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李白云游四海,行至恒山時,遠遠看到一寺廟懸掛在峭壁間,震撼不已,于是潑墨揮筆“壯觀”二字。寫完之后頓感意猶未盡,在“壯”字右側(cè)又加一點。
游遍天下的徐霞客更是發(fā)出了“天下巨觀”的驚嘆。 圖片:HH智庫 這就是落于恒山金龍峽西側(cè)翠屏峰上的空中樓閣,名叫“懸空寺”。懸空寺原名“玄空閣”,是取道家之“玄”,佛家之“空”,外形似樓閣。因好像懸掛在峭壁上,而“懸”又與“玄”諧音,慢慢地后人習慣稱其為“懸空寺”。 英國的一位建筑學家在游覽過后說:“懸空寺把力學、美學和宗教融合為一體,做到盡善盡美,這樣奇特的藝術(shù),在世界上是罕見的,通過這次參觀游覽,才真正看到這個古老民族的燦爛文化藝術(shù)和文明歷史。”懸空寺呈“一院兩樓”般布局,總長約32米,寺廟最高處距離地面90米。民間流傳說“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因河床逐年淤積,現(xiàn)在最高處的高度是58米,相當于20層樓的高度。
很多人以為是由下方幾十根立柱支撐起來的。再看這些立柱,并不粗壯,反而纖細。不少立柱并不穩(wěn)固,伸手輕輕一推,柱子就會晃動。是的,這些立柱并不承重。懸空寺立柱 (@胡澍) 實際上,這些立柱都是后人看寺廟懸空害怕,為了看起來感覺安全些,踩上去心里踏實些,才在樓閣下方增設(shè)了這些立柱。但遭遇極端情況時,這幾十根立柱就可讓懸空的寺廟從靜定結(jié)構(gòu)變成超靜定結(jié)構(gòu),從而抵抗風險,保證寺廟不會坍塌。
首先,工匠們把繩索一端固定在山峰頂,另一端系在人腰上,從上而下懸掛著在懸崖峭壁上鑿出一個大平臺;
然后,在平臺上,向山崖方向鑿出一個個深深的石孔;
接著,向石孔里插入用桐油泡過的鐵杉木木梁,木梁嵌入石壁三分之二,外露三分之一、約一米的長度,這些木梁就是起承重作用橫梁;
最后,在橫梁上進行建造,使寺廟主體穩(wěn)穩(wěn)當當?shù)膾煸跈M梁上。 間隔不小的橫梁,怎么起到承重作用的?
鑿出的石孔是里面大,外面小;橫梁的前端,都插入了小木塊。當橫梁推進石孔最深處,小木塊將木梁撐開,橫梁就能緊緊地卡在石孔里了,就像是從巖石里長出來的。 這種橫梁結(jié)構(gòu),叫懸梁臂。幾十根懸梁臂組成了橫梁臺基,使得懸空寺的整個重心撐在堅硬的巖石里。 這種奇特的建筑,是懸空寺能夠懸空的秘密,外觀看來,寺廟就是上下懸空的。古人作詩專門形容懸空寺的奇特:石屏千仞立,古寺半空懸。凈土絕塵境,岑樓綴遠天。 懸空寺的建筑叫人稱奇,而稱奇的還有三教共堂——同時供奉佛、道、儒三教。它也是中國僅存的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 最奇特的景觀就在最高層,一座三教殿,供奉著老子、孔子和佛祖。不管你信奉哪家,都會進來拜一拜,再感嘆下三家和諧共處一室的神奇。
純陽宮中, 供奉著道教的呂洞賓。 純陽宮(@楊柳岸)
雷音殿中,供奉著佛教的釋迦牟尼。
雷音殿(@王寰) 寺內(nèi)有佛堂11處,道觀5處,供奉近百尊銅、鐵鑄,木雕、泥塑佛像、道像。雖然不像其他寺廟的佛像那般高大無比,真人般比例的塑像精致,莊嚴不減。懸空寺外部奇特,內(nèi)外精美繁復,巧奪天工。殿樓的分布對稱中有變化,分散中有聯(lián)絡(luò),曲折虛實相生,空間豐富多變,不覺為彈丸之地,布局緊湊,錯落相依。帶有瑞獸的飛檐、絢麗的多種內(nèi)飾、威風凜凜的龍頭、精致的瓦當、隨風輕響的檐下風鈴,都在有限的空間和限制的重量下,盡顯中式傳統(tǒng)建筑之美好額配色之美。
精巧的屋頂結(jié)構(gòu)(@快快樂樂的小蜻蜓)寺內(nèi)絢麗的內(nèi)飾(@BlueHourR)
懸空寺的建筑主體有南北兩座閣樓。南樓從下至上有純陽宮、三宮殿、雷音殿,北樓從下至上有五佛殿、觀音殿、三教殿。 面積只有150多平方米,共有樓閣41間,主要殿堂17處,包括寺院、禪房、佛堂、鼓樓、鐘樓在內(nèi)的大大小小殿堂40間,南北錯落排列。殿閣之間,由棧道連接?,F(xiàn)在的上下兩層棧道,是后人加建的。一段段棧道,或平或陡、或直或曲、或明或暗,最窄處只有一人寬。
僅能容一人通行的狹窄棧道 “危巖”說的是遠古海洋沉積形成的石灰?guī)r,整齊排列,斜刺天空,形成“單斜構(gòu)造”。 下方的深谷有一條時常泛濫的河,夏季雨洪裹挾著泥沙碎石不斷沖刷山谷。
直到建國后,上游修筑了一座1330萬立方米的水庫,將洪災(zāi)逐漸消除。 懸空寺周圍 (@楊柳岸) 整座寺廟都落在山凹里,一下雨,雨水直掉落到寺廟下方的巖石上,而寺廟完全淋不著雨。寺廟所在的山谷是港灣型山谷。每當起風,風從一側(cè)入口吹入,風速變大,已進入山谷就逐漸減小,而吹到寺廟時,風速降到很小。所以, 風也吹不到懸空寺。 四面山谷高聳,東邊的風嶺則為其遮擋了太陽,減少了陽光照射的時間,寺廟每天日照只有2-3小時,避免了暴曬引起的寺廟木材風化。據(jù)當?shù)乜h志的記載,在最近的40年內(nèi),曾發(fā)生過2次6級左右地震,而懸空寺依然挺立,這里面就有中國傳統(tǒng)木構(gòu)架梁柱體系,以及下方立柱的功勞。
冬日里的懸空寺(@城市穿梭客) 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市),天師道長寇謙之即將仙逝,他卻有一夙愿未了——在平城建造一座空中寺院“靜輪天宮”。他進諫太武帝,說可以讓皇帝實現(xiàn)“上延霄客,下絕囂浮”、“令其高不聞雞鳴犬吠之聲,欲與天神交接”的愿望。未果。公元491年,戰(zhàn)爭四起,各種社會矛盾尖銳,孝文帝為統(tǒng)一思想、文化,下令興建一座同時供奉佛、道、儒三教的寺廟。于是,孝文帝將皇家道院遷至桑乾之陰,岳山之陽的“東山萬仞”之上,懸空寺拔壁而起它屢經(jīng)戰(zhàn)亂天災(zāi),多次修葺,尤其在明清時期得到了主要的重建。
圖片:HH智庫 如今,懸空寺已被評為“全球十大最奇險建筑之一”。每天游人如織,每個到此一游的人都禁不住嘖嘖贊嘆和稱奇。 1500年間,云卷云舒,王朝更迭,人來人往,懸空寺幽居深谷,以壯觀之品格,不倒之精神,與日月為伴,和山河共立。
|