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往往也指“價值觀念”。在學理上,價值觀是指關于價值的理論、知識、學說體系,就像物質觀、時空觀、歷史觀等一樣;價值觀念則是指人們關于基本價值的立場、取向、態(tài)度等。這兩個概念的區(qū)別,相當于宗教學和宗教信仰、倫理學和個人道德之間的關系:前者主要是學者研究的話題,后者則與每個人的人生追求和選擇都有關。雖然這種區(qū)別在科學和法律上有嚴格意義,但在生活中人們已經習慣了把二者不加區(qū)分。
那么什么是“價值觀念”或“價值觀”呢?―――最簡要的回答是:它是指人們關于基本價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系統(tǒng)。這句話概括了價值觀特有的一般思想內容和思想形式。
從內容方面看,價值觀就是關于價值的觀念。那么什么是價值?如果用非常淺顯的日常用語來說,價值實際上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好壞”意義,包含善惡、美丑、利弊、得失、禍福、榮辱、優(yōu)劣、貴賤、有用無用、可愛可恨、妥不妥當、值不值得、應該不應該、重要不重要、輕重緩急等統(tǒng)統(tǒng)在內,都可以用好壞來表達;世界上凡是可以用“好壞”來加以敘述并含有取舍意味的對象,就是價值;凡是需要加以“好壞”判斷的,就屬于價值問題。“好壞”兩個字是我們應用得最多、最經常、也最自然的,它很能代表價值和價值觀所具有的廣泛性。當人們對任何事物說“好”說“壞”的時候,頭腦里必定要有種關于這件事“好壞”的某種信念、標準和期待,從而對于事情的好壞抱有一定的基本態(tài)度,這就是所謂“價值觀”特有的思想內容。因此“價值觀”就是人的“好壞觀”,即人們關于什么是好、什么是壞,怎樣為好、怎樣為壞,以及自己向往什么、追求什么、舍棄什么、擁護什么、反對什么等等的觀念、思想、態(tài)度的總和。
從形式方面看,構成價值觀所特有的思想、觀念、精神形式,主要是指人們頭腦中的信念、信仰、理想系統(tǒng)。價值觀不同于知識、理論和科學系統(tǒng),它主要不是表明人們“知道什么,懂得什么、會做什么”,而是表明人們究竟“相信什么,想要什么、堅持追求和實現什么”,是人們在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價值選擇的內心定位、定向系統(tǒng)。一般說來,“知道什么”還不等于“就要什么”,所以知識和科學永遠不能代替價值觀。特別是,越是在知識和經驗達不到的地方和時候(人類知識的發(fā)展是無限的,而其現有的已知總是有限的),信念、信仰和理想就越起作用。通過觀察社會上的信仰現象,我們不難發(fā)現它的這種特殊存在和作用。
從來源和基礎方面看,任何人的價值觀都不是憑空產生和改變的,歸根到底它反映了人的社會存在,即生存方式、生活條件和實踐經歷等特征。價值觀的深層基礎是主體的根本地位、需要、利益和能力等具體情況,是人的價值生活在頭腦中的反映和積淀。因此價值觀總是和人的現實狀況相聯系,不同地位、不同條件、不同經歷的人有不同的價值觀,在存在著階級、民族等多元化現實基礎的人們之間,價值觀也是多元的。
從功能方面看,價值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評價標準系統(tǒng)。換句話說,人們關于任何價值的信念、信仰和理想一旦形成,它就會成為人們心目中用以評量事物之(價值)輕重,權衡得失棄取的“天平”和“尺子”。人們就是用這樣的天平和尺子去稱量、評判一切人和事物,從而得出自己的態(tài)度和選擇。
總之,價值觀是人和社會精神文化系統(tǒng)中深層的、相對穩(wěn)定而起主導作用的成分,是人的精神心理活動的中樞系統(tǒng)。價值觀人人會有,處處會有;不但個人有,集體、階級、民族、國家和社會更要有;不但在眼前一件件具體事情上反映出來,更在人生事業(yè)、社會發(fā)展大方向大決策上顯示出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價值觀,實際上是它的思想文化、意識形態(tài)體系中最核心的內容,是國家社會大系統(tǒng)的“軟件”、“軟件的軟件”;對于一個人來說,他的價值觀則是他的人生和事業(yè)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精神寄托、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