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茶樹的發(fā)源地,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特別是在古代,飲茶評聯,是人們日常消遣的生活方式,具有很濃厚的民族特色,留下了不少膾灸人口的茶聯詩詞趣事。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那首《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詩句云: 仙山靈草顯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勻,明月來投玉川子,春風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我國名作家周而復游南岳衡山南天門時,見附近有一茶館,他作一聯,聯曰: 到南天門,竭竭腳,喝杯茶去, 登祝融頂,看看山,攜朵云來! 此聯雅俗相映,令人讀后回味無窮。
浙江杭州九溪十八澗有一茶亭,亭柱上有樊山先生撰寫的一副楹聯: 小住為佳,且吃趙州茶去! 日歸可緩,試圖歌陌上花來!
浙江吳興八里店有一茶亭,亭柱上有一副楹聯: 四大皆空,坐片刻無分爾我! 兩頭是路,吃一盞各散東西! 此聯既要寫目前景觀,又含佛道祥理,可謂妙手佳作,讓人拍案叫絕。
浙江杭州西湖龍井處的“秀翠堂”茶室前掛有一副對聯; 泉從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真。 該聯把龍井的特有茶、泉、情、味躍然紙上。
另有西湖的天竺山頂的“竹仙庵”庵門口有一聯,聯曰: 品泉茶三口白水, 竹仙庵兩個山人! 相傳是庵中有兩個和尚,常在此飲茶,用庵旁的“漓仙”泉水來泡煮香茶,興中寫下此聯。此聯是根據漢字的特點,拆字組合而成,上聯“品”字拆成“三口”,下聯“泉”字拆為“白水”,下聯“竹”字拆為“二個”,“仙’字拆為“山人”,讀了令人妙趣橫生,回味無窮。
仁化丹霞風景區(qū)有一茶亭,亭柱鐫刻著一聯:聯曰: 茶香詩里味, 亭小畫中情。 此聯雅淡中帶有強烈的詩情畫意。
無獨有偶,在南海西樵山風景區(qū)也有一間茶亭,門前的對聯是: 泉邊有石是吾友, 客里逢人說此山。 在此聯中,雖然沒有明說茶,卻暗諧“泉、石、山”和“友、客、人”,虛與實,點化出泉與茶的有機聯系,實在耐人尋味。
廣州珠江岸邊,景色迷人,有一茶館,門前撰一長聯,聯曰: 新相識,舊相識,春宵有約宜剛直,試問今夕何夕?一樣月色燈色,該尋覓, 這邊好,那邊好,風景如斯樂未休,況是前頭后頭,幾處茶樓酒樓,盡勾留! 此聯雖長,但是讀來朗朗上口,如詩如畫,道出了茶香酒香醉人迷人的景象。
廣東惠州有一茶亭,聯曰: 兩腳不離大路,吃緊關頭,須要認清岔道, 一亭俯看群山,站高地步,自然趕上前人! 此聯也并未明說茶,但是深入淺出,從眼前,腳下路引發(fā)“一覽眾山小”的人生思考,催人振奮,激勵來謙。
珠海南山山徑的茶館還有一副對聯,聯曰: 山好好,水好好,入亭一笑無煩惱, 來匆匆,去匆匆,飲茶兩杯各西東! 此聯言簡意賅,陶冶情懷,給人以淡泊名利,追尋超凡脫俗的意境。
廣州有一有名的茶樓叫“陶陶居”,曾以“陶陶”兩字為題,征求茶樓聯楹,一時應者頗多,其中有撰了這樣一副對聯: 陶潛善飲,易牙善烹,飲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無遺! 這副楹聯,把“陶陶”二字嵌得自然、貼切。讓路人見了拍手稱絕。
成都還有一茶館,門口掛聯曰: 為名忙,為利忙,忙里偷閑,且喝一杯茶去, 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再倒一杯酒來! 此聯讀后,人生的酸甜苦辣,真是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西安市蓮塘湖路有一座蓮塘公園,1944年至1947年,這里設有一個“奇園茶社”,門口有副對聯; 奇乎?不奇!不奇也奇!園耶?是園!是園非園! 這是一首巧妙別致的對聯,它把“奇園”二字四次嵌入,提得突出,喊得響亮,更為奇特的是有問有答,答得巧妙,含義深遠,傳說游人至此品茶吟聯,細心玩味,反復吟誦,不解其意,直到解放后,才知道它的奧秘,原來這“奇園茶社”是我黨在這里設立的一個秘密交通站,茶社開業(yè)時,地下黨同志為了表示心愿,便以明中有暗,暗中有明的寓意手法,撰寫了這副對聯,聯語獨具匠心,不愧為一佳作!
當代楹聯名家,全國聯壇十老之一的劉振威先生,作有《閑吟楹帖選》,書中題惠群粥店聯云: 惠我而來,惟求今后有期,粥茶兩便, 群英此去,定卜前途如錦,名利雙收! 聯語中對主客雙方的愿望以通俗的語言充分地表現出來,識字的人都能理解,不愧為一副雅俗共賞佳聯。
我國清末出名的禁煙政治家、民族英雄林則徐的父親林賓日是一個窮秀才,但是他為人正直,對子女要求極嚴格,他曾撰聯勉勵子女聯曰: 粗衣淡飯好些茶,這個福老夫享了! 齊家治國平天下,此等事兒曹任之。 我國是個文明古國,一飲一食,都具有極濃厚的文化特色,飲茶吟詩撰聯,讓人妙趣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