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尿路感染秘方 87.1 地榆湯 【來源】朱良春,《名醫(yī)秘方匯萃》 【組成】生地榆、生槐角、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大青葉各30克,白槿花、飛滑石各1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熱解毒,利濕通淋。 【方解】方中生地榆清熱、涼血、化瘀,又能利小便,為治慢性尿路感染之妙品;生槐角活血化瘀;半枝蓮、白花蛇舌草、飛滑石、甘草清利濕熱;大青葉清熱解毒;白槿花活血涼血。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利濕,涼血通淋之功。 【主治】急性泌尿系感染。 【療效】治療100例,總有效率為82%。 【附記】本方對孕婦及胎兒均無副作用,從而給孕婦尿路感染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方藥。
87.2 腎六方 【來源】張琪,《名醫(yī)秘方匯萃》 【組成】山薊40克,藕節(jié)20克,生蒲黃15克,滑石20克,白茅根50克,生地50克,木通15克,白花蛇舌草50克,黃芩15克,側(cè)柏葉20克,甘草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方解】方中生地養(yǎng)陰、涼血、止血,并防通利之品損傷陰血;山薊、藕節(jié)、生蒲黃、白茅根、側(cè)柏葉涼血、止血;滑石、白花蛇舌草、甘草、木通、清利濕熱;黃芩清熱燥濕。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 【主治】泌尿系感染及急慢性腎炎以血尿為主,熱邪迫血妄行者。 【療效】臨床屢用,療效卓著。
87.3 柴芩湯 【來源】龔志賢,《龔志賢臨床經(jīng)驗集》 【組成】柴胡24克,黃芩12克,法半夏9克,茯苓、豬苓各12克,澤瀉、車前草、金銀花藤、白茅根各30克,滑石24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和解少陽,疏利三焦,清熱除濕,利尿止血。 【方解】本方系從仲景之小柴胡湯(疏利氣機(jī),和解少陽)與五苓散(健脾除濕,化氣行水)合方加減而成。方用柴胡苦平,疏理氣機(jī),解散入犯少陽與三焦之邪熱,故方用黃芩以清泄郁熱;法半夏降逆止嘔(無嘔吐者可去之),甘草清熱和中,使邪從皮膚毛竅散之于外;用茯苓、豬苓、澤瀉化氣除濕利水;更用車前草,甘寒以助滲濕瀉熱、通利水濕之功;金銀花清熱瀉火解毒;茅根涼血利尿止血;入滑石、甘草、即六一散之意,取滑石味淡性寒、質(zhì)重而滑之功,緩解滲濕,寒能清熱瀉火,重能下降,滑能利下竅;甘草清熱和中,調(diào)和諸藥。全方合奏和解少陽,疏利三焦,除濕清熱、利尿止血之功。 【主治】血淋。突然寒熱往來,頭昏目眩,口苦胸悶,干嘔,不思食,腰部酸脹,小腹拘急,小便頻數(shù)短澀,尿時尿道疼痛,甚則痛如刀割,尿血。舌紅苔白滑,脈弦數(shù)。 【療效】臨床屢用,每能取得較好療效。
87.4 導(dǎo)赤清心湯 【來源】時逸人,《名醫(yī)特色經(jīng)驗精華》 【組成】鮮生地30克,麥冬9克,玄參12克,沙參30克,丹皮9克,竹葉6克,蓮子心12克,茯苓9克,益元散3克,燈芯、通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滋陰,清熱,通淋。 【方解】下焦熱毒熾盛猖獗,傷及陰道,故尿血。方用生地、麥冬、玄參滋陰潤燥;丹皮清血中郁熱;茯苓、益元散(滑石、甘草、辰砂)滲濕利尿;竹葉、蓮子芯、燈芯、通草清心火、導(dǎo)赤濁。諸藥合用,共奏滋陰清熱、瀉火通淋之功。用之可使血尿迅速消失。 【主治】熱淋尿血。可用于急性尿路感染(慢性腎盂腎炎急性發(fā)作),火移熱于小腸而出現(xiàn)尿血者。 【療效】臨床屢用,奏效頗捷。
]87.5 茅苓湯 【來源】張百川,《浙江中醫(yī)雜志》(5)1965年 【組成】茅根30克,赤苓、炒山梔、小薊、澤瀉、木通各9克,金銀花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清熱利濕,涼血止血。 【方解】《素問·氣厥論》云:“胞移熱于膀胱,則癃,溺血。”說明尿血多因邪熱下迫膀胱所致。是方取茅根甘寒涼血止血,赤苓滲濕利尿為主,配山梔、金銀花清涼解毒;小薊散瘀止血,澤瀉、木通清濕熱、利小便為輔,并隨證靈活加減,用于尿血實證,對現(xiàn)代醫(yī)學(xué)所稱的腎盂腎炎、急性膀胱炎等血尿效果較好,而對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尿效果不顯。 【主治】尿血實證(可用于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的腎盂腎炎、急性膀胱炎所致的血尿者)。證見小便赤熱短少而頻,腰脊酸痛,脈弦數(shù),舌紅、苔黃膩,或見面身浮腫,心煩不寐,尿時澀痛,甚則尿色鮮紅如血等。 【加減】血尿顯著者,加琥珀、乳香、沒藥;尿量澀少者,加瞿麥、車前子、豬苓;尿時疼痛,加竹葉、川黃連、扁蓄、海金砂;尿液鏡檢有膿細(xì)胞的,加連翹、蒲公英、紫花地??;有結(jié)石的,加石韋、金錢草、雞內(nèi)金;腰痛較甚者,加杜仲、懷牛膝;腰髖重墜者,加生白術(shù),生米仁;水腫明顯者,加葫蘆殼或合五皮飲;腫在頭面者,加防風(fēng);腫在足腫脛?wù)撸臃兰?;如有炎癥而惡寒發(fā)熱者,則加荊芥、薄荷、大豆卷之類。 【療效】屢試屢驗,療效頗著。
87.6 血淋安逸湯 【來源】言庚孚,《言庚孚醫(yī)療經(jīng)驗集》 【組成】紅參6克,北黃芪15克,全當(dāng)歸、凈地龍、小薊各10克,鮮白茅根3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補(bǔ)氣攝血,養(yǎng)血止血。 【方解】形體虛衰,氣血虧虛,氣不攝血,而致尿血不止。方中重用紅參、黃芪補(bǔ)氣攝血;配以當(dāng)歸,養(yǎng)血活血;地龍、小薊、茅根涼血止血,甘草調(diào)和諸藥,標(biāo)本同治,藥到血止。后用八珍湯氣血雙補(bǔ)以善其后。 【主治】尿血。小便色鮮紅。反復(fù)發(fā)作,點滴難盡(氣不攝血型)。 【療效】多年應(yīng)用,效果甚佳。
87.7 加味導(dǎo)赤湯 【來源】鄭僑,《老中醫(yī)經(jīng)驗匯編》第一集 【組成】生地、木通各12克,甘草梢6克,竹葉9克,扁蓄、石韋各12克,大、小薊各30克,海金砂12克,白茅根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清熱利尿,涼血止血。 【方解】本方系《小兒藥證直訣》導(dǎo)赤散加味而成。方用生地清熱涼血;竹葉清心利尿;木通降心火;甘草梢瀉火直達(dá)莖中以止痛;扁蓄清熱利尿通淋;石韋通膀胱、利水道;海金砂利水通淋,治五淋莖痛;大小薊涼血化瘀、止血;白茅根涼血止血。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利尿,涼血止血之功。 【主治】濕熱型尿血、淋證、癃閉癥(包括急性腎炎、急性腎盂腎炎、前列腺炎、膀胱炎、尿道炎)證見小便頻急熱痛或點滴不通,顏面黃赤,舌紅、苔厚膩微黃,脈濡數(shù)或沉數(shù)有力。 【加減】前列腺炎,加金銀花、蒲公英。無海金砂可用滑石代。血熱不甚,可減輕茅根用量。 【療效】屢用效佳。
87.8 加味當(dāng)歸貝母苦參丸 【來源】印會河,《中醫(yī)內(nèi)科新論》 【組成】當(dāng)歸15克,川貝母9克,苦參15克,木通、甘草梢、竹葉、生地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燥濕散結(jié),活血散瘀,解毒消腫。 【方解】方用當(dāng)歸、生地行瘀涼血;竹葉、甘草梢清火緩?fù)匆灾文虻乐?;川貝母消腫散結(jié);苦參、木通清利濕熱、解毒消炎。諸藥合用,共奏燥濕散結(jié)、活血散瘀、解毒消腫之功。 【主治】膀胱炎(濕熱型)癥見少腹急痛,按之痛甚,尿急、尿頻、尿液混濁、甚則尿血。尿血多出現(xiàn)在尿后,有時小便不能控制,有尿意即遺尿。 【加減】妊娠婦女,去木通,加黃芩9克;少腹痛甚,加琥珀末2克(分吞)。 【療效】臨床屢用,效果甚佳。印氏已列入臨床“抓主癥”之方,凡確診為膀胱炎之病人,即首先使用此方,效果一般良好。
87.9 化瘀止血湯 【來源】方藥中,《名醫(yī)治驗良方》 【組成】桃仁、紅花各10克,懷牛膝15克,川芎、柴胡各10克,赤芍、白芍各15克,枳殼10克,東北人參15克(另煎兌入),五味子10克,天門冬、麥門冬、玄參各15克,生地3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益氣化瘀,涼血止血。 【方解】方中東北人參大補(bǔ)元氣,使氣旺統(tǒng)血有權(quán);桃仁、紅花、川芎活血化瘀;赤、白芍,玄參、生地涼血止血;枳殼、柴胡條暢氣機(jī);天、麥冬,五味子、懷牛膝滋補(bǔ)肝腎之陰,使活血不傷陰。諸藥合用,共奏益氣化瘀、涼血止血之功。 【主治】慢性尿路感染,尿血屬氣虛失攝者。 【療效】臨床屢用,療效顯著。
87.10 加味正八散 【來源】印會河,《名醫(yī)治驗良方》 【組成】木通、車前子(包)、扁蓄、大黃各9克,滑石15克(包),甘草梢、瞿麥、梔子各9克,柴胡30克,五味子9克,黃柏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利水通淋。 【方解】方中木通、車前子,扁蓄、瞿麥、梔子、甘草梢、滑石清利濕熱;大黃清熱解毒,排大便、利小便,又能涼血止血;柴胡入肝經(jīng),善治尿路感染;五味子養(yǎng)陰護(hù)胃;黃柏入下焦,堅陰利濕。諸藥合用,共奏利尿通淋之功。 【主治】泌尿系感染,屬濕熱者,癥見小便時陰中澀痛,或見寒熱,尿黃赤而頻,舌紅苔黃,脈數(shù)。 【加減】痛甚者加琥珀末3克(另吞)。 【療效】臨床屢用,療效滿意。 【附記】又陳念真自擬的治尿路感染特效方:炒天蟲、凈蟬衣各9克,川黃連4.5克,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克,穿心蓮9克,小青皮15克,凈瞿麥、千里光、扁蓄草、凈石韋各30克,碧玉散12克(包煎)。每日1劑,水煎服,屢用效佳。(引自《中國當(dāng)代中醫(yī)名人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