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5 14:39:53 本文已公布到博客頻道校園·教育分類 柏拉圖《理想國》約前370 亞理士多德《政治學》約前330 昆體良《雄辯術(shù)原理》96 莫爾《烏托邦》1516 伊拉斯謨《一個基督教王子的教育》1516 拉伯雷《巨人傳》1532 蒙旦《論兒童的教育》1580 康帕內(nèi)拉《太陽城》1602 安德里亞《基督城》1619 培根《新大西島》1627 夸美紐斯《大教學論》1632 夸美紐斯《母育學?!?span>1633 彌爾頓《論教育》1644 洛克《教育漫話》1693 盧梭《愛彌兒——論教育》1762 愛爾維修《論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1772 狄德羅《俄羅斯大學計劃》1775 裴斯泰洛齊《林哈德與葛篤德》1781-1787 裴斯泰洛齊《葛篤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1801 康德《論教育》1803 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1806 費希特《對德意志民族的演講》1807 歐文《新社會觀或論人類性格的形成》1816 福祿培爾《人的教育》1826 第斯多惠《德國教師培養(yǎng)指南》1835 赫爾巴特《教育學講授綱要》1841 賀拉斯·曼《十二年度報告》1837-1848 福祿培爾《幼兒園教育學》1861 斯賓塞《教育論》1861 托爾斯泰《論民眾教育》1862 烏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對象》1868——1869 紐曼《大學的理想》1873 福澤諭吉《勸學篇》1880 亞米契斯《愛的教育》1886 赫胥黎《科學與教育》1893 愛倫·凱《兒童的世紀》1900 拉伊《實驗教育學》1908 蒙臺梭利《蒙泰梭利方法》1909 比納《兒童學的新觀念》1909 凱興斯泰納《工作學校要義》1911 梅伊曼《實驗教育學概論》1914 克魯普斯卡雅《國民教育和民主主義》1915 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1916 斯普朗格《文化和教育》1919 沛西·能《教育原理》1920 涂爾干《教育與社會學》1922 克伯屈《教學方法原理》1925 羅素《教育與美好生活》1926 桑代克 蓋滋《教育之根本原理》1929 加塞特《大學的任務(wù)》1930 阿蘭《教育漫談》1932 巴格萊《教育與新人》1934 蒙臺梭利《童年的秘密》1936 馬卡連柯《教育詩》1937 杜威《經(jīng)驗與教育》1938 馬里坦《教育處在十字路口》1943 泰勒《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1949 赫欽斯《民主社會中教育的沖突》1953 貝斯特《學術(shù)的復(fù)興》1955 古德曼《荒謬的成長》1956 布盧姆 等《教育目標分類學》1956-1972 奧康納《教育哲學導(dǎo)論》1957 馬斯洛《動機與人格》1957 里科弗《教育與自由》1959 博爾諾夫《教育人類學》1959 科南特《今日美國中學》1959 尼爾《薩默希爾——激進的兒童教育方法》1960 利文斯通《論教育》1960 布魯納《教育過程》1960 克拉夫基《教育理論與教學論研究》1963 布拉梅爾德《教育即力量》1965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1967 朗格姆《終身教育引論》1970 弗萊雷《被壓迫者的教育學》1970 伊里奇《非學?;鐣?span>1971 舒爾茨《人力資本投資》1971 小原國芳《全人教育論》1972 富爾等《學會生存》1972 布雷岑卡《教育科學的基礎(chǔ)概念》1974 贊科夫《教學與發(fā)展》1975 鮑爾斯 金蒂斯《資本主義美國的學校教育:教育改革與經(jīng)濟生活的矛盾》1976 克雷明《公共教育》1976 赫梅爾《今日的教育為了明日的世界》1977 巴班斯基《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一般教學論方面》1977 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1977 布魯貝克《高等教育哲學》1978 皮亞杰《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1979 哈貝馬斯《交往行動理論》1981 科爾伯格《道德發(fā)展文集》1981—1986 加德納《智能的結(jié)構(gòu)》1983 博克《超越象牙塔:現(xiàn)代大學的社會責任》1982 古德蘭德《一個被稱為學校的地方》1984 庫姆斯《世界教育危機:八十年代的觀點》1985 派納 等《理解課程》1995 拉塞克 維迪努《從現(xiàn)在到2000年教育內(nèi)容發(fā)展的全球展望》1987 德洛爾 等《教育-財富蘊藏其中》199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