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第二輪專題復習之詩歌鑒賞
“鑒賞古詩的表達技巧”屬于《考試大綱》“古代詩文閱讀”、“鑒賞評價”中“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方面的內(nèi)容,能力層級為E級。 有關(guān)“表達技巧”的表述,在一些高考設(shè)題中也被稱為“表現(xiàn)手法”或“藝術(shù)手法”。表達技巧鑒賞是高考古詩鑒賞命題的重點,命題形式上有單獨設(shè)題,也有結(jié)合形象、語言或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感情態(tài)度等內(nèi)容綜合設(shè)題;同時,表達技巧又是古詩鑒賞中極為復雜的問題——無論是《考試大綱》,還是有關(guān)的工具書或?qū)懽鹘滩模紱]有對它的內(nèi)涵或外延作出明確的界定。因此我們只能對其作如下大致的表述:凡是能提高詩歌表達效果,增強詩歌表現(xiàn)力的方法都屬于表達技巧的范疇,一般包括表達方式、修辭方法和除此之外的其他表現(xiàn)手法。 二、命題特點 根據(jù)近幾年高考命題情況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借景抒情、對比、烘托、反襯、虛實相生、動靜結(jié)合、借古諷今以及比喻、比擬、對偶等表達技巧是高考考查的重點。 三、復習指導 第一、掌握常見類型,避免“無米之炊” 無論是平時考試還是高考,古詩表達技巧鑒賞題都是考生失分非常嚴重的一類考題。除客觀因素外,主觀上考生相關(guān)知識的匱乏,是導致丟分的重要原因。因此,做好相關(guān)知識的積累和儲備工作,應是解答表達技巧鑒賞題的前提和關(guān)鍵。古詩表達技巧的類型盡管種類繁多,但我們還是可以從某些角度給它作個大致的分類。如: (一)表達方式鑒賞 1.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對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tài)度。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 《夢游天姥吟留別》)直接表達詩人對權(quán)貴的蔑視:我不會獻媚討好、阿諛曲從,我要過自由自在的生活。 (2)間接抒情: ①寓情于景:有“情”到“景”,描寫景物本身寄寓詩人感情,“景語”即“情語”。如: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草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李華 《春行既興》)詩人通過宜陽城今日的破敗與往日的繁華相對比,不著一字情感,卻滿篇在表達國破山河在,花落鳥空啼的感慨。 ②情景交融:情與景相互滲透。如: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寫西湖美景,表真情實感。虛實結(jié)合、情景交融。 ③托物言志:借助所描寫的景、物,表達個人的志向、抱負或品格、思想。如: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頭近鬢毛。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鄭谷 《菊》)雖然菊的地位低下,但九月九來臨時,人們會十分喜愛菊花,所以菊從不羨慕瓦松高大。詩人借助對菊花的描寫,表達出不求高位、不慕榮利的思想品質(zhì)。 2.描寫方式 (1)動靜結(jié)合:詩歌對景物的描寫,既有靜態(tài)的勾畫,又有動態(tài)的描述,使多種景物或一種景物的不同方面相互對比、映襯來強化描寫的景物,深化反映的思想感情。如: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白樸 《天凈沙 秋》)詩中用靜態(tài)景物:殘霞、老樹、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描寫秋天的風光,用動態(tài)的景物:落日、寒鴉、飛鴻描述秋天的景致,動靜結(jié)合,表達詩人樂觀向上的精神。 (2)虛實結(jié)合:詩人對景物的描寫既有對眼前景物的描述(實景)又有對想象景物的描摹(虛景)。如: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 《揚州慢》)前兩句是對揚州過去景物的想象描寫,是虛寫;第四句化用杜牧詩意,使人聯(lián)想揚州當年盛況;第五句寫出揚州今日荒涼破敗的景象,虛實結(jié)合,寄寓詩人對昔盛今衰的感慨。 (3)樂哀互換:用歡樂的景物或場景寫哀傷的心情。如: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xiāng)寒食遠堪悲。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孟云卿 《寒食》)第一句寫江南美麗的風景,第二句寫寒食節(jié)自己生活的悲苦,三、四句寫寒食節(jié)不吃飯食的原因。文章以江南的美景反襯詩人的境況,以樂景寫哀情。 (4)今昔對比:為增強表達效果,詩人憑古論今,用今昔對比的方式,表達感物傷懷、睹物思人、物是人非、觸景生情等情感。如:越王勾踐破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李白 《越中覽古》)詩的前三句極寫勾踐破吳后的欣喜和熱鬧,這是越中之地往昔的勝景,蘊涵了詩人深沉的歷史思考,如今惟有鷓鴣孤獨的飛來飛去。通過今昔對比,表達詩人對興衰的感嘆。 (二)寫作手法鑒賞 1.渲染、烘托:對環(huán)境或人的行為、動作、心理進行細膩的描寫,創(chuàng)設(shè)氛圍,突出形象。其中烘托是指描寫環(huán)境或特定氣氛,表現(xiàn)人物情緒,是渲染的一種。如:中庭地白樹西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一、二句描繪十五月夜明朗素潔的景色,極力渲染中秋月夜的特定環(huán)境氣氛,為下文寫秋思作鋪墊,將別離思聚的情懷表達得委婉動人。 2.映襯:為突出個性特點,描寫與之相關(guān)聯(lián)的事物進行對照。如:海畔風吹凍泥裂,梧桐葉落枝梢折。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陳羽《從軍行》)詩用冷風、泥裂、梧桐葉落,竭力突出自然環(huán)境的惡劣,映襯從軍將士無所畏懼的精神;用橫笛、紅旗展示出壯美的風雪行軍圖,表達一種壯懷激烈、昂揚向上的精神。 3.對比:把相對(相反)的事物,或一個事物的不同方面并舉出來。如: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李約 《觀祈雨》)將久旱祈雨的情景與朱門歌舞升平作對比,前者憂,后者樂,揭露出統(tǒng)治階級不顧勞動人民疾苦,終年貪圖享樂、醉生夢死的社會現(xiàn)實。 4.象征:借助具體形象,表達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如:天質(zhì)自森森,孤高幾百尋。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明時思解慍,愿斫五弦琴。(王安石 《孤桐》)詩描寫孤桐天生枝葉繁茂,雖然孤獨,卻高聳入云,深深扎根大地;越老越強。詩人借助孤桐表達自己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虛心扎實,堅強不屈,甘愿為解救百姓疾苦而獻身。 5.鋪排:又叫鋪陳,通過大量的敘述、描寫,突出形象。如:青雀白鵠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zhuǎn)。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赍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雜彩三百匹,交廣布鮭珍。(《孔雀東南飛》)用大量的筆墨鋪陳府君迎娶蘭芝的場面,反襯劉蘭芝的悲苦心情。 6.比興: “比”是打比方,;“興”,是為表達一種事物而描寫另一種事物。如: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左 思 《詠史(其二)》)一、二句起興,用山底青松和山上青草對比,引出所謂高位只是地勢的結(jié)果罷了。表達了對門閥制度的憤怒和對自我能力的肯定。 7.抑揚:一般指先抑后揚。就是從反面入手,進行貶抑,然后進行褒揚,更準確地表達真實意圖。如:若使牡丹開得早,有誰風雪看梅花。(趙希璐《次蕭冰崖梅花韻》)以假設(shè)下筆:如果牡丹比梅花開得早,有誰還會頂風冒雪欣賞梅花呢?欲揚先抑,表達對冰清玉潔的梅花的熱愛之情。 (三)修辭鑒賞 1.比喻:依據(jù)相似點,用一種事物比方另一種事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 《白雪歌送吳判官歸京》)用春天梨花盛開、滿樹雪白的景象描述胡天大雪情景,形象地刻畫了雪得猛和大。 2.比擬:把一種事物模擬作另一種事物。如:青苔滿地初晴日,綠樹無人晝夢余。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劉攽《新晴》)一、二句寫久雨初晴的歡悅。三、四句用擬人手法,表達對南風“惡作劇”的親切喜愛之情。 3.夸張:為達到某種表達需要,把事物對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有意擴大或縮小。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王維《隴西行》)用夸張的語言渲染十萬火急的戰(zhàn)爭場面:“一走馬”、“一揚鞭”間,“十里”、“五里”便一閃而過。 4.借代:不直接說出要出說的人或事,用相關(guān)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用“朱門”代替富豪之家,運用對比,表達對統(tǒng)治階級的憤怒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5.反復:有意重復某些詞語或句子,增強表現(xiàn)力。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 《如夢令》)用反復的修辭,曲折地表現(xiàn)出主人惜花的心情,寫得傳神、有情。 6.互文:詩句中某些詞語相互補充,表達了一個完整的意思。如: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岑參《白雪歌送吳判官歸京》)將軍和都護的“角弓”都“不得控”,“鐵衣”都“冷難著”,而不是其中一種。兩句結(jié)合起來,共同反映邊塞的奇寒和將士的艱苦。 7.雙關(guān):運用詞語的同音或多義形式,有意使詩句具有特殊含義。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 《竹枝詞》)用“晴”、“情”諧音,含蓄地表達出青年男女間微妙的戀情,新穎生動,妙趣橫生。 8.化用:借用前人的語言、思想融合到自己文章中。如: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周紫芝 《鷓鴣天》)化用溫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表現(xiàn)出離情就象三更梧桐雨,讓人孤枕難眠,只能細聽冷雨敲葉,點點滴滴到天明,凄涼、婉約。 9.用典:把表達的情感寓于典故、史實中。如: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劉禹錫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前句中用向秀經(jīng)亡友嵇康舊居,聽到鄰人吹笛,不勝感慨,作《思舊賦》的典故,寫舊友故交;后一句用王質(zhì)爛柯的典故,暗示了自己被貶時間太久和世態(tài)變遷,以及回來后的悵惘之情。 10.疊字:疊字又稱疊音,指相同的字(或音節(jié))的重疊。如: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古風十九首》)十六句中有六句用了疊字,“迢迢”、“皎皎”、“纖纖”、“札札”、“盈盈”、“脈脈”,描寫了事物的情態(tài)特點,使詩質(zhì)樸、清麗,情趣盎然。 11.頂真(頂針):上句的結(jié)尾作下句的開頭。如: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處處長隨君。長隨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隨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羅衣,白云堪臥君早歸。(李白《送劉十六歸山白云歌》)運用頂真,抓住白云這一形象,抒發(fā)情懷,描寫白云的自由不羈,表現(xiàn)詩人的歸隱追求。 第二、探究高考設(shè)題,尋求答題啟示 古詩鑒賞表達技巧類的設(shè)題角度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小角度”設(shè)題,一類是“大角度”設(shè)題。 1.“小角度”設(shè)題。此類設(shè)問的“切入點”較小,考查的針對性強,題干要求上明確規(guī)定了從表達技巧中的某一個具體方面鑒賞。如: ?、伲玻埃埃改晁拇ň恚哼@首元散曲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試作賞析。 ?、冢玻埃埃改杲骶恚赫垙?#8220;虛實”關(guān)系的角度賞析這首詩。 ?、郏玻埃埃纺耆珖恝瘢赫垙?#8220;景”和“情”的角度對這首詞作一賞析。 ?、埽玻埃埃赌旰本恚骸赌捍簺核蛣e》是怎樣融情于景的?請作簡要賞析。 此類題目的考查目標非常明確,題干明確告訴考生須從“修辭方法”、“虛實”、“景”和“情”、“融情于景”等角度鑒賞,答題時我們只要根據(jù)題干所要求的相關(guān)表達技巧知識,并結(jié)合詩歌的具體內(nèi)容作出分析說明即可。 2.“大角度”設(shè)題。此類設(shè)題往往“泛泛而談”,沒有具體的角度要求,出現(xiàn)在題干中的關(guān)鍵詞通常是“表現(xiàn)手法”、“表達效果”、“藝術(shù)手法”或“手法”等較為寬泛的概念。如: ?、?008年上海卷:聯(lián)系全詩,賞析“雪”和“朱”的表達效果。 【參考答案】“雪”隱喻了白發(fā)。與“朱”相對,產(chǎn)生強烈的色彩對比。隱含著詩人對過早衰老的感嘆之情。這種悲嘆與全詩抒發(fā)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為官不快的情緒融合在一起,使詩人關(guān)于衰老的感嘆更為深沉。 ?、?007年浙江卷:請簡要賞析這三篇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及語言特色。 【參考答案】⑴劉詩今昔對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體現(xiàn)了詠史詩的特色。⑵吳詞剪裁唐人詩句抒亡國隱痛,溫婉悲涼,凸顯婉約詞的正宗風韻。⑶趙曲以議論作結(jié),點破興亡,明快直露,有濃郁的散曲風味。 ③2006年江西卷:詩人采用什么手法表達作品主旨?試結(jié)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全詩圍繞“交情”展開描寫,詩人采用對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將橋不復回”與“不管風波去又來”進行對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賦予“山溪渡”、“風波”象征意義,從而表達了友情恒久不變,能經(jīng)得起風浪考驗的主旨。 ?、?006年福建卷:這首詩三、四兩句在藝術(shù)手法上有什么特點?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在藝術(shù)手法上,三、四句的最大特點是借景抒情。詩人借助對“青苔”、“紅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賦予客觀景物以濃厚的主觀色彩,營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圍,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親的情感。 此類題目較之上一類鑒賞難度要大,因未規(guī)定表達技巧的具體類型,所以答案的不確定性因素很大,答案有可能是表達技巧中的任何一種甚至幾種類型。這種題型往往給考生的答題帶來很大的盲目性,導致考生失分——或答非所問,或張冠李戴;或說明不到位,或分析不透徹;或程式不規(guī)范,或要素不齊全。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jié)合詩句闡釋是怎樣使用這種手法的。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需要補充的是,題干中的“說明”和“賞析”的答題重點不一樣,前者只用答出使用了何種技巧,而后者還要分析此種技巧的效果。
【附】古詩鑒賞答題病例分析: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暮春浐水送別 韓琮 綠暗紅稀出鳳城①,暮云樓閣古今情。 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注]①鳳城:京城。 這首詩是怎樣融情于景的?請作簡要賞析。 【解題指導】“怎樣融情于景”,關(guān)鍵是“怎樣”二字。此題考查鑒賞古典詩歌的藝術(shù)技巧,首先要濾出其中的“景”——“綠暗”、“紅稀”、“暮云”、“宮前水”等,再體悟其中的情。詩題告訴我們,這是一首送別詩,其中蘊含的“友情”自不必說;末句借宮前流水抒發(fā)對人生、歷史以及社會的感慨,則需認真體味。 【答案】這首詩將友情、世情等濃縮為“古今情” ,融入由“綠暗”、“紅稀”、“暮云”、“宮前水”等意象組成的一幅感傷畫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藝術(shù)特色。 【病例1】暮春時節(jié),樹木蒼翠,紅花點點。宮前流水無聲無息,大好年華悄然而逝,世間滄桑令人感嘆。 【病例分析】鑒賞離不開理解,沒有理解就沒有鑒賞,因此詩歌鑒賞往往有串譯一下詩歌的必要。但是這種串譯只是鑒賞詩歌的前提,而不是鑒賞詩歌本身。這個回答,只是對詩句作簡單的翻譯,沒有根據(jù)題干的要求作答,顯然不符合解答鑒賞題的要求,“以譯代析”的結(jié)果是沒有賞析。在解答高考古詩鑒賞題時,沒有必要對原文作過多的翻譯,如果非要作一點翻譯,也必須圍繞鑒賞來進行,翻譯關(guān)鍵的詞句,并把翻譯的內(nèi)容融入到自己的鑒賞語言之中,否則就會言不及義,還會浪費寶貴的考試時間。 【病因之一】以譯代析,沒有鑒賞。 【病例2】這首詩融情于景,表現(xiàn)了詩人送別友人時的傷感情懷和對人生的感慨。 【病例分析】題干問的是“這首詩是怎樣融情于景的”,依據(jù)這一要求,應該回答的是“怎樣融情于景”,而不是“這首詩融情于景,表現(xiàn)了……”。“怎樣融情于景”也就是作者描寫了什么景,表達了什么情,兩者又是怎樣融合在一起的?!犊荚嚧缶V》對詩歌鑒賞的要求可分為內(nèi)容和形式兩個部分,此題既有對內(nèi)容的考查,也有對屬于形式部分中的關(guān)于表達技巧鑒賞能力的考查。但是,有的學生或者疏于審題,或者根本不明題意,或者明確了題意但不知從何說起,故而出現(xiàn)這種讓人哭笑不得的問答方式:(問)這首詩是怎樣融情于景的?(答)這首詩融情于景。 【病因之二】南轅北轍,答非所問。 【病例3】作者用一種暗淡、傷感的景色描寫出送別友人時的畫面,抒發(fā)對友人的深厚感情,以及對世間滄桑的感慨。 【病例分析】不少學生不懂得在詩歌鑒賞時必須抓住詩歌的具體內(nèi)容去分析,在回答“怎樣融情于景”時,只用“暗淡的景色”、“傷感的景象”這類抽象的話代替了對“綠暗”、“紅稀”、“暮云”、“宮前水”等一系列鮮明意象的分析。由于過于籠統(tǒng),顯得十分空洞。這種答案往往大而不當,不著邊際,失分嚴重,但又是詩歌鑒賞中最常見的毛病,所以也是最主要的失分原因。 【病因之三】籠而統(tǒng)之,空泛無物。 【病例4】作者通過對“綠暗”、“紅稀”、“暮云”等景物的描寫,襯托出自己的苦悶與傷感。 【病例分析】這首詩出現(xiàn)了一連串的意象,作者是在用這“一連串的意象”表現(xiàn)“古今情”,亦即友情、世情。各個意象所表現(xiàn)的感情是各有側(cè)重的,使用的技巧也是彼此有別的。“綠暗”、“紅稀”、“暮云”等主要烘托一種送別時的傷感氛圍,突出的是“友情”;而“宮前水”則采用“比”的手法,突出的是“世情”。對于這些不同之處,答題時應予以充分注意,不能只看一個方面而忽視另一面。以偏概全,肯定會失分。 【病因之四】只抓一點,不及其余。 【病例5】作者借物抒情,用“綠暗”、“紅稀”、“暮云”、“宮前水”等一系列意象表達了景物無情人有情的情感。 【病例分析】這份答案表面上似乎已經(jīng)把幾個意象一網(wǎng)打盡,無一遺漏。按說該無可厚非了,其實不然。“人有情”,是一種什么情?很顯然,這個答案沒有把“情”的內(nèi)涵說透。這里只是將意象當作一個個例子,用來證明自己的某些觀點,缺少結(jié)合詩句本身進行分析,觀點與例子之間只是一種水與油的關(guān)系,觀點脫離詩句本身,詩句成了觀點的外衣,停留在“觀點”加“例子”的層面上,不能體現(xiàn)詩句蘊含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情感,沒有分析出“意象”的寓意。這種浮在表面,落不到實處的“賞析”,顯然違背了詩歌鑒賞的規(guī)律,也是詩歌鑒賞嚴重失分的一個原因。 【病因之五】浮光掠影,缺乏分析。 【病例6】這首詩以流水為喻,表現(xiàn)了時光易逝、人生如夢的感慨,抒發(fā)了自己郁郁不得志,想建功立業(yè)但報國無門的苦悶心情。 【病例分析】在閱讀學生的詩歌鑒賞答卷時,常常會讀到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答案,這和一些同學在答題時不顧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而妄加揣測大有關(guān)系。有的同學總是帶著有色眼鏡讀詩,不論是一首表現(xiàn)什么內(nèi)容和感情的詩,也不論題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都喜歡從政治角度切入,絞盡腦汁地去從字縫里發(fā)掘詩的所謂政治意義,結(jié)果往往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如上例,考生由“宮前水”想到“不得志”、“建功立業(yè)”、“報國無門”就是在憑自己的想象隨意作答。其原因是把自己想到的名詞術(shù)語當作萬能鑰匙,盲目照搬,亂貼標簽,而不認真揣摩品味詩句本身所表達的情感態(tài)度,結(jié)果和詩意風馬牛不相及。高三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系統(tǒng)訓練以后,大都已具備初步鑒賞詩歌的能力,但由于閱歷淺、積累少、認知不深,常常套搬一些鑒賞詩歌的名詞術(shù)語。如鑒賞山水田園詩時就用“隱逸”、“閑適”、“熱愛自然”等;鑒賞邊塞詩則用“報效祖國”、“思鄉(xiāng)懷遠”等;鑒賞詠史詩就認為是“借古諷今,抒發(fā)歷史滄桑感”;詩詞中若有花落飄零之景,就認為是“傷春惜時”;若作者是杜甫、白居易,則主題多是憂國憂民;作者是李清照、柳永,則內(nèi)容離不了離愁別恨……這種推測,雖然在某些時候會僥幸“命中”一部分答案,但如果不結(jié)合詩人的生平、思想、藝術(shù)風格,尤其是作品本身進行理解判斷、分析綜合,答案往往是千人一面。鑒賞格式化必然導致答案生硬,失分嚴重在所難免。 【病因之六】無中生有,盲目套用。 【學生優(yōu)秀答卷】例1:這首詩表現(xiàn)了對友人的深情,對時光難在的感慨。詩人融情于景,將“古今情”融入到由“綠暗”、“紅稀”、“暮云”、“宮前水”等意象組成的感傷畫面之中,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例2:詩人借助“綠暗”、“紅稀”、“暮云”、“宮前水”等意象,構(gòu)成一種傷感的景象和氛圍,含蓄地表達了深厚的友情以及對世事的感慨,寓“古今情”于形象的景物描寫之中,情景交融。 第三、了解詩歌內(nèi)容,提高鑒賞能力 古詩鑒賞的“一看到就想到” 1.一看到詩題中有“送”“留”“歸”等字眼,就想到可能是表達懷念和依戀之情。 2.一看到詩詞中有“折柳”字眼,就想到可能表達離愁別緒。詩題中有“歸雁”,可能表達思鄉(xiāng)和思念親人之 情。 3.一看到寫故國的興衰,就想到可能是告誡當朝統(tǒng)治者,借古諷今。 4.一看到詩詞中出現(xiàn)好夢或優(yōu)美的風景,就想到可能是表達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同時也表達對官場和現(xiàn)實的不滿。 5.一看到詩詞中寫花開無人賞,新葉無人瞧,就想到可能是詩人自己得不到重用、懷才不遇。 6.一看到詩中寫戰(zhàn)事,就想到可能是:①表現(xiàn)報國無門的無奈,②對貪戰(zhàn)者的憎恨,③對戰(zhàn)亂人民的同情,④歌頌為國捐軀、奮勇殺敵的將士。 7.一看到寫樂景就想到表示喜悅,哀景表示悲傷,有樂有哀往往是以樂襯哀。 8.一看到詩詞中詠懷古跡,就想到可能是:①感嘆歷史的興亡,②表現(xiàn)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③仰慕歷史人物,④自嘆自己無所作為、不被重用的無奈。 9.一看到文人當官就想到總寫官場黑暗和社會黑暗。文人未當官,總表示壯志未酬、懷才不遇。文人被貶,一般都表達熱愛山水。 10.一看到詩題中有“旅”字,可能表達詩人因飄泊而孤寂的情感。 11.一看到詩中有寫響聲的,就想到是以聲襯靜。 12.一看到詩人表示年事已高,就想到可能是表達自己壯志未酬、報國無門之情。 13.一看到描寫山勢高峻,就想到可能暗示社會背景惡劣或仕途艱險。 14.一看到詩詞中涉及到飲酒的內(nèi)容,就想到可能表達作者喜之極或悲之極或憤之極。 15.一看到詩詞中描寫月就想到可能表達思念之情。 16.一看到詩詞中有登高望遠,就想到可能表達:①對古英雄的仰慕,②對祖國山河的熱愛,③對歷史興衰的感慨,④無法施展抱負的無奈,⑤憂國憂民情懷。
新題解讀 ?。保喿x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2008年高考江西卷) 初入淮河四絕句(三) 楊萬里 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 只余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來南宋賀歲,楊萬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來到原為北宋腹地,現(xiàn)已成為宋、金國界的淮河時,感慨萬端,作詩以抒懷。 請從“虛實”關(guān)系的角度賞析這首詩。 【解析】該詩由眼前之景起興,以此抒發(fā)感慨。解答此題,前提是要了解古詩中“虛”和“實”的關(guān)系——實寫的內(nèi)容往往不是重點,而是抒懷、明理的依托;虛寫的內(nèi)容常常由實寫而來,并常常涉及詩詞的主旨。作答時要注意透過“現(xiàn)象”挖“本質(zhì)”,即通過詩中表面之景(即“實”)來揣摩作者內(nèi)心之情(即“虛”)。 【參考答案】前兩句實寫淮河兩岸舟船背馳,波痕接觸也難以做到;虛寫作者對國家南北分離的痛苦和無奈。后兩句實寫鷗鷺可以南北自由飛翔;虛寫作者對國家統(tǒng)一、人們自由來往的渴望。 ?。玻喿x下面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問題。(2008年高考遼寧卷) 〔正宮〕塞鴻秋 潯陽即景 周德清① 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shù)點青如淀②。 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 晚云都變露,新月初學扇,塞鴻一字來如線。 【注】①周德清(1277-1365),號挺齋,高安(今屬江西)人。②淀:即藍靛,藍色染料。 (1)請各舉一例說明這首散曲運用的三種修辭方法。 (2)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來又構(gòu)成了一幅色彩絢麗的潯陽山水圖。請分別從寫景的順序和動靜的角度對這首散曲作簡要賞析。 【解析】該題兩個題目均為表達技巧鑒賞題,且都提出了明確的鑒賞類型或角度:修辭方法、描寫順序和描寫方法(動靜結(jié)合)。第一問:考查修辭方法,涉及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排比、對偶、比擬等,考生選擇其中三種并結(jié)合詩句作出說明即可。第二問:須明確詩歌的寫景順序。寫景順序一般指的是時間(早晚白天黑夜等時間變化)順序和空間(遠近高低內(nèi)外等層次變化)順序;動靜結(jié)合是指對事物、景物作動態(tài)、靜態(tài)描寫,以多角度開拓意境,使景物互為映襯,從而構(gòu)成一種情趣,增強詩歌表現(xiàn)力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 【參考答案】(1)①比喻,如將長江比作白練,將江帆比作疾箭,將下瀉的山泉比作閃電,將天上一字排開的飛鴻比作一條線等。②對偶,如一、二兩句對偶,三、四兩句對偶,五、六兩句對偶等。③比擬,如說新月“學”扇。(2)從寫景的順序看:一、二兩句寫長江萬里,遠山重重,寫的是大處、遠景;三、四兩句寫江上輕帆,山泉飛流,寫的是個體、近景;五、六兩句則是從前四句的白天轉(zhuǎn)到傍晚,又由地面轉(zhuǎn)到天空。從動靜的角度看:一、二句側(cè)重寫江、山的雄偉,是靜態(tài)的;三、四句著重寫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飛流,是動態(tài)的。 ?。常喿x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2007年高考安徽卷) 醉落魄?詠鷹 [清]陳維崧 寒山幾堵①,風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 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③。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鷹掠地飛過。③軒舉:意氣飛揚。 這首詞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現(xiàn)手法來寫鷹的?請作簡要分析。 【解析】該詞寫鷹,但作者幾乎未從正面描寫“鷹”的形象,而是極力著筆于“鷹”身處的背景和環(huán)境。“寒山幾堵”的“堵”字,“削碎中原路”的“削”字,烘托了“鷹”凌厲激蕩的氣勢形象;“風低”一句更讓人仿佛看到“鷹”在廣闊草原上迅疾低飛的雄姿。顯然,作者是采用側(cè)面烘托的方法來描寫“鷹”矯健的英姿和凌厲的氣勢的。 【參考答案】主要運用了烘托(襯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曠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場景,來烘托鷹的形象。 ?。矗喿x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2007年高考湖北卷) 華清宮 華清宮 吳融 李約 四郊飛雪暗云端, 君王游樂萬機輕, 惟此宮中落便干。 一曲霓裳四海兵。 綠樹碧檐相掩映, 玉輦升天人已盡, 無人知道外邊寒。 故宮唯有樹長生。 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xiàn)手法,并作簡要說明。 【解析】該題是一道比較鑒賞題,沒有明確提出具體的鑒賞角度,應仔細揣摩詩歌內(nèi)容,從中找出最為鮮明突出的表達技巧類型。兩首詩前后兩句所描寫的內(nèi)容反差都很大,很明顯均是采用了對比手法。古詩中的對比是指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使對立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或讓對立事物的兩個方面互相映襯,以此來揭示主題,增加詩歌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 【參考答案】①兩首詩都運用了對比(或?qū)φ?、映襯)手法。②第一首詩宮內(nèi)宮外(或空間)對比:宮外飛雪陰云,分外寒冷;宮內(nèi)綠樹掩映,溫暖如春。第二首詩今昔(或時間)對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 5.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2007年全國1卷) 望江南 超然臺①作 蘇 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注釋】①超然臺: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城北。當時蘇軾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舊俗寒食節(jié)不舉火,節(jié)后舉火稱新火。 請從“情”和“景”的角度對這首詞作一賞析。 【解析】詞中的“景”主要集中在上片,細風中春柳輕揚,春雨籠罩著半壕春水和滿城春花,雖是暮春,仍然充滿春意,生機勃勃。詩人當時已近不惑之年,卻老大無成,連回鄉(xiāng)的愿望都無以滿足,面對眼前“未老”的春景,詩人嘆息不已。于是詩人自我安慰,還是超然物外,忘卻塵世間的一切,借詩酒來自娛吧。詩人就是這樣用細膩的筆觸巧妙地把苦悶與無奈之情融匯在景物描寫中。 【參考答案】上片描寫的是超然臺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發(fā)的是春雖未老,人卻在無奈之中的思鄉(xiāng)之情。這首詞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6、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 (2009湖北卷) 題西溪無相院 張先 積水涵虛上下清,幾家門靜岸痕平。 浮萍破處見山影,小艇歸時聞草聲。 入郭僧尋塵里去,過橋人似鑒中行。 已憑暫雨添秋色,莫放修蘆礙月生。 第二聯(lián)是怎樣寫景的?請簡要分析。 【解析】文中問怎樣寫景,應該從寫景(也就是描寫)的角度和文章的結(jié)構(gòu)方面回答,聯(lián)系描寫角度的相關(guān)知識——遠近大小、動靜明暗、視聽觸嗅、聲光色態(tài),進行回答即可。注意一定要結(jié)合詩歌解釋分析。 【參考答案】上句著眼于視覺,寫浮萍破處,山影在水中顯現(xiàn)出來,呼應了第一聯(lián)的“清”字。 下句則著墨于聽覺,以細微的草聲襯托出環(huán)境的寧靜,呼應了第一聯(lián)的“靜”字。 能力錘煉 1、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 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這首詩歌通篇句首都使用了疊詞,請具體說明它們的表達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詠 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 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 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 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 誰為表予心? 【注】這首詩作于高宗儀鳳三年(678)。當時駱賓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論事觸忤武后,遭誣,以貪贓罪名下獄。 比興是這首詩的重要特色,請舉例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渡湘江 [唐]杜審言 遲日園林悲昔游,今春花鳥作邊愁。 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釋> (1)“湘江”,水名,在湖南省境內(nèi)。 (2)“遲日”,指春天的太陽。 ?。?)“京國”,指當時的帝京長安。 (4)“竄”,流放的意思。 結(jié)合全詩談談其寫作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江亭夜月送別二首(之二) 王勃 亂煙籠碧砌, 飛月向南端。 寂寂離亭掩, 江山此夜寒。 請從寫景的角度鑒賞這首詩的寫作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題大庾嶺北驛 宋之問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 明朝望鄉(xiāng)處,應見隴頭梅。 [注釋] (1)大庾嶺:在今江西省大庾縣南,為五嶺之一。北驛:大庾嶺北面的驛站。(2)陽月:即陰歷十月?!稜栄拧罚?#8220;十月為陽。”故稱十月為“陽月”。南飛雁:雁是一種候鳥,秋來春去。(3)至此回:相傳北雁南飛對大庾嶺便止息下來,待春北返。此:指大庾嶺。(4)殊未已:還沒有停止。(5)復歸來:再回來。(6)潮初落:潮水剛落下去。初:剛剛。(7)瘴:舊指南方山林間因濕熱蒸隨而能使人得病之氣。(8)望鄉(xiāng)外:遠望故鄉(xiāng)的地方,指大庾嶺的高處,即下句的“隴頭”。(9)隴頭梅:大庾嶺地處亞熱帶,十月即見梅花。舊時嶺上多梅,故又稱“梅嶺”。覺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說:“隴頭疑是嶺頭。”據(jù)《荊州記》,陸凱一范曄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范,并贈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此處“隴頭梅”,當即用其事,更切思鄉(xiāng)之情。 請從情景結(jié)合的角度賞析這首詩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回鄉(xiāng)偶書二章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離別家鄉(xiāng)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注釋: 1.少小離家:賀知章三十七歲中進士,在此以前就離開家鄉(xiāng)?;剜l(xiāng)時已年逾八十。 2.無改:沒什么變化。一作“難改”。 3.衰:疏落。cui 4.相:帶有指代性的副詞。相見,即看見我;不相識,即不認識我。 有人說第一章的三、四句峰回路轉(zhuǎn),別有境界,請簡要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邊 詞 張敬忠 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 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 【注】張敬忠,唐玄宗,開元年中任監(jiān)察御史。以文史著稱,后任平盧節(jié)度史。〔開元系年號,即公元713-741年〕中興后,河套地區(qū)“引河水,開渠道,興屯田”,已是一片繁榮景象。作者曾親臨巡視,并撰此邊詞。 這首詩是如何展現(xiàn)邊地景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孟浩然 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游。 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注釋】 ①滄江:同“蒼江” ?、诮ǖ拢航駥僬憬?,居桐江上游。 ?、鄯俏嵬粒和豸印兜菢琴x》:“雖信美而非吾土兮。” ④維揚:即揚州。 ⑤海西頭:揚州近海,故日海西頭。 有人說孟浩然寫詩“遇思入詠”, 即在真正有所感時才下筆,請你結(jié)合此詩談談對這四個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送劉昱 李頎 八月寒葦花,秋江浪頭白。 北風吹五兩,誰是潯陽客。 鸕鶿山頭微雨晴,揚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試聽沙邊有雁聲。 請簡析這首詩開頭兩句“八月寒葦花,秋江浪頭白”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從軍行七首(其二) 王昌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guān)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高高秋月照長城”與前三句寫法上有什么不同?這樣的寫法有什么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新晴野望 王 維 (唐)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農(nóng)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請從動靜的角度賞析這首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烏棲曲 李白 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里醉西施。 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 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 東方漸高奈樂何! 這首詩在構(gòu)思上有什么顯著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闕題 劉眘虛 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近代王國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請結(jié)合全詩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黃鶴樓 崔 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注】崔顥,(?—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開元十年進士及第,曾出使河東節(jié)度使軍幕,天寶時歷任太仆寺丞、司勛員外郎等職。足跡遍及江南塞北,詩歌內(nèi)容廣闊,風格多樣?;?qū)憙号椋瑤捉p?。换驙钊致弥?,風骨凜然,詩名早著,影響深遠。 這首詩的頸聯(lián)在章法上出人意料地突變,有什么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移家別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請簡析這首詩在修辭上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營州歌 高適 營州少年厭原野,孤裘蒙茸獵城下。 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 【注】唐代東北邊塞營州(治所在今遼寧朝陽),原野叢林,水草豐盛,各族雜居,牧獵為生,習尚崇武,風俗獷放。高適這首絕句有似風情速寫,富有邊塞生活情趣。 這首詩在是怎樣描寫邊塞情調(diào)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 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 風雪夜歸人。 【注釋】白屋: 貧家住所,因屋頂用白茅覆蓋或木材不加油漆而得名。 詩人是這樣描寫山行和投宿情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 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 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注】 岱宗:即泰山。因泰山居五岳之尊,故曰“宗”。 齊魯:古代有齊魯兩國,齊在泰山這北,魯在泰山之南。 青未了:青翠的山色連綿不斷,望不到盡頭。 造化神鐘神秀:萬物的主宰把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都集中在泰山。鐘:匯集,專注。 割:判割,劃分。 凌:登臨,躍上。 眾山小:暗引《孟子?盡心》“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 請結(jié)合詩題談談這首詩的寫作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怨詞二首(其一) 崔國輔 妾有羅衣裳,秦王在時作。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閨怨 沈如筠 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為舞春風多,秋來不堪著。 試比較這兩首詩在表現(xiàn)閨怨上的手法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八聲甘州 ? 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guān)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閑愁。 這首詞被蘇東坡稱為其間佳句“不減唐人高處”,請你從情和景的關(guān)系上具體分析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西江月 劉過 堂上謀臣尊俎,邊頭將士干戈。 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歟?” 曰:“可”。 今日樓臺鼎鼐,明年帶礪山河。 大家齊唱《大風歌》,不日四方來賀。 這首詞在用典方面很有特色,請舉出一例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這首詩除了用景物渲染氣氛、以氣氛烘托心情這種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手法之外,使用疊字是它的特點。通篇句首都用疊字,把本來分散的山水、風、雪、境、情,組織成一個整體,回環(huán)往復,連綿不斷。又很富于變化,“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曠的空間感;“啾啾”言有聲;“寂寂”言無聲;“淅淅”寫風的動態(tài)感;“紛紛”寫雪的飛舞狀;“朝朝”、“歲歲”雖同指時間,又有長短的區(qū)別。八組疊字,各具情狀。就詞性看,這些疊字有形容詞、副詞、象聲詞、名詞,也各不相同。就描摹對象看,或山或水,或鳥或人,或風或雪,或境或情,也不一樣。這樣就顯得變化多姿,字雖重復而不會使人厭煩,繁賾而井然不亂。 2.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對偶句,在作法上則用起興的手法,以蟬聲來逗起客思。詩一開始即點出秋蟬高唱,觸耳驚心。接下來就點出詩人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三、四兩句,一句說蟬,一句說自己,用“不堪”和“來對”構(gòu)成流水對,把物我聯(lián)系在一起。詩人幾次諷諫武則天,以至下獄。大好的青春,經(jīng)歷了政治上的種種折磨已經(jīng)消逝,頭上增添了星星白發(fā)。在獄中看到這高唱的秋蟬,還是兩鬢烏玄,兩兩對照,不禁自傷老大,同時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時代,也何嘗不如秋蟬的高唱,而今一事無成,甚至入獄。就在這十個字中,詩人運用比興的方法,把這份凄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達了出來。接下來五六兩句,純用“比”體。兩句中無一字不在說蟬,也無一字不在說自己。“露重”“風多”比喻環(huán)境的壓力,“飛難進”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響易沉”比喻言論上的受壓制。蟬如此,我也如此,物我在這里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 3.這首詩,通篇運用反襯、對比的手法。詩的前兩句是今與昔的襯比,哀與樂的襯比,以昔日對照今春,以園游對照邊愁;詩的后兩句是人與物的襯比,南與北的襯比,以京國逐客對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竄對照江水北流。 4. 詩的前兩句"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以煙籠月移,顯示送別后夜色的深沉;后兩句“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以亭掩夜寒,現(xiàn)實人去后周圍的冷寂。這四句詩,分別來看,首句寫的是地面景,此舉寫的是天空景,第三句寫的是近處景,末句寫的是遠方景,看似各自獨立的四個畫面,而又相互關(guān)聯(lián),融合為一,使詩篇見空靈蘊藉之美。 5.詩的首聯(lián)是詩人登上大庾嶺的所見。只身前往蠻荒之地,正在猶豫不前、眷顧家國之時,南飛的大雁更是觸動他滿腹的愁思,因此詩的開篇就為全詩奠下了凄涼的基調(diào)。頷聯(lián)是詩人登上大庾嶺的所感。由雁及人,用對比手法,將詩人懷土思鄉(xiāng)的憂傷、哀怨、痛苦,表現(xiàn)得含蓄蘊藉,而又真切感人。 頸聯(lián)描寫了詩人眼前的景象。以景襯情,用昏暗的境界渲染了凄涼孤寂的氣氛,襯托了自己內(nèi)心的迷離惝恍,使抒情色彩更進一層。尾聯(lián)由寫景轉(zhuǎn)為抒情。把對故鄉(xiāng)的眷戀之情推向巔峰。全詩寫的是“愁”,卻未著一“愁”字。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感到愁緒滿懷,凄惻纏綿。詩人以情布景,又以景襯情,使情景融合,寫出了真實的感受,因而情真意切,動人心弦。 6.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是一種久別還鄉(xiāng)的傷感。“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是第一層次上的傷感,“兒童相見不相識”是使這種傷感提升和加重到第二層次;而“笑問客從何處來”則是傷感的高潮(即第三層次),它震撼了詩人心靈。就全詩看,一、二句尚屬平平,三、四句卻十分絕妙,它在背面敷粉了無痕跡:雖寫哀情,卻借歡樂場面表現(xiàn);雖為寫己,卻從兒童一面翻出。弦外之音如空谷傳響,哀婉備至,久久不絕。 7.通過五原與長安不同景物的對照,來突出強調(diào)北邊的春遲。第二句與三四兩句之間,包含著一個時間的差距。河畔冰開,長安花落,暗示時令已值暮春。在荒寒的北邊,到這時河冰剛剛解凍,春天的腳步聲雖已隱約可聞,春天的身影、春天的色彩卻仍然未能望見,而皇都長安,這時早已姹紫嫣紅開過,春事闌珊了。這個對照,不僅進一步突出了邊地春遲,而且寓含了戍守荒寒北邊的將士對帝京長安的懷念。 8.詩的前兩聯(lián)將視覺和聽覺聯(lián)系起來構(gòu)成了一個深遠清峭的意境,一種孤獨感和情緒的動蕩不寧,都蘊含其中了。詩人何以在宿桐廬江時有這樣的感受呢?“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游。”按照詩人的訴說,一方面是因為此地不是自己的故鄉(xiāng),“雖信美而非吾土”,有獨客異鄉(xiāng)的惆悵;另一方面,是懷念揚州的老朋友。這種思鄉(xiāng)懷友的情緒,在眼前這特定的環(huán)境下,相當強烈,不由得潸然淚下。這正是“遇思入詠”的真實體現(xiàn). 9.詩一開頭,就以景襯情,渲染了離別的氣氛:“八月寒葦花,秋江浪頭白。”八月秋意涼,岸邊的葦花是白色的,江中的浪頭也是白色的,再加上秋風瑟瑟,于是,浪花借助風力打濕葦花,葦花則隨風而撲向浪花,兩者似乎渾然一“白”了。這“白”,不是嚴冬霜雪之白,也不是三春柳絮梨花之白,而是涼秋八月之白,既不絢爛,也不凜烈,而是素凈蕭疏。 10.詩前三句均就樂聲抒情,感情細流一波三折地發(fā)展(換新聲——舊別情——聽不盡)后,末結(jié)句輕輕宕開一筆,以景結(jié)情,使詩情得到升華。仿佛在軍中置酒飲樂的場面之后,忽然出現(xiàn)一個月照長城的莽莽蒼蒼的景象: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亙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壯闊而悲涼。對此,你會生出什么感想?是無限的鄉(xiāng)愁?是立功邊塞的雄心和對于現(xiàn)實的憂怨?也許,還應加上對于祖國山川風物的深沉的愛,等等。 11.詩歌的前面六句是靜物寫生,描寫初夏的鄉(xiāng)村,雨過天晴,詩人眺望原野所見到的景色.色彩明麗,意境清幽秀麗,儼然構(gòu)成了一幅天然絕妙的圖畫。雖則秀美,卻缺乏活力。在最后兩句中詩人添上畫龍點晴的一筆,他給這幅靜態(tài)畫面加上了動態(tài)的人物:"農(nóng)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雖然是虛寫,卻給原野增添了無限生機,能讓人想見初夏田間活躍的情狀并感受到農(nóng)忙勞動的氣氛。這樣一筆,整個畫面都活起來了。 12.這首詩在構(gòu)思上有顯著的特點,即以時間的推移為線索,寫出吳宮淫佚生活中自日至暮,又自暮達旦的過程。詩人對這一過程中的種種場景,并不作具體描繪渲染,而是緊扣時間的推移、景物的變換,來暗示吳宮荒淫的晝夜相繼,來揭示吳王的醉生夢死,并通過寒林棲鴉、落日銜山、秋月墜江等富于象征暗示色彩的景物隱寓荒淫縱欲者的悲劇結(jié)局。通篇純用客觀敘寫,不下一句貶辭,而諷刺的筆鋒卻尖銳、冷峻,深深刺入對象的精神與靈魂。 13.這首詩句句寫景,畫意詩情,一開頭就寫進入深山的情景;三、四兩句緊接上文,細寫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詩人自己的喜悅之情;往下就用細筆來特寫青溪,仿佛是把鏡頭里的景物從遠處拉到眼前,讓我們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還可以聞到花香水香; 結(jié)末兩句,詩人仍然只就別墅的光景來描寫。全詩都用景語織成,沒有一句直接抒情,然而情韻盈然,意境幽美。詩人巧妙地運用景語,不但寫出風景,給風景抹上感情色彩,而且又藏有人物,人物的行動、神態(tài)、感情、心理活動乃至身份、地位等等,給讀者帶來了直覺的美感和形象之外的趣味。 14.此詩前半首用散調(diào)變格,后半首就整飭歸正。前四句敘昔人黃鶴,杳然已去,給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覺;五、六句忽一變而為晴川草樹,歷歷在目,萋萋滿洲的眼前景象,這一對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樓遠眺者的愁緒,也使文勢因此而有起伏波瀾,借此而逗出結(jié)尾鄉(xiāng)關(guān)何處、歸思難禁的意思。 15.詩人采用擬人化的表現(xiàn)手法,創(chuàng)造了這一童話般的意境。詩中的一切,無不具有生命,帶有情感。這是因為戎昱對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與柳條、藤蔓、黃鶯作別,柳條、藤蔓、黃鶯也象他一樣無限癡情,難舍難分。他視花鳥為摯友,達到了物我交融、彼此兩忘的地步,故能憂樂與共,靈犀相通,發(fā)而為詩,才能出語如此天真,詩趣這般盎然。 16.構(gòu)思上即興寄情,直抒胸臆;表現(xiàn)上白描直抒,筆墨粗放,詩人仿佛一下子就被那城下少年打獵活動吸引住,好像出口成章地贊揚他們生龍活虎的行為和性格,一氣呵成,不假思索。它的細節(jié)描寫如實而有夸張,少年性格典型而有特點。詩人善于抓住生活現(xiàn)象的本質(zhì)和特征,并能準確而簡煉地表現(xiàn)出來,洋溢著生活氣息和濃郁的邊塞情調(diào)。 17.這首詩前兩句寫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后兩句寫借宿山家以后的事,從時間上看,略去了一些情節(jié),既使詩篇顯得格外精煉,也使承接顯得更加緊湊。就寫作角度而言,前半首詩是從所見之景著墨,后半首詩則是從所聞之聲下筆的,沒有多費筆墨去說明傾聽這些聲音,構(gòu)想這幅畫面的借宿之人的感想,但從中透露的山居荒寒之感,由此觸發(fā)的旅人靜夜之情,都不言自見,可想而知了。 18.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并由望岳懸想將來的登岳。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嘆仰慕之情,非常傳神;“齊魯青未了”,是經(jīng)過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驚人之句;“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最后兩句,寫由望岳而產(chǎn)生的登岳的意愿。 19.第一首詩的特點是:句句惜衣,而旨在惜人,運用的是比興手法。衣和人之間是“隱喻”關(guān)系。這是此詩的藝術(shù)特點。羅衣與人,本是不相同的兩種事物,《怨詞》的作者卻抓住羅衣“秋來不堪著”,與宮女見棄這種好景不長、朝不保夕的遭遇的類似之處,構(gòu)成確切的比喻。以物喻人,揭示了封建制度下宮女喪失了作人權(quán)利這一極不合理的現(xiàn)象,這就觸及到問題的本質(zhì)。第二首詩的特點是通過人物內(nèi)心獨白的方式,著眼于對主人公純潔、真摯、高尚的思想感情的描寫,其曲折之處表現(xiàn)為層次遞進的分明。全詩四句可分為三層,首二句寫愁怨,第二句比第一句所表達的感情更深一層。因為,“雁盡書難寄”,信使難托,固然令人遺恨,而求之于夢幻聊以自慰亦復不可得,就不免反令人可悲了!三四句則在感情上又進了一層,進一步由“愁”而轉(zhuǎn)為寫“解愁”,當然,這種幻想,顯然是不能成為事實的。這三個層次的安排,就把思婦的內(nèi)心活動表現(xiàn)得十分細膩、真實。 20.這首詞融寫景、抒情為一體,通過描寫羈旅行役之苦,表達了強烈的思歸情緒,語淺而情深。上片寫景。以暮雨、霜風、江流描繪了一幅風雨急驟的秋江雨景:“瀟瀟”狀其雨勢之狂猛;“灑江天”狀暮雨鋪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霜風凄緊”以下寫雨后景象:以關(guān)河、夕陽之冷落、殘照展現(xiàn)驟雨沖洗后蒼茫浩闊、清寂高遠的江天境象,內(nèi)蘊了蕭瑟、峻肅的悲秋氣韻。而“殘照當樓”則暗示出此樓即詞人登臨之地。“是處”二句寫“紅衰翠減”的近景細節(jié),詞人情思轉(zhuǎn)入深致低回,以“物華休”隱喻青春年華的消逝。“長江水”視野轉(zhuǎn)遠,景中見情,暗示詞人內(nèi)心惆悵、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成為由景入情的過渡,引發(fā)下片抒情。“不忍登高”乃是對登樓臨遠的反應,詞人便層層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遙望故鄉(xiāng),觸發(fā)“歸思難收”;二是羈旅萍蹤,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憐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層層剖述,婉轉(zhuǎn)深曲,特別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懸想佳人癡望江天,誤認歸舟的相思苦況;不僅如此,還轉(zhuǎn)進一層反照自身,哀憐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欄凝望! 21.劉過詞學辛棄疾,在藝術(shù)上頗有辛詞精神,其中一點就是大量使用前人成句和典故,如: (1)詞上片“天時地利與人和”化用《孟子。公孫丑下》:“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因而該句在說明天時、地利、人和都有利的同時,還有著強調(diào)人和的作用,這樣,一方面使得它與前兩句聯(lián)系起來,另一方面也符合向韓侂胄祝壽的主題; (2),“‘燕可伐歟?’曰:”可‘“用《孟子。公孫丑下》:”沈同以其私問曰:“燕可伐歟?’孟子曰:”可。‘“由于用了”圣人“之言,并把侂胄伐金和歷史上的伐燕聯(lián)系起來,既使語氣鏗鏘有力,又巧妙地完成了向下片的過渡; (3)“大家齊唱《大風歌》”用《史記.高祖本紀》:"高祖還歸,過沛,留。置酒沛市,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飲。發(fā)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擊筑,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習之。”劉過的“大家齊唱《大風歌》”,容易想起“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的歌詞,而這類歌詞,對于山河破碎的國家,對于大批背井離鄉(xiāng)的人民,對于求功心切的韓侂胄,無疑都是一種鼓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