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鐘山記》練習(xí)題
江蘇省如皋中學(xué) 郭祥圣 1、詞語加點字的注音全正確的一項是:( ) A、彭蠡(lǐ) 棲鶻(hú) 顴鶴(guàn) 噌吰(zhēng) B、鐘磬(qìng) 穴罅(xià) 磐石(bān) 磔磔(zhé) C、桴止(fú) 夜泊(bó) 無射(yì) 汝識之乎(zhì) D、莫夜(mò) 穴罅(xià) 鏗然(kēng) 鏜鞳(tāng) 2、下列各句加點的字解釋全對的一項是 ( ) A、水石相搏(擊) 舟行適臨汝(往) B、下臨深譚(面對) 雖知不能言(說) C、扣而聆之(聽) 余方心動欲還(心里有所感動) D、桴止響騰(上升) 自以為得其實(真相) 3、對文章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探究石鐘山命名的原因是對李渤的看法“余尤疑之”。 B、到絕壁下,作者看到的景象和聽到的聲音令人覺得恐怖。 C、石鐘山命名的原因是因為微波沖擊石洞和風(fēng)浪沖擊大石的小孔而發(fā)出似鐘的聲音。 D、作者用典故作比,說明山由鐘名。 4、下列各組中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下臨深潭,微風(fēng)鼓浪 (鼓:振動) 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雖:即使;) B、扣而聆之,南聲函胡……(扣:敲擊) 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適:恰好) C、與向之噌吰者相應(yīng)(向:剛才的) 汝識之乎(識:記得) D、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 (無射:無射鐘) 大石側(cè)立千尺(側(cè):名詞用作狀語,在旁邊)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練習(xí)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cè)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dāng)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fēng)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yīng),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5、下列句中加點的“之”字,說得正確的一項是 ( ) ①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 ②送之至湖口 ③徐而察之 ④汝識之乎 ⑤周景王之無射也 A、①⑤用法相同,②③④用法相同。B、①②③用法相同,④⑤用法相同。 C、①③用法相同,②④⑤用法相同。D、①②③④⑤用法全不相同。 6、下列各句中的“得”,意思是“收獲”的一項是 ( ) A、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B、因得觀所謂石鐘者 C、此余之所得也 D、某亦守法,與公甚相得也 7、下列句子,是賓語前置的一項是 ( ) A、余固笑而不信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 D、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8、下列句子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 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 A、我從齊安坐船去臨汝,大兒子蘇邁要趕到饒州的德興縣當(dāng)縣尉 B、我從齊安坐船去臨汝,大兒子蘇邁要去饒州的德興縣 C、我從齊安去臨汝,但是大兒子蘇邁將要去饒州的德興縣去做縣尉 D、余下的船從齊安出發(fā)到臨汝去,并且大兒子蘇邁要去饒州的德興縣 9、不是“余心動欲還”的原因的一項是 ( ) A、大石側(cè)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 B、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 C、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中者 D、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 10、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 B、北音清越 C、長樂王回深父 D、然而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 11、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與現(xiàn)代漢語詞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 A、酈道元以為下臨深潭 B、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 C、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 12、列加點的詞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彭蠡之中有石鐘山焉 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B、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 于是余有嘆焉 C、至莫夜月明 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 D、而此獨以鐘名 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 13、下列加點詞語用法相同的一項:( ) A、微風(fēng)鼓浪 事不目見耳聞 B、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 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C、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大石側(cè)立千尺 D、扣而聆之 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14、下列句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項(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之鏗然有聲者 B、此三者,吾遺恨也 有大石當(dāng)中流 C、得雙石于潭上 盛以錦囊 D、此世所以不傳也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各題。 趙括自少時學(xué)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dāng)。嘗與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其故,奢曰:“兵,死地也(用兵,本來是極其危險的場合),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將。”王曰:“何以?”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dāng)?shù),所友者以百數(shù),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與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于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乎?父子異心,愿王勿遣。”王曰:“毋置之,吾已決矣。”括母因曰:“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不也。”趙括既代廉頗,趙前后所亡凡四十五萬。趙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誅也。 15、對“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所友者以百數(shù)”、“盡以與軍吏士大夫”、“趙王亦以括母先言”四句中加點字依次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親身 交友 贈給 由于 B、親自 交友 分給 因為 C、親身 結(jié)交 分給 由于 D、親自 結(jié)交 贈給 因為 16、對“東向而朝”一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 A、趙括面向東,在早晨接見軍吏。 B、趙括在東邊,讓軍吏們來朝見。 C、趙括面向東朝見軍吏。 D、趙括面向東接受軍吏的朝見。 17、對“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一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 A、倘若有不稱職的情況,我恐怕要受到牽連吧。 B、就是有不稱職的情況,我能夠不受到株連嗎? C、倘若出現(xiàn)不稱職的事情,我能夠不連坐嗎? D、就是出現(xiàn)不稱職的事情,我恐怕要跟著受株連吧。 18、從全文看,對趙括兵敗原因的分析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nbsp; ( ) A、趙括不從實際出發(fā),只會紙上談兵。 B、趙括治軍過于嚴厲而脫離了部下。 C、趙括只顧私利,不知體恤部下。 D、趙括不愛護部下,部下不肯出力。 19、翻譯上文中畫線的句子: ①嘗與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 ②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③趙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誅也。
20、翻譯下面句子:
(1)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2)而陋者及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
(3)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4)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鐘山記答案 1、C(A項中“噌吰”的“噌”應(yīng)該讀“chēng”,B項中“磐石”的“磐石”應(yīng)該讀“pán”,D項中“莫夜”的“莫”應(yīng)該讀“mù”) 2、A(B言,用語言表達C心動,心驚D騰,傳播) 3、A 4、B,該項中“適”應(yīng)該解釋為“往” 5、A。(1)(5)兩處的“之”解釋為“的”,(2)(3)(4)三句中的“之”是代詞。 6、C 7、B 8、A 9、D 10、B。ACD三項的通假字分別是“莫”“父”“厭”。B項沒有通假字。 11、D.“其實”的意思是“它的真相”,在現(xiàn)在漢語中的意思是“實際上”,故選D。 12、D,加點詞語都是介詞,“用”的意思。 13、C。加點字的活用情況都是名詞作狀語 14、C,都是狀語后置句(A賓語前置和定語后置,B判斷句和省略句,D判斷句和被動句) 15、B 16、D 17、C 18、C 19、①趙括曾經(jīng)跟父親趙奢談?wù)撥娛拢w奢不能駁倒他,但是趙奢不認為他正確 ②假使不讓趙括為將就罷了,如果一定以他為將,使趙軍失敗的一定是趙括。 ③趙王也因為趙括母親有言在先,竟最終沒有殺掉她。 20、(1)即使是大風(fēng)浪,也不能使它發(fā)出響聲,何況是石頭呢? (2)而淺陋的人,竟然用斧頭敲打山石的辦法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自以為得到了它的真相。 (3)凡事不親眼看到親耳聽到,卻憑主觀想像去推斷它的有無,可以嗎? (4)我因此記下這件事,嘆惜酈道元記敘的簡略,譏笑李渤的淺陋。 該文章轉(zhuǎn)自[阿呆語文網(wǎng)]:http://www./ziyuan1/uploadfile/0707/200783105337.as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