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琺瑯器,*稱"洋瓷"。從清代藍濱南在其《景德鎮(zhèn)陶錄》一書中對畫琺瑯器的描述可知,畫琺瑯器是以金屬銅做器骨(胎),用五顏六色的瓷粉 (琺瑯釉)經(jīng)燒制而成。簡單地說,畫琺瑯器是用琺瑯釉料直接在金屬胎上作畫,經(jīng)燒制而成,富有繪畫趣味,因此也有人稱之為"琺瑯畫"。畫琺瑯器的制作方法是:先在己制成的紅銅胎上涂施薄薄的一層白色琺瑯釉,人窯燒結(jié),并使其表面光潔平滑,然后以單色或多彩的琺瑯釉料,按照圖案紋飾設(shè)計要求,繪制花紋圖案,再經(jīng)人窯焙燒顯色而成。
  清代康熙年間,中西方貿(mào)易禁止被解除后,歐洲的畫琺瑯器(洋瓷)傳人中國,并以貢品、禮品等形式進大清宮廷。這些舶來的畫琺瑯工藝品,引起了清代皇帝及王公大臣的關(guān)注,于是清政府分別在廣州和北京宮廷專門設(shè)立了琺瑯器制造作坊,借鑒掐絲琺瑯器、瓷器和料器(玻璃器)的生產(chǎn),并吸收歐洲畫琺瑯工藝制作方法,經(jīng)若干年努力,終于成功地燒制出了在圖案題材、器物造型、琺瑯色彩以及使用功能等各個方面,具有自身風格特點的畫琺瑯器,并且一直影響到現(xiàn)在。
  琺瑯器“精品中精品” 雍正皇帝(即愛新覺羅?胤禛)時期是金屬胎琺瑯器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從清宮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中來看,雍正朝燒制的金屬胎琺瑯器中,只有掐絲琺瑯和畫琺瑯兩種,這與目前所發(fā)現(xiàn)的清宮遺存實物是相吻合的。


  一、掐絲琺瑯
  掐絲琺瑯是在金、銅胎上以金絲或銅絲掐出圖案,填上各種顏色的琺瑯之后經(jīng)焙燒、研磨、鍍金等多道工序而成,它有著五彩斑斕、華麗奪目的魅力。
  目前落雍正款的掐絲琺瑯器,僅臺北故宮典藏的一件仿古豆型器。此器銅胎,高10.1、口徑7.1、腹徑8.8、足徑4.6厘米。器底鍍金陰刻“雍正年制”無框雙行仿宋體款。此掐絲琺鳳耳豆,器形俊秀玲瓏爾雅,掐絲工整,粗細均勻,紋飾獨特,布局緊湊,圓圈大小整齊劃一,蓋與器身接合精確,制作精美絕倫,可說絕無僅有,系海內(nèi)孤品。

  二、畫琺瑯畫琺瑯是在金、銅胎上以琺瑯粉直接描繪圖案和畫面,再經(jīng)過燒制后顯色而成,它富有繪畫趣味,因此,亦可稱之為“琺瑯畫”。 康熙五十年(1716年)以后,廣州和歐洲的畫琺瑯器制作匠師先后進入清宮內(nèi)廷琺瑯作供職,參與指導并燒制畫琺瑯器,從此,清代畫琺瑯的生產(chǎn)走上了成熟、規(guī)范化的發(fā)展道路。在此基礎(chǔ)上到雍正埋藏,畫琺瑯器繼承并發(fā)展了康熙晚期薄、平、光、艷、雅的風格特點,制作工藝日臻成熟和完善。雍正朝畫琺瑯有以下六點特色:
  1、風格獨特的器物造型
  雍正時期的畫琺瑯器與同時期的瓷器、漆器一樣,胎體制作規(guī)整,造型輕盈秀麗,而且器型多有創(chuàng)造,例如烏木把手執(zhí)壺、云紋穿帶盒、帶托香插、鹵壺、天球式冠架、**、六頸瓶、渣斗及仿植物造型的仿生作品(例如雙桃水丞)等新的器物造型都是在此時期創(chuàng)造的。
  2、標新立異的色彩處理方法
  雍正時期的畫琺瑯器,在琺瑯釉料的色彩處理方面,除了繼承康熙時期以黃色或白色等琺瑯料做圖案地色之外,并推陳出新,有所突破。比較盛行一種以黑色琺瑯釉料任,襯托紋飾圖案,從而在器物表面形成一種貌似黑退光漆藝術(shù)效果的畫琺瑯器裝飾方法。雍正帝一向鐘愛沉穩(wěn)莊重的黑色,因此黑色成了雍正時期的流行色,因此黑色成了雍正時期的流行色,黑漆的光澤亮麗超越康、乾兩朝,使用普遍,是此時期的一大特色。
  3、琺瑯釉料制作上重大的貢獻
  雍正朝的畫琺瑯釉色花樣翻新,它具體表現(xiàn)在使用進口的西洋琺瑯釉料的同時,自行試制并燒煉成功了新的琺瑯色釉近20種,極大地豐富了琺瑯釉料的顏色品種。在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中記載了宮中作坊新試制琺瑯色釉的情況:
  新煉琺瑯料:月白色、白色、黃色、淺綠色、亮青色、藍色、松綠色、亮綠色、;黑色,以上共九樣。新增琺瑯料:軟白色、秋香色、淡松黃綠色、藕荷色、淺藍色、醬色、深葡萄紫色、青銅色、松黃色,以上共九樣。
  可見當時對琺瑯器的制作十分重視,不斷地試制新的琺瑯釉色。遺留至今的一些精美作品不僅反映出當時精湛的畫琺瑯制作工藝水平,而且與琺瑯釉料燒煉工藝的進步和顏色品種的豐富不無關(guān)系。
  4、裝飾紋飾的鮮明個性
  雍正時期的畫琺瑯器裝飾紋飾具有一定的格式,它往往以西洋式的花葉紋或圖案式的番蓮及荷花為錦地,配合畫傳統(tǒng)的四季花卉、鳥鵲、竹石等吉祥紋飾的開光;開光的式樣很多,例如圓形、桃形和不定形等。
  5、器底落款處極富特色
  雍正埋藏的畫琺瑯器,許多都在器體落款處裝飾吉祥紋飾,或者用云紋、龍鳳紋、鸚鵡紋及螭紋襯托著年款,其形式別具一格。
  6、與東洋漆器互為借鑒
  部分具有日本工藝美術(shù)品味的器物,似乎與東洋漆器有關(guān),一些器物顯然具有日本文物裝飾的品味,顯示了雍正皇帝的個人喜好以及對東洋工藝的偏愛。

  十五世紀中期
  掐絲琺瑯的特征:
 ?。?) 番蓮及蓮瓣等圖案式紋飾,為當時最主要的裝飾紋樣。
 ?。?) 番蓮花瓣豐滿而瓣尖短,花心形狀并不固定但花瓣緊包。
 ?。?) 葉片具形,形狀與大小不規(guī)則;用單根掐絲表達枝與卷須,與清朝的雙鉤方式不同。
  (4) 落款的方式,以自右至左一列橫排楷書款最為 可靠。
 ?。?) 葉片內(nèi)常填兩、三種色釉,但釉料沒有混雜使 用。
 ?。?) 經(jīng) X 光透射,證實釉層較后期的厚。
 ?。?) 沒有錦地。
 ?。?) 器型小、胎體由鑄造成型,且較后期的厚重。
 ?。?) 掐絲粗細不勻,掐絲末端多以迭接隱藏的方式 處理。


 
  1、掐絲琺瑯番蓮紋盒

  IPB Image

  明 景泰

  掐絲琺瑯番蓮紋盒

  高6.3公分 口徑12.4公分

  銅胎,蓋與器身鑄成浮雕式八瓣蓮花形,器外施淺藍釉為地色,蓋頂平坦飾蓮心紋,蓋壁與器身各蓮瓣內(nèi)飾以不同顏色的折枝番蓮花葉,矮圈足;底及盒內(nèi)光素鍍金,盒心陰刻「大明景泰年制」自右向左一行楷書款。

  掐絲琺瑯番蓮紋盒,鑄成浮雕式八瓣蓮花形,是世界上現(xiàn)存少數(shù)大明景泰年間制作的琺瑯器真品之一,景泰琺瑯精巧絕倫,堪稱琺瑯器物的經(jīng)典,自十九世紀以來,國人將掐絲琺瑯通稱為「景泰藍」,一直是中外收藏家夢寐以求的珍藏對象。

  2、掐絲琺瑯番蓮紋龍耳爐

  IPB Image

  明

  掐絲琺瑯番蓮紋龍耳爐

  高8.2公分 口徑11.3公分

  銅胎,口稍侈,垂腹,外撇圈足,兩側(cè)附龍首耳,器形系仿商周青銅器中簋的形制。爐內(nèi)口緣附近鍍金余露胎,器表藍釉地飾兩圈轉(zhuǎn)枝番蓮紋,圈足飾覆蓮瓣紋,圈足內(nèi)壁兩階式,與底均光素鍍金。根據(jù)番蓮紋飾風格、胎體厚重、釉層深厚、部分葉片簡化、以及掐絲末端漸趨卷曲的處理方式,應(yīng)是十五世紀中后期的文物。

  器形仿自青銅器「簋」的形制,「簋」原是商周時期的盛食器,后世作為香爐之用。

  十五世紀后期至十六世紀前期

  掐絲琺瑯特色

  (1) 番蓮的花瓣增多、趨瘦且尖端成鉤狀,花心下方的花瓣松 垂、并于上下出現(xiàn)云頭紋或五瓣花形裝飾,葉片變小并簡 化、或成逗點狀。

 ?。?) 掐絲的末端卷成一小圓圈。

  (3) 有些釉料成半透明狀,比前后期的釉色都要透而亮麗。

 ?。?) 釉層較早期的薄。

 ?。?) 云紋錦尚未規(guī)則化,行云紋與如意云頭紋摻雜應(yīng)用。

  1、景泰款掐絲琺瑯鹿鶴長春花插

  IPB Image

  明

  景泰款掐絲琺瑯鹿鶴長春花插

  高18.9公分 口徑8.0公分

  銅胎,筒狀器身,口套箍七孔蓋,矮圈足下鑲接三狻猊形足,器身一側(cè)鑲浮雕式鍍金夔龍。器內(nèi)露胎,器表淺藍釉地掐絲竹鶴雙清、芭蕉、雙鹿、湖石、靈芝等紋飾,簡化式云紋填白,器底鍍金陰刻填黑「大明景泰年制」一行無框楷書偽款。根據(jù)裝飾圖繪的主題與風格、掐絲末端以卷曲的方式處理、混和釉料以及簡化行云紋錦地的出現(xiàn)等理由,應(yīng)是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初的文物。

  掐絲琺瑯鹿鶴長春花插,乃宮廷花器,光彩耀眼。以三只狻猊為足,狻猊抬頭與器身浮雕的夔龍相呼應(yīng),極富動感與趣味性。

  2、景泰款掐絲琺瑯葡萄紋尊

  IPB Image

  明

  景泰款掐絲琺瑯葡萄紋尊

  高22.3公分 口徑12.6公分

  銅胎,侈口,筒頸,平肩,斂腹,撇圈足下附三狻猊形足,器側(cè)上方鑲虬龍下方鑲鷹。器內(nèi)露胎,侈口內(nèi)壁鍍金外飾蕉葉紋,口的邊沿陰刻回紋,頸部中間裝飾一圈掐絲五瓣花葉、上下各鐫刻一周夔龍和蓮瓣;肩與腹部白地以卷須為錦,肩飾如意云頭紋,腹飾葡萄紋及一圈仰蓮瓣。階梯式圈足飾兩周轉(zhuǎn)枝花葉,底鍍金中央陰刻十字杵,邊緣陰刻「景泰年制」一行楷書偽款。十字杵是佛教密宗的法器,元代青花瓷器上已用為裝飾紋飾,明初較少見,但成化朝(1465-1487)則又屢見不鮮;此外,根據(jù)裝飾紋樣的主題及風格、掐絲末端的處理方式、以及卷須錦地的啟用等因素,推斷該器制作的時間,應(yīng)涵蓋在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初期的文物之中。

  器型仿自青銅器的「尊」,尊是商周時代的酒器,后世作為宮廷陳設(shè)器或花瓶;圈足下裝飾三只狻猊形足,器身的兩側(cè)把手鑲嵌虬龍和雙鷹,裝飾性強。

  3、掐絲琺瑯葡萄紋爐

  IPB Image

  明

  掐絲琺瑯葡萄紋爐

  高9.0公分 口徑10.2公分

  銅胎,口鑲寬邊,附三股繩紋式立耳,器腹雙層,底凸出乳足三。器形是摹仿商周炊粥、盛粥之器鬲的形制。器內(nèi)鍍金,口沿面刻轉(zhuǎn)枝葉片邊刻卷須,器表淺藍地,頸飾五瓣花葉,腹飾葡萄紋,三足間底部裝飾菊花。根據(jù)紋飾主題與風格、蓮瓣紋的形式、掐絲末端的處理方式等原因,推測該器制作的時間,應(yīng)在十六世紀初期。

  器形摹仿商周時代炊粥、盛粥的「鬲」,后世作為香爐之用??谘馗接欣K紋式的立耳,器腹為雙層,器底有三個凸出乳丁狀的矮足。

  4、掐絲琺瑯夔龍紋尊

  IPB Image

  明

  掐絲琺瑯夔龍紋尊

  高10.9公分 口徑11.8公分

  銅胎,侈口,豐肩,鼓腹,外撇圈足渣斗式尊,附紫檀木座。除了肩與上腹的內(nèi)壁露胎外,全器內(nèi)外均藍地并掐絲紋飾,侈口內(nèi)飾轉(zhuǎn)枝番蓮紋,外飾佛教八寶及轉(zhuǎn)枝番蓮紋,尊內(nèi)頸部飾一圈縱走平行菊瓣紋、下腹及底為繡球紋;器外頸肩處、腹下方和圈足,飾仰俯蓮瓣紋,腹面云紋錦飾夔龍吐蓮紋二,圈足內(nèi)裝飾轉(zhuǎn)枝五瓣花葉,底飾番蓮一朵。從掐絲末端卷曲的處理、原本緊包花心的花瓣下翻、花心上下出現(xiàn)云頭紋的裝飾、葉片簡化成規(guī)則形、黃褐的色釉透明且具玻璃光澤等,同時錦地則由不規(guī)則的行云式與后期的如意云頭紋形狀共同組成,這些特色都顯示它制作的年代,是在十六世前期。

  器型是仿自青銅器的「尊」,尊是商周時代的酒器,后世用作陳設(shè)器或花瓶。

  5、掐絲琺瑯鳧式爐

  IPB Image

  明

  掐絲琺瑯鳧式爐

  高24.0公分 長25.0公分

  銅胎,爐蓋與器身在鳧腹處套合,焚香經(jīng)鳧頸自口溢出。器內(nèi)露胎,外表除鳧嘴及足蹼外,全身施掐絲羽毛,釉層厚、透明而略龜裂;釉面頗多焊藥的污斑,掐絲流暢然銹蝕嚴重,座的上層掐絲纏枝菊花,下層的面陰刻轉(zhuǎn)枝忍冬紋,壁飾淺浮雕番蓮花,底中央陰刻「甲」字,應(yīng)系乾隆朝作文物評鑒的記號。根據(jù)濃厚透明寶藍、淺藍、墨綠及特殊黃褐色等琺瑯釉,推斷其屬十六世紀前期的文物。

  鳧形香爐造型別致,栩栩如生,焚香經(jīng)過鳧頸由嘴部溢出,裝飾與實用兼具。

  6、掐絲琺瑯鳧式爐

  IPB Image

  明

  掐絲琺瑯鳧式爐

  高24.0公分 長25.0公分

  銅胎,爐蓋與器身在鳧腹處套合,焚香經(jīng)鳧頸自口溢出。器內(nèi)露胎,外表除鳧嘴及足蹼外,全身施掐絲羽毛,釉層厚、透明而略龜裂;釉面頗多焊藥的污斑,掐絲流暢然銹蝕嚴重,座的上層掐絲纏枝菊花,下層的面陰刻轉(zhuǎn)枝忍冬紋,壁飾淺浮雕番蓮花,底中央陰刻「甲」字,應(yīng)系乾隆朝作文物評鑒的記號。根據(jù)濃厚透明寶藍、淺藍、墨綠及特殊黃褐色等琺瑯釉,推斷其屬十六世紀前期的文物。

  鳧形香爐造型別致,栩栩如生,焚香經(jīng)過鳧頸由嘴部溢出,裝飾與實用兼具。

  獅戲圖碗敞口、豐腹、器形優(yōu)美,全器內(nèi)外均掐絲紋飾,應(yīng)該是皇室的餐飲用具。

  十六世紀后期至十七世紀前期

  掐絲琺瑯特色

 ?。?) 與瓷器一樣,大型的器皿燒制日盛。

 ?。?) 釉色豐富,但明亮度不及前期。

 ?。?) 番蓮花心分成上下兩個,并于花心上方的如意云頭紋上,再加圭紋。

 ?。?) 轉(zhuǎn)枝番蓮紋呈規(guī)則的橫「S」形旋轉(zhuǎn),葉片小而整齊,或呈逗點式對生排列。

 ?。?) 龍紋的背脊由早期的鋸齒狀,逐漸變成連珠狀,或于三個珠紋中,間一鋸齒;龍的 下顎有一排略呈三角形的短須;龍眉則成「山」字形。

 ?。?) 錦地逐漸演變成單純的圖案式云紋錦、或草莓形錦。

 ?。?) 豆綠色釉出現(xiàn)于十六世紀晚期及十七世紀前期。

 ?。?) 圖案式龍鳳紋、瓔珞紋,在這時期出現(xiàn)。

  1、掐絲琺瑯三多瓶

  IPB Image

  明

  掐絲琺瑯三多瓶

  高42.5公分 腹徑23.0公分

  銅胎,卷口,長頸,梨腹,圈足。瓶內(nèi)露胎,外表藍地飾云紋錦地,瓶腹裝飾佛手、桃樹和和石榴樹花果各壹棵,寓意多福、多壽、多子。紋飾間布列五彩品字云紋和蝴蝶穿梭其間,腹下方有湖石及仰蓮瓣紋一圈,圈足飾五瓣花朵。根據(jù)掐絲方式、規(guī)則式如意云頭紋錦地逐漸定形、吉祥紋飾的應(yīng)用、和紫藍釉色的出現(xiàn),推測該物屬十六世紀后期的文物。

  長頸花瓶紋飾華麗、器形優(yōu)雅,是皇室和富豪人家的陳設(shè)器。

  2、景泰款掐絲琺瑯花卉梅瓶

  IPB Image

  明

  景泰款掐絲琺瑯花卉梅瓶

  高27.4公分 肩寬15.6公分

  銅胎,侈緣小口,短頸,豐肩,斂腹,底外撇。器內(nèi)露胎,器外藍釉地并布云紋錦,瓶腹兩面分別裝飾紅、藍菊叢和一把蓮紋飾,蝴蝶、蜻蜓和白鶴飛翔其間,并點綴五彩的品字云朵,近底處飾湖石。底鑄去地陽文「景泰年制」楷書印式偽款。此件文物的風格,與掐絲琺瑯三多瓶相同,根據(jù)錦地、紋飾、紫藍色釉和掐絲末端處理方式,推測是十六世紀后期制作之器物。

  梅瓶最早出現(xiàn)于唐朝,當時稱為經(jīng)瓶,做為儲酒之用;明代以后被用做陳設(shè)器或插花;清代晚期,人們認為這種小口短頸的瓶子,其口徑之小,僅適合插細枝梅花,故稱為梅瓶。

  3、掐絲琺瑯雙龍盤

  IPB Image

  明 萬歷

  掐絲琺瑯雙龍盤

  高7.1公分 口徑48.0公分

  銅胎,菊瓣式折沿斜壁平底矮圈足大盤。盤沿菊瓣內(nèi)掐絲五瓣花及葉片,依次循環(huán)填飾紅、白、粉紅、藍及黃色共四十瓣。內(nèi)壁淺藍地布倒草莓紋錦,飾以七珍八寶,五色如意云頭紋圍繞盤心,中央壽字的上下左右飾卍紋,兩旁紅、黃色降龍昂首舉單足拱壽,雙龍四周滿布五色祥云。盤外壁淺藍地以形狀一致由云紋錦演變來的草莓紋為錦,飾番蓮、回紋、轉(zhuǎn)枝花各一圈。盤底中央掐絲填紅「大明萬歷年造」二行楷書款,周飾五色云紋。掐絲粗細均勻然銹蝕;器形龐大、龍紋的形制、以及濃郁的色彩,都與萬歷時期瓷器之特色相同。

  菊瓣式的平底大盤,以紅、黃色五爪龍紋為主體,顯然是屬皇宮內(nèi)用器。

  4、景泰款掐絲琺瑯三羊尊

  IPB Image

  明

  景泰款掐絲琺瑯三羊尊

  高39.5公分 腹徑23.0公分

  銅胎,侈口,削肩,球腹,高而外撇的圈足,肩周圍鑲?cè)兘鹧蚴?。器?nèi)露胎,器表淺藍地,頸飾對龍對鳳,肩布云紋錦飾轉(zhuǎn)枝花及梅花,腹部云紋錦間飾松竹梅歲寒三友、湖石及山雀兩對,圈足裝飾拐子龍。底鑄去地陽文「大明景泰年制」長方框楷書偽款。從豆青綠釉、吉祥紋飾、拐子龍、草莓錦地等之應(yīng)用,推測此尊相當于萬歷朝時期制作的文物。

  尊是商周時期的酒器,后來成為宮廷的陳設(shè)器;器肩周圍鑲嵌三只鍍金羊首,造型突出,意寓三羊開泰。

  5、景泰款掐絲琺瑯龍鳳紋觚

  IPB Image

  明

  景泰款掐絲琺瑯龍鳳紋觚

  高39.7公分 口徑21.7公分

  銅胎,仿古銅器觚的形制,喇叭口,腹鼓形,底外撇,鑲拐子龍紋鏤空棱脊四。器內(nèi)露胎,器表藍地,口頸內(nèi)壁飾轉(zhuǎn)枝番蓮兩圈,外壁飾番蓮及對鳳四組,腹布飾雷紋及蟠龍四對,下部蕉葉內(nèi)飾鳳首四組。底鑄去地陽文「景泰年制」方框楷書偽款。根據(jù)鏤空方式的裝飾、番蓮花心簡化成一桃形、葉片簡化成一致的逗點式并兩兩對生、及豆青色釉等特色,斷定其為十六世紀晚期至十七世紀前期的文物。

  器形仿自古代青銅酒器「觚」的形制,明清時期用做陳設(shè)或插花,故也稱之花觚。鏤空拐子龍的棱脊,別致典雅。

  6、掐絲琺瑯葫蘆式扁瓶

  IPB Image

  明

  掐絲琺瑯葫蘆式扁瓶

  高24.0公分 腹寬15.2公分

  銅胎,圓唇口,壺身上截圓而下斂,下截圓而扁平,器側(cè)鑲鍍金云紋式耳,長方而四角圓之矮足。器內(nèi)露胎,器表藍地,上腹及下腹的兩側(cè)飾番蓮紋;下腹前后壺面布云紋錦,一面飾壽山福海、桃樹、仙鶴銜桃及宮殿屋檐等紋,寓意海屋添壽;另面為梅竹、仙山、祥云和瑞鹿,「竹」諧音「?!梗坊ㄊ钦率㈤_的花卉,寓意祝賀新春;又組合背面的仙鶴,表示鹿鶴(六合)同春,意謂天下皆春,欣欣向榮。此類器型與瓷器的綬帶葫蘆瓶相同,應(yīng)是受中亞文化的影響。根據(jù)番蓮花心上下各一、并于花心上方再飾圭形紋,加上吉祥紋飾與豆青色釉等的應(yīng)用等特征,應(yīng)屬明末十七世紀前期的文物。

  葫蘆式的扁瓶與瓷器的綬帶葫蘆瓶相同,顯然受到中亞文化的影響,造型精致典雅。

  7、景泰款掐絲琺瑯螭耳爐

  IPB Image

  明

  景泰款掐絲琺瑯螭耳爐

  高28.3公分 寬29.6公分

  銅胎,全器由鏤空夔龍蓋、鏤空拐子龍立頸及爐身套接成,爐身飾掐絲轉(zhuǎn)枝番蓮紋,立雕鍍金的一對螭攀附在爐的平折邊沿;象首形的立足鼎立,美觀的鏤空設(shè)計,可讓焚香四溢。爐底鑄去地陽文「景泰年制」方框楷書偽款。根據(jù)番蓮花心上下各一并于花心上方再飾圭形紋、以及鏤空方式的裝飾,應(yīng)屬十七世紀前期落景泰偽款之器。院藏另有一件幾乎完全相同的景泰偽款文物。

  全器由鏤空夔龍蓋、拐子龍立頸及爐身套接而成,作為焚香之用。鏤空的設(shè)計讓香氣外溢,極富巧思。

  8、景泰款掐絲琺瑯龍耳扁壺

  IPB Image

  明

  景泰款掐絲琺瑯龍耳扁壺

  高27.1公分 腹寬19.1公分

  銅胎,立口,筒頸,削肩,扁腹,圈足,龍耳扁壺。器內(nèi)露胎,壺外藍地云紋錦,頸飾桃實,腹一面飾桃樹花果,另面周圍為兩圈桃形內(nèi)含云紋、 中間開光處以五瓣花組成的裝飾圖案,整個紋飾安排與裝飾猶如外銷瓷,頗具西洋裝飾風味;器側(cè)飾五彩祥云,底鑄去地陽文「景泰年制」方框、填黑篆書印式偽款。系十七世紀前期應(yīng)市場供需所做的產(chǎn)品。

  扁壺也稱為背瓶,清代稱之為寶(抱)月壺,推測器形應(yīng)仿自騎馬時攜帶的皮囊。

  9、宣德款掐絲琺瑯螭耳洗

  IPB Image

  明

  宣德款掐絲琺瑯螭耳洗

  高8.7公分 口徑31.5公分

  銅胎,折沿,壁外鼓,平底,外撇圈足附云紋式足三,雙螭爬附在陰刻卷草紋的鍍金口沿。洗內(nèi)壁白地布草莓紋錦,飾天馬間寶相花各四;洗底周圍飾云紋及轉(zhuǎn)枝花各一圈,當中綠地草莓錦中飾雙鳳及花朵,外壁藍紫地草莓錦間飾紅白梅花,圈足飾轉(zhuǎn)枝花,洗底露胎,中央鑄去地陽文「大明宣德年制」長方框三行楷書偽款。根據(jù)整齊的草莓錦地、紋飾主題及風格等特點,應(yīng)屬明代末期的文物。

  洗是盛水器,以螭為耳,雙螭攀附在口沿,朝內(nèi)探視,為單調(diào)的器皿增添了許多生趣。

  10、景泰款掐絲琺瑯象足洗

  IPB Image

  明

  景泰款掐絲琺瑯象足洗

  高10.4公分 口徑19.3公分

  銅胎,侈口,斜壁,平底,螭耳,象足。洗內(nèi)鍍金,器表藍地飾轉(zhuǎn)枝番蓮;洗底邊緣飾一圈如意云頭紋,次圈為轉(zhuǎn)枝番蓮間七珍,中央深灰青地掐絲填藍「景泰年制」圓框楷書偽款。就紋飾中蓮瓣并非均以正面全角的形狀表現(xiàn)、葉片尖端呈方形(非逗點狀)以及釉色及掐絲落款的方式推測,應(yīng)屬世紀十七前期的文物。

  洗是盛水器,以回首螭為耳,象首為足,美觀大方。

  11、景泰款掐絲琺瑯蟠龍瓶

  IPB Image

  明

  景泰款掐絲琺瑯蟠龍瓶

  高40.5公分 腹徑25.0公分

  銅胎,仿宋瓷中器形線條優(yōu)雅的玉壺春瓶形制,侈口,細頸,削肩,球腹,圈足。器表施藍釉為地,口緣下飾三圈五彩如意云頭紋,全器飾五周各色的橫「S」形轉(zhuǎn)枝番蓮紋,番蓮花心上下各一,并于花心上方再飾云頭及圭形紋;瓶頸盤一高浮雕式鍍金龍,底鑄去地陽文「景泰年制」方框楷書偽款,應(yīng)屬十七世紀前期明末的文物。

  器形仿自線條優(yōu)雅的宋瓷玉壺春瓶,瓶頸攀附一只高浮雕的鍍金龍,是一件高雅的陳設(shè)器。

  12、景泰款掐絲琺瑯番蓮水盛附勺

  IPB Image

  明-清

  景泰款掐絲琺瑯番蓮水盛附勺

  高9.1公分 最大徑8.0公分

  銅胎,圓筒式水盛,上方鑲陰刻轉(zhuǎn)枝番蓮及菊瓣檐之鍍金口,下方接鐫有連珠紋一圈及卷草紋矮足五的器底,附紫檀木座。器內(nèi)露胎,外表淺藍地飾轉(zhuǎn)枝番蓮,底部陰刻「景泰年制」無框楷書偽款。以掐絲梅花紋之殘器,上、下各接龍首及圓匙為水勺。就菊瓣及龍首等金工裝飾、葉片的形式、及轉(zhuǎn)枝上頗多卷須等特色,應(yīng)為明末清初的文物。

  筒式水盛,內(nèi)附小勺,為文房中書寫毛筆字時必備的用具。

  13、掐絲琺瑯筆架

  IPB Image

  明-清

  掐絲琺瑯筆架

  高4.8公分 長12.1公分

  銅胎,山巒形下鑲鍍金座筆架,或直接稱為筆山。藍地飾掐絲轉(zhuǎn)枝花卉,座底光素。根據(jù)雙鉤掐絲的卷須、及紋飾風格,應(yīng)是明末清初之文物。

  古來擱置毛筆的筆架,是重要的文房用具,因其形狀似山巒,故又有筆山的雅稱。

  14、掐絲琺瑯花鳥鈁

  IPB Image

  明-清

  掐絲琺瑯花鳥鈁

  高40.2公分 口邊長14.1公分

  銅胎,器形系仿戰(zhàn)國和漢代時期的青銅器方壺,或簡稱為鈁的形制,原為盛酒之器。方口垂腹外撇的方形足,器側(cè)鑲一對鋪首環(huán)耳。器內(nèi)露胎,器表藍地,口沿下方、肩及腹下方各有一圈飾朵花的帶紋,頸飾轉(zhuǎn)枝番蓮,腹四方于云紋錦地間裝飾不同的花卉(牡丹、蠟梅、繡球等)、鳥、蝶和湖石等,外侈的足上飾壽山福海、天馬、祥云等吉祥紋飾。根據(jù)裝飾牡丹、繡球、蠟梅等紋飾主題及風格、釉色及雙鉤轉(zhuǎn)枝番蓮的出現(xiàn),推測應(yīng)屬明末清初制作的文物。

  方壺是古代青銅器中的酒器,簡稱為「鈁」,后世用來做陳設(shè)器,器側(cè)的一對鋪首環(huán)耳,將器皿點綴得更加美觀。

  康熙(1622—1722)

  掐絲琺瑯特色:

  (1) 傳世康熙款的文物不多。

 ?。?) 風格多樣化。

 ?。?) 器型以小形的爐瓶盒等居多。

  畫琺瑯特色:

 ?。?) 紋飾以寫生及圖案式花卉為主。

 ?。?) 早期文物釉色堆砌而凸出畫面,釉澀而不晶瑩,晚期則亮麗而潔凈。

 ?。?) 地色以黃色居多,呈明黃色調(diào),光澤亮麗而潔凈的程度,可居三 朝之冠;黑色開始應(yīng)用,但色澀無光澤。

 ?。?) 器型多為小型的日常用具為主。

  (5) 年款均以「御制」落款。

  內(nèi)填琺瑯特色:

  傳世的內(nèi)填琺瑯數(shù)量不多,臺北國立故宮博物收藏康熙款者僅有一件。

  1、景泰款掐絲琺瑯方瓶

  IPB Image

  清

  景泰款掐絲琺瑯方瓶

  高53.5公分 口徑13.1公分

  銅胎,略侈口,筒頸,肩方而四角斜,方腹下略斂,底內(nèi)凹,俗稱為棒槌瓶。器內(nèi)露胎,鍍金口壁陰刻回紋,器表淺藍地布繡球紋錦,頸飾竹梅紋,器腹四方裝飾不同紋樣的博古圖,底陰刻雙鉤「景泰年造」雙行楷書印式偽款。器皿的形制、紋飾主題與清初大量外銷的黑地三彩瓷器風格一致,因此推測此文物是康熙初期落景泰偽款之器。

  器形似槌棒,故俗稱棒槌瓶;器皿的形制、紋飾與清初大量外銷的黑地三彩瓷器風格一致。

  2、景泰款掐絲琺瑯花盆

  IPB Image

  清

  景泰款掐絲琺瑯花盆

  高16.2公分 口徑16.9公分

  銅胎,云頭紋式的盆口下箍飾竹節(jié)式環(huán),侈口,垂腹,鏤空竹葉式的圈足。器內(nèi)露胎,器表淺藍地,口沿飾紅白黃藍等色朵花,盆腹云紋錦中裝飾牡丹、菊、蝶及湖石等,下方飾內(nèi)含朵花的白地如意云頭紋。底鑄去地陽文「景泰年制」雙行楷書偽款。根據(jù)紋飾主題、雙犄牡丹、以及鏤空竹葉的裝飾方式等特色,推測應(yīng)屬康熙初期制作的文物。

  琺瑯器在清宮是器皿中的極品,裝飾講究。此款掐絲花盆,云頭紋式的盆口,下箍飾竹節(jié)式環(huán),以及鏤空竹葉式的圈足,別致俏麗,裝飾與實用兼具。

  3、掐絲琺瑯番蓮紋盒

  IPB Image

  清 康熙

  掐絲琺瑯番蓮紋盒

  高7.4公分 口徑10.8公分

  銅胎,直壁,器側(cè)鑲銜環(huán)鋪首的三足蓋盒。藍綠色地,蓋頂圈鈕內(nèi)掐絲填藍團壽,器表飾轉(zhuǎn)枝番蓮紋。枝上的卷須采雙鉤掐絲表現(xiàn),與明-清 掐絲琺瑯筆架、明-清 掐絲琺瑯花鳥鈁相同,開乾隆朝幾乎完全以雙鉤掐絲表現(xiàn)莖與卷須之先河,上層一圈的番蓮花瓣中分,與瓷器上的雙犄牡丹紋飾相似;綠中泛藍的釉色也是清初琺瑯的特色之一。鍍金平底陰刻「大清康熙年制」無框三行楷書款。蓋與盒身銹合無法啟開。

  此盒在器身兩側(cè)鑲銜環(huán)鋪首,兼具觀賞與實用價值。

  4、掐絲琺瑯冰梅紋雙環(huán)爐、燭臺一對、瓶一對

  IPB Image

  清 康熙

  掐絲琺瑯冰梅紋雙環(huán)爐、燭臺一對、瓶一對

  1組5件 高7.6-24公分

  雙環(huán)爐--銅胎,直口鍍金邊,短頸,削肩,扁垂腹,矮圈足,雙肩附鍍金龍首環(huán)耳,器形是仿商周青銅器中盛食物的器皿簋的形制。器內(nèi)露胎,另有銅質(zhì)內(nèi)膽套掛在口沿。

  雙環(huán)爐器形仿自商周青銅器盛食物的「簋」。燭臺造型設(shè)計別出心裁,筒式燭阡上有孔供插蠟燭,燭阡下有承盤可接下滴的蠟油,下方為瓶形的燭臺座?;ㄆ康念i部附夔龍環(huán)耳一對,瓶內(nèi)插開展髹色描金的靈芝一枝,風韻別具。

  5、畫琺瑯荷花水盛

  IPB Image

  清

  畫琺瑯荷花水盛

  高4.6公分 腹徑4.7公分

  銅胎,斂口墩形水盛。器內(nèi)外均施湖藍略透明之釉,部分隱約露胎,器外繪紅白荷花及一對鷺鷥。鍍金器底微內(nèi)凹,光素無紋無款。根據(jù)紋飾的風格、及色釉堆砌而凸出畫面的現(xiàn)象,應(yīng)是康熙早期「不尚尊號」時期的文物。

  水盛是用來裝水的小器皿,是文人墨客書寫畫畫時常用的文房用具。

  6、畫琺瑯花卉小盒

  IPB Image

  清 康熙

  畫琺瑯花卉小盒

  高3.1公分 器徑4.1公分

  銅胎,覆缽式蓋與器身對合成扁盒,器內(nèi)外均施黑釉,蓋面繪牡丹菊花等,蓋內(nèi)畫蓮荷;盒身外繪梅、萱、竹等,內(nèi)飾茶花。底平黑地書金色「康熙御制」雙方框雙行隸書款。黑色琺瑯釉啟用于康熙,成熟并盛行于雍正朝,此件文物色釉堆砌而凸出畫面,釉質(zhì)粗澀而不晶瑩,顯然是早期試驗時期之作品。

  覆缽式蓋與器身對合成扁盒,內(nèi)可置物,或做印泥盒。

  7、畫琺瑯紫地花卉碗

  IPB Image

  清 康熙

  畫琺瑯紫地花卉碗

  高4.0公分 口徑12.4公分

  銅胎,侈口垂腹碗。碗內(nèi)僅施白色底釉,看見釉在胎面呈現(xiàn)冰裂的外觀。器表紫紅地繪轉(zhuǎn)枝花卉,黃綠色圈足飾一圈連珠紋。底白地書藍色「康熙御制」雙方框(外框由于底釉不均勻而成似由圓珠斷斷續(xù)續(xù)地連接成)雙行楷書款。

  侈口垂腹碗,實用兼具陳設(shè)功能。

  9、畫琺瑯梅花水盛

  IPB Image

  清 康熙

  畫琺瑯梅花水盛

  高2.6公分 口徑4.7公分

  銅胎,鍍金圓口,形似無頸垂腹膽瓶。器內(nèi)施淺藍釉,器外白地繪紅白老干梅花,器底微內(nèi)凹,書藍色「康熙御制」無框雙行楷書款。

  水盛為文房書桌上的用具之一。

  10、畫琺瑯花卉五楞式盒

  IPB Image

  清 康熙

  畫琺瑯花卉五楞式盒

  高3.5公分 徑5.4公分

  銅胎,蓋與器身同形對合成五楞式扁盒,器內(nèi)施淺藍釉,器表白地,每楞內(nèi)繪不同色之番蓮一朵,蓋中心凸起,四周包圍一朵牡丹花。器身紋飾與蓋相同,器底中間由云紋圍成梅花形框,框中心飾圖案式的五瓣花,花的周圍書藍色「康熙年御制」楷書款。此類小盒通常作為印泥盒。

  蓋與器身同形,對合成五楞式扁盒,這類小盒通常作為印泥盒。

  11、畫琺瑯花卉八楞式盒

  IPB Image

  清 康熙

  畫琺瑯花卉八楞式盒

  高3.1公分 長10.5公分 寬8.0公分

  銅胎,蓋與器身同形對合成橢圓形八楞式扁盒,器內(nèi)施淺藍釉,外表黃地,每楞內(nèi)繪番蓮一朵,蓋中心由四朵如意云頭紋合成類似云肩的紋飾。盒身八楞內(nèi)的紋飾與蓋相同,底部中央書藍色「康熙御制」雙方框雙行楷書款。干隆朝仿制同型器,僅將地釉改為紫色。

  蓋與器身同形,對合成橢圓形八楞式扁盒,形制別致,這類小盒通常作為印泥盒。

  12、畫琺瑯山水花卉杯、盤

  IPB Image

  清 康熙

  畫琺瑯山水花卉杯、盤

  高3.1公分 長10.5公分 寬8.0公分

  盤:銅胎,六瓣式折沿,斜壁平底,中央杯座周凸內(nèi)凹。盤面白地,盤沿滿飾轉(zhuǎn)枝花葉,壁繪裝飾花六組,盤心繪折枝蓮、牡丹、桃及菊花等。杯座周圍繪五蝠,內(nèi)凹處飾藍色卍壽團紋。盤外壁施淺紫釉,中央凹處書黑色「康熙御制」無框雙行楷書款。

  杯盤為一組茶具,也是案頭美觀的擺飾。

  13、畫琺瑯玉堂富貴瓶

  IPB Image

  清 康熙

  畫琺瑯玉堂富貴瓶

  高13.4公分 口徑4.2公分

  銅胎,侈口,削肩,梨腹瓶。器內(nèi)施淺藍釉,外表口沿下黃地飾茶花和蓮花圖案,頸垂蕉葉紋,瓶腹白地繪沒骨牡丹、辛夷(與玉蘭花同科)、及湖石等,圈足墨繪轉(zhuǎn)枝花,底白地書藍色「康熙御制」雙方框雙行隸書款。

  小瓶繪飾玉蘭花及象征富貴的牡丹,故名玉堂富貴;非常雅致的案頭擺飾。

  14、畫琺瑯四季花卉瓶

  IPB Image

  清 康熙

  畫琺瑯四季花卉瓶

  高13.7公分 口徑4.1公分

  銅胎,侈口,削肩,梨腹瓶。器內(nèi)施湖藍釉,外表黃地,口沿下垂葉片裝飾,頸腹部繪杏、荷、牡丹和紅、白梅花,腹下方飾兩層蓮瓣,圈足垂飾蓮瓣紋。底白地書藍色「康熙御制」雙方框雙行隸書款。

  瓶形優(yōu)美,是非常雅致的案頭陳設(shè)器,或做小花瓶。

  15、畫琺瑯壽同山岳、福共海天觀音尊一對

  IPB Image

  清 康熙

  畫琺瑯壽同山岳、福共海天觀音尊一對

  高13-2-13.3公分 口徑3.9公分

  銅胎,侈口,削肩,梨腹,外撇圈足瓶。器內(nèi)施淺藍釉,口沿與圈足繪卷草紋,頸部淺藍地繪四朵圖案花卉,肩飾四片如意云頭,并垂掛書有「壽」「同」「山」「岳」,和「?!埂腹病埂负!埂柑臁怪嬬笾粮共?,腹部黃地繪桃、佛手(香櫞)、石榴、荔枝,和蓮、無花果、葡萄、瓜;腹下方飾蓮花四朵。底白地書紅色「康熙御制」藍雙方框雙行楷書款。此組文物曾于公元1961年赴美參加中華文物巡回展。

  由瓶面裝飾的紋樣及文字看來,顯然這對瓶子是祝壽的禮品,也宜做陳設(shè)之用。

  16、畫琺瑯牡丹唾盂

  IPB Image

  清 康熙

  畫琺瑯牡丹唾盂

  高7.6公分 口徑5.7公分

  銅胎,侈口、削肩,垂腹大圈足瓶。器內(nèi)施淺藍釉,外表黃地,頸繪圖案花葉,瓶腹繪牡丹花葉三朵。底白地書藍色「康熙御制」雙方框雙行楷書款。

  唾盂是古人用來吐痰的生活器皿,此一唾壺體積小,是拿在手中應(yīng)用; 唯有皇室用器才會裝飾得如此華麗。

  17、畫琺瑯蓮花蓋碗

  IPB Image

  清 康熙

  畫琺瑯蓮花蓋碗

  通高9.5公分 蓋徑11.4公分

  銅胎,雙層圓冠式蓋,鍍金球鈕,碗腹鏨成淺浮雕式三重瓣的蓮花。器內(nèi)施淺藍釉,蓋面自中央向外繪蓮心、三層蓮瓣及蓮葉。碗口飾一周蓮子紋,腹就浮雕的三重蓮瓣繪飾花脈,圈足繪成蓮柄。底白地書紅色「康熙御制」雙方框兩行楷書款。此件文物曾于公元1935年參加英國倫敦中國藝術(shù)國際展。

  淺浮雕重瓣式蓮花碗,由制作內(nèi)填和畫琺瑯兩種技法制成,兼具實用及陳設(shè)的功能。

  御制款,是皇室應(yīng)用的茶壺或酒壺。

  18、畫琺瑯牡丹方壺

  IPB Image

  清 康熙

  畫琺瑯牡丹方壺

  高9.0公分 肩7.0x8.9公分

  銅胎,壺蓋、流及把手均成方形,四個倒梯形焊合成壺身。器內(nèi)施淺藍釉,器表黃地,長方蓋鈕畫成牡丹花心,蓋面鏨成凸起的牡丹花瓣,涂施粉紅釉。肩飾轉(zhuǎn)枝牡丹,壺腹四面畫各色折枝牡丹兩朵。底成瓦狀內(nèi)凹,白地書紅色「干隆年制」雙方框雙行楷書款。

  明黃色的方壺,落康熙御制款,是皇室應(yīng)用的茶壺或酒壺。

  19、畫琺瑯菊花方壺

  IPB Image

  清 康熙

  畫琺瑯菊花方壺

  高9.6公分 口徑6.0公分

  銅胎,菊瓣式子母蓋,蓋面鏨成一朵淺浮雕式花瓣平展的菊花,以柱頭式之鈕為花心,壺身四面方而邊角圓滑,方形的流與把手,鍍金圈足亦成菊瓣式。壺內(nèi)施淺藍釉,器表頸部淺藍地,每一菊瓣內(nèi)畫一菊花,腹部黃地,四面以菊瓣式銅圈圍成開光,內(nèi)繪一盛開的菊花,開光外繪折枝菊花枝葉,流與把手飾圖案式菊花。底白地書藍色「康熙御制」雙圓框雙行楷書款。此件文物曾于公元1935年參加英國倫敦中國藝術(shù)國際展、1961年赴美參加中華文物巡回展。

  菊花方壺在器型與裝飾上均以菊花為主題,是一把讓人賞心悅目又實用器皿。

  20、畫琺瑯花卉盒

  IPB Image

  清 康熙

  畫琺瑯花卉盒

  高7.5公分 盒徑20.9公分

  銅胎,蓋與盤口呈十二瓣花式,盒內(nèi)以彎曲的立壁隔分成七部份,中央為圓形,其余呈彎曲不規(guī)則形,器形系仿萬歷朝瓷盒的形制。折沿盒口黃地飾牡丹花葉,盒內(nèi)施淺藍釉。器表黃地,球鈕之蓮瓣座包圍一朵牡丹花,外圍繪不同的轉(zhuǎn)枝花卉,兩兩相同共六色六類,蓋邊緣白地飾藍色云紋,盒身的裝飾與蓋面相同,圈足黃地飾云紋。底白地書藍色「康熙御制」雙方框雙行楷書款。此件文物曾于公元1998年參加巴黎「帝國的回憶」展。

  蓋與盤口均呈十二瓣花式,盒內(nèi)以彎曲的立壁隔分成七部份,十分精致。

  21、畫琺瑯蓮花式碟、

  IPB Image

  清 康熙

  畫琺瑯蓮花式碟

  高1.8公分 徑10.4公分

  銅胎,七片蓮瓣圍成撇口的小淺碟,碟壁鏨成十四楞,圈足也成七片蓮花式。碟壁面黃地,繪各色番蓮七對,背面飾圖案式雙鉤的卷草紋七組。盤心為淺藍地,中央繪牡丹周圍繪各種花卉。底白地書藍色「康熙御制」雙圓框雙行隸書款。

  七片蓮瓣圍成撇口的小淺碟,碟壁鏨成十四楞,是一非常精美而實用的小碟,也是非常雅致的案頭擺飾。

  22、畫琺瑯鳳紋盤

  IPB Image

  清 康熙

  畫琺瑯鳳紋盤

  高2.2公分 口徑22.4公分

  銅胎,十六瓣花式的鳳紋盤,盤口折成平臺式,白地繪藍色卷草紋,矮立的盤壁,內(nèi)繪各色草葉紋,外飾各色螭紋,盤心中央渲染紅色圖案花,八只祥鳳滿布黃地的盤面;盤背白地,中央書褐色「康熙御制」雙圓框雙行楷書款,周圍放射出八片卷葉紋,用褐色勾葉形及葉脈,以黃、藍色釉渲染。器形美觀,釉料色階變化多而光潔,畫面層次分明猶如琺瑯彩瓷,應(yīng)為康熙晚期畫琺瑯技藝發(fā)展成熟階段的作品。此件文物曾于公元1996年赴美參加中華瑰寶巡回展。

  鳳紋盤為十六瓣花式盤,盤口折成平臺式,是非常精美的陳設(shè)器,自然也兼具實用的功能。

  23、畫琺瑯花卉方盤

  IPB Image

  清 康熙

  畫琺瑯花卉方盤

  高2.2公分 最大邊長18.8公分

  銅胎,邊成波浪式立壁方形盤??谘匕椎仫椌聿菁y,盤壁內(nèi)為淺藍地飾花卉,外壁黃地飾花卉。盤心黃地由波浪式縱橫線條分成二十五格銀錠形,每格內(nèi)畫不同的花卉,例如牡丹、萱草、菊、桃、梅、茶、石榴、牽牛花、靈芝、蓮荷、水仙、蘭、秋葵等折枝花;底與盤心相同,但先將二十五格暈染成淺藍、紫、黃、紅、綠等色格,再繪夔、蕉葉、冰裂、螭、云、花葉、獸面等紋飾,中央書藍色「康熙御制」無框雙行隸書款。

  波浪式立壁的方盤,造型別致;是非常精美的陳設(shè)器,自然也兼具實用的功能。

  24、畫琺瑯梅花鼻煙壺

  IPB Image

  清 康熙

  畫琺瑯梅花鼻煙壺

  高7.6公分

  銅胎,削肩扁腹鼻煙壺。壺內(nèi)露胎,鏨花銅蓋下木塞附骨匙。器表白地,頸繪朵花,肩繪花蝶,壺腹前后開光處飾日本風格的黑漆地繪金色梅花(蒔繪makie),瓶側(cè)繪紅白梅花。橢圓形圈足底封實,白地書紅褐「康熙御制」無框雙行隸書款。該器乃接合琺瑯與漆器工藝之稀有精美文物。此件文物曾于公元1996年赴美參加中華瑰寶巡回展。

  鼻煙壺為裝煙草的小器皿,蓋下所附的骨匙,就是用來舀取煙草。

  25、內(nèi)填琺瑯番蓮紋碗

  IPB Image

  清 康熙

  內(nèi)填琺瑯番蓮紋碗

  高4.8公分 口徑11.8公分

  K金胎,略侈口,豐腹,矮圈足。碗內(nèi)露胎,器表鐫細弦紋為錦,鏨圖案式的番蓮花葉裝飾,圈足則裝飾橄欖形圖案,填燒紅綠等色透明釉,透明釉下的弦紋清晰可見,不僅美觀,并使釉藥更易于固附在胎面。器底白地書深藍色「康熙御制」雙方框雙行楷書款。碗內(nèi)模壓A及戳記等。

  由K金為胎制成的琺瑯碗,是故宮博物院現(xiàn)存唯一的康熙款內(nèi)填琺瑯器。

  雍正(1723—1735)

  掐絲琺瑯特色

  就目前所知,落雍正款的傳世器僅有一件。

  畫琺瑯特色

 ?。?)制作工整,造型以鼻煙壺為大宗。

 ?。?)圖案式花葉紋為錦地,開光處畫傳統(tǒng)的花卉鳥鵲等吉祥紋飾。

  (3)黃釉偏杏黃色調(diào),黑釉光澤亮麗,使用普遍是一大特色。

 ?。?)器底以吉祥紋飾襯托著年款。

 ?。?)部份器皿及裝飾風格具有日本工藝美術(shù)的品味。

  內(nèi)填琺瑯特色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闕缺雍正款內(nèi)填琺瑯的收藏

  1、掐絲琺瑯鳳耳豆

  IPB Image

  清 雍正

  掐絲琺瑯鳳耳豆

  高10.1公分 口徑7.1公分

  銅胎,覆盞式的蓋,蓋頂有唇口圓盤式鈕,蓋與器身合組成球狀器腹,器側(cè)鑲浮雕式鍍金鳳首銜環(huán)耳,環(huán)飾掐絲云紋,高足;器形是仿春秋戰(zhàn)國時期盛食物之青銅器豆的形制。器內(nèi)光素,器表除蓋、腹與圈足上共六圈掐絲回紋外,其余滿飾大小圓圈紋(大圓圈內(nèi)各含三個小圓圈),填墨綠色釉,小圓圈中央在綠釉上再點白釉,白釉大多燒失。鍍金底陰刻「雍正年制」無框雙行宋體字款。

  器形仿自東周青銅器盛食物的「豆」,覆盤式的蓋,蓋頂有圓盤式的鈕,蓋與器身合組成球狀器腹,器側(cè)鑲浮雕鳳首銜環(huán)耳,作為陳設(shè)器或蓋盒應(yīng)用;將蓋子打開仰置,與器腹同樣可當盛物的盤子。

  2、畫琺瑯牡丹荷蓮鼻煙壺

  IPB Image

  清 雍正

  畫琺瑯牡丹荷蓮鼻煙壺

  高5.4公分

  銅胎,扁圓鼻煙壺。壺內(nèi)露胎,銅蓋下木塞附牙匙。壺身前后開光內(nèi)淺藍地,分別繪牡丹和荷蓮,兩側(cè)淺紫色地飾西洋裝飾花紋。略內(nèi)凹的橢圓底,白地書藍色「雍正年制」無框雙行宋體字款。

  鼻煙壺為裝煙草的小器皿,蓋下木塞所附的牙匙,是用來舀取煙草。

  3、畫琺瑯蟠龍瓶

  IPB Image

  清 雍正

  畫琺瑯蟠龍瓶

  高21.3公分 足徑8.8公分

  銅胎,器形仿自喇嘛教的藏草瓶。折沿口呈車輪式,平肩,斂腹,肩鑲二鍍金正面獨角花尾高浮雕式夔龍。鍍金口面陰刻轉(zhuǎn)枝番蓮,口壁繪如意云頭及花草紋。頸鐫一圈去地陽紋的轉(zhuǎn)枝草葉為裝飾重點,上方為淺藍地畫深藍色的轉(zhuǎn)枝花葉,下方為黃地轉(zhuǎn)枝牡丹;器腹明黃地滿飾各色牡丹花葉及桃實、蝙蝠、靈芝等。矮圈足鍍金,器底陰刻「雍正年制」無框雙行楷書款。此瓶器形別致,全器以明黃色為地,繪飾象征福(蝙蝠)壽(桃實、靈芝)富貴(牡丹)的紋飾,并鑲金工精美的正面夔龍,全器表現(xiàn)出皇室用器之富麗堂皇,應(yīng)是皇帝御用之器。

  器形別致,仿自喇嘛教的藏草瓶,是非常精美的陳設(shè)器,自然也兼具實用的功能。

  4、畫琺瑯花碟盤

  IPB Image

  清 雍正

  畫琺瑯花碟盤

  高1.6公分 徑15.4公分

  銅胎,五瓣花式折沿矮圈足淺盤。盤面黃色地,中央繪一對鳳蝶,余均滿飾牡丹及雜花,部份蝶與花葉紋飾重疊,這種紋飾也稱為穿花蝶或喜相逢。盤壁背面為淺藍地繪轉(zhuǎn)枝花卉。盤底白地隱現(xiàn)冰裂的釉層,書紅色「雍正年制」雙方框雙行宋體字款。

  五瓣花式折沿矮圈足淺盤,適為案頭擺飾,自然也有實用的功能。

  5、畫琺瑯烏木把手執(zhí)壺

  IPB Image

  清 雍正

  畫琺瑯烏木把手執(zhí)壺

  高16.8公分 最寬16.4公分

  銅胎,烏木蓋鈕,雙層圓冠式蓋,與烏木把手以轉(zhuǎn)軸相連,壓下按鈕即可開啟;梨形壺身,壺流自腹面伸出的方向與把手成九十度,流口有鐫成淺浮雕式對鳳的流蓋,矮圈足。壺蓋上層黃地飾如意云頭紋、轉(zhuǎn)枝花葉,下層黑地繪裝飾圖案花葉;壺身滿繪各種花葉,底白地飾枝葉,中央藍色雙圓框內(nèi)書紅色「雍正年制」雙行楷書款。此壺的形制和紋飾的式樣均與傳統(tǒng)的不同,顯然是受西洋文化的影響;烏木的把手和蓋鈕,與明亮的黑釉相呼應(yīng),充份地表現(xiàn)出雍正朝畫琺瑯的時代特色。此件文物曾于公元1998年參加巴黎「帝國的回憶」展。

  執(zhí)壺的形制與傳統(tǒng)不相同,顯然是受西洋文化的影響,蓋與把手以轉(zhuǎn)軸相連,壓下按鈕即可開啟;此壺兼具實用及裝飾的功能。

  6、畫琺瑯福壽扁圓盒

  IPB Image

  清 雍正

  畫琺瑯福壽扁圓盒

  高2.6公分 徑6.4公分

  銅胎,子母蓋扁圓盒。盒內(nèi)施藍釉,蓋頂部由云紋圍成圓形的開光,開光內(nèi)白地繪日日櫻、靈芝、竹、蝙蝠及石等,蓋周圍和盒身為黑地飾各種轉(zhuǎn)枝花。底黃地由藍色云紋圍成六瓣花形框,內(nèi)白地書紅色「雍正年制」雙行楷書款。

  子母蓋扁圓盒,小巧玲瓏,文人墨客喜作為印泥盒。

  7、畫琺瑯梅禽紋扁圓盒

  IPB Image

  清 雍正

  畫琺瑯梅禽紋扁圓盒

  高4.8公分 徑10.3公分

  銅胎,平頂扁圓盒。盒內(nèi)施藍釉,蓋頂湖藍地繪紅白梅花、靈芝、帶狀祥云及山雀一對,周圍和盒身黃地飾轉(zhuǎn)枝番蓮紋。底白地書藍色「雍正年制」雙方框雙行宋體字款。此類盒子通常作為印泥盒之用。

  此類圓盒,小巧玲瓏,文人墨客喜作為印泥盒。

  8、畫琺瑯花鳥洗

  IPB Image

  清 雍正

  畫琺瑯花鳥洗

  高10.8公分 口徑14.2公分

  銅胎,上侈下斂筒形器身,四象足。器內(nèi)施淺藍釉,器表黃地八開光,依次繪蟠桃、葫蘆、雙蝠;朱梅、白梅;竹、山茶、雙蝶;禾穗、雙鵪;松和山鵲;蓮花;竹、牽?;ê蜕靳o;雙鵪、雙蝠和萱草。開光外填飾各種番蓮、牡丹及五瓣花葉,四足飾番蓮花。底黃地以雙鳳首尾相銜圍成圓框,中央藍圓框內(nèi)白地書紅色「雍正年制」雙行宋體字款。

  筆洗是文房用具,用以清洗畫筆或毛筆。

  9、畫琺瑯花卉渣斗

  IPB Image

  清 雍正

  畫琺瑯花卉渣斗

  高8.1公分 口徑9.3公分

  銅胎,侈口,豐肩,斂腹,圈足渣斗,也稱痰盂、唾盂。器內(nèi)施淺藍釉,口外壁淺藍地卷草紋錦,口沿繪裝飾圖案,頸飾番蓮花和蕉葉紋,肩部黑地畫云紋和變形如意云頭紋各一圈,器腹淺藍地飾卷草紋錦,四開光內(nèi)黃地,分別繪牽?;半p蝶;荷花;竹、薔薇、雙燕;和梅、靈芝等,并于器腹下方裝飾一周牡丹花瓣和蕉葉。圈足飾云紋一周。底淺藍地中央繪雙柿及紅蝠,祈求事事如意、洪福齊天,并于柿子上書藍色「雍正年制」無框雙行楷書款。墨色琺瑯釉啟用于康熙朝,至雍正朝成熟并盛行,亮麗的色黑琺瑯釉,成為雍正朝畫琺瑯的一大特色。

  圈足渣斗,口大,用來承接殘渣穢物、或吐痰的生活器皿,俗稱唾盂或痰盂。

  10、畫琺瑯子孫萬代福壽杯、盤


  IPB Image

  清 雍正

  畫琺瑯子孫萬代福壽杯、盤

  杯高6.7公分 口徑5.2公分

  杯:銅胎,蓮瓣座球鈕之斗笠蓋,斂腹,圈足。杯內(nèi)施淺藍色釉,全器表面為粉橘色地繪桃枝花果和葫蘆瓜瓞為主紋,并于蓋面飾團壽四,杯腹則有蝙蝠飛翔花果間。杯底白地書藍色「雍正年制」雙方框雙行宋體字款。

  除了做茶具使用外,還是上好的擺飾珍品。

  11、畫琺瑯云紋穿帶盒

  IPB Image

  清 雍正

  畫琺瑯云紋穿帶盒

  高13.3公分 口徑8.3x3.8公分

  銅胎,扁橢圓式雙層盒,蓋與盒身兩側(cè)附穿鈕以黃絳穿連成一體。器內(nèi)淺藍釉,外黑地繪五彩祥云,兩面紋飾相同。底略內(nèi)凹,白地繪藍色卷草紋圍成長方形框,內(nèi)書紅色「雍正年制」一行宋體字款。內(nèi)務(wù)府造辦處<各作成活計清檔>載雍正皇帝曾于雍正七年,因見洋漆萬字錦絳結(jié)式盒,旨諭造辦處燒制黑琺瑯盒。此件文物形制與日本人盛藥的根付和印盒都很相似,黑釉亮麗光潔,可為雍正朝黑釉琺瑯器中的精品之一。

  扁橢圓式雙層盒,蓋與盒身兩側(cè)附穿鈕以黃絳穿連成一體。其形制上與日本人盛藥的根付及印盒很相似,顯然受到東洋風格影響。

  12、畫琺瑯花蝶蓋罐

  IPB Image

  清 雍正

  畫琺瑯花蝶蓋罐

  高11.1公分 口徑5.6公分

  銅胎,平頂蓋,斜肩,斂腹,矮圈足。器內(nèi)施淺藍釉,外表除肩與腹下方各飾一圈淺紫地繪轉(zhuǎn)枝圖案花外,其余均為白地裝飾各種花蝶團紋。底白地書藍色「雍正年制」雙圓框兩行宋體字款。干隆朝也有完全照此罐仿制的作品。

  蓋罐除了可儲放東西外,也是很好的陳設(shè)器。

  13、畫琺瑯包袱紋蓋罐

  IPB Image

  清 雍正

  畫琺瑯包袱紋蓋罐

  高12.1公分 口徑3.6公分

  銅胎,圓冠式蓋鍍金球鈕,短頸,斜肩,扁橢圓式斂腹。器內(nèi)施淺藍釉,蓋表黃地繪云頭紋及朵花。頸藍地繪靈芝紋一圈,肩繪朵花,腹飾纏枝花卉,近肩處四開光,內(nèi)畫番蓮紋。紅面藍邊的包袱半掩著器腹,紅色部份繪內(nèi)含菊花的龜甲錦間裝飾對蝶、蝙蝠、桃實等,藍色部份繪卷草紋錦;包袱背面淺綠色繪寶相花。橢圓形底周圍淺綠色畫一圈轉(zhuǎn)枝菊花,中間為藍色雙圓圈交疊,圈內(nèi)白地書紅色「雍正年制」兩行楷書款。內(nèi)務(wù)府造辦處<各作成活計清檔>載雍正十年曾制作洋漆包袱式盒。此件蓋罐的裝飾風格,頗具日本工藝美術(shù)的品味,可見雍正皇帝對日本的工藝品頗為賞識。

  蓋罐兼具實用及陳設(shè)功能。以包袱裝飾禮物,是日本傳統(tǒng)的禮儀,可見包袱罐深受日本工藝美術(shù)的影響。

  乾隆(1736—1795)

  掐絲琺瑯特色

 ?。?) 量多,風格、器型多變化,以動物造型最為特殊。

  (2) 制作技術(shù)精湛,結(jié)合內(nèi)填和畫琺瑯的制作技巧表現(xiàn)在同件器物上。

 ?。?) 枝與卷須以雙勾掐絲的方式處理,與明代以單絲表現(xiàn)的方式不同。

 ?。?) 紋飾繁縟、堆砌式的裝飾風格是乾隆朝琺瑯工藝一大特色。

 ?。?) 掐絲粗細均勻而流暢,釉色豐富。

  畫琺瑯特色

 ?。?) 器型變化很多,包括仿古、仿康雍二朝及像生器等。

 ?。?) 黃釉的色調(diào)變化多,明黃、淡黃和橙黃色都有,光澤不及康熙朝者。

  (3) 紋飾除了各種花卉和鳥鵲外,還有傳統(tǒng)及西洋人物、風景等。

 ?。?) 結(jié)合內(nèi)填和掐絲琺瑯制作的技法,表現(xiàn)在同件器物上。

 ?。?) 繪畫的風格,在傳統(tǒng)的繪畫中,加入西畫透視和光影處理的技巧。

  內(nèi)填琺瑯特色

 ?。?) 各種類型的內(nèi)填琺瑯齊全,但數(shù)量不多。

 ?。?) 清宮中的內(nèi)填琺瑯,常以金、銀為胎。

  (3) 廣州制作的內(nèi)填琺瑯,頗多屬于點藍類型;但精致者,尚在透明釉下貼金、銀箔裝飾。

  1、掐絲琺瑯鳳耳豆

  IPB Image

  清 乾隆

  掐絲琺瑯鳳耳豆

  高10.3公分 腹徑8.7公分

  金胎,形制裝飾與雍正朝掐絲琺瑯鳳耳豆完全相同。底陰刻「乾隆年制」。此器由于蓋與器腹大小不完全銜接,因此器形線條不如原器優(yōu)美,并且掐絲也不及雍正朝者工整;不過小圓圈中的白釉幾乎完整無缺,可見窯燒的技術(shù)較雍正朝進步。

  器形仿自東周青銅器中盛食物的「豆」,形制與雍正款掐絲琺瑯鳳耳豆完全相同。覆盤式的蓋,蓋頂有圓盤式的環(huán)鈕,蓋與器身合組成球狀器腹,器側(cè)鑲浮雕鳳首銜環(huán)耳裝飾,作為陳設(shè)器或蓋盒;將蓋子打開仰置,與器腹一樣,可當盛物的盤子。

  2、景泰款掐絲琺瑯象耳盂

  IPB Image

  清

  景泰款掐絲琺瑯象耳盂

  高14.0公分 口徑16.2x14.3公分

  銅胎,橢圓形侈口渣斗,器側(cè)鑲鍍金象首。器內(nèi)露胎,侈口內(nèi)壁藍地飾兩圈轉(zhuǎn)枝番蓮紋,外壁口沿下飾如意云頭及圓圈紋,頸飾縱向平行菊瓣紋及云紋等,器腹上下裝飾內(nèi)含云紋的蓮瓣一圈,中間四組對螭對龍紋,以云紋和小圓圈填白;外撇的圈足飾轉(zhuǎn)枝花葉。底鑄去地陽文「景泰年制」雙行方框楷書偽款。根據(jù)紋飾風格、轉(zhuǎn)枝以流暢的雙鉤掐絲表現(xiàn)、泛黃的綠色釉,應(yīng)屬十八世紀前期制作落景泰偽款的文物。 (原錦匣書:景泰藍琺瑯雙耳盂)。

  盂又稱為渣斗、也是古代的痰盂,器口作喇叭狀設(shè)計,方便承接廢物。

  3、掐絲琺瑯蓮瓣式爐

  IPB Image

  清 乾隆

  掐絲琺瑯蓮瓣式爐

  高6.0公分 腹徑13.0公分

  銅胎,直口深壁缽式爐,器外鑄成淺浮雕式四重蓮瓣,器下方中央釘圓形金屬片為底,爐內(nèi)鍍金,外表口沿下飾藍釉及掐絲填綠釉的豎弦紋各一圈,蓮瓣內(nèi)掐絲垂番蓮花,填飾黃青紅三色釉,底淺藍地飾卷草紋。爐心中央陰刻「乾隆年制」一列楷書款。此器系仿明代一件落大明景泰年制款的掐絲琺瑯蓮瓣式爐。

  蓮瓣式爐,器表鑄成淺浮雕式四重蓮瓣,宗教氣息濃厚,宜做焚香器,也可用作一般盛物的缽。

  4、掐絲琺瑯爵、盤

  IPB Image

  清 乾隆

  掐絲琺瑯爵、盤

  通高14.5公分 盤徑17.9公分

  爵系商周時期的飲酒器,也是最早出現(xiàn)的青銅禮器,后世仿古器常加托盤成套。銅胎,蓮瓣柱頭,魚龍把,三足插立在托盤中央突起的爵座中。爵內(nèi)施湖藍色釉,器外湖藍地滿飾纏枝花葉及四面開光,開光內(nèi)繪山水風景、花蝶及母子圖。爵底三足間陰刻「乾隆年制」無框雙行楷書款。

  爵是商周時期的飲酒器,也是最早出現(xiàn)的青銅禮器,后世仿古作品常加托盤搭配成套,作為祭器或陳設(shè)之用。爵的三足,安穩(wěn)地插立在托盤中央突起的爵座當中,風格獨特,亦顯中國人之巧思。

  5、掐絲琺瑯仕女執(zhí)壺

  IPB Image

  清 乾隆

  掐絲琺瑯仕女執(zhí)壺

  通高36.7公分 足徑8.6公分

  銅胎,蓮瓣座珊瑚珠鈕之覆碗式蓋,蓋以環(huán)煉與把手相連,侈口縮腰式頸,上圓下方略呈葫蘆形的器腹,長流自器腹下方的龍首口中伸出,流口飾回紋,流與頸以龍首橫梁相連,和頸部另一邊的龍首把手相呼應(yīng)。器表淺藍地飾纏枝番蓮花為錦,于凸起的鑲座上縛粘松石、珊瑚為裝飾(嵌件部份脫落),蓋四開光內(nèi)繪不同的仕女圖,頸部開光內(nèi)繪各種山水風景,器腹上截四開光內(nèi)繪不同的仕女圖,下截開光內(nèi)前后繪庭院課子圖,左右為庭院花蝶及山水房舍。平底陰刻「大清乾隆年制」雙方框宋體字款。

  葫蘆形制的壺,長流自龍口伸出,壺流與頸之間以龍首橫梁相連,恰與另側(cè)的龍首把手相呼應(yīng),線條極其柔美,搭配鑄鏨番蓮紋的二階式鍍金座,氣派非凡。

  6、掐絲琺瑯多穆壺

  IPB Image

  清 乾隆

  掐絲琺瑯多穆壺

  高51.0公分 最寬23.0公分

  多穆壺是攪拌或盛酥油茶的器皿,藏語稱為董莫(mdong-mo)或多穆。酥油茶是藏胞生活的必需品,在由茶磚熬成的濃茶中,加入少量的酥油和鹽,或加入些許味精和牛奶,慢慢攪拌,至水與酥油完全交融,是一種風味特殊的飲料。此款多穆壺金光閃耀、皇家氣派十足,兼具裝飾與實用價值。

  7、掐絲琺瑯酥油茶罐

  IPB Image

  清 乾隆

  掐絲琺瑯酥油茶罐

  高66.0公分 口徑42.0公分

  藏語稱拌制好的酥油茶為恰穌瑪,藏人通常將之倒入陶質(zhì)的茶壺內(nèi)隨熱隨喝;此一皇宮御用的酥油茶罐,重達二十多公斤,除非用大杓舀取,否則只供裝飾陳設(shè)之用。

  8、掐絲琺瑯西洋母子圖瓶

  IPB Image

  清 乾隆

  掐絲琺瑯西洋母子圖瓶

  高39.1公分 腹徑17.9公分

  銅胎,侈口、頸呈多階式,豐肩,斂腹,撇圈足,魚龍雙耳。器內(nèi)露胎,口沿下鏨小花及蕉葉紋;頸上段筒狀,藍地纏枝花錦,前后開光處畫西洋仕女;下層依次鐫繡球錦和回紋、掐絲纏枝花、鏨蟠龍及獸面各四、纏枝花等四層;肩鐫回紋、蓮瓣與云紋;腹部藍地纏枝花錦,四面開光處繪不同西洋母子圖,腹下方鏨一圈蓮瓣,圈足飾纏枝花。瓶口陰刻「大清乾隆年制」一列自右而左楷書款。

  敞口長頸的大瓶,以魚龍為雙耳,器形與裝飾做工均精致華麗,顯然是皇室御用的陳設(shè)器。

  9、掐絲琺瑯西洋人物蓋罐

  IPB Image

  清 乾隆

  掐絲琺瑯西洋人物蓋罐

  高9.5公分 最大徑9.3公分

  銅胎,斗笠形蓋珊瑚鈕,短頸,豐肩,碗式腹,外撇圈足。罐內(nèi)施淺藍綠釉,器表藍地纏枝花間飾開光,蓋、肩、腹各四,以西洋寫生的技法分別繪西洋房舍、西洋人物、動物、西洋母子圖。底白地書灰黑色「乾隆年制」雙方框宋體字款。

  精致美麗的小口蓋罐,除實用價值外,也可作為把玩、陳設(shè)的珍品。

  10、掐絲琺瑯花卉蓋罐

  IPB Image

  清 乾隆

  掐絲琺瑯花卉蓋罐

  高5.4公分 最大徑6.9公分

  銅胎,蓋、頸、腹、圈足均呈五楞式。罐內(nèi)施淺藍綠透明釉,器表藍地纏枝花間飾開光,蓋、腹各五,分別繪西方房舍、花卉圖。底白地書藍色「乾隆年制」雙方框宋體字款。附鏤雕染骨座。

  精致美麗的小口蓋罐,除實用外,也可作為把玩、陳設(shè)的珍品。

  11、掐絲琺瑯花卉蓋罐

  IPB Image

  清 乾隆

  掐絲琺瑯花卉蓋罐

  高5.4公分 最大徑6.9公分

  銅胎,略侈口,頸下段漸大,削肩鏨一圈鍍金轉(zhuǎn)枝花葉,螭耳,鼓腹,外撇圈足。罐內(nèi)施淺藍綠透明釉,器表藍地纏枝花間飾開光,頸、腹各四,以西洋繪畫技法分別繪西洋房舍、仕女與母子圖,底白地書藍色「乾隆年制」雙方框宋體字款。

  精致美麗的小罐,除實用外,也可作為把玩、陳設(shè)的珍品。

  12、掐絲琺瑯西洋人物鼻煙壺

  IPB Image

  清 乾隆

  掐絲琺瑯西洋人物鼻煙壺

  高5.6公分

  銅胎,削肩扁腹鼻煙壺。壺內(nèi)露胎,料蓋下木塞附骨匙。器表藍地,頸飾如意云頭紋,其余飾花葉錦,腹前后開光處繪西洋母子圖,兩側(cè)四開光處繪西洋房舍景致,橢圓形圈足飾云紋,底略內(nèi)凹,白地書藍色「乾隆年制」雙方框宋體字款。

  用以儲放鼻煙或把玩。

  13、掐絲琺瑯鳧壺

  IPB Image

  清 乾隆

  掐絲琺瑯鳧壺

  高32.6公分 橫長30.5公分

  銅胎,曲頸鳧形壺,以鳧首和頸為流,二層圓冠式蓋,火珠形蓋鈕,鳧背駝四層圓塔型壺口,裝飾各種掐絲花草;提梁的兩端裝飾龍首龍尾,提梁上飾各種云紋;以不同形狀的掐絲表達鳧的各種羽毛,彩色華麗,腹底的顏色由黃至尾漸白,有渲染的效果,口壁陰刻「大清乾隆年制」一列楷書橫款。器形特殊而重心穩(wěn),制作技法繁難。此器仿自周鳧,古人以鳧鹥歌太平,用于宴飲之間,或為陳設(shè)器;以各種動物立雕造型制成琺瑯陳設(shè)器,是乾隆朝一大特色。

  這件器物仿自周鳧,古人喜以鳧鹥歌詠太平,宴請賓客時常用之為酒器,或作為陳設(shè)器;乾隆時期的琺瑯器很多都是燒制成各式的動物立雕造型,形成另一種特色。

  14、掐絲琺瑯犧尊

  IPB Image

  清 乾隆

  掐絲琺瑯犧尊

  高27.7公分 寬13.6公分

  銅胎,仿商周青銅器中的鳥獸尊,但形制不同。清代犧尊的動物往往似牛亦似鹿,故也有「天祿」之稱。該器形似牛,身體上的斑紋似鹿。器內(nèi)露胎,牛之首、尾、四足、及環(huán)繞四肢附近的火焰鍍金,余均施淺藍釉為地,牛身體滿布大、小及單、復瓣的六瓣花,牛背的尊形器飾纏枝花。背部的脊椎、尾巴及腹下的金工精美,雄性的生殖器官清晰可見。牛之下顎陰刻「乾隆年制」自右而左一列楷書款。器物沉重、制作精美,與《皇朝禮器圖式》中記載的乾隆十三年欽定太廟正殿祭器的犧尊形相似,然大小不同,當時若非為祭器,也必定為重要宮殿中的陳設(shè)器。原器物上貼有「掐絲琺瑯天祿..」的殘片。屬十八世紀中后期的文物。

  犧尊仿自商周青銅器中的「鳥獸尊」,而加以變化。清代犧尊的動物形制往往似牛也似鹿,故有「天祿」之稱。此犧尊應(yīng)是宮中重要的陳設(shè)器。

  15、掐絲琺瑯天雞尊

  IPB Image

  清 乾隆

  掐絲琺瑯天雞尊

  高35.4公分 寬13.7公分

  銅胎,仿銅器天雞尊形制,鳳首,喇叭口,背和尾部的「T」形棱脊鍍金,余均藍地滿布各色羽毛、纏枝花、鳳鳥及拐子龍等紋飾,以內(nèi)卷的尾羽和鏤制成拐子龍形狀的雙足為座,器物沉重,釉色鮮明艷麗,是上好的陳設(shè)器。屬十八世紀中后期的文物。

  仿自銅器天雞尊形制,器形莊重,釉色鮮明艷麗,是上好的陳設(shè)器。

  16、掐絲琺瑯御制詩掛屏

  IPB Image

  清 乾隆

  掐絲琺瑯御制詩掛屏

  連框長72公分 寬40公分

  銅胎,屏上方鐫卷須錦間飾番蓮,陰刻填黑乾隆御制詠春詩「干則為元常則仁,于旨居首則稱春,體斯*物生生意,宜在奉天司作人」臣于敏中敬書「臣敏中」陽文鍍金、「敬書」陰文填紅。詩下方掐絲村落農(nóng)舍、小橋流水、農(nóng)夫牦田春耕及村童放風箏等畫面。于敏中(1714-1779)乾隆二年狀元,官歷文華殿大學士,廷諭多出其手。

  乾隆皇帝性喜風雅,善作詩詞,此幅乾隆題詩的掐絲圖畫,用做壁飾,增添居室文人氣息。

  17、掐絲琺瑯花卉轎瓶

  IPB Image

  清 乾隆

  掐絲琺瑯花卉轎瓶

  高19.7公分 最寬16.0公分

  銅胎,前面為直頸球腹云耳瓶,連接浮雕云頭紋之座,靠墻面平,頸下方有一孔可以直接掛在墻面的釘上,故稱壁瓶,清檔中稱之轎瓶。此型器始見于明萬歷朝,清代盛行于乾隆時期。此瓶白地藍色樹枝花葉,瓶腹鍍金面陰刻填墨隸書乾隆御制詩文,子臣永璇敬書。永璇(1711-1799),乾隆皇帝第八子,書法趙孟俯。

  這類瓶子靠墻的一面是平的,瓶頸下方有一孔可以懸掛,故稱為壁瓶,清檔中稱為轎瓶。轎瓶器型出現(xiàn)在明代萬歷朝,乾隆年間開始盛行。

  18、掐絲琺瑯花果轎瓶

  IPB Image

  清 乾隆

  掐絲琺瑯花果轎瓶

  高23.3公分 最寬11.3公分

  器物形制與清 乾隆 掐絲琺瑯夔龍紋轎瓶相同。此瓶白地以藍色茶花枝葉為錦,瓶腹掐絲「御制」二字,詞句則采掐絲雙鉤填墨的方式「生意四旨具韶光一室融」落「臣于敏中」紅地陽文鍍金字、「恭寫」鍍金地陰文填紅字。瓶內(nèi)插由珊瑚、碧玉與黃色石材制成的花枝。

  轎瓶靠墻的一面是平的,瓶頸下方有一孔可以懸掛,原稱為壁瓶,清檔中稱為轎瓶;轎瓶器型出現(xiàn)于明代萬歷朝,從乾隆皇帝的書房三希堂墻上掛滿了轎瓶看來,轎瓶是乾隆雅好的陳設(shè)器之一。

  19、掐絲琺瑯獸面紋方觚

  IPB Image

  清 乾隆

  掐絲琺瑯獸面紋方觚

  高55.0公分 口徑29.2公分

  銅胎,喇叭口,腰方鼓形,方形的底部外撇,四面及四角鑲鏤空夔龍紋棱脊八,器形是仿商代晚期青銅飲酒器方觚的形制。這種器皿到了后期,成了祭祀中的禮器,或平日做案頭的陳設(shè)器和花瓶。

  器形仿自商代晚期青銅飲酒器方觚,這種器皿后來成為祭祀中的禮器,或平日置于案頭上的陳設(shè)器與花瓶,觚的四面及四角鑲鏤空夔龍紋棱脊,甚是雅致。

  20、掐絲琺瑯夔龍碗一屜

  IPB Image

  清 乾隆

  掐絲琺瑯夔龍碗一屜

  碗高3.9公分 口徑8.1公分

  銅胎,口略侈,垂腹,圈足小碗。碗內(nèi)鍍金,器外淺藍地飾回首夔龍四,腹下方飾一圈仰蓮瓣。器底陰刻「大清乾隆年制」雙方框楷書款。一式十二個碗裝成一屜,屜中每格有榫頭鎖住。乾隆時期,這些掐絲琺瑯餐具,只有在慶典盛宴中,皇帝御桌上才能使用,其它陪桌上則只能用各種瓷器和銀器。

  夔龍碗一屜是一整套的掐絲琺瑯餐具,乾隆時期唯有在慶典盛宴中,皇帝的御桌方能使用,其它陪桌只能使用瓷器和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