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很好奇,您是怎樣走上心理治療師的工作崗位的?有什么特別的故事和機緣嗎?
葦:是啊,我跟心理學是有份機緣的。最早關注心理學,萌生做兒童、青少年治療的想法還是在上大學二年級的時候,那時候剛學《兒童心理學》,學期末考了所有選課學生的最高分,恰好有個家長來找家教,說他的孩子很怪,已經換了7個家教老師了都不靈,心理學老師就推薦了我。當時美滋滋的就去了,哪知道那孩子有自閉癥,根本不和我說話,我學的那點紙上談兵的知識壓根兒就不好使。于是我成摞兒地從圖書館借心理學的書,館藏的所有心理學書籍都讓我借遍了,沒用,還是不好使啊!
因為理論和實務是兩張皮,一個大二的學生,從來沒做過心理咨詢實務,面對自閉癥這樣的心理頑疾哪可能有什么高招兒呢!那是我最初深刻頓悟什么叫知行合一,兒童與成人之間,心理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巨大差異,自此也為我今后的兒童、青少年專業(yè)方向奠定了基礎。
從1994年起,我就開始接觸因暴力侵害出現PTSD癥狀的青少年,當時的心理學可沒現在這么熱,尤其是兒童和青少年方向,跟診和學習的機構都很有限。行外人可能不知道,只做成人心理咨詢的人是做不了兒童心理咨詢的,而做兒童心理咨詢的人,一定做得了成人的心理咨詢。因為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完全是一個與成人不同的新的領域,除了學習心理學史、心理學理論之外,一定要專門學習發(fā)展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的內容,并且具備跟兒童溝通的豐富的經驗才能做專門針對兒童、青少年人群的心理治療。
面對當時的挑戰(zhàn),再一次深感匱乏的我,根據工作需要,專門開設了兩條熱線:一條熱線為孩子排憂解難,一條熱線為家長解惑答疑。一邊咨詢,一邊系統鉆研心理學理論和實務。在大學任教的同時為本校學生做心理咨詢,也在院外的兩個咨詢中心兼職做兒童、青少年方向的家庭治療。
2002年開始與聯合國亞太經社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銀行等多個國際機構合作,參與和主持了多個和青少年相關的國際國內課題,先后做了1500多人次的個案、團體心理治療,積累了詳實的個案資料和實務操作經驗。又參加了結構家庭治療大師米紐慶的工作坊、薩提亞家庭治療國際咨詢師高級連續(xù)培訓班等30多種各類專業(yè)心理咨詢的培訓。
兒童心理學大師皮亞杰集60年的功力、傾盡一生的時間,潛心觀察、認真鉆研兒童心理,成為第一個不是光憑借以往書本上的理論,而是通過自己的觀察記錄的第一位學者,令后人景仰。和他相比,我僅僅在兒童期間收獲很多,也親歷了作為心理咨詢師的自我成長,在理論和實務操作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2007年4月,我參加了目前國內最權威也最規(guī)范的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專業(yè)機構和專業(yè)人員注冊標準心理師的評審,已獲準通過,成為國內首批注冊心理師。
現在想起來,實在應該感謝那個得了自閉癥的小姑娘,如果不是她難住了我,可能我就不會走上今天的崗位,成為一個專業(yè)的心理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