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物品器具] 中國傳統(tǒng)紋樣之——動物紋樣,花鳥昆蟲紋樣篇

 蕊沫 2011-03-19
中國傳統(tǒng)紋樣之—動物紋樣,花鳥昆蟲紋樣,吉祥紋樣,人物紋樣,器物紋樣

 

我國古代傳統(tǒng)圖案紋樣來源大致可分三個部分。

其一,來自民間工藝:陶瓷、刺繡、窗花、藍印花布,蠟染、剪紙、雕刻、編織等,這是勞動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發(fā)揮創(chuàng)造的,一般比較樸實、粗獷、鄉(xiāng)土氣息濃郁。

其二來自宗教藝術(shù),如宗教傳說和神話傳說,廟宇、石窟中的壁畫、藻井、龕楣、塑像服飾、基座、建筑、雕刻以及各種供器裝飾。最典型的敦煌圖案,是佛教傳統(tǒng)圖案的精華部分。它是我國的能工巧匠吸收外來文化所發(fā)揮創(chuàng)造的一種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格。這些圖案構(gòu)圖嚴謹,富于理想。

其三是來源于封建帝王、王公貴族、富豪商賈等所占用的陳設(shè)品、日用品、服飾、首飾、建筑……這些工藝品圖案是為了滿足奢侈者的物質(zhì)生活和空虛的精神生活而精心設(shè)計的,并沒有專門的作坊由專人監(jiān)督制作的,所以圖案非常精細,色彩富麗豪華。除了如前所說的那些傳統(tǒng)圖案外,相當(dāng)一部分是福、壽、祿及文人字畫、詩歌為題材的裝飾圖案。多數(shù)采用了“米”字格和“九宮”格等格律形式。

以上三部分紋樣,組成了我國傳統(tǒng)圖案的主流。

紋樣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貫穿于中國歷史發(fā)展的整個流程,貫穿于人們生活的始終,反映出不同時期的風(fēng)俗習(xí)慣。從原始社會簡單的紋樣到奴隸社會簡潔、粗獷的青銅器紋飾,再到封建社會精美繁復(fù)的花鳥蟲魚、飛鳥走獸、吉祥圖案紋樣,都凝聚著相應(yīng)時期獨特的藝術(shù)審美觀。

一、動物紋樣

①螭紋

 

螭,龍屬。

《漢書·司馬相如傳上》:“于是蛟龍赤螭。”顏師古注:“文穎曰:‘龍子為螭?!瘡堃驹唬骸囿ぃ讫堃??!绱驹唬骸垼缴褚??!薄稄V雅》云:“有角曰虬,無角曰螭?!?  

關(guān)于螭龍有兩種說法:一說中國傳說中的龍的來源之一。也稱蚩尾,是一種海獸,漢武帝時有人進言,說螭龍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議置于房頂上以避火災(zāi);二說是龍九子中的二子,古書中云:“其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獸頭是也?!保ㄐ误w似獸,習(xí)性好張望或好險,成為今日廟宇殿頂、堂塔樓閣等高處的龍或屋上的獸頂、殿角的走獸,也可壓火災(zāi)。)根據(jù)以上的說法,螭龍的原形應(yīng)該是我們生活中的壁虎。

螭龍紋是一種典型的傳統(tǒng)裝飾紋樣,用于房屋門窗、家具、瓷器和服飾。螭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屬蛟龍類?!墩f文·蟲部》有釋:“螭,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逼湫伪P曲而伏者,稱蟠螭。軀體比較粗壯,有的作雙尾狀。   

螭紋最早見于商周青銅器上。是和龍紋非常接近的一種題材,故又有“螭虎龍”之稱,尾部同樣有拐子型和卷草型之別。若就細部而言,頭和爪已不大像龍,而吸取了走獸的形象,身軀亦不刻鱗甲,體態(tài)有肥有瘦,可以相差懸殊。圖案設(shè)計,比龍紋有更大的自由,用螭紋來裝飾長邊,充填方塊,蜷轉(zhuǎn)圓弧,皆可熨貼成章。正因如此它才成為最常見的花紋題材。   

受復(fù)古風(fēng)氣的影響,宋代瓷器大量出現(xiàn)螭紋裝飾紋樣。宋定窯以印花、劃花手法在瓷盤、瓷碗、瓷瓶等器物上裝飾螭紋。元末景德鎮(zhèn)窯有釉里紅塑貼螭紋高足杯等名品。明清瓷器上的螭紋有蟠螭、團螭、雙螭等多種形態(tài),表現(xiàn)手法多為會畫,偶有塑貼。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嘉靖白釉紅螭瓶,以一條蟠螭盤繞白瓶頸肩處,紅白輝映,神采耀目。定陵出土明萬歷黃釉紫彩三螭足爐,以三螭倒立成足,螭身成為爐腹上的堆塑裝飾,構(gòu)思精巧,風(fēng)格古樸,令人贊絕。晚明民窯青花瓷器上螭紋大量涌現(xiàn),逸筆草草卻頗有神采。清康熙豇豆紅太白尊上則是以細線刻劃團螭紋,盡顯盛世之時刻意追求精益求精的審美情趣。

②龍紋


龍紋,青銅器紋飾之一,中國傳統(tǒng)圖案之一。又稱為“夔紋”或“夔龍紋”。龍紋作為一種普遍的文化現(xiàn)象與中華民族文化的各個領(lǐng)域保持著廣泛而深刻的聯(lián)系。

龍是古代神州傳說中的動物。一般反映其正面圖像,都是以鼻為中線,兩旁置目,體軀向兩側(cè)延伸。若以其側(cè)面作圖像,則成一長體軀與一爪。   

龍,是一種幻想的動物。是殷人卜問的對象之一。古人認為它是最高的祥瑞。故成為崇拜的百神之一。在中國古紋樣裝飾中,龍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大量裝飾在玉石、牙骨、陶瓷、織繡和服飾等許多方面。在封建時代,又將它與佛教、道教的神話結(jié)合起來,賦予新的神秘色彩。尤其在宮廷藝術(shù)中,更是充滿了龍的裝飾。   

龍的形象起源很早,但作為青銅器紋飾,最早見于商代二里岡期,以后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戰(zhàn)國,都有不同形式的龍紋出現(xiàn)。   

商代多表現(xiàn)為屈曲的形態(tài);西周多表現(xiàn)為幾條龍相互盤繞,或頭在中間,分出兩尾。   

傳說龍的出現(xiàn)與水有關(guān),《考工記·畫繢之事》謂:“水以龍,火以圜?!笔怯谬埖男蜗髞硐笳魉瘢虼嗽谇嚆~水器中,龍的圖卷或立體形象有更多出現(xiàn)。   

根據(jù)龍紋的結(jié)體大致可分為爬行龍紋、卷龍紋、交龍紋、兩頭龍紋和雙體龍紋幾種。自宋代以來的著錄中,在青銅器上,凡表現(xiàn)為一爪的這樣紋飾,又稱為“夔紋”或“夔龍紋”。


③鳳紋


鳳紋在青銅器中是最為美麗的紋飾。它是由原始彩陶上的玄鳥演變而來的,西周基本形象是雉,早期鳳紋有別于鳥紋最主要的特征是有上揚飛舞的羽翼。

④赑屃紋


赑屃,龍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形似龜,好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著石碑。人們在廟院祠堂里,處處可以見到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據(jù)說觸摸它能給人帶來福氣。

赑屃是“一龍生九種”里的一種,所以有龍頭,是個龍首大龜。而且好負重,用于負卑,功德無量之意,帝王陵寢中的神道碑都少不了它,足見其尊貴。赑屃紋是以其為形象的一種傳統(tǒng)紋樣。

⑤蒲牢紋
蒲牢,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一,形狀像龍但比龍小,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蒲牢紋是以其為形象的一種傳統(tǒng)紋樣。




⑥鴟吻紋


相傳鴟吻是龍的兒子,所謂龍生九子,鴟吻為其中之一。中國古代建筑屋脊正脊兩端的一種飾物。

鴟尾之名據(jù)漢代文獻,傳說南海有魚虬,尾似鴟,可以激浪降雨,于是便在屋脊的兩端作上翹鴟尾形,以魘火取吉。q以來的陵墓、石窟中所見鴟尾,尾身豎立,尾尖內(nèi)彎,外側(cè)施鰭紋。據(jù)記載大約在晚唐以后,鴟尾下部塑成含脊的獸頭,即改稱為鴟吻。有的尾尖分成魚尾形的兩叉,如山西大同下華嚴寺遼代薄伽教藏殿的壁藏和天津薊縣遼代獨樂寺山門的鴟尾都是這樣。    

宋以后鴟吻的形象可見于敦煌壁畫和卷軸畫如《瑞鶴圖》、《滕王閣圖》、《黃鶴樓圖》等,吻部都繪作獸頭形。《瑞鶴圖》中的獸頭形似龍頭,上翹的身體雕有鱗片,尾部為毛束。明清官式建筑中將吻都作成龍頭形,上部內(nèi)彎后又向外卷曲,身上塑龍鱗,身內(nèi)塑龍爪,并塑有1條小龍,吻背上插著劍把,吻側(cè)突出1個小獸頭,這樣的正脊被稱做吻獸。垂獸、戧獸和岔脊上的嬪伽、蹲獸都出現(xiàn)于宋代。清代蹲獸稱為走獸,數(shù)量有所增加;嬪伽稱為仙人。在最高等級的建筑中,仙人走獸的排列次序是:最前為仙人,然后是龍、鳳、獅子、麒麟、天馬、海馬、魚、獬、、猴。等級較低時,走獸的數(shù)目也相應(yīng)減少。明清民間建筑中的吻獸形象也很繁多。

鴟吻紋是以其為形象的傳統(tǒng)紋樣。。

⑦饕餮紋


青銅器上常見的花紋之一,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此獸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種猛獸的特征,同時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其中獸的面部巨大而夸張,裝飾性很強,研究者稱為獸面紋,常作為器物的主要紋飾。獸面紋有的有軀干、獸足,有的僅作獸面。

饕餮紋圖案莊嚴、凝重而神秘的藝術(shù)特色。   

饕餮紋一般以動物的面目形象出現(xiàn),具有蟲、魚、鳥、獸等動物的特征,由目紋、鼻紋、眉紋、耳紋、口紋、角紋幾個部分組成。面目結(jié)構(gòu)較鮮明,也正是利用這些特征,將人們引到了一個神秘的藝術(shù)世界,商代的饕餮紋在吸引人們注意力方面是特別有效的。饕餮紋兇猛莊嚴,結(jié)構(gòu)嚴謹,制作精巧,境界神秘,是青銅器裝飾圖案中最優(yōu)秀的作品之一,代表了青銅器裝飾圖案的最高水平   

國家第一批永久不允許出國展覽的文物中 “何”尊,筑有饕餮紋,是目前最早記錄有“中國”二字的器物。
 
⑧趴蝮紋


趴蝮位于橋邊的最喜歡水,常飾于石橋欄桿頂端。在后門橋的四個角上趴蝮,造型非常優(yōu)美,傳說它的形象似龍非龍,似蝦非蝦,平生最喜歡水,伴水而居。它愛喜波弄水,常年累月在河水中玩耍,又名帆蚣,擅水性,喜歡吃水妖,據(jù)說是龍王最喜之子。

趴蝮?;猹氷帾氷枎淼牟?zāi)兇氣,能夠阻擋“歲刑星”“勾絞”星帶給家人的病災(zāi)信息。古代人們把趴蝮看作吉祥物,趴蝮紋常用于器物,用于趨吉避兇。
 
⑨椒圖紋


椒圖,龍生九子之一,形狀像螺蚌,性好閉,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鋪首銜環(huán)為其形象。因而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總是將殼口緊合。人們將其用于門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緊閉之意,以求安全吧。椒圖紋是以椒圖為形象的傳統(tǒng)紋樣。

⑩狻猊紋


狻猊,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xiàn)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狻猊是以狻猊為形象的傳統(tǒng)紋樣。

⑾四神紋


古代寓意紋樣。漢代稱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為四種。四神本是指方向的星辰,《論衡·物勢論》:“東方木也,其星蒼龍也;西方金也,其星白虎也;南方火也,其星朱鳥也;北方水也,其星玄武也?!睗h人以四神為吉祥之守護神,因此,常當(dāng)作建筑、瓦當(dāng)、銅鏡的裝飾,故稱四神紋。   

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種神像組成的紋飾。漢代多用作瓦當(dāng)﹑銅鏡﹑墓室和葬具上的裝飾。兩晉﹑南北朝至唐代初年甚為流行。

它包括四種動物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由這幾種動物組合成的一組圖案,又稱“四靈紋”。

四神紋在漢代應(yīng)用極為廣泛,銅鏡、漆器、石刻、磚瓦等各種工藝品的裝飾上都時有出現(xiàn)。漢代將四神視作與避邪求福有關(guān),它又表示季節(jié)和方位。青龍的方位是東,代表春季;白虎的方位是西,代表秋季;朱雀的方位是南,代表夏季;玄武的方位是北,代表冬季。曹操之子曹植的《神龜賦》記曰:“嘉四靈之建德,各潛位于一方,蒼龍虬于東岳,白虎嘯于西崗,玄武集于寒門,朱雀棲于南方”。就是對四神的描寫。這四種動物中,玄武比較奇異,它是龜和蛇的合體?!靶渲^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有人解釋,這與古代圖騰信仰有關(guān),是氏族外婚制的反映。在瓦當(dāng)形制方面,漢代瓦當(dāng)?shù)奶攸c是中央有大圓柱,旁輪寬而齊整。早期制作分三道工序:先造瓦心,后造旁輪,最后上瓦當(dāng)。西漢中期以后,瓦心與瓦輪不再分兩次制作,而是一次做成,制作過程得到了簡化。這些模印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的瓦當(dāng),大氣磅礴,儀態(tài)生動,是新莽時期的代表作品。

12、麒麟紋


古代寓意裝飾。麒麟,亦作“騏轔”,亦簡稱“麟”。古代傳說中的動物。一般作鹿狀、獨角,全身有鱗甲,尾象牛。隨時代而變化,較早似鹿體,后像馬體,獸體近似龍。

《毛詩正義》注疏中說:“麟、麏身,馬足,牛尾,黃色,圓蹄、一角、角端有肉,音中鐘呂?!薄洞蟠鞫Y記》:“毛蟲三百六十,而麟為之長?!薄抖Y記》將“麟、鳳、龜、龍”,謂之“四靈”,而麟為“四靈之首,百獸之先”。有的把麒麟說成吐玉書,身上右翼,能從日月飛。被命名為天上星宿,成“五行之精”,“麒麟斗,則日月蝕”。以及麒麟屬無種而生、世不恒有,可活三千歲。麒麟性溫良,“不履生蟲,不折生草,”頭上有角,角上有肉,“設(shè)武備而不用”,所以被認為是“仁獸”?!坝型跽邉t至,無王者則不至”或“王者至仁則書”。

麟的出現(xiàn),認為是圣王之“嘉瑞”?!稘h書·終軍傳》:“從上幸雍,獲白麟,一角,五蹄?!睗h武帝因幸雍獲麟,更改年號,筑麒麟閣并賜諸侯白金。宋太宗得麟,宰相、群臣來賀。麒麟作為仁獸,故在古代裝飾中常見運用。如山東武氏祠畫像石;漢《麒麟碑》、《山陽鱗鳳碑》;陜西綏德漢墓畫像石等上面的麒麟紋,其形都象鹿,頭生一角,角上有圓球(有的為三角狀),以示有肉。北魏《元暉兆志》四神外,另有一獸,馬蹄、牛尾、頭生一角。北朝至隋的銅鏡紋飾,有獸作吐書狀,與麟吐玉書相合。宋李明仲《營造法式》中的麒麟紋,出現(xiàn)了“麟”身,軀體變?yōu)楠{、虎式的猛獸形。明清時,以麒麟作為裝飾紋的更多,有的頭、尾漸變成龍狀有的蹄也變成為爪形.麒麟紋寓意著吉祥,事業(yè)成功,但有很多講究,如果位置不對,則有害。

13、虎紋


1、青銅器紋飾之一。一般都構(gòu)成側(cè)面形,兩足,低首張嘴,尾上卷。也有以雙虎作成圓形適合紋的。初見于殷代中期,流行時間較長,一直到戰(zhàn)國時代。   

2、古代寓意紋樣?!讹L(fēng)俗通義》:“虎者,陽物,百聾之長也,能執(zhí)搏挫銳,噬食鬼魅?!睗h代畫像石、畫象磚??袒⒓y。南陽畫像石有“虎吃女魅”圖,畫中刻一神為方相氏,立姿,前肢張開,一肢指窮奇,一肢指虎,當(dāng)是背使窮奇與虎共食鬼魅。此虎用前右爪捺住女鬼的右前肢,張口欲吞。近代和現(xiàn)代民間工藝品中,也常畫虎,意除“五毒”,有壓邪之意。

14、獅紋


傳統(tǒng)吉祥紋樣。在唐宋時甚流行相傳獅為百獸之王,是權(quán)力與威嚴的象征。佛教經(jīng)典,對獅子非常推崇?!队裰ヌ谜勊C》:“釋者以師(獅)子勇猛精進,為文殊菩薩騎者”?!稘撗刑妙悤贩Q師子為獸中之王,可鎮(zhèn)百獸。故古代常用石獅、石刻獅紋,以“鎖門”、“鎮(zhèn)墓”和“護佛”,用作辟邪?!稘h書·西域傳》:“烏戈山離國有桃枝、師子、犀?!?。注引孟康曰:“師子似虎正黃,有頗D,尾端茸毛大如斗?!薄侗静菥V目》:“陶九成言:其食諸禽獸,以氣吹之,羽毛紛落。熊太古言:其乳入牛羊馬乳中,皆化成水。雖死后,虎豹不敢食其肉,蠅不敢集其尾?!薄独ぽ泩D》說:獅“為百獸王,諸獸見皆匿影。性最傲,遇者亟俯伏,雖餓亦不噬?!肿钣星?,受人德必報?!瓟S以球,則騰跳轉(zhuǎn)弄不息?!奔y飾一般皆以雄獅構(gòu)成,氣勢威猛,亦有構(gòu)成獅子戲球的,民間稱“獅子滾繡球”或“獅子戲球”。

15、鹿紋


原指鹿身上的花紋,人們將其多用于瓷器裝飾紋樣。玉器中最早出現(xiàn)鹿紋是在商代,以后各代屢有發(fā)展變化,各具時代特征,其造型豐富多彩,寓意吉祥,應(yīng)用廣泛,既是深受國人喜愛的裝飾紋樣,更體現(xiàn)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1、青銅器紋飾之一?!墩f文》:“鹿,獸也,象頭角四足之形?!币话銟?gòu)成多兩鹿相對,回首,作跪鹿紋
伏狀。有的有角,也有的無角。施于卣,簋的口部或底部。通行于西周前期。在春秋晚期和戰(zhàn)國時青銅器上,也見有少量鹿紋。   

2、鹿,古代認為是一種神物,是人升仙時的乘騎。西漢初期詩賦《楚辭·哀時命》:“騎白鹿而容與?!彼怨糯b飾以鹿為題材的不少。如河南洛陽西漢壁畫墓隔墻上,有一對稱的三角形雕磚,各刻一白鹿紋。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墓漆棺上,畫有仙人騎鹿。在石刻,銅器和漆器上,也常見到各種鹿紋。

16、牛紋


青銅器紋飾之一。1974年,遼寧喀左縣山灣子出土一件西周初期牛紋罍。牛紋裝飾于器腹上部,為兩身一首(首為器耳),首有雙角,瞪眼,牛身裝飾有云雷紋,前腿彎曲,后腿直立,垂尾。殷周青銅器,飾有牛角的動物較多,以整體牛紋作裝飾的甚少見,兩身一首的牛紋更為罕見。

17、馬紋


中國歷代人們都善于把馬的形象廣泛用于裝飾中,以贊美它的矯健雄姿和永遠奔騰向前的精神。

古時候?qū)ξ饔蛩蛠淼牧捡R叫“天馬”,在古代神話傳說中亦把天馬視作能飛的神獸,在明代五彩瓷器上經(jīng)??梢钥匆姟疤祚R行空”紋飾,騰飛于云氣之中的天馬氣勢壯觀;正德年間的民間青花瓷器上還有一種海馬紋,紋飾運用夸張的手法描寫飛奔的海馬騰躍于波瀾之間,形態(tài)古拙,前后呼應(yīng),顧盼有情,神采飛揚;在民間還經(jīng)常以馬、蜂、猴等形象組成吉祥圖案,運用“蜂”與“封”、“猴”與“侯”同意和隱喻手法,以示寓意。

18、象紋


中國古代青銅器紋飾之一。多見于青銅器、玉器、陶瓷上?!墩f文》:“象,長鼻牙,南越大獸?!币笊虝r期,中國中原地區(qū)尚有野象。甲骨文中,有殷王獵象的記錄。圖案特征,長鼻、象牙表現(xiàn)明顯,象身飾螺旋紋,四周填以云雷紋。通常作主紋應(yīng)用。常施于方彝座部,盛行于商和西周初期。

19、猴紋


古人認為猴子長壽,因此有<猴壽八百歲>之說.漢代銅鏡上的獸紋種類繁多,有鳳凰,四神等神獸,還有羊,鹿等動物,唯獨少見猴紋.

20、蛙紋
 

是陜西、河南及甘肅地區(qū)仰韶文化的彩陶的典型紋飾,是一種特殊的少見的紋飾。以蛙類動物為題材,用繪畫或刻劃方法加以簡化、變形,成為裝飾圖案。這些蛙紋的身體結(jié)構(gòu)大體相同,但表現(xiàn)與裝飾手法各不相同,其風(fēng)格均顯示了所處時代的烙印。它們之間應(yīng)存在著一定的傳統(tǒng)聯(lián)系。   

陜西臨潼姜寨遺址出土的一件陶盆內(nèi)壁繪有黑彩寫實蛙紋。半月形頭部,兩個圓點表示眼睛,圓形軀體,上飾點狀紋,四足形態(tài)生動。黑點大小不一,且不甚規(guī)整,風(fēng)格古樸,憨態(tài)可掬。河南陜縣仰韶中期廟底溝遺址出土的蛙紋飾于陶盆腹部,殘缺不全,但可大致判定仍為蛙的形象,總體風(fēng)格同早期類似,但頭部較小,僅有一黑點,身軀分隔為兩部分,形象略遜于早期。有人認為這是龜類形象。   

大地灣仰韶晚期出土一件殘小口壺,該器物泥質(zhì)紅陶,小口,頸部加飾一條凸施紋,圓肩圓腹,下腹部殘失。肩腹部飾一似蛙似龜?shù)膭游镄螆D案,黑彩,頭部整體涂黑呈橢圓形,以兩個小圓形空白表示眼睛,頂部另留一小三角形空白,圓形軀體,飾網(wǎng)格紋,殘留兩足。腹部另一側(cè)飾類似蛙腿的圓點弧形紋。該房址屬偏早階段。此蛙紋圖案化風(fēng)格較濃厚,與早中期相比,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   

在天水師趙村五期出土了一件蛙紋缽,此蛙繪于陶缽內(nèi)壁。與大地灣相同的是,均以網(wǎng)格紋表示軀體,頭部涂黑,呈橢圓形。不同的是以空白中的圓點表示雙目,軀體分隔為兩半。與仰韶中期相比,共同之處是軀體分為半圓,四足中兩足向前,兩足向后,似游動中的形象。明顯差異之處是晚期蛙紋軀體飾網(wǎng)格紋,中期的寫實變?yōu)橥砥诘膱D案化、規(guī)范化。   

馬家窯文化中也出土有完整的蛙紋,與仰韶文化晚期非常相似,已蛻變?yōu)橄笳餍缘膸缀涡螆D案,蛙頭省略,蛙足僅裝飾性地殘留在波折線紋末端。

21、蝙蝠紋


傳統(tǒng)寓意紋樣。蝙蝠不是鳥,也不是鼠,而是一種能夠飛翔的哺乳動物,屬動物學(xué)中的翼手目。在我國傳統(tǒng)的裝飾藝術(shù)中,蝙蝠的形象被當(dāng)作幸福的象征,習(xí)俗運用“蝠”、“?!弊值闹C音,并將蝙蝠的飛臨,結(jié)合成“進福”的寓意,希望幸福會像蝙蝠那樣白天而降。以此組吉祥圖案。

一種傳統(tǒng)的瓷器祝福裝飾紋樣,有單獨蝙蝠紋和以蝙蝠紋組合的圖案,蝠和福同音,借喻福氣和幸福之意。如一只蝙蝠飛在眼前,稱為“福在眼前”,蝙蝠和馬組成了“馬上得?!?,器物上部一圈紅色的蝙蝠紋,也稱洪福齊天。

蝙蝠紋樣變化相當(dāng)豐富,有倒掛蝙蝠、雙蝠、四蝠捧福祿壽、五蝠等。傳統(tǒng)紋飾中將蝙蝠與“壽”字組合,曰“五蝠捧壽”。通常所言的五福分別為:一日壽、二日富、三日康寧、四日修好德、五日考終命。也有將蝙蝠與云紋組合在一起,名日“宏福齊天”;蝙蝠、壽山石加上如意或靈芝,名日“平安如意”。福壽如意紋,織金“壽”字下部兩個如意云托,托下是一倒飛的蝙蝠。萬壽福祿紋,將鹿巧妙地畫成團形,北負如意靈芝捧壽字,壽字間飾展翅飛翔的蝙蝠,構(gòu)圖十分簡潔大方。

22、羊紋


羊,古代寓吉祥之意?!墩f文解字》:“羊,祥也”。漢代銅洗上刻劃有羊紋,子母羊紋等。并有“大吉羊”銘文,即“大吉祥”。

23、魚紋


中國古代青銅器紋飾之一。圖案表現(xiàn)為魚的形態(tài),脊鰭與腹鰭各一個或兩個。魚紋常飾于盤內(nèi),反映器物裝飾和器物的造型是密切結(jié)合的。魚紋也常施于銅洗和銅鏡上。商代的魚紋,脊鰭和腹鰭各有兩個,魚的形象較為呆板。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魚紋,常見有一個脊鰭,魚口多張開,形象生動。魚紋多施于盤內(nèi)。故宮博物院藏一件龜魚蟠螭紋方盤,盤內(nèi)魚紋顯示出魚在水波中游動的狀態(tài)。魚紋也常見于漢代的銅洗和宋、元的銅鏡上。   傳
統(tǒng)寓意紋樣?!妒酚洝ぶ鼙炯o》上說周有鳥、魚之瑞。又《太平御覽》卷九百三十五引《風(fēng)俗通》曰:“伯魚之生,適用鐀孔子魚者,嘉以為瑞,故名鯉,字伯魚?!闭f明魚在古人的心目中,也是一種瑞。漢代畫像石中,魚紋大多為鯉魚,并常常與龍、鳳同處一畫。同時,魚具有生殖繁盛、多子多孫的祝福含義。 
二、花鳥昆蟲紋樣

1、百花紋


又稱“滿花紋”、“萬花紋”、“萬花堆”,一種典型的瓷器裝飾紋樣,以多種花卉為題材繪滿器身組成的圖案,如百花堆聚。   

百花紋始見于清乾隆景德鎮(zhèn)窯粉彩瓷器,流行于乾隆、嘉慶時期。圖案多以牡丹花為主,并繪菊花、茶花、月季花、荷花、百合花、牽?;ǖ?。有黑地和白地兩種,以黑地為貴。畫面繁密細致,五彩繽紛。由于百花繁密不易見紋飾地色,俗稱“百花不露地”,繪畫極為工致秀麗,花之仰覆姿勢、陰陽反側(cè),都各盡其妍。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百花紋直頸瓶,百花爭艷,嬌美嫵媚。

2、團花紋


團花紋層次增多,形象豐富,有桃形蓮瓣團花,多裂葉形團花、圓葉形團花以及三種花形團花。是團花最為豐富的時期。此外,還有菱形紋、龜甲紋邊飾。井外邊飾層次增多,紋樣以大團花、大菱格紋為主,以及百花蔓草、半團花、多瓣小花、小菱格、方勝、方壁、龜甲紋等。邊飾中出現(xiàn)了百花草紋,花形自然多變,葉短、肥、圓、圍繞花朵鋪展。

3、寶相花紋


由盛開的花朵,花的瓣片,含苞欲放的花,花的蓓蕾和葉子等自然素材,按放射對稱的規(guī)律重新組合而成的裝飾花紋。靈感來自金屬珠寶鑲嵌的工藝美及多種花的自然美。   

補充:寶相花紋是陶瓷器裝飾的傳統(tǒng)紋樣之一。是將自然界花卉(主要是蓮花)的花頭作變形的藝術(shù)處理,使之趨于圖案化、程式化。   

寶相花紋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為平面團形,以8片平展的蓮瓣構(gòu)成花頭,蓮瓣尖端呈五曲形,各瓣內(nèi)又填飾三曲小蓮瓣,花心由8個小圓珠和8瓣小花組成;多見于唐三彩器上,典型器如上海博物館藏三彩寶相花紋盤。另一種是立面層疊形,以層層綻開的半側(cè)面勾蓮瓣構(gòu)成;多見于明清景德鎮(zhèn)瓷器上,典型器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永樂影青暗花纏枝寶相花紋碗、明成化青花寶相花紋碗等。   

清乾隆時寶相花紋多用做輔紋來襯托主紋,從而使裝飾效果更加富麗堂皇。典型作品如乾隆粉彩折枝三果文燈籠瓶等。

4、柿蒂紋


古代寓意紋樣。顧名思義如同柿子下部之蒂子一樣,四瓣或五瓣?!队详栯s俎》一書寫道:“木中根固,柿為最。俗謂之柿盤?!苯ㄖD案多用柿蒂紋,寓意建筑物的堅固、結(jié)實。柿蒂紋起源極早,我國古代的陶器、青銅器上已可見到。在漢代的玉劍首上也常有發(fā)現(xiàn),在漢代以后就不多見了。

5、蓮花紋


中國古代傳統(tǒng)紋飾之一。自南北朝后流行。多出現(xiàn)在瓷器上,作為裝飾。其變化豐富。有獨立紋樣,也有四方連續(xù)。南北朝至唐代,蓮花紋常作為瓷器的主題紋飾,碗、盞、缽、盤的外壁或內(nèi)劃復(fù)線仰蓮,有的盤心還飾蓬萊紋,酷似盛開的蓮花。亦見雕刻成立體狀的蓮花,如:南北朝的仰覆蓮花尊,五代的蓮花形盞托等。宋代開始變?yōu)檩o助紋飾。元至清代,蓮花紋的變化較多,有纏枝蓮、把蓮等,并常于動物紋樣組合在一起,如:蓮池水禽、蓮池游魚等。   

蓮花,是我國傳統(tǒng)花卉?!稜栄拧分杏小昂?,芙渠……其實蓮”的記載,古名芙渠或芙蓉,現(xiàn)稱荷花,盛開時花朵較大,結(jié)果時可觀賞,可食用,葉圓、形突,春秋戰(zhàn)國時曾用作飾紋。自佛教傳入我國,便以蓮花作為佛教標志,代表“凈土”,象征“純潔”,寓意“吉祥”。蓮花因此在佛教藝術(shù)中成了主要裝飾題材。尤其在南北朝時期,隨著佛教的廣泛傳播,極為流行。在石刻,陶瓷、銅鏡和彩繪上到處可見。表現(xiàn)形式有單線雙線、寬瓣、寶裝、凸面、正面、側(cè)面、單獨、連續(xù)、單色、彩色、鏤刻和雕鑿,變化眾多。以后歷代亦較盛行。是古代常用的寓意圖案之一。

6、蓮瓣紋
蓮瓣紋是古代陶瓷最為流行的花紋裝飾,始于春秋,盛于南北朝至宋,流行于整個封建時代。春秋戰(zhàn)國多用立體蓮瓣作壺蓋上的裝飾。魏晉至隋代,蓮瓣紋常用堆塑手法裝飾在器物腹部,有的分幾層裝飾在器物的頸、腹、足各個部位,使器物顯得繁縟華麗。也有用刻劃和模印手法制作的。唐宋時,刻劃和模印是蓮瓣紋裝飾的主要手法。尤其是定窯、耀州窯的佛教用品凈瓶,器身刻有多層蓮瓣紋,刀法犀利,勻凈利落。元代以后,蓮瓣紋不再作為器物的主體紋飾,多作為口沿、肩頸、腹部和底足的輔助花紋出現(xiàn),裝飾技法改為繪畫。

7、忍冬紋


古代寓意紋樣。忍冬為一種蔓生植物,俗呼“金銀花”、“金銀藤”,通稱卷草,其花長瓣垂須,黃白相半,因名金銀花。凌冬不凋,故有忍冬之稱。又稱卷草紋,六朝時期流行的一種植物紋樣。六朝的忍冬紋比較清瘦和程式化,一般為3個葉片,和一個葉片相對排列。有時變化多樣:有單葉的,有雙葉的,有雙葉順向的,也有兩葉相背的。有人認為它是忍冬花(金銀花)的枝葉變化,也有人認為是蓮葉的演變?!侗静菥V目》云:忍冬“久服輕身,長年益壽”。忍冬圖案多作為佛教裝飾,可能取其“益壽”的吉祥涵意。   

東漢末期開始出現(xiàn),南北朝時最流行,因它越冬而不死,所以被大量運用在佛教上,比作人的靈魂不滅、輪回永生。以后又廣泛用于繪畫和雕刻等藝術(shù)品的裝飾上。   

忍冬紋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一種植物紋,此時忍冬紋較為清瘦和程式化,一般為三葉片和多葉片,但是其變化是多種多樣的。漢代銅鏡的編式稱卷云紋就是卷草紋的前身,到唐代演化成復(fù)雜的卷草,近代稱香草。   

蓮花和忍冬紋樣在我國古代裝飾題材已經(jīng)接近尾聲。
 
8、纏枝紋


纏枝紋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紋飾之一。是瓷器上最常見的紋樣。盛行于元代以后。明代或稱為“轉(zhuǎn)枝”,以植物的枝桿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線式的二方連續(xù)或四方連續(xù),循環(huán)往復(fù),變化無窮。纏枝蓮、纏枝牡丹、纏枝草蔓均屬此類。

纏枝紋與蓮瓣紋、卷云紋、如意紋、回字紋等一樣,都是中國古代藝術(shù)品的重要裝飾紋樣,廣泛用于雕刻、陶瓷、家具、漆器、編織、刺繡、玉器、年畫、剪紙、碑刻等,甚至連糕餅?zāi)痉抖茧x不開纏枝紋。
     
纏枝紋,又名“萬壽藤”,寓意吉慶。因其結(jié)構(gòu)連綿不斷,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是以一種藤蔓卷草經(jīng)提煉變化而成,委婉多姿,富有動感,優(yōu)美生動。是瓷器上最常見的紋樣。纏枝紋約起源于漢代,盛行于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清。明代或稱為“轉(zhuǎn)枝”,以植物的枝桿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線式的二方連續(xù)或四方連續(xù),循環(huán)往復(fù),變化無窮。纏枝蓮、纏枝牡丹、纏枝草蔓均屬此類。纏枝紋以牡丹組成的稱“纏枝牡丹”;以蓮花、葡萄組成的稱“纏枝蓮”和“纏枝葡萄”;以人物和鳥獸組成的稱“人物鳥獸纏枝紋”。   

它是一種以藤蔓、卷草為基礎(chǔ)提煉而成的傳統(tǒng)吉祥紋飾。纏枝紋所表現(xiàn)的“纏枝”,常常以常青藤、扶芳藤、紫藤、金銀花、爬山虎、凌霄、葡萄等藤蔓植物為原型。這些植物本系吉祥花草,多為世人所贊詠,例如金銀花,又稱“忍冬”,李時珍《本草綱目》載:“久服輕身,長年益壽?!痹倮缌柘?,宋代楊繪《凌霄花》詩云:“直繞枝干凌霄去?!睂τ谠摶ǖ挠掠谂实?,凌云直上的品質(zhì),清人李笠翁評說道:“滕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崩p枝紋就是這些藤蔓的形象再現(xiàn),它委婉多姿,生動優(yōu)美,富有動感,故寓意生生不息,萬代綿長的美好愿望,從而躋身于中國吉祥物。 纏枝紋的歷史源遠流長,它的原始構(gòu)思可見于戰(zhàn)國時期,當(dāng)時在漆器的表現(xiàn)裝飾紋樣中,有二方連續(xù)紋樣與四方連續(xù)紋樣,它雖然表現(xiàn)的是“云氣”,但它反復(fù)、交替與穿插的藝術(shù)手法,事實上已具備了纏枝紋的基本特征。到了漢代,纏枝紋樣成熟,被用于漆器、絲織工藝,如“萬事如意綿”與“鳥獸葡萄紋綺”等。到了唐宋時,纏枝紋被廣泛用于工藝美術(shù)制品中,如唐李德?!而x鴦篇》詩云:“夜夜學(xué)織連枝錦,織作鴛鴦人共憐”,又如唐鏡中的“海獸葡萄紋”,就是一種著名的纏枝紋。再例如在唐代出土的金銀器直接出現(xiàn)了纏枝花紋飾。纏枝紋是我國傳統(tǒng)青花瓷中最主要與最具特色的裝飾紋樣之一,它最早出現(xiàn)于元青花中,到了明清兩代,不論是官窯還是民器,比比皆是,從而成了青花工藝的最重要裝飾語言。除瓷器外,纏枝紋還廣泛用于各類藝術(shù)品中,如傳統(tǒng)的插屏,其雕刻牙板幾乎都用纏枝紋,而由插屏造型衍的“南京鐘”更是離不開纏枝紋,因為對于一種計時器來講,生生不息,萬代綿延是最貼切不過的了。 纏枝紋之所以具有強盛的生命力,還在于它的變化多端,婉轉(zhuǎn)多姿,它與不同的花卉組成不同的紋飾,常見的形式有“纏枝蓮”、“纏枝菊”、“纏枝牡丹”、“纏枝葡萄”、“纏枝石榴”、“纏枝百合”、“纏枝寶相花”,以及“人物鳥獸纏枝紋”等。
 
9、卷草紋


中國傳統(tǒng)圖案之一。多取忍冬、荷花、蘭花、牡丹等花草,經(jīng)處理后作“S”形波狀曲線排列,構(gòu)成二方連續(xù)圖案,花草造型多曲卷圓潤,通稱卷草紋。因盛行于唐代故名唐草紋。

漢代圖案中已有卷草紋。南北朝時期,卷草紋大量運用于碑刻邊飾,風(fēng)格簡練樸實,節(jié)奏感強,在波狀組織中以單片花葉、雙片花葉或三片花葉對稱排列在主干兩側(cè),形成連續(xù)流暢的帶狀花紋。敦煌莫高窟的北朝壁畫中多繪有卷草紋,其素材多取忍冬。唐代卷草紋廣泛流行,多取牡丹的枝葉,采用曲卷多變的線條,花朵繁復(fù)華麗,層次豐富;葉片曲卷,富有彈性;葉脈旋轉(zhuǎn)翻滾,富有動感??傮w結(jié)構(gòu)舒展而流暢,飽滿而華麗,生機勃勃,反映了唐代工藝美術(shù)富麗華美的風(fēng)格,并成為后世卷草紋的范模(見圖[唐代壁畫中的唐草紋圖案])。

唐代以后,唐草紋傳承不斷,素材除忍冬、牡丹以外,又有石榴、荷花、菊花、蘭花等。明代中期重視以荷花為主體的唐草紋,后由荷花圖案演變?yōu)榇▓D案,并廣泛運用在織錦上。明清兩代的唐草紋風(fēng)格趨向繁縟、纖弱,失去了唐代的生氣,但仍然是重要的傳統(tǒng)圖案?,F(xiàn)在,唐草紋多見于建筑裝飾及染織、家具、陶瓷等裝飾。   瓷器的一種輔助紋樣。以柔和的波曲狀線組成連續(xù)的草葉紋樣裝飾帶,故名。唐代已十分流行,日本人稱之為“唐草”。宋元明清許多瓷窯產(chǎn)品上廣泛采用。

10、折枝紋


一種典型的瓷器裝飾紋樣。以折枝花鳥為題材,構(gòu)成與周圍紋樣無連接關(guān)系的單獨紋樣,習(xí)稱“折枝花紋”、“折枝果紋”或“折枝花果紋”,統(tǒng)稱折枝紋。常見有折枝梅、折枝蓮、折枝牡丹、折枝枇杷、折枝石榴、折枝荔枝等。   

折枝紋在瓷器裝飾繪畫中多作為單獨紋樣,也有配合禽鳥組成的折枝花鳥紋。以一枝單獨使用者較為多見,也有作連續(xù)式或交織式組合的。宋代定窯、耀州窯、磁州窯、吉州窯器物上多見,元代以后更為流行。折枝紋多作主題紋樣飾于碗、盤、洗等器的內(nèi)底和瓶、罐、壺等器的外腹壁,也有作為輔紋邊飾飾于器物肩部或近口沿處的。   

表現(xiàn)技法主要是刻劃和彩繪。宋代定窯白釉刻劃花折沿盤內(nèi)底刻一株豐腴婆娑的折枝牡丹;雍正青花大盤內(nèi)心繪一株桃花,雙禽在枝干上憩息啼鳴,宛如中國畫的折枝花鳥圖。

11、蕉葉紋


以芭蕉葉組成帶狀紋飾,特指以蕉葉圖樣作二方連續(xù)展開形成的裝飾性圖案。用作瓷器裝飾始于宋代,定窯、龍泉窯、景德鎮(zhèn)窯多將其作為瓷器的輔助紋樣,表現(xiàn)手法主要是劃花。青花、釉里紅、彩瓷上廣泛采用,一般裝飾在器物的頸部或近底部。定窯刻花梅瓶的頸部飾單層蕉葉紋,龍泉窯刻花碗內(nèi)飾有粗短的蕉葉紋,景德鎮(zhèn)窯青白瓷碗外壁刻劃雙線蕉葉紋。 蕉葉紋于元、明、清時期頗為盛行,裝飾技法以彩繪為主,多繪于瓶、罐、尊等器物頸部或近底部。   

景德鎮(zhèn)出土明洪武青花松竹梅紋執(zhí)壺,頸部飾蕉葉紋,近腹部飾一周大小相間的云肩紋,云肩紋內(nèi)繪畫蕉葉的筋脈,十分奇特,好似變形蕉葉紋。   

青銅器常見紋飾
四羊方尊口沿為方形,頸部較長,從肩到足部的四棱雕有4頭綿羊,它們都向前探出半身,彎曲的羊角及身上細密的卷云狀花紋細致而逼真??谘叵?、肩上及圈足上都有蕉葉紋和夔紋等主要裝飾花紋,極其細致生動。   

蕉葉紋四足方斝   
蕉葉紋四足方斝,清中期,斝體呈方形,侈口,束頸,深腹,腹側(cè)有一獸首鋬,平底,底下有四足。頸飾三獸首及變形夔紋,腹飾蕉葉紋。

12、瓜果紋


一種典型的陶瓷器裝飾紋樣,以各種植物果實為主題。歷代裝飾手法有模印、貼塑、雕刻、彩繪等。   

瓜果紋始見于唐代,唐宋兩代陶瓷器上以葡萄紋和石榴紋較為多見,有纏枝葡萄、嬰戲葡萄、嬰戲石榴等圖案,寓意多子多孫。江西水吉宋墓出土的耀州窯青釉盤,盤內(nèi)刻劃石榴樹上三童嬉戲的花紋。元代青花瓷器上常以瓜果紋組成秋實畫面,如青花大盤上多繪葡萄、西瓜、芭蕉與花草組成的秋實圖案。明清兩代陶瓷器上,瓜果紋樣增多,表現(xiàn)方式有圖案性與寫實性兩類,以青花、釉里紅、彩繪及雕刻等多種手法及色彩表現(xiàn)石榴紋、荔枝紋、葡萄紋、枇杷紋、桃紋、西瓜紋、蘋果紋、櫻桃紋等,并在吉祥觀念影響下,形成豐富多彩的吉祥紋飾。   

瓜果紋構(gòu)圖方法多樣,有適合式布局,如明宣德青花盤,利用盤心圓面,滿繪葉茂果碩的葡萄或其他瓜果;也有單獨紋樣的構(gòu)圖,如成化斗彩葡萄紋杯,腹部繪環(huán)繞的折枝葡萄;還有散點式布局,如宣德青花梅瓶或玉壺春瓶上的桃枝、石榴、荔枝、枇杷、蘋果等紋樣;更有均齊式布局,如在釉里紅高足杯上,繪等距環(huán)布的3只桃或3只蘋果,習(xí)稱“三果紋”。清代吉祥紋飾盛行,瓜果紋寓意更豐??滴跤岳锛t桃蝠紋瓶、雍正青花桃蝠紋瓶,都描繪桃樹結(jié)碩果、蝙蝠天上飛的紋樣,以桃喻壽,以蝠喻福,祝賀福壽雙全??滴趺窀G青花瓷盤盤心繪一枝葡萄,旁書“福壽蒲萄”四字,將葡萄象征福壽,甚為罕見。乾隆黃地青花瓶上以佛手、桃、石榴三果組成寓意多福、多壽、多子的畫面,習(xí)稱“福壽三多”紋。

13、桃紋


在傳說中西王母的蟠桃樹,三千年開花,三千年結(jié)果,桃樹是長壽之樹。因此民諺中有“榴開百子福,桃獻千年壽?!敝f,誕辰獻“壽桃”祝壽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14、海石榴紋


一種典型的陶瓷器裝飾紋樣。因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被民間視為象征多子的祥瑞之果,海石榴紋遂成為一種吉祥紋飾。石榴和蝴蝶配合,“蝴”與“?!敝C音,構(gòu)成了“多子多?!钡脑⒁?。   
海石榴系從伊朗傳入,最早出現(xiàn)在唐三彩陶器上,有模印貼花,也有刻花施彩手法,多與寶相花、蓮花、葡萄等相配。其形象是在盛開的花朵中心露出飽綻的石榴果,或花苞之中滿是石榴子,有的稱“海石榴花”。   

海石榴紋于宋、元、明、清瓷器裝飾上多有所見。宋定窯白釉盤面上的印花海石榴紋線條微微凸起,有淺浮雕之美。元代青花瓷上海石榴紋多作輔助紋樣,飾于器物的肩部。明清瓷器上以榴房多子為基本寓意的紋飾也較為多見。

15、葡萄紋


佛教藝術(shù)中菩薩手持葡萄是表示五谷不損,所以葡萄紋帶有五谷豐豋的寓意。此外,葡萄枝葉蔓延,果實累累,也特別貼近人們祈盼子孫綿長、家庭興旺的愿望,所以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裝飾題材。   
附圖是大門山墻上的葡萄紋磚雕。

16、牡丹紋


一種典型的瓷器裝飾紋樣,以牡丹花為主題。自唐代以來,牡丹頗受世人喜愛,被視為繁榮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宋時被稱為“富貴之花”。故成為瓷器上的流行裝飾。   

表現(xiàn)技法有刻花、印花、繪畫等;形式有獨枝、交枝、折枝、串枝、纏枝等。   

五代越窯、宋代定窯、耀州窯有刻劃牡丹紋制品,磁州窯則為白地黑花品種。定窯器上常出現(xiàn)一枝獨秀的單朵牡丹,耀州窯瓷器上多見花朵兩兩相對,磁州窯枕面上還可見隨云頭形曲線繪畫3朵牡丹。構(gòu)圖方式有適合式、對稱式、均衡式等。耀州窯青釉碗內(nèi)壁刻劃一枝牡丹,花朵盛開,枝葉繁茂,布滿全器,作適合式構(gòu)圖。又有刻劃兩枝牡丹,花枝相交,花朵相對的對稱式構(gòu)圖;耀州窯青釉瓶上的刻劃牡丹枝莖纏繞,花葉紛披,作均衡式構(gòu)圖。宋代亦見將牡丹紋用作輔助紋飾的,如定窯、耀州窯的刻花、印花鳳銜牡丹紋。   

元、明、清三代牡丹紋久盛不衰,多用作主紋,裝飾在瓶、碗、盤、罐等器皿的主要部位。明清時期,景德鎮(zhèn)窯瓷器上的牡丹紋更豐富多彩,有折枝牡丹、纏枝牡丹等。明宣德青花盤上的折枝牡丹紋、青花玉壺春瓶的纏枝牡丹紋,圖案精致,裝飾效果強烈。明嘉靖醬釉描金孔雀牡丹紋執(zhí)壺,在器腹部桃形開光中貼金描畫孔雀牡丹紋,尤顯富貴華麗。清雍正粉彩牡丹紋盤口瓶、珊瑚紅地粉彩牡丹紋貫耳瓶,都是工筆重彩,一絲不茍,將牡丹花的國色天香、雍容華貴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17、繡球花紋


一種瓷器裝飾紋樣,因花朵形狀頗似繡球而得名,常以大小不等的花頭或龍鳳等主體形象,做圓形或橢圓形的適合構(gòu)成,疏密均勻的排列在器物的裝飾帶中,適用于各種造型的器物。有十團,八團,十二團,十六團,二十四團等團花吉祥紋樣,兩個團花相聯(lián)稱“雙球花”,多個小團花遍布,即為“遍地繡球”,又稱“皮球花”,或“金錢蟒”,于清代景德鎮(zhèn)窯彩繪瓷上較為多見。

18、蘭花紋


傳統(tǒng)寓意紋樣?!侗静萁?jīng)》:“蘭草主殺蟲毒,辟不祥,久服輕身不老?!薄冻o》:“級秋蘭以為佩?!惫湃苏J為:“德芬芳者佩蘭,古之佩者,各家其德?!惫识湃艘杂墓忍m喻隱逸之君子。

19、梅花紋


歲寒三友梅居其一。梅能于老干發(fā)新枝,又能御寒開花,故古人用以象征不老不衰。梅瓣為五,民間又藉其表示五福。福、祿、壽、喜、財。因此,明清以來梅花紋樣是最喜聞樂見的傳統(tǒng)寓意紋樣之一。

20、菊花紋


菊花,古代又名節(jié)華、更生、朱贏、金蕊、周盈、延年、陰成等別名。菊花是我國的傳統(tǒng)花卉之一?!渡胶=?jīng)·中山經(jīng)》:“岷山之首曰女兒之山,其草多鵝”。菊花是“長壽”之花,據(jù)傳在G縣以北河岸上芳菊叢生,其水頗秀,有個叫胡廣的人得了病,常飲此水,后大病痊愈,竟長命百歲。還傳說朱孺子常飲用甘菊花和梧桐子泡的茶,后成了神仙。古人認為菊花能輕身益氣,令人長壽有征。菊花還被看作花群之中的“隱逸者”,并贊它風(fēng)勁齋逾遠,霜寒色更鮮。故常喻為君子。菊和蘭都是文人極喜愛的花,將菊花紋樣賦予多種多樣的含意。

21、鳥紋


鳥紋是一種傳統(tǒng)的裝飾紋樣。廣義上可包含由鳥紋與其他內(nèi)容組合而成的紋飾,如花鳥紋;狹義上則僅指純粹鳥紋或以鳥紋為主體的紋飾。神話性質(zhì)的鳳紋或其他瑞禽紋也可歸在鳥紋類屬。常見于青銅器、玉器和陶瓷器的表面。   

鳥紋包括鳳紋、鴟梟紋、鸞紋及成群排列的雁紋等。鳥長翎垂尾或長尾上卷,作前視或回首狀。在青銅器上大多作對稱排列。鳳鳥紋按照構(gòu)圖形象分為長喙鳥紋,體軀是鳥,頭部有一較長的喙;鴟梟紋,正面,大圓眼,毛角大翅,盛行於商代中晚期;雁紋,是鳥紋中寫實的形象,屬春秋晚期北方的風(fēng)格。   

青銅器上最早出現(xiàn)的是二里岡期的變形鳥紋。殷墟時期已有鳥紋作為主要紋飾。西周鳥紋(9張)?早期起鳥紋大量出現(xiàn),一直到春秋時期。商代鳥紋多短尾,西周鳥紋多長尾高冠。鳥紋包括鳳紋、鴟梟紋、鸞紋及成群排列的雁紋等。   

鳥紋的出現(xiàn)發(fā)展與古人的生殖崇拜密切相關(guān),原民最初以鳥紋象征男性生殖器。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上已有明確的鳥紋。青銅器上最早出現(xiàn)的是二里岡期的變形鳥紋。殷墟時期已有鳥紋作為主要紋飾。西周早期起鳥紋大量出現(xiàn),一直到春秋時期。

22、鶴紋


一種典型的瓷器裝飾紋樣。古人以鶴為仙禽,喻意長壽?!痘茨献印ふf林訓(xùn)》記:“鶴壽千歲,以報其游”,用鶴紋蘊涵廷年益壽之意。   

鶴紋始見于唐代,越窯青瓷上有刻劃鶴在云間飛翔的圖案,習(xí)稱“云鶴紋”。   

宋代耀州窯青釉瓷器上有雙鶴展翅上下翻飛、群鶴飛舞穿行云間以及群鶴與博古相間的圖案,還有罕見的仙人騎鶴紋樣。明、清瓷器上多畫丹頂鶴,景德鎮(zhèn)窯青花瓷、五彩瓷、黃釉綠彩瓷上多見,有仙鶴銜籌飛向海上瑤臺祝壽,稱作“海屋添籌”紋。有云鶴紋葫蘆瓶,鶴紋與壽字相配,組成長壽畫面。有黃綠彩鶴紋碗,鶴銜葫蘆穿云而飛,寓意福祿壽。有琺瑯彩瓶,群鶴與梅樹組成的紋樣別有情致。

23、孔雀紋


始見于宋代,明清流行的瓷器紋飾之一??兹甘巧钍苊耖g喜愛,在傳說中擁有九德的吉祥鳥,由于孔雀尾羽紋飾美麗,開屏?xí)r“紋飾明顯”,和“文明”諧音,故孔雀開屏則寓意“天下文明”,表示對盛世的向往。

24、鴛鴦紋


傳統(tǒng)寓意紋樣。駕鴦,鳥名。體小于鴨。雄(鴛)羽色絢麗;雌(鴦)略小,背蒼褐色。雌雄偶居不離,故以之比喻夫婦?!对姟ば⊙拧x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傳》“駕鴦,匹鳥?!?

25、喜鵲紋


喜鵲紋:瓷器裝飾題材之一。兩只喜鵲寓意雙喜,和獾子一起寓意歡喜。和豹子一起寓意報喜。喜鵲和蓮在一起寓意得喜得連科。

民間傳說鵲能報喜,故稱喜鵲。宋代王炎有詩句:“家書未到鵲先喜”。喜鵲作為紋飾出現(xiàn)在瓷器上大致在宋代,但清之前飾有喜鵲紋飾的瓷器不是很多,到清代喜鵲紋飾才廣為流傳,其中尤以喜鵲登梅紋較常見。

26、雁紋


雁紋是鳳鳥紋之一種,為中國古代傳統(tǒng)紋飾之一。是鳥紋中雁的寫實的形象,屬春秋晚期北方的風(fēng)格。多飾於鼎、簋、尊、卣、爵、觶、觥、彝、壺等器物的頸、口、腹、足等部位。

27、鴨紋


青銅器裝飾之一。形似鴨,扁長嘴,垂尾,作蹬伏狀。有的作行走狀。以鴨形作裝飾,在商周銅器中甚為罕見,僅在殷代和戰(zhàn)國銅器上見過。

28、草蟲紋


草蟲紋為明清瓷器裝飾紋樣之一,草蟲指草木中的昆蟲,有蜻蜓、知了、蚱蜢、蟈蟈、螳螂、蜜蜂、蟋蟀等等。南北朝草蟲紋就興起,但是瓷器上的草蟲紋出新得較晚,只是作為景物中的點綴。直到清代才進一步成熟。民國時期涌現(xiàn)一批在瓷器上畫草蟲紋的名家。

29、蝴蝶紋


一種典型的瓷器裝飾紋樣,狹義上指僅裝飾蝴蝶紋,廣義上包含以蝴蝶為主配以其他內(nèi)容的紋飾。  

由于受到宋代花鳥畫的影響,蝴蝶紋開始盛行。宋瓷上蝴蝶紋多取蝴蝶對飛紋樣作圓形構(gòu)圖。內(nèi)蒙古遼陳國公主墓出土的越窯青釉洗、河北定縣北宋塔基出土的定窯白釉花口洗,都在洗心劃刻細線雙碟紋。宋吉州窯剪紙鳳梅蝶紋盞,以剪紙貼花手法將與雙鳳相配的雙蝶紋表現(xiàn)得形簡神傳。明代青花瓷、五彩瓷、斗彩瓷上,蝴蝶多與花卉組成主題紋飾,表現(xiàn)蝶戀花的意境,習(xí)稱“花蝶紋”。   

蝴蝶紋也有作為輔助紋樣點綴在花鳥畫面中的。典型器物有明成化斗彩團蝶紋罐、萬歷五彩花鳥花碟紋蒜頭瓶等。清代五彩瓷、粉彩瓷上的蝴蝶紋,有圖案風(fēng)格的團蝶紋,也有寫實風(fēng)格的飛蝶紋??滴跷宀屎y瓶,采用散點式構(gòu)圖法,在瓶體上繪畫成雙成對或三只兩只聚集飛舞的蝴蝶,清麗新巧。還有一種在冰裂紋地上繪畫彩蝶翻飛,裝飾手法別具一格。雍正粉彩團蝶紋碗,以草花與雙飛蝶構(gòu)成的5組團蝶紋均勻環(huán)布碗壁,精致美觀。雍正以后瓷器上還盛行一種瓜碟紋,即以瓜蔓與蝶紋相配,諧音“瓜瓞”,習(xí)稱“瓜瓞綿綿”,寓意子孫萬代連綿不絕,典型作品有乾隆粉彩瓜蝶紋瓶。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