的懷疑、甚至錯置,其問題的關(guān)鍵其實都發(fā)生在這個哲學(xué)的二元論(兩條規(guī)律)的根源上。 我今天告訴大家,老子的《道德經(jīng)》提供了解決上述哲學(xué)問題的重要的方法論,這個方法論即是我所總結(jié)的“陰陽三行六度”的全息邏輯理論。換言之,我把中國古人伏羲的七十二個卦畫的圖像與老子對這些圖像的解釋聯(lián)系起來,然后再與西方近代最主要的哲學(xué)家(笛卡爾、休謨、康德,特別是康德)的哲學(xué)邏輯思想結(jié)合起來共同形成了這個理論。說得更直接一點,我把老子和康德的思想結(jié)合起來,最后用“全息律”或“三全律”取代“排中律”或“充足理由律”,從而使人類的邏輯規(guī)律成為了一組完整的全息邏輯規(guī)律,而這個完整的全息邏輯規(guī)律,竟然非常奇異地恰恰與中國古老的伏羲的卦畫圖像符號的生成方式同構(gòu),正是在這個基礎(chǔ)上,我提出了“陰陽三行六度”的完整的全息的邏輯理論。關(guān)于這個理論,我深信,將很可能會引發(fā)全人類思維的革命。我當(dāng)然希望,這個人類思維的革命將會首先發(fā)生在中國,發(fā)生在我的祖國,也就是伏羲、老子、墨子的祖國。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認為,老子的《道德經(jīng)》對于全世界人類也同樣具有非常偉大的價值和意義。 四, 我對解釋《道德經(jīng)》所作出的工作 這個問題在這里只能以最粗略的方式加以說明,更詳細的當(dāng)然只能等到我的專著的出版。簡略地說,我對《道德經(jīng)》中的一些語句給予了重新修改后的解釋。下面略舉數(shù)例。 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二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在此句中,我的最明顯的修改之處在于對前面十二個字的標點。通觀《道德經(jīng)》全文,只有如此標點,才可能真正前后呼應(yīng),使全經(jīng)成為一個系統(tǒng)化的邏輯整體。 二,“反者道之動,約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在此句中,“約”字原本為“弱”字。“弱”字缺乏哲學(xué)廣泛的內(nèi)涵,遠不如“約”。“約”為簡約,只有理論的“簡約”化才能夠容易獲得實際上和實踐中廣泛的用途。 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充器以為和。”句中“充器”原為“沖氣”,器有工具、機器的含義,可與《道德經(jīng)》中的“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中的“物形之”相互呼應(yīng)。將可以更增加《道德經(jīng)》的邏輯含義。 四,“先道而后德,先德而后仁,先仁而后義,先義而后禮,夫禮,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句中的“先”原為“失”,我認為很可能原本就應(yīng)該是“先”,而不應(yīng)該是“失”,因為“道”是老子的自然真理、規(guī)律,“德”是老子的社會真理、規(guī)律,這些東西原本就不可能“失”,即使在少數(shù)人們認識中有所“失”,也不可能產(chǎn)生后面其他的概念。此外,我認為,這段語句很可能發(fā)生過比較大的失誤,或曾有人有意加以篡改。至于如何篡改,我在這里暫不多議,留待以后在專著之中加以說明。 除了對一些語句的修改或重新加以解釋之外,我把老子的《道德經(jīng)》與對伏羲的卦畫圖像符號的解釋聯(lián)系了起來。我發(fā)現(xiàn),真正理解了伏羲的卦畫圖像符號的人,自先秦以來惟一只有老子。在這方面,號稱是由孔子所撰著的《易傳》根本就不可能與老子的《道德經(jīng)》同日而語??梢砸谎砸员僦?,面對同樣伏羲的卦畫圖像符號,在孔子或儒家文人的眼睛里所看到的只有永遠不可變遷的“宿命”——永遠不可變遷的卦名、卦辭、爻名、爻辭,而在老子的眼睛里所看到的才是萬事萬物的真正具有變化規(guī)律的哲學(xué)和邏輯。我們可以看到,盡管老子在解釋伏羲的卦畫圖像符號,然而老子卻根本不曾提起過任何《易經(jīng)》中的卦名、卦辭,爻名、爻辭,似乎他根本就不知道它們的存在一樣。這正表現(xiàn)了老子“道”的真理思想性的偉大,老子的眼睛里根本就容不下庸俗的宿命,他心中只有永恒的“道”——真理和規(guī)律。 當(dāng)然,關(guān)于老子及其《道德經(jīng)》,的確是一個令人永遠興奮的話題,但我們?nèi)匀徊荒茏屪约合萑肜献佑肋h正確、無不正確的中國人傳統(tǒng)“崇古”、“唯古”毛病的陷阱。老子畢竟是一位兩千多年以前的人物,《道德經(jīng)》中的確也存在一些并不正確的語句。例如老子著名的“三絕”——“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之中,就有可能引起人們詬病,令人感到嚴重消極的東西,因而不值得贊同。雖然這里的“圣”、“智”、“仁”、“義”,明顯都是針對儒家的批評,儒家的“圣”是領(lǐng)袖,儒家的“智”是做人的乖巧,是明顯騙人的假“智”,儒家的“仁”、“義”是假仁假義,但畢竟做事的“巧”和“利”是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是不應(yīng)該反對的。如果這也反對,就陷入了老子自己也曾提倡的“小國寡民”、回歸“結(jié)繩為用”的反文明、無文明的蒙昧?xí)r代了。 前面我已經(jīng)講到,老子只是我的理論思維的思想資源的部分,而并不是全部,例如在中國,尚有伏羲、墨子,而在西方,則更有笛卡爾、休謨、康德,尤其是康德。正是在結(jié)合古今、中西思想淵源的基本前提之下,由我來做出最后的綜合。至于這個綜合的最后的價值,當(dāng)然需要廣大的讀者來加以評判。謝謝大家。(2008,9,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