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腹有詩書氣自華 "腹有詩書氣自華"出自蘇軾〈和董傳留別〉:"麤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得意猶堪夸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這首詩僅"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句傳頌千古。 蘇軾此詩作于治平元年(1064)十二月。時蘇軾罷鳳翔簽判赴任汴京,途經(jīng)長安,與董傳話別而作。董傳曾在鳳翔與蘇軾交游,窮困一生而早夭。因此,此詩乃贊揚寒士董傳的品格與才學,對其應(yīng)舉落第表示遺憾與同情,并寄予深切的期望,處處可見蘇軾的真性情。 首聯(lián)描寫董傳的形象,身著粗布衣的他,因飽讀詩書而氣宇軒昂,形神豐美令人向往。"裹生涯"之"裹"乃經(jīng)歷之意,設(shè)詞頗新穎,透露了蘇軾的才氣與用心。 頷聯(lián)描寫董傳努力準備考試的身影,對于董傳從師學禮的認真,表達他的同情與鼓勵。當時一般舉子,通常都在六、七月間槐花黃時,忙著溫習功課、做文章,準備考試。 頸聯(lián)則描寫囊空如洗的董傳考場落第、無法娶妻的困窘。此處引用虞玩之因貧困而舊屐著三十年不辦易的事典,以說明窮到?jīng)]馬可騎的董傳,雖努力考試仍因落第失意,而無法娶妻的落魄狀。因此,董傳只能眼看其他考中的進士們,被官家挑為女婿,車馬盈庭的榮景,令人歆羨不已。 末聯(lián)則是蘇軾對于董傳的期許。蘇軾認為董傳有朝一日必能順利中舉,幾乎可以想見當董傳接到任官詔令時,詔書猶濕、墨色猶黑的樣子。由此可見,蘇軾對董傳的愛惜之心。 此后,詩里的"麤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成為名句,尤其是身裹粗服的清貧與腹有詩書的飽滿,形成強烈對比。即使物質(zhì)不豐,貧士仍能藉由飽讀詩書散發(fā)華美的豐采,可見外在氣質(zhì)之美好與否,必得由內(nèi)在之充盈飽滿外攝而來。 后人更直接摘取"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句做為勉人讀書勤學的警句,透過詩書之陶養(yǎng),外在之貧寒非但無法摧折人心,反而更能激發(fā)寒士對自我的提升,不致流于卑陋之氣。因此,讀書往往成為勉人培養(yǎng)氣質(zhì)的最佳途徑,由此觀之,"腹有詩書氣自華"之流布廣遠,洵非虛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