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文人墨客對螃蟹的興趣甚濃,為我們留下了一行行詠蟹的詩句,為人們品味蟹饌平添幾分韻味。唐代的詩人唐彥謙《蟹》詩寫道:“物之可愛尤可憎,嘗聞取刺于青繩。 無腸公子固稱美,弗使當?shù)澜麢M行。”這首詩把蟹的生活習性和鮮美之味都描出來了。唐代詩人皮日休的《詠蟹》詩云:“未游滄海早知名,有骨逐從肉上生。莫道無腸畏雷電, 海龍王處也橫行。”詩把螃蟹的形象和神態(tài)寫得活靈活現(xiàn),全詩不作一個蟹字,對蟹的寫照可謂極致。大詩人李白在《月下獨酌》中寫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 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詩人那一副持螯舉觴之態(tài),疏狂高傲之狀,躍然紙上。宋代大文豪、美食家蘇東坡不僅發(fā)出“不到廬山辜負目,不食螃蟹辜負腹”的感嘆, 而且在《丁公默送螃蟹詩》中寫道:“堪笑吳中饞太守,一詩換得兩尖團。”“尖”指尖蟹,“團”指團蟹。蘇東坡以詩換蟹,得意之狀令人可掬,足見食蟹之魅力。 南宋詩人陸游則寫得更妙:“蟹肥暫擘饞涎墮,酒綠初傾老眼明。”你看,他持蟹狂飲,高興得連昏花的老眼,也頓時明亮了起來??梢婓π返拿牢?,是有口皆碑的了。 還有唐代陸龜蒙的“骨清猶似含春靄,沫白還疑帶海霜。”宋代方岳的“黃粳稻熟墜西風,肥入江南十月雄。橫跪蹣跚鉗齒白,圓臍吸脅斗膏紅。”這些詩篇均從不同角度 對蟹的特征進行了描繪。近代國學大師章太炎和夫人湯國梨寓居蘇州時,當食到陽澄湖清水大閘蟹時,喜吟:“不是陽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蘇州。” 古往今來,螃蟹又是歷代畫家點染的好題材。說到畫蟹,明代浙江山陰有個叫徐渭的畫家,他畫的蟹最為著名,他畫蟹往往不是他的自我寫照。比如《黃甲傳臚圖》,以姿縱奔放 的筆墨掃出兩片秋荷幾枝枯梗,再濃淡參化的水墨凸出蟹殼,以干筆焦黑寫出堅硬而鋒銳的蟹腿和雙螯,畫得淋漓酣暢,簡括傳神。他的一幅《題畫蟹》詩寫得更為形象生動: “稻熟江村蟹正肥,雙螯如戟挺青泥,若教紙上翻身看,應見團團董卓臍。”國畫大師齊白石是中國畫史上繪蟹高手??箲?zhàn)期間。他對日本侵略軍滿懷積憤,在一幅《螃蟹圖》 中揮毫宣泄,詩題:“處處草泥鄉(xiāng),行至何方好?昨歲見君多,今年見君少!”顯見大師看到日軍已日暮途窮時那種在暗中解恨又解頤的樣子?,F(xiàn)代著名畫家吳茀之曾畫有一幅 珍如拱壁的《螃蟹圖》,并在畫的上方題了一首十分風趣的螃蟹詩:“九月團,十月尖。瀟灑水國天,有酒非爾不為歡。”說的是“九雌十雄”的蟹事。品蟹吟詩作畫已成為 中國食文化中一道獨特的美餐。 蟹食文化和酒文化密切相關。故“持螯飲酒”,古今皆然。吃蟹品酒,追求閑逸人生,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魏晉時代,就有人把吃蟹、飲酒、賦詞作為金秋的風流韻事。 在《世說新語》中,有一段關于吃蟹品酒的話“得酒滿載百斛船,四時甘味置兩頭,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這是一個叫畢卓的人說的, 這種休閑極濃的飲食觀,是追求閑情逸致的表現(xiàn)。持螯把酒,既是逸興使然,又是科學的飲食方法,因為蟹性寒,酒可以去腥、殺菌并驅寒。蟹與酒,一旦結緣,便越結越深。 深到什么程度?深到一吃螃蟹,便想到要飲酒.李白詩云:“搖扇對酒樓,持袂把雙螯。”蘇東坡詩云:“半殼含黃宜點灑,兩螯斫雪勸加餐”……甚至連不怎么飲酒的《紅樓夢》 里的林黛玉也在《螃蟹吟》里吟道:“多肉更憐卿八足,助情誰勸我千觴”,她在食蟹之后,果真飲酒,而且不喝黃酒,要呷一口白酒。 2
回答者: liutaosnoopy - 四級 2005-12-2 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