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唐僧取經背后的陰謀
《西游記》講的雖然是神化故事,但本質上是一個權力游戲。孫悟空的造反,根本上說是源于天庭人才選拔、晉升與使用制度的缺位,而唐僧取經,則是一個經典權謀之手在背后操刀的結果。
野猴子通道 小時候看《西游記》,感覺妖怪是最笨的。明明唐僧落到手中,卻總是不忙著吃,結果被神仙們連窩鏟除,連山賊這個很有前途的職業(yè)都做不成。要我是妖怪,先把唐僧吃了再去跟孫猴子和各路神仙PK,其奈我何? 經歷的事情多了,才知道問題不那么簡單?!段饔斡洝冯m然講的是神話世界,但本質上仍然是一個權力故事,決定能否吃掉對方的,自然不是嘴。從權力角度來說,唐僧根本就不是一種適于食用的生物,而“吃唐僧一口肉可長生不老”,根本就是一句權力謠言。 怕大家越看越亂,還是讓我們從孫猴子大鬧天宮說起。 《西游記》第四回這樣描寫孫猴子對天庭來使的反應:金星領了旨,出南天門外,按下祥云,直至花果山水簾洞。對眾小猴道:“我乃天差天使,有圣旨在此,請你大王上屆,快快報知!”……美猴王聽得大喜,道:“我這兩日,正思量要上天走走,卻就有天使來請。”叫:“快請進來!”猴王急整衣冠,門外迎接。由此可見,猴子哪里想造反,只不過是想出人頭罷了。如果玉帝能多動動腦袋,對猴子使用得當,就不會有那么多破事發(fā)生了。但玉帝沒念過MBA,實在不懂管理,對猴子的使用和管理上步步失當,猴子也沒地方跳槽,自然要造反了。
第一次人事任命,由于天庭人浮于事,各宮各殿,各方各處,都不少官,只是御馬監(jiān)缺個正堂管事,玉帝隨口就讓猴子做個“弼馬溫”,在人事安排上何等隨意,完全不考慮適才適用原則,也談不上什么對人才的重視與重用,難怪猴子知道真相后大為不滿。孫猴子在這活計上干得不賴,宇宙一流水準,從這點說,他是個好員工,卻活在一個不好的體制中。 第二次人事任命,猴子反下天庭,自立為“齊天大圣”。齊天者,意思就是并不造反,只是要求自我成就感而已。玉帝聞言,驚訝道:“這妖猴何敢這般狂妄!著眾將即刻誅之。”太白金星又建議加他個空銜,名是齊天大圣,只不與他事管,不與他俸祿,且養(yǎng)在天壤之間,收他的邪心。這一次,太白金星出的其實是餿主意了,如果每個妖仙或妖怪都學孫猴子這樣要官,而且都能如愿以償,那爵位還有什么尊榮可言?玉帝大概是苦修幾億年把腦子銹掉了,居然“依卿所奏。”到底玉帝是憑什么在進行管理,真是天才知道。正因為玉帝在孫悟空的挑戰(zhàn)面前輕易讓步,讓猴子覺得一鬧就有甜果果吃,才會有后來大鬧天宮,直接要求做皇帝。 第三次人事任命就更奇怪了。多管閑事的許旌陽真人啟奏道:“今有齊天大圣,無事閑游,結交天上眾星宿,不論高低,俱稱朋友。恐后閑中生事,不若與他一件事管……”玉帝聞言,即時宣詔。那猴王欣欣然而至,道:“陛下,詔老孫有何升賞?”玉帝道:“朕見你身閑無事,與你件執(zhí)事。你且權管那蟠桃園,早晚好生在意。”大圣歡喜謝恩,朝上唱喏而退。他等不得窮忙,即入蟠桃園內查勘。大家應該明白,這完全是玉帝自找麻煩。把猴子收上天的本意,就是讓他不鬧事,目的已經達到了,怎么又想起讓他做事呢?做別的也就罷了,偏偏讓他去管蟠桃園,猴子愛吃桃,3歲小孩都知道,玉帝居然不知道,難道玉帝是有意鍛煉猴子的職業(yè)操守,以備大用?有些人說孫猴子不是好員工,理由就有他監(jiān)守自盜偷吃蟠桃,我不這樣認為,玉帝的這個任命,是違反“猴性”的,就像一些企業(yè)的規(guī)定違反人性一樣,不能怪員工不遵守,只能說老板腦子壞掉了。 其后發(fā)生的一連串事件,起因皆在王母蟠桃嘉會沒有請齊天大圣,嚴重損傷猴子自尊心。直到此時,猴子仍沒有想到造反,他在丹足酒醒之后道:“不好!不好!這場禍,比天還大;若驚動玉帝,性命難存。走!走!走!不如下界為王去也!”所以說,孫猴子的大鬧天宮行動,純粹是由于生存受到威脅??上Ш镒拥佬胁粔?,既無法建立廣泛群眾基礎,也無法得到如來的認同,造反失敗也就不可避免了。 玉帝能當上天庭最高行政長官,用如來的話講:“他自幼修持,苦歷過1750劫。每劫該129600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shù),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似乎是說,玉帝沒有別的本事,就是掛機在線修煉時間足夠長,在不懂權術的猴子眼里,自然不服氣。但從《西游記》中潛伏的小線索來看,玉帝應該是在長期的權術修煉中,逐漸成為一個各方各派都可以接受的榮譽長官的。
且看天蓬元帥醉酒戲嫦娥被打了2000錘再貶下凡塵;卷簾大將失手打碎了琉璃盞,被打800,貶下界來,又教7日一次,將飛劍來穿胸肋百余下。處罰何等嚴酷!而奎木狼與披香殿玉女私通,玉帝只收了他金牌,貶他去兜率宮與太上老君燒火,有功復職,無功重加其罪,處罰又何等之輕。說白了,天蓬元帥也好,卷簾大將也好,都沒有什么靠山,而奎木狼乃28星宿之一,有團隊做后盾。玉帝對猴子、八戒、沙僧這種沒有靠山的動物,是從不來不會手軟的,而對有后臺的動物,從來都是高舉輕打。 天庭權力結構,貌似二元對等,行政事務管理由玉帝負責,另有一個平行的宗教事務管理層,由如來總負責,表面上互不相關,其實不然。如來時刻在關注和指導行政事務。比如平息孫猴子造反這樣的大事,危急時刻還得如來這樣的老同志親自出手。可以認為,如來的權力地位比玉帝高一個等級。也就是說,權力生物鏈的頂端,是如來,他可以決定一切。 對于玉帝治理下的種種弊端,如來并非不知,只是不管罷了,但事情竟然發(fā)展到孫猴子造反,直接危及管理層穩(wěn)定,如來不能不對整個治理結構重新思考。經過深思,他下定決心,必須選拔新一代領導人,并重新梳理各方力量。 君不密失其國,臣不密失其身,如來當然懂這個道理。因此,經過考查,他選定了座下弟子金蟬子作為新的接班人培養(yǎng),借口他不聽講座,貶下凡去,讓他投胎成為未來的唐僧。然后在盂蘭盆會上借講經的機會,言道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需得東土尋一個善信。當時觀音就自告奮勇道:“弟子不才,愿上東土尋一個取經人來也。”
為什么觀音自告奮勇呢?因為她也是這個接班人計劃的制定者和實施者之一,親自送金蟬子投胎的人是誰?觀音大士也。她去東土尋那個取經人,自然萬無一失。為什么如來心中大喜,還特意囑咐觀音此去要踏看道路呢?因為觀音神通廣大,足智多謀,足以完成選拔新一代領導人和重新梳理各方力量這兩個目標。也就是說,唐僧的取經也好,孫悟空等3人做徒弟也好,都是如來和觀音一手安排,同時,81難也早就安排妥當。 作為新一代接班人,有什么條件呢?換句話說,孫猴子為什么就不能成為接班人呢?說白了還是出身問題,孫猴子無根無基,修行不過300來年,而唐僧乃金蟬子投胎,此前已經十世修行,轉世之后,自幼在寺廟修行,所謂根正苗紅,年資充足。有書稱唐僧是什么完美型領導者,悟空是力量型員工,什么團隊組合等,那是接近戲說。領導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領導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唐僧作為天定的取經團隊頭兒,從第一次被妖怪捉去“幾乎唬死”,到最后一次被捉去仍然只會戰(zhàn)戰(zhàn)兢兢大喊“大王饒命”,不知是該佩服他,還是該BS他。按常理,一個人歷經多少年的磨難,意志應該堅強無比,就算天生是個軟蛋,但只要沒有得失憶癥,他總該記得自己一路上反反復復地被妖怪捉去,又反反復復地被神仙解救,每次都有驚無險吧。因此,我們只能認為,唐僧明明知道在權力生物鏈上,妖怪們跟自己完全不是一個等級,但他仍然兢兢業(yè)業(yè)地扮演弱者,避免玉帝這樣的權力對手的警覺,博取更大的同情。 唐僧是領導者么,是一個優(yōu)秀的領導者么?我沒看出來。整部《西游記》里只有一個領導者,就是如來。在他設定的旅游線路上,傻子坐在唐僧那個位子,也能把真經取到手。至于唐僧那3個徒弟,如來的使用手法,讓人不禁想起唐太宗臨死前對徐世磧的運用。據(jù)說太宗皇帝為了讓兒子高宗有可用之臣,特地找個岔子把徐世磧關進死牢,觀察他的表現(xiàn),考驗合格后等高宗繼位再放出來重用。這樣一來,徐世磧不但不敢對新皇帝擺老臣的譜兒,反而會無盡感激新皇帝的救命之恩。八戒沙僧都是玉帝下旨干掉的,猴子則是如來親自下手,再由唐僧把他們救出來,手法如出一轍。
唐僧作為未來領導者,不足之處,一是沒有神際關系網,二是沒有政績,三是沒有班底,四是沒有威望。要解決這些問題,十萬八千里的取經,足矣。唐僧的嫡系班底就是3個徒弟,全部是體制外動物,這也是如來有意安排的。說穿了,3個徒弟代表的是眾多中下級神仙妖怪,這就給了廣大體制外人物一個晉升的希望。 取經路上,為什么那些妖怪許多是天上的座騎、童子下凡變的,而孫猴子為什么動不動就上天去搬救兵,說白了,聯(lián)絡各部關系,讓各位大仙認識一下唐僧,在戰(zhàn)火中培養(yǎng)出的感情,以使唐僧接觸各方神圣,建立神際關系網。 至于政績,是歷經苦難取得真經么?非也非也,真正的政績是唐僧們一路滅了無數(shù)妖魔,又收伏了無數(shù)妖魔,為天庭提拔了一批骨干力量,建立了一個廣泛的群眾基礎。 為什么說“吃了唐僧肉長生不老”是一句謠言呢?第一個說這話的妖怪是誰,白骨精!后來的金角大王也教育弟弟說:“……我當年出天界,嘗聞得人言:唐僧乃金蟬長老臨凡,十世修行的好人,一點元陽未泄,有人吃他肉,延壽長生哩。”觀音不是在長安囑咐眾神“汝等不可走漏消息”么?怎么現(xiàn)在變成地球人都知道了?是誰傳出這個信息呢?還不是觀音自己。這叫引蛇出洞一網打盡,省事。 那么,為什么我又敢說唐僧之取經,不過是為了接班人的培養(yǎng)計劃呢?所有的謎底都在《西游記》的結尾揭開。依如來的說法,西天取經的原意,是為了普渡眾生,而唐僧歷經艱苦取得真經,就應該留在大唐,像歷史上的玄奘大師那樣翻譯傳播,為普度眾生奉獻自己的一生才對。但小說告訴我們,金剛把唐僧們送到長安,停在空中叫道:“圣僧……汝自去傳了經與汝主,即便回來。我在霄漢中等你,與你一同繳旨。”看看,傳了經給唐王就回西天就職去,一刻都不能耽誤,哪來普度眾生的樣子? 而唐僧師徒回到靈山之后,如來對4人的考評、授職和使用,有根有據(jù),合情合理,較之玉帝一會兒弼馬溫,一會兒齊天大圣,水平高下不言自明??v觀整個西游故事,如來作為最高領導,計算之精,安排之密,成果之豐碩,足令人高山仰止,回味無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