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難點梳理 “鑒賞古詩的表達技巧”屬于《考試大綱》“古代詩文閱讀”、“鑒賞評價”中“鑒賞文學(xué)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方面的內(nèi)容,能力層級為E級。 有關(guān)“表達技巧”的表述,在一些高考設(shè)題中也被稱為“表現(xiàn)手法”或“藝術(shù)手法”。表達技巧鑒賞是高考古詩鑒賞命題的重點,命題形式上有單獨設(shè)題,也有結(jié)合形象、語言或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感情態(tài)度等內(nèi)容綜合設(shè)題;同時,表達技巧又是古詩鑒賞中極為復(fù)雜的問題——無論是《考試大綱》,還是有關(guān)的工具書或?qū)懽鹘滩?,都沒有對它的內(nèi)涵或外延作出明確的界定。因此我們只能對其作如下大致的表述:凡是能提高詩歌表達效果,增強詩歌表現(xiàn)力的方法都屬于表達技巧的范疇,一般包括表達方式、修辭方法和除此之外的其他表現(xiàn)手法。 金題透視 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2008年高考江西卷) 初入淮河四絕句(三) 楊萬里 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 只余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來南宋賀歲,楊萬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來到原為北宋腹地,現(xiàn)已成為宋、金國界的淮河時,感慨萬端,作詩以抒懷。 請從“虛實”關(guān)系的角度賞析這首詩。 【解析】該詩由眼前之景起興,以此抒發(fā)感慨。解答此題,前提是要了解古詩中“虛”和“實”的關(guān)系——實寫的內(nèi)容往往不是重點,而是抒懷、明理的依托;虛寫的內(nèi)容常常由實寫而來,并常常涉及詩詞的主旨。作答時要注意透過“現(xiàn)象”挖“本質(zhì)”,即通過詩中表面之景(即“實”)來揣摩作者內(nèi)心之情(即“虛”)。 【參考答案】前兩句實寫淮河兩岸舟船背馳,波痕接觸也難以做到;虛寫作者對國家南北分離的痛苦和無奈。后兩句實寫鷗鷺可以南北自由飛翔;虛寫作者對國家統(tǒng)一、人們自由來往的渴望。 2.閱讀下面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問題。(2008年高考遼寧卷) 〔正宮〕塞鴻秋 潯陽即景 周德清① 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shù)點青如淀②。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 晚云都變露,新月初學(xué)扇,塞鴻一字來如線。 【注】①周德清(1277-1365),號挺齋,高安(今屬江西)人。②淀:即藍靛,藍色染料。 (1)請各舉一例說明這首散曲運用的三種修辭方法。 (2)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來又構(gòu)成了一幅色彩絢麗的潯陽山水圖。請分別從寫景的順序和動靜的角度對這首散曲作簡要賞析。 【解析】該題兩個題目均為表達技巧鑒賞題,且都提出了明確的鑒賞類型或角度:修辭方法、描寫順序和描寫方法(動靜結(jié)合)。第一問:考查修辭方法,涉及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排比、對偶、比擬等,考生選擇其中三種并結(jié)合詩句作出說明即可。第二問:須明確詩歌的寫景順序。寫景順序一般指的是時間(早晚白天黑夜等時間變化)順序和空間(遠近高低內(nèi)外等層次變化)順序;動靜結(jié)合是指對事物、景物作動態(tài)、靜態(tài)描寫,以多角度開拓意境,使景物互為映襯,從而構(gòu)成一種情趣,增強詩歌表現(xiàn)力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 【參考答案】(1)①比喻,如將長江比作白練,將江帆比作疾箭,將下瀉的山泉比作閃電,將天上一字排開的飛鴻比作一條線等。②對偶,如一、二兩句對偶,三、四兩句對偶,五、六兩句對偶等。③比擬,如說新月“學(xué)”扇。(2)從寫景的順序看:一、二兩句寫長江萬里,遠山重重,寫的是大處、遠景;三、四兩句寫江上輕帆,山泉飛流,寫的是個體、近景;五、六兩句則是從前四句的白天轉(zhuǎn)到傍晚,又由地面轉(zhuǎn)到天空。從動靜的角度看:一、二句側(cè)重寫江、山的雄偉,是靜態(tài)的;三、四句著重寫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飛流,是動態(tài)的。 3.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2007年高考安徽卷) 醉落魄·詠鷹 [清]陳維崧 寒山幾堵①,風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 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③。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鷹掠地飛過。③軒舉:意氣飛揚。 這首詞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現(xiàn)手法來寫鷹的?請作簡要分析。 【解析】該詞寫鷹,但作者幾乎未從正面描寫“鷹”的形象,而是極力著筆于“鷹”身處的背景和環(huán)境。“寒山幾堵”的“堵”字,“削碎中原路”的“削”字,烘托了“鷹”凌厲激蕩的氣勢形象;“風低”一句更讓人仿佛看到“鷹”在廣闊草原上迅疾低飛的雄姿。顯然,作者是采用側(cè)面烘托的方法來描寫“鷹”矯健的英姿和凌厲的氣勢的。 【參考答案】主要運用了烘托(襯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曠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場景,來烘托鷹的形象。 4.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2007年高考湖北卷) 華清宮 吳融 四郊飛雪暗云端, 惟此宮中落便干。 綠樹碧檐相掩映, 無人知道外邊寒。 過華清宮 李約 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 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xiàn)手法,并作簡要說明。 【解析】該題是一道比較鑒賞題,沒有明確提出具體的鑒賞角度,應(yīng)仔細揣摩詩歌內(nèi)容,從中找出最為鮮明突出的表達技巧類型。兩首詩前后兩句所描寫的內(nèi)容反差都很大,很明顯均是采用了對比手法。古詩中的對比是指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使對立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或讓對立事物的兩個方面互相映襯,以此來揭示主題,增加詩歌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 【參考答案】①兩首詩都運用了對比(或?qū)φ?、映襯)手法。②第一首詩宮內(nèi)宮外(或空間)對比:宮外飛雪陰云,分外寒冷;宮內(nèi)綠樹掩映,溫暖如春。第二首詩今昔(或時間)對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 難點攻略 一、掌握常見類型,避免“無米之炊” 無論是平時考試還是高考,古詩表達技巧鑒賞題都是考生失分非常嚴重的一類考題。除客觀因素外,主觀上考生相關(guān)知識的匱乏,是導(dǎo)致丟分的重要原因。因此,做好相關(guān)知識的積累和儲備工作,應(yīng)是解答表達技巧鑒賞題的前提和關(guān)鍵。古詩表達技巧的類型盡管種類繁多,但我們還是可以從某些角度給它作個大致的分類。如: 1.表達方式。表達方式一般有記敘、議論、說明、描寫、抒情等五種,古詩鑒賞通常涉及較多的是抒情(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描寫(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等,此外還有記敘(多用于敘事詩)和議論(多用于點明詩歌主旨)。 2.修辭方法:主要有比喻、比擬、雙關(guān)、對偶、夸張、借代、設(shè)問、反問、頂針(多出現(xiàn)在曲或詞中)等,其特點和用法跟現(xiàn)代文學(xué)作品中的修辭大致相同。 3.其他常用表現(xiàn)手法:烘托(襯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諷今、虛實相生、動靜結(jié)合、對比、反襯(以動襯靜、以樂景襯哀情或以哀景襯樂情)、白描(語言簡潔,不加渲染烘托)、用典(化用前人詩文句子,引用神話故事,化用歷史故事)等。 以上分類有的有交叉現(xiàn)象,如第一類中“直接抒情”是第三類中“直抒胸臆”的另一種說法;第三類中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則都屬于第一類的“間接抒情”。鑒賞時如果題目中沒有規(guī)定明確的鑒賞類型或角度,我們只需根據(jù)其中一種類型或站在其中的一個角度表述即可。 根據(jù)近幾年高考命題情況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借景抒情、對比、烘托、反襯、虛實相生、動靜結(jié)合、借古諷今以及比喻、比擬、對偶等表達技巧是高考考查的重點。 二、以課文為依托,引入“源頭活水” 古詩的數(shù)量可謂恒河沙數(shù),我們不可能有很多時間來對其“大面積”鑒賞,因此,精心選擇重要而又有代表性的詩歌進行重點賞析,應(yīng)是我們高三古詩鑒賞備考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在選擇此類詩歌的時候,不應(yīng)忽視教材中那些經(jīng)典性的課文詩歌,它們應(yīng)該成為我們的首選對象。 其實,古詩中一些重要的表達技巧類型在教材中幾乎都能看到,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最為常見,其他類型也并不鮮見,如李清照《聲聲慢》中的“直抒胸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杜甫《登岳陽樓》中的“對比”(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王維《山居秋暝》中的“以動襯靜”(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姜夔《揚州慢》中的“比擬”(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李煜《虞美人》中的“比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烘托”(上片寫大江,寫江山如畫,寫豪杰,寫亂石穿空,旨在為下片寫周瑜功業(yè)),劉禹錫《石頭城》的“借古諷今”等,不一而足。鑒賞時我們可把它們作為“樣板”詩歌加以細心體會,精心揣摩。 當然,我們還可在此基礎(chǔ)上再做進一步的工作——把教材中那些表達技巧相同的詩歌“鉤連”在一起鑒賞,如《石頭城》和同樣采用了“借古諷今”手法的《桂枝香·金陵懷古》等篇目,《山居秋暝》和一樣采用了“動靜結(jié)合”手法的《李憑箜篌引》等篇目;也可從課文詩歌聯(lián)系到課外詩歌,如杜甫的《旅夜書懷》采用了“以樂景寫哀情”手法,而蘇軾的《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等一些課外篇目也同樣采用了這種手法,我們就可以把它們“合并同類項”——這種“鉤連”課內(nèi)聯(lián)系課外、通過對同類表達技巧在不同詩歌中運用情況的分析和了解的賞析方法,可以使我們的復(fù)習工作取得“小投入”而“大產(chǎn)值”的效果。 三、探究高考設(shè)題,尋求答題啟示 古詩鑒賞表達技巧類的設(shè)題角度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小角度”設(shè)題,一類是“大角度”設(shè)題。 1.“小角度”設(shè)題。此類設(shè)問的“切入點”較小,考查的針對性強,題干要求上明確規(guī)定了從表達技巧中的某一個具體方面鑒賞。如: ①2008年四川卷:這首元散曲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試作賞析。 ?、?008年江西卷:請從“虛實”關(guān)系的角度賞析這首詩。 ?、?007年全國卷Ⅰ:請從“景”和“情”的角度對這首詞作一賞析。 ④2006年湖北卷:《暮春浐水送別》是怎樣融情于景的?請作簡要賞析。 此類題目的考查目標非常明確,題干明確告訴考生須從“修辭方法”、“虛實”、“景”和“情”、“融情于景”等角度鑒賞,答題時我們只要根據(jù)題干所要求的相關(guān)表達技巧知識,并結(jié)合詩歌的具體內(nèi)容作出分析說明即可。 2.“大角度”設(shè)題。此類設(shè)題往往“泛泛而談”,沒有具體的角度要求,出現(xiàn)在題干中的關(guān)鍵詞通常是“表現(xiàn)手法”、“表達效果”、“藝術(shù)手法”或“手法”等較為寬泛的概念。如: ①2008年上海卷:聯(lián)系全詩,賞析“雪”和“朱”的表達效果。 【參考答案】“雪”隱喻了白發(fā)。與“朱”相對,產(chǎn)生強烈的色彩對比。隱含著詩人對過早衰老的感嘆之情。這種悲嘆與全詩抒發(fā)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為官不快的情緒融合在一起,使詩人關(guān)于衰老的感嘆更為深沉。 ?、?007年浙江卷:請簡要賞析這三篇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及語言特色。 【參考答案】⑴劉詩今昔對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體現(xiàn)了詠史詩的特色。⑵吳詞剪裁唐人詩句抒亡國隱痛,溫婉悲涼,凸顯婉約詞的正宗風韻。⑶趙曲以議論作結(jié),點破興亡,明快直露,有濃郁的散曲風味。 ③2006年江西卷:詩人采用什么手法表達作品主旨?試結(jié)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全詩圍繞“交情”展開描寫,詩人采用對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將橋不復(fù)回”與“不管風波去又來”進行對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賦予“山溪渡”、“風波”象征意義,從而表達了友情恒久不變,能經(jīng)得起風浪考驗的主旨。 ?、?006年福建卷:這首詩三、四兩句在藝術(shù)手法上有什么特點?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在藝術(shù)手法上,三、四句的最大特點是借景抒情。詩人借助對“青苔”、“紅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賦予客觀景物以濃厚的主觀色彩,營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圍,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親的情感。 此類題目較之上一類鑒賞難度要大,因未規(guī)定表達技巧的具體類型,所以答案的不確定性因素很大,答案有可能是表達技巧中的任何一種甚至幾種類型。如:①包含了比喻和對比;②包含了對比、寓情于景、用典和議論等;③包括了對比、比喻和象征;④主要是借景抒情。這種題型往往給考生的答題帶來很大的盲目性。 考場上,導(dǎo)致考生古詩表達技巧鑒賞題失分的原因有很多——或答非所問,或張冠李戴;或說明不到位,或分析不透徹;或程式不規(guī)范,或要素不齊全。尤其是解答“大角度”類型的題目時,考生出現(xiàn)的問題相對更多,有時甚至“一招不慎,滿盤皆輸”,即一旦表達技巧的類型答錯,往往導(dǎo)致后面的分析說明也“牛頭不對馬嘴”。 要解決這些問題,平時復(fù)習注重對高考題目進行分析和探究,從中獲得一些有益的啟示和幫助,應(yīng)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因為相對來說,高考題目的命制和答案的設(shè)置更為科學(xué)和規(guī)范,其設(shè)題的特點、答案的模式、切入方式甚至字數(shù)的安排都值得我們?nèi)シ治龃Α?br>重點難點題型測試 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偶成 (宋)饒節(jié) 松下柴門閉綠苔,只有蝴蝶雙飛來。 蜜蜂兩股大如繭,應(yīng)是前山花已開。 請從“虛實”的角度賞析這首詩。 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寒 陳與義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注】這首詩作于高宗建炎三年春,當時南宋朝廷正處于風雨飄搖之際。金兵連陷青州、徐州,進攻楚州,大有席卷江北之勢。高宗由揚州逃往鎮(zhèn)江,再到杭州。此時作者正避亂岳州,從岳州太守那里借得后圃君子亭暫居,自號“園公”。 這首詩主要采用的表現(xiàn)手法是什么?請作簡要分析。 3.比較閱讀下面的唐詩和元曲,然后回答問題。 子夜吳歌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中呂】迎仙客 張可久 雨乍晴,月籠明。秋香院落砧杵鳴,二三更,千萬聲,搗碎離情,不管愁人聽。 兩篇作品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 附:參考答案 1.前三句實寫:松蔭之下柴門鎖著一院綠苔,成雙成對的蝴蝶不停地飛舞,還有兩腿拖著重重花粉飛來的蜜蜂,這些都是眼前之景。后一句是虛寫:前山繁花似錦的世界,這是想象之景。虛實相生,交織成一個幽僻而又充滿春意與生機的畫面,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2.主要采用托物言志手法。作者通過描寫不惜污損胭脂之色、傲然挺立于蒙蒙細雨之中的海棠來表現(xiàn)自己不避艱險的精神和孤高脫俗的人格。3.李詩由景入情,正面抒寫思念之情;張曲通過對秋景、搗衣聲以及旁人的描寫,側(cè)面襯托了思婦的怨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