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與面粉趣談
這些都是小麥的自然屬性,是它自身的特點。除此之外,它還有社會屬性,所謂社會屬性,就是我們人類對它的看法和評價。在我們國家,千百年來,小麥在糧食家族中,就一直是人類的寵兒,人們總是給予它最多的關注和重視。每逢重大節(jié)日,人們都會用白面饃饃祭祖祭天。既然是供老天爺和祖先享用的東西,那肯定是最好的東西。改革開放以前,在我國統(tǒng)購統(tǒng)銷的糧食供給體制下,面粉被稱為“細糧”而其它糧食都只能叫粗糧,其地位可見一斑。而在農(nóng)村,一個家庭每年只能分到二三百斤小麥,平時根本舍不得吃,只在逢年過節(jié)或來客人時才能吃上一頓白面,這已經(jīng)是天大的享受了!當然,現(xiàn)在情況大不一樣,人們頓頓吃白面,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但我們也不能忘乎所以,尤其是年輕一代。其實,距離那段吃不上白面的歷史,才剛剛過去20來年。而且從我們的國情來說,并不是說麥子多到吃不完了,實際上我們還處在一個豐年略有盈余,欠年尚有不足的階段,供需關系只能維持脆弱的平衡。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而小麥又是這樣一種獨特奇而珍貴的糧食,在這個層面上,對從事小麥制粉技術研究和加工的人來說,這實在是天大的事業(yè),也是莫大的榮幸。 一、我國小麥的栽培種植歷史 小麥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它的種植面積和產(chǎn)量均居禾類作物之首。世界上35%的人口以小麥為主食(實際這個數(shù)字還要大),主要種植國家俄羅斯、中國、美國、印度、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阿根廷。面制食品提供了人類食入蛋白的25.3%,熱量的18.6%,食物總量的11%,遠遠超過其它任何食物。 小麥、水稻、大豆等糧食作物,在最初的時候都是野生植物,在蠻荒時期,它們和其它雜草一樣,春華秋實,自生自滅。后來經(jīng)過人類的選擇和改良,逐漸成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糧食作物。大豆、水稻都是我國最早開始栽培的,而小麥最早在現(xiàn)伊拉克和伊朗所在的兩河流域開始栽培,后來沿著絲綢古道慢慢傳入我國西部,再由西部傳到東部。 我國栽培小麥,從考古學提供的材料看,大約有四千年以上的歷史。60年代初,新疆天山東部巴里坤縣石子鄉(xiāng)土墩遺址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碳化的小麥粒;1979年,塔里木盆地東端的羅布泊西北約70公里處的孔雀河下游的北岸,一個原始社會的墓葬的隨葬簍內又發(fā)現(xiàn)了保存完好的小麥粒。最近我看到一個電視節(jié)目是關于新疆樓蘭古城的。大家知道,樓蘭古城一直是考古學界的一個謎,這里曾有過燦爛的文化,但后來卻神秘消失了。最近考古活動在這里的墓葬中發(fā)現(xiàn)了作為陪葬品的麥粒。經(jīng)科學分析在新疆考古活動中,發(fā)現(xiàn)的麥粒,比在安徽、湖南等中東部地區(qū)墓葬中發(fā)現(xiàn)的麥粒,都要早很多。通過分析這些事實,我們至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一是小麥確是由西亞經(jīng)中亞傳入我國的,而且我國西部栽培歷史也大大早于中東部;二是小麥既然被作為陪葬品,說明它在當時也是非常珍貴的,因為陪葬品不是隨便挑選的,它一定是當時的人們最想得到的東西。 那么,小麥在我國大面積種植是什么時候呢?這個問題存有爭議,有人認為是漢朝,也就是約1800~2200年以前;也有人認為是在唐朝,也就是約1100~1400年以前。也許有人問,既然小麥在4000年以前已傳入我國,為什么直到一兩千年以前才得以大面積種植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要知道影響小麥推廣的兩個因素,一是水利灌溉水平和精耕細作水平;二是小麥的加工技術。 小麥泛青后,在拔節(jié)、抽穗和灌漿期間,都需要大量的水。如果氣候干旱,又沒有灌溉條件,小麥很難成熟。4000年以前,小麥之所以能在新疆地區(qū)種植,是因為當時那里的氣候條件與現(xiàn)在迥然不同。例如羅布泊原來就是一個很大的湖泊,說明那里當時相當濕潤,后來氣候慢慢變干燥,它也漫漫變小,直到幾十年前完全消失?,F(xiàn)在小麥的品種越來越好,但能否獲得豐收,仍要受到氣候的制約。在山東、河南等主產(chǎn)區(qū),由于水澆條件好,小麥產(chǎn)量很容易就能達到700-800斤甚至超過千斤。而在山西、陜西等省的干旱少雨地區(qū),由于缺水,小麥畝產(chǎn)量只有200-300斤,遇到大旱之年,往往只有幾十斤甚至絕收。 小麥的加工技術也直接影響它的種植推廣??赡艽蠹叶疾恢溃覀兊南热瞬⒉恢廊绾渭庸ば←?,只是簡單地把它和大豆等作物一起煮熟來吃。后來隨著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人們發(fā)明了石磨,才把麥子磨成面粉,由粒食該為面食。漢代正是石磨的普及推廣時期,也是小麥由粗食到細食的轉變時期。燒餅、面條、水餃、饅頭、包子都是這一時期出現(xiàn)的,這也極大地提高了人們食物的多樣性。《后漢書》記載東漢皇帝對糧食生產(chǎn)所下的十幾次詔書,其中九次涉及到小麥,充分顯示了小麥在漢代糧食生產(chǎn)中的地位。漢武帝時董仲舒曾上奏,建議在關中一帶推廣種植“宿麥”。所謂“宿麥”,秋冬種之,經(jīng)歲乃熟,故云宿麥,也就是現(xiàn)在的冬小麥。 從最初的不經(jīng)任何加工整粒直接實用,到后來的用石磨研磨成粉,在到現(xiàn)在配備數(shù)十臺先進設備,經(jīng)過幾十道工序,生產(chǎn)多個品種優(yōu)質面粉的現(xiàn)代化粉廠,其間經(jīng)過了幾千年的時間,人類加工小麥的技術有了巨大的提高。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把小小的麥粒磨成面粉,一定要采取這么復雜的工藝嗎?難道就沒有別的更簡單,成本更低的加工方法了嗎? 細想一下,盡管經(jīng)過了上千年的時間,但人類加工小麥的方法并沒有質的區(qū)別。不管石磨,還是現(xiàn)代化磨粉機,其工作原理是完全一樣的,無非是“磨”、“擦”而已。之所以會這樣,完全是因為小麥的籽粒結構所決定的。 剝皮機能剝掉一部分皮,但不能剝掉所有的皮。這樣一來,小麥顆粒進入磨粉機被壓碎以后,從麩片的大小來說是變小了,而且由于先前受到摩擦被剝掉一部分,厚度也變薄了,在制粉過程中更容易破碎,使麩星進入面粉的機會大大增加,造成面粉灰分上升較快,而且粉色發(fā)黃。碾皮制粉還存在剝皮機動耗高,成品麩皮較細等問題,都不同程度影響了它的推廣應用。當然,剝皮制粉法也有單位產(chǎn)量高,能實現(xiàn)麩皮分層利用,以及能把營養(yǎng)功能突出的糊粉層磨入面粉等優(yōu)點,但這些優(yōu)點還不足以彌補它先天的缺陷,最終使這次曾被稱為制粉工業(yè)技術革命的嘗試不了了之,至少從現(xiàn)在看來是這樣的。 三、面筋和面粉質量 小麥粉的蛋白質可以形成面筋,而其它谷物粉都不能,這就是小麥粉最獨特的地方。判斷面粉質量好不好,能不能做出好的食品,關鍵是要看它的面筋質量好不好。 所謂面筋,就是強烈水化了的蛋白質組合物。以干基計算,80%是蛋白質,8%是脂肪,其它的是碳水化合物和礦物質。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小麥中有兩大類蛋白質。一類是不能形成面筋的蛋白質,它主要存在于糊粉層由于它粘連在皮層上,因此在低等級面粉中,含量高一些,而在高等級面粉中,含量就低一些,這類面筋質包括清蛋白和球蛋白兩種。第二類就是面筋蛋白,包括麥谷蛋白和麥醇蛋白,主要存在于胚乳中。它們吸水后漲潤,形成了面筋的網(wǎng)絡結構。其中麥谷蛋白賦予面筋良好的彈性,就是壓下去能彈上來,拉長了能彈回去;而麥醇蛋白則使面筋有很好的延伸性,即使被揉塑成多種形狀而不會輕易斷裂。我們可以看出,這兩種蛋白質的特性既是相互制約的,又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光有彈性沒有延伸性,就很難做成多種形狀,反之,光有延伸性沒有彈性,就不能保持多種形狀。因此,只有兩種蛋白質總量適中,比例平衡,面筋才會有合適的彈性和延伸性,才能做出高品質的制食品。某些品種小麥,盡管其濕面筋含量較高,但由于面筋中兩種蛋白質比例不合理,過分側重于延伸性或彈性,因此,不具有良好的加工品質和食用品質。 面筋本身既具有彈性又具有延伸性,如果在面團里再加入酵母,那發(fā)生的變化就很有意思了。大家知道,酵母發(fā)酵實際上是靠真菌產(chǎn)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面筋網(wǎng)絡中越積越多,形成一個一個的氣泡,使面團變的膨松,體積變大。接下來一個問題出現(xiàn)了:我們假設面團無限制地發(fā)酵,那么面團會不會無限地便大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涉及到一個面筋的持氣能力問題。我們可以把每個氣泡看成一個小氣球,如果不停地向氣球里吹氣,超過了它的彈性能承受的極限,它就會爆裂。面筋有彈性,但也是有限度的,只是說有的彈性大一些,持氣能力強一些,而有的彈性小一些,持氣能力差一些。我們搞面粉的人經(jīng)常說這個面“起個”,那個面“不起個”,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科學實驗也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酵母在各種谷物面團中都會產(chǎn)生二氧化碳,而且差異不大。但只有小麥面團體積膨脹,歸根結底是因為小麥粉有面筋形成,能保持住二氧化碳。用兩種蛋白質含量不同的面粉進行發(fā)酵和烘焙面包實驗。通過顯微鏡觀察在不同發(fā)酵階段和烘焙后面包切片氣孔結構發(fā)現(xiàn),在發(fā)酵階段,蛋白質含量高的面團氣孔隨時間均勻地變大,而蛋白質含量低的面團只有少數(shù)氣孔變大,絕大多數(shù)氣孔只有微小的膨脹;蛋白質含量高的面包切片上可以看見大小數(shù)量都比較均勻的氣孔,而蛋白質含量低的面包切片上氣孔大小數(shù)量都很不均勻。 談到這里,不少人會想,是不是蛋白質含量越高越好?其實,這不是絕對的,正像前面說的,關鍵是要看麥谷蛋白和麥醇蛋白的組成比例是否合理。如果麥谷蛋白含量過高,面筋的彈性大,延伸性差,面團不易起發(fā),制成品體積小,結構緊實,但形狀還不錯。這就好象吹一個彈性很大的氣球,是不容易把它吹大的。相反,如果麥醇蛋白含量過高,面團延伸性大,但彈性差,持氣能力不足,制出的饅頭或面包個頭小,而且不挺拔,又塌有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