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治療乙肝轉(zhuǎn)陰湯 鐵桿中醫(yī)論壇——

 紫香 2011-02-05
治療乙肝轉(zhuǎn)陰湯
2009-12-19 08:22 大黃三七散
【藥物組成】取生大黃、三七分別研細(xì)末。
【制作用法】將上二藥過中藥6號篩(100目)后,按大黃、三七7:3比例混勻,每次取散5克,以100毫升沸水沖泡約5分鐘后頓服。每日3次。急性肝炎1個月為1療程,慢性肝炎3個月為1療程。
【功用主治】活血逐瘀,通里瀉下。適用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
【資料來源】邱磷安,等.福建中醫(yī)藥,1999;30(5):2
小柴胡湯加減
【藥物組成】柴胡12克,黃芩12克,太子參15克,法夏10克,甘草6克,炒山梔10克,滑石15克。對無黃疸型肝炎和慢性遷延性肝炎多仍保留用小柴胡湯原方中的大棗4枚、生姜3片,以滋脾通陽,和養(yǎng)營衛(wèi)。(以上為成人一般劑量,兒童可酌減)
【制作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早晚分服。
【功用主治】疏泄肝膽,健脾和胃,清熱利濕,扶正祛邪。適用于病毒性肝炎。
【隨癥加減】 病初起伴寒熱頭身痛者酌加羌活、板藍(lán)根;黃疸甚者酌加茵陳、田基黃;脅痛劇者加郁金、炒青皮、全栝蔞;小便短澀者加海金砂、虎杖;大便秘結(jié)者選加大黃、全栝蔞(打);嘔惡著者加藿香、白蔻仁;腹脹甚者加炒厚樸、炒枳實(shí);納差不化者選加炒雞內(nèi)金、山藥、神曲;肝腫大且質(zhì)地較硬者加 蟲、桃仁;脾腫大者加鱉甲、丹參;氣虛者加黃芪、白術(shù);血虛者加當(dāng)歸、白芍;陰虛者加麥冬、生地。
降酶丸
【藥物組成】五味子50克,水牛角粉50克,麥芽25克,大棗25克。
【制作用法】上藥混合烘干,碾細(xì),過100目篩,煉蜜為丸,每丸重15克。每次1丸,每日2次,15天1療程。
【功用主治】扶正祛邪,健脾保肝降酶。適用于病毒性肝炎。
【資料來源】樊英誠,等.黑龍江中醫(yī)藥,1985;(1):26
五虎片
【藥物組成】每片內(nèi)含北五味子0.3克,虎杖0.3克,丹參0.19克,靈芝0.19克,經(jīng)提取精制而成,質(zhì)量控制標(biāo)準(zhǔn)符合中國藥典1977年版附錄片劑項目的各項規(guī)定。
【制作用法】成人每次服6片,每天服3次,1月為1療程。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扶正祛邪。適用于病毒性肝炎。
【資料來源】劉澤富,等.陜西中醫(yī),1989;10(4):158
加味補(bǔ)中益氣湯
【藥物組成】茵陳30克,生黃芪10克,黨參6克,生白術(shù)10克,陳皮10克,當(dāng)歸10克,柴胡6克,升麻3克,蒼術(shù)10克,生梔子10克,豬苓10克,茯苓10克,澤瀉6克,黃連6克,滑石10克,生甘草3克。
【制作用法】每日1劑,1日2次水煎,早晚分服。
【功用主治】補(bǔ)中益氣,清熱利濕。適用于病毒性肝炎。
【隨癥加減】 黃疸鮮明去生黃芪、黨參,加重茵陳、生梔子的用量,再加敗醬草20克;惡心嘔吐加藿香10克,佩蘭葉6克;納呆加白蔻仁6克,砂仁6克;腹脹加檳榔10克,雞內(nèi)金、山楂、神曲、麥芽各10克;脅痛加香附、川楝子各10克;便秘加大黃10克(后下);脘腹冷痛,腸鳴腹瀉加吳茱萸、干姜各6克;鼻衄加白茅根30克,丹皮12克;谷丙轉(zhuǎn)氨酶持續(xù)不降者加五味子10克,丹參15克,紅花10克。
生芪肝炎方*
【藥物組成】生黃芪24克,焦白術(shù)10克,柴胡10克,陳皮10克,丹參20克,焦山楂20克,赤芍20克,茯苓30克,茵陳30克,白茅根30克,大黃3克。
【制作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早晚分服。3周為1療程,連用3個療程。
【功用主治】補(bǔ)中益氣,疏肝解郁,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適用于病毒性肝炎
當(dāng)飛膠囊
【藥物組成】由當(dāng)藥和水飛薊組成。當(dāng)藥采用有機(jī)溶媒進(jìn)行梯度提取有效成份,制成當(dāng)藥浸膏;水飛薊采用滲濾法提取總黃酮。當(dāng)藥浸膏與水飛薊總黃酮以一定比例混合后,粉碎、過篩,制成原粉,裝膠囊。每粒0.25克,相當(dāng)于當(dāng)藥生藥0.95克,水飛薊生藥0.90克。
【制作用法】每次服4~5粒,小兒每次服2~3粒,每日3次,飯后半小時至1小時內(nèi)口服。急性肝炎1個月為1療程。慢性肝炎3個月為1療程。
【功用主治】清熱,利濕,健胃。適用于病毒性肝炎。

柴平湯
【藥物組成】柴胡,黃芩,半夏,黨參,蒼術(shù),川樸,陳皮,甘草,生姜,大棗。
【制作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早晚分服。
【功用主治】燥濕運(yùn)脾,和胃止嘔,疏肝利膽,清解郁熱。適用于病毒性肝炎。
【隨癥加減】 急性黃疸型,舌苔黃膩且干,中焦?jié)駸嵴飨竺黠@者,去參、草、姜、棗,加茵陳、山梔、大黃;小便黃少加用六一散、車前子、茯苓、豬苓等;疾病初起,寒熱癥狀明顯者,重用柴、芩,還可加入藿香、葛根等;惡心嘔吐嚴(yán)重者,可視病情增入川連、蔻仁;食少腹脹具有明顯消化不良之癥候,可加谷麥芽、焦楂曲等消導(dǎo)之品;口苦,舌紅目赤,尿黃,肝經(jīng)實(shí)熱偏重之無黃疸型可去蒼術(shù)、川樸,加龍膽草、山梔、大黃;遷、慢性肝炎肢酸、便溏等脾虛氣弱癥候明顯者,參、草、棗毋需更易,還可加入焦白術(shù)、炒苡仁等;如偏于肝血不足以致肝區(qū)隱痛,頭昏肢酸,可用白術(shù)易蒼術(shù),去川樸加入當(dāng)歸、白芍等;若見舌苔光剝,舌質(zhì)偏紅,脈弦細(xì)等肝陰不足之象,柴胡用量宜小,還可加入烏梅、木瓜甚則枸杞子、干地黃等;遷、慢性肝炎肝絡(luò)瘀滯者,丹參、郁金、紅花甚或鱉甲、地鱉蟲類活血通絡(luò)之品,均可隨證選用。
甘黃蒲苓湯
【藥物組成】甘中黃(人中黃)10~15克,蒲公英10~20克,夏枯草10~15克,板藍(lán)根10~15克,生白術(shù)8~12克,生山楂8~15克,茯苓皮20~40克,生甘草5~6克。
【制作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早晚分服。
【功用主治】清熱利濕,保肝健脾。適用于小兒病毒性肝炎,肝功能不全,或見黃疸者。
【隨癥加減】 濕熱重者,酌加鳳尾草12克,拳參10克,魚腥草15克;無黃疸者,酌加黃芪10克;乙肝表面抗原陽性者,酌加貫眾10克。
清肝湯
【藥物組成】茵陳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雞骨草30克,梔子10克,雞內(nèi)金10克,大黃6克,陳皮6克,郁金12克,竹茹12克,茯苓15克。
【制作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午餐、晚餐前2小時分服,30日為1療程。
【功用主治】清利濕熱,理氣活血,舒肝解郁。適用于急、慢性肝炎濕熱內(nèi)蘊(yùn)型。
【隨癥加減】 甲型肝炎、絕大部分見黃疸,可加黃柏、田基黃;乙型或丙型肝炎則加虎杖、丹參、板藍(lán)根;各型肝炎如見舌苔白膩屬濕偏重者,可加藿香、澤瀉、豬苓。
茵陳黃芪湯
【藥物組成】茵陳30克,黃芪20克,丹參20克,白茅根15克,丹皮15克,五味子15克,當(dāng)歸15克,雞內(nèi)金10克,云茯苓10克,川芎10克,郁金10克,甘草10克。
【制作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小兒用量酌減。
【功用主治】健脾益氣,清熱利濕,活血化瘀。適用于病毒性肝炎。
【隨癥加減】 黃疸明顯者重用茵陳、白茅根、郁金,黃芪用量酌減;無黃疸及慢性肝炎,舌苔薄者,重用黃芪、當(dāng)歸,可加赤白芍、公英,茵陳用量酌減;肝區(qū)疼痛者加香附;干嘔欲吐者加竹茹、代赭石;肝脾腫大者加鱉甲;脾虛者加白術(shù);肝腎陰虛者加女貞子、枸杞子。
蛇虎苓參湯
【藥物組成】白花蛇舌草20克,丹參20克,虎杖15克,茯苓15克,甘草6克。
【制作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早晚服,1個月為1療程,每個療程后復(fù)查肝功能,1~3個療程觀察療效。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利濕化瘀。適用于病毒性肝炎。
【隨癥加減】 濕熱黃疸加茵陳30克,生大黃10克;肝區(qū)隱痛加佛手、延胡索各10克;腹脹納差加山楂20克,厚樸10克;惡心嘔吐加姜竹茹、藿香各10克;便溏加薏苡仁20克,炒白術(shù)10克;口干咽燥苔少加北沙參20克;鼻齒衄血加茜草20克;肝脾腫大加赤芍10克,莪術(shù)6克;HBsAg陽性加板藍(lán)根、半枝蓮各20克。
柴連大黃寧肝湯
【藥物組成】柴胡12克,陳皮12克,山楂12克,白芍12克,連翹15克,茯苓15克,大黃3~15克,板藍(lán)根20克,苡仁20克。小兒量酌減。
【制作用法】水煎每天1劑,15天為1療程。
【功用主治】疏肝利膽,清熱解毒,健脾利濕。適用于病毒性肝炎。
【隨癥加減】 濕熱甚者加茵陳、黃芩、山梔、甘草;陰虛加沙參、麥冬;HBsAg陽性加虎杖、貫眾;脅脹滿痛加郁金、川楝子;嘔惡納呆加半夏、雞內(nèi)金;脾胃虛寒加黃芪、黨參、生姜等;肝脾腫大加丹參或三棱、莪術(shù);腹水加大腹皮、澤瀉、車前子;肥胖高血脂加決明子、茶樹根。
健脾補(bǔ)肝湯
【藥物組成】生黃芪15克,丹參15克,柴胡15克,白芍20克,全栝蔞20克,烏梅10克,生白術(shù)10克,當(dāng)歸10克,生山楂10克,炙甘草5克。
【制作用法】水煎分2次服。10天為1療程。
【功用主治】健脾補(bǔ)肝。適用于單項SGPT升高肝炎患者。
柴芩女貞湯*
【藥物組成】柴胡10克,黃芩15克,澤瀉15克,車前子15克,建曲15克,女貞子15克,貫仲15克,茵陳30克,虎杖20克,板藍(lán)根20克,山楂肉20克,仙靈脾20克,金錢草20克,垂盆草20克,魚腥草20克,甘草3克。小兒用量酌減。
【制作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早晚分服。
【功用主治】清熱利濕,疏肝理氣,健脾化濕,養(yǎng)陰柔肝。適用于病毒性肝炎。
【隨癥加減】 兼濕熱熏蒸去女貞子、仙靈脾,加梔子15克,大黃6克;兼肝氣郁滯加郁金、陳皮、香附、佛手片各10克;兼濕邪困脾去女貞子,加厚樸、豬苓、陳皮各10克,苡仁15克,茯苓20克;兼肝陰虛加北沙參、麥冬、當(dāng)歸、枸杞各5克;兼濕熱熾盛加水牛角30克(研末兌服),黃連、丹皮各10克,生地15克,或加安宮牛黃丸或至寶丹;失眠加夜交藤、合歡皮各20克。
清肝湯
【藥物組成】茵陳20克,夏枯草20克,蒲公英20克,板藍(lán)根15克,陳皮15克,紅棗3枚。
【制作用法】并加服五味子粉:五味子研細(xì)末裝入膠囊,每日10克,分2次口服,1月后,每日減少3~1.5克,分3次口服以鞏固療效。
【功用主治】清熱利濕,解毒健脾。適用于病毒性肝炎谷丙轉(zhuǎn)氨酶升高者。
中藥降酶Ⅰ號
【藥物組成】生甘草6克,山豆根9克,茵陳15克,板藍(lán)根15克,蒲公英15克,竹葉9克,赤芍15克,牡丹皮9克,白術(shù)15克,枸杞子15克,決明子15克,梔子9克,川大黃3克,青皮9克,陳皮9克。
【制作用法】按傳統(tǒng)中藥煎煮服用,總療程為3個月。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健脾祛濕,滋腎養(yǎng)肝。適用于病毒性肝炎ALT升高。
 
 
 田基黃湯
【藥物組成】田基黃30克,焦山楂10克,焦神曲10克,焦麥芽10克,甘草5克,蜂蜜50克(兌)。
【制作用法】每日1劑,10天為1療程。
【功用主治】清熱利濕,健脾消食。適用于無黃疸型肝炎轉(zhuǎn)氨酶持續(xù)不降。
【隨癥加減】 脾虛明顯者加黨參、茯苓以健脾滲濕;兼陰虛者加生地、地骨皮以滋陰清熱。
保肝降酶飲
【藥物組成】當(dāng)歸10克,白芍10克,五味子18克,黨參15克,白術(shù)10克,茯苓10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0克,炙甘草6克。
【制作用法】常規(guī)水煎取200毫升藥液,分2次口服,每日1劑,2周為1療程,連服3個療程。
【功用主治】補(bǔ)氣養(yǎng)血,保肝降酶,行氣止痛。適用于病毒性肝炎高轉(zhuǎn)氨酶血癥。
復(fù)酶合劑
【藥物組成】茵陳30克,蒲公英30克,虎杖30克,丹參15克,姜黃10克,郁金10克,柴胡10克,茯苓15克,白術(shù)10克,甘草5克。
【制作用法】部分病例辨證加減,每日水煎2次,各150毫升,分早晚服。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利濕化瘀。適用于病毒性肝炎谷丙轉(zhuǎn)氨酶升高者
降酶湯
【藥物組成】茵陳30克,板藍(lán)根30克,丹參30克,敗醬草30克,炒白芍30克,梔子10克,黃柏10克,龍膽草10克,甘草10克,土茯苓15克,砂仁10克。
【制作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早晚分服。
【功用主治】清熱利濕解毒,養(yǎng)血活血祛瘀。適用于急慢性肝炎谷丙轉(zhuǎn)氨酶升高。
【隨癥加減】 熱邪盛加滑石、大黃;濕邪盛加藿香、佩蘭、蒼術(shù);兩脅痛重加柴胡、元胡、郁金、川楝子;食欲不振加焦三仙、雞內(nèi)金;肝膽火旺加龍膽草、金錢草、黃芩;腹脹甚加香櫞、佛手、枳殼、陳皮;失眠多夢加炒棗仁、夜交藤;表面抗原陽性加半枝蓮、白花蛇舌草、貫眾、蚤休。
茵苓柴金湯
【藥物組成】茵陳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柴胡9克,云苓12克,豬苓12克,郁金12克,厚樸12克。
【制作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2次口服。不滿12歲劑量減半。
【功用主治】清熱利濕,疏肝利膽。適用于病毒性肝炎。
茵陳蒿湯加味*
【藥物組成】茵陳10~20克,梔子4~6克,大黃4~6克,柴胡6~9克,車前子6~9克,澤瀉6~9克,當(dāng)歸6~9克,白芍6~9克,茯苓9~12克,五味子9~12克,厚樸9~12克。
【制作用法】每日1劑,10天為1療程。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利濕退黃。適用于小兒黃疸型肝炎。
【隨癥加減】 惡心、嘔吐者加半夏、竹茹各6克;納呆食少者加焦三仙各9克;兩脅脹痛者加延胡索、青皮各6克。
茵陳赤虎湯
【藥物組成】茵陳20克,赤芍20克,山楂10克,板藍(lán)根10克,紫草10克,夏枯草10克,金錢草12克,虎杖12克,垂盆草12克,白茅根(或玉米須)15克。
【制作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早、中、晚3次服完。劑量可根據(jù)年齡增減。
【功用主治】清熱利濕解毒,疏肝散瘀退黃。適用于小兒黃疸性肝炎。
【隨癥加減】 兼見大便秘結(jié),脈弦數(shù)加大黃、梔子;脅痛較甚加柴胡、郁金、川楝子;肝脾腫大質(zhì)硬者加澤蘭、鱉甲;神昏譫語配服安宮牛黃丸。
化疸復(fù)肝湯
【藥物組成】茵陳180克,金錢草90克,川郁金60克,粉甘草15克,紅糖(量不限)。
【制作用法】水煎服。5天1劑,1日3~5次,當(dāng)茶沖糖飲之。
【功用主治】清利濕熱,活血退黃。適用于小兒黃疸型肝炎。
銀麥合劑
【藥物組成】銀花15~30克,麥芽15~30克,黃花倒水蓮20克,茯苓10克,連翹10克。
【制作用法】水煎內(nèi)服,每日1劑。病情穩(wěn)定后仍需服藥半個月以鞏固療效。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利濕退黃,健脾消食。適用于小兒傳染性肝炎(黃疸型)。
【隨癥加減】 腹脹(或肝區(qū)痛)甚加青皮、大腹皮各5克;發(fā)熱加青蒿5克,柴胡3克;口渴尿少加蘆根12克。
三草湯合退黃膠囊
【藥物組成】自制退黃膠囊由人工牛黃粉、三七、青黛、白礬、大黃各等分,研末拌勻裝入膠囊;三草湯由紫草、金錢草、車前草各60克組成。
【制作用法】2次合煎成600毫升,每日分早、中、晚3次送服退黃膠囊3克,每日1劑。半個月為1療程。
【功用主治】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消石利膽。適用于黃疸型肝炎。
溫通湯
【藥物組成】黃芪30克,白術(shù)30克,茯苓30克,山藥30克,桂枝15克,葛根15克,秦艽20克,砂仁(后下)10克,雞內(nèi)金10克,生熟麥芽(各)30克,茵陳30克,制附片5~10克,干姜5~10克,牛膝20克。
【制作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分3~5次服。15天為1療程,連續(xù)治療觀察2~3療程。 同時均送服硝石、皂礬(研末)各3克,每日1次。
【功用主治】溫陽通脈,利濕散寒,清肝利膽。適用于黃疸型肝炎陰黃證。
【隨癥加減】 背惡寒、喜熱飲、手足不溫、大便溏、脈沉細(xì)(遲),具備3條以上者,附子、干姜均用至10克,上述癥狀減輕或消失后,附子、干姜均減量3~5克;大便轉(zhuǎn)實(shí)后加連翹、赤芍各30克;腹脹甚加川樸、降香各10克;氣逆嘔吐加旋覆花10克,代赭石30克,姜半夏10克;有腹水者加澤瀉、腹皮、地龍各15克;肝脾腫大加桃仁、地鱉蟲、穿山甲各10克;伴鼻衄、齒衄或蜘蛛痣者加三七粉3克(沖服);脅痛加蒲黃、白芍各15克;轉(zhuǎn)氨酶升高者加五味子、山楂各15克;黃疸消退后,均以歸脾湯加減調(diào)治。
甲肝湯*
【藥物組成】柴胡10克,赤芍10克,虎杖10克,豬苓10克,澤瀉10克,生大黃6克,木通6克,梔子6克,滑石15克,茵陳12克,板藍(lán)根12克。
【制作用法】2日1劑,水煎服,每日分3次服。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疏肝利膽,通利二便。適用于小兒甲型肝炎。
【隨癥加減】 腹痛加芍甘湯;嘔吐加黃連、半夏、竹茹;腹脹加四逆散;食欲減退加炒三仙;治療后期臨床癥狀消失,但肝功未恢復(fù)正常,改用逍遙散加澤蘭葉、五味子。
茵陳藍(lán)根湯*
【藥物組成】茵陳30克,板藍(lán)根30克,白茅根20克,焦山楂20克,丹參10克,車前子10克,生姜3克,大棗10枚。
【制作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涼血活血,健脾和胃。適用于甲型肝炎。
【隨癥加減】 惡心嘔吐加藿香、竹茹;發(fā)燒加柴胡;腹脹痛加郁金;黃疸甚加大黃、金錢草。
瀉肝利膽方
【藥物組成】生大黃20克,龍膽草15克,茵陳30克,豬茯苓15克,車前子(包)30克,廣木香10克,川樸10克,大生地20克,炙甘草6克。
【制作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3次服,亦可頻服。
【功用主治】泄熱排毒,通腑利便。適用于甲型病毒性肝炎。
【隨癥加減】 若熱重,加黃柏15克,黑山梔15克;濕重,加藿香10克,佩蘭10克,蒼白術(shù)各10克;食滯,加焦山楂20克,谷麥芽各30克;胸滿,加郁金10克,枳殼10克;血瘀,加川芎10克,赤芍20克,歸尾10克,丹參20克等。
保肝健脾湯
【藥物組成】黃芪30克,柴胡12克,白術(shù)20克,白芍15克,茵陳20克,澤蘭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枳殼12克,茯苓15克,虎杖15克,丹參20克,甘草6克。
【制作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早晚分服。
【功用主治】益氣健脾,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清熱利濕。適用于急慢性乙型肝炎。
【隨癥加減】 氣虛明顯者加人參15克,黃精12克;血虛明顯者加枸杞子20克,當(dāng)歸15克;陽虛者加桂枝10克,吳茱萸6克;氣滯腹脹加木香12克,檳榔12克;脅痛者加青皮12克,川楝子12克;納差者加砂仁10克;肝脾腫大者加三棱、莪術(shù)各10克;轉(zhuǎn)氨酶明顯異常者加五味子30克。
 
 
 乙肝清熱解毒沖劑
【藥物組成】虎杖,白花蛇舌草,土茯苓,茵陳,茜草,橘紅,甘草。
【制作用法】制成沖劑。成人每次2袋(每袋內(nèi)裝10克),每日3次,開水沖服,小兒劑量酌減。療程3個月,療程滿后經(jīng)病人同意可適當(dāng)延長服藥時間至2個療程。
【功用主治】清熱利濕,涼血解毒。適用于急慢性肝炎之屬于肝膽濕熱,疫毒蘊(yùn)結(jié)者。
南通蛇藥 乙肝合劑
【藥物組成】1、南通蛇藥。
2、乙肝合劑:柴胡,板藍(lán)根,赤芍,丹參,黃芩,生大黃,白花蛇舌草,豆根,豬苓,炙甘草為基礎(chǔ)方。
【制作用法】南通蛇藥:每次10片口服,每日2次,連服1個月為1療程。乙肝合劑:每天1劑,水煎分3次服用,每次200毫升,1個月為1療程。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疏肝活血。適用于乙肝病毒感染。
清肝涼血解毒湯*
【藥物組成】赤芍20克,丹參20克,山梔12克,大黃15~20克,苦參20克,生山楂20克,制白術(shù)15克,甘草6克,白花蛇舌草30克,敗醬草30克。
【制作用法】水煎服。3個月為1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功用主治】清肝解毒,涼血祛瘀。適用于丙型病毒性肝炎。
【隨癥加減】 脘腹作脹,加柴胡6克,郁金10克,枳殼10克;脅下疼痛,加延胡索10克,川楝子10克;惡心欲吐,加制半夏10克,陳皮6克;齒衄、鼻衄,則赤芍、丹參減半,加仙鶴草10克,三七6克;氣虛,加黃芪30克,黨參15克。
加味三參湯
【藥物組成】苦參15克,丹參30克,玄參15克,茵陳30克,柴胡12克,田基黃18克,馬鞭草15克,赤芍20克,茜草20克,半枝蓮15克,板藍(lán)根30克,溪黃草15克,白術(shù)15克,黃芪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三七粉10克,甘草9克。
【制作用法】每日1劑,30天為1療程,均經(jīng)4個療程治療。
【功用主治】健脾扶正,益氣養(yǎng)陰,解毒祛濕,疏肝化瘀。適用于丙型病毒性肝炎。
敗醬蛇舌草湯*
【藥物組成】敗醬草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虎杖15克,太子參15克,炒白芍20克,百合15克,土鱉蟲3克,煅瓦楞子15克,白茅根20克,谷麥芽各12克。
【制作用法】水浸,煎汁約500毫升(煎2次),分2次服或多次頻服。半月為1療程,一般治療3個療程。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利濕健脾,養(yǎng)血柔肝。適用于丙型肝炎。
丙肝靈合劑
【藥物組成】西洋參10克,黃芪30克,冬蟲夏草3克(研面沖服),山豆根20克,敗醬草30克,黃芩10克,茵陳20克,紫草20克,白鮮皮20克,白術(shù)10克,茯苓10克,郁金10克,澤瀉10克,三七2克(研面沖服),丹參20克,當(dāng)歸10克,赤芍藥12克。
【制作用法】水煎2次,取汁300毫升,分3次服用,每日1劑,30天為1個療程,連用3個療程。再將上述藥物共為細(xì)末裝入膠囊,每次6克,日3次口服,連用2個月。
【功用主治】扶正固本,祛毒化瘀。適用于丙型肝炎。
茵陳田基黃湯*
【藥物組成】茵陳15克,田基黃30克,熟大黃6克,豬苓30克,赤小豆30克,丹參30克,紫草9克,赤芍15克,生甘草3克,大棗5枚。
【制作用法】水煎服,日1劑,晨昏分2次溫服,每服6劑停1天,90天為1療程。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活血化瘀。適用于丙型肝炎。
【隨癥加減】 黃疸加生梔子9克,車前草15克,鮮麥芽30克(或熊膽粉1克沖服);納呆加砂仁9克,稻芽、麥芽各15克;發(fā)熱加黃芩9克,連翹9克;脅痛加絲瓜絡(luò)12克,郁金15克
苦參茵陳蒿湯*
【藥物組成】苦參30克,黃芩30克,山梔15克,茵陳30克,陳皮12克,米仁30克,茯苓15克,丹參30克,制川軍15克,生山楂30克,雞內(nèi)金30克,生川軍15克(后下)。
【制作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2次。1個月為1療程。
【功用主治】清熱化濕,活血化瘀。適用于戊型病毒性肝炎。
【隨癥加減】 濕熱內(nèi)蘊(yùn),中焦受阻,胃失和降而見惡心、嘔吐明顯加姜半夏、姜竹茹、白術(shù);腹脹明顯加枳殼、砂仁、蘇梗;乏力,腰膝酸軟加桑寄生、淮牛膝;肝區(qū)隱痛加郁金、玄胡、川楝子;寐差加棗仁、夜交藤;黃疸較深,見身目黃染明顯、溲赤加赤芍、葛根。
茵蒲郁芩湯
【藥物組成】茵陳30克,蒲公英12克,郁金10克,黃芩10克,陳皮6克,甘草6克。
【制作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3個月為1療程,一般服1個療程即可。
【功用主治】清熱化濕,疏肝運(yùn)脾。適用于戊型病毒性肝炎。
【隨癥加減】 濕熱偏盛,黃疸明顯,舌苔黃膩者加龍膽草6克,金錢草30克,車前草30克;肝郁脅痛甚者加炒柴胡10克,炒白芍12克;遷延不已,氣陰耗傷者,酌加北沙參、玉竹、太子參、山藥等養(yǎng)陰健脾之品。
利濕活血湯*
【藥物組成】茵陳20~30克,茯苓15克,車前子15克,大黃10克,丹參15~20克,赤芍15~20克,連翹15克,板藍(lán)根15克,郁金12克。
【制作用法】水煎服,4周為1療程?!?
【功用主治】清利濕熱,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適用于戊型病毒性肝炎。
加減虎蛇土苓湯
【藥物組成】虎杖12克,白花蛇舌草12克,土茯苓12克。小兒減量。
【制作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利濕。適用于乙型肝炎。
【隨癥加減】 濕熱型加茵陳12克(后下),焦山梔9克,車前子9克(另包),板藍(lán)根12克,五味子12克;肝郁氣滯型加柴胡10克,枳殼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川芎10克,板藍(lán)根10克;脾氣虛弱型加白術(shù)10克,茯苓10克,黃芪10克,黨參10克,神曲10克,焦麥芽10克;血瘀型加丹參12克,桃仁12克,三棱6克,柴胡10克,丹皮10克。
益腎解毒湯
【藥物組成】黃芪30克,潞黨參30克,淫羊藿30克,板藍(lán)根30克,白術(shù)15克,草河車15克,巴戟天15克,淡蓯蓉15克,虎杖15克。少年兒童劑量酌減。
【制作用法】每日1劑,煎湯分3次溫服,2個月1個療程。
【功用主治】補(bǔ)脾益腎扶正,清熱解毒祛邪。適用于乙型肝炎。
【隨癥加減】 急性黃疸型加茵陳、夏枯草各30克;慢性遷延型加女貞子、丹參各30克;慢性活動型加鱉甲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
小柴胡湯
【藥物組成】柴胡12克,人參6克,制半夏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棗4枚。
【制作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3個月為1療程。
【功用主治】疏肝和胃,和解少陽。適用于丙型病毒性肝炎。
【隨癥加減】 身目黃染加茵陳、梔子,腹脹加厚樸,納差加焦三仙。
透營轉(zhuǎn)氣方 調(diào)氣和血利濕方
【藥物組成】1、透營轉(zhuǎn)氣方:紫草10~15克,丹皮10克,赤芍10~20克,連翹15克,青皮10克,山梔10克,青黛2克(沖服)。
2、調(diào)氣和血利濕方:北沙參10~15克,當(dāng)歸10克,大貝母10克,苦參15~20克,柴胡10克,厚樸10克,茯苓10克。
【制作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早晚分服。1個月為1個療程。
【功用主治】方1透營轉(zhuǎn)氣,適用于丙型肝炎初起;方2調(diào)氣和血利濕,適用于丙型肝炎透營轉(zhuǎn)氣治療10~15天后。
黨參郁金蚤休湯*
【藥物組成】黨參15克,郁金15克,蚤休15克,僵蠶15克,女貞子15克,黃芪20克,白術(shù)12克,木香6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三七粉(分沖)3克,三甲散(鱉甲、龜板、穿山甲、雞內(nèi)金等量研粉)9克(分沖)。
【制作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早晚分服。3個月為1療程。
【功用主治】益氣固陰,活血解毒。適用于丙型肝炎。
【隨癥加減】 濕熱困阻者加茵陳、板蘭根各20克,苦參15克;氣虛甚,黨參易紅參(另燉)5克;陰虛精虧加鹿茸粉2克(分沖);邪毒熾盛加板蘭根、土茯苓、大青葉各30克;濕熱交蒸肝膽,出現(xiàn)黃疸者加茵陳30克,焦梔子10克,生大黃6~9克;脾虛胃弱者加六曲、砂仁。兒童劑量酌減。
【資料來源】付立功,等.實(shí)用中醫(yī)藥雜志,2003;(4):189
 
 
 
關(guān)于中醫(yī)藥治療肝炎轉(zhuǎn)氨酶升高的問題 

關(guān)于中醫(yī)藥治療肝炎轉(zhuǎn)氨酶升高的原因,

關(guān)于中醫(yī)藥治療肝炎轉(zhuǎn)氨酶升高的相關(guān)知識。

    肝炎轉(zhuǎn)氨酶升高的辨證應(yīng)從辨虛、實(shí)兩大類入手 ,選用兩個基本方 (龍膽瀉肝湯 ,一貫煎 )和四味基本藥 (五味子、枸杞子、龍膽草、虎杖 ),作為治療的主要方劑和藥物。五味子、枸杞子具有補(bǔ)益作用 ,用于肝炎轉(zhuǎn)氨酶升高屬虛證者。虛有陽虛、陰虛之別。五味子酸溫 ,適用于陽氣偏虛證 ;枸杞子甘平 ,適用于陰血偏虛型 ;龍膽草與虎杖 ,均能清濕熱之邪 ,用于肝炎轉(zhuǎn)氨酶升高屬實(shí)證者。濕熱實(shí)證中有偏勝之異 ,龍膽草苦寒瀉火 ,適用于熱偏重證 ;虎杖味苦性平 ,有利濕退黃、活血通絡(luò)之功 ,適用于濕偏重證。

    在方劑的選用上 ,肝炎轉(zhuǎn)氨酶升高屬濕熱郁蒸之實(shí)證 ,以龍膽瀉肝湯治之 ,重用龍膽草 ,或用龍膽草、虎杖兩藥水煎服 ,用量各 20~ 50克。肝炎轉(zhuǎn)氨酶升高屬肝腎虧虛之證 ,以一貫煎治之 ,重用枸杞子達(dá) 30~ 60克 ;氣虛者加五味子 15~ 30克。肝炎轉(zhuǎn)氨酶升高屬陰虛而夾濕熱者 ,則于一貫煎中加入虎杖和龍膽草。這樣治療 ,有些肝炎轉(zhuǎn)氨酶升高持續(xù)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 ,經(jīng)多種治療不下降者 ,也獲得降低 ,并且療效鞏固。

    至于用單味中草藥來降低肝炎轉(zhuǎn)氨酶升高 ,也應(yīng)根據(jù)藥物性味的差異和功效、主治的不同 ,針對性地選擇符合其治療適應(yīng)癥型的肝炎轉(zhuǎn)氨酶升高患者。如五味子一藥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 ,指出五妹子“味酸溫 ,主益氣、咳逆上氣 ,勞傷羸瘦 ,補(bǔ)不足 ,強(qiáng)陰益男子精”。說明五味子具有溫補(bǔ)的作用 ,對于臨床表現(xiàn)為氣虛不足的肝炎轉(zhuǎn)氨酶升高患者療效較理想。而屬濕熱郁結(jié)者。使用五味子則非但無效 ,多服、久服還會助其濕熱而貽誤病情。再如垂盆草 ,藥性甘淡微酸而偏涼 ,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為江南、西南民間治療瘡癰及毒蛇咬傷的常用藥物 ,對肝炎轉(zhuǎn)氨酶升高屬濕熱、尤其是熱偏盛者有效。

    這樣 ,對于肝炎轉(zhuǎn)氨酶升高 ,臨床見到的更是同一客觀指標(biāo) ,但運(yùn)用中醫(yī)理論和中醫(yī)辨證方法 ,就能區(qū)別其寒、熱、虛、實(shí)的屬性和陰陽盛衰的程度不同 ,然后視其不同證型 ,針對性地使用龍膽瀉肝湯、一貫煎 ,五味子、垂盆草、枸杞子、虎杖、茵陳、龍膽草等 ,或復(fù)方或單味 ,絲絲入扣于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辨病的診斷指標(biāo)中。

    臨證務(wù)必分清現(xiàn)象與本質(zhì) ,內(nèi)因與外因 ,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關(guān)系 ,避免在辨病和辨證認(rèn)識上的主觀片面性 ,注意病、證之間反映疾病本質(zhì)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重視研究分析具體病例的癥候特點(diǎn)和方劑、藥物的功效、主治。總之 ,臨證施治要針對其根本原因 ,合理使用專方專藥 ,從本圖治。
 
 
 *****************************
 
 
中藥治療乙肝驗(yàn)方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傳染性疾病,以黃疸、脅痛、肝大、食欲不振、倦怠無力等為主證。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呈散發(fā)或流行,以兒童及青壯年為多見。

  1.茵陳30克,梔子6克,生大黃3克。熱重加柴胡、黃芩各6克;惡心嘔吐加砂仁、藿香各5克;腹脹加厚樸、枳殼各35克;食欲不振加焦三仙9克;尿黃加木通6克。水煎服,每日l劑,分2次服。

  2.茵陳30克,茜草18克,板藍(lán)根15克,白茅根60克。便秘加大黃;腹痛加郁金、延胡索;嘔吐加枳實(shí);腹脹加枳殼、厚樸。兒童劑量酌減。水煎服,每日l劑,分2次服。

  3.鮮蒲公英500克,水煎服,不拘時,連服15日。

  4.赤小豆30克,田基黃30克。將田基黃加水煎湯,去渣取汁,再加入赤小豆煮爛。代茶飲服,每日3次。

  5.茶葉15克,板藍(lán)根、大青葉各30克,水煎服,每日 2次,連服2周。

  6.青黛4克,白礬2克,朱砂4克,共研細(xì)末,分7包,每包加一個雞蛋清,每日服一包,開水沖服。

  7.茵陳180克為末,制蜜丸,每丸3克,每次1丸,每日3次。

  8.茶葉15克,板藍(lán)根、大青葉各30克,水煎服,每日2次,連服2周。

  9.茵陳8克,大棗10克,白礬0.3克,粳米30克,食糖適量。將茵陳和白礬一起人鍋,加水煎煮25分鐘,濾去藥渣,與淘洗干凈的粳米、大棗一同煮粥,加食糖調(diào)味。每日l劑,分早、晚兩次食用,連服7日。

  10.大青葉20克,田基黃20克,茵陳20克,雞蛋2個。將雞蛋洗凈外殼,與大青葉、田基黃、茵陳一起入鍋,加400毫升水,共煮30分鐘,濾出藥渣。吃蛋喝湯,每日1劑,早、晚分2次服用,連服7日。 

  11.西瓜汁100毫升,蜂蜜10毫升,頓服,每日2~3次。

  12.鮮蒲公英、鮮車前草各60克,洗凈搗爛,用紗布絞汁,另用溫水先沖服明礬末1.2克,經(jīng)1小時后再服此藥汁。

  13.地葫蘆50克,積雪草50克,梔子10克,茵陳蒿15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楊賢)D4
 
*************************************
 
中藥乙肝湯  中藥乙肝湯
  【藥物組成】黨參30克,麥芽30克,半枝蓮30克,旱蓮草30克,女貞子30克,桑椹子30克,丹參30克,虎杖30克,貫眾30克,郁金15克。
  【制作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治療第3個月時虎杖、貫眾、半枝蓮,每日減至半量。1個月為1療程。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補(bǔ)益脾腎,疏達(dá)肝氣,養(yǎng)肝血滋腎陰,活血化瘀,淡滲去濕。適用于乙肝。
  【隨癥加減】如出現(xiàn)黃疸,疲乏,口干苦,尿黃,苔膩,脈弦滑者加金錢草、茵陳、土茯苓;兼頭暈,失眠夢多,五心煩熱,耳鳴,脈細(xì)者加生地、酸棗仁、龍骨、牡蠣;兼肝脾腫大,胸翳脅痛加三棱、木香;兼面色萎黃,腹?jié)M便溏者加黃芪、厚樸、蒼術(shù)、云茯苓、布渣葉。
  【臨床療效】 共治療104例,三個月內(nèi)HBsAg陰轉(zhuǎn)共64例,陰轉(zhuǎn)率61.54%,肝功能異常92例,76例肝功能已復(fù)常,肝功能復(fù)常而HBsAg未陰轉(zhuǎn)12例,HBsAg已陰轉(zhuǎn)而肝功能未復(fù)常16例,肝功能未正常HBsAg未陰轉(zhuǎn)8例。臨床治愈率82.6%
 
 
******************************
 
 
一種用于預(yù)防和治療病毒性肝炎“小三陽”轉(zhuǎn)陰的復(fù)方雞骨草魚凍膏制劑由:雞骨草、平地木、繡花針、牛夕、白馬骨、梔子根、板蘭根、生地、黃芪、五味子、當(dāng)歸、甘草、枸杞子、女貞子、旱連草、寸冬、沙參、柴胡、香附、枳殼、玄胡、川楝子、桃仁、紅花、丹參、郁金、山渣、虎杖、三七粉、白術(shù)、布渣葉、雞內(nèi)金、木香、大黃、柴魚等藥材組成。本發(fā)明具有原材料豐富,加工蒸制比較容易,服用方便,靶向力強(qiáng)、導(dǎo)向力強(qiáng),用量少,療效好,無毒副作用,臨床對肝病“小三陽”的治療總有效率達(dá)百分之百等優(yōu)點(diǎn)和效果,填補(bǔ)了診療病毒性肝炎“小三陽”病變轉(zhuǎn)陰的這一課題領(lǐng)域的空白。
 
 
 
***************************
 
益氣活血清肝湯治乙肝

□ 劉世峰 重慶市榮昌縣人民醫(yī)院 

  乙肝屬中醫(yī)黃疸、脅痛、疫毒、積聚、鼓脹等范疇。病人不發(fā)黃,肢倦乏力為無黃疸型肝炎,部分病人臨床無任何不適,僅在體檢時發(fā)現(xiàn)感染乙肝病毒。中醫(yī)、西醫(yī)治療該病目前尚無特效藥,且西藥費(fèi)用相對較高。筆者從事中醫(yī)臨床工作30余年,創(chuàng)益氣活血清肝湯治療乙型肝炎活動期、早期肝硬化病人,效果滿意。

  藥物組成: 黃芪30克,黨參15克,白術(shù)20克,茯苓20克,麥芽30克,靈芝20克,桑寄生20克,淫陽藿20克,赤芍20克,丹參20克,桂枝12克,柴胡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茵陳20克,連翹15克,紅棗15克,甘草10克。

  功效:益氣活血,清肝解毒。

  主治:乙型肝炎活動期,早期肝硬化。癥見面色鞏膜發(fā)黃或不黃,納差,或厭油膩,肢倦乏力,大便溏或結(jié)燥,小便色黃。舌紅苔白或黃膩,脈弦或緩。

  方解:方中淫羊藿、桑寄生、靈芝、黃芪、黨參、白術(shù)、茯苓、麥芽、大棗補(bǔ)肝腎,健脾益氣;赤芍、丹參、桂枝活血通陽;茵陳、柴胡、連翹、白花蛇舌草、甘草清肝解毒,利濕退黃。諸藥合用,以求益氣清肝活血之功效。

  臨床加減:面色鞏膜發(fā)黃,膽紅素增高加梔子、川牛膝;右脅脹痛加枳殼、香附、延胡索。肝硬化腹水、球白倒置者加鱉甲珠、三七粉、白術(shù)、大腹皮、葶藶子、澤蘭、澤瀉、益母草。2日1劑,水煎服。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diǎn)。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