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案教學”的探索與研究(一)
新課程理念突出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重點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我校以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為切入點,把教學的立足點,由教師“教”轉向學生“學”,把備“教案”變?yōu)閭?#8220;學案”,為學生課堂自主學習提供了文本和方案,實現了教學案一體化,教與學協調同步,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切實減輕了學生學習負擔,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經過三年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 變“教案”為“學案”是對備課方式的改革 什么是“學案”?學案是教師為學生每節(jié)課的學習設計的有學習目標、學習過程、學習內容的課堂學習活動的方案。是教師站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角度,對教材作二度創(chuàng)作而后編寫的適合學生自主學習文本。 變“教案”為“學案”是教學立足點的轉移,是備課方式的改革。 為學生設計學案要把握三個要點: 1、學案的設計需要對教材作再加工。 新課程改革強調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是教材與學生之間的橋梁和紐帶。要讓學生自主學習,現行的教材不能完全適合學生自學的需要,我們要為學生設計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案,教師就必須認真鉆研教材,合理加工教材,科學補充教材,用“以學定教”的思想,也就是從指導幫助學生自學的角度,為學生設計出既有學習過程,又有學習內容二者和諧結合的方案。教師對教材的二次加工,就是要把教材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要設計出探究知識的思路和方法,要給學生自學的武器和辦法。通過對教材的二次加工,編寫出:學習活動程序化,學習內容具體化,方法內容一體化的學案。 2、學案的設計要體現目標式備課思想。 設計學案要考慮:一節(jié)課學生學什么:要“定點”(定目標)。訓練哪些習題問題,確保實現目標,要“定題”(定學習訓練的題例)。用什么方法程序組織學習,要“定法”(定學習的過程方法)。“練一百道題不如給一個辦法”,要“總結”(解題的思路辦法),這就是“三定一總結”的備課思想,用這個思想可以指導教師更合理的設計學案。 3、學案設計要符合自學的認知規(guī)律和課堂教學規(guī)律,基本格式為七個環(huán)節(jié): ①、學習目標(明確本節(jié)學什么) ②、自學指導(明確用什么方法,去研究什么問題) ③、自學檢測(暴露自學存在的問題) ④、質疑互動(生生互動交流解疑,師生互動教師點撥指導) ⑤、分層訓練(題要分梯度,由易而難;訓練分層遞進,練題得法,得法再練) ⑥、目標檢測(摸清一節(jié)課學習實底) ⑦、學習小結(培養(yǎng)學生反思總結學習經驗的習慣) 這七個環(huán)節(jié)呈現出:出示目標——學生自學——討論解疑——教師輔導——深入訓練——學法小結——檢測效果的基本模式,這個模式也成為學生課堂學習的基本流程。設計和應用必須要有統(tǒng)一性。 學案設計必須以學科集體研究,集體備課。常規(guī)狀態(tài)是學科組長主導,人人出謀劃策,一人主備,大家修正,審定付印,共同使用。 根據教學的需要,學案可分為:預習性學案、訓練性學案、檢測性學案、作業(yè)檢測學案四大類。因年級學科不同,運用階段不同,可以作調整變通。 反觀學案式備課,改變了傳統(tǒng)備課方式。教學的立足點側重于指導學生自學、自練、自得,為學生謀劃自主學習的策略,為學生設計課堂自主學習的方案,減少了教師的無效勞動,增強了備課的實用性。 二、 變“教案”為“學案”是對教學方式的變革 用學案教學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學案的編制已經為課堂教學的操作設計了明確的方法流程,教師上課是按學案設計的七個環(huán)節(jié)規(guī)范而有序地進行。基本是以“自學—討論—輔導——檢測”的四段式教學模式組織學生自主學習的。 1、自學:學案設計有自學指導和自學檢測,學生可以按學案要求閱讀教材。學生的預習自學一定會產生困惑和疑難,在百思不得其解時就會產生討論交流的欲望。而在自學檢測中,學生出現思維障礙時,也有了討論解疑的需求,于是進入第二個環(huán)節(jié)。 2、討論:優(yōu)化組合的合作學習小組,是一個強有力的學習團隊。組長一定是優(yōu)秀的學生,有能力解疑解難,幫扶差生,所以在小組活動中,學生一般性的疑難問題,可以在小組的交流爭論中得到解決。學習小組無法解決的問題,將由老師輔導點撥引深,進入第三環(huán)節(jié)。 3、輔導:教師對學生的輔導,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在自學討論時,教師在課間巡視中,深入學生,對個別學生或小組給予隨機的指點幫助。另一方面就學生的共性問題和知識的應用拓展,作指導性點撥引深。這樣,教師的輔導幫助就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啟發(fā)性,幫到學生的需要的地方。課堂上教師的輔導講解不超過十分鐘。 4、檢測:一節(jié)課學生在不斷地質疑認知,不斷的進行練題實踐,一節(jié)課學生自學、自練的效果如何。教師要組織題例加以檢測,一方面可以摸清學生學習的實底。另一方面可以暴露出學生學習存在的問題,對下節(jié)課進行針對性解決,做到了心中有數。 反觀學案式教學,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突出的是學生的學和練,體現的是教師的導和幫,學生的學是主旋律,教師的幫是畫龍點睛,學生的“學”與老師“幫”協調互補,相得益彰,學習過程規(guī)范有序而有實效。 三、變“教案”為“學案”是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學案教學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用學案教學,學生是在老師的組織下,依據學案的設計編排,環(huán)環(huán)緊扣步步深入地進行自主的學習。學習的過程是:先由學生依學案要求自學。當學生個體自學出現困惑,由合作小組“兵教兵”討論解決,學生難以解決的問題,由教師隨機輔導,點撥引深。在練題實踐中,學生是練一題知一類,練題得法,得法再練。課尾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這就是靈石四中學生自主學習中摸索出的自學——討論——自練——總結——反饋五步學習法。學生是以自已學習為主,合作討論為輔;以練題得法為主,以教師講解為輔。學生不再是被動聽課,而是自我探索,自我實踐。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學案教學的實質意義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如何用學案培養(yǎng)自學能力?我們分三步進行:一、用預習性學案上好預習課,給學生直觀示范預習的過程方法,讓學生學會閱讀教材,學會圈點批注,學會思考分析歸納問題。 二、學案上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帶著問題預習,在閱讀教材中能把握重點,質疑思考,并引導學生作簡單的嘗試練習。三、學生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放手自主預習。教師用學案作自學檢測,暴露學生自學中的問題,然后針對性的展開討論輔導,深入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在自學實踐中不斷提升。學案教學的理想境界是學生依據學案完全獨立自主的學習研究,熟練掌握知識技能,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學案教學中,學習小組起著“兵教兵”的積極作用。小組的互幫互學,補充了學生自學的不足,提高了自學探究和合作探究的積極性,所以小組的組合必須優(yōu)化。要培養(yǎng)小組長當好“小先生”,要注意把握討論的時機和分寸。培養(yǎng)強有力的合作小組,活躍了探究氛圍,促進了突優(yōu)轉差,提高了學習效率。 反觀學案式教學,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在“自學——討論——自練——總結——反饋的過程中,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活動,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四、學案教學的優(yōu)勢和效果 運用學案式教學三年來,我們感覺到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學習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了,在四中的課堂上沒有一個不學的學生,學習質量也有顯著的提高。 04——06我校連續(xù)三年獲得全縣綜合質量評估第一名的好成績。被山西省教育廳表彰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學校”。05年晉中市在我校召開了“學習洋思、課堂改革”的現場會,在全市推廣靈石四中的學案教學。學案式教學也得到了省教科院研究員張崇善先生的高度評價,他說:“學案教學方向是正確的,實踐是有效的,成績是明顯的”。我校的《學案教學的探索與研究》也被列入省“十一五”規(guī)劃。對學案教學的研究我們充滿信心。 三年的實踐證明,學案教學確實有明顯的優(yōu)勢。 1、學案教學改變了教師的備課方式、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學案落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和內容,教學案一體化,師生共用,教與學同步,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先進性。 2、學案教學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學案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規(guī)范而有序,學案在引導學生自學,逼迫學生自學,不在依賴老師,而要靠自已自學自練,總結學習經驗。學生每節(jié)課都有實實在在的收獲,提高了學生自學能力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3、學案教學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學案教學當堂學習、當堂訓練、當堂落實,學案取代了學生的作業(yè)。課余時間學生僅有預習性作業(yè),沒有硬性作業(yè),減輕了師生的課業(yè)負擔。 張崇善老師總結學案有兩條優(yōu)勢:一是用學案上課很實在。二是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提高了自學能力和應試能力。 五、學案教學的實踐與反思 學案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對教師隊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案的編寫和操作要逐步趨于科學合理,需要腳踏實地探索研究。 根據我們的實踐,學案教學要注意: 1、學案的編寫設計要與學生的自學探究的過程要統(tǒng)一同步。 2、學案的題例設計必須少而精。否則課堂操作將很急促,降低實效性。 3、課堂上要把自做與討論嚴格分開。先逼自做,產生困惑而后討論。否則還沒有自做就想依賴別人,降低學習效果。 4、學案必須收回來教師查閱。學案學習是個過程,教師查閱可以反饋出學生的學習情況,作針對性指導。不查難以落實效果。 5、學案必須留存,裝訂成冊,方便于學生的復習。 學案教學暴露出的問題,主要是兩方面: 一是對教師提出更高要求。教學前的學案的準備必須充分。教師必須自做一次,掌握時間,總結解題的思路辦法,以教師的親身體驗指導學生學習。 二是學案教學偏于實在。教師要把情趣融入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發(fā)爭論,使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活潑。 學案教學的理論設計,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教學的實踐運用,也充分證明了學案教學的科學性和實用性。但學案教學還不夠完善,有待我們繼續(xù)深入地研究改進,使學案教學煥發(fā)出更大的活力。 “學案教學”的探索與研究(二) 學案的編制 設計和編制符合要求的學案是使用學案教學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本研究成敗的一個關鍵。學案編制主要遵循三個統(tǒng)一的原則: ?。?)理清教與學之間的關系,實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努力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學、自問、自做、自練的方法和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增強對學習的興趣。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實現掌握知識(學會)與發(fā)展能力(會學)的統(tǒng)一,體現啟發(fā)性原則,使學案成為學生掌握學科知識體系和學科學習方式的載體、教師教學的基本依據。 (3)實現個性發(fā)展與全面發(fā)展的統(tǒng)一。學案的編寫應該服從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實際需要,充分考慮和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知識水平,使學案具有較大的彈性和適應性。 根據以上原則,我們對各科的學案設計和編寫提出一般的要求:首先是學案應該具備明確的學習目標,并與教師的教學目標相對應,突出學習重點和難點,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有明確的目標;第二,梳理知識結構體系,使學生能夠明確意識到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提供相關知識介紹和實踐應用情況的介紹,促進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知識體系的主動建構,促使學生認識到所學知識本身的價值;或者通過創(chuàng)設一種特定的學習和問題情景,使學生懂得意識到所學知識在解決具體問題時的作用和價值;第三,提供適當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指導,促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同時要防止對學生思維的不當約束,促進學生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發(fā)展,引導學生的主動探索和積極思考;第四,提供檢測學習效果的適當材料,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及時的反饋和評價,進一步明確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目的;第五,強調學案與一般教案和講義的區(qū)別,也應該注意不能把學案寫成類似學習輔導用書的模式。為此,我們不僅要求應該明確課程標準和教材知識的結構體系,而且還要求教師學習必要的教育和心理學理論,特別是有關認知心理學學習理論和教學設計理論、建構主義學習和教學理論,使教師在編寫學案的過程中具備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增強學案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比如在許多理科學案中我們就設計了很多先行組織者的例子。 不同學科、不同類型知識和不同課型的學案都應該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如文科和理科、程序性知識和陳述性知識、入門性知識和高級知識、新授課和單元復習課等等,均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因此在編制學案的過程中也應該體現出各自的特點。大體上來說,學案的編制主要按課時進行,與教師上課基本同步,適合于不同課型的教學需要;同時考慮學科性質和知識類型,采用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如拋錨式、支架式和隨機進入式的設計方式來設計和編寫學案。在外語、歷史和語文學案中,就體現了大量的建構主義思想。有關各種類型學案的具體設計和編寫請參閱附錄——各學科研究報告及優(yōu)秀學案和教學錄象選編。 評價學案的最終標準當然是它的實踐效果。我們認為,一個優(yōu)秀的學案應該起到這些作用:(1)激起動機,激發(fā)想象;(2)依據課程標準,開闊眼界;(3)重視學法,培養(yǎng)能力;(4)面向全體,層次多樣;(5)結構合理,操作容易。具體的評價標準請見附錄——優(yōu)秀學案的評價單。 ?。ㄈW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關鍵是學案的編制,而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落實則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體現學案的作用、發(fā)揮學案本身的價值則是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研究的核心。我們認為,這種借助于學案進行的課堂教學模式應該是一種主體性的教學活動,它盡可能縮減教師的講授時間而讓學生更多地參與討論和相互質疑。我們在實踐中大致采用了三種具體的教學程序。 1.誘導式:提問—討論—歸納—練習 誘導式教學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課的教學,就是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首先通過提問和討論解決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無須教師做全面的講解,也避免了課堂中過于沉悶的教學氣氛,同時也可使教師有時間解決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歸納環(huán)節(jié)是在討論的基礎上作出的,要求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幫助下自己得出規(guī)律性的結論。因此,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我們一般要求由學生自己來闡述最后的結論。 實際上,學生在學案的指導下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認識,這種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實質上是為了進一步鞏固和加深認識,完善和糾正各種錯誤的觀念和觀點。這種課型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種。 2.開放式:質疑—探究—小結—應用 開放式教學模式一般用于單元復習課,目的是為了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和學會如何將知識應用于具體的問題解決活動,帶有研究性和實驗性。此種課型的學案所涉及的知識往往是一些高級知識,學案中設計的問題也往往具有開放性,甚至沒有唯一正確答案,要求為學生介紹一些適當的科學研究方法,以利于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精神。在教學指導上常常采用合作學習和交互教學方式,教師一般扮演幫助者、啟發(fā)者和指導者的角色,教師要充分為學生提供一個能夠不受限制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的環(huán)境和機會(質疑),提供必要的探究條件和手段,讓學生通過自己實踐或實驗驗證所學的知識和所提出的解決問題方案。 開放性學案導學教學不限于一個課時,也不一定全部在課內完成。 3.技能式:示范—嘗試—評價—作業(yè) 技能式教學模式一般用于程序性知識的學習和教學,特別適合于理科課程的教學。教師或者學生的示范不是簡單的習題演算,而必須是將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盡可能完全地展示給學生,這里借鑒了近今年來關于認知學徒式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踐。嘗試不要求學生能夠即刻解決教師或者其他同學提出的問題,主要目的在于能夠通過嘗試讓學生充分暴露在認識的不足或者知識體系上缺陷,以便教師能夠及時發(fā)現并調整教學進展和教學內容。評價環(huán)節(jié)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和驗證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可由此充分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案通常以問題為核心來進行組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則以學案中的問題為線索來組織教學活動。 上述三種教學模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價值,而從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說,教師的教學活動實際上都是為了學生提供一種促進知識學習和運用的環(huán)境和條件,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和體系,促進學生學習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的發(fā)揮。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還具有防止教師過多地干預學生的學習和思維過程的作用,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 “ 學案教學”的探索與研究(三) 新課程致力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它要求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交往和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和相互補充。如果教師始終是知識的已知者,站在教師的高度看學生的學習,必然造成交流的障礙。教師認為簡單的問題,學生可能接受起來很困難,這就需要教師換個角度來思考問題,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學生會怎樣學習這些內容,學生怎樣才能弄清楚這堂課的知識呢?在備課中由撰寫教案轉為撰寫學案,將教師由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變?yōu)閷W生學習的促進者,從而在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一、什么是學案? “學案”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案,是教師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而編制的學習方案。學案的實質是教師用來幫助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梁,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它是教師站在學生的知識水平、生活經驗的角度對教學內容思考的文字表現,它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師站在高于學生的高度,站在已知知識的高度對學生的居高臨下的指導。 二、教師怎樣寫好學案? 從“教案”到“學案”的轉變,教師必須把自己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學習的目標,把學習目標設計成學習方案交給學生。根據學生現有知識、自學能力水平和教學要求,參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學生學習的“學案”。教學重心由教師如何“教”轉變?yōu)閷W生如何“學”。那么教師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1. 熟悉新課標的要求(備課標): 課程標準是學科教學最基本的要求,它在課程目標上,對學生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以及價值觀等方面進行了具體化的設計;在課程內容上,強調將學生生活經驗、學科知識和社會發(fā)展等方面進行整合;在課程要求上,結合學科特點和知識點,明確提出了一系列過程性、經驗性目標,期望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學會學習,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對于這些,教師必須理解并熟悉,否則就不會形成對學生知識的明確指導和促進。 2. 盡可能多地了解學生(備學生):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生活環(huán)境;要知道每一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還要從特性中找出班級學生的共性,充分考慮和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知識水平,使學案具有較大的彈性和適應性。從而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人人參與的機會,激勵人人參與的熱情,提高人人參與的能力,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在學習中實現個性發(fā)展與全面發(fā)展的統(tǒng)一。 3. 充分組織教學素材(備教材): 立足于學生的社會生活實踐,取材于學生的日常生活。課本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素材,而不是全部素材,教師要大量尋找教材之外的、學生周圍的、與教學有關的材料,把它們擺在學生面前,并引導學生去“閱讀”,讓學生有所見,有所思,有所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