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我的人和我生的人
生我的人很嚴厲,我從小到大都怕她。只要聽到母親下班的腳步聲,我立馬噤聲斂氣,捧起書本,不敢造次。我的要求,都由父親“上奏”,母親的批復也由父親傳達。
那時,覺得母親神了,她總能對我所犯的錯誤明察秋毫,并毫不寬宥地處罰,我的手心和屁股領略過無數(shù)次“皮帶肉絲”的味道。當時,我最大的理想,就是離開這個家,越遠越好。 謝天謝地,在我16歲的時候,這個機會來了,我毅然決然地下鄉(xiāng)插隊。鄉(xiāng)村艱苦的勞動和生活,很快消磨了我的熱情,我寫信給父親表達了自己的意思。父親來信說:“你媽讓我告訴你,以后你一年的口糧要靠自己掙,我們只能給你一點零用錢。”我只覺得“嗡”的一聲,眼淚奪眶而出,這不是明擺著不要我回家嗎?多么狠心的母親! 知青點的同學都回家了,我獨自留在茅屋里,與貧下中農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冷灶孤燈,好不凄涼。我發(fā)狠地想,我永遠不會回去,再也不要見到母親。 第一年,16歲的我就掙了300個工分,扣除一年的口糧,還有盈余。我接受再教育的態(tài)度,干得像模像樣的農活,不僅給了我很多榮譽和上調的機會,還使我養(yǎng)成了好學上進、不怕吃苦的習慣。 后來,父親告訴我,母親牽掛我,常常睡不著覺,當父親表示要寫信叫我回家時,母親說,現(xiàn)在不狠狠心,就怕以后害她啊! 等我當了母親,我理解了母親的苦心。有多少愛,就有多少“狠心”;有多深的愛,就有多大的“舍得”。 我也學著母親對兒子“狠心”:控制他的零用錢,給他穿表兄弟穿舊的衣服,嚴厲地對他進行各方面的教育。兒子一天天長大,可我發(fā)現(xiàn)我們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起先,他還能陽奉陰違,或者“沉默是金”,后來,他放學回家就關進自己的小天地,把門鎖上。有一天,在我諄諄教導他時,他竟然情緒失控地哭喊道:“哪個媽都比你好,如果媽也能選擇,我一定不選擇你!”猶如當頭一悶棍,把我徹底打暈了。 許多個晚上我輾轉反側,心疼難忍。想老媽我為你操碎了心:清晨為你擠好牙膏,輕聲喚你起床;黃昏為你做好飯菜,站在窗前盼你歸來;嘮叨嘮叨中把削好的蘋果,送到你的嘴邊;大部分工資給你交了學費和生活費……這份勞碌、繁雜、操心又永無休止的工作,媽媽做得細膩,做得純粹,樂此不疲,毫無怨言,可竟然是這樣的效果。 兒子的反感讓我震驚也讓我反思:生我的人,為了造就她心目中的好人,橫下心來讓我吃苦,雖然她的目標實現(xiàn)了,可我失去了人生最美好的童年和青少年。后來,我雖明白母親的苦心,但在感情上,卻與母親親近不起來,人家母女間親昵的舉動,我們都不曾有過,這是我一輩子的遺憾。直到現(xiàn)在,想起母親對我的種種處罰,母親不疼我給我造成的自卑,我還會流淚,不知母親地下有知,是否后悔? 我生的人如今戀愛成家了,雖然,我把他培養(yǎng)成沒有壞習慣的好男人,可他有話還是不愿對我說,有事自己獨立扛,他的情感不細膩,不浪漫,我真怕他以后也會這樣嚴厲冷漠地對待他生的人。 生我的人給了我生的權利,如果再給我愛的呵護,那么,我的人生可能改寫;我生的人給了我存在的希望,如果我再給他正確的母愛,那我們兩代甚至更多代人的日子應該更幸福美好! 都說世上只有“生你的人和你生的人”最可靠、最信任、最親近,但是,如果處理不當或者過猶不及,都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如何善待和孝順生我的人,呵護和教育我生的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是人生的大學問?。?/strong> 2. 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父母 對一個人來說,一生中對自己最為深刻、最刻骨銘心的那些影響,就是來自于自己的父母。 即便是對一個幼時并未呆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來說,也是如此,對孩子最具影響力的人,始終是父母兩人。 在你的身上,在血液里,在細胞中,都永遠存留著父母的印記。 若然要做到接納自己,就必須得先全然地接納自己的父母,不論你是否愿意承認這一點。 自幼兒起,孩子對父母,擁有無條件的愛與信任,他們熱衷于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小到洗臉刷牙、穿衣吃飯、言行舉止、音容笑貌,大到待人接物、性格品質,皆是如此。 父母常常會在不經意間,在孩子身上瞥到自己的影子一般,那不止是因為他五官可能像極了你,更是因為他由內到外都在以你為楷模,無時無刻在生活中效仿著你。 一個家庭就是一個小系統(tǒng),在這系統(tǒng)中,孩子是其中最為敏感與薄弱的一隅。 當家庭中任何成員出了“問題”,孩子往往都會最迅速接收到訊息,因為模糊的思維與溝通,孩子并不能夠適當處理這些“問題的訊息”,于是,就本能地在自己的情緒波動上反應出來,孩子因此可能變得脾氣大、易哭鬧、逆反行為多,或者是生病。 這些本能的釋放行為,卻常常讓不明就里的父母抓狂不已,自己的“問題”尚未解決,孩子又來添多一亂。 事實上,若你細心觀察,會發(fā)現(xiàn),當父母自身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孩子出狀況的時候也會隨之增多,反之亦然。 對孩子的教養(yǎng),管教技巧確實存在,有時,面對孩子的不可捉摸,你的確需要一些技巧來幫自己走近他們的心靈世界。 但事實上,對他們一生品性的形成影響力最深刻的,是父母自身的生活品質。 這生活品質,不是你擁有多少豐足物質的概念,它指的是父母的真實自我部分。 父母如何看待自身,欣賞還是否定、快樂還是悲觀、積極還是消極…… 這些都會被生性靈敏的孩子,深深刻入心底,根深蒂固地影響他們對自我的認知。 無論父母是否努力用微笑、用忙碌、用工作、用朋友等等面具,來掩飾自我內心的脆弱部分,事實上,你的孩子都能夠感受的到你的全部真實。 因為,孩子和成人最大的不同是,孩子用感覺來認識周遭世界,感受直至心靈深處。而成人用頭腦與邏輯來認識世界,學習分析與判斷應不應該、值不值得。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靈敏的孩子都看在眼內,吸收在心。尤其對于六歲前的孩子,他們大多數(shù)(除一些特殊事件中受到傷害的個體外)都敞開心扉,無條件、無過濾地吸收外界的一切信息。 無論父母認為自己表現(xiàn)的是否優(yōu)秀、是否合理、是否正確,孩子都會無一例外地吸收,并有天賦的能力將其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品性。 父母對孩子再多再有道理的說教,也遠不及父母自身的身教來的更為深刻。 因此,對孩子最深刻的教養(yǎng),是父母對自己的愛與照顧,孩子的生命品質,取決于父母自己是否活出了自己的生命本質。 一個身心如一對待自己的父母,當他們同樣身心一致地對待世界萬物、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時,孩子也會在無形中學會愛和照顧他自己,并推己及人。 這樣的父母無須多言,無須說教,無須告訴孩子應該與否、合理與否,父母的真實自我,已經為孩子昭示了一切答案,并且直觀地進入孩子的感官世界,融入孩子的真實體驗當中,根深蒂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